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97cc11ad930d2a67026dd839443fb510.jpg" />
――《法句經·心意品》
若為當前社會把脈,輕率浮躁是一般人的通病,它們所衍生出來的行為,真的是“唯欲是從”,一切向慾望看齊。《法句經》提出了“制意為善,自調則寧”的對治方法。對任何時代、任何社會的人,都是一帖很有效的清涼劑。佛法注重心的調柔、調順、調伏,所以叫做調心。其實人心本身是不會動的,是因為人的五官和身體,跟外在的聲色犬馬、名利權勢等等環境相應,而使心隨境轉,正所謂隨著魔鬼的音符起舞。
人的身體有其本能的需求,但其需要的東西相當有限。比如睡覺只需一張床,衣服只需冬天可以禦寒、夏天可以遮體就行了,飲食只要吃飽止渴,住宿只需遮風蔽雨。人的生活可以非常簡單,但為什麼慾望無止境?是為了滿足虛榮和貪慾,因而不斷向外追求,越迫越不知足,越追越想追。欲壑難滿如無底洞,求得越多,越不能滿足,困累不已,結果死路一條;若把貪慾之心放下,就能活得逍遙。
人常常忘掉自己的需求只是心理的飢渴,於是輕躁難持,不斷貪取,越享受就越想追求更多的享受,心無法安定下來,這就是煩惱的緣由。貪慾使人失去智慧和慈悲,變得自私自利,越來越露出動物的本能而失去了人性的溫馨。一味自私,別人也不會放過你,因為他們也在追求同樣的東西,或者他們追求的正是你所擁有的,鬥爭在所難免。因此,若希望生活的安全、安寧、安定,最好減少慾望,指揮自己的心,保持穩健和平靜。
如果我們的心無法不受外境誘惑,該怎麼辦?可從觀念上告誡自己:為什麼如此愚蠢、自私?為什麼如此不滿足?也可藉念佛、拜佛、打坐等方法,使得心有所寄,心有安置和集中,就能不受外境的影響了。《遺教經》雲:“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只要把心安定在某一點上,慈悲和智慧都會成就,一切好事皆可完成。如果心受到外境的誘惑而不斷在動,人格必不穩定,事業也不會順暢。
想做個成功的人或活得平安的人,都可用這個偈子灼四句話來幫助自己。但它不是叫我們消極得什麼都不管,而是叫我們不要因慾望的飢渴而輕舉妄動。即使環境很亂,心還是活在安寧之中,這實在是一種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