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第31-35集1998-2006年)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三十一集)  1998/11/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31

  請掀開經本,第十面倒數第六行,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一段上一次我們介紹了一半,經文裡面為我們說出佛的十種通號,從如來到佛,一共是十個名號。任何人成佛具足這十個稱號,十種稱號是我們自性性德,因此我們多少也得要知道一些,然後才能夠體會到,為什麼世尊常常教導我們要明心見性,他老人家用意之所在,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了。十號裡面「如來,應供,等正覺」前面說過,今天從『明行足』說起。「明」是智慧,「行」是行持,我們看到這兩個字,就了解智慧善行諸佛菩薩他們是已經覺悟的人覺悟的人思想言語、行為都能智慧相應,所以下面這個行,可以說是包括我們思想言語、行為。「足」是圓滿的意思,也就是說日常生活行為,與自性本具的智慧圓滿的相應,這是成佛了。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說得明白一點,「明」就是佛法常講的「無上正等正覺」,可見得這個明不是小乘智慧,不是菩薩智慧,不是權教佛果智慧,當然更不是我們凡夫智慧,是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智慧生活行為在佛法裡面講,就是「戒定慧」三學,我們的思想言語、一切造作,要與戒定慧三學相應,相應就是足,就是此地足的意思。這是我們學佛人不但要明了,要深刻的理解,我們的修行功夫才能得力。所謂修行功夫得力,也就是說我生活環境能夠改變,那叫得力,否則的話,功夫得力這一句話很抽象。什麼叫功夫得力?我們生活境界轉變過來了,這才是我們心心所希求的。

  圓滿智慧一定要靠言行來顯示,否則的話,智慧從哪裡看出來?從你的生活行為,從你處事待人接物,看看你有沒有智慧?你的智慧達到什麼樣一個程度?所以落實在生活當中,就是「戒定慧」三學。「戒」是什麼?如法,我們世間人講合情、合理、合法,在佛家就講戒學。所以此地這個戒學,我們不要想到太狹義了,提到戒學就想五戒十戒,這個範圍太小了,合情、合理、合法那是戒學。我們想想,不要想別人想自己,真正修行的人,時時刻刻照顧自己,你就對了。正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照顧自己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看別人過失?自己無始劫以來,習氣煩惱常常起現行,所以這一生當中所造作的,正是地藏菩薩在《本願經》裡面所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如果我們常常能夠反省,能夠檢點,知道自己心動都是罪業,言語造作也都是在造業。你能夠反省,能夠覺察,佛家講你覺悟了,你開悟了。悟後起修,覺悟之後把我們這些過失改正過來,這個叫修行。所以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不是每天敲著木魚經卷,那叫修行。從我們內心裡面把一切過失改正過來,叫修行

  諸位都很清楚,這個世間災難重重,市面上有許多中西方的預言,我想有不少同修都曾經看過。看過又怎麼樣?未必是真的,都有一個懷疑的心態來看它,不肯相信,不肯接受,那就法子了。如果是個明白人,頭腦很清楚、很冷靜的人,來看看這些傳說,再看看現代社會狀況,看看一般大眾心動念,這些人,這些眾生平常想些什麼?念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然後跟古老的預言一對照,毛骨悚然。我們能夠意識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最後的忠告。我們有沒有辦法挽救?有,回頭是岸,只要你肯回頭,從貪瞋痴回頭依戒定慧就行了。佛法從哪裡學起?從持戒學起。持什麼戒?現在難了,所以我們這一發心學佛同修,論成就不如古人,為什麼?古人如法古人明理。我們今天為什麼不如法?不懂道理。為什麼不懂道理?沒人說,沒人教你你怎麼會懂?古時候教導你的人多,你的父母教你,你的老師教你,你要學佛了,這出家師父會教你,教的人多,現在沒人教。發心學佛了,你也皈依受戒,甚至於也出家,老一代的師父教你什麼?教你拜懺教你化緣。美其名為修福,到底是真的福還是假的福?這是我們這一代遠遠比不上古代,原因在此地。

  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修們,學佛,「佛」是誰?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示現的這個樣子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釋迦牟尼佛經上講的,「福慧二足尊」,我們在這個經上讀到。比福報,重重比較,世尊用這個方法讓我們去體會。他說一個乞丐世間乞丐,貧賤到極處,乞丐跟一個帝王站在一起,你們看了之後,哪個人福報大?一看就曉得了,乞丐怎麼能比得上帝王那個福報,那種氣概。他說如果是人間帝王,跟忉利天主兩個站在一起,我們人間帝王就像乞丐一樣,顯示出忉利天主福報大。這一層一層的去比,比到最高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這是我們三界之內福報最大的。佛說即使摩醯首羅天王往生凈土下品菩薩相比,摩醯首羅天王也像乞丐一樣,你們才曉得往生西方福報之大,不可思議。這經上講得非常清楚,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福報阿彌陀佛一樣,這是這個經難信,難信之法。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福報?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福報不是你修的,是享阿彌陀佛福報。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面貌跟阿彌陀佛一樣,身體阿彌陀佛一樣,福報智慧神通、道力,都跟阿彌陀佛一樣。由此可知,修行如法就比什麼都重要。

  「法」是什麼?如果用現在容易明了的話來說,就是自然法則佛經裡面不說自然,說「法爾如是」。本經裡面說了八個自然,意思很深很廣,這個自然就是與性德相應,那就自然了。我們今天思想行為違背了性德,違背性德破壞自然,破壞了性德。諸佛菩薩六道、在十法界,隨類現身,隨機說法他是隨順法性,所以他得大自在,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違背了法性。如果你要問法性到底是什麼?我也不出來,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們在這個柱子上寫的這十個字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寫得很清楚,「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性德。你能夠起心動念都隨順這十個字不離這十個字你是真正在學佛你是真正在持戒。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十個字完全相違背,你就是造業。一個人造業,你造善業,你將來得善果,六道裡面三善道的果報;你要惡業,你必定墮三惡道。

  這些道理,佛在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太多,無論大小乘經論,幾乎釋迦牟尼佛每一次講經都提到,這是慈悲到了極處。不但提到,他老人家做出樣子給我們看,剛才我們說了,佛智慧福報達到極處,哪有人能夠跟他相比?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樣子是什麼?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天到外面托缽,他示現的是這個生活,他為什麼不示現大富大貴?示現成一個討飯的?你們能懂得什麼意思嗎?慈悲到了極處。如果示現為大富長者,為國王他是可以示現的,在一眾生眼目當中,尤其是貧賤的眾生看到佛陀高高在上,高不可攀,想親近不敢親近世尊示現一個托缽的,最貧賤的人,看到世尊跟我一樣差不多,我討飯,他也討飯。最貧賤的人都能夠親切跟他接近,慈悲到極處。再告訴人福德智慧圓滿所現的相,原來是這種相,在這種相裡面讓你體會到「福慧二足尊」,你慢慢去體會。而不是在帝王大臣、大富長者這種身分,叫你去體會「福慧二足尊」。讓你托缽乞食這裡面去體會,你說這個意思多深,具體展示出真正的看破、放下。所以末後總結稱為「世尊」,世是世間世間是講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也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有一人對佛不尊敬的,十法界裡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人,稱之為世尊

  平常我們讀經看到這些名相,甚至於看到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體會不到這個意思,你看不出來,為什麼?太粗心太大意了。我們學佛的確無所適從,從哪裡下手不曉得,佛已經示現給我們從哪裡下手?無貪、無瞋、無痴,從這里下手,從知足常樂下手。中國古代的這一祖師大德們,他們明白,所以在道場山門山門就是天王殿,正當中供奉布袋和尚(彌勒菩薩),表法的意思很深。布袋和尚生活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不但他沒有道場,他沒有住處,連一個姓名都沒有,在歷史上姓名都沒有,法名也沒有。每一天背一個大布袋到處遊逛,所以大家就叫布袋和尚法名不知道,姓誰名誰不曉得,家住哪裡也不知道。有人向他請教:法師修行從哪裡下手?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兩個手攤開,一句話不說,意思是告訴什麼?放下。這個人體會到了,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拿起來背著就走了,這又表示什麼?放下之後要提起,放得下提不起沒用處。放下之後不肯提起,是小乘;放下之後又能提起,是菩薩。提起什麼?廣度眾生,為眾生服務。放下不為自己,完全為眾生這是菩薩行,這樣才能夠相應,與法相應。所以真正修道人,不僅是出家,在家都不例外,生活一定要樸實,要節儉有福報與一切眾生共享,你那個福報是真正的福報釋迦牟尼佛的福報無量無邊,與一切眾生共享,是我們的好榜樣、好模範。

  建道場菩薩事業,哪些菩薩?在家菩薩,在家菩薩道場,請出家菩薩講經說法出家菩薩不建道場。我們不是常常提倡一門深入,要專精。如果出家菩薩還要經營這些事務,道場政事務,他哪有心去研究經教,他的經怎麼能講得好?這個事情要分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讓家人再管這些行政事務,讓他專心去研究教理,弘揚佛法。現在佛法世間這樣衰,世間許許多多人對佛法產生嚴重的誤會,原因在哪裡?沒有人講,所以才產生誤會。如果有很多人在各個地方宣揚,正法就久住了,這是要靠在家「賢護菩薩」。我們在前面講,介紹賢護菩薩用了六個小時,希望諸位發心做賢護菩薩。你要做真的菩薩,不要做菩薩,假菩薩將來會墮阿鼻地獄你要真正明理,一切為佛法,為眾生不為一個人。

  我在這些年來,曾經遇到有人假藉我的名義到外面化緣凈土法門法師要做獎學金了,到處去化緣,化來的錢一分也沒給我,他都拿去了,決定墮阿鼻地獄凈土法門法師要到哪裡去沒有飛機票,也到處去化緣,化來之後也都入他荷包去了,都乾的地獄事業。我過去曾經講過,文字都有記錄,我一生當中,從來沒有向人家化一分錢的緣,如果有人用我的名義,任何說詞說化緣給我的,全是假的,你們千萬不要被人騙了,你被人騙了,我在旁邊笑話,與我不相干。那個人會騙,你真的被他騙了,我在這里看把戲,看到你們造作罪業,沒有辦法救護,一定要自己覺悟。今天你們要發心真正做好事,錢捐到哪裡?捐到居士林帳房裡頭,人家開收據給你,那個一點不假。假藉名義在外面欺騙眾生的人不是沒有,確實有,我們要處處小心謹慎,絕不上當。大家記住,我學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向任何人化過緣,我們過去在台也有兩個道場,小道場沒有化過緣,自自然成就的。在美國原本我們有一個很小的一個房子住宅區裡面,是一個居士供養給我們,但是他銀行有貸款,他只付了頭一期,以後的錢要我們自己付。這個事情被夏景山老居士知道,夏老居士找他一個護法,聽到我們這個情形,送了七萬塊錢給我們,我們的問題馬上解決了。以後又有知道了,逐漸的送錢來,慢慢的這個道場才擴大,絕不是我們化緣

  而且我告訴諸位同修我不化小緣,化小緣多難過,你這個幾千塊錢,他幾百塊錢,那個幾萬塊錢,太苦了。我要化緣建一個道場需要兩千萬,我找一個人送兩千萬來,我就成就了。我們感恩供齋主牌供一個就可以,不要供一大堆,哪有那麼麻煩,緣不成熟決定不要做,你就會自在無礙。我們看看多少這些老和尚,一生搞得好辛苦,為了道場到處募捐,到處化緣,非常辛苦。我不幹這個事情我不道場,不要道場,沒事。有了道場,蓋好之後,你死了,後來的人會打架,爭奪財產打得頭破血流,那什麼道場?斗爭道場你不叫造罪業嗎?自己造的罪業還不夠,還遺禍未來後世。我沒有道場,我死了之後什麼都沒有,大家什麼都沒得爭,這個好,沒有後顧之憂,落得清凈。總要如法、要如理,我這一點從釋迦牟尼佛得到的啟示,印光老法師那裡得到的教訓。你看印祖一生,不收出家徒弟,不傳戒,不做住持。我從發心學佛我就仰慕印光法師,我要學他。現在你們皆知道,有不少人跟我出家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他們跟誰出家?他們跟館長出家的,不是跟我出家的,借我的名字去剃度的就是了。所以我自己確實沒有收一個出家徒弟,所以我對於我們道場這些出家人,我都很尊敬,為什麼?我們是朋友相處,不是師徒,是朋友,彼此互相很尊重,我們的關係得很清楚。這是講到我們的生活行為,是真正的修行

  念佛要怎麼個念法?你就要懂得,念佛開了我跟大家說過多少次,我們念佛堂有諸佛菩薩在裡面念佛。有沒有妖魔鬼怪?也有幾個。佛菩薩為什麼不把妖魔鬼怪趕出去?佛菩薩慈悲,也希望妖魔鬼怪回頭是岸,也不能把機會讓它錯過,肯念總比不念好,佛菩薩慈悲。但是這些妖魔鬼怪如果在里頭不作亂,沒事,他長期薰習,他將來也能往生作佛。他如果心不正不能改過來,自然護法到時候會懲罰他,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想消除自身的業障,消除自家的災難,乃至於幫助這個世間,幫助這個世界,消除眾生的業習災難,唯一的方法認真念佛念佛必須身語意三業,都能與佛相應。「佛」是什麼?佛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這一部《無量壽經》歸結,就是經題上講的「清凈平等、覺」。我在前面加上一個「真誠」,在後面加了一個「慈悲」,這十個字就是《無量壽經》的濃縮,就是《無量壽經》的經義之所在,我們要能夠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起心動念相應,言語造作也要相應,這才叫真念,絕不是有口無心,那個念沒用處,古大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

  口裡面念阿彌陀佛,心裡面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自私自利,還有貪瞋痴慢,還想到干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那樣念佛果報是在阿鼻地獄。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清朝乾隆年間灌頂法師說的,他這個記載是在楞嚴大勢菩薩圓通章疏鈔》,最後他做的一個結論,念佛一百種果報第一個就是念佛阿鼻地獄我在早年跟李炳南居士學教,我讀到本書,感到非常疑惑念佛是好事情,怎麼會墮地獄?念佛怎麼會念到地獄去了?我向李老師請教,我把這個書拿給李老師看。李老師說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我不跟你講,到講經的時候跟大眾來講。為什麼念佛念到阿鼻地獄去?口念阿彌陀佛,心裡面完全是思想行為不如法都是自私自利,損害眾生,損害佛法,干這些事情,雖念佛還是一樣要墮地獄。所以灌頂法師末後的結論,很值得我們警惕,學佛不容易。

  世尊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這個經的經題就相當明白,事佛就是奉事佛菩薩也就是我們今天講學佛學佛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吉凶,吉是好,凶是不好學佛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這一部經是屬於小乘經,而佛第一句話,就教導我們學佛一定要跟一個明師,這是我們一生成功失敗關鍵之所在。明師,不是名氣大知名度高,沒用。佛跟我們講那個明是光明的明,不是名聲的名,光明的明。這就很顯然告訴我們你要跟一個有修有證的人修學,找到這么一個好老師親近他,你會成就。現在有修有證的人找不到,那怎麼辦?能夠找到個真有修行的人,就算不錯了。可是佛在經里頭常說,「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我們能不能遇到好老師,不在外緣,還是在自己。自己如果有真誠心修學,佛菩薩會照顧,佛菩薩給我們做增上緣你會遇到好老師。如果你自己心地不是真誠你就遇不到好老師,縱然遇到你也不相信,你也不受他的教誨,遇到等於沒有遇到,所以歸結到最後還是自己。

  我學佛我也常講,非常幸運,我沒有走冤枉路。我只親近兩位老師,第一位章嘉大師,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以後我認識李炳南居士,我跟他十年。我們要想真正成就,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親近一個老師,學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會開悟,你的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們看到一些人修學,為什麼學了幾十年,依舊功夫不得力。你仔細一觀察,他學得太多,學得太雜、太亂了,他連自己都不曉得原因在哪裡。可是這一殊勝機緣在這個時代很難遇到,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往後可能沒有了。我就不可能用李老師、用章嘉大師那個方法來接引大眾,不可能。現代人不相信,那沒有法子我也不知道,生在患難的時代,我早年就離開父母學校教育也沒有完成,也沒人告訴我。我親近這些善知識,善知識教導我的這些,給我的這些條件,我糊裡糊塗受了。我親近的三個老師,有的用暗示,有的明說,那就是告訴你,只可以聽老師一個人的話,除老師之外,任何法師大德講經說法,不準聽,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看書不管是佛書、世間書,不經過老師同意,不準看,你看這個條件多苛刻。我今天要用這個條件來接引大眾,人都跑光了,大家一定回過頭來指著我罵,你有什麼了不起,妄自尊大,瞧不起別人,人家一定是用這個罵我。現在這個辦法行不通,行不通師道斷絕了,我們在一生當中成就太難太難。不用這個方法決定不能成就,所以你要成就,一定要學一家之言

  《華嚴經》上佛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用善財童子代表一個求法的人,作學生。他的老師是誰?文殊師利菩薩。專門聽一個人的,在文殊師利菩薩會下得三昧,開智慧,得根本智。這個時候可以出師了,可以離開老師,可以接觸外面的大眾,什麼人都可以接觸,什麼人講話都可以聽,老師開放了。為什麼?基礎成功了,你有能力辨別真妄,有能力辨別邪正,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利害你有這種能力,有這個智慧老師不再約束你,就讓你出去參學。善財在文殊菩薩會下成就這個本事,然後才有條件出去參學,這五十三參。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不可以離開老師一步,你有這個能力老師一定放你出去,不會再多留你一天,多留你一天,對不起你。你沒有這個能力你要出去參學,老師一定禁止,不禁止是害你。老師恩德超過父母,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要明了。

  現在在這個時代怎麼辦?師道已經沒有了。所以我們在講席當中,教學過程裡面,我常常勸同修們自己要想辦法,在現前我們找不到老師,我們找古人古人裡面去找老師還行,也能夠成功。依古人修學,在我中國第一個人是孟子孟子是很聰明的人,他想學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已經過世了,孔子著作存在,他讀孔子的書,有不明白的地方,向孔子學生請教,依孔老夫子老師,一心學孔子他也是真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成功了。所以中國人稱孔子為「至聖先師」,稱孟子為「亞聖」,這是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古人老師給我們立下了很好榜樣。以後在中國古人為師有輝煌成就的,在中國歷史上,像漢朝的司馬遷,提起來沒有人不知道的,司馬遷的老師是誰?左丘明。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一個時代,我們就曉得他是怎麼學法?左丘明的著作春秋左傳》,他學《左傳》,讀《左傳》,學《左傳》,學得很像。他也成就一部偉大的著作《史記》,中國的歷史第一部是他寫的,以古人老師。唐宋八大家的韓愈,這了不起,唐宋兩代八個大文學家排名第一,韓愈。韓愈的老師是誰?司馬遷,司馬遷是漢朝時候人。我們曉得韓愈是讀《史記》,學《史記》,學得很像,成為一代文豪。這些例子都是告訴我們,學一部書、一家之言,你才能有成就不可以學雜,不可以學亂了。

  在佛門裡面,最明顯的我們凈土宗的蕅益大師。蕅益大師凈土宗第九代的祖師,他的老師是蓮池大師。可是那個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他讀蓮池大師著作,學蓮池大師,他學得很像,學成功了。蓮池是凈宗八祖,他是凈宗九祖。我在台中學習的時候,李老師非常謙虛,他說我的能力只能夠教你五年,勸我學印光大師,學古人,讀印光大師的《文鈔》,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是他老師。這是他謙虛,他要我以他的老師為師,認他做學長,我們是同學關係他是這個意思,這是顯示他的德行

  因此我在在處處勸勉同修們,我也給你們介紹一位好老師,比印光法師還要殊勝,哪一位?無量壽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好老師阿彌陀佛在哪裡?現在擺在諸位面前的《無量壽經》。你能夠一生依照這一部經修學,你就阿彌陀佛學生。不但你這一生的業障能消除,你無量劫來阿賴耶識的含藏業習種子統統可以消除,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凈土。你這一發心,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讚歎你,尊重你,你是彌陀弟子。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珍惜這一希有難逢的因緣。我們拜老師,還有哪個老師比這個老師更好?世尊在經裡面對老師的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到極處。要曉得世尊的讚歎,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對於阿彌陀佛的讚歎,我們還能不相信嗎?還有什麼猶豫,還有什麼好懷疑的?

  如果你不能夠依教奉行,你還是陽奉陰違,你造的罪業可就深了,不可以原諒,為什麼?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你是沒有接觸過這個法門,沒有聽到這個經典,沒有讀過這個經典,你造作一切罪業還情有可原。天天在這聽經,天天在念佛念佛,還干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你的罪業就太重太重了,墮在地獄地藏菩薩都救不了你,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趕緊回頭,佛家常講回頭是岸,只要你肯回頭,你就有救;你不肯回頭,你就救了這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要如法,要與佛在這個經典裡面的教誨相應,就如善導大師所說的,《無量壽經》教我們要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教我們不可以做的,不但我們不能做念頭都不能起。

  這一經典裡面具足戒定慧三學,天天要讀誦,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改過,那叫真念佛。怎樣與定學相應?「定」是清凈心,是平等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自己要能把持得住。《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就是定。「不取於相」是不著相,不是教我們離開這一些事相,那你就錯了。「不著」是什麼?心裡頭沒有分別、執著,特別是心裡頭不執著你的心清凈了。心不執著,心就不會被污染,你的心地清凈光明這是定學。再說得淺顯一點,決定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這叫定。以日常生活來說,我們守住簡單樸實的生活不受外面奢侈豪華的誘惑。這個社會我們不是跟它脫節,我們也看,也聽,但是決定不受誘惑。我們每天粗茶淡飯,這個日子很好過,過得很舒服生活簡單需求很少,真正做到不求人,你說這個多自在,決定不被外面境界誘惑。

  世間誘惑人的太多太多了,日用品裡面,你們家庭用的電器,日新月異,一、兩個月新的款式推出來了,你一看動心了。他家有我還沒有,我不如人,趕緊也得去買,自己原來有的,這個舊的並沒有用壞,為了面子趕快去換,你這就是被那些廠商,被那些設計人騙了。魔在哪裡?那些人都是魔王,你逃不過他的魔掌,辛辛苦苦為這些魔王們服務,為他工作你說你有多可憐。服裝設計師也是魔,設計一個新款式,去年那個落伍了,不流行了,你就嚇得不敢穿了,趕緊要去買新的。說舊的穿了會被人笑,我常講被人有什麼關係,笑死,他死我不死,他死。所以你要聰明一點,一件衣服可以穿上個十年不會壞,你說你日子多好過。你家裡用的電器好好的保養,我想可以用十年。大家都要用我這思想去過日子,那些魔王都好收攤子了,他不能再誘惑人了。所以我們要有智慧要有定力,決定不被他動搖。我們過我們自己的日子,過我們自己幸福美滿生活不被人欺騙,這要靠定力,與定相應。怎麼與慧相應?「慧」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智慧。不是說人家一問,問什麼都不知道,那不行,樣樣都通達,樣樣都明了,樣樣不執著,這才是真實智慧

  覺悟的人學佛的人生活戒定慧之中,他的生活就是戒定慧三學。反過來看,眾生很可憐,眾生生活在貪瞋痴煩惱裡面,所以佛說之為「可憐愍者」。菩薩能夠把慳貪轉變成戒學,能夠把瞋恚轉變成定學,能夠把愚痴轉變成慧學,轉變就在一念之間。所以眾生跟佛給你說穿了,就是那個一念之間,你一念轉過來,眾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墮眾生,佛就變成眾生。佛跟眾生差別在哪裡?一念之間。佛菩薩對我們苦心的教誨,無非是教我們覺悟覺悟了就是佛菩薩,迷了就是凡夫定慧深廣無盡,我們決定不能夠得少為足,有一點點小定,有一點小功夫,就自以為滿足,那個錯誤了。不斷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每一天要認真用功努力,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們學習的場所,都是我們用功之處。前面曾經跟諸位同修講過道場是在華嚴經》上講的,維摩菩薩所說道場,我們要能體會到這一層的意思,然後才能夠成就「明行足」,足是達到圓滿,究竟圓滿。這一句意思實在講無盡的深廣,我們因為時間也只能夠給諸位、給大家簡單介紹到此地。

  下面第五個德號叫『善逝』,「善」是好的意思,善好;「逝」是去的意思,如果這個名詞簡單來講是「好去」。這一句話簡單,好像也很容易懂,好去,你到哪裡去?淺而言之,人都要死,哪個人不死,我們不要怕死。過去有人跟我講「生死事大」,我告訴他,生死事不大,沒什麼了不起,他聽了也很詫異。我告訴他,「死生事大」,他也愣住了。怎麼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個事才是大事。死了之後,佛法告訴我們,我們面前擺了十條路十法界,你到哪一個法界去?這個選擇是大事。可是諸位要曉得,不是在臨終時候選擇,臨終時候來不及了,你現在就要覺悟,現在就要知道選擇。特別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佛經裡面講的「五濁惡世」,而且濁惡到極處,能不警覺嗎?再要是麻木不仁,那就不得了,死了以後,很少不墮三惡道的,你說這個事情大不大?

  這個世間許多國家,甚至於還有些土著古老的預言,包括我們中國也有很多的預言,說這個世間災難,特別是基督教,基督教講的是一九九九世界末日九九年就是明年,上帝要跟這個世間人算總帳,最後大審判。我們這些人聽了不相信不以那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怎麼辦?當然相信這個事情是真的,很少很少,極少數的人,大多數的人不相信,不但對這個預言不相信,連上帝不相信。可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給我們,觀察社會,觀察人的思想見解、行為,你就能看得出這個世間治亂。如果這個世間人心向善,這是治世,天下太平;如果人心險惡,都造貪瞋痴,都造十惡業,那就必定有很大的災難來。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我在二十多年來,常常在世界各個地區去旅遊,我所見到的,五逆十惡年年在增長,不但說是減輕,連停止都看不到,一年比一年增長,這怎麼得了?所以死我們不怕,特別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絕不怕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是我們當前最重要一個問題。人在這個世間很短暫,我想到我自己童年,我六、七歲的事情,我都記得很清楚。我生長在農村,想想那個時候的情形就像昨天一樣,百年如彈指,我能體會,我有這個警覺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畢竟是如經中所說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得人身,聞佛法尤其是佛法當中,第一殊勝、無比殊勝凈土法門,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點都不假。你要真正能成就經典不要說多了,這一部《無量壽經》不能不透徹,不能不明了。然後依照這個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修行,你這一生決定成佛,那才叫「善逝」。善逝是去成佛你要不能成佛那就不算善逝,這是從事上講。再從理上講,給諸位說,「逝」就是無住,「善」就是生心。我們用《金剛經》上兩句話來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善逝的意思。無住,為什麼教你無住?因為一切法都不真實的,你心要住在法里頭,錯了。能住的心也是假的,《金剛經給我們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能住的那個心不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緣生的,凡是因緣所生法都沒有自體,所以佛說「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佛怕我們體會不到這個意思,還特別舉比喻給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照相機很便宜,幾乎每個人都有個照相機你要問問你有沒有照相機?很少有人說我沒有,大多數人都有。你們玩照相機有沒有開悟?你們玩照相機著相,按一下不就著相了嗎?我也會照相,我照相的經驗很豐富,照了幾十年。我跟你們不一樣,我那個照相機快門按下去的時候,我就知道那就生滅生滅現象就是那一剎那,那一剎那去了,永遠不可能再有那一剎那,跟前面一剎那是相同的,沒有了,所以我的感受跟你們不一樣。這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如露亦如電」,電是閃電;《華嚴經》所說的「剎那際」。這是宇宙人生真相,我們在這個現象裡面能體會到,說明什麼?說明事實真相不存在,所以佛把它說做「夢幻泡影」,一點都不錯。這是說明一切諸法可得,「萬法皆空」,能得的心不可得,你所得的那個法也不可得你的心怎麼能住在那裡?這個住就是牽掛的意思,你心裡面掛念著你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說出這個真相,教我們「應無所住」,無所住的時候真心現前了。只要你所住,那個住的心就是妄心,不是真心

  我這說法諸位能不能聽懂?如果你再聽不懂我再給你說白一點。你每一天心裡頭牽掛的,念念不能忘掉的,那就是你心有住。你想的人老人總是念著孫子,你那個心就住在孫子上;年輕人一天到晚想賺錢,你的心住在錢眼裡面,可憐,不知道能住所住都是一場空。你看你天天忙的是什麼?覺悟之後就不住了,不住是什麼?不放在心上。事有沒有?事有。絕對不是說,你證得無住了,你對你那個孫子就不關心,就不管他,你就完全錯了。還是疼他,還是管他,還是照顧他,沒有放在心上,心裡面清凈平等,這個是對的,這個就叫什麼?「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了。如果你心有住就有障礙,心無住就沒有障礙,所以《華嚴經》是無障礙法界,無障礙法界叫做一真法界十法界是有障礙的,一真法界障礙這是「逝」的意思。

  「善」,善是生心。無住跟生心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生什麼心?生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生這個心。這個心生,自受用就是證得報身佛,報身的佛身;他受用就是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這叫生心。雖生心他跟無住相應;雖無住他跟生心相應,所以無住跟生心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這就是佛菩薩。我們凡夫是什麼樣子?凡夫生心他有住,生心就住,跟佛菩薩不一樣,佛菩薩生心無住。凡夫生心有住,這一有住,生的心就不好就不善了,生的是什麼心?妄想、分別、執著,生這個心。佛菩薩生的心是戒定慧心,凡夫生心是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生這個,關鍵是一個有住,一個無住。無住的心是真心真心起用;有住是妄心,妄心變六道輪迴真心變一真法界,受用完全不相同。你要把這個道理懂得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得自在。我們生活當中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不可以執著你可以受用,你就是善逝。如果你在受用當中,你還能利益一切眾生你是菩薩。自己只有受用而沒有執著也不積極去幫助一切眾生小乘羅漢、辟支佛,大乘小乘界限在此地。

  佛菩薩舍己為人,這個舍己為人是我們說的,實際上在他們那個境界里頭,我、人這個念頭都沒有,舍什麼己,為什麼人?念頭都沒有。這也是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菩薩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修一切善法」,還是無住生心。離我相、離人相、離眾生相、離壽者相,統統都離掉了,就是無住;修一切善法,就是生心。我們凡夫修一切善法,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這就有住。你把這些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你就曉得怎樣學佛要學佛的「無住生心」,學佛的「離四相修一切善法」,那才叫積功累德,無量功德。如果不能離四相修一切善法,那是世間有漏的福報你是修福不是修功德,修功德一定要離四相。這個事情很難,講,我覺得我已經講得很清楚,看看諸位表情,好像沒聽清楚,實在是很難講,很不容易體會。但是要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就沒有辦法落實在生活裡面。不能落實在生活裡面,我們這個經叫白講了,為什麼?得不到受用。要緊的是我們把字字句句,都要變成自己實際的生活佛法才成為一種有用的東西學了真管用,真得好處,真得利益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絕不著重談玄說妙,那個沒有意思。我們要如何來學習?善逝最簡單的修學的方法,就是念念不要想自己,念念想眾生

  現在眾生苦,如何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幫助苦難眾生,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說眾生沒得吃,我們趕緊送一點東西給他吃;眾生沒得穿,趕緊送衣服給他穿,這是一般社會所說慈善救濟。這種救濟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問題釋迦牟尼佛一生有沒有做過這個事情?沒做過,我們在經典上沒看到。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去救災了?沒看到,為什麼沒見到?釋迦牟尼佛每天只托一缽飯,自己吃得剛剛好,哪有多餘給人?可見得釋迦牟尼佛一生沒做過這個事情。可是他有沒有做慈善救濟的事業?他做了,他做圓滿做得徹底,做得究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才真正的救濟。他看到苦難的人,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的人,他告訴他,你為什麼沒飯吃?你為什麼沒衣服穿?你為什麼會有災難?把道理給你講清楚,前因後果給你說明白,你自己覺悟了,你自己回頭了。一回頭你就得福報了,這叫真正救濟,這是真實慈濟,大家不懂

  我們學佛對於這一層的道理事實真相不可以疏忽,一定要細心體會,所以佛救眾生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告訴我們眾生苦難從哪裡來?迷來的,因為你迷惑你才造惡業,你造惡業你才受惡報,根本原因在迷惑。一切的福德安樂從哪裡來的?覺悟來的。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救護,是從根本上做起。你覺悟了,你想得什麼樣的福報都不難。你明白理論,懂得方法,依照方法去修學,善因得善果,只要你肯做,一分耕耘自然有一分收獲,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靠別人救助不是辦法,不能解決問題。靠別人布施供養將來以後還要還債,哪有白吃的道理?沒有。出家人接受四眾同修供養佛法里頭常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還是要還的,這飯不好吃,還是得自己耕耘比較方便。

  這裡面業因果報其深無底,事實狀況廣大無邊,如果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一生當中決定想不到。所以佛對我們的恩德父母也不能夠跟他相比,父母恩德一生一世,我們生命得自於父母,佛的恩德生生世世,永遠沒有止盡的,誰知道?覺悟的人知道,所以才知恩報恩。如何報恩?唯有依教修行,這才是真正報佛恩。對於經典能信、能解、能行、能證。什麼叫證?把佛在經典裡面所說道理方法,完全應用在生活上,就是證果,你在生活當中得到了證明。譬如佛給我們講,財布施財富,你明白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你修財布施,果然發財得財富,那叫證,你要沒有發財,你沒證。法布施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健康長壽,有理論、有方法、有事實真相,我們在生活當中確確實實得到了,這就叫證。佛所說諸法無量無邊,我們一樣一樣都把它證實,都把它證明,這叫證果。佛給我們說的,都是說些綱領、原理、原則,我們要深深去體會,把這些原理原則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工作上,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無有一法不相應,無有一事不相應,你就完全生活佛法當中。佛法是覺法,生活覺悟之中,也生活圓滿智慧之中,這叫學佛這叫修行證果,修行證果是這么一回事情。這里頭絕不是虛玄,絕不落空,絕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及,不是的,都在日常生活當中,說穿了皆是家常便飯,哪有一點希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講到這里。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三十二集)  1998/11/2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32

  請掀開經本,第十面倒數第五行最後一句看起。我們接著看佛的十種通號,第六種世間解』。這個地方的「世間」,「世」原本是講時間中國古時候三十年叫一世,所以這個世有三個十,表這個意思,這是說的時間。「間」是講的空間,有時候也稱為世界,界是界限,跟間的意思相同。這個地方世間,不僅僅是指我們「有情世間」,通常是指六道裡面有情識的一類眾生,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動物。第二類叫「器世間」,器世間是指植物礦物,以及大自然的種種現象,是我們生活環境。第三種「智正覺世間」,智慧正覺世間,通常指聲聞、緣覺、菩薩、佛,都包括在這一類。「世間解」,「解」是明了的意思;換句話說,他對於整個宇宙人生,他都能通達明了才有這個德號,也是一般宗教裡面所說的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近代的科學家他們研究的方向,走向兩極。一種是極大,無窮大,研究太空物理;另外一種是研究無窮小,所謂的量子力學,研究原子電子粒子這是近代科技向這兩極發展。佛對於這一切沒有一樣不明了,而實際上科學所知很有限。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到,善財童子普賢菩薩一毛孔中,這毛孔是很小的,其實普賢菩薩的毛孔,跟我們的毛孔沒有兩樣,這個要知道,在裡面所觀察到的,無量無邊的功德藏。諸位要曉得,菩薩如是,眾生亦如是,我們自己也如是。這個境界科學家沒有法子證得,他只能夠看到極其微小粒子的外表,他不能了解它的內涵。所以無論從大、從小兩方面去研究,如果我們用歐陽竟無的話來說,都得不到真實的結果。可見得圓滿智慧真實的德能,是我們自性里頭本來具足的。換句話說,我們原本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現在為什麼搞成這么可憐?變成一無所知,一無所能,而且還不知道慚愧

  弘一大師曾經說過兩句慚愧的話,這是到了晚年晚年做一個總檢討,總的反省,這一生當中,他說「一事無成,人漸老」,這一生當中,一樁事情也沒成就,人老了;又說一句「一文不值,何消說」,這是總評自己這一生當中的價值,一文不值,還有什麼好說的。這兩句話含義很深,我們從淺處看,是他老人家反省覺悟了,也提醒我們警覺;往深處來說,實在講與二空之理相應。《般若經》上跟我們說的,「三心可得」、「諸法無所有」,我們仔細往深處去體會,才能夠稍稍體會到老法師的意境。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要認真反省,仔細的去思量,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這個日子應該要怎樣去打發?怎樣去過?如何過得有意義、有價值?佛在經上常常勸勉我們積功累德,這是覺悟的人,過得有意義、有價值。在不可得無所有的境界當中,可以累積功德也可以累積罪業。一念覺,你就累積的是功德;一念迷,你就累積罪業。累積功德果報在三善道,累積罪業果報在三惡道。雖然三善道跟三惡道,也是空無所有,也是了不可得,不過相有理無。所以你要問一問,我們現前的環境是有還是空?如果你要認為有,一切皆有;你要以為空,萬法皆空。可是你要曉得真相,空跟有是一不是二,所以《心經》上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才說明了事實真相

  如果你累積的是罪業,你一定要受三途的苦報。這個苦報也像夢中一樣,像你在惡夢,像你在夢中受極大的苦惱、極大的恐懼,你驚醒過來會嚇得一身冷汗,這個時間短。如果你要墮在三途,那個時間長,《地藏經》上所講的「無數劫」,你要苦難的折磨,這是你一念不善。你在生活環境當中累積罪業,這樣的人,就是經典上我們常常讀到「可憐憫者」,世尊稱這樣的人為可憐憫者。而覺悟的人他會運用機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能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佛在經上對他們讚歎,他們受善的果報。而且果報愈來愈殊勝愈來愈不可思議,從人天福報,提升到十法界,提升到一真法界,提升到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這些事都在現前一念之間,問題在我們自己會不會。我們要問,我們實在不會怎麼辦?很想學又不會。只要你有一真誠心、懇切心想求,你就能得度,這正是佛家所講「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你決定能得度。應當怎麼學法?依教奉行,你就能成就。依照佛在經典上講的教誨,認真努力去做就能殊勝果報。逐漸逐漸對世間一切理事因果,漸漸就明了了,這個在佛法裡面稱之為漸悟。悟有頓悟、有漸悟,頓悟難,漸悟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這是解行能相應,解幫助你行,行幫助你解,一直到究竟圓滿圓滿才稱世間解。

  下面一個德號『無上士』,「士」是讀書人,在中國古代社會地位最高,被社會大眾尊敬。古代中國會有士農工商之別,在印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之別。不過中國對於階級觀念,沒有像印度那麼深的執著,所以大乘佛法中國來,很容易中國人接受,中國人能夠理解與這個有關係,「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知識分子。釋迦牟尼佛以及他的學生,可以說是個個都是有高尚品德,有真實學問。可是他們的生活非常簡單,對物質生活,對世間名聞利養,他們完全舍棄掉,實行托缽制度托缽乞食。他不是普通的乞丐,他是有學問,有道行的人,所以稱他作「乞士」。在知識分子裡面智慧之高,德行之廣,沒有人能夠超過佛陀的,所以我們對於佛陀尊稱為「無上士」,也就是用現在的話說,知識分子沒有超過他的,他在知識分子裡面至高無上佛陀會不會因此感到驕傲?沒有,為什麼沒有?佛看一切眾生智慧德能跟他沒有兩樣。他稱無上士,實在講一切眾生若從自性上來講,哪一個不是無上士?皆是。我們今天這個德號失掉,正是因為我們有兩種煩惱障住了。煩惱障礙我們的覺性,煩惱障,還有一所知障,我們自性里本具的大涅盤、大菩提,就被這兩種障礙障住了。佛告訴我們,這兩種障礙不是真的,是虛妄的,只要將這兩種障礙放下,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就現前,於是「無上士」的德號也自然具足。這些都要靠我們現前認真努力煩惱,斷煩惱也就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的目的是恢復我們自性的性德;如來果地上十號就是性德。

  下面一個名號叫『調御丈夫』。我們先說「丈夫」這兩個字,這兩個字中國古時候,跟英雄個字是相提並論,大丈夫就是大英雄。所以此地的丈夫,沒有男女之分,也沒有老少之分,是從德行上說的,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你能夠辦到,這叫大丈夫。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也說得很多,重要的還是要親近明師,修積善法,成就自己的品德學問。上面這兩個字「調御」,實在講調御是講效果,「調」是調心,我們心裡面妄想雜念很多,如何能夠調和?把妄想雜念除掉。「御」是控御、控制,控制我們的行為,不讓身口造惡業這叫御。所以調心御行,這在佛家講叫真正修行如果你懂得這個原理,你的修學功夫當然得力。你今天修行功夫不得力,你不懂得調心,你不懂得控制你的行為,所以你不能稱為丈夫,一個大丈夫他有這個能力

  今天我們這個社會,有許多人稱它為多元文化社會。特別是在澳洲澳洲最近這幾年,非常重視多元文化的調和。這個原因是近代澳洲政府,對他們這個國家地區採取了開放政策,歡迎外國人移民居住在他們國土。新的移民到澳洲去,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宗教信仰,現在居住在一社會,怎麼樣讓這些人,能夠在一切不同裡面來調和,這是一樁事情。唯有調和才能夠繁榮這個社會,希望能夠達到新移民跟他們的居民,彼此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合作,來創造美好社會美滿生活。這個目標理想非常崇高,深受社會大眾的歡迎,所以他們常常辦這些論壇。我聽說十二月初,還有一個大型的多元文化的論壇,有這一個活動,他邀請我們參加。實際上現在世界由於交通的便捷,資訊的發達,我們細細想一想,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沒有外來的人?既有外來的居民,豈不都是多元文化的型態嗎?澳洲人是這個問題正式提出來公開討論,希望達到這個目的。其實任何一個國家地區,這裡面聰明智慧領導人,都注意到這個問題,也都很注重這個問題

  用什麼方法來調和?哪一種方法調和有效果?現在大家都在試探。我看到這個現象,我們立刻就體會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大型的多元文化生活地區。西方世界的居民,是來自無量無邊各個佛剎往生到那邊去的人,所以要講到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環境思想的分岐,可以說是沒有能夠比得上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復雜,來自盡虛空、遍法界。這些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如何把多元變成一元?這是我們得看阿彌陀佛的本事,阿彌陀佛智慧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今天對於多元文化感到頭痛,不能解決。有沒有想到毗盧遮那怎麼解決的?阿彌陀佛怎麼解決的?所以《無量壽經》跟《大方廣佛華嚴經》,無疑的就是多元文化最重要的教材。你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學阿彌陀佛,學毗盧遮那如來這個問題才能夠得到究竟圓滿的解決。所以佛稱為「調御丈夫」,名實相副,一點都不過分

  在世間法裡面,無論我們團體大小,小是一個家庭;大是一個國家,乃至於世界世界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國家我們曾經看到。古今中外都有幾位具有高度智慧賢德之人他在群眾當中起了調和的作用,使這個團體上下能團結一致,於是他們才能建功立業;小,家庭興旺,大,國家富強。由此可知,調和大眾的這種人是關鍵人物,非常重要。我們發現這種人,一定要對他尊敬,誠心誠意向他請教,得到他的協助,就能夠成大功立大業。能夠調御盡虛空、遍法界這是菩薩。佛菩薩何以有這個本事?諸位細讀《華嚴你就曉得,這裡面最重要原則,以真誠待人,慈悲接物。真誠能感動一切人,一切眾生同一個自性,同一個佛性,沒有不能感動的;不能感動,是我們自己的真誠心不夠。果然真誠到極處,自然能夠感動一切眾生,即使眾生煩惱習氣再重也會受感動,也多都能夠收斂一些,這樣對社會安定,對世界和平,對眾生福祉就有貢獻。這種貢獻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積功累德,用現在的話來講,積極正面的貢獻

  下面一個德號『天人師』。「天」是三界二十八層天,可是二十八層天裡面,佛給我們講,長壽天佛不現身、不說法,為什麼?他們不能接受,所以佛將長壽天排列在八難之一。「難」是遭難,遭什麼難?聞法的機會掉了。諸位必須要知道,一切眾生第一殊勝希有因緣就是聞法。根性利的,善根福德深厚的,聞法他能覺悟,甚至於在一生當中他能證果,他能夠作佛,諸位想這多麼殊勝。如果把眾生聞法的這個機緣把它破壞了,把它掉了,這個罪過重,最嚴重的是阿鼻地獄,誰到那裡受罪?破壞一切眾生聞法機緣那個人,造的罪就重,希望我們要記住。換句話說,要是反過來,我們要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得到聞法的機緣那是第一善,沒有任何一個善法能跟這個善相比。

  這兩天你們也許聽到,李木源居士說的捐獻土地給我們彌陀村的洪老居士一個月之前我去看他,他病得很嚴重,我們看他樣子朝不保夕。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的心裡很著急,希望在他沒走之前做一樁好事。他這塊土地急著要捐獻出做彌陀村,他是真心誠意,找李居士,李居士也有誠意幫大家來做。諸位要曉得,這不是他自己做,他自己將來不會住里頭去,是為眾生造福,為大家跟阿彌陀佛殊勝的法緣,幫助大家,成就大家往生極樂世界,這個緣太殊勝了,這個福報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洪老先生髮的這個願,我們從澳洲弘法回來,李居士告訴我,他想到彌陀將來建設需要費用,現在募款相當困難。所以洪老先生自動將地價又降了一千萬,原本講好的是兩千五百萬,現在是一千五百萬,而且只要付一千萬,另外五百萬可以分期付款。這個心發了之後沒多久,沒幾天醫生給洪老先生看病,他得的是癌症,喉頭癌,喉嚨打了一個洞三年了,說話很模糊,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講話聲音很低沈,一個字都聽不出來,他的身體非常衰弱。醫生給他看的時候,把他那個癌拿掉了,告訴他兩個月之後你就能完全恢復,不可思議。我聽說,我再看他,前天我去看他,紅光滿面,音聲逐漸響亮了。前天講話很多,他每句話、每一個字,我都聽得很清楚,他講福建話我聽得懂,我聽得很歡喜

  我把一串念珠給他,他昨天就有感應昨天我到這兒來,他找李木源居士去,告訴李居士他說我現在真的相信,他說本來一生他都懷疑,都不相信他說前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他說根本不像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有兩個人,一男一女長得非常端正,相貌非常好,站在他旁邊,他問你們兩個是什麼人?從哪裡來的?他們也不說,就勸他要忍耐,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要忍耐,洪先生點點頭。洪先生一生毛病就是急躁,他們勸他忍耐。然後又告訴他,來也空空,去也空空,老先生聽得懂,點點頭。再問他,他說他們兩個人是玉皇大帝派來照顧他的。我們講《華嚴經》上,正講到的是三十三天,玉皇大帝就是三十三天的天主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洪老居士說我八十歲了,絕不打妄語,千真萬確的事實。他很有信心,會看到彌陀圓滿成就他有信心。現在身體一天比一天好,我聽他早晨還下樓運動,使我看了增長信心

  佛陀不但是人間老師,也是諸天老師,所以稱為「天人師」。現在我世間人對老師尊敬的心很淡薄,可是天人對老師的尊重並沒有降溫。為什麼?他們有智慧,他們對一切事理比我們看得深,比我們看得廣。諸佛菩薩,天龍善神,對於我們起一念善心,做一點點善事,這樣明顯的感應來幫助我們。類似洪老居士這種感應,我們見得很多,在在處處都有,只要我們自己發的是真心,為眾生,為社會,為佛法,自自然然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衛護。所以諸佛菩薩確實是九法界一切眾生的好榜樣,一切眾生的模範,這稱之為師。我們今天修學佛法,我們的總題目標的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兩句話要常常記住。我們起心動念、言語行為,能不能為世間一切眾生的好樣子?這是我們要深深檢點的。如果不能做眾生的好榜樣,就決定不能做;如果可以做眾生的好樣子,我們就應該要做,不要憂慮,不要懷疑。經上說得好,「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菩薩成佛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天天在高呼,天天在提醒同修,我們有沒有做到?對於佛在經上的教誨,是不是真的不懷疑、真的理解,認真努力去學習?只要真實去修學,果報殊勝就如佛在經上所說的,一點都不錯。

  末後一個德號是『佛』。這個字大家聽得多了,佛是佛陀的略譯,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智慧裡面說了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三種圓滿具足。「智」是體,「覺」是用,他能自覺,能夠幫助別人覺悟,做到自他圓滿覺悟,才稱之為佛。這裡面說到自他圓滿覺悟有一同修起了疑惑,佛幫助眾生覺悟我現在還沒覺悟,他怎麼就成佛了?諸位要曉得,覺行圓滿的意思,原來教化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覺悟,自己覺悟圓滿了,就是自行化他圓滿。由此可知,你如果不發心覺悟別人,你自己覺悟就不可能圓滿,這正是古人常講的,「教學相長,師資道合」。老師幫助學生學生也資助老師,所以教學實在講是相輔相成的,利益無邊,不單單是老師學生。所以哪一個菩薩不熱心去講經說法,教化眾生?你要問他為什麼?實際上為了自覺自覺他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不肯發心幫助別人,自己就沒有辦法圓滿覺悟,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到什麼時候你去幫助別人,與自己不相干?成佛了。成佛之後,所謂倒駕慈航他自己自覺已經圓滿了,那個時候幫助一切眾生,純粹是覺他,這里頭沒有自覺菩薩從初信位到等覺,覺他都是為了自覺,到等覺菩薩還是如此。由此可知,你真要想自覺圓滿,不能不熱心教他

  在果報裡面佛也跟我們說,財布施財富,你發財,你這個從哪裡來的?我們今天看到社會社會上有不少大富長者,年事並不高,我們看到有二、三十歲的,不到四十歲的,億萬財產。而這個財產,並不是他先人給他的,是他自己創業成就的。比他聰明的人,比他能的人很多,跟他干同樣行業的人也不少,為什麼他能發達?別人不能發達,甚至於被淘汰掉,原因在哪裡?命里頭有,那個人命里頭沒有。你從事某個行業,你用你的智慧能力,那都是上緣,如果沒有因,單有緣不能結果。果報現前,一定是因跟緣結合的,才變現出果報。因是什麼?前生修的財布施這一生得財富前生修的財布施多,無論他從事哪一個行業,他都賺錢,為什麼?命里頭有。如果前生沒有修財布施,你從事任何一個行業,你都賺不到錢。命里頭沒有,哪裡來的?這個道理懂得的人就不多。現在世界上一般年輕人,看到某人成功了,去研究他,他怎麼成功的?好好的跟他學習,學得再像,百分之百的相像也賺不到錢。什麼原因?命里頭沒有,哪裡能學得來的?

  所以你希望發財,佛教給我們要修財布施;你希望得聰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希望健康長壽你要無畏布施你不肯修因,哪裡會有果報?佛給我們講的這是真理這是正法。不是說我們求佛,佛能保佑我們陞官發財,沒這個道理。如果求佛,佛就保佑你,豈不是把因果定律給推翻了,佛也沒能力推翻因果定律,所以佛的能力,教導我們修因證果。所謂的是種善因得善果,這是佛說的,佛不欺騙人,佛所講的話句句都真實。如果已經得善果的人通達這個道理,又肯修布施,他的福報就很大了愈來愈殊勝,不但他這一福報享不盡,生生世世的福報都享不盡。可是種福,真的還得有福的人,沒有福的人想種福,種錯了地方。這佛家常講「福田」,像我們種稻一樣,種在田裡面,這一土地肥沃,陽光雨水都能很充分,你種子下去之後,長得很好。如果種在沙土裡面,種在石頭裡面,種子掉了也生不出芽出來,所以你要認識福田,你才能真正種到福。如果不是福田,你到那裡面去種福,你將來會很失望,得不到結果。什麼是真正福田?這個地方有人真修行,有人真正在這里證果。所以我們看到洪恭蘭老居士發心我就曉得將來這個彌陀村建好之後,這裡面一定有很多人這個地方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是真正的福田,所以他才有這么大功德,有這樣不可思議感應,否則的話不可能。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說迦葉尊者無量劫前,曾經布施供養一尊辟支佛一缽飯。這是遇到真正修道人,他出來托缽。我們知道辟支佛是半個月出來托一次缽,他有機會遇到,真誠心、恭敬供養這一缽飯,佛說他得的果報是什麼?九十一劫不受貧窮果報,我們相信佛的話,是真話不是假的。這裡面給我們顯示一個大道理那就是我們修福不要懷疑,不要猶豫,要果敢,要認識清楚,緊緊的抓住機會機會一過去再就找不到了,這就智慧這就有福之人你能抓住機會。不要去胡思亂想,這個到底有沒有福報?這個福報到底是有多大?我應該怎麼作法?你在這個地方就胡思亂想,縱然布施福報很有限。所以把一切分別、妄想執著摒棄,以真誠恭敬心來布施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所以凡事它都有個理,都有因果這是我們要注重的。所以佛稱之為智覺圓滿

  末後這個名號叫『世尊』。具足上面十種德號,為世出世間一切大眾尊敬的,稱之為「世尊」。所以世尊是個總號,前面這是別號,每一個名號都是顯示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這十號在佛法裡面,是屬於佛教普通的常識,每一個德號它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再看底下這一經文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世人民說經講道。】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干什麼?就這樁事情。諸位要記住,這是諸佛菩薩示現出家出家就干這個事,沒有別的事情。干別的事情錯了,不是你本分做的工作。所以我們對初學介紹佛法常說,佛教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於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在社會是什麼個地位?他所扮演的是什麼個角色?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他們是一群義務社會教育的工作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