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梵語: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

如何讀懂《金剛經》 總結

  對此經的宗旨古今大德有多種歸結,如《金剛經六祖口訣》把全經宗旨歸納為“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我總結為:般若方便不二為宗,實相為體,無相為相,無住為用。依藏傳佛教見、行、果的教法系統,此經的宗要也可總攝為:以般若方便不二的大中道見為正見,以無所住心齊修萬善的大乘行為正行,以無所住而普度眾生的無住涅槃為正果。

  宗,即宗要、主題思想,此經與所有般若經一樣,都是般若、方便不二為宗。般若,即此經題所謂金剛般若,亦稱摩訶(大)般若,為如實知見諸法實相的大智慧,屬菩薩六度中的第六般若度所修證;方便,為梵文“漚和俱舍羅”的意譯,意為權便、技巧,大乘佛典中專指度化、利樂眾生方法技巧及所需各種條件,為菩薩六度中的施、戒、忍、進、定五度及四攝法等所修。比如說我們今天要生存必須要有錢,錢就是一種方便。要工作須有相關的知識、技術,知識技術就是工作的方便。要辦成一件事情必須要具備各種各樣的條件,這些條件就叫做方便。阿底峽大師菩提道燈論》解釋:

  除般若度外,施波羅蜜等,一切善資糧,佛說為方便。

  般若修慧,方便修福,福慧二者莊嚴菩提道,有如車之二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福慧雙修雙圓,是菩薩道的基本精神

  般若,為修習諸方便的導首、眼目,布施等五度,若離了般若,以世間執著妄心修習,則都成了世間法,不成波羅蜜,至多隻得人天小果,不能度到涅槃彼岸般若度貫穿於五度之中,始稱波羅蜜。另一方面,般若也不可離開方便,若離方便,不深入世間以實際行動利樂、度化眾生,只顧自己解脫,一味厭苦觀空,縱得空智,亦屬片面之空,不離空執,因而也就不能徹法源底,破根本法執,顯發自性本具利樂眾生莊嚴國土妙用,不能得真正究竟的金剛般若。般若為體,方便為用,用不離體,體不離用,體用不二,才是大乘般若智,才是自心佛性

  以般若正智為導修六度萬行,在度化眾生的方便行中圓滿福慧,趨向佛果,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主旨。此經開示這一主旨,頗為典型。經中佛並不空談金剛般若,而是從菩提心誓願普度一切眾生談起,到修布施、安忍等行,乃至莊嚴佛土,其所般若,為方便行中的般若其所說方便,為與般若相應的方便。經中開示得無上正覺成佛之道:以無我、人、眾生、壽者等相的清凈心修一切善法,即得無上菩提。離我、人等相為般若,修一切善法為方便,般若與方便,始終一體不二,是此經也是所有般若經的基本宗旨

  實相為體,謂金剛般若所知見、所證得者,是諸法實相,即萬有普遍共具、永恆不變真實不妄的體性,亦名真如、如。實相,被強調為大乘之本。經中佛言:若有人聞此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說明此經所指歸者,是諸法實相。然實相超越言思,本不可說,只能用破凡夫所執一切虛妄相的“遮詮”法,指示親證實相之道

  無相為相,謂無相為證實相、得般若之要,《無量義經》雲: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說無相是佛所說種種法的宗本。怎麼樣知見實相呢?這個經裡面沒有講,但是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體悟到,佛肯定我們人類潛在有一種認識實相的功能。這種功能,我們平時沒有使用,但是它是潛在的,沒有被我們發現,這種功能就是般若。它為什麼沒有被發現呢?因為被我們認為所有相都是真實本面這種固化的認知或者妄想遮蔽了。如果把所有虛妄不實的認知、即所執為實的種種相都看破了,離一切妄執,那麼能夠認識實相、真如的潛在智慧就顯現了,佛本來的意思大概是這樣。佛說法的方法,就是一點一點破除眾生對於相的執著,讓潛在的般若顯現。

  無住為用,謂與實相相應而修行的要訣,就是“無所而生其心”,以無所住的清凈心修菩薩道,利益眾生,修一切善法,就是經中所說成佛之道。無住為般若,生心為方便,無住生心,為以般若智修方便行之要。而此二要,亦並不二,本出一無相義,為無相義的實踐法要。經中如“應無所而生其心”、“如如不動”等言句,皆可作見性法要,只要肯依訣調心,依法修行功夫若真做到,必能言下見性。其指示自性直截,概括佛法圓滿,較《壇經》“無念行”及看話默照,及大手印口傳,更見精采。諾那上師曾言:《金剛般若即是無上密宗境界。會讀經者,自當識此經即顯即密,即教即禪,即頓即漸。

  依經修持,可以頓悟頓修、頓悟漸修,或者漸修頓悟。若慧根猛利,於當下一念能無住生心,以無我眾生壽者的清凈心修諸善法,則當念與實相相應,見自心佛性,顯佛性妙用,是為頓悟頓修;若於當下一念頓破諸相而得頓悟,保任所悟而漸修眾善,即是頓悟漸修,如慧能大師於“應無所而生其心”句下頓悟,悟後隱於獵人隊中十六年即是漸修。若慧根稍鈍,不能頓悟,可循聞思修通途,先研讀此經,深思明辨,領解經義,得文字般若;再依經觀修,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得觀照般若;以觀照般若菩薩道,增長福慧,漸修頓悟。

原標題:《金剛經》講解—總 結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陳兵教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