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

《佛說阿彌陀經》大意略述

uploads/content/2022/june/92791a179917f3a5326261084293b6c6.jpg" />

文 / 慧伯

一、序言

疑點

阿彌陀經》的核心:

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有些蓮友對這段經文有幾點疑惑地方:一、什麼是“少善根福德因緣”?二、“一心不亂”是什麼含義?三、“是人終時,心不顛倒”是什麼含義?

往往有人讀到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他就把念佛放下,去修其它的自認為“多善根福德因緣”,去積累去了。這樣恰恰和善導大師的判教、和凈土宗宗旨產生矛盾,走雜行雜修的道路,違背了“一向專稱”的宗義。

大致結構

阿彌陀經》大義有三點:

一、極樂凈土的依正莊嚴目的要我們發起願往生的心。

二、往生方法

三、諸佛的稱讚。

依止善導

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化身,專修、專弘凈土法門,是凈土宗的集大成者,是中外共同敬仰的大祖師,是能夠楷定古今的大祖師,是凈土宗最純正的法脈。所以,依善導大師的解釋最穩當

二、正講

經題

一部經的經名,往往把這部經的宗旨揭示得明朗無遺,我們先解釋經題。《阿彌陀經》的經名很簡潔,“佛說阿彌陀經”。“佛”,是指釋迦牟尼佛,同時也是指十方諸佛。“說”,現代漢語意思是“解說”、“講說”,但這里不光是一般性的介紹,還有一種稱讚的意思。《阿彌陀經》有兩個版本,我們平常讀誦的是鳩摩羅什大師譯本,玄奘大師譯本就翻譯為《稱讚凈土攝受經》,“說”就是稱讚的意思。“阿彌陀”,是西方極樂教主名號。“經”,現在理解為經典,就是方法、道路,“佛經”就是“成佛方法”。

佛說阿彌陀經”的意思就是:釋迦牟尼佛贊嘆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我們往生凈土成佛的道路。這部經是講:名號是我們往生之道,成佛之道

如是我聞

經文一開頭,“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是我們聞法得益的基本。

“如是我聞”貫穿兩方面:說法要如是說,聞法要如是聞。什麼叫“如是”呢?就是按照事情的本來面貌來體認它、認識它,不加自己任何的主觀想像。我們聞法的人,要不加任何主觀的想像和主觀的意識,佛怎麼樣講,我們就怎麼信。

阿難講這話的意思是“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我們往生凈土的唯一之道這件事確實如此,這是我親自聽釋迦牟尼佛所親口宣說的,真實不虛。”“如是我聞”貫穿這整個一部經,一文一句,我們都用這樣的心來聽聞,這部經就很容易懂。否則,我們不容易懂的。

接下來的“六種成就”,說明佛宣講這部經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聽眾等,是說這部經很可信。

無問自說

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的,沒有人發問,自己說的,因此稱為釋迦牟尼佛的本懷。

為什麼菩薩眾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阿羅漢智慧第一的舍利尊者都默然無語呢?因為凈土境界,非菩薩境界,菩薩不出來,不知道從何處發問。“十萬億國土之外,有極樂凈土”,阿羅漢的根機是不知道的,菩薩也要佛的威神來加持這部阿彌陀經》從頭到尾,都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講,弟子們都沒講話

凈土信仰

我們來看經文: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釋迦牟尼佛親口說:“十萬億國土之外,有世界名曰極樂。”你能信,那你就能入門了;因為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洞徹宇宙一切萬象,說有凈土,就有凈土

如果不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告訴我們,以我們凡夫智慧,怎麼能夠知道十萬億佛土之外有個凈土呢?那裡有一尊佛,叫阿彌陀佛呢?釋迦牟尼佛一下把我們的眼光,從狹隘的、封閉的、局限的娑婆世界,從這個五欲煩惱處,一下子引到十萬億國土之外,那裡有一阿彌陀佛。

拔苦與樂

接下來,釋迦牟尼佛詳細地展開這個國土是什麼樣子的: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釋迦牟尼佛自問自答──這也不是靠我們的智慧可以理解的,舍利弗的智慧也不能清楚。這也是我們凈土宗旨佛法目的是拔苦與樂,這兩句話里邊,充分體現了拔苦與樂的宗旨:到了凈土,“無有眾苦”,一切苦當下拔除干凈:“但受諸樂”,給你一切法喜、法樂。

名字佛事

單是極樂世界的名稱,就具有無邊的功能,能讓往生成佛。曇鸞祖師在《往生論注》里說:

但聞極樂國土名稱,克念願生,亦得往生清凈土,即入正定聚。極樂國土,名稱為佛事,安可思議!

有人只要聽到極樂世界的名稱,“那我願意去往生!”他就能往生,不需要了解更多。克念願生,就是:決定要去,毫不含糊。這樣就能往生,“國土名字佛事”──“極樂兩個就可以眾生了,不可思議!

眾生成就

釋迦牟尼佛接著介紹極樂世界的依報,並說: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句話釋迦牟尼佛重複過四次,再三叮嚀我們說:極樂世界已經成就了,這種種的功德莊嚴已經完成,這里有深刻的內涵。極樂世界是為誰成就的?極樂世界為我成就的。就像父親兒子把房屋建好了,建好了就是兒子的,是兒子應該得到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我們十方眾生成就的,不是說我們現在修行,極樂世界才存在。

名號含義

介紹完依報之後,介紹正報,正報就是極樂世界的佛、菩薩

舍利弗,彼佛何故阿彌陀?

阿彌陀佛的名號到底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釋迦牟尼佛解釋阿彌陀佛的名號,有兩方面的含義:一、無量光;二、無量壽。

無量光

一、無量光。

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阿彌陀佛的光明也是無量無邊的,是遍照十方國土,沒有障礙的,因此阿彌陀佛也叫做“無礙光佛”,不光是說:房子不能障礙,山河大地不能障礙,重點是指我們的煩惱罪業不能障礙彌陀來救度。

我們經常說“業障”,是指惡業障礙我們的解脫,所以叫“業障”。但這是指一般的修行法門,如果是凈土宗念佛,可以講:雖然有惡業,但並不能障礙我們的往生,也就是:“有業而無障”。因為阿彌陀佛是無礙光,有礙的惡業,遇到無礙的光明,當下化為烏有,好像黑暗遇到光明,當下徹照無盡。又好像腿殘疾了,如果靠自己走路,就會障礙我們到達遠方,但是如果坐車、坐飛機,絲毫不能構成障礙,因為靠的是車、飛機力量念佛有業而無障,就是靠佛力的加持

阿彌陀佛的名號,既然稱為“無礙光”,那麼,我們稱念他,阿彌陀佛就可以自在、沒有障礙把我們救度到凈土去。

無量壽

二、無量壽。

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壽命”就是人的生命了。這句名號的本身,就是佛的生命和我們眾生生命的共同體,名號本身是阿彌陀佛的生命所在,也是我們的生命所在。這句名號是特殊不共的名號,彌陀就是用名號來度眾生的,它存在的全部就是用名號來救度眾生,所以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你不往生,我就是不成佛!”那麼,沒有成佛的話,怎麼叫阿彌陀佛呢?他的名號就是讓我往生的。

生命同體

一方面是彌陀正覺,就是彌陀生命;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往生,也就是我們的法身慧命所寄託的地方,那是眾生生命這就是說:彌陀生命眾生生命是一體的,在名號當中。我們不能把名號單獨看作是彌陀的,“是他的,與我沒有關系”,或者說“與我有某種程度關系,我要念佛達到某種程度,才可以得救”。那個,就不是共同所擁有的了。

阿彌陀佛離開了我們的往生,他不成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反之,我們離開了阿彌陀佛的正覺,當然不可能往生。這兩點是不能分開的。既然彌陀成佛了,他是為我往生成佛的,他把無量的功德縮在六字名號里邊,成為眾生彌陀所共有,所以說“彼佛壽命,及其人民”,“人民”就是指念佛眾生了,我們信佛念佛,就獲得了彌陀名號所具有的功德,必然往生,這就是名號給我們的啟示。

發願往生

極樂世界正報、依報講完之後,釋迦牟尼佛就勸導說:

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意思很明了:講這些,不光是讓我們去想像,如果很欣慕,但是不能去,那沒有意義,而是讓我發願往生

怎樣往生

眾生怎樣才能往生呢?這里是關鍵所在。釋迦牟尼佛體察到眾生心態,直接說出來了:

舍利弗,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這說,往往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大多數人都會理解說:“對呀,極樂凈土那麼好,依我們這樣罪惡凡夫,怎麼可能去往生呢?那一定要有很多的善根福德因緣,要如何如何去修行。”

但是,接著,釋迦牟尼佛把答案就公布出來了:

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這樣就能往生!這段經文,從上下的文義來看,首先從反面,告訴我們“那樣不能往生!”把這條路堵死,然後把對面的門打開,我們就看到光明了: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這就引導我們從種種雜行雜修當中,導歸一向專稱佛的名號,打開了六字名號這條唯一的道路。六字名號本身是不可思議善根福德因緣,是絕對性的“多善根福德因緣”,不可思議,充滿著整個法界,叫“多善根福德因緣”。

經文的次第是如此:先說明決定不能往生條件是“少善根福德”,然後開示出來能夠往生的道路:專念佛名號,“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聞”就是聽聞,“說”就是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的稱讚,十方諸佛都稱讚阿彌陀佛的名號具有不可思議功德當我們聽到以後,在心中領納,叫做“執持名號”,如果心中懷疑,那就不叫“執持名號”。“執持名號”的表像是口頭的稱念;從心相來講,就是領受名號功德,願往生。那麼,怎樣“執持名號”?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或一天,或兩天,或三天……或七天,古文表達比較省略,如果在現代漢語中,後面要加省略號,“若八日、若九日、若十日,若一年、若兩年、若七年,若十年、若二十年……”這就是延續一生地念佛,相續性的念佛,一生專念阿彌陀佛。

一心不亂

他的心態是怎麼樣呢?“一心不亂”,就是我全心靠倒阿彌陀佛,從今始,專心信靠阿彌陀佛,定下心來;“不亂”,專念彌陀名號!所以這第一點,就是不動亂

第二點,叫不雜亂,專念這句名號,不用別的行法來摻雜,叫“不亂”。一心,就是專心,專心念佛不雜亂,專修專念,不雜其它,就是一心不亂。心裡邊只有阿彌陀佛一佛,就叫“一心”了。

凈土宗稱為“凡夫之教”,是十方眾生都能做得到的。在玄奘大師譯本里邊,“一心不亂”翻譯為“繫念不亂”,我們心中繫念阿彌陀佛名號,不再換別的法門

善導大師這一段,有四句簡潔明朗的開示: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佛所居住的地方,是“無為涅槃界”,遠離凡夫有為、有漏的造作。凡夫是有為,即有造作,“我在修行啊”,有為、有漏。真正的修行,叫“如實修行相應”,不行而行,並不覺得自己在修行,沒有這個造作。凈土門來講,就是“順名號”,我們稱念名號,並不是自己的修行,是阿彌陀佛的力量,讓我們到凈土去,這個叫“無為”。極樂凈土是無為涅槃境界,“涅槃”是不生不滅,是佛自身所住常、樂、我、凈的境界,稱為“報土”。

果地是這個樣子的,那我們的往生呢,底下講“隨緣雜善恐難生”。“隨緣雜善”四個字,是解釋“少善根福德因緣”,善導大師解釋得很簡略,如果我們參考《觀經疏》,就會很明了,善導大師在這里講的“隨緣雜善”,就是雜行,也就是《觀經》里所講的“定散二善”,叫“雜行雜善”。什麼叫隨緣雜善”呢?就是隨著你所遇到的緣不一樣,去修不同的法門

“恐難生”,語氣比較和緩,說得沒有那麼堅決,釋迦牟尼佛說得很堅決:“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恐難生”也就是不能往生的意思,但是好像還留給你一點希望,這是什麼含義呢?就是說報土不能往生,但是化土還是有點可能性的。

為什麼說“隨緣雜善”不能往生呢?佛法因果法則,極樂報土是不生不滅境界,我們凡夫修行的,是有生、有滅、有漏、有為的功德,因果不相吻合,所以不能到達無為涅槃界。比如說我們行布施,我們也沒有三輪體空,這布施也就是有漏、有為的功德了,這怎麼能夠達到無為的境界呢?因果不相吻合,不能去往生啊!“隨緣雜善恐難生”,就是說,除了六字名號之外,所有的一切修行,統統算做隨緣雜善,統統不能往生報土。

“雜”有好幾種含義,“雜”就是多,雜七雜八,很多──而“執持名號”就很專一;“雜”也是雜毒,內心有貪瞋痴根本的煩惱存在,雖然行善法,不是清凈的,是雜毒的;“雜”當然還是雜亂,心裡邊沒有主張、沒有目標,所以叫“隨緣雜善”,從外表來看,也在行善,但是跟往生沒有關系。善法、惡法,都是分別法,也是輪轉法。六字名號是非善非惡法,也可以說至善,不是我們所講的善惡之法。

善導大師接著講: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依我們眾生的根機來講,隨緣雜善都很難修到,善導大師在《觀經疏》里邊說:這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日夜修行,像頭上燃著火,刻不容緩,要立即撲滅,以這樣急迫的心情修行,然而,“眾名雜毒之善,不名真實之業”。他這樣的修行,還說“雜毒之善”。我們跟他比呢?連“雜毒之善”我們都沒有學到,連“隨緣雜善”我們都不可能修到,那往生什麼呢?

阿彌陀佛的大悲本願憐憫我們這樣的眾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是什麼時候選擇的呢?是在阿彌陀佛成佛之前發大誓願的時候就選擇好了

第十八願說:

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他選定了六字名號,作為我往生功德資糧。六字名號不生不滅的,不依據我們的心而有所改變,它和無為涅槃境界就吻合了。

所以,彌陀憐憫我們無善造罪之輩,為我們選定這個法門。這就不隨緣雜善了。我們學這個法門,不是靠我們自己的法眼”來選擇,是阿彌陀佛親自為我們選定,“選要法”,“要”就是緊要、關鍵、唯一。

選什麼要法呢?“教念彌陀專復專”。善導大師用“專復專”三個字,來解釋“一心不亂”,教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專還要再專,這就是善導大師的解釋,就說要專心,一個專心還怕叮嚀得不夠,專心專心,從這里我們感受到了善導大師無盡的慈悲

佛所選定

稱念彌陀名號法門,是佛為我們直接選定的,這就是這個法門的高超之處。我們念佛,也不是依我們本身的根機、智慧而能夠稱念出來的,而是釋迦牟尼佛親自教我們的,“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釋迦牟尼佛親自教我們往生方法,教我們念佛

專修念佛

那教我們怎麼念佛呢?“專復專”,就是“一心不亂”,從心要專,從行也要專。凈土法門很簡潔、很乾脆。就是專修念佛,老老實實地念這句名號,阿彌陀佛不會有虛願,釋迦牟尼佛不會有虛語,心裡邊“專復專”地念佛

比如說,有兩個人,每天都念一萬佛號第一個人事務繁忙,沒有時間。第二個人念一萬佛號之外,還有時間,他就去讀《地藏經》、《法華經》,再去修別的功德。那麼,這兩個人,大家認為哪個是比較符合專修的人呢?哪一個往生更有把握呢?

第一個,只念一萬佛號的人

有人認為:“你也一萬,我也一萬,我念一萬之外還念了大乘經典,我比你功德多一點啦,怎麼你能往生,我反而往生不確定?”第一個人,他符合專修,他之所以沒有再念更多的佛號,是因為時間不允許,如果還有時間,他一定會專念阿彌陀佛,說明他的心完全仰靠這尊佛,他就符合專修專念,他就是“一心不亂”的眾生,那念佛就決定往生。第二個人,雖然也念一萬佛號,但是三心二意。你還時間為什麼不專念佛號呢?去念別的佛、別的經、別的咒,說明你三心二意。你的心三心二意,當然跟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了,你對彌陀的信靠就不第一個人了。這也說明你對這個法門沒有了解明白,對彌陀誓願也不了解。

如果懂得專修的道理,內心就會安定,“我雖然沒有資金出去朝山,也沒身體條件精進苦修,也不識字、去讀誦其它經典,但是,功德不欠缺,符合一向專修,符合彌陀本願,符合《阿彌陀經》講的‘一心不亂’,專修專念,萬修萬人去。”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一段里邊,明確地開示我們專念彌陀名號可以往生道理。除了六字名號之外的一切,都屬於隨緣雜善。儘可能把我們全部的時間,都拿來專念彌陀名號,只要有時間、有精力,就來念佛,這就符合“一向專稱”,從早到晚,從晚到早,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像這樣的眾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這是個保證,是自然必有的利益。平生一向專念的眾生,阿彌陀佛決定、保證來迎。念佛人大命將終的時候,就跟極樂的光景接近了,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顯現在面前,就看得見了──其實,平時在我們周圍環繞,但是我們看不見、感覺不到──臨命終時,極樂景象接近了,就看得見了,阿彌陀佛與諸大菩薩顯現出來,“現在其前”。就像電視一樣,本來電波就存在於空中,對准頻段了,就顯現出來了阿彌陀佛就像電波一樣,“無量光”,存在於我們周圍,我們念佛,到時候,自然就顯現出來。

由於阿彌陀佛顯現在面前,念佛人“心不顛倒”,玄奘大師譯本說“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專心念佛,就沒有恐怖了,佛的慈悲加持我們,自然妄念正念,轉恐怖為安慰,轉種種的不安心成為大安心、大滿足,所以叫做“是人終時,心不顛倒”,沒有任何顛倒,自然正念。是佛先來,我們才心不顛倒;不是我們先要心不顛倒,佛才來。可見得念佛的人命終心不顛倒是必然的事。

經文次第是這樣子的:

一、平生──專修念佛也就是“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二、臨終──佛聖來迎。因為專修念佛,所以佛聖來迎。

三、命終──心不顛倒。因為佛聖來迎,所以心不顛倒。

關鍵在平生,只要平生專修念佛,自然就有臨終佛聖來迎、命終心不顛倒正念往生二種利益。第一是因,二、三次第是果。

助念

我們有些蓮友參加過助念,助念往往形成一些瑞相,甚至有的人已經死了,他平時沒有念過佛,聽師父、蓮友的開示,通過助念,他身體還變得柔軟。這說明名號本身有不可思議力量。人雖然死了,但神識還是存在著,有人為他助念,神識受到招感,也能聽懂,聽懂之後,自然往生極樂,身體也隨之起了變化。

修學方針

釋迦牟尼佛在這部《阿彌陀經》里邊明確說明:稱念名號“專復專”是往生的道路,所以叫“佛說阿彌陀經”,其它種種修行,都屬於隨緣雜善。我們懂得這一點的話,修學的方針就明確了。

惠施大利

釋迦牟尼佛講完這一段之後,說: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我親眼所見,這是利益眾生的大好事,所以講了這部阿彌陀經》。”“利”就是佛給我們的利益,佛惠施給我們的真實大利,不是靠我們自己去修行掙來的。

諸佛證誠

釋迦牟尼佛講完之後,怕我們眾生的疑心太重,所以十方諸佛都異口同音,出廣長舌相,同生贊嘆勉勸: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你們這些眾生,要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講,我等一切諸佛都在護念。”護念誰?護念念佛的人啊!為什麼呢?你稱念了彌陀名號,這句名號具有不可思議功德,所以叫“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我們念佛人,得到六字名號不可思議功德、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怎可能不往生呢?當然決定往生無疑了。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講:如果我們罪惡生死凡夫,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能往生到西方凈土去,那麼,十方諸佛出廣長舌就是虛假的……十方諸佛所證誠的舌頭,一伸出來,永不回還,自然壞爛。哪裡有資格叫“廣長舌相”?哪能稱為“真語者、實語者”呢?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們必然依照十方諸佛的證誠,可以到佛的凈土去。我們凡夫眾生的疑心確實特別重,一佛所說,恐怕我們不能相信,所以,十方諸佛都來勸導。整部《阿彌陀經》宗旨非常明朗,讓我們走入專修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歡喜信受

這部阿彌陀經》從頭到尾講完了,舍利弗以及在場的諸大菩薩、一切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聽到釋迦牟尼佛宣講這樣一部妙典,大家都歡喜,“歡喜信受”,相信了念佛決定往生,接受了念佛這個殊勝教法。“作禮而去”,頂禮釋迦牟尼佛。大家聽到了佛的講法,走向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而去”,不是去向六道輪回,而是去向西方凈土;不是去向雜行雜修,而是去向專修專念。

三、結要

這整部《阿彌陀經》,它的宗旨是很明朗的。

一、關於“少善根福德因緣”。不是叫我們去做雜行雜修,相反,我們所修行的一切,都屬於“隨緣雜善”,都屬於“少善根福德因緣”;除了六字名號之外的一切,都屬於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明確告訴你。那麼,怎樣才能往生呢?什麼是多善根、大善根殊勝善根?“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名號是我們往生的唯一途徑。

二、關於“一心不亂”。怎樣稱念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即是專心念佛不雜亂。“若一日,若七日……”,也就阿彌陀佛本願里所講的“乃至十念”,“乃至”是不確定的意思,乃至一念,乃至十念,乃至十天,乃至一輩子,善導大師解釋說“上盡一形,下至十聲”。《阿彌陀經》是從少向多來說明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底下到若一輩子;善導大師是從多到少來說明的:上盡一形,下到一聲。都是一個意思。在這里,《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的宗旨就匯合起來了,不然大家覺得矛盾了:《無量壽經》說“乃至十念”,很容易往生;《阿彌陀經》說“一心不亂”,很難往生,好像佛講的話很矛盾。其實懂得經文意義,就不矛盾了,“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正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也正是《阿彌陀經》所講的“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這樣的念佛,必然往生凈土

三、關於“心不顛倒”。平生專修念佛的人,臨終自然佛來迎接;佛來迎接加持,然後心不顛倒,正念往生。不是自己先能心不顛倒,佛才來迎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往生凈土是靠彌陀的願力,結果你不彌陀的願力,你想靠自己修行力量,這個叫顛倒眾生你的心顛倒了,知見顛倒了,不在正法上面了。往生凈土本來是件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稱念名號一定能往生的,專修念佛是萬修萬人去、百即百生的。你想凈土去,結果你不專修念佛,去雜行雜修,這就是顛倒了。

南無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