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覺長老:自家珍寶

佛法是最高的真理。世間也有世間的真理。舉個例子來說,家庭有家庭的倫理、學校有學校的規矩、社會有社
2022-06-14
176

南無阿彌陀佛解

范古農居士著  庚申六月,故人弘一大師將至新城掩關念佛,書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並摘錄蕅益大師名言,
2022-06-14
144

開悟是人生的轉折點

悟是禪的一切  禪的根本要意,在於求得一種新的觀點,用以觀待人生和世間世法。我的意思是說,假如我們想
2022-06-14
257

廣超法師:媽媽生前我是誰?

◆觀因緣品第一(觀四門不生,觀四緣不生)  上期我們說到中論的“八不”頌
2022-06-14
152

南禪七日(18)

破山禪師,字也好啊,那真寫的,那個字我真覺得是學不到的。對子、詩也好。破山禪師是明朝末年的人,滿
2022-06-14
217

如何使菩提心不退轉

如何使菩提心不退轉  濟群法師  夢度:在我們念佛人的這個群體裡面,很多人是處於這種心態,我念佛
2022-06-14
139

念佛與參禪的關系

我們人生住在娑婆世界裡,猶如在苦海中,因此沒有一個人不想脫離苦海的。但脫離生死苦海,便需佛法。
2022-06-14
166

漫談念佛

人類語言中最好的一句話便是大家都聽過的“阿彌陀佛”,有的人一聽到就很想笑
2022-06-14
148

禪宗修行的四個核心

願力就是菩提心,行持就是戒律,見地就是正見,功夫就是定力。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之一,簡單來說就
2022-06-13
196

趙朴初:龍樹菩薩「中觀」簡介

菩薩“中觀”簡介  趙朴初  摘自《河北佛教》2006年第1期  龍樹主
2022-06-13
164

如何理解「明心見性」?

問:如何理解明心見性?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其實是超越了我們認識和理解的一個層面。也就是說,不應以
2022-06-13
185

蕅益大師文選《海燈油疏》

劫初人身有光。不假日月。身光漸減。日月出生。而日月有時不照。則繼以膏火。此膏火功德。不惟等於日月
2022-06-13
177

南禪七日(14)

佛為什麼拈花,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是南北朝梁武帝的時代,還沒有唐朝啰,唐朝還要等幾十年以後才有。所
2022-06-13
243

三件事讓我財富大增、事事順利

現在想好好說說自己的真實念佛、念觀世音的成果,如果有一字虛假,弟子願墮地獄無有出期。去年(201
2022-06-13
158

即使環境很亂,心還是活在安寧中

輕躁難持,唯欲是從;制意為善,自調則寧。  ――《法句經·心意品》  若為當前社會
2022-06-13
170

臨終聞佛名 方袍僧相現

姨丈曾聯岳居士,新竹縣峨嵋鄉人。今年(西元二○一二)二月四日往生,享年八十五歲。生前是個企業家,
2022-06-13
156

「禪」對現代人的重要性

由於社會型態的轉變,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壓力與恐懼,導致身心失調――情緒不穩定、憂郁、躁鬱、偏激、
2022-06-13
198

沙門不敬王者論(慧遠大師)

晉釋慧遠  晉成康之世。車騎將軍庚冰。疑諸沙門抗禮萬乘所明理。何驃騎有答。  至元興中。太尉桓公
2022-06-13
180

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是慧能禪法的主張,慧能禪法是主張頓悟。我們一般人在
2022-06-13
173

淺論念佛音調與節奏

吾見初念佛之人往往喜歡隨著某個曲調唱。但任何一個曲調連續唱上一整天,不說嗓子受不了,心中也會感覺
2022-06-13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