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記【下冊】

  (第七十三集)

  2009/8/13  台灣  檔名:12-047-007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四面倒數第二行。

  【五。自下攝用歸體入五止門。五止門者。謂依前能行四德之行。當相即空。相盡心澄而修止也。所言入者。性相俱泯。體周法界。入無入相。名為入也。】

  到這里是ㄧ段。賢首大師寫這篇文章,用現在的話來說是ㄧ篇論文,文字雖然不多,義理無有窮盡。前面三段,從事上講是最高的科學,從理上講是最深的哲學為我們說出宇宙人生真相。從宇宙的起源,宇宙怎麼來的,怎樣發展出來的,用我們凈土宗的話來說,本體,我們中國人講太初、元始,凈土宗裡面講常寂光,這就中國禪宗裡面所說父母生前本來面目。從我個人來講,父母生前本來面目,從整個宇宙萬事萬物來說,這些沒發生之前本來面目是什麼。發生之後千差萬別,沒有發生之前同一個理體;這個理體,佛法裡面的名相有幾十個之多。佛為什麼一樁事情說這么多的名詞?這是教學的善巧,是教學的高度智慧,有很深的用意。用意是什麼?教你不執著名字相,所有一切名詞術語都不是真的,重要的你要體會裡面的意思,這個重要,名相不重要。所以佛說出許多的名相,自體、自性本性真如法界、第一義諦,名相太多了,隨便說說都能說個幾十種,這用意要曉得。名是假名,重要的是假名裡面悟入真實,你才能所謂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才能得受用,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前面三段第一段講本體,第二段就講現象本體怎樣生出現象,出生了宇宙,出生了空間,時間、空間原本都沒有的,變現出來的。宇宙裡面含藏著森羅萬象,所謂能生萬法,我們今天所謂是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這四大類全都包括盡了動物裡面特別是人類人類裡面特別是自己,我從哪裡來的,講得很清楚。實在講,能生萬法第一個出現是我,正報,然後才有山河大地這叫依報。正報,我們今天講精神現象,依報裡面就是物質現象,同時發生的。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我跟諸位做過報告因果現象也是同時發生的。宇宙的開始沒有原因,開始之後就有因、就有果,最初開始沒有原因,所以叫無始無明。無始是沒有開始,所以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佛法講想,起心動念是想,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想叫妄想。想既然是妄想,從心想而生一切諸法當然也是虛妄的,妄不能生真,妄只能生虛妄。所以,十法界依正庄嚴,實際上跟諸位說,那是ㄧ場夢,不是真的。從夢中醒過來,叫大徹大悟,叫成佛;帶著一點虛妄,幫助夢中境界迷惑顛倒的眾生這種人菩薩。實際上他是不是真的帶著一分虛妄?不是的,他根本就沒帶,我們凡夫看到他帶了,裝瘋賣傻,其實不然。那是什麼?那是他眾生感應道交的善巧方便,眾生有感,他有應。感很復雜,不簡單你說眾生妄想多少?菩薩應完全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自然然的流露,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明了了,正確的明了,這叫解悟,管不管用?不管用,我們依舊是出不了六道輪迴。解了之後要通過行,修行,從我們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造作,這些與性德不相應的要把它修正改過來,都與性德相應你就得受用,這個受用是什麼?超越六道。依照經論上教導我們的方法修正,雖然還沒有證悟,有行,有修行功夫還沒證悟,可以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六道裡面這些苦都沒有了。六道裡面最苦的,頭一個是身,你說這個身多麻煩,寒不得,熱不得,一寒熱就生病;還要飲食起居,你說麻煩證得羅漢果,這些麻煩就沒有了,阿羅漢有沒有身?有,有色身,他不需要財色名食睡,他不要吃,他也不要睡覺,自在了。他還修什麼?他修叫證果。他現在就是思想言行是依著佛陀教誨修正過來的,所以他得到受用,起心動念沒放下什麼時候哪一天他修到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出現,還源了,妄盡還源。回歸自性圓滿成佛那是真正得大自在。得大自在他就起用,這個用可不得了,三種周遍。第一個「周遍法界」,法界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兩句話是真的,太奧妙了。我們在迷,有沒有這個用?也有這個作用,悟的人三種周遍,迷的人還是三種周遍,我們打個妄想,這個妄想立刻周遍法界。第二個是「出生無盡」,第三個是「含容空有」,這就是我們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遍法界虛空界是什麼?是自己。空是空間、虛空,有就是法界,我們今天講宇宙萬法,這屬於有,含空容有,你看這個心量多大。

  我自己是誰?整個宇宙是我自己,宇宙之間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不是一家,一家還不是一體,《華嚴》裡面講是一體。這個時候無盡的慈悲自然流露,前面跟諸位講慈悲是真的愛,是真正的大愛世間人講大愛有名無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然流出來,所以他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有情眾生感應無情眾生有沒有感應?我們現在明白了,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用科學方法給我們證明水有感應。水是礦物,我們一個善念對它你看在結晶裡面的圖案多美,我們以惡意對它,結晶的圖案就很醜陋這就感應,我們起念這是感,它就有應。從這個地方感應是相互的,我起心動念,整個宇宙應,宇宙之間任何一個東西念頭我也有應。我們凡夫說實在話,迷失自性太久、太深了,雖起感應自己不知道。這個事情有,不是沒有,都在眼前,不知道,不是沒有感應。我們上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下跟一切畜生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乃至自然現象感應。我們早年學佛老師給我們講這個,教我們一個方法做實驗。空中的雲彩,你看到的一片雲彩,你不要動,心裡所有妄念放下,起一個念頭,「這個雲彩散掉散掉」,它大概五、六分鍾真的就散掉了。這個可能是碰巧,另外一片看它,你也對著它「散掉散掉」,五、六分它也掉了,屢試不爽。這是什麼?這是自然現象感應,我們可以做實驗的。懂這個道理感應有強烈的徵兆那就是你專註,沒有別的。我們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誠則靈,誠是什麼?誠就是專註,沒有雜念專心專註一樁事情。對人當然有,人比較難一點,為什麼?人的念頭太復雜,不像這些植物山河大地,它沒有那麼復雜,所以你很容易看到感應徵兆。真的是含容空有,真的出生無盡,這不假。

  我們在初學學到這個東西很難懂,出生無盡,為什麼會出生無盡?我想了很久,想了好多天,想到小時候玩的萬花筒,我這有一個萬花筒。萬花筒的構造諸位很清楚,打開來一看,三片玻璃,放幾片碎片,顏色不同的,就這么簡單。你在這邊轉著看看,你把它轉動,轉動看,千變萬化,你轉一天可以轉幾萬次、幾十萬次,沒有兩個圖案是相同的,出生無盡。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明白佛經上講道理。我們的自性真如本性就像個萬花筒,裡面含藏的,含藏的是業識種子,那個種子就像裡面的碎片一樣,你起心動它就在轉,所以出生沒有邊際。我們的念頭善,所有東西全是善的,念頭不善,統統就變不善,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道理在這世間,無論是哲學科學,只有佛經講得透徹,真的把你講清楚了。所以佛法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講實驗,佛法禁得起實驗。佛法實驗不需用儀器,不需用外面的東西來幫助,他用什麼?他用內功,禪定。他用清凈心,心愈清凈你看得愈清楚、愈明了,用清凈心。清凈心也是禪定,能突破空間維次,實際上空間維次是我們迷惑的現象,定功愈深,我們這個迷網就好像有破裂,有裂縫,更深的禪定就裂得更大你就看得更清楚。所以四禪八定,第八定,整個六道你沒障礙。這個範圍也相當大,上面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第二十八層天,下面到阿鼻地獄你看得一清二楚,一點障礙都沒有,可是你沒有出六道。再深一個次第的禪定,第九定,六道沒有了,六道破了你看六道以外的境界那是什麼?諸佛如來的方便有餘土。在大乘華嚴經》裡面,講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是說定功淺深五十一個等級,愈往上面去愈清楚,古人所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到五十二就到頂,那就是究竟圓滿佛果,第五十一個叫等覺菩薩佛法用內證,佛法叫內學,它不向外攀緣

  這些道理我們明白,我們才肯真干,真干是什麼?真干是放下。不了解,我們不願意放下,不甘心、不情願,放下有什麼好處?真正明白之後,應該放下,原來放下有這么多的好處。十法界六道裡面的苦永遠擺脫了,再到六道裡面來幫助一切眾生,作種種示現,有沒有苦?眾生看到有,佛菩薩有沒有?佛菩薩完全沒有,不可思議。佛菩薩如果要有,豈不是墮落了,哪有這種道理?佛菩薩沒有,佛菩薩在表演,就像舞台,戲台他在那裡表演,他在演戲,照著劇本演,劇本叫你哭就哭,叫你笑就笑,有沒有心?沒有心,沒有感受。世間人有感受,為什麼他有感受?他有情執。這個東西,佛跟我們講是六道輪迴的真因,第一個因,只要有這個東西,就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你首先要認識它,原來是這么回事情。我們把情執放下,情執一放下就變成智慧,原來情執就是智慧,迷的時候就叫情執,覺了的時候就叫智慧。我們可以這樣說法,情執是智慧迷失的現象智慧是情執覺悟現象。世出世間只有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沒有一樣是不相同的。有分別就有四聖法界有情就有六道輪迴,情執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四聖法界沒有了。至少要回到實報庄嚴土,實報庄嚴土也稱作一真法界

  這些道理要多聽,為什麼?不是我們一聽就明了的,這世間找不到這種人。早年我跟老師學經教,在台灣自己沒有道場,很辛苦,哪個地方邀請我們去講經就到哪裡去,講完就走路,跟全省結了法緣。以後離開台灣走上國際,在全世界結了法緣。老師有一次回到台灣我就看他老人家,他說你這做法對自己成就可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自己成就了,對別人幫助太有限了。這話怎麼說?他說你看幾個人聽一部經就開悟的?古今中外去找,一個都找不到老師跟我說:你看自古以來哪一個祖師大德不是一生定在一處,一生不出門,成就自己,成就別人。我跟老師說這個道理我懂,這個事我也明了,我也天天求佛菩薩,希望能有個道場讓我在那裡不要動。我說我這一生,章嘉大師告訴我,佛菩薩安排,佛菩薩安排我到處走,有什麼辦法?佛菩薩沒有安排我一處住,我也知道我住一處成就自己,也能成就別人。道場要天天講經、天天修行,那叫道場,解門、行門,止觀,止是行門,觀是解門,要同時並進。這兩門裡面,如果一門沒有,那一門肯定沒有,沒有解怎麼修?盲修瞎練;光有解沒有修,不能證果。解行兩門相輔相成,才真正能得利益、得受用。這總在緣分緣分不一樣。一直到現在,我講經講了五十一年,還找不到一個地方。年歲這么大了,從來不攀緣,不攀緣在這世間就沒辦法道場。所以我想來想去,自己蓋個小茅蓬,年歲大了,走不動,閉門好好的念佛往生這一生就沒有白過。

  止觀,止就是放下,觀是提起,放得下要提得起才行才有用處,放下提不起,就是小乘,提起放不下凡夫,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要提得起、放得下。宋朝時候布袋和尚,這諸位知道,就是彌勒菩薩。我們現在一寺廟裡面,你一進山門第一個面對著你的就是布袋和尚塑像。他往生的時候告訴別人,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之後,他盤腿一坐就走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說他是什麼佛菩薩再來說了之後不肯走,那是假的,那是騙人的。身分一暴露他就走。他每天在外面逛大街,背一個大布袋,別人供養他的往布袋裡一丟,也不知道他的法名也不知道他是哪裡人,每天看到扛個大布袋就叫布袋和尚。滿面笑容,歡歡喜喜,跟一切人接觸,真的平等心,喜悅相,他就布施這個。示現這個教別人心量要大,對一切眾生歡喜心。曾經有人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法?他笑笑,把布袋放下兩個手一比一伸,別人看懂了,佛法就教人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拿起來,扛在肩膀上走了,理都不理。這表什麼意思?放下之後你能提得起,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個東西放下;提起是什麼?廣度眾生,表這個意思,不說一句話這是菩薩示現。

  止觀這裡面的精神我們就能掌握到,止是什麼?總的來說,放下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三個放下,我們就曉得,成佛了。大乘教裡面佛教給我們放下情執你就成阿羅漢佛門裡面第一個學位你拿到了,你證阿羅漢果,你成正覺。再說得細一點,我執放下對立放下,不跟一切人對立成見放下了,我想怎樣怎樣、我以為怎樣怎樣,沒有了,這個念頭沒有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彌勒菩薩。貪瞋痴慢疑放下,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會有一個貪戀,順境里不會起一個貪戀。逆境裡面不會起一個瞋恚的念頭,不會,怨恨念頭都不會起來,瞋沒有了。痴沒有了,痴沒有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諸法真相你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點都不迷惑。所以,你是智慧用事,你不是分別執著,是智慧。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論是事是理、是因是果、是性是相,通達明了,沒有疑惑,這個人是什麼?阿羅漢。更進一步,於一切法連分別都沒有,阿羅漢雖沒有執著,有分別,分別都沒有,他就提升,拿到佛門第二個學位,菩薩,正等正覺。他的知見等於佛,當然不是佛,等於。到最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成佛了,十法界沒有了。

  這是什麼?放下!首先你得放下情執、放下分別、放下心動念。可是起心動念,我們雖然說放下,其實放不下,為什麼?太微細。起心動念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怎麼放下它?你必須看到了,你才有方法下手。這個難!佛告訴我們,到什麼階層你才能看到你起心動念?大乘教里佛常講八地菩薩。八地菩薩不動地,你說那個心多清凈,他才發現心動念,所以他才能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八地菩薩。我們只聽說有個阿賴耶,阿賴耶什麼樣子?佛經上怎麼說的我們也套著說,實際上沒見到,阿賴耶業相沒見到,轉相也沒見到,境界也沒見到,那都是起源。精神世界的起源是轉相,物質世界的起源是境界相,七地以前都見不到,也是聽佛說的。

  所以我們修行從哪裡修?道理都曉得,曉得之後有好處,不懷疑,佛講的是真的,從哪裡學起?我們自己哪個毛病最重,就從那裡做起。貪心貪財、貪名、貪色,哪一條最重我就先從那裡下手,不再貪愛。這裡面得要明理最重要的是要了因果。從理上講,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的能力、你的財富諸佛如來平等的,決定沒有差別,為什麼?自性里頭本來具足就像萬花筒一樣,裡面無量無邊那些圖案,它本來具足,不是外來的,個個人都有每個人都有自性哪有沒有的。可是現在怎麼樣?現在你迷失了自性。迷失自性自性里雖有東西你得不到受用,它是天天在千變萬化,你得不到受用,你還是苦不堪言。所以你要靠修德,靠修德什麼?修善你就有善報,造惡你得受苦報。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性德是決定不會現前,只有靠修德。修德,在佛法裡面講「俱生煩惱」,因為它不是你這一世修的,過去世、生生世世的,這叫習性,這不是本性習性兩種,一種是俱生的,過去生中帶來的,一種是這一生學的。所以,善與惡就重要了,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我們能夠斷惡修善,即使過去生中你命不好,就是過去生中修得不好,造惡太多,善修得太少,這一生你命很苦。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像袁了凡一樣,明白了,認真努力斷惡修善,我們這一生的命運可以改變。

  我早年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說了這個話之後,他又告訴我,有的時候你求也沒有應,是不是不靈?不是的,不是不靈。什麼原因?你有業障,你的業障礙住,不能現前。那怎麼辦?懺除業障懺悔力量不可思議你真正把業障懺除,感應就現前,有求必應這是我早年年輕的時候老師教我的,我這一生得受用,我對於這樁事情深信不疑,真的在這一生當中有求必應。我沒有求衣食住行,也沒有求健康長壽,我求的是什麼?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要法緣,跟眾生結善緣、結法緣,所以法緣很好,這個要得三寶加持,我求三寶加持。講經,凡夫我又沒有開悟,需要參考資料,古來祖師大德著作,在那個時候我學佛六十年前,台灣沒有佛書,不像現在。要想找經本都得寺廟寺廟有藏的經,我們借來抄,手抄,很辛苦。古大德這些參考資料就很需要,我就求這個,不求別的。真的,有感應,我只要動這個念頭,不會出三個月就有人把這書送給我,我拿到手的之後,好版本!木刻線裝的版本,就有人送來。我在台中學了十年,每年都有人送書給我我就求這個,我不求別的。真的,心裡想什麼,這個書就會來,真的有求必應

  我們也要報佛恩,要報施主恩,所以我這一生當中學印光大師,所有一供養我都用在經書布施,別人給我布施我對人法布施這一作夢都沒想到,你看現在送《大藏經》差不多快要到一萬套了。那個時候剛學佛,想得一部《大藏經》多難!三年省吃節用把錢留下來,才能夠買到一部《大藏經》。那時候還不能叫一部,那是半部,日本大正藏》,全套是一百冊,它前面五十五冊,這是最重要的部分。台灣最初印的就印這五十五冊,後面是一些日本著作還有圖像,就沒有再印了。第一次在台灣印《大藏經》。五十五冊我要積蓄三年才有這個能力,總算是得到了,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早年我在法華寺講經,台北市西門町法華寺講經,廣欽法師來聽過兩次有一年齡跟我差不多的法師那時候我講《地藏經》,也講到有求必應這一段。講完之後,下來的時候他告訴我他說法師有求必應靠不住。我說:為什麼?他說我就是求不靈我說:你求什麼?他說:我向佛菩薩求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有人送給我我就問他:你道場住眾多少人?就他一個人。我說一個人沒有必要,所以佛菩薩不送給你哪有不靈?我說我這么多年有求必應,怎麼會不靈?靈,靈得很。你求得不如法,增長貪心,佛菩薩怎麼能做這個事情,佛菩薩幫助你,成就你道業,不會幫助你增長貪瞋痴。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放下什麼?放下自己的慾望你看華嚴經》教給我們多好,第一個教我們,不求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不求這個。這些生活都是必需的,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第二個不求權力地位,經上講王位不求王位的範圍很廣,從國家領導人到地方領導人都叫王位,縣市長,甚至於鄉長、里長,都是屬於這一類里的,不求。我們今天講,不要權,不需要地位,不求這個。第三不求富饒,專門講財富不求。第四個不求自樂。第五個不求榮耀,現在講的是名,不求名,現在講知名度。佛具體給我們講這五個。求什麼?求成就道業,利益眾生利益眾生裡面什麼是最殊勝利益?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一個人也講,兩個人也講,幾十、幾百人也講,遇到就講,隨時隨地,沒有空過,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後面的果報就是離苦得樂

  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世間人迷,不知道,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一無所知這是迷。迷了就胡思亂想,就造業,造業他就果報。如果隨順自己的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是惡業果報在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到那裡去了如果你明白這些道理,起心動言語造作能夠與道德、與倫理、與因果相應,這善業,善業果報人天。必須具備人天的善業才能學佛,沒有人天善業,雖然學佛那是什麼?有名無實,跟佛結緣,這也是有必要的。我們這一生能遇到佛法,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與佛有緣,要沒有緣那就當面錯過。我們的講堂,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大樓,現在在全世界都市裡面都在大樓。隔壁的鄰居,我們在這里講經教學,他都不肯來,都不來聽。有的很遠,坐飛機來的、開車來的,開了幾天到這邊來,我們在這里有個聚會,或是三天,或是五天,最長不超過一個星期,很遠地方他來,有緣!隔壁他就不來,這太多了。所以結緣很重要

  佛接引眾生也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根熟,他過去生修得不錯,在這一生當中他能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真正成就,為什麼?他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不但他出六道,他出十法界這一類是上根,根熟的眾生。第二類中等眾生,根機也不錯,對這個世間有貪戀,他這一生當中還不想到極樂世界人天不錯,他求人天福報這是第二類的。佛滿他的願,教他斷惡修善,教他怎樣才能得人天福報教他這個。眾生什麼根機教他什麼法,所以皆大歡喜,佛不勉強。第三種是沒有善根的,沒有善根給他善根這就是結緣。造佛像是結緣,很多人看到佛像,阿賴耶裡面佛的種子印進去,這一生他不願意來聽經,來生遇到緣的話,可能他種子起現行,他就會進佛門來。進門都是有緣人,緣有淺深不一樣。深的人,他學的東西多,他得的多,不一定在這一生成就。緣淺的人,來個幾次來了,說不定隔若干年之後,他又想起來,又想來學,這是善根薄弱的人差別很大,你要會觀機,一點都不能勉強,個個人都滿他的願。上根,滿上根人的願;中根,滿中根人的願;下根,滿下根人的願;沒有根性的,給他善根,他聽到一聲佛號也種了善根,看到佛像也種了善根。所以造像功德不可思議道理就在此地。

  我學佛初年,那時候社會上風氣跟現在不一樣,一般人學佛都怕人知道,怕人說迷信,偷偷的學。我那個時候在大專講座教學,我就告訴這些同學我說這是你們接引眾生最好的機緣。怎麼接引?在手上帶一串念珠,拿在手上戴一串念珠,在校園裡面,在路上走路,你就這一串,別人一看到這個,他佛的印象立刻就印到心上去,你就度了他,一歷眼根永為道種。念珠這樣戴,當然你們學生不方便,手上拿一串小念珠方便。你們在學校課本課本上通常都寫名字你不要寫名字你在你書本上寫個「南無阿彌陀佛」。你擺在桌上,你的同學老師都看到,這個名號馬上就到阿賴耶去。方法太多了,只要你用心,你將來的法緣殊勝!你要不會用心不當面錯過嗎?

  所以止,要曉得止的是什麼,就是放下。提起,提起是什麼?你對於佛法愈深入,你愈明了。我常說現代的社會,能夠救社會的,能夠毀滅社會的、毀滅這個世界的,我常講兩種人,一種是國家領導人,一種是搞媒體的。媒體影響力太大如果你媒體的主持人,你播出去的內容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你就毀滅世界,要負因果責任如果你播出去的內容倫理道德、是因果、是勸善的,你功德無量,你救了世界。實際上,中國大德講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話講得好,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到。諺語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真正有心想做一樁好事祖宗保佑你,諸佛菩薩、天龍善神保佑你,你怎麼做得不成功?哪有這個道理?決定能搞得成功,為什麼?人不為自己;做不成功是私心太重。如果一點私心都沒有,你的事業成就是無比的輝煌,你得人心,所有人會幫助你,你順天心,天地鬼神幫助你,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特別是現前的社會印光大師在八十年前,他講這話是八十年前,世間混亂到極處,再下去沒救了,他鼓勵人印善書、講善書。現在我可以用媒體可以用光碟,擴大這個效果我不會講,只要你發心講,佛菩薩幫助你,你就會講了。我這個話講了幾十年,我常說,說真話,我不會講。不會講,講了這么多年,怎麼講出來的?我常說,我這個嘴巴借給佛用、借給菩薩用,佛菩薩我這身體,借我這個口講出來給大家聽,不是我講的。我肯把身體借給佛菩薩你不肯,那就法子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很多同學都看到,我講東西有什麼准備,上台講什麼不知道,講過之後問我,我也不知道,這全都是真的。只要你有個善心,真正希望幫助社會,幫助社會首要一個目標,幫助社會安定。要知道,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是建立在安定社會基礎上,社會動亂不行,所以這是個主要的目標,永遠不能改變。幫助社會化解衝突,幫助社會恢復安定和平,我們一生走這個方向,過去跟李老師學習,李老師也是這樣教我們。我們愈學愈能體會到這樁事情是大事,是真正的好事

  化解衝突從哪裡化解起?古今中外,所有一動亂原因都是人,衝突是人引起來的。人要怎樣不起衝突?你把他教好了就不衝突,所以一定要講倫理倫理講什麼?倫理關係,明了人跟人的關係。在家庭裡面,父子的關係夫婦關係兄弟關係,你親屬朋友關係;踏進社會,有領導與被領導關係;再要擴大,人跟所有一動物關係,跟樹木花草關係,跟山河大地關係,跟天地鬼神關係,你都得搞清楚、搞明了,社會就有秩序,它不會亂。你知道哪一種關係要用什麼方法來相處,這就道德。深信因果你會把這些關係、把這些道德做得非常好,為什麼?你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明了之後,才真正能做到趨吉避凶。

  過去在我上一代,到我這一代就不行了、就亂了,我老師那一代。老師常常給我說,我們向老師求法,恭恭敬頂禮三拜,求老師開示、教導,我們是這么求的。他說你們將來大了,講經教學教別人,你們那些學生不像你們聽話,你們要求他,要跪在他面前佛法給他他還未必要。我們遇到這個時代。真的,你幫助他,人家懷疑,你用意何在?你有什麼目的?懷疑你,不相信你。這就是什麼?他們的人價值觀裡面,認為人都是壞人,人都是值得懷疑的,哪有捨己為人的人?自私自利這是真的,他相信,損人利己這是正常的,捨己為人變成不正常,沒人相信你。做得苦!做得非常辛苦。一定做到什麼?你死了以後蓋棺論定,別人再追悼你,說你還不錯,是個好人。你活在世間的時候,一口氣還沒斷,別人不相信你,你說多難。要不要做?要做不做不得了,非做不可,怎麼難也要去做,沒人做了。今天志同道合的人愈來愈少,可是你真做,真做實在講得大利益,是世間作夢都想不到的。這就是明顯的業因果報,可以說立刻就現前。

  我這個人一生沒福,所以也不求福,也沒有想到享福。這個年歲還行,自己還能照顧自己,老天給我一個好的身體。沒有權位,不求。沒有道場,不想要道場,為什麼?有道場就有鬥爭,沒道場,鬥爭沒有了。我見過我在年輕的時候有個道場請我去講經,道場新建的,建得不錯。是一個師父,那個師父那時候大概五十歲樣子帶著一群徒弟徒弟都很聰明、很能幹,二十五、六歲到四十歲的樣子,到處化緣,化來的錢蓋廟。同心協力,廟蓋好了,請我去講經。經還沒講完,講了一半,廟里的人常常吵架。我這一打聽,為什麼不和,常常吵常常鬧?爭執事。這個人說,我化的錢比你多,我要做當家師;那個人說,我也化了不少,我要知客師,爭!我看了很難過。我到台中把這個情形老師報告老師笑笑,說蓋廟的時候個個都是菩薩,同心協力去化緣;廟蓋好之後,個個都是羅剎,爭名奪利。我看到這個現象,把建道場這個念頭就永遠消失掉,有這個東西在,這利嘛,大家就爭。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蓋過廟,一生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沒有好爭的,老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我一生沒有道場,沒有居住地方,但是每到一個地方,住的環境都不錯,都是別人的。所以我常講,我們只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別人的。我在香港香港是一個居士他的一棟房子兒子給他買一棟新房子,他搬過去,舊的房子得很好,他很喜歡,捨不得賣,他也不肯租。我到香港講經,他借給我住,告訴我法師,永久借給你住,你願意住多久都行。好!你看只給我一鑰匙,所有一切開銷他付,水電、電話都他付,多自在!這是佛示現榜樣,我們要會學。不要有所有權,有所有權就很麻煩房子的養護你要照顧,每個月水電開銷你要付錢,這不叫麻煩嗎?

  我在台北有個很小的道場我想我那個講堂比這個大一點,應該差不多大,不到一百坪,大概八十幾坪的樣子,就那麼大的小道場杭州南路,簡豐文居士,那個大樓是他蓋的。蓋大樓的時候就告訴我,想送一層給我做講經的講堂,我沒有地方我以為這個話是隨隨便便講的,不能當真,他也知道我對他信心。結果蓋好之後,他把所有權狀送給我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是真的了。我就問他,我說你是不是想害我?他說沒有,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說你把這個房子給我,不就害我嗎?他說法師,這怎麼說法?我說房子要不要開銷?他說那要。我說個月多少錢?他算了一算,大概差不多要六萬塊錢我說我沒錢,我是不是要問信徒化緣?去找護法來維護?我說這個事情那你給我帶來的麻煩太大了。他說那怎麼辦?我說你要真心供養,你每個月拿六萬塊錢來,我說我就要,我接受你的供養你要個月不拿六萬塊錢來,我不要,我不願意低三下四的向人要錢,這個事情我做不出來的。最後,真的每個月拿六萬,維持了三年。三年之後聽眾多了,捐助的多了,夠了,開銷夠了,我說好了你可以不要拿了。你說自在。那不是好玩的,廟愈大開銷愈大,你會累死,你有多大的壓力。像我們一生沒有壓力,所以很多人,特別在國際上,許多朋友看到我,都向我請教養生之道他說法師,你是怎麼養生的?沒有看到你衰老,沒有看到你有煩心的事情我說一生不操心,一生不攀緣,決定不給自己有任何壓力事情,這個事情我不幹,所以才過得輕鬆愉快。釋迦牟尼佛一生沒生過煩惱那是我們的好樣子,我們要向他學習,這就對了。

  利益一切眾生緣分,為什麼?眾生有福報,沒有福報,佛來幫助他,他沒那麼大的福,福一來災難來了,沒福!這個我們懂得,不是佛不慈悲眾生沒福享受。你命里沒有這么多財富,突然財富來了你要是得到,不是有災難就是得大病跟著你。你命里沒有這么高的地位,突然獲得地位,情形也是這樣。我在出家的時候,也是在政府機關里服務,軍事機關,我看到一位將軍,一位少將,升中將,總統批准,命令還沒發下去,我們先知道了,告訴他。他很高興,請很多朋友吃飯,在喝酒的時候就死在飯桌上。所以大家講了,他命里有一顆星,再加一顆星就把他死了。真是這樣,我親眼看見的,他要沒有這個事情他還沒事,他大概能活幾年。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丟都丟不掉,命里沒有的何必強求,求也求不來!求來的時候災禍來了,不能要。人真正明了因果,心是定的,不會攀緣,確實能夠平平安安度過這一生。在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重要。世間名聞利養,假的,你帶不去的,靈性帶得去,智慧帶得去,功德帶得去。你要聰明你要選擇帶得去的,得認真去干,帶不去的,理都不要理它,這就對了。人這一生可貴的是正確方向、有正確目標,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你決定會達到。學佛的人唯一的目標這一生要成佛,成不了佛也得菩薩,這個努力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現在在這世間在我們這個身分最重要的是什麼?正法要有傳人,我們才能對得起佛教。我死了後繼無人,我這一生做得再好都等於零,沒有人繼承就完了。所以最重要是什麼?最重要是培養底下一代。底下一也得是有緣人,沒有緣的也不行,你想培養他,他自己不願意干。真正有繼承人,下一代可能比我做得更好,這是多麼快樂事情這就完全對了。

  大師在此地教導我們,大題目『攝用歸體』,「用」無量無邊,所謂是性德的大用,如何在日常作用裡面與體性相應。「體」是什麼?體就是前面講的四德,記住,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隨緣妙用」相應。隨緣是沒有問題,哪個不隨緣?從佛法界到三途都是隨緣關鍵妙用妙用就是與性德相應,性德是什麼?後面這三條。「威儀有則」,用現代的話說,我活的這一生要給社會大眾最好的榜樣。具體來說,我要把深信因果《太上感應篇》做出來,儒家的《弟子規》做出來,佛法的《十善業道》做出來,你就是好樣子。個人是個人的好樣子;你要是有家,家庭,你的家庭是全世界所有家庭的好樣子,模範家庭;你從事事業,你有個公司,你的公司是全世界公司的好樣子,那你成功了。你要把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學,落實在你生活上,落實在你的工作上,落實在你處事待人接物這是威儀有則。

  你看在這社會有哪些缺陷,你反其道而行之。現在社會沒有誠信,我們把誠信做出來,絕不欺騙人,絕不佔人絲毫便宜,做出來給他看。現在這社會上,不相信人是好人,我們相信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連王鳳儀先生都懂得,如果你說人看不出好,你從反面去看,好處就看出來了。譬如那個人毀謗我,一般人說這是惡人尤其是沒有理由的,造謠生事來毀謗、陷害我。我們聽到的時候不但不怨恨他,還生歡喜心,還感恩他,為什麼?他替我消業障!要不是這樣,我業障從哪裡消?不但不生氣還感謝,這是真的,一點不假,我念經、拜佛給他迴向。人人真的是好人,我做一樁好事,他障礙我,不是我自己有業障,就是眾生福報成熟他在那裡示現告訴我。所以,我們要做榜樣給人看。第三條「柔和質直」,對人,形象上一定要柔和、要溫柔、要和睦,不能跟人爭。對人一定要謙虛、要謙下,要懂得尊重別人、關愛別人。不管別人怎麼對我,我們用真誠心,能化解一切冤結。現在的社會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冤肯定是過去生中結的,怎麼樣化解?從我自己內心裡面去化解,不跟人起衝突,不跟人對立,就化解了。在這社會生活不容易,常常想到什麼?代眾生苦,我們再苦也甘心情願,真正把它做到。

  放下你看這個地方總的給我們講,『當相即空,相盡心澄』,就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是總的方向五種止,這八個字是總說,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三心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相即空」。相有沒有?相有,不是真有,幻有,彌勒菩薩跟我講得最好,真的不是假的。物質現象不存在,近代的科學家也發現了,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還發現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把這個事情講得透徹,現在科學家才發現發現的是接近,還沒佛經講得那麼透徹。佛家宇宙起源,「相盡」,相盡不是沒有,「盡」是你透徹明白,你的心在相上怎麼樣?如如不動你不會跟著相在變。相是剎那在變,你的心念也剎那在變就錯了,那你就很累,你活得很辛苦。它動,你自己不動,你了解事實真相是怎麼回事情,這些幻相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就不可得就像《大般若經》上所說這是佛門最大的一部經,六百卷,一遍讀下來,我做了個總結,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就世尊二十二年所講般若經的核心二十二年講般若就講這四句話,告訴你一切法,包括我們自己的身跟心,我們的身是物質現象,我們的心是精神現象都不可得都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叫相盡心澄,你心就不動了。心不動,你才真正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真相看到,它動你也動,你永遠看不到它,它動你不動,就看到它了。所以,佛家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門徑,方法、門徑多,一個原則,一個真理,就是禪定,就是此地講的相盡心澄。它可以展開來,用無量無邊的方法達到這個目標,所以佛家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門不僅是佛門裡面講的,包括所有宗教,包括所有的學術,統統包盡。三種周遍里頭有,包盡了都能夠達到究竟圓滿境界

  相盡就是妄盡,心澄就是還源,回歸到自性,然後你回過頭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你會怎麼樣?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你得大自在你要不要幫助這些眾生解決問題?要,那是做,心地沒動過,心澄。所以,從心上講,無作,從事上講,有作,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沒有得失心,沒有憂慮你做得多自在這叫學佛。先放下然後再提起,先要修相盡,心澄之後廣度眾生。要認識當相即空,你六根在六塵境界里如如不動,為什麼?外面現象是假的,你起心動錯了,外面音聲也是假的,色聲香味觸法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釋迦牟尼佛說,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可不能執著執著錯了,不但不能執著也不能分別,那你就全通了。如果你執著你要是分別它,錯了佛法微妙在此地,真得受用。總的來說,真正止是什麼?念頭沒有了是真止,這是講到究竟。我們現在開始學,從哪裡下手?情執,從這下手,情執斷掉就止了,這就三昧現前。你不隨情執去妄動,你能定得住,定就有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能幫助自己,能成就別人。今天時間到了,這個意思還沒講完明天我們繼續學習。

  (第七十四集)

  2009/8/14  台灣  檔名:12-047-007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四面倒數第二行,我們從頭看起:

  【五。自下。】

  從這個以下,講:

  【攝用歸體入五止門。五止門者。謂依前能行四德之行。當相即空。相盡心澄。而修止也。】

  我們就看到此地。這一段在上次我們就總綱做一個介紹,沒有細說大師文字凡夫與佛菩薩不一樣的地方,這從事上來說,就在這一句,『攝用歸體』,這就是佛菩薩。「用」是日常生活,起心動念是用,言語是用,一切造作也是用,身語意三業,覺悟的人,我們可以說阿羅漢以上的他能歸體。「歸體」什麼意思?歸是回歸,體是自性;換句話說,他都能夠跟自性相應,這就是佛菩薩這就大聖大賢。凡夫怎麼樣?凡夫我們得換一個字凡夫是攝用「違」體,違背了體,也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自性完全相違背,那個麻煩大了。違背體是造業,歸體是功德什麼叫功德?我們凡夫也懂得行善積德,但是他不能歸體,這叫什麼?這叫修善,善德,不叫功德,善德。善德的果報人天,感得人天福報;如果他三業造作能歸體的話,這是功德功德能了生死三界功德能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不一樣。你看看這一字之差,我們不能夠不知道。歸體是什麼個樣子?這底下兩段文,「入五止」、「起六觀」就是歸體的樣子。我們把這個文對照自己的心行就非常明顯,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知道錯是覺悟,把錯誤改正過來叫修行佛門這些術語都必須很清楚的理解,很正確認知對我們才真正得利益

  先說「五止」,止就是放下,就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講的「格物」。孔子所說的許多話裡面,我們一定要能夠體會到,不是孔子的創造,不是孔子的發明。孔子是個老實人,不說假話,不說妄語他自己得很清楚、很明白,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們要想學佛、學聖、學賢,這兩句話要牢牢的記住。祖師大德跟我們講,勸我們老實念佛什麼叫老實?老實人就成就,所以釋迦老實人,孔子老實人,老實人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沒有新花樣,他所學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留下來的東西這是而不作;述說前人的,不作是自己沒有創造、沒有發明。釋迦如來如是,我們在《華嚴經》經題裡面,《四十華嚴》,清涼大師註解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他自己講的,他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說一句話,為什麼說那麼多經典?這經典都是古佛所說的,他是依古佛所說的來介紹給我們,傳授給我們他說他沒有在古佛經典上自己多加一個字,比孔老夫子說的還要嚴謹,孔老夫子只說述而不作,釋迦牟尼佛說不敢在古佛經典上加一個字你看看這還得了!這就叫老實人。

  我們聽了能信嗎?以釋迦牟尼佛做例子,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也就是平常一開口說話,那不是自己,是古佛說的嗎?能相信嗎?真有懷疑。我學了五十八年,孔子我佩服,了不起,七十歲真有了一點成就,「隨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不容易,他不到這個境界不出來,七十歲。而釋迦牟尼佛?我們可以說他三十歲大徹大悟之後,那就隨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就是絕不違背古佛規矩、儀規,不會違背。為什麼?佛佛道同,佛入這個境界你也入這個境界。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相信這句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真的是古佛所說的,今佛所證所悟與古佛所悟所證完全相同。這句話味道了。所以我們求學要怎樣才能成就?老實就能成就。印祖常教人,教念佛人,你們不是要求生凈土嗎?「信願持名,求生凈土」,這《文鈔》上他老人家常講的。可是我常常教人,我沒有用信願持名,我用老實念佛老實念佛跟信願持名是一個意思,老實這里頭容易懂,勸人你規規矩矩,守著古聖先賢定的規矩你就去照做,不要摻雜新的花樣在裡面,一摻就出了亂子、就出錯誤

  中國古聖先賢給我們,學習從哪裡開始?從格物開始。格物什麼意思?古人沒有註解,沒講清楚,實際上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明白,後人把它錯了把它解深了。「格」是革除,我們講格鬥,打仗、格鬥,革除;物是什麼?「物」是物慾,對五欲,財色名食睡,這是慾望這就是物慾,你如何能夠把慾望放下?慾望不能沒有,沒有這生命活不下去,生命必須要依賴這五種慾望。怎麼樣革除?適可而止。止,五種止。我們老祖宗也說,「知止而後有定」,頭一個就講知止,知止就是格物。生活,財能過得去就夠了,不要再追求,你愈追求你的痛苦來了,為什麼?命里沒有,求不到!拚命去追求得到了,得到還是你命里有的,這個道理我們要細心體會。你的命里有一百年的福祿,換句話說,你能夠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去過日子你能活一百歲,一百歲的福祿。追求慾望、享受慾望,你都求到了,你得到了,你的壽命只有五十年,五十歲死了。為什麼?一百年的福報,五十年享光了,你提前享掉的。還有人更早,少年發達,三十歲就完了,一百年的福報三十歲就享完。這是真理!如果你不求,不求它自自然然往上提升,這是正常的,這可以,絕不是刻意去追求,這就對了。所以格物懂得這個道理,並不是叫你完全舍掉,完全舍掉這身體怎麼維持?粗茶淡飯,其樂融融。所以要懂道,這就是真正明白道理

  如果我有福報福報給人去享,我自己還能守住清淡的生活,這在古人很多,出家修行人那不必說了,在家的接受聖賢教育的很多都是能過著很樸實的生活孔子給我們留的一個示範,溫良恭儉讓,這是弟子老師贊嘆。老師德行他有五個德行第一個溫和,處事待人接物;第二個是善良。溫和是講他的態度善良是講他的心地心地善良,表現在外面,恭敬,敬人、敬業、敬事、敬物。對待人事物恭敬,他一定就謹慎,小心謹慎,不敢大意,所以他的事做得很圓滿做得人生歡喜心。節儉節儉是美德,節儉是真正在享福;不知道節儉是浪費,那叫糟蹋自己的福報,那要付出代價可就大了。最後一個,讓,讓是什麼?不爭,不跟人競爭,處處讓。釋迦牟尼佛更讓到底,他是王子出身,榮華富貴人間講是達到巔峰,全部捨棄掉,讓。我們開始修的時候,忍讓,得忍,不忍就不能讓;由忍讓提升到謙讓,謙虛;達到最高的境界,禮讓。這都是屬於知止,這都是屬於格物。格物而後致知,致知是怎麼講?致顯中庸誠明知,印光大師的是秉彝知。秉彝這兩個字深,大家不好懂,秉彝是什麼?是倫常。可是《中庸》裡面常講誠明,這兩個講得好,誠明是性德,這兩個字人家容易懂,不至於產生誤會。現在講倫常都難講,為什麼?什麼叫倫,什麼叫常,知道的人不多,那秉彝是更不懂,所以我用誠明兩個字。真的能夠格物,誠意才能生得起來。所以先是開智慧,知止,心清凈清凈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不是煩惱,起心動他不想自己。古時候想什麼?頭一個他想家庭,家的作用太大了。

  我們今天非常可憐,全世界非常可憐,在世間世間法裡面,從前的人有依靠,家是他的依靠,一生最靠得住的靠山,無論你是輝煌騰達還是沒落,家人都照顧你,你有後盾;老的時候就有家人養老,無憂無慮,所以他心很清凈。一生所修積的功德福德,我們佛家迴向,都迴向給家,今天講都奉獻給家,榮宗耀祖,光大門楣。家是社會組織里最原始的一個細胞,一個點,家家都好,社會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天下太平出家了,人出家了,出家有依靠,依靠什麼?你的道場,你出家這個寺廟那就是你出家的家。一切的榮耀都歸道場,也是光大法門。你出家的修學,道場栽培你、照顧你,你將來老的時候,道場養老,他人有依歸,他心是定的。無論到什麼地方旅遊也好,觀光也好,經營事業也好,弘法利生也好,他都有個老家。中國人有老家,現在人沒有家,他怎麼不憂慮?一生憂慮。尤其在現在這時代,老了,兒女不養你,你怎麼辦?國家養,國家要遇到金融風暴,要遇到經濟上的災難,那你怎麼辦,心怎麼能夠安定下來?

  尤其今天的社會,從小教你家庭也這么教你學校也這樣教你社會也是這樣教你媒體更不必說了教你什麼?教你競爭你要曉得,競爭頭一個禍害就是你跟人結怨。每個人都有這個念頭,損人利己,這社會還得了!你能夠永遠站在強勢?不可能,你老了,你競爭力量就沒有了,別人就報復你,你以前怎麼損人,現在人家怎麼樣損你。現在我們看到這個社會老人自殺太多了,天天都有。誰不願意活著?實在活不下去才找這個路。今天社會這個壓力非常大,為什麼?一個人一生可以說從生下來就沒有保障,父母不愛你。我們說這個話世間人很反對,哪個父母不愛兒女?他不懂什麼叫做愛,他搞錯了!真正的愛是要好好教他教他正法,這才是真正愛他。你要教他競爭,你害他,你不是愛他。競爭到最後是什麼?他對父母競爭,他長大他就跟你競爭你是他的競爭對象兄弟競爭朋友競爭,這還得了!所以教錯了,這不是愛他。這種教育最終的結果是他墮三惡道去了你這算是愛他?你把他送到三惡道,這不是愛他。你送他到三惡道,你自己也墮三惡道,往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統統失掉聖賢的教誨,造成這個現象,我們要知道。

  我們今天可以說非常幸運在這時代還能遇到正法,遇到傳統教育,遇到佛法,這確確實實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劫難遭遇」,我們遇到了。遇到如果不了解,了解不夠透徹,我們這一生不容易成就自己。所以遇到很幸運,遇到之後要能去了解它。現在傳統文化的教學沒有了,古時候到處都有,雖然沒有學校,這種說唱藝術在市井處處你都會看見。特別是茶館,我小時候在福建讀書,念小學,三、四年級,放了學之後到哪裡去?到茶館。到茶館幹什麼?聽說書,講故事,講的都是倫理倫常大道,講道德、講因果,講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古時候,那比我們更早,大概要比我早十年,那時候私塾,私塾裡面老師講;我這年齡讀私塾大概讀了不到一年就改成學校,改成學校老師就不講這個,古時候這些東西不講了,像《三字經》都沒有了,改成現代教科書,什麼小狗叫、小貓跳,念這個東西。但是茶館裡面還有說唱藝術那是我們很容易接觸到的。特別是年歲大的,退休沒什麼工作的,找些老朋友去喝茶,聽說書,這是社會教育。我覺得電影電視殊勝很多,為什麼?邀幾個朋友,泡一壺茶,聽說書,朋友在一他就人情味在里頭。現在電視播的時候,家人天天見面,你沒有這種情趣。所以古社會樂趣多,人生樂趣多!好朋友邀集起來,他不是像現在打牌、跳舞,他不是這個;品茗,聽說書,看畫展、書法展,那不一樣,這是過去舊社會你常常在街頭上都能看到。

  佛菩薩、古聖先賢都把知止、把格物放在第一,你說有沒有道理?我們佛法常講,修行第一個業障這就是消業障最妙的方法,要養成一個知足知足就常樂。我在美國住了很多年,達拉斯還有個道場,我們住的那條街,就是那個小區,不是很富裕的居住地,大概我住在那個時候,這是幾年前了,那個地區收入平均大概是兩千美元,都住在這個地區。美國人很奇怪,如果他工作好,他升級了,加薪加到三千,一個月有三千塊錢收入,他就搬家,搬到那個三千塊錢的小區,他搬到那裡去住,好像他身分高了。這個想法錯誤,如果你看,兩千塊錢收入,這個地方你過得很好,你又增加一千,你這一千能夠儲蓄起來,你的日子得多好、多自在。拚命搬到那邊,搬到那邊一個月個月花光,一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馬上問題出來了。最怕的是失業,公司老闆要他,叫他走路,他什麼都沒有。房子沒有了,房子是銀行貸款買的,被拍賣,車子沒有了,連家裡冰箱什麼都沒有,一失業就全完了。所以他最怕失業,工作很認真、很努力。全是賒帳賒來的,所以那個生活壓力很大,這是他們那個社會。我們中國不是,中國賺再多的錢,對生活不必提升,還是老樣子,所以有什麼災難來,沒有關係,失業一、二年,儲蓄夠用,他一點都不緊張尤其是家庭,大家庭有一切人賺的錢都歸公,都要家庭你自己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家庭給你,每個月生活費用給你。所以我們想想那個時候確實是好。

  經上前面雖然所講的是四德(四種),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這四德一展開是萬德,佛家常講萬德萬能,萬德萬能歸納就是這四大類,四大類展開這叫無量無邊的德行這就是「攝用歸體」,體就是這四德,古聖先賢給我們,佛菩薩教導我們,都不違背這個原則。這些年我們提倡《弟子規》,這是祖宗留下來的,儒家代表中國傳統文化;道家的《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佛法的《十善業道》,再擴大到《律藏》,都不出四德之行。這四德我們要怎麼做法?從《弟子規入門。《弟子規給我們總結一百一十三樁事,這一百一十三樁事情你全都做到了,你的根就紮下去了。在現前這個社會,這個根就能夠帶給你一生的幸福美滿,一點都不假!不要看這一百一十三條,條條都是活的,只要你真正去做,你自然就有悟處,你就曉得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自然就合規矩。這個合規矩威儀有則。無論在什麼境況之下,佛家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無論是順境、是逆境,善緣、惡緣,你都能夠運用得非常如法,你都真正能做到,外面的態度柔和,裡面的心地真誠真誠心、柔和態度,沒有一事情圓滿成就眾生很苦,怎麼代眾生苦?我自己認真修行就是代眾生苦。特別是在困難的時候,有災難的時候,大家都感覺到很憂慮的時候,我們做出怎樣適應當前環境的一個榜樣,做出來給他看。為什麼在這個艱難困苦環境裡面,他沒有憂慮,他過得很清閑、很自在,為什麼?向他學習,這叫做代眾生苦。

  平常養成一個節儉習慣生活很容易過。節儉是美德,愈是節儉身體健康。我過去講經的時候也常常講到,特別是在澳洲澳洲、紐西蘭,牛羊的數目超過居民,比人多,全世界有名,牛羊長得好。它外面草原豐富,牛羊吃什麼?就吃青草,就一樣,也沒有調味,它身體養到那麼好。我們人講求這個味道,色香味,吃出一身病,還不如它。所以你從這里想,單一的東西能不能養身?能。動物跟人沒有兩樣,人自己把自己糟蹋掉了也就是善於分別執著,在生活當中,衣食住行精心去挑剔,這是煩惱煩惱是什麼?煩惱就是病毒的根源,所以佛把貪瞋痴說成三毒。我們天天用不用貪瞋痴?用,你從來沒有離開三毒,所有一煩惱助長三毒,你怎麼會不生病?這個世間許多人得了不治之病,痛苦不堪,病從哪裡來的?自作自受!他要真的能夠相信佛的話,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他什麼病都沒有了。生活簡單愈好。我記得我初出家的時候,民國四十八年,那個時候我到南部來參學,時間是不長,住在南部一些寺廟生活樸實。那個時候吃飯還講求過堂,大家在一起吃飯,一個菜、一個湯、一碗飯。那個菜的份量多大?大概就跟我這個碟差不多,醬油碟,一個人一碟菜,就那麼多哪有現在擺得像酒席一樣!現在平常飲食在那個時候大概過年過節才有,才能看到,平常沒有。正確的。那個時候一些老法師一代一代相傳,都能保持儉朴的家風,現在要競爭;從前的寺廟也很樸實,沒有現在這么華麗,現在都變成像觀光酒店一樣,豪華、氣派,在從前你看不到,從前樸實。那個能長久,世代相傳,人住在里頭心是定的,不像現在心浮氣躁

  佛法為什麼衰,衰到這個樣子?諸位一定要知道,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得很多,不講經,學佛的人不聞法,變成迷信了。釋迦牟尼佛,佛教創教的教主,他一生幹什麼?一生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休息。對一個人也好,對兩個人也好,對大眾也好,開口講話記錄下來就是經典,沒有戲論,沒有雜心閑話,沒有。開口教人都是正論,你記錄下來就是經典這是真的。所以世尊住世,從三十歲開悟之後,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一天都沒有空過。佛法傳到中國,傳來的時候不是宗教,是教育。早年的,隋唐以前,佛教寺院庵堂都是教學的場所。無論出家、在家都是知識分子,都在研究經教,如何把經教裡面的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把經教裡面那些規矩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你得受用。講經教學一直到清朝初年還保持著,清朝初年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寺院庵堂還都在講經教學。嘉慶之後慢慢就衰了,到現在沒有了,只有經懺佛事,這佛教就完了。社會上還有些有心人,在家這些居士大德,他們辦蓮社、辦講堂、辦念佛堂、辦居士林,不錯,出家人不做了,居士們發心來做。所以世尊當年在世把弘法、護法這個事情付託給國王大臣,這有道理國王大臣護持,佛陀教育能夠世代相傳;國王大臣不護持,佛教就變成自生自滅,這就遇到真正的危機,這我們要知道。在這狀況之下,我們除了自己成就之外,如果有緣分,要盡心盡力護持正法

  怎麼護持?講經的法師、能講經的居士,我們如果有力量供養他,讓他衣食住行都不操心,專心研究經教。我這里一個道場,如果有二、三個,五、六個這樣的法師居士,我們請他天天講。三個人,一個人講兩天,一天講兩個小時就夠了,我們裡面的跟信徒都可以來聽。你這寺廟天天有講經,不中斷,三個法師,一個星期講六天,每個法師兩天你把人培養起來了有個十年、二十年,都變成大法師了。那個功德無量無邊,真的把佛教救了。凈宗道場星期天這一念佛會,念佛,大家來念佛平常每天晚上講經,這是事情寺廟裡面當然都可以這樣做法,對於道要尊重。現在這個衰,衰在哪裡?大家把利看得最重,經懺佛事賺錢,講經要賠錢。其實講經是不是真賠錢?不賠錢,你這道場里有解有行,解門是天天講經,行門是天天有念佛超度佛事不是不可以做,印光大師說附帶做,不要特別給他做。就是平常信徒親眷屬過世,在念佛堂立牌位,每天早晚念佛給他迴向這就行了,不必單獨去給他做一場佛事。星期天一天念佛,現在人講「佛一」,依照佛七的儀規,精進念佛一天,也給這些往生牌位迴向,給延生牌位祝福,這就夠了,這很如法

  你真能這么做,你那個道場肯定興旺,為什麼?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你是正法道場。真正有發菩薩的人來護持,不是做不到。力量薄弱的,像印光法師老人家教導我們,小道場二十人。要不要講經?要講經,不講經不行。發心出來講經的,有人護持,他不要擔心生活安定,他有個生活安定環境,他才有成就;沒有安定環境他就不能成就。所以真正護法大德居士菩薩,他沒有別的,提供安定環境,讓法師進修,讓法師天天弘法。現在可以用電視可以用網路這是近代的科學技術,可以用,把這個效果廣泛的傳播。但是要曉得,現場聽經的利益跟看電視不一樣,我相信很多修學的人會有這個感觸,所以現場聽經還是非常重要。現場能夠再加上這些機器設備同時播出去,效果圓滿殊勝

  真正有心人要多想想這些問題,怎樣策畫做一個現代化的講堂,可以容納大眾也能法師講經這個音聲,能夠集中做成很好效果,提供給電視網路傳播,現在科學技術可以做得到。我們看看有很多電視台大型的表演,我是很少參加,我記得好像二00三年,我第一次到泰國訪問,參加國際會議,認識查瓦利將軍,他夫妻倆虔誠佛教徒。他們那個時候正好籌備建僧伽醫院,利用電視做一個募款的活動,泰國國家電視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