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

  凈土法門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

  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

  邱淑真居士

  前言十大願王顯經勝德/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囑受持十大願王(偈頌)贊嘆本經殊勝功德(偈頌)勸囑受持(偈頌)結歸附錄家庭主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薩

  前言

  諸位同修,今天我們有這個非常殊勝因緣,與大家報告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的啟示。雖然時間不長,不能細說,這一種研習報告方式,我相信同修們比平常聽經收穫一定更多。現代人工作忙碌,佛的經典雖然很好,畢竟不能完全契合於現代人的需要。因此,研習啟示的報告,將與我生活德行修持家庭美滿社會祥和,有相當關係的,提出來研習;擷取精華,使經中的要義呈現出來,我們聽了之後,確實能得到真實利益

  報告本文之前,先介紹華嚴經

  大藏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佛究竟為我說了什麼?佛在無量壽經三種真實:1、真實之際。2、真實智慧。3、真實利益世尊四十九年為我們說的一切經,說的是諸法實相』;用現代話來說,諸法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真相人生是我們自己本人,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世尊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所說,是我們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真相佛教的本質,是釋迦牟尼佛對於法界一切眾生的教誨,它不是宗教,是教育。佛的教育究竟圓滿,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就是真實智慧,離苦得樂真實利益。虛雲老和尚教導我們:『學佛要深信因果、嚴持戒律、堅固信心、決定行門。』佛教教育博大精深,任何學術宗教都不能跟它相比。我們以一生有限的時間精力,如何修學呢?必須精選。要選擇,要解義。佛所講的道理,佛所教給我們方法,要很清楚地理解,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中。佛法的教學,給我們真實利益,具體而言,一生的幸福快樂家庭美滿事業的順利、社會的祥和、國家的富強、世界和平佛陀教育統統都能達到。這些是花報,是今世果報;後世的果叫果報,更是殊勝。特別是華嚴果報殊勝,我們無法想像

  華嚴經,是佛門第一經,是世尊圓滿法輪這一部經,是整個佛法的綱領,是整個佛學概論。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都是華嚴經的某一部份。說宇宙人生全體的就是這部經。這部經怎樣圓滿的呢?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此經才到究竟圓滿。古人說:一切經作比較,華嚴經第一;華嚴經無量壽經作比較,無量壽經第一。華嚴經到最後,普賢以十願導歸極樂圓滿;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字字句句講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無量壽經華嚴歸宿。唐朝善導大師說過:一切諸佛如來示現人間講經說法,就是為了把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功德利益,介紹給大家。

  華嚴經三種譯本:晉譯六十華嚴,唐譯八十華嚴,唐德宗貞元年間譯四十華嚴。四十華嚴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的全文。清涼大師華嚴經為七處九會。本經的內容,從清涼所判的『信解行證』四大科,我們就了解。它的含義,除四分之外,有五周因果:前十一卷是所信因果;當中四十一卷,前面講差別因果,後面是平等因果;七卷講成行因果這是世間品,完全講修行方法;末後二十一卷(在四十華嚴里就是四十卷)說證入因果。其次,說六相、十玄門、四法界這是為我們講宇宙人生真相也就是我們自己與生活環境真相講到世界講到宇宙,佛在此地說二十重華藏世界,即今所言宇宙觀。在行門方面,本經特別著重歷事煉心。修行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中,在穿衣吃飯、處事待人接物之處,鍛煉自己的清凈心、廣大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受用才是真實的。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華嚴經的特色。華嚴不但有圓滿的理論、周詳的方法,而且善財童子文殊普賢等五十三位菩薩表演給我們看,教我們如何修行。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現前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對於大乘佛法,人人可以學,人人可以修、人人可以成就。真正發心學佛學生就是自己一個人。善財童子沒有同伴,沒有同學,他所遇到的人都是知識,用現代話來說,都是老師孔子雲:『三人行,必有吾師。』好人壞人皆是自己的老師好人好事,我們要跟他學,他是我的老師;惡人所作的事,我要警惕,不能跟他學,他也是我的老師。善財參訪第九住菩薩勝熱婆羅門,他愚痴,善財不學他的愚痴。第七行位菩薩甘露火王,嗔恚心重。第五迴向是伐蘇蜜多女,是位妓女,代表貪愛。這三位菩薩代表貪嗔痴三毒煩惱。現今社會具足貪嗔痴的善知識不少,假如我們有善財的智慧,有善財的本領,我們跟他們相處,能成無上道,不妨礙我們。此經指出,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大乘佛法修學超越國界、種族、宗教,還超越善惡、超越十法界這都是我們在華嚴經上認識體會的。每一位次階級有一善友代表,唯獨德生童子與有德童女兩人共一會,德生童子代表智慧,有德童女代表慈悲,悲智雙運,才能快速達到究竟圓滿境界;這是教我們在生活中,對人事物,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善財童子參訪彌勒菩薩。參觀彌勒樓閣,用現代話說,是圖書館;不但藏書豐富,錄音帶、錄影帶也非常豐富。何以故?因為樓閣中可以看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好像銀幕里出現一樣;所以,他的圖書館是視聽圖書館。善財至此地,大開圓解,解圓滿了。最後,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普賢菩薩教他十大願,十大願代錶行門圓滿彌勒的圖書館是學問圓滿普賢十大願王是德行圓滿學問德行圓滿這就成佛了;無上佛道至此成就這是華嚴經給我們非常偉大究竟圓滿的啟示。

  佛在本經告訴我們:不學普賢行願就不能圓成佛道。善財童子參訪彌勒菩薩以後,才接受普賢菩薩的教誨,由此可知,普賢行願是等覺菩薩所修的,不是普通人所修的;尺度放寬,那也是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修。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地位最低的是圓教初住菩薩;圓教初住以前,普賢行願可以發心修學,決定做不到。『普賢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十大願王才圓滿。』這句話很值得我們細想。文殊普賢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普賢是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的法王子,圓教的等覺菩薩,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做什麼?我們由此經得到答案他是去修圓滿十大願王。

  凈宗學人唯一的目的就是求生凈土。生到凈土不退成佛這是凈宗真實利益。凈宗解門依凈土五經一論。行門則是一句阿彌陀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是正行正行之外,還要有助行,正助雙修。凈宗助行有五個科目——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大願王。

  普賢行的基礎是三福。三福第一條是人天福報要想成佛菩薩,先要把人做好。從哪裡學起?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學佛從這里學起。整個佛法就是講孝敬二字而已。『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唯有成佛,才能把孝親尊師做到圓滿不敬父母不孝不敬老師也是不孝兄弟不和,讓父母擔心,是不孝。做事不負責任,對人沒有誠意工作努力身體不好生病,自己天天煩惱一句阿彌陀佛沒念好,皆是不孝。沒有一樁事情離開孝敬,所以佛給我們訂的大根大本是孝親尊師。我們自己成佛,不但能度今生父母,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父母也得度,這才是盡大孝。『慈心不殺』:從孝敬這個基礎,發展為大慈大悲慈心對一切眾生。不殺生是慈,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是慈。這個慈心,包括戒定慧三學,一展開,整個法界皆含攝其中。不殺只是舉一個例子。凡是令眾生煩惱,我們心地就不慈;自己生煩惱也不慈。『修十善業』:十善不是戒,是善業。身三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四善——不妄語(不騙人)、不兩舌(不挑撥是非)、不綺語(不花言巧語)、不惡口(說話不粗魯)。意三善——不貪、不嗔、不痴。佛陀教我們修學身語意十大類的善行。這樣,把人做好,才叫好人。第一福是基礎,有孝親尊師、慈心十善才有資格入佛門學佛,做釋迦佛的學生

  第二福:『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二福是二乘人修的,真正入佛門。二乘人修戒定慧三學。『受持三歸』:你一入佛門,先把佛門修學的理論方法傳授給你這叫傳授三歸。三歸依:歸是回頭,依是依靠;歸依三寶(佛法僧)。三寶自性之中。六祖雲:『何其自性本來具足。』自性本來具足三寶,我今天是要依靠自性三寶。三歸:1、歸依佛:佛是自性覺,覺而不迷。從一切迷惑顛倒回歸,依自性覺,這叫做歸依佛。2、歸依法:法是自性的正知正見法華經雲:『入佛知見。』佛知佛見就是正確思想正確見解對於宇宙人生真實相完全了解,一點也沒看錯想錯。從前想錯看錯解錯,現在從這些錯誤回過頭來,依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叫歸依法。3、歸依僧:僧是自性清凈;六根清凈、一塵不染。六祖雲:『何其自性本來清凈。』從一切污染回過頭來,依本來清凈的那個心,這叫歸依僧。歸依佛,覺而不迷;歸依法,正而不邪;歸依僧,凈而不染。學佛的是覺正凈。無量壽經經題是『佛說大乘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三寶也在經題中,覺是佛寶,平等法寶清凈是僧寶。『清凈平等覺』五字就是自性三寶,我們依這五個字修行才是真正受持三歸,真正佛弟子修行綱領明了之後,在佛菩薩像前,發深重誓願:『願意做佛的學生,願意接受佛的教誨,從今之後,我一定修覺正凈。』請一位法師作證明,舉行一個三歸儀式。真正重要的,是要歸依自性三寶。三歸之後,佛陀教我們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具足眾戒』:持戒就是守法。不只佛所講的戒條——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凡是佛在一切經論里對我們的教誨,統統是教誡。憲法、法律、規章,都在戒律范圍之中,都要遵守;各國的風俗習慣道德理念也要遵守。『不犯威儀』:威儀就是禮節、禮貌。我們要守法又懂禮,才能受到大眾歡迎,使佛法推廣到世界各地。第二福是小乘人的善。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是大乘菩薩善。『發菩提心』:菩提梵語,意思是覺,真正覺悟了。真正覺六道輪迴是很苦的、很不自在的。真正覺佛陀的教育能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現前的問題、將來的問題,自身的問題、家庭的問題、事業的問題、社會的問題,乃至死後到哪個世界去的問題,統統可以解決。真正覺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有生之年,決定可以去得的。如此覺悟之後才叫做發菩提心。真正覺悟,才有出離輪迴的希望。『深信因果』:此地因果是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佛對菩薩講的深信因果,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一因果許許多多菩薩不知道,也不相信。念阿彌陀佛,往生不退成佛果報這是殊勝的修學方法,我們如果深信不疑、決定受持這一生必定成佛。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只要你能真信切願,把這句佛號當作這一生中第一樁大事,二六時中,一天到晚,心裡這句佛號不能丟掉,真正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沒有一個不成功的,這叫深信因果。『讀誦大乘』:我勸同修只讀一部無量壽經,用意在於斷煩惱不念經時,會胡思亂想生煩惱。佛雲眾生二障——煩惱障、所知障。二障從哪裡來的?華嚴經出現品雲:『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佛把我們的病根一語道破。妄想發展成所知障,執著發展成煩惱障。讀經的目的在於破二障,恢復心地清凈,然後用清凈心、真誠心、恭敬心、慈悲心來執持名號,這一句名號才有感應。根性利者,五年十年得清凈心,然後可以法門無量誓願學,可以涉獵其他大乘經論。中下根性,若十年心還不清凈,就發個願,一生就念一部經,法門無量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也不遲。把這一生的時間精力集中,專求西方凈土,絕不分心。西方極樂世界壽命無量,而且十方諸佛所說一切經典圓滿具足,一樣也不缺。在那兒,阿彌陀佛是老師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同學,陪伴你,你一定成就。若真有慈悲心也要西方世界往生取得保證之後,再涉獵其他大乘經論;若往生沒把握,弘法利生的事情少做,否則會耽誤往生無量壽經雲:『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說明自度求往生重要。自己要有往生的把握,才可以發心廣度眾生;往生沒把握,則多念佛要緊。度眾生要有緣份與能力。有了三福、六和敬、三學(戒定慧)、六度基礎,修學普賢十願,才能得利益

  什麼是普賢行願?如來圓滿的果德,一定要修大行,福德才能圓滿。每一種行門與自性皆相應,而且一一行門周遍法界;還有,任何一行都能廣攝一切行,一切行也都含攝在一行之中,這是普賢行的本體,這也就普賢菩薩所行的。換句話說,這種修行方法成就普賢菩薩。古德具體歸納為十條。1、所求普:要求一切如來平等證故。我們將來成佛,要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平等,沒有一絲毫差別這是我們所求的。2、所化普:化是教化眾生諸佛如來教化法界無量無邊眾生,我們也要發這個願。3、所斷普:斷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皆要斷。煩惱不能留一絲毫。4、事行普:日常生活中,無論大事小事、點點滴滴,也要能稱法界,像菩薩一樣。5、理行普:一一行事皆與自性相應。6、無礙行普:理事無礙。7、融通行普:事事無礙。8、所起大用普:德用周遍法界。9、所行處普:橫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與自己身心無二無別。10、修行時普:從時間上說,念劫圓融普賢菩薩每一願皆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我願乃盡。而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無有窮盡普賢菩薩的行願也是無有窮盡,不疲不厭。這是普賢行,行門里達到登峰造極。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由來:世尊往昔示現成佛時,最初在菩提樹下入定說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念劫圓融境界;換句話說,時間與空間皆超越了,沒有時間的長短,也沒有空間的遠近。這是諸佛與大菩薩們所證得不思解脫境界佛說這部經,題目若依梵文原來意思翻,是『大方廣覺者雜華庄嚴經』。中國喜歡簡單,將覺者翻作佛,雜字去掉,庄字去掉,變成現在的經題:『大方廣佛華嚴經』。從經題意思看,佛所說這部經,其實就是我們常講的一切經。『大方廣』是法,也就大乘經常講的真如自性的體相德用。『佛』是能證之人圓滿證得自性的體相作用的人就叫成佛,我們稱他為佛陀。『華嚴』是比喻。雜華,雜是雜色,有各種品種,像一個大花園一樣,一切花應有盡有,一樣也不缺少。庄嚴美好的意思。佛所證的一切法就像雜華庄嚴,佛所說的一切法也像雜華庄嚴;由此可知,這個經題不是一部經的經題,是佛所說一切經的總題目。世尊成佛後,在二七日中把他所證的圓滿境界全部說給菩薩聽。聽經的菩薩們是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能力世尊定中去聽經?沒有定功,那就是沒緣份。佛說此經,權教菩薩聲聞緣覺如聾如盲,見不到也聽不到。這部講完之後,大龍菩薩將此經典收藏在龍宮。佛滅度後六百年,世間沒人見過華嚴經。龍樹菩薩聰明絕頂,閱遍世間佛法經典印度九十六種道經典,傲慢心生起。此時,大龍菩薩化身度龍樹,告訴他,龍宮還有許多他未曾見過經典一到龍宮,看到大龍菩薩收藏的大本華嚴經,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首偈有四句),一四天下微塵品。龍樹菩薩呆了,降伏住傲慢習氣。三千大千世界其實是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地球環繞太陽,以太陽為中心,稱為太陽系。太陽系又繞著銀河系轉。過去,許多人認為一個太陽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一百億個單位世界。最近,黃念祖老居士提出新觀點,認為:『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單位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須彌山不在地球上,也不太陽系裡,由許多恆星旋繞著。須彌山就是天文學家所發現的黑洞,是一個銀河系的中心。』如此說法,一個大千世界是一百億個銀河系組成。佛說宇宙中有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而今,假設把一百億個銀河系的星球磨成微塵,一個微塵代表一首偈;這一部經有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份量太大地球擺不下。佛只費兩星期講此經,佛智慧神通之偉大,讓我們五體投地佩服。中本華嚴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中本是大本的提要,份量太多。下本華嚴,是目錄提要的大綱,總共有十萬偈(四十萬句),四十八品。龍樹菩薩帶下本華嚴龍宮,從此,世間才有華嚴經。一直到東晉時代,即龍樹菩薩圓寂後三、四百年,這一部經傳到中國。古時,經典寫在貝葉上,容易遺失。華嚴經傳到中國經文殘缺,只有三萬六千頌(偈)。晉朝佛陀陀羅譯成中文,分為六十卷,稱為六十華嚴。唐朝武則天人到印度求取此經,請實叉難陀來中國華嚴,比六十華嚴增加九千頌,總共有四萬五千頌,稱為八十華嚴。唐德宗貞元年間,烏荼國國王中國皇帝進貢一部『普賢菩薩行願品』,是華嚴經最後一品,這一品經非常完整,沒有欠缺,譯成中文,總共翻成四十卷,稱為四十華嚴。四十華嚴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全品經文是四十卷。四十華嚴的翻譯,清涼大師參加了譯場。譯成之後,皇帝清涼大師註解清涼專攻華嚴,一生講華嚴五十遍。華嚴經八十與四十合起來,除去重覆部分,總共九十九卷。

  古人雲:『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換句話說,不讀華嚴,不曉得成佛好處。知道成佛好處那就成佛不可了。對於佛法修學,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我對凈土宗信仰是從華嚴經得來的。早年,我的老師李炳南居士專弘凈土我對於講經非常有興趣,對於念佛的興趣不太濃厚。老師勉勵我:『自古以來,多少祖師大德都修學念佛法門,你不妨試試看。縱然不能成就,從前那麼多人都上當了,我們上一次當也無所謂!』老師這番話真是苦口婆心。當年,我對凈土宗認識不徹底,信心生不起來。直到民國六十年,我開始講華嚴經,講了十七年。突然有一天,我想一個問題華嚴會上,普賢長子文殊是庶男,兩位等覺菩薩作毗盧遮那佛的助手,他們修什麼法門呢?原來這兩位菩薩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發現使我非常驚訝。再者,善財童子修的也是念佛法門。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在華嚴會上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對於凈宗才產生真正的信心華嚴經我有很大的恩德

  這一報告的是四十華嚴最後的一卷。這一卷經在整個華嚴經里非常重要,清涼大師稱它作『華嚴關鍵』;華嚴修學的綱領,全在這一卷中,也是整部經的總結論。清涼大師這一卷提出來別行流通。念這一卷,等於讀了全經。這一卷經最好的註解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疏是清涼大師注經,鈔是宗密大師註解疏的。清涼大師註解簡單有深度,其學生宗密唯恐後學研讀有困難,再詳細重注一次。此次講題是『普賢菩薩行願的啟示』,不照經文一句一句講,只把大意作詳盡的報告

  正譯經文

  壹、長行文

  一、十大願王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設,不可窮盡。若欲成就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普賢菩薩稱嘆如來殊勝功德已,這一句是接著前一卷而說。這是第四十卷。三十九卷後半卷有很長的偈頌都是普賢菩薩贊嘆如來殊勝功德。『如來功德』:此地如來是指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心自性;每一個人真心自性功德無量無邊。普賢之贊嘆,只是滄海一滴而已。普賢菩薩那麼多,也說不盡,才轉過頭來告訴與會的菩薩與善財:『如來功德(我們真心自性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皆來贊嘆,經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普賢在此成佛好處一語道破。我們自性功德,十方一切諸佛無量劫共同來稱說都說不盡。學佛是為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要將我們自性里無量無邊的功德統統能夠現前,並得到它的作用自性起用有哪些用處?使我在這一生當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永遠沒有煩惱,不打妄想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安祥世界和平,這些小利益可得到;最大的利益是長生不老、永遠不死。這些皆是自性本具的功德利益佛法不能不學的理由在此,所以一定要認真修。普賢菩薩這句話使我們認清自性功德不可思議

  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說:想要證得自性功德,應當要修十種廣大行願,那麼,自性功德圓滿現前。凈宗學會行門五個科目最後一科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是第五層樓,是圓滿的尖端。第五層建在第四層的上面,第四層是菩薩六度,第三層是戒定慧三學,第二層是六和敬,第一層是三福。三福是基礎。只要依照此法努力修學,在一生當中,就能達到圓滿境界

  ◎第一願:禮敬諸佛

  善財白言:大聖!雲何禮敬,乃至迴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凈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孝敬;孝敬做到究竟圓滿,就是禮敬諸佛。佛在大乘戒經里明白開示:『孝順父母師僧,孝順一切眾生,孝名為戒。』大乘戒律建立在孝道基礎上。『孝』字屬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在一起是孝。孝里頭沒有代溝,老一代與下一代是一體。老一代之上還有老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之下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由豎的方面看,祖先後世子孫是一體。由橫的方面看,兄弟親戚朋友兄弟兄弟親戚親戚朋友朋友,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就是法界的全體。『孝』字是個符號,代表法界全體。唯有成佛,才能把孝道盡到圓滿。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我們要盡圓滿孝道,知道盡虛空法界是一個自己。因此,禮敬諸佛普賢菩薩自己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願才能做圓滿普賢菩薩是十方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個代表人物。普賢菩薩尚且如是,何況我們呢?我們要想圓滿孝道,只有跟著普賢菩薩走;不跟著走,自己想成佛,是沒指望的。佛在經上講,從初發心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我們過去生中修了無量阿僧祇劫,為什麼成不了佛?因為煩惱沒斷,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我從華嚴經認識凈土,知道華嚴到最後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普賢菩薩度了我。

  禮敬諸佛諸佛指誰呢?佛明白開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我們想想,哪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只有虛空不是眾緣和合而生。我們的身體、毛巾、講堂皆是眾緣和合而生,皆名眾生華嚴經上還有一句重要的話:『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有情眾生,指動物、十法界有情眾生無情無情眾生,指植物礦物。同圓種智是成佛有情眾生修行、會念佛、會成佛無情眾生怎麼能成佛呢?毛巾、桌椅,它們幾時成佛?今天,我們在行願品得到這個消息,有情眾生諸佛無情眾生也是諸佛無情眾生什麼時候成佛呢?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成佛的那一天,會發現山河大地、一切草木微塵,統統成佛了,這是成佛現象。如果某一天,覺得自己已成佛了,認為別人都還沒成佛,說老實話,你是在作夢是在妄想,決定沒有成佛華嚴經所說,完全是佛與大菩薩們的現量境界,眼前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完全是事實真相,不是凡夫境界

  這個法門怎麼學習呢?這個法門法身大士所修,我們是凡夫,一品煩惱也沒斷,我們能修嗎?能。佛門博士班的教科書,我們幼稚園小小班也能適用,很奇妙。佛教經典不可思議,是圓融經典。初學的課本就是成佛經典。這個法門恭敬學起。以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恭敬心,看待一切人,這是禮敬諸佛我對菩薩非常恭敬,對別人則差一點,就不普賢行。普賢行是平等行。我們每天早課以最虔誠恭敬的心禮佛,然後用這種心來對待人。無論對待父母、家親眷屬、朋友同事社會上一切善人惡人,統統用一個真誠清凈平等恭敬心來對待,這是普賢行。除了人,也要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恭敬心對待一切萬物。毛巾是諸佛,毛巾使用完不能揉成一團亂丟,要洗凈晾乾疊好,這是對它恭敬。桌椅也是諸佛,要擦乾淨擺整齊,這是對它恭敬。對事,任何事情承擔了,就要盡心盡力做圓滿這是對事之恭敬,不可敷衍塞責,不可互相推讓。

  這法門難,不易修。原本是等覺菩薩修的,我們是幼稚園小小班。要勉勵自己,雖達不到圓滿,學一分就得一分利益利益之大,不可思議。舉個例:能用真誠清凈平等恭敬心對待人事物,你永遠不生煩惱,心裡快樂無比,馬上得到幸福快樂。你今天為什麼不幸福快樂?因為你心中分別這是好人那是壞人,一天到晚分別執著煩惱妄想不斷,你怎麼快樂幸福?要想快樂幸福普賢行是最有效最快速的。你不妨試試,把心量拓開。只要你真正發心普賢菩薩加持你。經上言:『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普賢菩薩神力加持,我們努力點,勉強點,也能做到幾成。

  『悉以清凈語意業,常修禮敬。』禮是禮貌、禮節。不但對人要有禮,對物對事也要有禮。心要至誠恭敬,外表要合乎禮節。清凈心就是真心清凈心裡沒有是非人我、分別執著菩薩清凈心常修禮敬,不間斷。

  佛法修學成敗關鍵在耐心,有許多人開始發心時很勇猛過了幾天就退心。如果能保持初心不退轉,沒有一個不在一成佛普賢菩薩在此榜樣,勸勉我們要保持初心他說:『虛空界盡,我禮乃盡。』虛空界不可盡,我們發願普賢大行,就不能退轉。又說:『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世界人口天天增長,眾生界不盡。眾生煩惱也一天比一天多。唯有學佛得力者,煩惱會減少;煩惱少,智慧就增長。眾生煩惱不可盡,我們效法普賢菩薩的禮敬,當然也沒窮盡之日。

  普賢菩薩更勉勵我們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是功夫秘訣念佛者,做到這兩句,三個月至半年的時間念佛功夫就得力,決定可以得到功夫成片。這兩句大勢菩薩楞嚴上講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意思完全相同。『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身,是要去做的,我們見到人要有禮貌;言語有分寸;心要真正清凈平等恭敬普賢菩薩的是清凈心,所以不疲倦不厭煩;我們用的是分別心、染污心,時間長就疲倦。日常工作用清凈心、歡喜心、利益眾生的心去做工作量雖多且繁重,也不覺疲倦厭煩了,這就普賢行修學的功夫你得了幾分利益

  普賢菩薩廣大的境界這是與其他菩薩行不相同的地方普賢行是稱性之行真如本性非常廣大,佛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普賢行每一個行願都與自性相應,所以每一行願都包含虛空法界普賢菩薩不但心地真誠清凈平等慈悲,而且是無量的廣大,這樣的心來修行,這個行門就叫普賢行。

  ◎第二願:稱讚如來

  複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世間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嘆,一切如來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來諸佛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不說稱讚諸佛?諸佛如來是有差別的。經上講佛、諸佛,都是從相上說、從事上說;講如來是從性(本性)上說。在事相上,我們要平等恭敬,沒有分別執著。佛菩薩,我們尊敬祂;凡夫鬼神,我們也尊敬尊敬之心禮貌,與尊敬諸佛沒有兩樣;乃至於敬物敬事都沒有差別這叫禮敬諸佛。稱讚就不一樣。禮敬是無條件的,稱讚是有條件的。惡人作惡事,不能稱讚他事情做得好。殺生與偷盜也不能稱讚。殺生與偷盜的人,我們要禮敬,但是他們做的事,我們不能稱讚。稱讚是有條件的,必須他的善行自性相應;與自性不相應,我們禮敬而不稱讚。這種修行方法,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里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識示現在各行各業中。有些行業值得贊嘆,有些行業不能贊嘆。善財童子禮敬五十三位善知識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對佛的恭敬態度完全相同,並贊嘆他們;但是,其中三個人,只對他平等禮敬頂禮而沒有贊嘆。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甘露火王脾氣大,代表嗔恚;伐蘇蜜多女是妓女,代表貪愛。貪嗔痴是三毒煩惱,善財沒有贊嘆。稱讚是讚美,他的言行值得我們效法,可以作我們的榜樣,這才得到大眾的贊嘆。言行不值得大家效法,就不能贊嘆。

  普賢菩薩的稱讚是稱性的,不同於平常的讚美;因為用心不相同,目的不相同,境界也不相同,如同佛之互相贊嘆。主伴含融,一切諸佛也彼此互相贊嘆。阿彌陀經原題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沒有不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講經就是贊嘆阿彌陀佛,贊嘆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同樣的道理阿彌陀佛也贊嘆十方一切諸佛如來

  佛法里常講總持法門,總持是掌握住總綱領。總持的贊嘆,言語簡單,意思跟講經一樣圓滿。總持的贊嘆,就是執持名號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都在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里。念這句佛號就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統統都念完,簡單方便,這才知道名號有這樣大的功德。念阿彌陀佛,就是稱讚如來

  稱讚如來有一層非常深的意思。如來是講真如本性。一切諸佛真如本性跟我自己的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稱讚如來就是稱讚自己真如本性的性德。阿彌陀佛是我們自己,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我們自己,所謂『自性彌陀,唯心凈土。』自性就是如來,唯心也是如來念佛是最標準的稱讚如來。念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乃至於讀誦一切大乘經典都是稱讚如來。我們以真誠清凈無比廣大之心稱念讀誦,就與這一願相應。

  稱讚,要想達到圓滿不容易,雖不易,我們要努力,做到一分得一分的好處。真正發心修學,能得普賢菩薩彌陀如來、一切諸佛加持學佛不僅自己得到修學的真實利益,為了報佛恩、父母恩、師長恩、一切眾生恩,要把真實好處普遍推薦介紹給大家。推薦介紹就是稱讚如來。舉辦法會講演經典是稱讚,勸人念佛是稱讚,乃至於任何時間場地,我們合掌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都是稱讚。如是稱讚,得佛威神加持,我們現前的感應辯才。從前不善言辭,現在很會說話這是佛力加持。還有一事實,是我的體驗:佛法經典(善法)我很會說,惡法一句也不會說;善法有辯才,惡法沒有辯才

  境界之廣也跟前一願一樣。普賢菩薩說:『稱揚贊嘆,一切如來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我們能做到嗎?這個事實,隨著我們的心量。就好像無線電波一樣,只要沒有高山障礙電波發射出去,距離就無量無邊;如果當中有障礙電波就被阻隔。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心裡有分別、有執著、有煩惱,就是高山,稱揚的音波就有障礙、有了范圍,不能盡虛空法界假如你的心清凈,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妄想,你稱讚的功德,確實是盡虛空法界。由此可知,真正的關鍵在一心;用三心,就障礙重重,不能周遍。佛告訴我們,權教菩薩聲聞、緣覺、六道凡夫都是八識八識歸納起來,就是三心二意。三心是阿賴耶識、末那識、第六識。二意是指末那識(意根)與第六識(意識)。不用三心二意,則用的是真如本性;只要用真心本性,決定周遍法界。交光大師楞嚴正脈,根據經義,教我們『舍識用根』。舍識,在日常生活中,見色聞聲,不要用八識要用真性凡夫眼睛見是用眼識見,耳朵聽是用耳識聽,用六識;他教我們用見性見、用聞性聞,這樣一轉過來,馬上就成佛了。舍識,用根中之性;根中之性是真的,不是虛妄的。大師提倡得好,確實是世尊楞嚴的本意,沒有曲解。交光大師在序文里說一段故事,值得我們警惕、學習。交光大師生一場大病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念佛功夫不錯,佛來接引。他忽然想到,楞嚴經自古以來的註解,都沒有說出佛的本意。他向阿彌陀佛告假,想留在世間楞嚴重新註解註解好了再去。阿彌陀佛點頭准假,他的病就好了。這也是生死自在來去自由。所以,稱讚的音聲能不能周遍法界,看我們用的是什麼心。古大德告訴我們,學佛的兩大原則:1、聽經要『消歸自性』,聽了之後要與自性相應,絕不是一面聽一面胡思亂想。2、修行,不管念佛持咒參禪,八萬四千法門要在『轉識成智』;也就是說,不用八識,不用三心二意,要用真性,用六根的根性。

  『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菩薩教我們要一心稱念;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修學這個法門。『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沒有疲倦厭煩。用功如果得力如法,確實是不疲不厭。有同修念佛得力,一句佛號睡眠念掉,疲勞也念掉,念得身心自在快樂無比。真正念佛人,越念精神越好、身體越好。我們的身體,因為有妄想執著煩惱體質發生變化,變成不正常、有毛病。今天,地球受到環境污染,生態失去平衡,地球生病,也不正常了。臭氧層破洞,天也不正常。身體有病,改變體質,恢復自然就正常了。什麼是自然?心裡沒有事是自然。心裡本來沒有事,六祖大師雲:『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就是自然的。如果你清凈了,沒有一物,你的身就恢復自然體質細胞重新組織成非常正常,身體健康就不生病,會長壽。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無量壽,個個長生不老,原因在於他永遠保持自然。要改變體質,唯有修清凈心。世間講究醫葯、進補,是靠不住的。性情溫和善良的人,不容易生病;脾氣暴躁性情不好的人,常有病痛。知道事實真相,就曉得怎麼做法。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是修學的要領,也是真正的功夫,要努力學習。

  ◎第三願:廣修供養

  複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世界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足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供養是修福。人不能沒有福;沒有福日子過得清苦。有福報,你的生活就會過得非常自在,非常快樂幸福福報從哪裡來?福報是從布施供養當中得來的。大乘菩薩六度第一個布施普賢菩薩布施供養普賢菩薩布施的心真誠清凈、廣大、平等,這樣的心修布施,叫做供養。沒有這種心,叫做布施布施福報小,供養福報大;因為布施的心量小,供養的心量太大了福報隨著心量成比例,心量大福報就大。

  福報有很多種,佛在經上歸納為三大類:1、財富。2、聰明智慧。3、健康長壽長壽健康,不須別人照顧,是真正的福報。佛告訴我們,三種福報果報不修因,你怎麼會得到果報?『財布施』得財富世間富貴人家,命好、走運,做什麼都賺錢;你去做就不賺錢、賠本。實在講,不是機會、不是好命也不聰明智慧是他過去生中修的因,這一生當中他應當得這個果報。以自己的財物布施供養,你的財富果報永遠享受不盡。現代,指望兒女養老是靠不住的。世間人以為身邊存點錢財才靠得住,萬一遇到意外災害,如火燒、大水漂、被盜賊偷,錢財丟掉,你怎麼辦?還是不可靠。存在銀行也不可靠,銀行也會倒閉。最可靠的是布施,把財富布施供養一切大眾,這種儲蓄靠得住。自己需要時,有別人布施給你供養你。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不保險,不敢做。不敢做就是不信佛,因為布施財富佛說的。有錢就布施布施得干乾淨凈,心裡就真快樂到時候『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想什麼,東西就來。我二十六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真的,但是要會修,要知道修因,你不害怕,要相信佛,佛不欺騙我們。』我聽老師的話,生活非常節儉,省下的錢布施,用來放生、救濟貧病者醫葯費,多餘的錢買書。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布施。前年在美國德州,同修們想在那裡道場,是好事,但是我身上沒錢。念頭一動,不到三個月有很多人送錢來,建佛堂的錢居然有了。那個房子是佛菩薩建的。錢財若是用在法利生,是最適當的。我學佛,聽老師的話,依教奉行四十年,我自己得到的感應,真的是有願必成。福一定要種在福田上,弘法利生是福田。我的錢用在印經。『法布施』:有機緣,把自己修學的理論方法所得到的好處,向大家報告,讓大家也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學,這叫布施。最近幾年,我到全世界各地講經,普遍介紹凈土宗這是布施。『無畏布施』:眾生心裡有疑惑、有恐怖、有困難,我們有能力幫助他解決,使他心理得到平安,身得到安穩這一類的幫助,叫做無畏布施。修財布施財富修法布施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健康長壽;三種果報我們都要,則三種布施要認真修學,才能得殊勝果報。若不修因,每天求佛菩薩供養香花水果,巴結佛菩薩保佑,給你這福報,是沒有這回事的。佛菩薩教我們修因,修因得果。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一般人只曉得財布施財富,法布施聰明智慧,不曉得果報里還有圓融那就專心修法布施。有智慧你不貧窮;有智慧,你一定會調身調心,就會得到健康長壽。由此可知,世間最寶貴的不是財富,是智慧普賢菩薩一語道破,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法供養的范圍廣大無邊,菩薩舉了七個例子

  1、如說修行供養:佛在經典里所講的道理,我們要明了,要能體會。佛菩薩教我們哪些事情應該做的,我們照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的,我們絕對不做。依照佛菩薩的教訓,修正我們錯誤想法看法錯誤的說做法這叫做如說修行供養香花水果供養,只是表我們的敬意而已,佛菩薩不需要。佛菩薩念念希望我們趕快成佛跟他一樣。我們學佛目的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重要的一個手段。凈宗遵循的經典凈土五經一論,這裡面所說的,我們都能明了,都能照做,就是如說修行供養。去年新加坡有位老太太,聽到念佛法門,非常歡喜,在家一天到晚阿彌陀佛,念七個月,預知時至、不生病坐著往生。所以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念佛的人很多。台灣也有念佛半年,站著走的。如說修行就是依教奉行,是真正的供養

  2、利益眾生供養菩薩念念度眾生,念念都要幫助眾生,使眾生得到最好的利益最好的利益是幫助他念佛,幫助他預知時至,幫助他不生病、站著坐著往生,這才是最大的利益。其他一切物質精神享受,死了之後都要六道輪迴,你給他再大的利益也不過享受幾十年而已,幾十年之後,長劫流轉。幫助他脫離苦海、超越輪迴成佛作祖,這是殊勝利益利益眾生就是普度眾生。印經典、塑造或印刷佛像、講經說法(無論規模大小)、流通講經錄音帶與錄影帶、電視廣播弘揚佛法都是利益眾生供養。能修這個供養,是真實供養諸佛。我們把佛法介紹給眾生,把學佛機會眾生,幫助他快快成佛,就符合十方一切諸佛的本願,於是佛會將他的本願功德加持你,你就三種自在——財自在、慧自在健康長壽自在

  3、攝受眾生供養利益眾生是普遍地、廣泛地推薦介紹;攝受眾生則不一樣,不但把佛法介紹給他,而且指導他修行領導他、帶他一起修行攝受關係非常親密,真正建立師生、同參道友關係。不僅以言語幫助他,我們以行動幫助他,把佛法修學做一個榜樣給他看,這叫攝受眾生供養

  4、代眾生供養菩薩有這個願,代你受罪受苦;事實上,各人造業,各人要承受果報諸佛菩薩無法代你受苦。可是,菩薩也確實能代替一部份。譬如,早上去買菜,本來預備買五十元,心裡想,苦難的人很多,我少買一點,買便宜一點的東西,買二十五元,省二十五元去幫助別人,這是代他受苦。本來你可以吃五十元的東西,吃得很舒服,現在你只能吃一半,你要吃點苦頭,這是眾生苦。本來可以住豪華住宅,改住小房子遮蔽風雨即可,把省下的錢幫助苦難眾生。可見得確實能代替一部分。每天節省一塊錢就能修一塊錢的福;省十塊錢,修十塊錢布施供養。自己節儉幫助別人,這是眾生苦。至於眾生造的善惡業,我們不能代替。我們自己節儉一點,以多餘的力量,來幫助佛法的弘揚,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是菩薩發願眾生苦的供養

  5、勤修善根供養這一生中,修行能不能成功,就看這一點,是關鍵所在。善根:所有一切善法從這個根上生。根是能生之意,是比喻;好比植物有根,就會成長、發芽、開花、結果。培養善根是非常重要的修學大事。善根世間善根、出世間善根。出世間善根世間善根基礎世間善根是無貪、無嗔、無痴,叫三善根佛陀教我們勤修三善根這是供養對於世間一切法、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起貪心對於一切不如意境界惡人惡事,不起嗔恚心。對於一切事理通達明了,不迷惑、不顛倒,沒想錯、沒看錯,不愚痴這是世間善法的三個根本。學佛人要認真努力修學、不貪不嗔不痴,深深相信因果報應。一般人,為什麼聽到佛講善因善果,不敢去做?是對於因果的事與理不清楚信心不夠,如果搞清楚,就有膽量放心去做。譬如財布施,我的財物統統布施光了,明天吃飯怎麼辦?這很現實明天到哪吃飯?一想到明天布施的錢要留一點,明天要吃飯;想到還有後天,還有以後,就不布施了。這是事理不清楚。我常勸同修,三善根的培養,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對因果報應事理會有信心、有膽量。布施是修因,福報自然現前,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越害怕,越不敢布施,你的福報越有限。出世間善根,是菩薩修的,只有一條——精進精進菩薩善根修行依據的理論方法不錯,愈精進快樂就像普賢菩薩一樣,無有疲厭。你想想看,這人生自在、多快樂精進當中得來的。不精進懈怠懶惰修行功夫不得力,煩惱多、苦難也多;於是,對佛法產生懷疑,信心動搖,退轉墮落。精進:進是求進步,精是純而不雜,這個進步才有用處。同修當中,也有努力的,非常用功的,但是,他不精進,他學得很多,那是雜進,費了很多時間精神,得的效果理想佛法可貴,貴在精進

  6、不舍菩薩供養:業是事業菩薩事業就是教化眾生菩薩世間是當教員,只有一目標: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菩薩示現世間可以用種種不同的身份出家、在家的身份,以及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的身份菩薩若示現商人,是商人的領袖,教你怎麼賺錢,怎麼用錢,他有智慧。錢,怎麼樣賺很苦,怎麼樣賺很快樂。怎麼樣花錢,花得很痛苦,造了很多罪業;怎麼樣花錢,修了很多功德將來得很大的福報菩薩商人懂得。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有菩薩在,菩薩給你作示範。菩薩事業佛門象徵的是『弘法利生』,這是不能舍棄的。佛的家業就是弘揚佛法,盡心盡力把這樁事情做好,這是菩薩事業。有許多人說:『我沒有錢,不能建道場,對道場也幫不上忙。我也沒有智慧,不會講經說法,怎樣做弘法利生的事業?』你把此地講經的消息,告訴認識的人,以及朋友、家親眷屬、鄰居,勸他來聽經,這就菩薩事業,你能力可以做得到。他來很好;不來,也好,我菩薩事業做到了。可見得菩薩事業人人可以做,不難。我見到人,合掌阿彌陀佛,這就菩薩事業,管他喜歡聽或不喜歡聽,他都聽到耳朵里去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彌陀佛的種子,硬種到他阿賴耶識,這是菩薩事業菩薩事業,只要盡心盡力,不難修。

  7、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保持高度警覺心,不迷惑,這就不離菩提心供養。一念不覺就迷,念念不覺就造罪業,所以要時時刻刻保持警覺心。怎麼保持法?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擺在心裡,沒有丟掉,你就保持了高度的警覺心。阿彌陀佛一沒有,你的妄想雜念就起來。妄想雜念是迷,這一句佛號是覺。在一法門當中,為什麼一切諸佛偏偏贊嘆念佛?念佛這個法門容易,行住坐卧,無論在什麼處所環境,你心裡這一句阿彌陀佛都可以不中斷,修學方便。這是非常具體的告訴你,不離菩提心供養。由此可知,這句佛號,上供十方一切諸佛,下供九法界一切眾生,統統都供養到了。一句佛號是普供養佛號功德利益,知道的人很少。這部普賢行願品,自始至終,皆是稱讚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經文字字句句結歸名號功德

  修學境界也跟前面一樣。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不可窮盡,我們廣修供養也無有窮盡。也是一心一意,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要認真努力、要精進地修學。

  廣修供養這一願非常重要。菩薩行門以六波羅密為綱領。六度第一條就是布施。為什麼菩薩行門要把布施放在第一位?諸佛如來實在是『無法可說』,所說一切法無非是『應病與葯』而已。眾生毛病,送一副針對此病的葯,病好,葯也不要了眾生病很多,所有一切病的病根是慳貪,一切眾生修行不能開悟證果,造六道輪迴墮三惡道,都是被貪病所害,所以布施是對治慳貪的一副良葯。無貪嗔痴,一切善法生;有貪嗔痴,一切善法不得生,一切惡法得生。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中,『如說修行供養最重要,即依教奉行。學佛目的不同,所求不同,所選擇的法門也就不相同。我們這個道場,選擇的是凈土宗目的是希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所依據的經典是五經一論。一定要依照經典的教誨認真去做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把我們的行為修正過來。正的標準是什麼?佛在經上所有的教訓就是正的標準。佛的想法看法做法,決定是正確的,我們把自己的思想見解放棄,依照佛的想法看法來修正我們自己的觀點、行為,這叫修行修行是在心動之處是在待人接物之處;而不是每天念經、敲木魚、唱贊、磕頭作揖。裝個修行樣子,心裡打妄想,不是真修行。如說修行供養,可以說把一切菩薩所修的布施供養,就已經做到究竟圓滿的地步。譬如我們受持無量壽經,佛在無量壽經所說的一切教訓,我們每一條每一句都能做到,則六波羅密、十波羅密、十大願王,全都圓滿

  ◎第四願:懺悔業障

  複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凈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凈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業是造作,造作就是業。造作的范圍非常廣大。身體一舉一動,身在造作,是身業;說話是口業;心裡還有妄想念頭,一天到晚不斷,是意業。我們造業再多,歸納起來,不外乎身語意三業。三大類,只要動,它就造作。造作里有善有惡。想一樁好事利益眾生事情,是好事、是善業。想一件壞事情,念念為自己,就是惡業。為自己有什麼不好?佛為什麼說這是惡業呢?學佛目的是要超越三界,若起心動念為自己,你就無法超越三界成佛菩薩,因為,你造的業障礙了你。金剛經雲:『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念念有我,著了我相,這就是我執。我執不破,別說菩薩,連阿羅漢也得不到。佛法修學的成就,最低的果報是阿羅漢我執破,證阿羅漢。法執破,證法身大士,就明心見性,證菩薩果位。佛陀教我們,始終是破我執法執而已。起心動念都想自己,這是天天增長我執,不能出三界,可見念念為自己是惡。起心動念想別人,『我』慢慢就忘掉,我執破了。念念想眾生想別人是善,念念想自己是惡,這叫業障

  有一種障叫做『煩惱障』,起心動都是煩惱。還有一種障叫做『所知障』。所知障與煩惱障在性質上不相同,煩惱本身就是障礙所知智慧,本身不是障礙佛說,過去現在未來,十方無量無邊世界,大事小事你是無所不知(你本來知道)、無所不能。我們的智慧能力原本就是這么大,跟虛空法界一樣大。所知不是障,問題是所知變成不知。換句話說,一定有一障礙把我們的智慧德能障礙住,這種障礙就叫所知障。這個障礙究竟是什麼?這個障礙是『無明』。無明是:我現在什麼都不明了、都不明白。無明就是所知障。無明怎麼來的?楞嚴經雲:『知見立知,是無明本。』若認為自己很聰明、有智慧、別人不懂的自己都懂,佛說這就無明,其實你什麼也不懂。自以為懂得,是世智辯聰(世間辯才),不是真正的智慧。世智辯聰不但不是智慧,在修學過程中,是八難之一。遭難就是障礙祖師大德常勉勵初學者,不要涉獵許多經典,也不應該聽很多人講經說法。看多聽多,你的妄念就多,變成所知障,障礙你的本性障礙你開智慧。教我們從一門深入,修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修定。念阿彌陀佛是修定;我教諸位念無量壽經其他的都不要念,也是修定。

  什麼是懺悔?懺是懺摩,是梵語翻過來的。悔是中國字。懺摩的意思跟中國悔改的意思很接近,所以翻經法師用『懺悔』這兩字來翻『懺摩』,這叫做梵華合譯。知過必改,後不再造,是真懺悔佛門里有不少懺悔儀軌,是古德慈悲憐憫初學者,教給我們懺悔原則方法,我們要體會它的精神懺悔是在菩薩面前昨天今天所犯過失一遍,求佛菩薩原諒,饒恕罪過;這個做法不對,把罪業想了一遍,等於又造了一次。怎樣能把業障懺掉?無論造作哪一種罪業,不要去想它,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決定後不再造,業障才能真正懺悔掉。

  『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這是普賢菩薩自己說他自己,他尚且如是,何況我們?我們生生世世累積的惡業無量無邊。好在阿賴耶識所存的惡業種子沒有體積;如果有體積,且像一粒微塵那樣小,那麼,無始劫微塵累積到今天,虛空都裝不下。我們造業,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秒不間斷。睡覺時,也在作夢、造業。所造的業,惡業多,善業少。起心動念總是想自己的多,想別人的少,多半是損人利己,起過幾個念頭損己利人?仔細反省,菩薩的話千真萬確,我們的惡業太多了,從今天起,要發願懺悔

  『我今悉以清凈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凈戒,一切功德。』這是菩薩教我們懺悔方法。首先,你要有清凈的身口意三業,這是懺悔業障基礎;否則,業障一再增加,不會減少。三業里以意業為主,心清凈,身口自然清凈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黃梅得法之後,因師兄弟不服,追趕他,要搶回衣缽。其中有個惠明,沒出家前是四品將軍惠能被他追上,躲在路旁草堆,把衣缽擺在石頭上要讓惠明拿回去。惠明伸手拿衣缽,卻拿不動衣缽很輕,四品將軍卻拿不動,心裡馬上警覺,是護法神在守護著,不是人的力量可以拿得動。這才哀求惠能大師出來,說雲:『我不是為衣缽,是為求法而來。』見風轉舵得真快!惠能大師教他靜一靜,把心定下來。定一個時候之後,問惠明:『不思善,不思惡。(心清凈,善惡念頭都沒有。)正在這個時候,什麼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他三業清凈,因此開悟。善惡念都不起,清凈心現前。惠明三業清凈,在惠能面前懺悔業障業障真的消除,清凈心現前,就明心見性。只要念頭一轉,就開悟證果。在家居士工作時要認真工作工作完畢,把所有一妄念放下,什麼都不要想善惡不思量,用這個清凈心去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的業障怎麼不會消除!業障消除,清凈心現前,清凈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對於平常工作就會做得圓滿、更自在。從前工作很苦,現在工作很快樂;從前看到工作煩惱,現在看到工作自在。為什麼?因為業障消除了。後不復造:平常菩薩修行,是教你後不再造;普賢菩薩所講的後不再造,是從今以後,保持著清凈心,不會再妄想分別執著善惡不思量,永遠保持清凈心,永遠用這清凈心來執持名號這就是真正的後不再造,才能懺除業障。連無始劫以來,再多再重的業障都能懺除。恆住凈戒,一切功德:恆是恆常、永遠,住是我們的心安住在清凈戒中。戒是法,持戒是守法。恆住凈戒是永遠用一顆清凈心來守法。用清凈心遵守佛的教法,遵守國家法律規章、民間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守法不失清凈心,這叫恆住凈戒,成就一切功德。一分功夫有一分的收穫,十分功夫會有十分的收穫。

  菩薩發願懺悔業障這個科目,跟前面一樣,『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勇猛精進地修學。『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他成就了無量殊勝功德自然會有疲倦的感觸,不會有厭倦。他得到真實功德,法喜充滿。同時又得到一切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學,也一定會得到諸佛加持

  ◎第五願:隨喜功德

  複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證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密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隨喜功德對治嫉妒病。這一對於法身大士還特別提出來,可見嫉妒不是小病、輕病。看到別人的好事,心裡就難過,想辦法障礙破壞,這個病很重。不但世間人有這個重病,學佛的人也免不掉。菩薩也免不掉,看到別人有殊勝之處,心裡也難過;假如菩薩沒有這個病,則普賢十願不會有這一條。六祖惠能衣缽之後,師兄弟多人慾奪衣缽,乃因嫉妒。佛在世時,提婆達多嫉妒佛,處處破壞佛弘法利生,而且想害死佛。佛教傳到中國,祖祖相傳,我們也看到許多嫉妒障礙事實。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嫉妒的念頭與行為呢?嫉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