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三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三空。 第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
圓瑛法匯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慧律法師 主講
第10套
講題:說三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三空。
日期:2009.7.12-2011.10.02
片數:共8片(本片為第7片)
編碼:099【dvd簡體版】

《講義》737頁,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南無本師釋迦牟尼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請翻開《楞嚴經講義》,737頁。

【丑二 偈頌 (分二) 寅初 標頌 二 正頌 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前面是長行文,現在用簡略、容易記憶的偈頌,再把它宣揚一遍

爾時如來詳釋長行已竟之時世尊更欲重宣,此結解惟在六根之義中有三意存焉:一長行義未盡故;】就是長行文的義理還沒有發揮到淋漓盡致,所以,再用偈頌重頌一遍。【二別為樂(yao四聲)略】也可以念樂(le四聲)略。【機故;】樂略機故就是:樂略就是喜歡喜好比較簡略的,「樂」就是喜好,「略」就是簡略。有的他喜歡背這個偈頌,所以就比那個長行文更簡略了。說:別為喜好簡略之機,所以,再重宣此義,用偈頌再重宣此義。【三乃為後來眾故。】後來眾故就是未來眾生。【而說偈頌,令其得益也。】

底下是:【寅二 正頌 ( 分二) 卯初 祇夜頌前 二 伽陀開後 今初】

經文:【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說:真如本性,第六意識所分別的有為法是空的;這個有為法同時也包括無為法。因為《楞嚴經》講的是究竟義的絕對如來藏性,不容許立一個有為,或者是立一個無為,全是真如,全是一心,有為是對無為講的,無為是對有為講的。所以人家問你:什麼是無為法?它就是有為法。什麼叫做有為法?當體即空就是無為法。諸位!有為、無為都是互相形顯,因為講有為,才襯托出無為;因為講無為,才襯托出有為。如果了悟諸法本來就空,無所謂有為,也不可以立一個無為,才能真正了解佛的本義是什麼。所以,真如有為空,就是真如本性,中間第六意識所產生的有為分別心,包括無為法,都是畢竟空寂

緣生故如幻,為什麼叫做空呢?叫做緣生。所謂緣生就是空無自性,緣生就是無生,「緣」就是條件,借重種種條件所產生的相,或者是無相東西,統統叫做緣生。所以,因緣生的東西,總是不實在,沒有一東西是永恆的。所以,緣生故如幻,如幻就是說:好像虛幻東西因緣生的東西總是幻,幻就是空無自性。這個幻,因為它是生滅法的、會敗壞的;因為它是有為法的;因為它是剎那剎那滅,空無自性,所以叫做如幻;因為它是無常法的,所以沒有永恆,萬法都是敗壞之相,所以它是如幻。我們之所以看不開是因為不知道諸法如幻,我們認為某一種東西、某一個時空所產生的事情,是永恆的、是真實東西,所以,被騙得迷迷糊糊!那我們今天學佛了,了解緣生故如幻,了悟諸法體性本來就空,沒有來去生滅增減,那麼所過的日子就完全會解脫

說:無為無起滅,無為本來就是畢竟空,它本來就沒有起滅,講無為是為了說明有為的不究竟,著一個無為,就是知見立知。所以,無為本來就沒有起滅,是不可說實證境界。因此,無為無起滅的意思是說:因為無為是對有為而立的,所以這個無為也是不實如空華。這個最重要的,就是除掉所有任何的觀念知見絕對不立知,重點在這個。不能立一個有為,就是不能著有為法;心中不可以立一個無為法,因為無為法是叫你進入解脫境界如果你著一個無為法,又變成生滅的有為法。簡單講:一個人自己每天讚歎自己:我很行!就表示你很不行,你一點都不行,道理是一樣的,頭上安頭。

那麼,整句的串連起來,就是這樣解釋:說: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貫串起來就是這樣解釋:說:真如本性,第六意識所分別的有為法,包括無為法,都是空無自性的。為什麼叫空無自性?因為它是因緣所生東西,所以,一切法本來就是如幻。簡單講: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無一法非幻。無為無起滅,是不可說實證境界,無為法本身就是沒有起滅,沒有滅就沒有生,所以是不可說實證境界。但是,無為法因為是對有為法而立的,所以,無為法本身並不起滅,當體即空,也不可以立一個無為法而去執著。所以無為法也是不實如空華,就是空中華眼睛毛病就會看到空中有花。簡單講:我們今天為什麼看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鳥獸蟲魚、動物植物礦物,今天你看到了,是為什麼你看得到這些東西?就是因為不實如空華,我們看到的,其實都是因緣生的東西,而我們把它誤認為它是真實的,不了解諸法體性本來就空。所以,三界亂起亂滅,如不實的空中所產生的花

【此超頌識性虛妄,】說:這里是。。。。。。這個偈頌是識性虛妄,【猶如空華。《唯識五位百法,前九十四種是有為法,後六種是無為法。此無為法,是對有為法而立,故今頌首標真性二字,是一切法所依之體,有為、無為,皆依真性。】皆依真性是什麼意思?如果我這樣念,你就會更清楚:有為法是如,無為法亦是如,同一如,並沒有二如,如中並無有為跟無為,這樣你就聽得更清楚。所以,有為法是如,無為法亦是如,同一如,並沒有二如,那麼我們就了解,有為跟無為,其實都是名相、自我分別,實證境界裡面,並沒有有為跟無為,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皆依真性。【此二字不可連有為解釋,有說有為真性空,其義未當。細察如來說法,本經每大段,皆從所依之真說起,】那麼,真就是不立一切見、不立一切法。【此頌亦復如是。】

翻過來,738頁,【真性者:真如自性也,其體絕待,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心緣相就是分別,離種種的分別相。那麼,如果你要體會到、要體會這個真如絕待,就必須要名字,這個名字相是人們所假設的,人們所假設的,我們這個覺性不需要文字的。那麼,這個可以舉一個例子,就不需要語言相,或者是離言說相,我們的覺性不要靠這個。
有一台灣的老婆婆,她到美國去遊玩,來到了紐約的時候,她去那個店裡面買一個很大的,中華料理店那個包包,肉包子買了以後,買了以後,結果人家整團,整團都帶走了,去坐那個subway,地鐵,整團統統都帶走了。這個台灣阿婆買了一支冰淇淋,還有一個包包,跟不上人家!哇!出來的時候,一個都不認識,就在那個店外面走出來十字路口,找不到整團,一個都找不到就在那邊哭!在那邊一直哭:整團的人都不見了,我怎麼辦?因為她只會台灣話。後來就一個黑人、一個白人,二個警察來;美國警察都很胖,因為吃得好了,好胖好胖!一個黑人警察,他看到那個老婆婆在哭,很好心就走過來,他問她: your friend?意思是說:你的朋友呢?阿婆跟他說:我都聽不懂啦!警察就問她:where are you going?他說:你到底要去哪裡?where are you going now?她說:我都聽不懂啦!阿婆就一直哭。。。那個美國警察實在很有耐性,就跟她講說:you where are you going?you going 突然間,阿婆似乎聽懂了,她知道:是不是在問我next,next就是下面那一站要去哪裡。you going,那個美國警察。。。因為大家一個講台語,一個講英文,無法用語言溝通,於是用比手畫腳的,警察就這樣比畫著,阿婆說:我知道!我知道!阿婆就跟他比個姿勢,統統不用經過語言,阿婆就跟他比個姿勢,(師父比擬阿婆手勢)拿一支冰淇淋,她手上正好有一支冰淇淋,她就:下一站要去。。。(師父比擬阿婆將冰淇淋代替火焰舉起的自由女神像)你知道這樣代表要去哪裡嗎?自由女神,答對了!喔!那個美國警察,the policeman:i see.i see.開著警車就載她到自由女神像那邊了。博士念了二十年的書也不會比這個阿婆行,人家她筆劃一下,警察聽得懂了,人家比一下,人家(警察)就知道了!所以這個世間,有時候也不需要太多英文。像我的話,很簡單,很簡單,如果我在紐約迷失了,當然我不可能迷失啦,因為我們會講英文。第一點,我都想好了,第一點,我在美國紐約迷失了,立刻叫計程車直接回hotel,不需要到處去玩,就回hotel;第二就是去機場,是不是今天要離境啊?departure離境;當然我們懂英文那是沒問題啦。這是比喻說,真如本性這個覺性,是不需要名字跟言說相的。所以,我舉這個阿婆、老太婆,用比的也會通,就是表示人類的覺性是一樣的。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不屬有為,不屬無為。能為有為、無為所依,如前喻太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有為空下,經意別指第六意識,有為、無為,即六識有漏、無漏,不獨有為空,即無為亦復不實,】諸位!你講無為,著一個無為,就變成了有為。所以這個無為法是讓你實證的,還不是言說的。契入無為,就絕對不會再立一個無為。【此與《掌珍論》】這個《掌珍論》是共二卷,整本這個論叫做《大乘掌珍論》,它是印度清辯論師所著造的,那麼它是唐代玄奘大師所翻譯的,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冊。這是內容有關於空義的論述,這是《掌珍論》,清辯論師所寫的。【偈意全同。彼雲:『真性有為空,如幻緣生故。』】如幻緣生。【因喻顛倒,】我們三支量是宗、因、喻,顛倒,此經次序並沒有顛倒。(【此經不倒。】)【下半偈:『無為、無有實,不起如空華。』】這個無為法也是不實在的,是對有為法而立的,也應當不著。所以,無為法也不觀念境,它是解脫真實境,如果立一個無為,就變成了生滅法。所以無為,著一個無為,那麼,這個就無有實際的,就無有實,也沒有一個實在的無為法,因為無為法不可說也不起如空華,不起如空華。【彼偈不倒,】那個偈頌並沒有顛倒。【此經宗因】這個次序有一點點【顛倒,】顛倒是只是次序變化一下。【此有二量,】二量。【按立量格式,】因為三支量有立量的格式。a,【先標舉有法,】b,【次立宗,】c,【再以因解釋宗義,】d,【後設喻以顯宗、因,】來顯示他們的宗旨,宗跟因。【謂之宗、因、喻,三支比量,無論何法,皆可以比量智釋明,如三支犯過,則成非量,三支無過,為真比量。】真比量用現在的名詞,叫做正確的推論。但是在這里必須特別說明的,這個三支量是外道法,它不是正統的佛教,不是正統的佛教。這個宗、因、喻是外道在用的,佛教來引用、暫時借用這個,是為了人類更加的合理來了佛法,所以,方便引用外道的宗、因、喻。
在座諸位!如果究竟的禪,它哪能推論呢?怎麼能夠推論呢?在座諸位!禪,真正的禪是不能推論的。
諸位!如果你們念過大學,念微積分的時候,譬如說你往右邊,這個是x軸,往前面來,畫這個平面,這是y軸,x軸、y軸,那麼,這個是z軸,x plus y plus或者是z plus,plus就是正的。如果你往左邊來看,叫做minus x負的,都知道。那麼y是那邊,負的;z是底下,這個是minus z,中間它一定有一個零,zero,中間一定有個零,zero,來定位這是x軸、y軸、z軸。那麼,各組的方程式構成像橢圓形,或者是圓形,立體的,立體,x軸、y軸、z軸所構成,它就變成立體圖,三度空間的立體圖。不像平面圖,平面,譬如說你只有x跟y那麼就是平面;如果是xyz三個軸,所構成討論的,那麼就是立體的,像橢圓形,或者是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乃至於立體的三角形,都可以推論出來;這是微積分,微積分就是微分跟積分。那麼中間,現在討論:中間這個零,zero,這個零從哪裡來?你要產生x軸、y軸跟z軸,從哪裡來?它一定要從零來推論。零來推論,這個零從哪裡來?這個零就是無中生有而來、是假設而來、是習慣用語而來、全世界都承認而來,這個zero是所有全世界概念而來,而這個zero本不存在,而人類為了三度空間的起源,只好假設一個zero,這個zero叫做本位、定位。譬如說地球來定位的話,地球來定位的話,那麼,這個天文學上,所畫出來的幾度的空間,全部必需依地球來定位,包括畫出整個銀河系,也是要以地球來定位。可是,如果用太陽來定位,就不這樣子的了,太陽來定位就不這樣子。所以這個zero,它在數學裡面講,叫作in case,if 叫做假設的問題。這個假設就是人類妄想的產物,因為要解說世界天地萬化的數學方程式,而不不去假設一個零,一個零。一個零,才有辦法123456789、-12345678,因為你一定要假設一個零,這個零在中國佛教裡面講:這個零是不存在的、是無中生有的、是妄想的產物,當體即空,零本身並不可得它是有為法、它是數量法,就是錯誤!所以既然零是一種假設的東西、不存在的東西,硬要去推論,全盤都是錯的!知道嗎?
禪不可思、不可議,不能推論,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當下就是不可得,不可得中,就是如夢幻泡影體性本來就是空。所以,用任何的法,都沒有辦法推論到佛性,全世界的數學家,不可能了解佛性;全世界科學家都不可能了解佛性,永遠不可能!因為是對外,種種的數目字,包括銀行家也不可能了解佛性,銀行家每天都是number player,數字游戲,這個數字裡面就是虛幻、不實在的,在本性裡面,並沒有012345678,零從哪裡來?零從假設來、從無中生有來、從全世界習慣來、從假設、從大家公認來、全世界概念來,零本身並不存在。
所以,你所有的三度空間,也是人類時空妄想的產物,人類妄想的產物,叫做時間跟空間。那為了解釋種種的現象,一定要符合,加入這個時間、空間,它才會產生一種解釋法,要不然你怎麼日子你怎麼樣有這些種種的科學那是是說:數學、科學是不對?不是這個意思,是說這些數據、觀念知識讓我們活得解脫、更方便,沒有這些數學家、科學家,我們活得很不方便。因為有種種的數據,我們就會造出種種的飛機電腦,對不對?ipad、 iphone,要不然你沒有數據,你怎麼造呢?所以,佛法講得最究竟的,是要解脫內心;而科學、物理學這些解釋的,人類所不能理解的現象界,是讓我們有種種的知識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我們不可以變成一個野蠻的人;但是這個知識智慧是兩碼事情。所以,諸佛妙理,無關於文字,也無關於學歷,就是這個道理,就是這個道理
好!所以,佛法本身,當體即空,並不能推論,也不能用宗、因、喻三支量來比量、來推測,因為這個是叫做真比量,三支量無過,叫做真比量,這個在究竟的禪法來講,立不得!立宗、立因、立比喻就不真實的證量境界不可以裡面。。。說:宗則非宗,因則非因,喻則非喻,因為它不能說,叫做最高超的,沒有辦法測量的。

【立量雲:有為是有法,空為宗,因雲:緣生故,同喻如幻,異喻如虛空。】這個虛空就是不受緣生的影響,叫做虛空。【有為之法,有生有滅,不但滅後空,實在當體即空,故空為宗。因即解釋空之所以,雲因緣所生之法故,因緣和合,虛妄有生,】諸位!我們現在統統叫做虛妄聚在文殊講堂,因為是因緣故。【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等一下講課講完了,大家都走了,叫做虛妄名滅。那麼簡單講:既是虛妄生,就叫無生,今天我們來聚在文殊講堂聽經聞法,也是無生;就是今天我們離開文殊講堂文殊講堂從來沒有增減,來無增、去無減。體會到這個就是法性的時候,我們就離一切虛妄的生,離一切虛妄的滅,心就沒有所謂的增,也沒有所謂的減。【既曰虛妄,則空無自體,所以同喻如幻,異喻如虛空。《正脈》雲:『幻法從緣生,幻法空無性;有為從緣生,有為空無性。』】簡單講:交光法師的《楞嚴正脈》說:幻法是從因緣所生,因為幻法是空無自性的。那麼,有為法也是從因緣生的,有為法是空無自性的。所以當你證得到空性的時候,你的打水陸,哇!就很有意思了,就知道它在講什麼。

【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立量雲:無為是有法,】無為是有法,意思就是:仍然有一個無為法。【不實宗,】因怎麼說呢?【因雲:無起滅故,】因為本來無為法是沒有起滅的,沒有起滅,【同喻如空華,】空中本來就沒有花,是你眼睛毛病,才看出有空中的花。【異喻如真如。】諸位!十方三世一切佛,由初發心到成等正覺都是用這二個字修行:恆順「真如」,隨順真如修行。【無為之法,亦復不實為宗,因對有為法有起(生也)滅,】739頁,第一行,【立無為法無起滅故,若無有有為法,何得有無為法耶?】所以,對稱法、相待法,這個還是變成相待。【所以同喻如空華,良以空華無有起,空華本不實,】也就是所謂的無生。【無為無起滅,】所以,【無為亦不實。】講了無為,就變成有為了,變成一個觀念了。【《正脈》雲:末當結雲,識之有為,與識之無為,二皆非實。】最後就結了,結論就是說:識、識心的分別是有為,與識心的所謂的無為,與識之無為,二皆非實。簡單講:真如是絕待,不能著一個有為,更不可立一個無為,就是這個意思,立一個無為也不是實在的。【我故曰識性虛妄,猶如空華也。問:『佛破識,何以知其並無為亦破?』答:『經初佛破識心,破至深處,則曰: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皆由執此妄想,誤為真實。』誰謂但破有為,不破無為乎?】「誰謂」:怎麼能夠這樣說。誰謂,就怎麼能說只。。。「但」就是只,只破有為,不破無為。所以,《楞嚴經》到最後究竟來講,就是如來藏性不立一切法,不著一相,不立一法。


739頁,中間經文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雲何所見?】

解釋一下:言妄顯諸真,講到這個所謂的妄心,那是為了顯示真心的可貴和存在。那麼這二個既然是相對待、互相襯托的,那麼妄心跟真,其實就是同樣是二妄。為什麼?那是叫你放下真心放下妄,而不是能著一個真。所以,妄對真講,真心也對妄講。所以你講到這個妄,是為了要顯得真實,這妄心跟真,同樣是二個妄。

猶非真非真,那個「非」要用二次,猶非真,然後:非非真。那麼,底下的非真就是妄。這裡面無所謂的真,非真;也無所謂的妄。意思就是說真如本性或者如來藏性,無所謂的一個真,叫做非真;也不能所謂的講到有一個妄,因為這二個都不存在,才能夠如來藏性。所以,猶非真非非真,第一個「非」字要用二次,非真就是無所謂的真,也無所謂的妄。所以,真是無為法,妄就是有為法,這裡面無所謂的一個真的無為法,也無所謂一個妄的有為法。

雲何所見,見,第一個見是能見的根,與所見那是塵,根本不存在有能緣的見分的根,也無所外在的塵。更不能說有一個能見的根,或者是所見的塵,所以,雲何所見

整句的貫串起來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佛法所講的妄,是為了要顯示真實真心,那麼,立一個真心就不對,所以妄心、真心,就同樣變成二種妄。真如的絕對自性是絕待,無所比較,所以,猶非真非真,無所謂的真,一個無為法,也不能說有一個有為法,有為法、無為法,二個都不立,更雲何有一個能見的根,和所見的塵呢?破妄是破盡一切妄,不立一切法、一切知、一切相。

【此追頌根、塵同源。上半偈答難,難雲:權教小乘,率以有為為妄,無為為真。今何以並無為,亦斥其不實耶?答雲:言有為是妄,以顯無為是真,分明對妄立真,真外有妄可對,真固非真,故曰合妄與真,同為二妄矣!《中論》雲:『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如果這個法是因為相對待而成立的,那麼這個成立的法仍然是對待。所以法,你一直講,就愈來愈離,愈離於絕對。所以因為絕對的東西,它沒辦法形容,沒有任何距離,只能唯證相應。所以,這個佛法你用講的,就是還是有一點失真了,第一義諦本不可說,只有開悟的人能夠理解。好!那麼話講回來,如果不說一些方便法,那麼眾生就永遠沒有機會了,永遠沒有機會了。如果這個法,因為相待而產生的、成立的法,那麼這個法仍然是相對待的,簡單講就是:不能進入絕待的。換句話說:用任何的語言都不能進入絕待,因為語言文字、是觀念的意思。所以,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足證此義。】
【猶非真非真,雲何所見:此半偈況顯,上一非字,】上一個非字,【雙貫真與非真,非真即一妄字,真指無為,妄指有為,真性絕待,雙非真、妄,】記住!這八個字,是修行的重點!你想要體認到不可思議,哪一個開悟的人心境是什麼?諸位!開悟人心境是什麼?見相即道,當相即道,見處即真,不離本處,即得菩提。是不是?所以,真性絕待,雙非真、妄,【故曰猶非真與非真,】那個「非」要用二次,非真與非非真。【雲何是能見與所見耶?能見即根,舉眼根以攝餘五;所見即塵,舉色塵以攝餘五;又見即見分,所見即相分,】翻過來,740頁,見、相二分同依自證分,(【見、相同依自證,】)就像這個蝸牛的二個角,伸出去有二個角——見、相二分,收回來叫做本體分——只有蝸牛一個身體。同依自證分,就是自體分。【況顯根、塵見相,豈有異源乎?】就是來自一個本源。所以,無量的世界,其實來自一個如來藏性,本性統統包括在內。
740頁,

【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

【此結定。根、塵中間,無有各自獨立真實之性,是不能獨立之故,勢必互相依倚,有若交蘆,雖有二相,實無二體。】

【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結」就是縛、縛結,「解」就是解脫第一個是心打結,第二個是心解脫。無論是心打結、被結所縛,或者是解脫,同所因,因是一樣,因為來自同一個本體,只是一個真,一個妄。同所依,依自證分,就是自體分。那麼,這個聖凡無二路,六根的束縛跟解脫,就是無二路,如果是無明起,那麼就是凡,被束縛;如果是不生滅的清凈自性,那麼就是聖,同樣是六根,看你怎麼運用。所以,「縛」就是縛結,「脫」就是解脫、「解」就是解脫。這個縛結或者是解脫,同樣是所依於自體分。六根門頭,迷妄和覺悟都是同樣六根,所以,聖凡並無二路,看看會不會運用。

【此追頌縛、脫無二,結解惟在六根。六根結縛,則為凡;六根解脫而成聖。同所因,因即依也。若結若解,同依六根更無他物。無二路者,六根結則為凡,趣生死路;六結解則成聖,趣涅槃路;生死涅槃惟在六根,結解更無別路,故聖凡亦惟在六根,向背無二路也。】「向」就是方向相同;要背,那麼就愈來愈遠離。所以這個「向」就是合的意思,就是合覺;那麼,「背」就是愈來愈遠,愈來愈遠,離的意思。是向是背,其實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你觀察這個蘆草,這中間的性是有還是無?

底下是解釋了:

【此重釋根、塵同源。謂汝且觀察交蘆中性,為有耶?為空耶?若言其空,】怎麼樣?【蘆相宛然;若言其有,中無實體,故曰空有二俱非;即非空非有也。根、塵,見、相二分之性,亦復如是。若言其空,能所對待宛然;若言其有,實無自性可得。故曰空有二俱非。又當知根結,】時,【則非真空涅槃;】根打結就是心打結的時候。那麼,【根解,則非有為之生死,】一解開來了,就沒有生死了,而是涅槃了。所以,生死涅槃距離,就是這個道理生死涅槃並無距離,就是看你了不了解空義的思想。【若空若有,二者俱非矣!。】

【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迷」就是迷有,「晦」就是晦空,眾生迷有,二乘人晦空。這個晦也是對。。。著迷的意思,暗淡無光叫做晦,落入涅槃坑洞裡面。說:迷有晦空,「即」就全部都是無明無明。還是站在成佛的究竟角度來講,二乘人對凡夫來講就不得了了;可是對佛來講,仍然還是無明。所以,迷有晦空,就全部都是無明
「發」就是開發,這個「發明」不是發明科學家、發明什麼電動、發明電腦那個發明,完全不是這個意思。「發」是開發,「明」就是本明,開發本明叫做發明,就是離於空有便解脫

【此重釋縛脫無二。迷晦即無明,迷即迷之為有,晦即晦之為空,此句乃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若立空有二種知見即為迷晦,為結縛,為凡夫,為生死。發明便解脫,發明非有非空之理,此句乃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凈。若不空有二種知見即是發明,是解脫,是聖人,是涅槃。因是之故,所以諸佛同言,生死結根,涅槃安樂,惟汝六根,更無他物。】
【初祗夜頌前竟。】

好!現在把筆放下來,注意看我這里,所謂空無自性是什麼意思?第一個左手代表六根(師父左手);我這比喻很重要的,會嘛就悟,不會嘛就繼續迷。左手錶示六根(師父左手),右手錶示六塵(師父舉右手),六塵,六塵。六塵,一動念執著,(師父左右手迅速相拍)聲音表示識心分別,外面的虛空表示真如自性,外面的虛空表示真如自性
為什麼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統統是如來藏性所遺留物,多餘的東西
好!諸位看!(師父單舉左手)單單六根能不能生識?不能!
(師放下左手,單舉右手)單單右邊的六塵能不能生識?也不行,一定要動念,動念。
根、塵,(師父左右手迅速相拍)聲音表示識心分別,這個識心分別,剎那生,剎那就滅。。。剎那生,剎那就滅(師父復將左右手迅速相拍)識心分別,(師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剎那生,剎那就滅,這個叫做空無自性
意思就是說:因為離開了塵,(師父放下代表六塵的右手),或者離開了根,(師父放下代表六根的左手),沒有識心。
好!再來,(師父左右手迅速相拍),這個聲音一擊,根、塵相對,產生了識心分別,請問:我們的虛空有沒有增加?沒有,答對了!我識心分別怎麼分別,它只是虛空當中,剎那之間的音聲閃動而已。
再來,(師父復將左右手迅速相拍),當你音聲消失的時候,現在沒有聲音,就是沒有識心分別,虛空有沒有減少?也沒有!
好!那麼,我們一直妄動。。。一直妄動,一直攀緣(師父將左右手相交)每天動念,每天動念,眼根,眼根——眼識;(師父不斷將左右手相拍)耳根——耳識;舌根——舌識,這個眼耳鼻舌身意的識心分別,對虛空有沒有增跟減?沒有,很好!那麼沒有,這個六根空無自性(師父左手),六塵空無自性(師父舉右手),(左右手相拍)識心分別空無自性這一十八界,統統是虛空的多餘物。知道嗎?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虛空。所以,你今天所有的根塵,在運作你的行住坐卧,包括你的起心動念,都是多餘的。
簡單講:不了解生命生命對我們來講就是一種負擔,我們不曉得這些都是多餘的負擔,多餘的負擔,不了解這一層的道理,所以我們就一直拼了老命,要干出一番什麼事業;可是那一番事業叫做如夢幻泡影。你干到最高層的領導英文講:and so what? 你能如何?今天的比爾蓋茨,全世界最有錢的,你要問:and so what? 你又能如何?
所以,根、塵、識,一十八界,都是妄;但是,我們要生活,我們要生存啊!那麼用這樣的比喻有一個缺失,(左右手相拍)用一個根、塵,產生的識,知道、可以比較容易了解空無自性;但是,這個有一個缺失,就是這個不能儲存種子,因為這個是比喻,這個比喻
好!我們六根對於六塵,產生的識心分別,那一個剎那之間的動念,會儲存在八識田中的倉庫。用這個比喻有一個缺失(左右手相拍),是因為沒辦法儲存在宇宙當中;可是,動念是內心,你動到這個念頭它會儲存在你的八識田中,八識田中就像一個倉庫一樣。所以用這個比喻有一個缺失,因為沒有儲存的能量。知道嗎?動念,它有一好處,動念就是說:用內心裡面的動念,比較容易解釋,就是說:所有的動念都會變成種子,我們八識田中就像倉庫,一直儲存無量無邊的種子
所以,用這個比喻是善巧(左右手相交),用這個直接了解內心裡面的世界,這個才符合佛的用意。但是你慢慢慢慢在每一種比喻當中,好好的去體會跟體悟,因為佛法不是這么簡單的,這個不是doctor來有辦法的,就是博士來也沒辦法的,這個太難了,超越一切表相、語言文字觀念,唯證相應的東西它就是必需要這樣子,一步一步來比喻。。。一步一步來比喻。。。慢慢的去體悟。知道嗎?

你如果是像紐約那個阿婆,完全聽不懂,以後就用比手畫腳的,用比的。
這個你看看,師父要從大一學佛,到現在三十幾年了,諸位!今天師父要上台講《楞嚴經》,世間要多少的學歷?要花三十年、三十幾年時間!在座諸位!簡單講:今天如果你是四十歲的,已經四十歲了,我從今天給你栽培,你要七十歲,你才有辦法講《楞嚴經》!知道嗎?七十歲!如果你今天是五十歲,才開始我來栽培你,就表示你要八十歲,你才有辦法上台講《楞嚴經》!如果說照本宣科,那就簡單了,就不用花時間栽培,膽子大的就敢上台,二年他就可以講經了,他就不怕墮地獄啊,有什麼不敢?不怕下地獄的,那個一、二年就敢上台的,那個不怕下地獄的。對不對?因為講錯,自己也不知道啊!所以,這個佛法不容易,太難了!

741頁,倒數第五行,
【卯二 伽陀開後 ( 分二 ) 辰初 正以開後 二 別彰勝義 今初】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解開這個結,要有次第的,六妄之結如果解開,一真之名也不存在,叫做六解一亦亡。佛教不能說有六跟一,真性沒有數目字的。這個「六」就是六結,就是六妄之結若解開來,那麼,一真之名也不存在,亦亡,亦亡就是亦不存在。那麼,根選擇圓通,我們選對了,選對了這個耳根,入流成正覺;這個「入流」不是證初果,那不是這個意思。入聞性之流,要解動、靜、根、覺、空、滅,解六結,越三空,入聞性之流成正覺

【前祇夜,是重頌前文,長行之義;此伽陀,是孤起頌,突然而起,以開後文之義。上二句,】「綰」就是系結,綰巾就是把巾、手巾打結了。【開後綰巾以示倫次科,】「倫次」就是一定要有一定的次第,「倫次」就是類,相同類;但是,一定要有次第,叫倫次。「倫次」就是類次,像數目字123456,它有一個次第,叫做倫次科。【下二句,開後冥授以選本根科,】選這個本根科。【前來已示結元,】打結之根本,「元」就是根本。【說結解同所因,】同樣是六根,只是迷跟悟。【結之與解,同因六根,】所以,眾生看到什麼都著,就是表示一定會打結;聖人看到什麼都不著,就是徹底解脫。同因六根,【今欲解結,必因次第而解,以是結本次第結成,從真起妄,妄有六結。六結即是五陰,從微至著,識陰先起,】742頁,【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識;】這一句是方便說。【次成行陰(即第七識),次成想陰(即第六識),次成受陰(即前五識),次成色陰(即內之根身外世界)。前四陰,每陰為一結,色陰有二結,】譬如眼有明、暗,耳有動、靜,意有生、滅。【喻如穿衣,從內向外,若欲解結,必須從粗向細,次第而解,六結解盡,五陰破除,五濁澄清矣!喻脫衣,從外向內,脫了第一件,方見第二件,故雲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者:對結相之六,而說結元之一,六結既解,則六結之相不有,一巾之名亦不復立,此正開後文,六解一亡之義。】
【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者:解結當於六根之中,選擇圓通本根,如前所雲:得循圓根,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故須選擇,但依一根下手,做入流工夫,不許出流,出流是背覺合塵,此根即結縛之本;入流是回光照性,】簡單講:你就放下所有的外境,該有的責任把它完成,一樣用灑脫解脫心態,去完成你應該有的責任。所以你在這個世界,無論你扮演哪一個角色,都可以修行都能修行。入流是回光照性,【此根即解脫之元;如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乃至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證入圓通,自可速成正覺。】

把筆放下來,看這里,這個用比劃二次,比你在經典看了很久更快,用比劃的快很多!
這個結,結,動;耳根,用耳根來(例),動、靜、根、覺、空、滅(師父左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走),六、五。。。六,第六結,六五四三二一(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右手與左手在「一」處相平衡),如果要穿衣服,要從最裡面那一件衣服先穿,對不對?要穿衣服要12345(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下向上),這里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這里,(師父以一合扇平放在「一」處擬為真如本性),那麼,這個就是六結,六結(師父左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到扇子)。那麼,這里數一二三四(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到扇子)。
再來,看這里,動、靜、根、覺、空、滅(師父左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六五四三二一(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好!動結是第幾結(師父兩手心向下高舉並排平放)?(眾答:第六結。)第六結。
靜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下一個台階)(眾答:第五結。)
根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又下一個台階)(眾答:第四結。)第四。
覺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復下一個台階)(眾答:第三結。)
空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復下一個台階)(眾答:第二結。)
滅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復下一個台階)(眾答:第一結。)
你看!好!這樣子的話就更快了。你現在,我隨便舉一個例子:覺結第幾結?覺,覺悟的覺,(眾答:第三結。)第三結。靜結第幾結?(眾答:第五結。)第五。動、靜、根、覺、空、滅(師父左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走),六五四三二一(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這樣子平衡(右手與左手在「六五四三二一」各處相平衡),這樣就知道了
那麼,再來速度就快了,速度就快了!所以,用比劃的是不是快很多?的確!不然看書老半天也不懂,對不對?比一下,對不對?就很快!
底下,

【辰二 別彰勝義內具名體宗用教五重勝義】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那麼,這里有五個重點:名、體、宗、用、教。諸位先看右邊,右邊那個【辰二 別彰勝義(內具名】、【體】、【宗】、【用】、【教】【五重勝義)】

經文:【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這第八意識的陀那微細識太微細了,非一般凡夫、二乘人所能理解,這個習氣種子,好像瀑布之流,很難找到停損點。真非真,非真就是妄,一下子真心,一下子妄心,恐怕二乘人跟凡夫迷了,搞不清楚。所以,我常不開演,因為是無上甚深妙法百千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所以說:在座諸位!自己看經典這是很好習慣;但是問題:你沒有真正的悟,那麼,你看經典就會扭曲、錯會經典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就說:師父!我比較喜歡經典我說很好!這個要給你讚歎,但是,我還是特別建議你,一定要聽善知識的開導。因為那個語言文字自己去體會,很容易扭曲,而且佛也不是這個意思。所以聽經聞法,要列為生命當中他最重要的!當你熏習了五年、十年,再來聽經聞法,在那一剎那:喔!原來如此!我以前都誤認為這樣子,結果現在是這樣子,怎麼會差那麼多!就是這樣,要不然善知識做什麼?善知識,你總要一點工作他做啊,要不然中秋月餅給人吃了那麼多,柚子也吃了那麼多,你都沒有給人家一點工作,這樣也不好意思!對不對?善知識擺在那邊閑著,對不對?太閑也不好,所以要給他一點忙碌、一點工作,要不然立一個善知識干什麼?所以,這個佛法無人解,雖慧不能了,再有世間智慧知識,是沒辦法解開佛法的,完全沒辦法的!真的!
有一台灣大學上課,那個教授他說:喂!慧律法師!我告訴你,你們那個佛法充滿著矛盾
我說:為什麼矛盾呢?
他說:你們這個佛法喔,就是這樣: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師父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個器皿),即非三千大千世界(師父教授器皿里的水倒入杯子),就像一杯水(倒來倒去),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師父教授杯子里的水倒入器皿)。這個講來講去,到底你們佛在講什麼?
大學教授喔,沒辦法的!對不對?
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師父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個器皿,將杯子的水倒入器皿),即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師父教授器皿里的水倒入杯子),是名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師父教授將水倒入器皿)。慧律法師!那你的意思就是:你的錢不是你的錢就是我的錢;我的錢就是你的錢,不是我的錢,那麼意思就叫:後來你的錢統統歸我,就是我的錢
我說:哪用這樣比喻我說教授教授!這不是這樣子啦,這個真的是。。。不是 ,因為時間太短了,沒有辦法
後來第二年,台灣大學打電話來說:慧律上人!我們想請您到台大上課,上一整年的!我說:那沒辦法啦,這里到台大很遠。後來剛好高雄師範大學邀請師父演講,高雄師大就比較近了,就去高雄師範大學上課,也是上了一年,去跟他們上了《十四講表》,台大太遠了,台大太遠了。
所以說,這個佛法,真的也不教授辦法的。教授就是愈教愈瘦,叫做教授(瘦)professor,愈教愈瘦。所以我們能夠碰到佛法是很殊勝的;但是,要好好的去領悟,不可以用自己的妄想、顛倒、分別去學佛

好!看底下的註解,742頁,最後一行,

【此彰顯體勝。前示從根解結,根性即是識性,】識體本空就叫做識性。【識性親依如來藏,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叫做微細生滅,就是阿陀那識。【此雲含藏識,】就是含藏無量無邊的種子。所以,在座諸位!你一定要對眾生好,是因為眾生好,你才會變好。為什麼?因為對眾生壞,所有的壞就變成你的種子,就將來你自己要承受!所以,記得!燈塔只負責、燈塔只會放光明,不會發出噪音,港口那個燈塔。一樣的,大悟見性聖人,只負責對眾生放出智慧慈悲的光芒,不會像眾生這樣,牢騷、抱怨,發出噪音。所以,為什麼?因為聖人了解八識田中所有的種子將來都會慢慢的成長、開花,變成結果,那麼到時候受苦,你就受不了了!所以,因此這個含藏識,你了悟以後,一下子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因此你要落下去的種子一定要好的。簡單講:記得一句話:含藏識只有三句話可以解決:發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你出來的種子統統是好的!發好心就是你的種子是好的,做好事、說好話,統統是好的!所以,這個含藏識了解以後,你更會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大悟的人更重視因果,因為任何一個因果都逃不掉!【含藏根身器界種子;】根身就是五蘊身;器界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種子就是內在的念頭微細習氣念頭,叫做種子就像我們收成穀物,五穀有五穀的種子。【亦名阿陀那識,此雲執持,以能執持一切染凈種子,以及根身器界,令不散失。此識即如來藏,受無明熏,】這個很容易了解。你看現在大家都喜歡吃煙熏的,熏久了,那個味道,哇!是多好啊!是不是?現在素食的也很多都是用熏習的。所以無明熏,【轉如來藏,而成識藏,即第一卷,佛判二根本中之真本,】二根本就是真本還有妄本二種根本,的真本。【為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其體淵深莫測,微細難知,二乘不能究其源,等覺未能窺其際,故曰微細。】你想想看,等覺喔,快要成佛的人,還未能窺其際啊,唯有佛。故曰微細
習氣成暴流者:《深密經》雲: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成暴流。』】「暴流」,就像瀑布流下來。像中國大陸有十大瀑布十大瀑布。那一天我看了那個節目,旅遊節目說:中國大陸有十大瀑布,第一名瀑布他說在青海省。那個工作人員說:為什麼我們沒有把第一大瀑布攝影起來,呈現在世人的眼前呢?因為扛那一部機器要走進青海那個大瀑布要走十天,車子沒辦法到,駝、驢都沒辦法,就是一個人要扛那部攝影機,走進去要走十天,走出來要走十天,四十天中國一大瀑布,是最美、最大的瀑布!所以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看到,你看到的都是黃河啊、長江啊、峽谷啊、瞿塘江、錢塘江、長江三峽,這大概電視上看都是這個。有人說瀑布有負離子,要趕快在瀑布的前面用力的呼吸(師父閉眼擬深呼吸),我說:吸那兩口氣哪來得及呢?(笑)來不及了!對不對?這個就是解釋這瀑布,一泄下來,一泄千里,沒有停損點。所以,簡單講:就是我們的行為舉止,受這個無明習氣暴流所控制,你沒辦法!所以因此一切眾生所做出來的事情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很多的地方他是控制不住的,控制不住的,所以,非理性的。尤其是財、色、名、食、睡,他要生存啊,他要本能啊,生存跟本能,就攪拌他的心靈成暴流,不需要無量億劫來的種子了,就這一輩子的種子,一個金錢、一個女人、酗酒就好、抽煙,這些少許的慾望這一輩子就好,就轉變成強大的暴流,你就控制不住!所以,人類有某些地方,他是非理性的,譬如說你的胃,你的胃,你的胃,要吃東西,蠕動,蠕動。對不對?蠕動,蠕動。這正常的蠕動,時間就會餓。如果你打針打太久了,這個胃,或者吃西葯吃太久,這個胃蠕動就不正常,一下子快,一下子慢,一下子脹,一下胃酸過多,到最後就是痙攣,痙攣就spasm,痙攣,這胃就不正常了,胃受葯所控制了!所以,我們一出生,你看就不是要跟不要的問題,是你沒有吃,你沒辦法生存,你活不下去,這個不是你理性可以控制的,哪一個聖人不用吃飯的?當然有啦,少數的印度那一些,一輩子不吃飯的,我們講的不是這個,我們講一般人。印度有一個不吃飯的喔,電視有(拍)出來,一輩子都不吃飯的,幾十年從來不吃飯的!有一個人,美國有一個去給他測試,十四天他就坐在那個地方,他修那個yoga瑜伽,就坐在那個地方看他有沒有偷喝水,或者是偷吃東西。二個禮拜坐在那邊,完全沒有任何動作佛陀講的那個是。。。當然這是定,重要還是要有智慧的。我們佛弟子學習的是中庸之道,因為那個是印度外道,我們所學佛陀中道。所以,這個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成暴流,簡單講:今天我們的行為舉止,不稍微控制一下,那個貪嗔痴慢疑一起來,你就失控,你就失控。【習氣無明種子,展轉熏變,妄上加妄,漸起諸結,而成生死暴流,以習氣種子熏變,能引生諸趣,生死流轉,故如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者:因此識是真妄和合,其體全真,不過參雜無明習氣之妄,如經初十番顯見,極顯其真,二見重剖,】就同分妄見還有別業妄見,重剖,「剖」就是剖析,再一次剖析,【乃破其妄。若說是真,恐其迷妄為真,】把妄心當作是真心,【而起增上慢心,】所以你看,自己很有修行了,動一個念頭:我很有修行!這個就是妄心,真正有修行的是一句都不會講,因為它是絕對,絕對就沒有什麼好說的,所以,唯證相應。因此真的聖人是默契而已,僅止於此,沒有一點慢心。【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就是把妄心當作是真心。底下,【若說是妄,恐其迷真為妄,反致向外馳求,騎牛枉自去尋牛,】我們當下體空,就是真心了;我們現在往外一直去追尋,就是騎牛妄自去尋,騎牛找牛。【終日行之不自覺。故我於權小教中,不輕為人開示演說者此也。《深密經》雲:『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把這個微細的阿陀那識妄執為一個我,其實那個也是生滅的、是虛妄的。到這個地步,除了大菩薩、妙覺的佛陀,其他人差不多沒辦法去分辨什麼是妄心,什麼是真心。【二經偈語,雖有五字七字之別,其義全同。】

好!底下是宗勝,前面這一段: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是講到究竟處,叫做顯體勝,顯示這個體的殊勝
底下是顯宗勝,宗勝,宗教的宗。

自心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雲何立?】

解釋一下:萬法其實是自心所現的相分,而取這個自心所現的。。。自心自心就是:自己的心取自己心所現出來的,萬法其實是相、相分,而相分是心所影現的,而見分也是心,那麼,就是以心取心,能見的見分,取所見的相分,其實都是心,都是八識田中的種子,所影現出來的現量境界。所以,我們不了解,見分跟相分,本來來自於一個同樣的本體的,自心自心
那麼非幻,非幻就是真,那麼真實法,這個非幻也變成了幻法,只要你見分取這個相分,這個真心就變成幻法,能所不斷,那麼真心就變成了幻法。
不取無非幻,這個不取,就是最重要叫做離相,只要你不要取著見分跟相分,就是離一切相,那麼,這個就好辦事!不取就是離一切相,就是無非幻,非幻就是真法,也無所謂真的法。你只要不著又不取,離一切相,就無所謂的真法可得
非幻尚不生,連真實之法尚且不生了,尚且不動念去執著;那麼幻法,人相、眾生相這個幻法,雲何怎麼能夠成立呢?

744頁,

【此彰顯宗勝。宗具因果,即下手起修,由因至果,最簡要,最巧妙,根性法門,但從一門深入,其修巧,其效速也。】
自心自心者:良由一切眾生,不悟見、相二分,惟一自心,】山河大地其實就是你的心。【妄以能見之見分,妄取所見之相分,名曰自心自心。取字,即結縛之源,】就是萬法你著不得。諸位!你修學了三藏十二部經典,每次都有人問說:師父!我從哪裡下手?從不取下手,從離相下手!不取就是離一切相,你今天心之所以打結,就是取相,再來妄想一直連續。所以,取字就是結縛之源,【遂於本來無幻法中,妄成一切幻法;幻者虛幻不實,如現前身心世界,人相法相,紛然雜陳,凡所有相,皆是虛幻,無有真實,苟能達此,則返妄歸真,亦復無難,但要不取便是。不取二字,即是下手工夫,】每次講:師父!有沒有哪一種方法最快最快就是放下最快就是離相,離一切相。【亦即解脫之本,不起能取之心,不取外塵之境,旋轉六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非幻之法,尚且不生,一切幻法,雲何而得安立耶?】連真法都不生了,那談什麼幻呢?【此中取字,即結縛之元,】「元」就是根本。簡單講:一切眾生為什麼活得這么累、這么辛苦?簡單講:就是心中打結,縛就是被捆在觀念意識心裡面。【不取即解脫之本。】

【不取二字,即是最簡要,最巧妙之下手工夫。亦即前文,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不隨二字,圓頓修法;又即知見無見,無字工夫;又即欲逆生死欲流、逆流之功;又即下文觀世音入流照性方法。此不取工夫即從根解結工夫。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俱空就是空空,連空性那個空也要放下,我空,法空也不生,叫做俱空不生。【非幻之境,尚且不生,而人相法相之幻法,】《金剛經》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對不對?這些人相、法相之幻法,【豈能立乎?是則以不取為宗,以了幻為趣,】諸位!這個「了幻」講得好了他不會念叫「知幻」,這個力道還不那麼強。對不對?「了」,就是徹底一點都不保留,它就是幻!單刀直入,萬法就是幻,幻就空無自性。所以,在座諸位啊!這個世間有什麼是非有什麼恩怨呢?世間有什麼絕對的對?有什麼絕對的錯呢?在座諸位!你今天所受的委曲,就當作前世欠人的,好好的還。今天受一切的苦難,就當作是八識田中已經起現行了,逃不掉,因果逃不掉!我們常常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這一句話,這是在一國家的角度,就是你這個國家不要侵犯我,我不會去傷害你,共產黨常常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學佛要更高一層,人犯我,我也不會去犯人,這個是變成學佛的。就是人犯了,侵犯的犯的意思。站在保衛國家的角度,是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是站在聖人的心的這個角度,人犯我,我一樣不犯人,這個是功夫!就是心中沒有恨,聖者心中無恨,恨是生命的休止符,他會停頓一切的智慧,他只知道記得恨,他忘了智慧。所以,恨是生命的休止符,會讓我們智慧完全停頓!所以六祖講:道須流通,何以卻滯?以了幻為趣,【簡要巧妙,無復以加矣!】

底下是講名勝,顯這個名勝,

【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

這個根性不生不滅法門,「是」就是根性法門,是名妙蓮華蓮花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蓮花一開,裡面就結籽,簡單講就是因,果中帶因,因中有果,因果同時,不二法門,是名妙蓮華,叫做根性法門,是一切法門最妙的法門,是名妙蓮華。金剛就是佛性,金剛的佛性不動的,我們如如不動佛性。王就是至高、至尊、最貴,國王是統領文武百官,當然王就是至高的。寶覺就是我們的真心真性,整句的意思是說:這個不生滅的根性法門,是所有的法門最妙的法門,你只要用金剛佛性不動,如同國王至高無上的寶覺的真性真心簡單講:根性法門是最妙的法門,我們的佛性不動,是最貴的、最尊的真心真性法門

【此彰顯名勝。是字指根性法門,名為妙法門。妙者不可思議之謂也。此圓頓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以此根性,為因地心,根性即本覺佛性,本來是佛,此即因該果海;無奈佛性,埋沒在五陰妄法之中,今則旋根脫塵,返妄歸真證得妙覺極果,亦不過成此本來之佛,此即果徹因源。因果該徹,不可思議,喻如蓮華,方華即果,】剛開花就結果。【因果不相舍離,又蓮華出污泥而不染,根性隨緣不變如之,此喻根性法身德。】

【金剛者,金中之剛也,最堅利,能壞一切,一切不能壞他。喻此根性,無動無壞,靈光獨露,以如如智,照如如理,根境結惑,】這個根性【觸之則銷;】觸之則銷就是用本性修行,那麼,這些無明就沒有。所以,【無始無明,】根性【擊之則破;】用不生滅來觀照一下,所有無明不存在。所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就是這個道理無明本來體性就空,不存在。【斷盡諸惑,圓成果地修證,此喻根性般若德。】根性的般若德。
【王者自在之義,處染不染,不落於有為;在凈非凈,不泥於無為;】「泥」就是拘束,不拘束在無為法裡面,不泥於無為。【染凈一如,空有不滯,此喻根性解脫德。寶覺,即真心異名,前雲寶覺圓明,真凈妙心,此心即圓湛不生滅之根性,】746頁,翻過來,【猶如摩尼寶珠圓滿湛然,寂照具足,乃自性天然之本定。】

【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

用這個般若照見一切如幻,叫做如幻,這一句就是這樣子。三摩提就是三昧,一照,既然是幻,就沒有東西可以執著
所以男女感情那麼難突破,一照,五蘊本空,這個人不存在,他來到這個世間,只是幻,那麼所有的,一念之間就全部放下男女感情或者是慾望,是所有的電影啊、小說家啊,是不是?統統在一直描述的。你看任何的歌;就是這樣。不管任何的歌、小說;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話題。就是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如幻三摩提,一照,所有的慾望空,所有的男女肉體並不存在,這個只是剎那剎那滅,不清凈身體你不必等到剩下一堆骨頭,你才來覺悟你現在就了解了。你肯面對真相你就不會遭遇假相,這個是修行人的根本。你勇於面對真相真相就是一堆骨頭。
所以,我常常鼓勵大家,你們要去看那個埃及出來的那一些埋葬很久的法老王或者是埃及的木乃伊。我們現在看的,大家都是漂漂亮亮的,衣服一穿,化妝,一下子,對不對?頭發一擺,甩一下,風情萬種,回眸一笑百媚生。好!當你脫水的時候,對不對?埃及艷後而今安在哉?赤壁賦裡面講的安在哉。我很喜歡看那個木乃伊,因為那看了覺悟,一個人把水全部脫光的時候、脫水的時候,剩下一個干屍,你說他一個人,也是一個人,有形狀;可是完全失去水分,那個時候屍體又沒有腐爛,很好,五臟六腑好像存在;可是,已經全部幹掉了!一個好好的人,為什麼變成這樣子?喔!以後我們這個色身,死了以後也是變這樣子,也是變這樣子。到底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在忙碌什麼?或者我們在貪著什麼?
所以,所有的眾生,因為不肯面對真相他就一定會迷於假相你很勇敢的,我面對我這個色身的真相那就沒有東西啊!對不對?你男孩怎麼化妝,西裝一脫,還是一樣啊!所謂猛男,身體還會抖動,抖什麼呢?你們看過健美先生會抖動的肌肉嗎?我看電視的。我看電視後,自己試看看,不會動,沒辦法,差很多!我看電視上健美先生的肌肉都會抖動,什麼六塊肌啊,那個會抖動的。他把練那個肌肉心情意志力,來練這個《楞嚴經》,喔!不得了!所以我們對這個世間的不了解,所以我們就會練這個、練這個,著迷這個、著迷這個,對不對?像以前麥覺生的那個毛筆寫得。。。麥老師哥哥麥覺生,你看那個毛筆得多好啊,多好!臨命終,師父跟他加持,那一些毛筆硯台要做什麼?那意思就是說師父!您練毛筆字沒有什麼用啰?不,我不是這個意思,你要毛筆你有興趣沒關係;但是,你要告訴自己:練這個,稍微心可以定一下,但是,跟開智慧是兩碼事情的,兩碼事情的。
所以,我們要了解,如幻三摩提,就是要進入三昧,你一定要觀一切法如幻。其心如不動,彈指超無學,超無學就是指一下子就超過二乘人。

註解
【此彰顯用勝。即修證之力用。三摩提此雲等持,定慧平等任持,入流照性,全憑慧力,澄濁還清,乃由定力,又知真心本具,幻惑本空,此亦慧力;於本無修證,而起無修之幻修,無證之幻證,此亦定力;由此定慧等持,次第解結,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正所謂諸幻滅盡,覺心不動,證入圓通,得住首楞嚴三昧。】
【 彈指超無學者:即明修巧而效速也。亦即前文所雲:得循圓根,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故能於彈指頃,超過無學之位,但解三結,】動、靜、根。【已齊無學,何況寂滅現前,乃至得成無上知覺乎?】

諸位!看經文
【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此」就是從根解結的教法佛陀教我們從根,單刀直入,心保持如如不動,所有的結就解開,不受假相的影響,煩惱執著、顛倒全部解,從根解開這個結。簡單講:這個根,攀緣這個外緣——這個塵,你要發現根性當中的不生滅的根性,就是如如不動,那個就是本來的面目。
此阿毗達磨,阿毗達磨,阿毗叫做無比法,「達磨」就是法,我們講:達磨祖師達摩祖師,就是法的意思。阿毗就是無比法,阿毗達磨就是無比法。無比法的意思就是最尊、最貴、最上,當然就是無能相比,叫做無比法。十方薄伽梵,薄伽梵就是諸佛,十方諸佛。一路涅槃門,一路通往涅槃門,就是涅槃的修門。「修門」後面加四個字,括弧,寫小一點:密示耳門。密,秘密的密,密示耳門,示就是開示的示。這里也告訴你:一路通往涅槃的修門,是哪一門?就是耳門,所以叫做密示耳門。
再解釋一下: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意思就是:從根解結的教法,是無比法、是最尊法、是最貴法、是無上法、是最上法,就是十方諸佛一路通往涅槃的修門,就是密示耳門。

【此彰顯教勝。此字指根性法門,阿毗達磨:此雲無比法,謂此從根解結之教法,是最勝頂法,非其他教法所可比。十方薄伽梵:即十方諸佛,薄伽梵,有雲婆伽梵,】這是譯音的不同。【是佛之別稱,具足六義:】婆伽梵又【謂自在、】婆伽梵又叫光明熾盛、】婆伽梵叫做無量的【端嚴、】就是庄嚴。【名稱、】就是聞名而稱贊。聞其名稱贊其人,叫做名稱。聞佛,所以你看,大家一聽到佛名,沒有一個不讚歎的,大家都要向他下跪頂禮。名稱,聞其名稱其人,叫名稱。【吉祥尊貴,乃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一路者,】這「一路」不是花田一路;我常說:請歸零。就是「花田少年史」的,很好笑的,配那個台語實在是笑翻天了!一路:【三世諸佛,共由之妙修行路,涅槃獨取,】747頁,【萬德畢備,二死永亡,無餘大般涅槃。此門字,但指修門。前第四卷,大開圓解,是悟門;此所示圓修,是修門;第八卷得成圓證,是證門;文殊揀選圓通偈雲: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即指此一路之修門,彼則明指耳門,此則密示耳門,即一門深入之門也。】
【二偈頌竟。】

底下,好!把筆拿起來,翻開來,742頁,把筆拿起來,742頁,看經文: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這一行的上面寫:顯體勝。看左邊那個:此彰顯體勝,顯出體的殊勝,顯體勝;寫三個字就好

再來,743頁,自心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雲何立?在「自心自心」上面寫:宗勝,宗教的宗。

翻過來,745頁,看經文: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這個上面寫:名勝,名字的名,名勝。

翻過來,746頁,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在上面寫:用勝,這個顯用、用勝,作用的用,用,作用非常殊勝

再來,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寫:教勝,上面寫:教勝,746頁,寫:教勝。

好!諸位看747頁,
【丑三 敘性】

中間經文:【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心目開明,嘆未曾有!】

解釋一下:於是阿難與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慈悲的教誨。
祇夜重頌,重頌就是跟長行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