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梵語: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開示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開示

  證實法師

  (一)誦 《金剛經》應該注意幾個事項,先唱“香贊”,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接著念“開經偈”,再念經題。譯師不念,“法會因由分第一”至“第三十二”是梁朝周明太子講習 《金剛經》時,作的科判而劃分出來的,在持誦的時候也不念,因為如果念了就會經文開了,不能連貫、一氣呵成,經意與經文就被打斷了,得到佛、菩薩加持力量就減少了。全部經文誦完後,要念三遍補缺真言,為的是對自己在念的時候,因打了妄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念錯了字或念漏了字所造成的過失能做一修補。最後作迴向這是誦 《金剛經》的大概程序

  (二)《金剛經》是講般若智慧經典佛陀成道以後,一共說法 49 年,其中有 22 年在宣講般若經典般若經典主要闡述如何開發我們的智慧本性佛教的特質就在智慧。我今天講的小題目是“心的安頓”,我們要開發本有的智慧本性智慧光明,就需要把心安頓下來。

  幾年前,我看過台灣聖嚴法師寫的關於禪修方面的書,對初學者而言要在較短的時間里能夠體會到佛法智慧,體會到佛陀給我們講的法味,可以從聖嚴法師這本書里得到一個善巧方便的法門。我們一般人平常注意力都是放在外面五彩的世界中,沒有真正關注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注意力是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這時需要把我們身體心安住下來,把視線從遠處收回而注視著鼻端,鼻端上好像有隻眼睛在注視自己的心窩,然後保持這種狀態,隨著一呼一吸的呼從一數到十,再從一數到十,不斷重復數下去,丟掉了又拉回來。通過這種禪修的訓練,可以使自己的念頭、注意力專註起來,心的能量就會高起來,就像我們平常注意力集中時,讀書聽講的效果就要好得多。通過訓練,讓我們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念頭主人 ,我們會觀察到念頭是如何生起來,又如何消失掉,我們只是觀察念頭而不隨著念頭走。我們每天作這樣觀察念頭的訓練,到了一定的階段後,我們會發現自己觀察、覺照的能力都提高了,會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念頭能力高了,我們的智慧也會隨之增長。

  《金剛經》就是講心的安住,我們來看第二、三分,通過須菩提尊者的發問,佛告訴了我們應如是降伏其心佛法所講的智慧不同於世間所說聰明它是透過紛繁的事相直探事物的本質。佛告訴我們要通過發無上的菩提心,來安住我們雜亂的心,來降伏我們的妄心,菩提心就是要度化所有的眾生,包括卵、胎、濕、化等等生命形態。發了這種覺悟智慧菩提心就是覺悟人生,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就是奉獻人生,所以,我們的心要安住在生活禪上面。 降伏了我們的心,就能得到般若智慧, 《金剛經》是圍繞般若智慧來討論的,由於時間關系,心的安頓就只能講這些了。

  (三)早在二千年以前,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鋪上吉祥草,他端坐在吉祥草上發了一個堅固誓願,如果自己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和無上的智慧,就在這個地方不再起來。於是,他開始認真地思維宇宙人生真理,進入了甚深微妙禪定,終於在 四月初八 的凌晨,目睹天上的啟明星而獲得徹悟。他徹悟後,不禁發出深深地感慨:“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執著,一切智慧自然現前。”佛陀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並沒有在那裡欣喜若狂,而是在關心著眾生佛陀眾生與佛在體性、本質上是平等的,都有如來佛性和本具的智慧光明都有佛的三身四智,但是眾生還在痛苦煩惱之中,還在生死大海中流轉、漂流,枉受輪回之苦原因眾生妄想執著。佛的光明智慧是全部打開了,他的光明是穿越時空無所不在、普照一切的。這種佛性好比太陽,本來就在天上。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佛性,心、佛、眾生是三無差別的。佛除去了一切的妄想執著,他的這一太陽、他的法身就像“萬里無雲萬里天”一樣在天空中朗照,沒有一絲雲彩作點綴。眾生佛性被埋藏著,好比太陽被烏雲遮蓋,我們沒有迴光返照能力,我們這種智慧光明就照射不出來。如果我們離開了妄想執著就好像把烏雲給驅散,我們的智慧會像佛一樣開顯出來。凡夫生死輪回中是不自在的,佛在果地上得到了大自在,但凡夫與佛在佛性上是無二無別,好比太陽不會因烏雲的遮蓋而失去了光輝。佛之所以出世,就是為了眾生悟入佛的知見,就是要幫助眾生開顯和佛一樣的智慧光明。《 法華經》講:“佛以一大因緣故出現世間,是為眾生開示佛之知見,”佛是為了成就眾生而來

  歷史上成道的人有很多,大家最熟悉的恐怕是六祖惠能大師他在五祖弘忍祖師那裡,聽講 《金剛經》而徹見自己的本性見性成佛。《六詛壇經》里惠能大師講:“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自性的是我們的佛性真如,但由於我們的妄想執著使我們對這些本有的東西沒有證得,這種妄想就是我們的私心雜念妄想的延續形成了無始無終的時間流。坐禪的人會感到在某一枝香自己坐得很舒暢時,時間好象一會兒就過去了,有些入定的禪修者,可以控制自己的一個念頭保持很長一段時間這就是有很多禪修者的壽命比較長的原因。如能把妄想執著除去,或者進行轉化,那就可以超越時間大乘經典講到,那些證得佛性的大菩薩們一念能進入幾千萬年,可以把幾千萬年融入到一念之中。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證明了時間是一種虛妄性。普通人認為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有一實體主宰永恆不變東西,其實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由各種條件因素,在不同的背景下組合而成的, 《金剛經》講這是“一合相”,就是大家湊合在一起,本身是沒有主次之分,沒有一主宰永恆不變東西凡夫對各種事物執著,便構成了宇宙中的空間,如果除去了這種妄想執著就可以從三維空間進入四維、五維與多維空間中去,這時我們所了知的東西就更多了。佛能在一滴水裡看到八萬四千蟲,看大千世界就像看手中的一個水果這就是佛沒有妄想執著後,所具有的智慧能力

  般若經講的是如何除去妄想執著,就是要把心安住下來,安住在真實狀態下。菩提心有世俗與聖義的兩種世俗菩提心,是從事相上說的,即有善事可做、有慧可求、有眾生可度、有佛可成,是用覺悟、奉獻的心來降伏我們自私自利的妄心,發起幫助、成就眾生的善願,是願菩提心;付出行動,是行菩提心。聖義的菩提心 , 是從理體上說的,是沒有形相的,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成就眾生要在不同的因緣時空、人文環境下,根據眾生的不同根性,要因材施教悟入實相當中,本身也是一種因緣因緣組合東西就是空性,空性即是真諦真諦就是法性空,虛空的空性近似於法界體性,與聖義諦很接近,一般用虛空比喻法界體性。從法界體性講,眾生如來智慧德相,佛開示的法義只是幫助眾生除去覆蓋在智慧光明上的烏雲而已,佛是沒有辦法自己的光明、修證移植給眾生的,同時,眾生不需要,因為眾生本自具足。所以,佛法不是這些經本,從真正意義上講經文不是佛法,但它詮釋了佛法,我們又離不開這些經文。從世俗上講,各種事物因緣和合的,度化眾生也是需要時機因緣,所以,“度化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我們在幫助別人時要有回報之心,我們的心如安住在空性上,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心態如如不動,和大道契合、融為一體,我們要用這個聖義的菩提心來降伏我們的心,除去我們的妄想執著,開發我們的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四)我們平常要注意訓練深呼吸,深呼吸鍛練好了有助於健康長壽,數息觀就能取到這種作用,大家在誦經持咒時,應盡量把氣吸足再慢慢放出。

  《金剛經》主要有兩條線索,從世俗諦上、從事相上看,對因果報應、斷惡修善、凈化生命、有法可求、有佛可成、有眾生可度等等,是時時刻刻加以肯定,這是佛陀和須菩提在討論法界體性時,貫穿的一條線索。另一條平行線索是從真諦、聖義諦、理體上看,那些在世俗諦的當體上的法界體性是一種空性,這種東西無聲無息地運行,無形無相地存在,沒有一種體相可以把握、琢磨與思考。所以,作了善事成就眾生以後,當體要觀察它本身的空性,要否定對它執著就能更好地契入法界體性當中,更好地與法性融合在一體。在 《金剛經》里有 20 多處“佛說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類似結構的句子,佛先肯定了世俗諦的東西,接著又從理體上否定掉,後又從世俗諦上給一個假名

  《金剛經》主要內容是講般若空性的智慧,要破除對我身體精神執著,即人我執;要破除對宇宙萬物認為有一主宰執著,即法我執。概括講就是要用空性的智慧斬斷人我執與法我執成就法身與報化身。因時間關系,沒辦法作詳細的解釋,在此,我介紹幾本書供大家去閱讀,有《金剛經拮據》、江味農居士著的《金剛經講義》、 《愛心中爆發的智慧》、《性源寶藏》,避免我在此掛一漏萬的弊端。

  順便講一下有關六道輪回的問題,這一直是科學界、宗教界所探討的話題,有的人可能不承認這種假設。其實,我們人對外界的感知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像手指頭摸不到自己,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紅外線、紫外線等,耳朵聽不到超聲波。正是我們有很多方面的局限性,我們所感知的宇宙法界中的事物,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東西是我們不知道的。六道輪回是佛陀對各種生命形態的描述,是一種大致的劃分,包括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及地獄道,不同的生命形態是由不同的妄想執著所感召的,也就是每個人業力所致。

  誦持般若經典功德是很大的,六祖聽 《金剛經》後悟道,五祖把衣缽傳給了六祖,為避免別人的嫉妒而遭迫害,五祖讓六祖連夜南逃。有很多門人去追趕六祖,第一個追上的是做過將軍的惠明,六祖便把衣缽放在一塊大石頭上,自己藏在草叢裡,惠明去取衣缽時,怎麼用勁也拿不動原因是六祖證道後,本性法界體性已契合,這種與大道融為一體的東西是無形無相的,它可以任意轉變任何物性,這種力量就是般若力量。六祖圓寂時,其門人哭哭啼啼,六祖告訴他們不要哭,自己已經知道去處。六祖大師肉身至今還保存在廣東南華寺,說明六祖大師自己的生死已有主動權,可以作自己的主人。我們學佛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掌握自己的生死主動權。

  受時間的限制,對 《金剛經》的講解就簡單地談這些,謝謝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