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認識佛教 幸福美滿的教育

  凈土法門: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正確的認識佛教對於初機很重要!很多的同修佛教觀念錯誤的,所以我們廣泛的印行、流通此書,幫助初學,把佛教正確觀念樹立起來。雖然言未完全盡意,但是真誠供養真誠發心,希望有緣的同修都能歡喜,並得到真實的受用和法益!···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老法師主講

  前言

  什麼是佛法?

  什麼是佛教?

  現代的變體佛教

  佛陀教育的目標

  佛陀教育之入門——地藏經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佛法的修學次第

  佛法的教學藝術

  附錄一達拉斯佛七講話

  附錄二凈宗學會緣起

  附錄三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芻議

  前 言

  正確的認識佛教對於初機很重要!很多的同修佛教觀念錯誤的,所以我們廣泛的印行、流通此書,幫助初學,把佛教正確觀念樹立起來。雖然言未完全盡意,但是真誠供養真誠發心,希望有緣的同修都能歡喜,並得到真實的受用和法益!

  一、什麼是佛法?

  諸位同修

  在修學佛法之前,一定要對於佛法正確的認識。假如我們把佛法錯了,即使費了許多的時間修學,到後來得不到結果,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們先把『什麼是佛法』,給諸位同修作最簡單扼要的一個會報。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現在北印度。根據中國曆史所記載,佛誕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滅,住世七十九年。現代中國佛教,老一輩的大德們,對佛入涅槃的紀念日,便是用這個紀年。歷史上記載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曾經為大眾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佛入滅後一千年,也就是中國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正式傳入中國

  我們想要認識佛教,首先要知道:

  什麼是『佛』?

  什麼是『法』?

  什麼是『佛法』?

  什麼是『佛教』?

  這幾個問題,對於我們修學,關係非常之大。『佛』這一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是智慧覺悟』的意思。當年為什麼不用『智、覺』這兩個字來翻譯,而采『佛陀』這個音譯呢?因為佛陀的含意,是無限的深廣,我們中國字匯里的智、覺二字不能夠全部包括,因此,就採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註解。『佛』這一個字,有體、有用。從它的本體說是智慧』,從它的作用上來講是『覺悟』。

  就體上講,智有三種

  第一、『一切智』:用現代哲學的名詞來講,就是正確的了解宇宙本體;這樣的智慧,在佛法里稱為『一切智』。

  第二、『道種智』:種是指種種繁多的現象宇宙之間的現象,種類無量無邊,這許許多多的現象,怎麼產生的?從那裡來的?現象過程如何?後來結果如何?能夠正確明了宇宙萬象智慧,叫做『道種智』。

  第三、『一切種智』: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究竟圓滿的明了,沒有一絲毫的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差誤,這樣的智慧,叫做『一切種智』。

  釋迦牟尼佛,具足三種智。由這個智慧作用,當然,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真相,得到完全正確的了解。智慧起用就是大覺。佛在經上給我們說『覺』也有三類:第一、是自己覺悟了。第二、是能夠幫助別人覺悟這叫做覺他。第三、是圓滿覺悟小乘阿羅漢、辟支佛,這些人自己覺悟。他們自覺之後,還沒發心主動的去幫助別人覺悟;經典里常常說這是小乘人。大乘菩薩自覺之後,能夠主動的去幫助一切希望覺悟的人。『希望覺悟』,就是機緣成熟菩薩一定會主動的幫助他,使他自覺到究竟圓滿覺悟。這『究竟圓滿』正如同其他宗教裡面贊美『全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樣,在佛教稱之為『佛陀』。佛告訴我們,這樣圓滿智慧德能,『覺』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眾生本來具足圓覺經中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也是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眾生與佛都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現在我們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麼失掉的?佛用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這就是我們的病根之所在。我們從佛境界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就是受妄想執著之害;每天還在繼續不斷的搞生死輪迴,也是妄想執著;生活過得這么苦,還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的確是一切迷惑、災難病根啊!妄想執著去掉一分,我們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復一分的智覺;要把妄想執著斷得乾乾凈凈,我們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復了,恢復到本來佛了,這個事實真相佛在大經裡面明白的告訴了我們。

  大智大覺的對象,就是無盡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萬事萬物。這個『萬』不是數字,只是形容極多——無量的無量。佛經上常說,人身上一根汗毛,或說微塵這是講小的。『正報』小的毛端,『依報』小的微塵;大的可到虛空法界這一事物就是我們智覺的對象,佛用一個代名詞代表這些萬事萬物,這個代名詞就叫做『法』。所以『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無盡的智慧覺悟,覺了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法。中國人常講『佛法無邊』,確實是無量無邊。所覺的對象沒有邊際,能覺的智慧也沒有邊際。這無量無邊的智覺,諸位要記住,是自己的本能

  不過這裡面還有一事情是我們很不容易體會的,那就是佛跟我們講:『我們本能的智覺與智覺的對象(宇宙人生萬事萬物),是一不是二。』這個我們很不容易理解。實在說,如果我們很冷靜的去思惟、觀察:假如所說這句話真的能成立——這個智覺是究竟圓滿的——,那這句話就可以相信,我們便應該相信;如果說『能知』跟『所知』是對立的,這個智與覺就很難講到圓滿;換句話說,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圓滿的。但是佛告訴我們,『能知、能覺』與『所知、所覺』是一不是二。這是佛法裡面常講的『一真法界』,也就是華嚴真實、最圓滿、最高的境界凈土宗講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屬於一真法界。以上,我們明了『佛法』這個名詞的含意,對於什麼叫佛法』,會有一個粗淺的認識。

  民國初年有一位歐陽竟無先生,是當代的大佛學家,他在南京創立支那內學院,培養了不少的佛教人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這一大師,於民國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學(現稱南京師范大學)發表了一次講演,講題是:『佛法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當時在中國引起相當的震撼。他舉了很多例子佛法正名。這篇講演由王恩洋居士整理印成小冊,台灣也有流通,諸位仔細看看,他的觀點是非正確的。

  二、什麼是佛教?

  佛教究竟是什麼呢?學佛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代大學裡面的課程內容要多時間上,它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學、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一生)——從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來

  佛教的是教育嗎?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疑問就會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學才有師生的稱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根本的老師(本師),就是表示這個教育是他老人家創始的,他是第一位創辦人。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中國古時候學生的自稱。由這些稱呼,我們知道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就宗教而言,上帝信徒不是師生關係佛門則是清清楚楚說明,佛與我們是師生關係;我們與菩薩同學關係——菩薩是佛早期的學生,我們是佛現在的學生。我們與菩薩是前後期同學菩薩是我們的學長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稱呼出家人為『和尚』,其實在一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話,翻作『親教師』。就是親自教導我的老師就像現在學校里的指導教授他是直接指導我的,關係非常親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導我,就稱他為『法師』,這如同學校里的老師很多,但他沒有上過我的課,沒有指導過我。『和尚』與『法師』的差別在這里。代表和尚教學的老師稱作『阿闍黎』。阿闍黎的言行,可以做我們的榜樣,可以做我們的模範,我們可以跟他學習。這些稱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裡面沒有這種稱呼。由此可以證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從佛教道場組織(中國佛教寺院)來看,寺院佛教教學與佛教藝術相結合的一個教育機構,就像現在的學校與博物館結合在一起。這種形式,就是現代所講的藝術教學。現代人處處講藝術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實行藝術學了。從寺院組織也能看出它與現代的學校大致相同。『和尚』相當於學校校長,是主持教學政策的人課程是他制定的,教師是他聘請的,這是和尚的職責。和尚下面有三位幫助他的人佛家稱為綱領執事,分掌三個部門:掌管教務的稱『首座』;掌管訓導的稱『維那』;掌管總務的稱『監院』。名稱與學校不相同,實際上他們管的事務跟現代學校裡面的教務、訓導、總務沒有兩樣,可知寺院機構的組織確實是一所學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學校中國過去稱之為『叢林』,『叢林』就是佛教大學。我們從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國佛教的建立,可見它的確是一個教學的體系,這事實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然後才知道我們到底在學什麼!

  三、現代的變體佛教

  目前這個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同時出現在世間,所以把我們搞迷糊了。

  第一、是剛才講的『傳統佛教』,就是『佛陀教育』。釋迦牟尼佛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傳統佛教教育現在很少見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是變了質的。

  第二、是『宗教佛教』。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了。今天我們聽人家說佛教宗教,我們也沒辦法否認!為什麼呢?擺在外面的形式確確實實是宗教不像從前的寺院叢林,每天上課八小時。現在你們看那個寺院上八個小時的課?古時候中國寺院天上課八小時修行小時修行兩種方式,一種是坐禪,一種就是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個小時,解行相應。上課是聽講、研究討論,是理論上的;然後修清凈心,修覺、正、凈。每天有十六個小時用功妄念當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現在我所見佛教道場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點福報而已,佛教確實變成宗教了。

  第三、是『佛學』。佛教變成學術,變成哲學了。現在有些大學開『佛經哲學』這一門課,把佛的教法當作哲學研究。為什麼把佛教當作哲學來研究也錯了呢?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個完整的大學,所有的科系統統都包括了,現在只認定它是哲學部門,把它縮成這么一點點,所以這也錯了歐陽先生講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學也不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為一切眾生所必需。為什麼?它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從現前的生活問題,到將來生死大事,沒有一樣解決不了的。可見得佛教的教學內涵是非常精深廣大,認作學術也是變質。

  第四、是『邪門外道佛教』。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現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諸位要知道,宗教佛教是勸善的,勸人做一個好人;學術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識,對社會沒有多大的傷害;若是變成邪教,變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點,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騙眾生、傷害眾生、擾亂社會、危害大眾的安全,那是變質變得太不像話了,變得太過分了。這些邪門外道有一言詞、一些行為,很能吸引人、誘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敗,知道吃虧上當,後悔就來不及了。

  諸位同修,目前佛教社會上有四種,我們要把眼睛睜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們究竟要學那一種佛法對於我們才真正有利益

  四、佛陀教育的目標

  (一)佛教的學位制度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麼?佛在許多的經論中,常常講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梵文音譯,尊重所以不翻;這是佛教教學的總目標,翻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可以將它分為三個階段說明:第一、是『正覺』。第二、是『正等正覺』。第三、是『無上正等正覺』。

  世尊告訴我們,世間對於宇宙人生也有覺悟,只是覺悟圓滿。像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對於世間事理他確實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覺』。為什麼不稱他為正覺呢?因為他覺悟,但是他煩惱沒有斷,他還有貪、嗔、痴、慢,還有是非、人我。換句話說,他還凡夫,不是聖人,所以不能稱為正覺。如果是貪、嗔、痴、慢,人我、是非煩惱,都斷盡了,沒有煩惱了,佛就承認這個人是正覺』,他得到了『正覺』的學位;佛教裡面稱他為『阿羅漢』,這是最低的一個學位。阿羅漢以上的學位稱為『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但還沒成佛。『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樣的。由此可知,阿羅漢用的心跟佛不一樣,阿羅漢用的心跟我們是一樣的,差的是我們有煩惱,他沒有煩惱,這個心在佛法裡面叫『識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們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心。所以人與人之間往來,不要太認真,今天別人對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對虛情假意,不可以當真;當真,你就煩惱了。再看世間人今天說愛,明天就離婚了,這成什麼話呢?可見這不是真的!菩薩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遠不變的。佛用真心菩薩也用真心;佛用的是圓滿真心』,菩薩是『分證的真心』。佛在經上用月亮來做比喻,十五的滿月比喻佛的心。菩薩的心呢?像初三、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個光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一點也不假,只是不圓滿而已!所以說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薩心,他是真心,但沒有圓滿,我們稱為『正等正覺』。阿羅漢與辟支佛用的心,好像是水裡月亮鏡子里的月亮,叫鏡花水月都不是真的。從用心上看菩薩的心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縱然是初住菩薩,剛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是真心,絕對沒有虛妄這叫『正等正覺』。修學得到正等正覺,這個學位稱為『菩薩』。阿羅漢好比是學士,菩薩好比是碩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通稱,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獨稱;任何人智慧達到究竟圓滿,就是真心圓證,就稱之為佛。佛所證得的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菩薩阿羅漢佛教學位的名稱,他們都是人,不是神仙,諸位千萬不要把他們神格化了!總之,佛是覺了宇宙人生真相,擁有究竟圓滿智慧,這也是佛教教學的目標。所以佛法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學。

  (二)佛教的教學目標

  佛教教學的方針是徹底破除『迷信』。佛門常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是什麼呢?對自己、對生活環境真相不了解。因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錯了,也想錯了;看錯、想錯,也就做錯做錯的結果就是苦啊!如果一個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能夠真正理解,沒想錯、沒看錯、沒做錯所得的結果一定是快樂。所以『破迷開悟』,是從因上說;『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說。為達到這個目的佛教教學的方針是『破除迷信啟發真正的智慧』,讓我有能力現實環境里辨別:真、妄、邪、正、是、非,乃至於善、惡、利、害。然後再幫助一切眾生建立理智、大覺、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慈悲濟世的宇宙人生觀。可見佛教既不消極也不落伍,是能給我真實利益的。無量壽經上講佛教圓滿的幫助我們解決眾生一切苦難的問題,讓我每個人在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大同。這就佛教在我世間目標,至於往後的目標——斷煩惱、出三界——,殊勝利益,就更不可思議了。所以大家要認清楚,佛法是教學,是真的能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慧,永恆真實幸福的教育成果。

  五、佛陀教育之入門——地藏經

  (一)大圓滿

  佛家的教學目的、方針我們知道了。再要說明的就是佛一生中所說的法。佛說什麼法?就是給我們講解宇宙人生真相。後來學生把它紀錄下來,就是現在的經典;經典就是佛教的教科書。大乘佛法啟蒙的經典就是地藏經——初學入門一年級的教科書。這層真實義在地藏經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它不是用言語說的,它用放光來表示。世尊在這個法會上,一開始就大放光明——放無量的光明經文上記載有: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一直到大贊嘆光明雲。這十句是表法的,不是只有十種,而是代表無量無邊。因為中國人一般認為從一到十,十是一個圓滿的數位,這和無量壽經里講『無量』的意思,完全相同;無量壽經上講的『無量』,就是地藏經上講的『圓滿』。圓滿講了十個,那麼無量呢?只講一個『壽』。諸位要曉得,不單單是無量壽啊,是一切都無量!一切無量中壽命是第一!諸位試想:你有無量的田園、無量的金銀財寶,如果沒有壽命,誰去享受呢?所以凈宗用一個字——壽——來代表一切無量,而地藏經里就用十種光明雲來代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無盡的宇宙人生給我們說明了。

  佛到底依據什麼給我們講經說法?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真相?第一就是『大圓滿光明雲』。密宗講的『大圓滿』就是顯宗講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大圓滿。真心、第一義諦,都是顯示大圓滿的意思;下面接著舉出九種都是說明『大圓滿』。給你講『慈悲』,慈悲圓滿的。給你講『智慧』,智慧圓滿的。樣樣圓滿、事事圓滿,沒有一事情圓滿,這才叫大圓滿。大圓滿就是我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是從這個地方給我們說出無量無邊的經典告訴我宇宙人生真相所說的一切全是我們自己本來具足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因此,世尊四十九年所說,沒有說到別人,全說我們自己。所以這個教育跟一般教育的確不一樣,是與我們自己切身相關的。總而言之,釋迦牟尼佛為一切眾生,說什麼法呢?一言以蔽之,就是為我們說大圓滿法。

  世間人每天辛苦、努力工作,為的是什麼?什麼力量在推動,使他們勤苦工作,早出晚歸?我想大家都能夠答出,是『名、利』。『利』比『名』還重,假如今天一點好處都沒有,一分錢都得不到,他肯不肯去做工呢?自然懈怠了,提不起勁,不肯工作了。所以,社會運作的動力根源就是『利』,其次就是『名』。佛菩薩不愛名,也不要利,他在法界比我們還要辛苦,比我們還努力在那裡認真教學,這是什麼力量在推動呢?這個力量就是第二句講的,『大慈悲光明雲』。諸位想一想,做母親對於她的孩子——特別是嬰兒——照顧得無微不至,她為的是什麼呢?她是為名?還是為利?她什麼都不是,那是出自於內心的愛護,這個愛心就叫慈悲心』。佛對於一切眾生,大慈大悲,這種慈愛平等的、是沒有什麼條件的,這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力量永恆的在推動著諸佛菩薩,無有止境的在十方世界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所以在『大圓滿光明雲』之後就說出『大慈悲光明雲』。我們學佛的人,自己修行,也勸導別人修行這就是弘法利生。將佛法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是什麼力量?也是慈悲動力,這才是真正的佛法假如是為『名』去講經,打自己的知名度;或為『利』——講一部經要收多少錢,那就大錯特錯,完全不是佛法,根本與佛法精神完全相違背。佛法自行、化他沒有任何條件;佛法流通,亦復如是。再看現代印的經書,往往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是生意買賣,不是利生流通。人家送我佛書,我看看版權頁,如果有這八個字我就不看了。問我為什麼不看?真善知識,為利益眾生,必定不要版權,歡迎翻印;心量大,報恩慈濟心切,心行相應的,其言語文字才可做後學參考。心量窄小的,名利放下的人,怎麼能寫出好東西!怎麼能說出大圓滿!那何必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慈悲要建立在理性基礎上,不能夠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是錯誤的。所以佛門里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是佛教眾生的兩大原則。後來佛家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與正說恰好相反。原因在那裡?如果失掉理性感情用事,那慈悲就是禍害,方便就下流了。因此接著就講『智慧大圓滿』,大圓滿的智慧流出大圓滿的慈悲智慧就是方便法,用種種不同的方法手段,加上大慈大悲力量在推動,這樣才能夠幫助無盡的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第四句講『大般若光明雲』——圓滿般若。『般若』跟『智慧』的差別在那裡?大般若上講得很明白:『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是『般若』;『無所不知』是『智慧』。換句話說,一個是『體』,一個是『用』。或者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這兩個名詞,我們的理解就能更清晰一些。能夠說明宇宙現象的這種智慧,叫做『智慧』;能夠斷煩惱、破無明智慧,叫做『般若』。般若智慧能斷無明煩惱,稱為『根本智』。能夠解釋宇宙萬有現象,稱為『後得智』。諸位要知道:『後得智』是從『根本智』里生起來的。如果自己對於整個宇宙大圓滿,你不能徹底證得,怎麼能說得出來呢。修行證得的是般若波羅蜜。像中國禪宗不是單講六度里的第五度——禪定波羅蜜,而是講『般若波羅蜜』。你看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就叫大家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可見禪宗的是般若,不只是禪定

  般若智慧;一個是講智慧之體,一個是講智慧作用。一個是『無知』,一個是『無所不知』。諸位一定要知道,只有無知的般若才能夠煩惱、破無明無明煩惱盡了,就證得自性大圓滿,恢復自性本有的能力,它起作用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智慧般若光明雲,它含有這么深的意義。這兩種智慧(智慧般若),都是前面教學目的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究竟圓滿智慧』。

  智慧是從那裡來的呢?是我們的本能自性本具的、本有的。現在沒有了,到那裡去了呢?佛跟我說是我們自己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只要覺悟智慧就恢復了。那麼要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破迷,恢復我們本性本具的圓滿智慧?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禪定,在地藏經上稱為『大三昧光明雲』。『三昧』是梵語,翻作『正受』,就是禪定的意思。

  佛法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就是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行為,實在太多了,那能說得盡呢!所以佛法,把無量的行為歸納為三大類:一、是身體所造作的身業行為。二、是言語所造作的口業行為。三、是起心動念,意業行為。行為無論有多少,總不出這三個范圍,所以叫『三業行為』。思想錯誤了、見解錯誤了、說話錯了動作做錯了,這叫錯誤的行為;把一切錯誤修正過來,才是修行。三業行為的修正,是要以心為主,禪宗講:『修行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呢?『心』是根本,起心動念是根本。心正,我們的言行一定正;心不正,就是想學也學不像很容易被人看破,所以要從心地修起。三昧就是『心定』。佛法講行門是無量無邊,有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這許多方法、門道都是修定。千萬不要以為只有禪宗才修定,其實那個宗派不修定?只是不叫禪定就是了。凈土宗『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教下修『止觀』,止觀就是禪;密宗裡面『三密相應』,相應就是禪。由此可知,佛教宗派法門里用的名稱雖然不一樣,實際上所說的是同一件事。所以說『法門平等、殊途同歸、並無高下』,那一種方法我用得很習慣、用得很自在、很順利,我就用那個方法佛法修學最要緊的,就是『一門深入』,不要搞很多法門法門就會產生迷惑,反而不容易成就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觀念。『三昧』是佛家修學的樞紐。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般若智慧是從禪定中生出來的,這是自性本定,稱為『大三昧光明雲』。

  十種光明雲,前面一半是講原理,後面一半是講原則。原理就是佛說法根據的原理,我們說出來了,後面講原則。第一、是『大吉祥光明雲』。吉祥是什麼意思?凡是我們本分應該得到的,我獲得了,這是吉祥』;我不該得的,我得到了,那就吉祥了。這是吉祥的一般定義。它在此地含意是非常之深。盡虛空法界,無論是理論,無論是現象都是我們應該知道的;一切萬事萬物的受用,也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這稱為『大吉祥』。例如:念佛一心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庄嚴,是你應該享受的。你要是生到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的依、正庄嚴,也是你應當享受的。這是吉祥的本意。在這個地方佛應機說法這就是最吉祥佛說法,第一絕對不違背真理也就是宇宙人生真相決定不能違背。第二還要適合眾生程度假如不合程度程度淺的,講得太深,他聽不懂這是枉然,這就吉祥了。如果程度深的,講得太淺,他聽起來沒味道也不吉祥了。所以『契機契理』的說法,是最吉祥的。佛沒有白說,我們沒有白聽,真正得到真實利益這是吉祥這是吉祥,是圓滿吉祥

  其次講到福德』,大吉祥是要契機契理,要適合眾生的根機。我們現前大眾,念念不忘的,心心追求的,大概就是財富智慧健康長壽,這些都是我們眼前希望得到的,這是福德。如果佛不把這些東西給我們,而要我學佛,我們就會掉頭而去。為什麼呢?眼前想的都得不到,說來生來世得大福報,這太渺茫了!什麼時候能享受到啊!所以眼前的福利,必定要能得到,我們自會相信將來更大福報,這才講得通啊!好像開花、結果一樣,現在花開得美好,我們才會相信將來果實一定結得好;若是現在花都不開,說將來會結好果實,我們當然不能相信啊。所以吉祥之後,一定是大福德。大福德怎樣才能夠得到?『福德』是果報,果之前一定要修因;修什麼因,得什麼果報

  佛教講『功德』。功德福德不一樣,功德才是真實的。你看諸佛成佛之後,他還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去修福。為什麼?因為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一個人會說法,大家看他有福就不會相信他;他要是說這大福德是我修行得來的,別人見到很羨慕,自然跟他學了。所以有智慧要有福德才能度眾生。所謂『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定、慧三學是屬於功德這是佛法真正要教給我們的——修福、修慧,福慧雙修

  修行一定要有方法方法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標準——我們要依靠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大歸依』。大歸依不是平常講的歸依佛、法、僧三寶;大歸依是歸依大圓滿的自性,是圓滿自性三寶。最後是『贊嘆』,贊嘆實在講就是教化眾生。贊嘆自性圓滿功德,贊嘆自性無量的功德佛教教我們什麼?就是教我們要證得圓滿自性禪宗常說:父母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大圓滿的自性佛法所教,佛法所學,皆以此為目標,以此為方向

  以上所說的,是依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經文開端世尊放光,光中包含無量無邊的意趣,這里略說十種(十是代表圓滿的意思)。這一經文,一般很容易含糊籠統念過,不曉得這裡面的密意。不僅是地藏經依此而說,佛所說無量無盡的經論,沒有一部不是從大圓滿』流露而宣說出來。所以前五句是大圓滿的自性,後五句是自性的起用,也就是大圓滿的作用這是佛陀教學的依據。像這樣的經文,在大乘經典里,佛時常說,有時候用言語說;有時候用放光來表示。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知道這些,讀經就會很有味道了。

  (二)大乘圓滿

  大乘佛法的修學次第,是以四大菩薩代表:第一位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觀音菩薩』,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薩』,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賢菩薩』。用四大菩薩代表整個的佛法

  『地』是大地大地生長五穀、雜糧養活我們,我們離開大地就不能生存。地下的資源寶藏使我們的生活得到滿足。所以佛就用『大地比喻我們的『心地』。我們的心地,是真正的大圓滿,本來具足無量的慈悲、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般若,乃至無量的吉祥、無量的福德。因此,佛所說一切經論,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不但一切經皆是大圓滿,甚至於每一部經,字字都是大圓滿。諸位什麼時候能看出這個,那才知道其味無窮啊!『地藏經』主要是給我們講,入佛門最初的修學方法,就是『孝親尊師』。佛陀教育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不孝父母怎麼會尊重師長?不尊重師長,不肯聽老師的話,老師再有學問,再有能力也沒辦法傳授給他。所以『尊師重道』,才能成就學業。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孝經。『孝道』就是『大圓滿』的大根大本,一切圓滿從這里開始。再將『大圓滿』擴展提升——我們孝親尊師,將孝敬發揚光大,孝敬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切平等,孝敬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觀音法門了。所以觀音地藏的發揚光大,沒有地藏那來的觀音!好像蓋樓房一樣,沒有第一層樓那有第二層;觀音地藏的發揚光大,稱為大慈大悲。『孝、慈』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依止在理智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得到正面的好處。所以第三位菩薩,就是『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實踐』——將孝、敬、慈悲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能夠從心所欲都不違背這個原則,就是普賢菩薩誰是普賢?人人都普賢普賢法門圓滿法門。所以華嚴經說: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為什麼呢?普賢心心大圓滿、願願大圓滿、行行大圓滿。如果這當中沒有真實智慧普賢菩薩的大願就不圓滿。四大菩薩表現此義,代表大乘圓滿佛法。所以要從地藏學孝敬,進而學習觀音的大慈、文殊大智普賢的大願大行。

  六、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一)三福

  佛說是非常活潑的,是因人施教沒有定法的。佛的教法,無論他怎麼說法,都離不開大圓滿。換句話說,全是從自性中流露出來的,因此,法門是真正的平等就如華嚴經上講的主伴圓融——一個為主,其他一切都是伴。如果我們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一切諸佛就是伴;以毗盧遮那佛為主,釋迦牟尼佛就是伴;以阿彌陀佛為主,毗盧遮那佛也是伴。任何一尊佛都可以做主,也可以做伴,主伴圓融。佛如是,菩薩也不例外。假如我們學佛,以觀世音菩薩為本尊,諸佛都是伴;以地藏菩薩為本尊,觀音菩薩就是伴。佛的經典也是如此。我們以無量壽經為主,一切經都是伴;以金剛經為主,無量壽經是伴,華嚴法華都是伴。這才看到它真正平等,真正的自在無礙,然後我們才能談教學的綱領。在佛門中,無論修學那一個法門都是贊嘆這個法門是第一。說這個法門第一並不顯示其他法門就是第二,這點,諸位一定要弄清楚,才不致於犯過失。犯什麼過失呢?——自贊毀他。這就犯了大戒,是錯誤的。在修學綱領上,像觀無量壽佛經緣起中說,韋提希夫人家庭遭了很大的變故,對於人間疾苦,才真正體會到,這才要求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世界太苦了,實在沒意思,有沒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更清涼世界、沒有造惡的世界,我希望往生到那裡。』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就把十方諸佛世界,以神力變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去觀察、選擇。她實在也不釋迦牟尼佛的期望,她選中了西方極樂世界,要求釋迦牟尼佛教給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法。佛在沒有說明方法之前,教她先修三種凈業,並且告訴她,這三種凈業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一句話非常重要,使我們明了三世一切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修行證果,都要依此三福為基礎。這好像我們蓋樓房一樣,無論蓋多高、蓋什麼樣式,地基都是一樣的。『凈業三福』就是佛法共同的基礎,一定要從這個基礎上建立,才能成就一切佛法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1.人天

  凈業三福,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共十一句。我們在經中看到,佛常叫著「善男子、善女人』。什麼叫『善』?『善』的標準是什麼?就是要具足三種凈業。十一句都做到了,才是大乘經上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見其標準很高。如果是小乘經,那隻具備前兩條就夠了。如果是人道天道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只需具足前面一條就夠了。今天我們講『地藏經』是大乘佛法,『無量壽經』也是大乘佛法,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三福十一句都要做到啊!若有一句做不到,就不能稱為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讀經,想想自己是善男子、善女人嗎?

  佛說法,無論是講基本的修學方法,還是講宇宙人生真理字字句句都與大圓滿相應。也就是說都從真如本性裡面流出來的,法法皆是大圓滿。這三福十一句,也是字字圓滿。我們看第一句:『孝養父母』。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我們要體會這個字意義。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這就告訴我們,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是一不是二。西方人父、子是二,不是一,所以有代溝,這不是孝道;『孝』是沒有代溝的。過去還有過去,未來還有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本是一體。就是我佛法裡面講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換句話說,整個宇宙是一個『孝』字;盡虛空法界,就是一個『孝』字。但是,什麼人能夠把孝道做得圓滿滿的呢?只有諸佛如來。如果不成佛,孝字怎麼做也做不到大圓滿。『孝養』孝指理性,養指行德;不但是奉養父母之身,須知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戒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是孝順父母的心發揚光大,盡虛空法界,就是一個孝道』。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孝道基礎上佛法是師道,是以孝道基礎,沒有孝道就談不上師道了。一個人如果是不孝父母,而會恭敬老師,這在理上是講不過去的;這種情形必然別有企圖——存心巴結老師,必是不懷好意。孝順父母又尊重老師才是理所當然,人人應該如此。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佛菩薩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就是『孝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孝經,唯有『孝敬』才能開發我們自性無盡的寶藏。『孝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開發自性。因此在這三種凈業里,它排在第一句,是根本的根基是非常的重要。中國人敬祖先祖先去我們很遠很遠,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我們逢年過節還要紀念他。為什麼要紀念呢?諸位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曉得紀念的意義了。因為他跟我們是一體的、沒有分隔的,一心真誠的紀念,就是自性的一念相應。我們連遠祖都念念不忘,眼前的父母那有不孝順的道理呢。遠祖都還念念不忘的人,一定會孝順父母孝順父母的人就會尊敬師長這是性德之大用假如人不尊敬師長、不聽老師話、不好好的學,父母就操心了,那就不孝。再者兄弟和睦若不和睦,使父母憂慮,也是不孝工作認真負責的人,一定奉公守法,不使父母擔憂,不讓父母牽掛,這也是孝順。所以孝道確實是性德的究竟圓滿佛教導我們從這個地方學起。尊敬老師,佛是我們最早的老師,三千年前創始的老師,我們連這位老師尊敬,都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師那有不尊敬道理呢。同樣的道理,我們供奉佛像,不是把他當作神明來看待,而是把他看作本師遺像;是返本報始,是報恩的意思。這就是為什麼佛弟子要供佛像、要供祖先。它有非常深遠、廣博的教育意義在其中。讓我們看到祖宗的神位,看到佛菩薩形像就想到孝敬——孝親尊師。

  佛法地藏經大圓滿之後,接著就講『慈悲』,三福孝親尊師之後接著是『慈悲』。從這里我們就曉得,『慈悲』是性德,是非常重要的一門科目。孝敬擴大就是慈悲慈悲,第一就是不殺,用意很深。如果不熟讀地藏經,要不把地藏經參透,你對於一句真正的含意就沒法理解。真正參透了才曉得,一切惡業中殺業最重。為什麼呢?一切有生命眾生,沒有一個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沒有一不貪怕死。雖然殺生冤冤相報,但是,當他受果報的時候,他是不會想到我前世殺他,今天我應該被他殺害;前生我吃他的肉,今生我的肉也應該供養他。如果能這樣想,業債償清那就沒事了。假如他不是這么想,懷恨在心,你殺我,我來生一定還要殺你,這冤冤相報就沒完沒了,且仇恨必定愈積愈深,這才是真正最可怕的。所以講『慈悲』,慈悲包括的面是無限的深廣,佛特別提出這一件事來。換一句話說,殺生就是不敬老師不孝父母。因為老師——佛——教給我們五條根本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我們今天還在殺生,違背老師的教訓,就是不敬老師不敬老師也就是不孝父母,因為父母希望我們聽老師的話,依照老師的教訓去奉行。今天不聽老師的話,去殺害眾生,不但失去慈悲心,孝敬也都喪失了,這個意義很深很深的,大家要細細去體會。

  最後面一句是『修十善業』,十善業是世間善法的標準。佛告訴我們,能夠修這十種善業,決定不墮三惡道。上品十善業能夠生天,如果再加上禪定、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那就生到很高的天界了,如色界天、無色界天。『十善』佛將它歸納為三大類:身、口、意。身業有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對在家同修們說的。如果是出家那就改成不淫慾要把貪愛斷得乾淨。如果淫心沒有斷,無論修何法門功夫善行修得再好,定力再深,也只能生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愈往上,情慾愈淡。由此可知,真正修禪,得禪定的人,即使得初禪——世間禪,其定功就能把淫念伏住,決定不起作用;財、色、名、食、睡,這五欲的念頭都不生起,雖然沒有斷根,但因禪定功夫,而伏住這些妄念,不使它生起來。如此,才有資格生初禪天以上。曉得這個事實,就知道參禪得定是不容易的。你去參禪,要認真的想想,財、色、名、食、睡,這五欲還動不動心?如果動心,初禪天就沒分。真正不動心了,禪定才能成就。所以學禪的人很多,得禪定人不多。得小定(未到定)或許有,真正得禪定色界的人就不多了。偷盜是不與取。譬如說有人投機取巧想漏一點稅,『漏稅』是偷盜,是偷國家的,所犯的罪更重了。偷一個人的,將來只還一個人的債。偷國家的,這個國家有這么多的老百姓納稅,人人都債主美國有兩億人口,兩億人都是債主!這還得了,還不清哪!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一定是奉公守法,決定不敢投機取巧。所以說,不犯盜戒、不犯淫戒、不犯殺戒這叫做身業清凈

  口業有四。口是指言語,有四種善法。第一、不妄語妄語是存心欺騙人,也就是誠實。第二、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在甲面前說:『乙說你的不是。』在乙面前說:『甲說你不是。』這是斗亂二頭,挑撥是非,無論是有意無意都犯兩舌。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人在無意當中挑撥是非,所以有的時候傳話,愈傳愈訛,把意思傳達錯誤了。本來人家沒有這個意思,他在傳話中,任意添加增減語句,就把人家的原意全都弄顛倒了,這是很大的過失。小者使兩個人失和,大者使兩國交戰,這種過失很重,決定不能夠疏忽。第三、惡口。惡口就是說話沒有分寸、沒有禮貌、很粗魯,使人聽了之後很難受。第四、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說得非常好聽,可是用意不善。像現在社會上許多電影歌舞音樂,聽起來很好聽,看起來也不惡,想想這些在教人什麼?都是教人造殺、盜、淫、妄,凡是這一類的都是屬於綺語。口要離這四種惡業,口業就清凈了。

  第三是意業,就是指心動念。所有的念頭歸納為三大類:不貪、不嗔、不疑。『貪』是貪愛,包括吝嗇,所以常講慳貪。慾望沒有滿足,莫不拚命在希求,希望得到滿足,這是貪心。已經得到的,不能放下,不肯施捨幫助別人,這叫吝嗇,是謂慳吝這是修學最大的障礙佛教導我們用『布施』的方法消除慳貪的障礙。有些老同修,對世法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他不貪了,這是很難得;可是他佛法——這也想學,那也想學。諸位想想,他的貪心沒有斷。佛是教我們要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更換貪的對象啊!從前貪世間法,現在貪佛法,『貪心』還是在這是錯誤的,這是絕對不正確的。所以佛法、世法都不能貪愛,貪愛是一切罪障的根源。其次嗔恚。為什麼會嗔恚呢?貪不到就生嗔恚。如果貪得到,就不起嗔恚心了。嗔恚是很大的煩惱,這『貪、嗔、疑』稱為三毒煩惱。『慳貪』是餓鬼的業因。人死了為什麼會變餓鬼?貪心沒斷。為什麼會墮地獄?嗔恚沒斷。為什麼會變畜生?愚疑。什麼叫愚疑?就是沒有智慧。世法佛法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惡,他不能辨別,認識不清楚,把假的當作真的,把邪的當作正的,這是『愚疑』,不論他是有意無意。這三毒煩惱是明心見性最嚴重的障礙佛法的修學,特別是禪宗祖師大德所提倡的,從根本修。根本是心,遠離貪嗔疑,斷滅貪嗔疑,真心自然顯露,這就是從根本修。

  合此身三、口四、意三,總稱十善業。我們都能夠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才能算是世間善人。但是這還不符合佛在經典里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因為那個標準比這個還高,可見最低的標準我們已經不容易做到。台灣這些年來,政府提倡選拔好人好事,是不是好人呢?有沒有具足這些條件呢?如果沒有具足這四條就很難說了。選出來的未必是好人好人標準要守佛法這四條,真的不容易做到,但是這是善的最低標準,不能不認真修學。

  2.二乘福

  三福第二是二乘福,就是小乘佛法。我們知道大乘是以小乘基礎的。在隋唐的時候,小乘傳到了中國經典翻譯得很完整(巴利文經典只比他多出五十部),而且也盛行了一段時間,但是時期很短。唐朝的末期小乘就衰了。為什麼小乘佛法中國失傳了呢?諸位要知道,從前學佛的人都有儒家道家基礎中國的儒學與道學(道家不是道教)足以代替小乘儒家道家思想,確實很接近小乘,因此,在中國儒與道就代替了小乘。過去學佛的人讀過四書、五經,讀過老莊這些典籍,所以修學大乘佛法基礎非常穩固,是這么一個原因,使小乘衰落。今天我們修學大乘佛法小乘經不學,儒家道家也不學。就好像蓋大樓而忽略了建築地基。甚至連第一層也不要了,就要從第二層蓋起,這是空中樓閣——怎麼蓋都蓋不成。這就是我這一代,沒有見到真正佛法人材出現的原因

  小乘佛法是建立在人天基礎上,就是孝親、尊師、慈心、修十善業,有這個基礎才真正能夠入佛門具足學佛條件。入佛門應先拜老師,受三歸戒。三歸戒是很隆重、嚴肅的大事,不是小事這是正式釋迦牟尼佛做老師,願意一生依照老師的教訓來修學,來修行正式老師老師就得傳授修學的總綱領、指導原則,從此修行有了標準,這個標準就是修正行為最高的指導原則這叫『傳授三歸依』。三歸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古時候講三歸,大家都懂,不會錯解意義。但是,佛法傳到現在,大家一聽佛、法、僧,不少人錯解三歸的意義。聽到『歸依佛』,就想佛像;歸依佛像,這錯了。聽到『歸依法』,就想經典;聽到『歸依僧』,就想出家人,三歸的意思完全給弄錯了!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惟恐後人對三歸誤解,所以在壇經講傳授三歸,就不是講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他從三歸的意義上講,不用佛、法、僧的字樣,而說歸依覺、歸依正、歸依凈。使我們耳目一新,一聽就明白其意趣,不至於誤會。然後給我們解釋,『佛』者覺也,佛就是覺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見。『僧』者凈也,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所以我們修行的主要依據,是要依自性覺、自性正、自性凈,這個叫『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而不是歸依某一個人,這一定要認識清楚。否則的話才入佛門,頭一堂課就錯了,一錯就錯到底了,你還能有什麼成就呢?所以傳授三歸時,傳授證明的老師,一定要將三歸的真正意義解說,這才是真正的傳授三歸。我們聽了歡喜接受、依教奉行,從那時起,你就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諸佛如來學生。如果真正是佛的學生,經上說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如果歸依錯了則是假的,那就得不到諸佛護念,及護法神的保佑了。

  先說『歸依佛』。什麼叫歸依呢?『歸』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從久遠劫以來,在六道里流轉輪迴,實在是無依無靠,這是非常的可憐。這是沒有遇到真善知識,沒有遇到好老師。今天遇到了好老師老師教導我們:要從迷惑顛倒回頭,依靠自性覺。自性本來覺,所以歸依佛,不是外面的佛,是自性佛。凈宗常說:『自性彌陀,唯心凈土。』彌陀自性變現出來的,釋迦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自性所現的佛;所以我們歸依的是自性佛,就是自性覺。佛就是覺的意思,從現在起我們要覺而不迷,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覺悟,絕不能迷惑。『覺而不迷』才是真正的歸依。如果你歸依佛,還是迷惑顛倒,還是顛三倒四,那你並沒有回頭,也沒有依靠,你那個歸依是有名無實,得不到護法神的保佑,得不到感應。所以一定要認識清楚,歸依自性覺。

  第二『歸依法』。『法』是對於宇宙人生看法想法完全與事實真相符合;就是正確思想正確見解。在佛經里稱為『正知正見』,或是『佛知佛見』。這是自性法寶,不是從外面來的。佛陀教我們從錯誤想法錯誤看法,回過頭來,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個叫『歸依法』。所以『法』是自性知見,不是跟著別人走。佛之偉大,佛之令人敬佩,就在他沒有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佛完全叫我們做一個頂天立地、獨立自主的人,這是他最值得我們尊敬之處

  『僧』是清凈的意思——六根清凈。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境有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凡夫根塵相接都會被外境污染。接觸到順自己意思的,就起了貪心,貪就是染污;不順自己意思的,就起了嗔恚心,被嗔恚染污。所以諸位要知道,五欲、七情都是染污這是心地染污。佛告訴我們,自性本來是清凈的,沒有染污,我們要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自己的清凈心,這才是『歸依僧』。

  三歸依總結起來說,『歸依佛』就是覺而不迷;『歸依法』就是正而不邪;『歸依僧』就是凈而不染。佛教導我們修正行持的三大要領(三個標準)就是『覺、正、凈』,這是自性三寶。覺、正、凈,每一個人都有、都具足的。從前把它掉了,從今天起要回過頭來依靠它。佛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想到覺、正、凈,念念之中想到覺、正、凈;要用覺、正、凈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這叫做三歸依,這是真正的歸依。

  『覺、正、凈』這三個原則就是三寶三寶是一而三,三而一。你想想一個覺悟的人,他的見解錯誤嗎?他的心會不清凈嗎?心不清凈見解正確那就覺悟!同樣的,一個正知正見的人,怎麼會不覺呢?怎麼會不清凈呢?因此,這是一而三,三而一。佛給我開了三個見性成佛的門,譬如這個佛堂有三個門,你只需從一門進來,一切全都得到了。因此只要在這三個標準中,採用一個就可以成功,就全部都得到了。中國大乘宗派里,禪宗選擇由『覺』門進入,要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禪宗之外,都屬於教下),像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法相宗,這些選由『正』門入——依經典的教訓來修正見解思想言行念佛凈土宗和密宗,這兩宗都是由『凈』門入——修清凈心。所以一而三,三而一。這許多宗派,在三個標準當中任選一門,雖然選擇不同,功效、成果則完全一樣。沒進門的時候不同(覺、正、凈不同),進了門之後完全相同。此時,我們才知道,法門的是平等,沒有高下差別。但是『覺』門定要上根利智,要很聰明的人心地清凈的人才能學,否則的話這個門是走不進去的。你看六祖在壇經里說,他所接引的對象是上上乘人,如果不是上上根基,這個覺門是走不通的,修了也不開悟。『正』門,一般根基都可以走,時間較長,要念很多書,就好像上學一樣,由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要念好多年,路很長。『凈』門,凈密兩宗由此入門,專修清凈心。在這末法時期,這兩宗很盛行,實在有他的道理。『凈門』既不需上根利智,也不需走很長的路(時間)。這兩宗之中,特別是專念阿彌陀佛凈土宗,比密宗攝受還要廣泛,成就還要容易,更容易得清凈心。這是我們首先要將自性三寶認識清楚,知道如何選擇法門,作為修行的依靠,找到真正的歸依處。否則的話,雖然在佛菩薩形像前面受過形式上的歸依,其實從那裡回歸?依靠什麼?都不知道,這就錯誤了。

  上面所講的自性三寶道理也許能夠體會到一些;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找不到一個依靠,三歸仍然是落空。我們到那裡找到真正的依靠呢?就是三歸依定要落實在生活里。要知道佛教每一宗都有它依據的經典與修學的方法。譬如華嚴宗所依的三寶,『佛』是毗盧遮那佛;『法』,就是『華嚴經』;『僧』,就是文殊普賢,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菩薩僧——修學的榜樣——,我們跟他們學,要學跟他們一樣,這三歸依就落實了。如果是法華宗,它是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我們就是依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佛』寶;妙法蓮華經是『法』寶;法華經上所說菩薩是『僧』寶,都是我們修學的榜樣凈土宗依靠的佛寶,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法寶,是無量壽經凈土五經一論;僧寶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學觀世音菩薩慈悲,學大勢菩薩的專一。楞嚴經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大勢至與其同倫等,自從開始歸依起,一直到成佛,修的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這一句佛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假』是借其他法門來幫助,修凈業不需要藉助於其他法門,從初發心成佛,就是專念阿彌陀佛。那要怎樣念呢?他的秘訣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凈念』,是念佛時,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個心是清凈的,一定要用清凈心來念。『相繼』,是一句接著一句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這是大勢菩薩給我念佛秘訣。『凈念相繼』『都攝六根』,念佛決定成功。夏蓮居老居士編了一部『凈修捷要』,他說:『凈宗初祖,大勢菩薩。』我初讀時,為之驚覺,從來沒有聽人這樣說過,等理解後,我非常贊嘆、非常喜歡!他講得正確了。大勢菩薩是盡虛空法界第一個專修念佛法門的初祖,是法界初祖。我們再回頭來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第一部講華嚴經華嚴會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則華嚴經普賢菩薩娑婆世界的初祖。無量壽經傳到中國東晉慧遠大師廬山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蓮友一百二十三人,依無量壽經專修念佛法門他是中國凈宗初祖。所以我們今天講凈宗初祖,就有三位。中國初祖,慧遠大師;娑婆初祖,普賢菩薩;法界初祖,大勢菩薩

  我到美國弘法,李炳南老師特別囑咐,應將凈宗傳到西方國家我在達拉斯建立了一個小佛堂老人為我匾額華嚴蓮社』。我在台灣講了十七年華嚴經講堂就用此名稱。這次道場建立,佛堂二十一尺高,我從大陸請來的西方三聖只有四尺高,供養佛堂中顯得佛堂太高,佛像太小,不能相配,於是常常在想,牆壁上最好能夠有大張彩畫佛像,畫的佛像一定要畫美國人的面孔,象徵佛法傳到美國這一次來美國前一天,有人送來一卷佛像給我我不知道是什麼人送的,也不知道是什麼人畫的,基金會的簡豐文居士代我收的。送來的時候囑咐:這一佛像請帶到達拉斯佛堂供養。我打開來一看,是油畫的西方三聖像。真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印度人的面相觀音菩薩的是中國人,大勢菩薩的是美國人像,真的是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大勢菩薩是凈宗初祖,初祖到美國代表凈土宗真的傳到美國了。『凈宗學會』於是在美國成立。『凈宗學會』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倡的,在大陸上沒有組成,也沒有建立,第一個『凈宗學會』是在達拉斯建的,所以大勢菩薩美國人像,我歡喜無量!這是凈宗的三寶,是我們真實的歸依處。要學阿彌陀佛要學無量壽經要學觀音、勢至。他們就是我修行榜樣修行標準這叫真正的歸依。此外,還要說明的就是住持三寶

  『住持三寶』就是佛像經書出家人。它雖然不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但是它的作用象徵三寶住世,能提醒我們回頭依靠。因此學佛的人家裡供養佛像,常常見到佛像就提醒自己,歸依自性佛——處世待人接物,定要覺而不迷。如果沒有人提醒,就會忘掉,又迷惑顛倒啦!佛像提醒歸依的作用很大。我們供養佛像功德,他的好處在此經書要天天念,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我們念無量壽經,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是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訓,他在經上教導我們怎樣存心,怎樣處世、待人、接物。要把無量壽經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使我們日常實際的生活寫出來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真正生活的寫照,如此歸依法才落實,這是法寶』。『僧寶』是出家人。看到出家人,無論持戒、犯戒,就會提醒自己六根清凈,凈而不染,這就出家人的大功德這是住持三寶對於我們的功德利益。須知,歸依不是歸依某一位法師法師只是僧團里的一個代表,他把三歸的意義、修學的綱要傳授給我們,使我們知道從今天起就要依覺、正、凈來修行佛法所求的是智慧,是大圓滿的智慧也就是圓滿自性佛法之所修,是覺、正、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用什麼方法修呢?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不論用什麼方法,不論用什麼手段都是修覺、正、凈。如果不是修覺、正、凈,那就不是佛法了。因此,方法雖然很多,目標卻相同。這就是殊途同歸,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修凈土絕不可毀謗禪、密諸宗。為什麼呢?他走的門路與我不同,目標則一致。好比我們坐車到此地來,他走路來此地,我們不能說他錯,因為條條道路皆通達至此,他可以自由選擇。我在亨斯維爾,有一位同學問我:『佛法這么多法門,我們都迷惑了,應該修那個好呢?』正好當時地上有個球,我指著球說:『佛教就像這個球一樣,你看面上無量的點,就好法門無量之多。佛法教你求圓心。任何一點,只要直修,都能達到圓心,不必找第二點第三點。古人說:「就路回家,何必繞圈子呢!」』他明白了,佛法所求的就是真心心性明白了,全體都得到了。所以無論那一個法門秘訣就是『專』。只要專修必定成就——能得定、能開慧、能證得大圓滿的自性,使自性完全開顯出來,所以住持三寶對於我們有很大的功德,有很大的貢獻出家人是僧寶,我們對於任何一位出家人都應尊敬。好的出家人,我們親近他;不如法出家人,我們敬而遠之。『遠』就是不要跟他學,不是不尊敬他,以他的作為、形相給自己啟示、警惕,這才是真正歸依三寶。所以『歸依三寶』絕不是歸依一個人。如果說歸依一個人,問題就嚴重了。為什麼呢?將來你的前途是墮阿鼻地獄。怎麼說墮阿鼻地獄?因為僧團是團結的,盡虛空法界是一個僧團,雖然分布到盡法界,依然是一個整體。我們這個世間的僧團好像是支部、分部。我們若是認定歸依某一法師,則這個法師是我師父,那個法師不是我師父這就是『製造黨派,分化團體』,這個罪過就是『破和合僧』。戒經中說,破和合僧的罪是墮阿鼻地獄,是五逆重罪。五逆重罪是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菩薩阿羅漢、破和合僧。如此說來,你不歸依還好,還不造這個罪業,這一歸依就破和合僧,這就不得了。還有要知道,歸依只有一次,不是見到甲法師就求受三歸依,乙法師來又去受三歸依,歸依好多法師,自己認為了不起,這么多法師保護我了。其實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誰也保不了你。只有歸依自性三寶,那才叫真正諸佛護念,善神護佑。所以這觀念要弄清楚,要弄正確,千萬不能錯。在我傳授三歸的時候,若是已經歸依過而沒弄清楚,今天聽講明白了,從心裡回頭,依自性覺、正、凈,就是真正歸依。至於儀式不必另外舉行,法名也不必另取,只要一念回光、真心受持,便是真正把三歸依傳授給你了。『受持三歸』是入佛門最重要的一課,是非常的隆重,也非常的嚴肅。若是真正接受了學佛就從當下開始。

  接受三歸之後要保持,不能把覺、正、凈失掉了也就是說時時處處要憶念覺、正、凈,這是我們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