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起信論敘
同學友彭生紹升。述無量壽經起信論成。書命有高曰。勉敘之。有高諷經論。反覆。光明雲流。骸藏郁潔。喉舌聽視。曠若新有。冰渙膏釋。弗礙弗攣。閣卷欣慶。贊嘆作禮。善哉彭生。乃能發起如是大心。乃能擔荷如是大法。乃能唱演如是妙義。乃能流布如是經典。善哉彭生。不忘囑累。不忘宏誓。快得遭逢
聖清樂國。仁壽光被。萬億器界恆沙有情。應共信受。應共證入。無量壽經。今正是時。我觀有情。希望壽命。黃發難老。百千萬歲。我觀有情。欲無彀期。宮室被服。飲饌什器。園池華鳥。及與音樂。未得欲得。得已欲備。備已欲富。富已欲好。此好彼未。欲彼俱好。彼俱好已。又欲精良。一一精良。淫巧環奇。欲轉變生。匪有竟閾。我觀有情。欲善眷屬。色澤壯姣。知心順恉。迎機赴節。團圞和合。富貴聰明。我觀有情。微塵計校。束歸貪欲。不出斯等。諸斯等欲。承誰恩力。舉體光明。無量壽經。無始無明。執吝成想。想幻塵勞。虛妄影事。無住為本。生滅為性。盤古開天。英雄大人。廊廟金貂。岩穴黃緇。散材下走。靡哲靡愚。腸中車輪。轉轉不凈。污薉凈田。雝培苦本。助發苦芽。蕃苦枝葉。點綴苦華。結苦果仁。甘苦謂飴。戀苦護苦。立苦辯說。建苦鼓旗。為苦效忠。爭鋒決勝。如聾如盲。有耳有目。聞見是經。依正庄嚴。功德殊勝。如海爰居。見鐘鼎陳。駭怖竄逃。謂當謀我。離本久遠。智梏情遷。為鷽為蜩。笑九萬矣。游盤豕虱。湯火寧知。廟犧麗碑。枯魚過河。求悔再及。而並不得。不其痛而。我
釋迦尊。慈愍有情。火宅毒葯。昧珠客作。窮露痴顛。順其欲然。激揚引導。權巧方便。曲垂濟拯。十二部經。廣說凈土。而於是經。專指西方。觀經觀行。小本勸信。是經願門。尤異方便。我友彭生。入是願門。竺念有情。繹經述論。謂發大願。全憑信根。於是博考。大乘經典。約采菁華。疏淪正信。於是乃知。欲為苦本。欲為道本。用欲知方。出宣大願。於是乃知。佛大願力。我大願力。無二無別。平等平等。於是乃知。十方凈土。依正庄嚴。佛非有餘。我非虧欠。於是乃知。淫怒痴性。當體空寂。無量壽經。無終無始。生佛正等。作如是觀。豈得不信。火則能燒。冰則能寒。飯則能飽。烏喙能毒。如是信已。離信名字。開大願門。出生念力。一聲佛號。忘義忘年。敬作頌曰。
歸命西方凈滿尊圓證三身無量壽
歸命難思真教體歸命難數聖賢僧
我自未度願度人願我聖清萬萬
良男淑女家家有 甘雨景風調四敘
一期報盡共往生 見佛聞法克大果
如幻聞熏聞中持 諸圓通根盡皆攝
我禮十方發是願 十方三寶證明我
更願善友若彭生 生生會值為道侶
我願如空非思量是故歸命無量壽
無量壽經起信論後
知歸子撰無量壽經起信論。既成。予得而讀之。為之贊嘆曰。是能旋轉萬流歸於凈土者乎。知歸子邀予宿其家。屬筆點刊。翼日而竟。是夜夢乘人輿。度大橋樑。既歸家室中。忽聞佛香。滿二日。予之於知歸子法事中出聲誦彌陀佛號也。先夢入一金地。禮拜七佛像。翼日。偕知歸子入文昌禪院。殿中供佛七。柱上揭七佛偈。予出外。嘗夢眾星聚為寶塔。橫亘天中。比歸。乃知先妣為予誦彌陀佛號。朱填畫塔。滿而焚之。即是夜矣。予之默誦彌陀佛號。凡三度。初度。以四大若欲解散時。一念彌陀。色身頓得堅固。再度於萬人如海中。以拙酬應故。回光念佛。一念彌陀。人我相頓入平等。三度以刊定起信論歸。發歡喜心念佛。一念彌陀。頓證入前念不生後念不滅三昧。因知念佛法門。但得一念相應。有不可思議功德。況念念相應者哉。知歸子以予識凈土香氣。既屬予刊定。復屬予序之。予諾為後序。序曰。知歸子本願以度生故。述此論。或有眾生。忽起妄見。以為由知歸子之願。其將空卻此方眾生耶。予解釋之曰。文殊師利不雲乎。十方諸佛世界一一諸佛。說法教化。各度恆沙眾生。皆入涅槃。於眾生界。亦不增不減。何以故。眾生定相不可得故。或有眾生不通文字般若。自憾不能讀知歸子起信論。得開悟。予安慰之曰。文殊師利有偈曰。一念凈心是菩提。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究盡碎為塵。一念凈心成正覺。實能精研此一偈。有所信入。知歸子起信之指。盡在是矣。偈見賢首宗五台無著禪師傳中。流傳未廣。望見者聞者。持誦書寫。為修凈土者作眼目。知歸子之願也。是為序。
乾隆三十九年春二月吳汪縉謹序。
無量壽經起信論卷上
序
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也。原夫真如界內。解脫門中。本無一法而遍入微塵。普應群機而畢竟空寂。特以眾生不了心原。妄纏苦聚。幻生幻滅。倏墜倏升。將欲拔輪回之本。斷愛欲之因。不開念佛之門。孰識歸家之路。以是法王垂愍。願網宏張。攝諸佛所護之經。嚴眾生本凈之土。無邊覺海。全收塵剎波瀾。不盡慈雲。永沛大千雨露。遂使洪名舉處。頓竭罪原。一念圓時。疾登寶地。自他不隔。越十萬億剎而非遙。凡聖無差。即三十二相而同具。所貴是心作佛。即佛明心。會萬善以同歸。執一心而不亂。妙蓮華內。期母子之終逢。白毫相中。何苦樂之有間。從此握文殊之智印。滿普賢之願王。不動纖毫而獲諸三昧。匪移跬步而遍往十方。遂得記授菩提。位階不退。如斯方便。莫殫深恩。凡具靈知。普應信受。其或執有排空。滯情迷性。戀百年之幻質。昧萬古之徽猷。轉蛣蜣之丸。漫期翀舉。耀蜉蝣之羽。曾不終朝。流離窮子。認絕域為家鄉。顛倒浮生。銷真覺於夢夜。縱使耳提面命。誰睹指知歸。亦有破相窮空。執葯成病。拒慈尊於心外。棄樂土以如遺。惟知味靜耽閑。不顧埋真背覺。如睹隙中過影。罔窮杲日之光明。但看勺水興波。不信歸墟之浩盪。此則城東老母。障面徒勞。演若達多。失頭自怖者矣。嗚呼。人身難得。至道難聞。一息不來。已成隔世。三塗再出。知復何年。火宅炎炎。尚戀嬉遊之具。恆沙莽莽。難窮往返之身。祗因不了一心。遂至長淪浩劫。果欲橫超三界。何如直往西方。佛說凈土諸經。約有四五。語其該備。莫此為先。惜乎諸師疏解。未及闡揚。王氏校刪。半多訛舛。不揣闇汶。略舉綱宗。旁引契經。會歸一實。一明教體。二明教相。三明歸趣。四別釋經文。五迴向極樂。總名起信論者。破空有之邪執。明圓頓之正宗。廓諸師未被之機。救龍舒妄刪之失。庶幾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廣引群生。同歸極樂雲爾。
一明教體
欲明教體。當觀法性。夫法性者。不生不滅不斷不常。心亦強名。土於何寄。然非心非土。而即土即心。取捨俱捐。見聞絕待。豈可橫生計較。妄說是非。略標四義。以究法原。一。自他不二義。二。性相不二義。三。因果不二義。四。生佛不二義。
一。自他不二義者。諸佛法身。遍周沙界。全自全他。不相違礙。約化儀中。現有主伴。如毗盧遮那為主。則十方諸佛為伴。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無不是毗盧遮那法界。如無量壽為主。則十方諸佛為伴。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無不是無量壽法界。故此經言無量壽佛。光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法性實爾。無有分齊。如首楞嚴經言。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輪。是故當知無量壽佛。普現十方一切眾生之前。不可以有思惟心而生分別。或言華嚴為實。極樂為權。此非了義。實相士中。非自他故。問。然則何故舍毗盧而念無量。答。釋迦付囑故。無量本願故。十念往生故。疾登不退故。
二性相不二義者。大乘起信論雲。從本以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庄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故如華嚴經中。器界塵毛形無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具足十方法界諸庄嚴具。此經亦言。一一華中。一一光中。風聲水聲諸音樂聲。若見若聞。無一物而非佛身。無一音而非佛法。何以故。有情無情。非一非異。真如界中。無彼此故。問。法性既爾。娑婆界中諸佛何不現身說法。答。常現身。無不現身時。常說法。無不說法時。只為情生智隔。不見不聞。若取捨兩忘。一真獨脫。見佛聞法。無別無斷。蓮華經雲。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為見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此則一乘了義。證者方知。問。然則何用求生凈土。答。功未齊於諸聖故。同居最勝故。疾登不退故。
三。因果不二義者。此經言法藏比丘方發願已。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又言眾生一念念佛。則是具足無上功德。當知因該果海。果徹因原。還同華嚴初發心時。即成正覺。以法性中因果不異故。究竟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善現言。菩薩摩訶薩為用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為用後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佛言。如然燈時。為初焰能焦炷。為後焰能焦炷。世尊。如我意解。非初焰能焦炷。亦不離初焰。非後焰能焦炷。亦不離後焰。佛言。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用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亦不離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非用後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亦不離後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若能如是信入凈土法門。一剎那間即已嚴凈諸佛國土。即已具足無上功德。成佛度生。一時究竟。與法藏比丘無二無別。具如經說。真實不虛故。
四。生佛不二義者。大涅槃經雲。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一切六道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離。畢竟寂滅。同虛空相。無名無識。永斷諸有。本來平等。無高下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系縛。不可解脫。無眾生。無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際平等。等諸法故。是知無量不居極樂。眾生不住娑婆。本自無穢。從何取凈。特以眾生不守自性。於一體中妄生同異。爰以大悲方便而度脫之。故此經言。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問。既生佛同體。何故眾生或有值佛。或不值佛。答。華嚴經雲。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凈水器中。影無不現。普遍眾處而無來往。或一器破。便不現影。如來智日。亦復如是。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凈心器中。佛無不現。心器常凈。常見佛身。若心濁器破。則不得見。是則佛本不來而來。眾實不往而往。隨眾生心現往來故。
二明教相
欲明教相。當識因緣。夫因緣者。諸佛以之出世。眾生以之證真。若惟觀法性。不達因緣者。杜方便之門。無接引之分。六趣何由而出離。萬德何由而圓滿。略分四門。以標經旨。一信門。二願門。三念門。四行門。
一信門者。即經雲。諸有眾生聞佛名號。信心歡喜。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又雲。明信佛智。乃至勝智等是。華嚴經雲。深信諸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及信無上大菩提。菩薩以是初發心。又雲。寧於無量劫。受諸惡道苦。終不舍如來。而求於出離。維摩經雲。菩薩於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方。劣解眾生。聞說諸佛不思議境界。多生疑惑。即聲聞二乘。尚不信有他方諸佛。以不識是心無外故。心外無佛故。若知是心無外。則知他佛即是自佛。不壞自他之相。斯能入無邊之佛土。起無量之行門。以自心境界不可思議。故知諸佛境界亦不可思議。至如無量壽佛。所有願力功德智慧神通。圓同太虛。廓周沙界。非計可測。非情可量。若人聞是經已。決定信入。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已於無量佛所。深植善根。當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勝諸聲聞百千萬億倍。何況其餘。故知入此門中。信為第一。毗婆沙論雲。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凈者。華開則見佛。何以故。一念信心。回超情計。具佛知見故。
二。願門者。即經雲。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願於無量世界現成正覺。乃至法藏四十八願。及諸眾生願生彼國者。是一切行門。從願而起。願如良苗。非苗不實故。願如良導。非導不行故。然心有廣狹。故願有大小。惟稱法界量而發心者。方能人於諸佛願波羅蜜。如華嚴經。普賢告善財言。欲成就如來功德門者。當修十種廣大行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往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惟此十願。是曰願王。一切菩薩從此起行。直至成佛。然其間有一總持門。能使所願速得成就。不離念無量壽佛。求生西方。普賢偈曰。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是知盡十方眾生願輪之作勝。莫有過於往生安樂者。何以故。無量壽佛無上願王。一切菩薩願王。莫不以此為究竟故。今明發願。當如西方合論中說。決得往生。一。不為福田故願。願為一切眾生蔭。生凈土故。二。不為眷屬故願。願治一切如來家。生凈土故。三。不為病苦故願。願離一切世間無明等瘡生凈土故。四。不為轉輪王故願。願轉諸佛*輪。作大法王。生凈土故。五。不為欲界故願。願離一切微妙五欲。生凈土故。六。不為色界故願。願離一切禪著。生凈土故。七。不為無色界故願。願盡種種微細流注。證無量相好身。生凈土故。八。不為聲聞辟支故願。願以福智二嚴。饒益一切眾生。生凈土故。九。不為一世界千世界眾生故願。願代無央數世界眾生苦。拔一切世界眾生生凈土故。十。不為一阿僧祇劫千阿僧祇劫眾生故願。願代無數阿僧祇劫眾生苦。拔一切劫眾生生凈土故。
三。念門者。即經雲。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乃至十念一念念於彼佛者是。首楞嚴經。大勢至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文殊所說般若經。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又如般舟經。佛言。何因致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三昧。其有四眾。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心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去是十億萬佛剎。其國名須摩提。在眾菩薩中央說經。一切常念彼佛。譬如夢中見七寶親屬。相與娛樂。覺已說之。若人念彼佛一日晝夜。若過七日七夜。阿彌陀佛於覺不見。夢中見之。心作念時。諸佛國土大山須彌幽冥之處。悉為開闢。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便於是閑。坐見彼佛。聞所說經。如上三經。具明念力不可思議。是知一念十念。乃至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隨眾生心。念念出現。眾生能一念念佛者。即一心清凈。一心清凈。即一身清凈。一身清凈。即多身清凈。多身清凈。即一世界清凈。一世界清凈。即多世界清凈。如是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恆河沙數世界清凈。臨命終時。隨其念力。見佛往生。自性自度。是心作佛故。
四。行門者。即經雲。法藏比丘及諸菩薩積集無量功德。乃至三輩往生所修功德等是。維摩經。長者子寶積白佛言。惟願世尊。說諸菩薩凈土之行。佛言。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凈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寶積經。佛告彌勒。發十種心。往生極樂。何者為十。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凈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凈之心。十者。於諸如來。舍離諸相。起隨念心。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若人於此十心。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是故行者既發願已。惟應一切所行。不離念佛。當獨居時。不離念佛。處眷屬間。不離念佛。聞悅意聲。不悅意聲。不離念佛。見悅意色。不悅意色。不離念佛。乃至班朝蒞官。治軍行法。不離念佛。遇刀兵劫。入羅剎群。不離念佛。如是念佛。則能漸凈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根本。隨順具足十波羅蜜。既能心佛之心。何難履佛之土。何以故。一凈一切凈故。
三明歸趣
欲明歸趣。當知因緣不離法性。如此經言。法藏初心。先聞正覺。往生三輩。盡發菩提。若不發菩提者。如上四門。不成安立。何謂發菩提心。菩提訓覺。舉要言之。當明五義。一了知一切諸佛不離自心。自心常有一切諸佛成正覺故。一了知一切佛土不離自心。自心具足一切庄嚴佛土故。一了知眾生一念念佛。決定成佛。一切佛念力所成故。一了知眾生髮願求生凈土。決生凈土。一切土願力所持故。一了知自心既爾。他心亦然。有一眾生不生凈土不成佛者。是則我土不凈。我佛不成。我佛眾生。三無差別故。由此起信。是無信信。由此起願。是無願願。由此起念。是無念念。由此起行。是無行行。
雲何為無信信。華嚴經雲。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信藏。此菩薩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無相。信一切法無願。信一切法無作。信一切法無分別。信一切法無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無有上。信一切法難超越。信一切法無生。若菩薩能如是隨順一切法。生凈信已。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一切佛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眾生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法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虛空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涅槃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過去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未來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現在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入一切劫不可思議。心不怯弱。何以故。此菩薩於諸佛所。一向堅信。知佛智慧無邊無盡。十方無量諸世界中。一一各有無量諸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當得。已出世。今出世。當出世。已入涅槃。今入涅槃。當入涅槃。彼諸佛智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遠不近。無知無舍。此菩薩入佛智慧。成就無邊無盡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轉。心不雜亂。不可破壞。無所染著。隨順聖人。生如來家。護持一切諸佛種性。增長一切菩薩信解。隨順一切如來善根。出生一切諸佛方便。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藏。是故當知無量壽佛願力功德智慧神通。於眾生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近不遠。無知無舍。本來是佛。更無可信。首楞嚴經。文殊言。我真文殊。無是文殊。若有是者。則二文殊。心佛亦爾。我真無量。無是無量。如是之信。方為凈信。故此經言。知一切法。悉皆寂滅。聞甚深法。心不疑懼。是則名為無信信。
雲何為無願願。大般若經。佛言。諸菩薩摩訶薩具最勝覺。雖能受行如是深法。而於其中不求果報。何以故。於自性無動故。善現言。能於何等自性無動。佛言。能於一切法無性自性無動。何以故。諸法自性即是無性。無性不能現證無性。思益經。網明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即是一切眾生性。一切眾生性。即是幻性。幻性。即是一切法性。於是法中。我不見有利。不見無利。若有菩薩希望功德利而發菩提心者。不名發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無功德利。以無有對處故。問。一切法既無功德利者。無量願王從何建立。答。從一切眾生心而建立。一切眾生性本清凈。本清凈故。壽本無量。本清凈故。光亦無量。乃至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苦。清凈心中。本不可得故。是知一切眾生常住極樂。特於夢中幻有娑婆。幻夢醒時。娑婆安在。本無可厭。亦何所忻。但以清凈心而迴向佛故。故此經言。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是則名為無願願。
雲何為無念念。華嚴經。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凈。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凈行。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所謂見於東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百那由他億佛。千那由他億佛。百千那由他億佛。乃至見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佛。乃至見閻浮提微塵數佛。四天下微塵數佛。千世界微塵數佛。二千世界微塵數佛。三千世界微塵數佛。佛剎微塵數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又解脫長者告善財言。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見栴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蓮華世界寶蓮華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明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庄嚴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於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如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如是念佛。即念是佛。更無別佛。即佛是念。更無別念。無量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無量之用。體用一如。心心寂滅。佛佛全彰。圓覺經雲。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是則不離當處。步步華台。何待他生。塵塵凈剎。故此經言。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是則名為無念念。
雲何名無行行。華嚴經雲。菩薩於如是寂滅微妙甚深最勝法中修行時。亦不生念我。現修此行。已修此行。當修此行。不著蘊界處。內世間。外世間。內外世間。所起大願諸波羅蜜。及一切法。皆無有著。何以故。法界中無有法名向聲聞乘。向獨覺乘。無有法名向菩薩乘。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法名向凡夫界。無有法名向染。向凈。向生死。向涅槃。何以故。諸法無二無不二故。金剛般若經亦雲。庄嚴佛土者。即非庄嚴。是名庄嚴。問。既一切法不可得者。何用庄嚴佛土。答。一切法不可得。所以庄嚴佛土。若有一法可得。則佛與眾生各住自性。同異熾然。成敵兩立。佛不度生。生不成佛。惟一法不可得。圓滿覺場。緣起無朕。本際非動。佛事繁興。是知諸佛示現。實本無現。眾生求生。實本無生。無現而現。佛即眾生。無生而生。眾生即佛。故此經言。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木學明了。在意所為。是則名為無行行。
如是之法。實萬善之總門。一乘之了義。菩薩以之嚴凈國土。諸佛以之圓證菩提。法性如然。群經共贊。但能信入。已投種於寶池。永截疑根。定往生於金地。是固本來具足。更須方便加功。都攝六根。全提一念。了得即心即佛。自知非佛非心。再釋經文。用資廣勸。
無量壽經起信論卷中
四別釋經文
別釋經文。略開四分。一。釋題名。二。釋序分。三。釋正宗。四。釋流通分。
一。釋題名者。梵語阿彌陀。此翻無量。以佛名經者。一切依正庄嚴。皆從佛出。才舉佛名。攝無不盡故。無量壽佛又有十二號。見於經文。今獨名無量壽者。表不生不滅之體。兼約化儀而言。於十方佛中壽極無量故。此經先後共有五譯。一名無量清凈平等覺經。後漢支婁迦讖譯。一名阿彌陀過度人道經。吳支謙譯。一名無量壽如來會。見寶積經。唐菩提流志譯。一名無量壽庄嚴經。趙宋法賢譯。今名無量壽者。曹魏康僧鎧譯。鎧。外國人。以嘉平末至洛陽。譯經四部。此其一也。宋龍舒王氏日休。會通諸譯。別出一本。名大阿彌陀經。唯除寶積。彼所未見。從上諸譯。漢吳宋三本。文理未精。王氏本較為暢達。近世通行。然有可議者。如序分中。游步十方以下。廣明菩薩行願。為令行者發起大心。積集德本。究竟成佛。乃是此經開章要領。而王氏刪之。至往生上下兩輩。一刪去發菩提心。一雲不發。胎生一節。刪去疑惑佛智乃至勝智。前則乖成佛之正因。後則失往生之正智。他如敘次願文。後先舛錯。皆當考正。寶積本義旨圓凈。而詳贍爾雅。不如康本。又刪去勸進往生以下之文。不見如來激勸之旨。故雲棲獨將康本刊行。且為第其分次。今略仍舊第。有當合者合之。經中義句。間有繁複。謹參他本重加審定。但去其繁複。不敢更有增易。其四十八願先後數目。依雲棲本增入。庶幾盡善盡美。不使後人少留余憾。讀者詳之。
聞經時處第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聲聞眾等第二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尊者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尊者善實。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劫賓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凈志。尊者摩訶周那。尊者滿願子。尊者離鄣。尊者流灌。尊者堅伏。尊者面王。尊者異乘。尊者仁性。尊者嘉樂。尊者善來。尊者羅雲。尊者阿難。皆如斯等上首者也。
菩薩眾等第三
又與大乘眾菩薩俱。普賢菩薩。妙德菩薩。慈氏菩薩等。此賢劫中一切菩薩。又賢護等十六正士。善思議菩薩。信慧菩薩。空無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慧上菩薩。智幢菩薩。寂根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願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處兜術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宮。降神母胎。從右脅生。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震動。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釋梵奉侍。天人歸仰。示現算計文藝射御。博綜道術。貫練群籍。游於後園。講武試藝。現處宮中色味之間。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纓珞。遣之令還。舍珍妙衣。而著法服。薙除須發。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詣道場。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跌而坐。奮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覺。釋梵祈勸。請轉*輪。以佛游步。佛吼而吼。叩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總攝魔界。動魔宮殿。眾魔懾怖。莫不歸伏。摑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以諸法葯。救療三苦。授菩薩記。成等正覺。示現滅度。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植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游諸佛國。普現道教。其所修行。清凈無畏。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本學明了。在意所為。此諸菩薩亦復如是。學一切法。貫綜縷練。無數佛土。皆悉普現。名稱普至。道御十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聖所立。而皆已立。如來道化。各能宣布。為諸菩薩而作大師。以甚深禪慧開導眾生。通諸法性。達眾生相。明了諸國。供養諸佛。化現其身。猶如電光。善學無畏之網。曉了幻化之法。壞裂魔網。解諸纏縛。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願三昧。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化終而現滅度。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諸根智慧。廣普寂定。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宣揚演說一切經典。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分別顯示真實之際。得諸如來辯才之智。入眾言音。開化一切。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一切萬物而隨意自在。荷負群生。為之重擔。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眾生。演慈辯。授法眼。杜三趣。開善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已。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如是之等菩薩大士。不可稱計。一時來會。
二。釋序分者。自我聞如是。至一時來會。總名序分。序中時處及聽法眾等。諸經疏廣明。不須更釋。特准經文。略標別義。他經次諸菩薩。或先文殊。或先普賢。先文殊者。為表智故。先普賢者。為錶行故。此經圓教所攝。以果起因。故先普賢。
自遵普賢大士之德以下。至不可思議。廣明菩薩隨順如來。修學普賢行願。所謂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三句義中。全攝凈土法門。菩薩一切所行。不離方便。以方便故。取於凈土。得常見佛。以見佛故。聞法修行。入佛法藏。圓滿覺心。究竟彼岸。若無方便。無量行門。終不成就。如大般若經雲。是菩薩由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故。從此處沒。生余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在在生處。常得值遇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贊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離佛。當知欲不離佛。須以念佛為因。如華嚴十地。始終不離念佛。故知此經。非二乘聲聞所能擔荷。為令大心凡夫。依教修行。生如來家。滿普賢願故。
處兜術天。至拯濟無極。約本師化儀。以顯諸菩薩成佛度生。願王無盡。獨舉本師。以概十方諸佛。以一即一切故。
次妙德。即文殊。不度文殊智海。難入普賢行門。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頓圓平等正性。凡聖共有。一際無差。以不了故。所有願行悉不具足。何以故。心外起修。即成有漏。以無邊功德。不外自心。隨順真如。修一切法。則能具足無邊功德。
消除諸漏以下。俱謂以文殊智。圓普賢行。故言。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又言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世人聞說凈土。即計著於土。聞說往生。即計著於生。其或不然。又計著無生。撥置凈土。是等皆以生滅為因。終不能契不生滅性。殊不知如來藏中。妙明周圓。含裹十方一切國土。求於生死去來。了無所得。以無所得故。生滅一如。去來無礙。斯能入無畏之網。了幻化之法。悉見無量諸佛。嚴凈無量國土。
次慈氏者。彌勒因地。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與經旨相應故。堪任付囑流通故。
是三菩薩。普現十方。教化眾生。而亦常在極樂世界。攝諸眾生。歸於凈土。如行願品言。諸往生者。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所共圍繞。余諸菩薩。例此可知。何以故。皆遵普賢大士之德。是與普賢同一願故。
大教緣起第四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如明鏡凈。影暢表裡。威容顯耀。超絕無量。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尊。住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於是世尊告阿難曰。雲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慧見無礙。以一飧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復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難諦聽。今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三。釋正宗者。自此至第三十三分。總名正宗分。將開殊勝法門。特示顯耀。復明如來出世之因。起教之本。為令聞者。生希有想。生難遭想。斷疑起信。故勸生極樂。不獨此經。特准本文。更標勝義。一首明法藏廣大誓願。為令行者生擔荷心。發起悲智具普賢願故。一。次明法藏廣大功德。為令行者生真實心。廣行方便。滿普賢行故。一。次明極樂依正種種庄嚴。為令行者生決定心。至誠迴向。入佛境界不墮疑城故。一。次明往生正因及世間果報。為令行者生精進心。一念念佛。成就三昧決生彼國故。問。圓頓諸經。具說本師放光表相。此經何獨不爾。答。此經以無量壽為主。本師為伴。後文無量壽放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本師特與十方諸佛。贊嘆證明。不復放光者。為令眾生一心歸敬故。
古佛出興第五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庄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舍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蓋行。次名凈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次名獅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爾時次有佛名世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將明法藏成佛本因。特為推原從上諸佛。寶積本從錠光上溯往世。過五十三佛。方至世自在王。俱用逆數。與此全異。然他譯本多從順數。未知寶積別有據否。
法藏因地第六
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頌贊曰
光顏巍巍 威神無極 如是炎明 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 珠光焰耀 皆悉隱蔽 猶如聚墨
已至我國 快樂安隱 幸佛明信 是我真證
常令此尊 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 諸苦毒中
我行精進 忍終不悔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凈庄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嚴佛土。汝自當知。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惟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凈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凈國土。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攝取庄儼佛國清凈之行。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
上明法藏發心。亦從機感而入。我等今日聞是經已。至心迴向無量壽。佛求生彼國。即與法藏比丘爾日發心。無二無別。無量壽佛決定遙為授記。如世自在王所說。真實不虛故。法藏雲。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凈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庄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下雲。其心寂靜。志無所著。才有所著。便有分齊。便成狹小。不得名為殊勝之願。惟隨順覺心。攝諸佛國。一念圓明。十方清凈。此是一切眾生入道榜樣。決當隨學。莫生退屈。
佛前發願第七
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凈之行。如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庄嚴佛土清凈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眾。菩薩聞已。修行此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比丘白佛。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
第二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第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第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七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第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不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第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二願。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三願。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第十四願。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髮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三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四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七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凈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一願。設我得佛。國土清凈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二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第三十三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四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五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六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慾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凈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悉皆照見。猶如明鏡。睹見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一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凈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三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四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五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七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八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神力演大光 普照無際土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
功祚成滿足 威耀朗十方 日月戢重輝 天光隱不現
佛語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於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如是大願。誠諦不虛。超出世間。深樂寂滅。
上明法藏為一切眾生而建大願。當知諸佛國土。不離眾生一念清凈心而得成立。一切眾生性本清凈。本無生死。本來常住無餘涅槃。祗因瞥爾情生。遂成流浪。頭出頭沒。無有了期。菩薩憫之。發斯宏誓。為諸眾生破除妄執。昭廓心量。現自在力。顯大威光。法性如然。非從外得。何以故。自性空寂。離諸惡趣。當知菩薩。順空寂心而嚴佛土。自性妙圓。具諸相好。當知菩薩。順妙圓心而嚴佛土。自性無礙。現六神通。當知菩薩。順無礙心而嚴佛土。自性無住。不可斷滅。當知菩薩。順無住心而嚴佛土。自性無作。無有限量。當知菩薩。順無作心而嚴佛土。自性無外。譬如春風廣被萬物。當知菩薩。順無外心而嚴佛土。自性無內。譬如水鏡悉現眾像。當知菩薩。順無內心而嚴佛土。自性光明。如日普照。當知菩薩。順光明心而嚴佛土。自性平等。如香普熏。當知菩薩。順平等心而嚴佛土。故知四十八願。無一願而非眾生本具之心。即以自心還嚴自土。如水赴海。如響應聲。故法藏曰。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空中即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以不可思議之因。起不可思議之果。當知不可思議之因。即不可思議之果。有志凈土者。須從此信入。
積植德行第八
阿難。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眾之中。發斯宏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庄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生欲覺嗔覺害覺。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忍力成就。不計眾苦。少欲知足。無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有虛偽諂曲之心。和顏愛語。先意承問。勇猛精進。志願無倦。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以大庄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遠離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君。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如是功德不可稱說。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繒蓋幢幡庄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天人。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上明法藏以無量心。發無量願。起無量行。無不一一稱真如法界。眾生無量。國土無量。菩薩隨順眾生。經不可說不可說那由他劫。入不可說不可說恆河沙佛土。悉以無量行海而嚴凈之。所以者何。以法界本無量故。如是嚴凈無量佛土。度脫無量眾生。而實無佛土可嚴。亦無眾生可度。所以者何。以法界即非法界故。故雲。以大庄嚴具足眾行。又雲。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斯則悲智雙融。理事無礙。故能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一向出生菩薩經。佛言。我念過去廣大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有佛號寶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將入涅槃。為眾廣說法本陀羅尼。時有輪王。名曰持火。王有太子。名曰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法本。即於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未曾睡眠。亦不偃側。端坐一處。不貪財寶。及以王位。不樂自身。得值九十億百千那由他佛。諸佛說法。盡能聞持修習。厭家薙發而作沙門。作已復於九萬歲中修習此陀羅尼。復為眾生分別顯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億百千那由他眾生。得發道心。積功累德。至不退地。爾時不思議勝功德比丘。豈異人乎。即阿彌陀如來是也。此明法藏所修本行。足與經文互證。一生尚爾。多生可知。一劫尚爾。多劫可知。
法藏成佛第九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為未成佛。為今現在。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阿難又問。其佛成道以來。為經幾時。佛言。成佛以來。凡歷十劫。
上明成佛時處。曰現在西方者。不惟爾時名為現在。乃至於今。以及後後無盡。同名現在。以佛壽無量故。
國土寶嚴第十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廣盪。不可限極。悉相雜次。轉相間人。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凈庄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亦無四時春夏秋冬。不寒不熱。常和調適。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阿難白佛。我不疑此法。但為將來眾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
光明無量第十一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於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凈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耀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咸共嘆譽。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為諸菩薩聲聞之眾所共嘆譽。稱其功德。至其最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薩嘆其光明。亦如今也。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
壽命無量第十二
佛語阿難。又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寧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禪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復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
聖眾無量第十三
又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彼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如大目犍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於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滅度。悉共計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數。譬如大海。深廣無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滴。於意雲何。其所滴者。於彼大海。何所為多。阿難白佛。彼所滴水。比於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歷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也。佛語阿難。如目連等。於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猶如一滴。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七寶諸樹第十四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玻璃樹。珊瑚樹。瑪瑙樹。硨磲之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玻璃為葉。華果亦然。或水晶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珊瑚樹。瑪瑙為葉。華果亦然。或瑪瑙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硨磲樹。眾寶為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晶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硨磲為實。或有寶樹。白銀為本。琉璃為莖。水晶為枝。珊瑚為條。瑪瑙為葉。硨磲為華。紫金為實。或有寶樹。琉璃為本。水晶為莖。珊瑚為枝。瑪瑙為條。硨磲為葉。紫金為華。白銀為實。或有寶樹。水晶為本。珊瑚為莖。瑪瑙為枝。硨磲為條。紫金為葉。白銀為華。琉璃為實。或有寶樹。珊瑚為本。瑪瑙為莖。硨磲為枝。紫金為條。白銀為葉。琉璃為華。水晶為實。或有寶樹。瑪瑙為本。硨磲為莖。紫金為枝。白銀為條。琉璃為葉。水晶為華。珊瑚為實。或有寶樹。硨磲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晶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庄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耀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庄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阿難。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輾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干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堂舍樓觀第十六
其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庄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絡。覆蓋其上。
七寶浴池第十七
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凈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硨磲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硨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