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

《阿彌陀經》中的「善根福德因緣」

阿彌陀經》中的“善根福德因緣

  朗明

  萬善同歸,千經共贊,諸佛舍此不能廣度眾生眾生離此無能一生成就,方便中方便,直捷中直捷。這就凈土法門,有關凈土法門殊勝不需要再加說明了。凈土宗經過歷代高僧大德的提倡與宏傳,特別又經現在社會傳媒,影碟的流通,信眾之多超過任何其他宗派

  有關凈土宗所依之經典,公認為“五經一論”。這其中,又以《佛說阿彌陀經》最為廣大信眾所熟悉和奉持,祖師更是將此經列入早晚課誦本中。此經簡短精要,義理宏豐,容易持誦,又將凈土宗之根本要義攝盡無餘。整篇經文通過佛無問自說,第一是介紹了西方凈土之依正莊嚴彌陀海會之眾善相聚。勸導眾生,當生其國;第二是介紹了往生西方之三資糧,即信、願、行。又特別指出持名念佛這一方法;第三是用六方佛共證共嘆來說明此法門殊勝難信,進一步勸眾生深信發願,求生凈土

  在古代註解中,印光大師認為以蓮池大師彌陀疏抄,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為此經最好之註解,並贊嘆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乃古佛再來亦不能超出。

  基本上,對於彌陀經中往生三資糧,持名念佛,凡凈土宗人都耳熟能詳,沒任何疑義。然而,在彌陀經中,佛在陳述三資糧時,中間有一句話卻歷來產生不少爭議。那就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並且這句話非常重要,不得不加以研究和辯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是往生西方修行人的一個資格認定,因為這句話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想要生到那個國家的人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很明顯,這是往生西方的人的一種界定。反過來說,除了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的一心念佛外,如果善根福德因緣很少,那就不往生西方。這樣一說,這句話就直接關繫到能否往生西方的問題上,與信願行三資糧的重要性一般無二了。並且因為對這一句話意思解讀的不同,也直接影響了念佛人的修行態度方式。也因此產生了不少問題,比如“念佛人是否可誦其它大乘經典”,“念佛人要不要還關心世事”,“念佛人要不要同時修六度萬行”等,其實都和這一句話有關。

  那麼,對這句話的解讀,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中列出了有關這句話的多種解釋,也都是很多高僧所說,但其中各不相同,甚至還有完全相反的意見,這裡不一一列出。只提出歧義比較大的一種說法是:所謂善根福德因緣是指信仰凈土,能念佛號一句佛號就是最大的福德善根。包括現代弘揚凈土的一位大德,也是如此說的。當然,這種說法是有一定根據的,其重心是為了提示信佛念佛乃非常不易,乃是具足了無量善根之人,歷來贊成此說的人也不少,蓮池大師彌陀疏鈔也列出有這一說法。然而,這種解釋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於是很多念佛人抱定一句佛號,更不樂作世間一切善事,乃至不誦其他任何經典,認為是夾雜了,不專心了,不樂世間一切善。認為對娑婆世界放下還來不及,還做這些幹嘛,一句佛號就是最大的善,最大的福。然而這樣的見解是不利於佛法弘揚於世間的,佛教信眾會被社會人士認為消極厭世的,也不和諧於當今社會!就算是不考慮這些社會弘法因緣,如果純從這句經文本意上來說,我更贊成蓮池大師關於這句話的另外一種解釋,我認為這種解釋是符合佛之本意的。他認為:善根是因,福德是緣,能信仰發願是因,廣行一切善是緣,兩者合起來叫“善根福德因緣”。

  在佛教中,因緣兩個字是各有解釋的,因指種子,緣指助緣。比如種菜,菜種子是因,而陽光,雨露、水份、空氣是緣,這兩者是有區別的。雖然我們平常總以因緣兩字來一起說,但嚴格講,因不等於緣,因和緣是配合的關係。在凈土中,深信切願是因,這可以蕅益大師一句話作證明——“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而蓮池大師認為“善根福德因緣”這句話善根是指因,那麼善根是否就是深信切願呢?有無壽經偈語為證明“若非往昔種善根,於此法門不能信”,這樣就清楚了,善根是指深信切願,就是往生凈土之因,而福德是緣,那麼,福德指那些呢?在《觀無量壽經》中提到,凈業三福,這就是真正凈土宗福德——“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幾乎已包括了一切佛教徒應該做的社會上、家庭上的善事,也包括念一切大乘經典。這樣,我們就明白了,深信凈土發願往生凈土宗的因,而廣行一切善則是凈土宗的緣。兩者配合起來就是凈土宗修行人的往生資格認定,這才是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這句話的本意,也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本意。

  所以,結合今天主題,願一切修行人能廣行一切善,廣修六度四攝,深入社會自利利他,以此福德因緣迴向西方,求生凈土臨終彌陀接引,大家一同相聚凈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