佛咒
佛經
佛宗
佛學
佛骨舍利
放生
佛咒
佛經
佛宗
佛學
佛骨舍利
放生
自性
慧律法師:講座第一天
六祖壇經2004年10月2日——8日上慧下律法師文殊講堂講座第一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法師開示
2022-12-05
186
慧律法師:講座第五天
六祖壇經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師 文殊講堂 講座第五天 今天的演講非常深,今天的
法師開示
2022-12-05
150
徐恆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歸 七、《六祖壇經》眉注
七、《六祖壇經》眉注 徐恆志 注 門人許洪亮編錄 長老、大德、同修: 一、這次學習因緣:
大德居士
2022-12-08
145
慧律法師:講座第三天
六祖壇經2004年10月2日——8日上慧下律法師文殊講堂講座第三天【釋功德凈土第二】解釋什麼是真正的
法師開示
2022-12-05
141
智德法師:中觀唯識了不義不了義略論——兼與苦心法師商榷
中觀唯識了不義不了義略論——兼與苦心法師商榷宗喀巴大師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二末說:「如大乘人,若
法師開示
2022-11-29
133
慧律法師:講座第二天
六祖壇經2004年10月2日——8日上慧下律法師文殊講堂講座第二天諸位!我們昨天講說:往生是現在的事
法師開示
2022-12-05
130
「法」到底是什麼?這四個字才是真正的答案
百家號作者問過藍天眾所周知,在諸多的佛經當中,經常提到「法」這一概念,如三法印、佛法、有為法、無為法
大德居士
2022-12-05
129
徐恆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凈土文集 十一、凈土宗要義彙編 6、論修持方法的統一性
6、論修持方法的統一性 1、修法總說 眾生和佛為什麼有苦樂的不同,關鍵只在於覺與不覺,因此學
大德居士
2022-12-07
125
慧律法師:講座第四天
六祖壇經2004年10月2日——8日上慧下律法師文殊講堂講座第四天經文,【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
法師開示
2022-12-05
124
凈土法門法師:禪宗有一句名言,識得一萬事畢
問:禪宗有一句名言,「識得一,萬事畢」,請老法師解釋。 答:這個「一」不是數字,數字你識得一,
佛學問答
2022-12-14
123
葯師山·紫雲居士: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六.說無相三昧品第二十九白話註解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第六(大日經卷六)說無相三昧品第二十九大唐天竺三藏善無畏共沙門一行譯葯師山
大德居士
2022-11-30
120
濟群法師:在生活中實踐佛法——於「西園夜話」時答疑
在生活中實踐佛法 ——於「西園夜話」時答疑濟群法師 西園夜話是「菩提靜修營」的常規內容。修學佛法不
法師開示
2022-12-12
119
常福法師:為什麼阿彌陀佛亦稱清凈光佛?與如來法身清凈及眾生業海空寂,自性清凈有何差別?
問:為什麼阿彌陀佛亦稱清凈光佛?與如來法身清凈及眾生業海空寂,自性清凈有何差別? 答:清凈
佛學問答
2022-12-11
118
大安法師:真如自性如如不動,為何強調斷惡修善
問:末學有一個問題,請慈悲開示。真如自性,如如不動,離四句,絕百非,言語道斷,為什麼我們修行卻更
佛學問答
2022-12-10
117
張朋:慎勿放逸——佛教進取觀 一、佛教的進取思想 3、佛教進取思想的特質 去妄存真,明心見性
去妄存真,明心見性 有源律師去見大珠慧海禪師,問大珠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禪師曰:
大德居士
2022-12-05
115
達真堪布:「無一眾生可度」,佛為什麼還要度眾生
問:既然「無一眾生可度」,佛為什麼還要度眾生呢? 答:從自性清凈的角度講,沒有什麼可度的。
佛學問答
2022-12-10
113
《解深密經》簡言(2)
《解深密經》簡言(2)作者:南山草人 (二)心意識相品——心、意、識三者,有通義和
大德居士
2022-12-14
112
達觀法師:信心銘-禪解 第十章 不二法門
第十章 不二法門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萬年。無
法師開示
2022-12-11
112
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套 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第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套圓瑛法匯 楞嚴經講義講題: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日期:2009.5.31——200
法師開示
2022-12-07
105
徐恆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凈土文集 十一、凈土宗要義匯編 1、介紹觀心修法
十一、凈土宗要義匯編 1、介紹觀心修法 1、觀心 (一)學佛的目的 根據上面的敘述,我們
大德居士
2022-12-07
101
上一頁
1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