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因為這個道理太深奧了,聽了以後能夠完全理解接受,是很難的。它揭示了宇宙人生的奧秘,廣涉認識論、心理學、物理學等現代科學的諸多方面,其它學說里都沒有這種說法,即便窮盡各門科學的知識,也很難完全解釋,何況是三千年前知識未發達的古人。須菩提惟恐眾生難以理解信受,問佛說:聽到這么深奧難解的妙法,會有利根眾生能真實相信接受嗎?
佛回答:你且莫這樣說。即便在佛滅度以後的遙遠的後世,乃至“後五百歲”,也會有人對此說法能生起深信。後五百歲,指佛法流傳的最後五百年。佛經中說,佛教作為世間的一種宗教,或一種文化,也是因緣所生法,與一切因緣所生法一樣,也是有生有滅的,有一個從誕生到興盛、再到衰落、最後消亡的過程,其消滅叫做“法滅”,具體時間,經論中有幾種不同的預言。以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的說法最為漢傳佛教界所認同。按這種說法,後五百歲,當指佛滅度後一萬一千年至一萬一千五百年間。
在那麼久遠的後世,還會有人持戒修福,聽到此經中深奧難解的言句,信以為實,能夠理解、接受,那樣的人,其善根非常深厚,不是在一位佛乃至三四五位佛那裡種下的,而是在無量無數的佛那裡種下善根,在無量無數的佛那裡供養過佛,聽聞、修行過佛法,起碼是過了大乘的第一乾慧地,曾經理解了佛法,才能聽懂這個經,才能信受。聽到這經中的文句,甚至能夠起一念凈信者,佛悉知悉見,他們都能得到無量的福德。
比如六祖惠能大師,他生在佛滅後一千多年,為一名不識字的樵夫,而一聽到別人誦《金剛經》,便理解開悟。那他肯定是無量無數世供養佛、修習佛法,才會有那麼猛利的慧根。這種人,在今天也還有的是。
不承認有前生後世,是很難解釋某些事實的,如人的根器,為什麼一介樵夫的惠能一聽到《金剛經》就能開悟,而今天許多大知識分子看不懂這個經呢?不追溯到前世的積累,或者前世所造業在阿賴耶識倉庫中積集的種子,是無法圓滿解釋這種現象的。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以此作為論證必有宿世的理由之一。
這些聞經信受的眾生為什麼能得無量福德呢?因為這些眾生,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種虛妄相,既無法相,也無非法相。凈信,謂清凈無雜、純凈的信心。
法相,指對所認諸法的肯定,如確認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為實有,即“有見”,也包括執著經中所說的正法為實有、絕對正確;非法相,謂否定法相,認為諸相絕對虛無,即“無見”,或者指不正確的見解、理論,如認為一切虛無或世界本原為虛無的斷見。不墮於有與無或是與非等兩極“邊見”——片面、極端的見解,叫做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為什麼不會墮於有、無等邊見呢?因為眾生如果以妄心取相,執取所見的諸相為實有,即著於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如果執取非法相,也著於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所以不應執取法相而著有,也不應執取非法相而著無。因為這個道理,佛常告誡比丘眾:你們應當理解我所說法猶如渡河的筏子,渡過河後,應該捨棄筏子,不要把它老背在背上成為負擔。
我說的法也是這樣,是為破除眾生的種種執著,引導他們渡過生死大河、抵達涅槃彼岸的工具,也應該捨棄,何況那些不是正道的非法呢?筏,是渡人過河的一種簡易交通工具,蘭州人過去渡黃河用羊皮筏子,其它地方多用木筏子。
筏喻,多次見於《阿含經》,學術界認為最原始的佛經《經集》中,有一個《筏喻經》,記載佛教導比丘說:對於佛法的執著也是應該捨棄的。
要明白佛所說法的實質,只是一種破除執著的工具而已,並非實相本身,只是指示通向實相的路標,有的經中比喻為指月之指,如果誤認為手指就是月亮,是為大錯。
原標題:傳承|陳兵:如何讀懂《金剛經》(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