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二

講題: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日期:2009.6.13——2009.6.21

片數:共5片(本片為第2片)dvd

[巳三 結顯體用]

經文,[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凈本然,周遍法界]。

說:你原來不知道,在如來藏性當中,說性色真空,這個性真空是指如來藏性所現的色,其實是當體就是空。為什麼要講一個[真空]?在佛教兩個名詞,一個叫假空,一個叫真空。所謂假空就是透過分析,這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說的;站在一直分析,由大的色慢慢的切割、觀照、剖析,使這個色塵一直達到顆粒微塵,顆粒微塵再繼續分析就是極微塵,極微塵再繼續分析就叫做鄰虛塵,到這個接近虛空的邊緣,依二乘和權教菩薩說接近虛空。由分析而來的,這個叫做假空。為什麼由分析而來這個叫做假空?這等下再說。不是由分析來的,了悟空自性直下空,全部絕對空,叫做體空,這個完全是超越意識形態的頓悟、契入,這個叫做體空。為什麼析色不能入空?集空、合空也不可能變出色法,這個要稍微解釋一下。所以,析空觀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說,體空是站在性上的角度說。

現在要關鍵時刻來了,現在是見性跟不見性非常重要的關鍵,轉得過來,他就見性;轉不過來,他就只會繼續用意識心在修行,這個是完全關鍵的時刻。我手裡拿的是一個毛巾,我們現在講析空觀,佛陀教導這些二乘人、權教菩薩,分析,這一般人容易了解;原來物質世間,所有的相就是一合相,就慢慢分析。分析到最後,這個毛巾是絲或棉做的,棉再用機器切割一粒一粒,就用這個來作為色塵最微小的討論,在這里有重要的觀念,這個顆粒微塵,有還是沒有?昨天我們因為時間關系講到這個地方

這個顆粒微塵有還是沒有?有,就不能講空。好!我們這個顆粒微塵把它七分,就是七分之一微塵,七分之一鄰虛塵。這七分之一鄰虛塵有沒有?七分之一還是有,不能講空,再把它七分,四十九分之一微塵,有沒有?還是有再來我們把它變成五百分之一、五千分之一微塵,鄰虛塵,還是有!只要還有幾分之幾它還是存在,五萬分之一顆微塵,用百萬顯微鏡看還是可以看得到。只是就目前人力來講,要分開這個再繼續分解、分析還是有困難。所以,就是由大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直到顆粒微塵,一直到鄰虛塵,再鄰虛塵的七分之一、四十九分之一、五千、五萬、五百萬分之一,它還是有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這個用這樣的分析,是沒有辦法進入空的,空的體悟不是這樣,空的體悟是必須要了解,那個微塵相仍然是無自性,也是空。而空必須排除一切的概念,不能用分析的東西,當他頓悟契入自性本空的那一剎那,就了解它不是意識心的分析,完全超越一切意識心。現在由毛巾我們說析空,我們現在用手畫一個空間出來,沒有任何的相,我們說這個是體空,沒有任何的相,沒有任何可以討論。體空跟析空它倆個是一也是異,這個毛巾站在相上的角度講,從分析一直到極微可以說它是空;可是,諸位!你已經落入概念了!已經落入意識形態,你一點點由大慢慢切割轉小,由大慢慢轉小的概念,再分細微,這個就是意識心。

現在要講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拿到這個毛巾,不存在任何的語言它就是空。體空,它本身相裡面不留性,就是性空,性空當體就是空,不可以用任何的語言去講,不可以用任何剖析的方式,當體就是空。當體就是空,就是超越任何的表象就進入平等,相是性中的相,性是相中的性,是非一,同時也是非異,超越一切表相,不可以用分析的方式,它最主要的,因為識心會計度,會衡量大小、來去增減,這個就是生滅意識心,就是輪迴的心的開始。因為你有大就對小,小就對極微小,這個就是有增減觀念,這個就是叫做知識性的佛法學佛見性叫做佛學,就是這個道理

體悟了體空有什麼好處世界就完全不一樣,你看這個公園,我們左邊有一個小公園有樹木當你看到一棵樹的時候,化學家來講,這一棵樹可以提煉出化學元素,我們尊重、贊嘆,站在化學的角度;站在理學家的角度,它有種種的物理性站在植物的專家來講,它跟昆蟲有種種的關系站在植物的病蟲害裡面它會研擬出一套如何防治病蟲害;站在整個森林裡面,這棵樹是森林裡面的一棵。佛陀對於這些化學家、物理學家、植物家、森林學家等都尊重;可是,問題來了,它能不能解釋內在的煩惱?把這一些當體即空的東西,本身是緣起如幻的假相,一直來研究它,會給人類某一些知識性的東西,而佛法要做什麼?佛法是要解決生命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輪迴痛苦煩惱。我們之所以煩惱是因為有相,而我們把相當體是實體性的東西,這個就是所有的問題存在。

譬如說這一棵樹,這棵樹小乘、權教菩薩來講,你有能緣的心,有所緣的樹,中間就產生大樹、小樹,這是花、這是草、這是泥土,這種種的識心就一直出來,由這棵樹主體,為所緣,能緣的意識它就會一直不斷,你無論怎麼剖析它,動念,都是一直生滅,這個就是不能體會,這棵樹當體即空的道理沒有任何語言沒有任何剖析。再來,這棵樹跟人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我們人身體的元素,四大的元素地水火風,從這棵樹木也許可以找得到,也是地水火風,好!這棵樹跟人絕對相同的地方是什麼?就是空,不存在。我們父母親沒有生我們的時候,我們不存在,特質就是法性空,在人來講就是佛性本空。再來,這棵樹跟人完全相同點是什麼?就是無自性,就是絕對空,好!事情就好辦了,我們我相絕對空、樹絕對空,沒有任何的討論,超越一切表象,沒有能所,意識心滅,徹底放下,徹底沒有意識心;沒有意識心,識生滅當體即空,不生滅,寂滅就現前,佛性就現前。

我們要了解,整個人生宇宙,大跟小都是一合相,當你領悟到一合相當體即空,這個世間沒有任何語言文字意識形態,任何的我執、法執,能所對立,完全平靜,佛就是活在一個絕對寂滅的心靈般若智慧里,就是心靈凈土。我們之所以活的痛苦,就是想去剖析一件事情;二乘人有能緣的根,有所緣的境,中間產生識,對不對?十八界裡面講的很清楚,外道不了解緣起,講一切法本自然就是無因論,無因論是什麼?也是意識心,外道的無因論就是執著意識心,只是比較沒有理性而已,因為它對生命的起源沒有一個交代,而佛法緣起是破除外道自然;講緣起仍然是佛陀的一時方便,緣起要建立在根、塵、識十八界,有可討論、有可以言說的東西,而你要進入佛的領域,這個不行!進入佛的領域,必須進入絕對,絕對的智慧,絕對的解脫,絕對的自在,絕對的平等,沒有能所。

諸位!你能體會四十億年前,地球沒有動物、沒有植物、沒有音聲世界,那一念寂靜是什麼狀況嗎?這個時候還不是佛性,因為沒有人來體悟法性本空,人之所以可貴,是因為我們有佛性學佛之所以可貴,是因為活在現實社會現實的現代,同是可以超越一切痛苦,如果有因緣更可以救度一切眾生。所以,這里講性色真空,是對假空的表達,不是分析的空叫做真空,當體即空就是絕對平等,分析到這樣子就有概念,要見性就要舍掉妄識。

汝元不知,如來藏性當中,如來藏性色真空如來藏性所現的色,其實是本體真空,不是分析的空,分析的空是假空,現在講的是本體空,是真空。性空真色,如來藏性所具的空,乃能成真色,而這個色當體就是空,就是本性,站在這一句的角度,就是如來藏性當中所顯出來的色是本體的色,不是分析的色法;分析的色法會有障礙,體所顯現的色毫無障礙,所以,佛陀就是活在一個沒有障礙,縱然因緣你怎麼顯現,活就是生活在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的境界裡面,所有的色法完全不能障礙佛陀。為什麼?因為這個色已經回歸到他的如來藏性。也就是說所有的色法是如來藏性的一部分,所以,佛陀看出去的世界他會珍惜這一礦物植物,跟愛惜這些生命動物。為什麼?內、外、空性平等,在佛的角度是這么樣如何的來呵護這些有情、如何來珍惜這些植物

佛陀是最了不起的環保——心靈的環保。環保會壞就是因為人性壞、人心壞,改善人心就一定會改善環保。佛陀是最偉大的環保專家,絕不允許貪的毒存在這心中;絕不空話嗔恨存在他的心中;絕不允許愚痴心存佛陀心中佛陀心靈是最極清凈的環保,剷除一切不凈心靈環保,所以,環境的環保要先做到心靈的環保,心靈的環保好了大家都沒有私心,這個世界就進入無諍的清凈環境當中。所以,佛陀把這個色納歸本性所顯現出來的沒有障礙的色,不是緣起的這些假相的色,把緣起假相的色,了悟當體即空,就是本性東西,這個就是大小乘的分水嶺。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凈本然,周遍法界師父用了二十分鐘一直在重復的講這個,是希望你能夠突破你的內心裡面的意識心,同時了解佛陀的偉大,是沒有階位、沒有次第,不可落入意識心的剖析。

[此明全體圓融。地大之色,體即法界],現在談到地大的色,包括無盡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法界儒家講:放諸四海而皆準;佛家更偉大:放之宇宙而皆準,佛所證悟的證量,整個宇宙都適用。所以,佛是人生宇宙的大覺者,絕對不作二人想,在這人生宇宙當中,絕對沒有一個人的證悟超越佛陀,是究竟覺悟大聖人。體就是法界,[色空圓融無礙,本非和合]。為什麼?絕對的空,沒有東西可以和合,有東西可以合,就有基本的元素,那個基本的元素就是顆粒微塵、就是極微、就是鄰虛塵,那個鄰虛塵在小乘來講他是承認構成色法的一個開始,有那樣子就有緣起法,佛陀說:連那個顆粒微塵、鄰虛塵都不存在,空到底,因為它是本性東西

[汝阿難固執因緣和合者],固執因緣和合它的基本概念是什麼?承認微塵有其自性,這個就是最重要的,有小微塵才有辦法因緣佛陀連這個也破,自然也就因緣。[因無始覺妙智,元不知如來藏,本覺妙理之中,無法不具,無法不融者也如來藏即真心別名,乃依理立名。如來二字,即真心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理,圓融無礙,含藏一切諸法,無一法不在里許,故曰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者:乃指如來藏中,性真色空,互相融即],融即就是不二。[此七大,科科皆曰如來藏中,是屬理具之七大],理具就是佛性如來藏性本來具足的七大。[當約藏中未發現者說,不同前四科,是屬事造之七大],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乃為藏中已發現者說也]。已經發現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現在還沒發現,就擴大到整個宇宙

[問:四科之法,何以亦目為七大?答:陰、入、處、界],就是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與七大無別,但橫、豎、開、合之不同耳。約豎論,則開色陰為前六大,合受、想、行、識四陰為識大;約橫論,則合六塵為五大,合六根為見大,合六識為識大]。注意!見大跟識大最大的不同,見大:意根;識:完全心東西,無形的心識,這個要特別注意。所以,講到見大就不可以離開六根的討論。合六識為識大,[何嘗離七大而別有哉?而如來先會四科即藏性,是將已發現七大,一一會歸藏性,以明即事則理,故曰本如來藏。此科是說發現七大,一一含具藏中,以明全性全相,故曰如來藏中;觀中字即理具事造所由分也]。

[問:本科原屬地大,不言地大,而易以色字,其故何也]?這是為什麼?[答:地大為色法所攝,易以色字,舉其總也]。萬法有形相就是不離一個色字,[色而稱曰性色真色者,非指世間發現之色,乃指藏中性具之色,真體之色,與空相融相即色空],外相顯現出來的就是色法和虛空。[本屬對待],功夫夠的,[融之則性具之色],就是與本性不二之色,所有的色法就是本性,就這么簡單,絕對不是用你分析的,你分析的那個是虛空、是緣起粗糙之色;現在不是,現在是本性講到色法,它就本性,不二。[即是真體之空,豈同析色以歸空也。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色,豈待合空以成色也]。本性是有色,色當體即空就是本性,性色不二。[性則言其非相,亦即理而非事也;真則言其非俗,亦即體而非用也。有以理事體用合釋者,非也]。說:有的人用這個理事、體用合起來來解釋這一段是不對的。因為[性真二字,即是理體,為色空之本]。意思是色、空也不能離體,不能離開這個性真。

[字別義同,今影互用之,若不影互應有四句],真正的圓滿是四個句子。[當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意思是本性的色其實是絕對的空,絕對的空就是本性的色;本性的空是真正的色,真正的色法其實就是絕對的本性空。這意思就是告訴你:色就是性,性就是色,色所影現出來的性、所襯托出來的性,跟性所影現出來的色,是平等不二的,是沒有任何高下的,是真正了悟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所以,這個就好辦事了,看看這個人長得美,性色不二,沒有東西可以分別;他本身長得丑,他就是空,跟我們的本性不二,見到花草樹木就是我本性的色,體空就出來了。所有的大小一合相,統統是絕對的心性,看到什麼統統是本性

諸位!看到老的,色法快敗壞了,就是本性空,體空;看到美的也不執著,為什麼?他也是空啊。看到丑的、老的也不著,為什麼?本性就是空,就是本來本性所影現出來的,跟本性平等,外面的色所影現出來的,跟本性的這個色是平等的,不二的。為什麼?所有的緣起,就是本性所影現出來的一合相,只是大小而已,那麼,你看什麼統統是平等,這個一起來看,整個星球一合相,體空。你科學家再怎麼樣研究,當然也可以造福一些人類啦,但問題是不能解決生命的疑問,因為他認為有一個能緣的心,有一個所研究的星球。研究天文是很無聊的一件事情,也是很有趣的,他就是整天看著天空,然後用一個很大的望遠鏡,濃縮到一個眼睛來看。整天追著星星跑,現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是這樣子,然後給它定位,這是什麼系,所以,研究那個天文久了之後,腦袋會很奇怪,星星就是他一輩子研究的對象世間學者、再深的科學家不能離開意識心,我們所謂的知識層面,那不是壞事,但是,我們佛教的是究竟解脫這是兩碼事情。[總成色空融即,其義方足]。

[又性色真色,非但揀異於已發現世間粗細之色,並不同乎般若觀照,即空之色也。又性空真空,非但揀異於凡夫外道,頑斷之空,並不同乎般若觀照,即色之空也]。他是超越這個,[此之色空,俱屬全體],這個是關鍵,這個色、空全部統統屬於如來藏性,意思就是全部你自己東西,俱屬於全體。[隨心應量下,方顯大用清凈本然者:指如來藏,自性清凈,不假功用,並非澄之使清,滌之使凈,乃本來清凈,無有濁垢,藏中色空,唯性唯真],就是本性,完全是真色,我們常講那個色一般都透過分析叫做假色,現在本性的色不能分析,體就是空,空跟色是平等,色跟性也是平等站在佛的角度,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無一法不是本性顯露出來的一合相,沒有一法不是。[即同體清凈也]。在佛的角度來講,他心中所影現出來的相、色法,完全是清凈,毫無障礙的。

[周遍法界者:上句約藏性,本具不變之體,此句約藏性,本具隨緣之用]。周遍法界,[未經起用,但周遍於理法界,若從體起用,自可周遍於事法界矣]。所以,佛也能大用現前,佛也可以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起用在下一段]。

經文,[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此明大用無限。用從體起,事造不離理具也。仍本如來藏,不變之體,現起隨緣之用,隨九法界眾生之緣,此眾生,即九界眾生;心以根性言,九界眾生根性,有勝劣之不同;量以知識言,九界眾生知量,有大小之不等,此皆從平等性中,已起差別之相。若眾生,但以劣心小量致之,則所以應之以粗少之色者,固無不副其心而無不滿其量也];小心量的人見到的是小色,意思就是你今生今世度量小的,下輩子再轉世,你所能運用的色法就非常的小,你固執在自己的角度,那麼當然也可以滿你的量,因為你的心胸就是這樣一點點,就象小水池,能夠充滿的水只有一點點。[若眾生]學佛,那就不一樣了。

[能以勝心大量致之],那個心看你要要用得出來,所以,師父一直教導你,盡管度量放大,受到委屈沒有關系,上蒼會二倍的福報奉還給你的。度量放大,你下輩子轉世投胎,乃至於往生凈土蓮花品位也會高。度量放大好處多多,為什麼?就算你沒往生凈土,下輩子你所顯現的根身、器界也很庄嚴,因為你是個胸量大的人;胸量大的人是有福報的人。想要擁有福報,就必須從方寸開始,要懂得用心法。怎麼樣是一個有福的人?懂得分享是一個有福的人也就是好的東西不會自己偷偷在房間吃,他看到好朋友親戚朋友有緣的,分,度量大!眾生無知放下不與計較,培福;對眾生取鬧能寬恕,福報來了

內心裡面不會常常不滿,君子坦蕩盪,小人常戚戚,我們要做一個君子,不能做小人,這個就是劣心跟勝心是差距很大的,這個因一下去,就會影響你將來。所以,你對法的布施不用客氣,有錢出錢,有力一定要出力護持正法;有空間出空間,有時間時間,無論是出時間、空間、出錢出力,都是護持正法,這個果報不得了,三寶門中好修福,一粒種子萬粒收,三寶門中舍下了時間、空間、體力財力就不得了,將來諸位的果報可不是一般的福報。你以勝心大量至之,[則所以應之以廣妙之色者],所以,諸位要記住佛陀的一句話,今天你所布施出去的東西將來統統回饋到你的身上你要牢牢記住佛陀開示的這句話,功不唐捐。不要以為你布施出去是沒有,錯了布施出去就更大

佛陀用一個譬如真是妙,他問弟子們:如果有一個人的口袋有種子,能不能發芽、茁壯、開花結果?沒有辦法!我們應該把口袋裡面的種子做什麼?我們應該把口袋裡的種子散播出去。佛陀就告訴他:我們擁有的財富就像口袋裡的種子布施出去的才是你的,因為你要活到什麼時刻你不知道,你現在活得好好的,留了一些錢本來要養老,當然要留一點啦;不然有急事怎麼辦?金融風暴,還要來師父借錢就很慘了,留一點夠用就好!好!布施出去,我們單單最近做的[正信的佛教]、[入佛正見],加起來一千多萬,我也沒有辜負眾生的心。

今天你要拜一個師父、依止一個師父,我們是真的在做事,不是喊口號。為什麼?理具要事造,單單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還要去做,慈悲是行動,不是口號,我們是真的在做,要利益眾生,雖然諸法如幻,該做的事還是要做。有人聽到很感動,明天就把房子賣了錢匯給師父,不用,不必如此,萬一反過來跟我借錢就慘了。諸位下的那個因,那個要看個人的人力、財力時間、空間,勉勵大家。師父也是一樣,要盡力啊!

能以勝心大量致之,則所以應之以廣妙之色,這個廣妙之色就是將來往生凈土的因,你到極樂世界那是七重欄楯,七重行樹,七重羅網,你想想看這是何等境界你想要擁有極樂世界,你怪嗇不肯舍,那沒有辦法!舍你的體力也好;舍你的時間、空間都沒有關系;來講堂掃個廁所也沒關系;端個飯、做個行堂也沒關系;幫助流通處照顧一下店面也挺好的!就看你怎麼發心

[亦無不副其心],剛剛講的劣心少量就象小水池,這里講的廣妙之色就象大海。肯施捨的人不吃虧,肯吃虧的人是絕對有福的人眾生在爭長爭短,你不要跟他搞那個,那個沒有任何意義你要時間用在意義的人生當中,千萬不要用在沒有意義的是非裡面,這個是一點意義都沒有,跟生死沒有關系。[而不滿其量也。交師此解極好,並下段乃為千古獨唱,無人能出其右者]。

[巳四 雙拂二計]

經文,[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師父剛才講了二十分鐘就是為了講這個:為什麼皆是識心?你建立了緣起就有能所,這個識心你就跑不掉。因為不是體空啊,體空沒有能所就沒有識心,(就是識)。有能所就會建立識心你懂嗎?有根塵能所就會建立識心,剛剛師父為什麼用二十分鐘分析為什麼不可以用分析去了解一切色法到極微,析色不入空,合空也絕對不是色,為什麼要教你見到一切色就是體?沒有能所,色法既然空就沒有所謂的能所,識心就滅;識心滅,生死就了,所有的執著、分別、顛倒、我執、法執統統停止,歇即是菩提菩提就顯現,就大開圓解,明心見性內心擁有三昧證量,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完全明白佛陀在講什麼。

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當體即空,沒有能所,塵埃就是識是染污的識心,沒有能所哪有塵埃?所以,禪宗最高境界:六塵不惡,還同正覺,為什麼?在佛的角度、大悟聖人的角度,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吃飯是正覺行住坐卧正覺。為什麼?唯心無境啊,只有本性作用,完全沒有根、塵、識一十八界,生滅法統統沒有;有也是無妨。六根就根性,六塵就是法性,六識就是識性,在有情來講叫做佛性佛性、法性本來沒有二性。剛剛我所指出來的一個例子,譬如我們看公園的樹,體悟到體空有什麼好處?能緣的空,所緣的樹也是空,中間沒有意識心,修學佛法就是在這地方,這個就是大小乘關鍵小乘用析空,所以,他要修很長,有時候一輩子都不能理解佛;大乘單刀直入就是性空、就是體空,沒有意識心,歇即是菩提

分別計度,所以循業發現,[業]的定義是什麼?令心不自在叫做業。那菩薩呢?菩薩也得到,叫做自在業。菩薩那個業就等同沒有,方便說它是一種業。眾生得什麼業?得不自在業,說:我怎麼會這么[業]?你答對了!你了解《楞嚴經》的思想,真的啊,不自在就叫做業,業之隨身,如影隨形,就是這樣子,循業發現,循這個業就是不得不發現你自己世間,你隨著業力來的,簡單講:不得不發現你的業,循業[不得不],你根據業力來的,你不得不發現自己的因緣果報,怎麼去投胎的、怎麼轉世的、投胎有錢沒有錢、日子不好過、頭腦不好,這個業,哇!千差萬別,種種的色彩。

一般人研究dna,佛教講是[業];科學講用dna來論斷遺傳,這個人為什麼今生是這個樣子,什麼心臟病,或者是地中海型貧血,這個人為什麼沒多久氣喘?這個就跟dna有關系,染色體,染色體的重新配對組合,哪一對dna出問題。禿發現在用dna也可以治療,所以,臍帶血留下來可以治療自己的癌症,就是這樣子。循業發現世間無知無知就是無有正智之知。惑為因緣,沒有佛的智慧,二乘人迷惑它是緣起。諸位!因緣就不能離開能所,建立的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緣起。及自然性,自然性就是外道外道很難改變的,業成難改,執此也很難改變現量把它惑為自然性,就是全部都視為無因,全部都自然發生的,沒什麼好討論的,就自然,那後天你怎麼用功也沒有用,因為它是自然發生的。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為什麼叫做但有言說?都是識心是什麼意思?根塵相對,那個妄識就出來。

識心在這都是指妄識、妄分別、妄顛倒,就出來了,分別計度,看你能力。所以,有時候書讀的愈多就愈難度就是這個道理,叫做所知障,因為他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就是萬法只能說一說,你窮其追究到最後是沒有真實義的。萬法但有言說,好!你看書打開歷史,元、明、清,你現在看看整部歷史下來,現在那些歷史人物跑到哪裡啊?慈禧太後沒有活那麼久,但是現在演到現在的電視都在演慈禧太後康熙雍正乾隆,老是演不完,人死了電視還在演。一個慈禧太後版本那麼多,小李子那麼出名!三國時代曹操、諸葛亮、周瑜,你看看,現在這些人在做什麼這是電影上,就是這樣做,重復搬上銀幕。佛陀真是了不起,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道盡一切世間真相;統統是假相,只能說一說,沒有真實義,我們就是生活在完全沒有真實義裡面,妄動、妄加執著,就是這樣過日子

[此循業發現句,不連接隨心應量下,而列入此科者],不連接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因按照以下諸大之文,分屬之本意也。又此句正是致下二惑之由],二惑,二乘人迷於因緣外道迷於自然。[應入此科。蓋業有染凈之分,九界眾生,依、正二報之色,皆循(隨也)業所感],就是隨業所感,[而發現也。業為能發現,色為所發現,如谷應聲,如影隨形,豈唯迷位,必循染業,而後能發,即是悟人,亦須循凈業,而後能現]。這個業給它一個具體的觀念,做工有工業,做商有商業,[業]就是要叫你因果負責,佛陀講這個[業],重大的出發點,就是你要你自己的行為負責,身有身業、口有口業、意有意業,諸位!將來果報要小心,那個惡毒的話、無中生有的話、是非搬弄,千萬不能講,尤其傷害正法的話,一句都不能講,這個就是業。如果我們有這個心,身口意清凈往生凈土,臨命終沒有任何障礙

[交師雲:此四字,雙具兩種自在意:一者世出世間,一切凈妙之色若不循彼種種凈業,雖欲發現,不可得也;二者三塗四惡],三塗就地獄惡鬼畜生,四惡就加一個阿修羅。[一切苦穢之色若不戒彼種種染業,雖欲不發現,不可得也。蓋不戒即是循也。故此四字,非但]不但[只表不循業,則不得發現],[不得]就是無法,不但是表示不循業就沒有辦法發現,[兼表循業,則不得不發現],你只要有業力卡住,你就逃不掉,眾生依循著什麼過日子?就是依循著你的前世生生世世所造的業,還有這一輩子所造的業。諸位,業是轉變的,它是動態的,意思是說你是可以懺悔的,做錯了事情你可以懺悔,業就馬上可以轉。有天打開報紙嚇一跳,有一年輕人因為母親不借車給他就把母親殺死,然後還有心情跟女朋友玩!結果被登頭條大版,你有沒想到說是自己的母親啊?那個殺得下去啊!古人講:殺父親畜生,逆罪;殺母親畜生不如,母親是懷胎十個月把我生下來的。

現在你看看這個網路發表,或者是報單雜志,現在的小孩子無法無天,還不足以形容。現在的孩子只要一變壞,就完全失控;好孩子、乖孩子是有。現在完全沒有倫理概念,我們以前教書,四書、五經,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父子要怎麼樣,君臣要怎麼樣,朋友要有義,這樣教導你,所以我們受的就是古老的傳統思想,就是要守住,待人要誠啊。從小就是:你要有信。大學教授就是:朋友之間你不能讓人家有信用的話,你信用破產,你就人格破產!所以,跟同學約好的事情、講好的事情,承諾你就一定要去做,做不到不可以說好,也不能點頭,要很謹慎的選擇要還是不要。我們從小就是受這樣教育,現在不一樣,現在沒事就泡網吧,就上網站,現在統統穿得很少,你說要沒有那種環境很難!當然也不必包得密不透風,你看整個環境全部改變。

我們以前國文、數學,很重視道德倫理,很重視這個,體育、教育、德育,德、智、體、群都很重視,現在孩子只要一變壞,哇!不得了!父母講他沒有用,父母親有時候講他一句他還給你回了好幾句,那是算對你很客氣了!所以,父母親都告訴兒子你要我不滿意也不要殺我,你看看有多嚴重?如果你不滿意,麻煩你不要殺我,讓我留一口氣活下來,真的!因此對這個道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人,尤其佛教是非常重視長幼有序的,師父就是師父徒弟就是徒弟,按部就班的來,佛門是非常重視倫理的。[而二俱無自由分矣]。

[世間無知:指有情世間,無有正智之眾生,不了藏性,不變、隨緣二義,因循業發現,遂起因緣自然二惑。交師謂:良以業之起也,似有由借],[由借]就是原因,這個業力的升起,看起來好象有原因。[故世間淺智眾生],就是看不到究竟處的眾生,[執此生起之近由,而遂惑為因緣性];眾生惑為因緣性就是有實性,好象真的有那麼一回事,其實是絕對的體空,沒有那麼一回事。[曾不達圓融不變之體,周遍法界,何所藉於因緣。業之成也,似難改移,故世間無智眾生,執此難改之現量,而遂惑為自然性;曾不達無礙隨緣之用,隨心應量,何得泥於自然],[泥]就是拘泥於自然。[是皆為一循業之所惑耳]。這個[業]講的非常好,一切都是業,業不可改變,就是命,定業;定業在世間來講就是命,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一切都是命。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者:以因緣自然二惑,皆由第六意識妄心,妄生分別,周遍計度,即遍計執性,遍計本空,故曰:但有虛妄言說,都無真實義理。言說指因緣自然二種戲論。和合與因緣相關,不和合與自然相關,攝在二惑中,故不別列。初地大竟]。

[辰二 火大 (分四)]

[巳初 標性約求 二 就求詳辨 三 結顯體用 四 雙拂二計 今初]

這個火大不是你生氣那個火大,這個火大是指宇宙當中孕育著火種,隨時隨地會有火,有因緣,火就顯現。

經文,[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

阿難,火性沒有自體性,[無我]就是沒有自體性,寄於諸緣,緣起,火就跑出來,火就現。汝觀城中,你看看這個城中,未食之家還沒有吃飯的時候,欲炊爨時,這個[爨]就是燒煮東西手執陽燧,古時候取火之具,有的就是銅把它磨成圓圓的,會反射光線,只要你方向向著太陽,火就出,就像今天的凸面鏡,映日。這個師父小時候也玩過,焦點,你只要對焦對對了,火就產生。日前求火,在太陽底下,古時候用銅凸鏡,把太陽光對焦,對準了火就生。

[火大之性,無有自體;我即自體。寄託於鑽木、執鏡、擊石等諸緣,而得顯現。又日、艾、鏡三者],日就是太陽,艾就是艾草,艾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嫰葉可以食用,老葉可製成艾草,可以當作針炙用。日光就是太陽,底下放艾草,鏡放在中間,鏡三者。只要反射過來的光,集中在艾草,現在凸透鏡就能夠光線直接貫過去,以前就銅,反射過來銅集中。日、艾、鏡三者[為諸緣。溫陵戒環法師所謂:『火無體,寓物成形者』是也。汝觀下,要阿難就事以驗。汝觀看室羅筏城之中,未食之家,要炊爨時,手執陽燧,在於日前求火,以為炊爨熟食之用。陽燧是取火之鏡,以此試驗,火大是否和合而有]。

底下佛陀所講的統統不是和合,非和合。[陽燧,崔豹古今注雲:以銅為之,如鏡之狀,照人則影倒],影子顛倒,[向日則火生。淮南子曰:『燧、火方諸也]。方諸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水精珠,這個[方]就是石,石珠就是水精珠。[王充論雲:五月丙午日午時,燒煉五方石,圓如鏡],五方石就是古人反射日光用的,[中央窪],就是凹進去,這是古時候用的,不是今天。[天晴向日,其光影注處即燒。引此一事,以為下文,破和合立難之本]。

[巳二 就求詳辨]

經文,[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詰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曇種姓]。

[此舉和合之例反例火大,不同如是。凡言和合者,必先分而後合,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是為和合;眾雖為一,若詰其和合之根本,各人有各人之身,皆有各人所生之姓氏、種族、名字不同,後合為一眾。火大若是和合者,火大是一,若詰其根本,亦應各有體質、種類、名字不同,如可指出日來之火],從日光來的火,還是[艾生之火],還是[鏡出之火,今合為一,可說和合,若不爾者,和合之義,自不能成]。

[如舍利弗,婆羅門種,此雲凈裔,謂是梵(凈也)天苗裔];梵天就是凈天。[又雲凈志],就是[志生凈天],這是[印度智識階級。優樓頻螺此雲木瓜林,依此林修道故,依之立名。迦葉波種,此雲龜氏,先人在此修道,感靈龜負圖而應,以是命族。阿難瞿曇種姓,此雲甘蔗種族,佛之始祖,日炙甘蔗而生],[炙]就是曬,[號瞿曇氏;又譯日種,又譯甘蔗,後四世改為釋迦。此舉眾之所生,氏族名字也]。

經文,[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從艾出?為於日來]?

阿難,如果這個火性是因為和合而有,那麼,他的手執那個反光的鏡子,怎麼樣?於日求火,在日光,烈日陽光之下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呢?是從鏡子跑出來嗎?還是從艾草自己跑出來的火?還是來自於日光?剖析、冷靜一下看這個火從哪裡來?

[此文前二句先牒定,下標征。若此火性,是因和合有者,彼人手執火鏡,於(在也)日前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來?為從艾中而出來?為於日中而出來?先征後破]。

經文,[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

阿難,如果這個火從太陽那邊來,不借其它的因緣,從太陽就可以燒起來,那麼,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不得了,日光也來到林木啊,這林木都應當燒起來才對啊?為什麼沒有?如果說這個火從太陽來,當然也會燒你手中的艾草的話,這日光也來到林木,按照道理來講,這些森林統統應當燒起來。

[此破火從日來。若謂火從日來,自能燒汝手中,所持之艾,是日中有火,來處所山林樹木,為日所照之處,皆應受焚;今既不焚,則知此火,非從日來矣]。

底下繼續分析,經文,[若鏡中出],如果這個火,不借其他的因緣,從鏡子自己跑出來,反射鏡、我們現在的凸透鏡,從鏡子自己跑出來,[自能於鏡,出然於艾,鏡何不鎔?紆屈也汝手執,尚無熱相,雲何融泮]?

如果這個火是從鏡子跑出來的,自然能出火燃燒這個艾草,[然]跟[燃]是一樣的,[出]就是出火,出火燃燒艾草,我現在請問你,鏡子會自己出火燃燒艾草,那鏡子本身為什麼不熔化?你還要彎曲你的手指拿這個鏡子,拿鏡子要彎曲手指拿,不能手指直直的,必須要彎曲拿鏡子。[紆]就是曲,彎曲你的手拿反光鏡,連一點熱相都沒有,雲何融泮?[泮]就是化,雲何融化呢?

[此破火從鏡出。若謂火從鏡中而出,自能於鏡中出來,然燒於艾,是鏡中具火大,火能克金,鏡何以不銷熔?又鏡中有火,定有熱相,現紆屈汝手,執持此鏡,尚無熱相],連一點熱相都沒有,[鏡雲何而得融泮?融泮即化也。鏡既不熱,則知此火,非從鏡出矣]。不是從鏡子出。

經文,[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

如果火自己從艾草產生火,那又何必借著日光還有鏡子光明相接就是天空當中這光明相接到地面來,從天接到地,太陽的光透過銅鏡,聚集反射而到這個艾草上面。如果這個火從艾草跑出來,那又何必借重日光鏡子,從天空的光明接下來到地面,然後火才產生?可見火不生於艾草。

[此破火從艾生]。單單艾草是不能生火的,[若謂火大出生於艾,艾當自燃,又何所借日鏡光明,與艾相接,然後火於艾生。不接不生],就是這個日光不接到地面來,也不可能產生火。[則知火大,非從艾生矣]。

經文,[汝又諦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遊歷於此]?

好好的觀察觀察,鏡子是因為你手,執在你的手中;日光是從天空、天上來的;艾是從本地而生的,火到底是從哪裡而跑到里來好好的觀照,日光不能生、鏡不能生、艾草不能生;單日不能生、單鏡不能生、單單艾草也不能生,你好好的觀察看看,統統不能生,為什麼湊在一起火就跑出來?

[此要阿難,再諦實觀察,鏡、日、艾三者,各有從來,而火何所從來,而遊歷於艾乎?既無從來,當非和合]。

經文,[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日就是太陽鏡子離的那麼遠怎麼合啊?二種東西不和也沒有合在一起;二種東西離那麼遠,沒有合,也沒有緊密在一起,二種[和、合]都沒有,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這個就破無因論,不應當說火光沒有原因就冒出火來。

[凡言和合,須同處相雜相交,現日之與鏡,一在天,一在地,相隔遙遠,非有和合之相。後二句反難雲:不應當火光,無因自然而有;從即因也。以上至非和非合止,先破因緣,後二句及自然]。

[巳三 結顯體用]

經文,[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凈本然,周遍法界]。

你仍然不了解,在如來藏性當中,性火真空,就是性具之火即是真體之火;本性具足之火它就是真體之火,意思就是火是真心的火、是本性的火,沒有障礙的。性空真火,性具的空就是真體所現的火,叫做真火。性具的空,在本性是絕對的空,可是它能夠現出火,這是真體所現出來的火,而這個火就是本性,其實它是清凈本然,周遍法界,所有火的發揮其實都是你的本性它是完全清凈的,就看你的業!惡業重了,你發明的就是惡火,譬如你到地獄去,你也看到火啊,到地獄去的時候就是火燒,我們每個月都誦《地藏經》,你看,烊銅灌口,你看到的統統是火,可是那個是懲罰你的火;人間的火最多燒燒森林、房子;當然有時候會燒死很多人火燒也是很不幸,可是那個火不是象地獄眾生地獄眾生是一直苦,而且從來沒有停止。你看同樣的火,在地獄那是受苦懲罰的工具,在地獄哪有時間煮飯?連休息一時一刻都沒有辦法,就是在人間無間斷的起惡心、無間斷的造惡!

廣化律師有一次閑來沒事開示,說:諸位比丘為什麼會下地獄呢?為會長說:一個人一輩子沒有做過一件善事,統統做惡事,發惡心、做惡事!不下地獄也不容易!為什麼?他是連一點點福報都沒有的人,會下地獄;如果有一福報撐著還不至於那麼嚴重,至少一輩子裡面還做幾件善事,還撐著。他說:下無間地獄的人是一點福報都沒有,福報全部用盡,造盡人世一切的罪惡罪孽,身口意完全造了無盡的惡業才會下地獄。諸位比丘!要下地獄其實是不容易的,你想要進去報名還要有條件的,條件就是一件善事不做,整天幹壞事福報統統用完了。就象是銀行存的錢鄰光了,還刷卡還刷爆,還欠銀行好幾億,不是欠幾塊錢,幾塊錢容易還;下地獄就是這樣,福報完全享盡、用盡了,一點都不保留!

在座諸位,用銀行來比喻,下輩子想過得快樂一點嗎?那麼,銀行就得存錢——修功德、做福德供養三寶、護持正法、不遺餘力、做善事,待人處事。今天碰到一個很惡劣以前得罪你的,你就起一念嗔恨心,就等於從銀行領十萬出來,花完了!這個人碰到以後惡口又出來了:我寧願死也不願意碰到你!好!又領二萬出來花了,實在忍不住,可是他偏偏要講,你也沒辦法,銀行存款又少一筆了!所以說這個,內心裡面的世界控制一下,起貪、嗔、痴,這個就是領錢。你自己要用什麼控制一下,用智慧好,還是要用慈悲呢?佛教就是慈、悲、喜、舍。底下,清凈本然,周遍法界。你依然不知道,如來藏中,性具之火就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就是真體所顯現的火,清凈本然,是周遍法界

[此顯全體圓融。猶者依舊也。不知由無真智,不達真理如來藏,即是清凈實相真理,火大是事,事不離理,由阿難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凈實相。故責雲:吾先為汝發明,地大即藏性,應當覺悟,何以汝依舊不了知,火大即藏性之中,本有之物,乃天真本具非和合不和合也?性火真空,性空真火:亦互影言之,合四句兩句,謂性具之火,即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火,即火即真],意思就是所有火都是本性如來藏性的意思,即火即真,就這么簡單!即火即真心,就是你的真心。[全相全性,圓融無礙,體本清凈,離諸染垢。即六祖大師所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周遍法界即是體遍,用遍乃在下段]。

經文,[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此與上科,體用攸分]。攸分就是體用分開來,[攸]是關系的意思,把關系分開來,[上明藏性不變之體,此明藏性隨緣之用,用元從體起,亦必隨緣而興,乃隨九法界眾生,勝劣之心,應其所知,大小之量,隨緣顯現其用,即事可以驗知]。

經文,[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世間起。起遍世間,寧有方所]?

阿難,當知世間人,有哪個地方,在某處執凸透鏡來求這個火,那個地方就會產生火,緣起因緣生。火併沒有來去,借著緣,火就生;但是緣,沒有因緣實體性。遍法界執,滿世間都有火起,只要有因緣因緣本空,是緣,相妄性真。起遍世界,寧有方所?就是沒有一定,處處都有火的因緣,但是,火沒有顯現出來。

[此即事驗知。一人一處,執鏡求火,隨一人之緣一處火生;遍法界眾生,執鏡求火,隨多人之緣,滿世間都有火起。起遍世間,寧有一定方所?此約凡夫現境,尚見無限],凡夫境界都現無限,[而聖分上,更不待言;隨心應量,於此可知矣]。

[巳四 雙拂二計]

經文,[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這一在我們地大就解釋過了

[循業發現,乃為因緣自然二種妄計根本。此火大不獨迷位,業障眾生,必循染業而後能發,如餓鬼之道,飢火交然,頂發煙生,口吐火焰];這個是餓鬼痛苦,對火上他的業報是很可怕的!飢火交煎,嘴巴吐出來是火;頂發煙生,頭頂還冒煙。口吐火焰,嘴巴吐出來的像我們放焰火,那個苦:很餓,吃不到東西,這種苦沒辦法形容!不要說想這個餓鬼,諸位,你去開刀房開過刀嗎?沒有!你住過加護病房嗎?也許沒有!那有沒有一天肚子很脹,或者是胃很痛,很不舒服,就這個時候,前面擺著豐盛的大餐,你很餓,但是吃不下。這樣的感覺很難受了,不要說講到個頭頂還冒煙!所以,造了這個業,你看,這個還不是地獄喔,這是餓鬼你看地獄多苦了!

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記得,真的要多做一點善事死了以後要做很難了!這個善事不一定要用錢,講幾句佛法給人家聽,你有這個能力的話,做善事;打電話勸人家看看佛教的節目,就是善事啊!對不對?人家在痛苦的時候,安慰人家幾句,做善事。這善不一定是錢,身體力行,只要是善,對一切眾生有利的,能撫慰眾生心靈都是好事尤其是勸他學佛那就一大因緣;勸不來就不需要,因為沒有善根你怎麼也沒有用,沒有善根菩提根、智慧根,有的人真的一點根都沒有,還跟你八關齋戒,怎麼可能?底下[縱是修位,大心之士,亦須循凈業而後能現,如火頭金剛,烏芻瑟摩],此尊者以深凈大悲,不避穢觸,以大威光,猶如猛火,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凈生滅之心,所以,也稱為除穢金剛。[化多淫心],淫慾心比較重的人,觀不凈、觀無常、觀散觀,只要你放得下,智慧的火就現前,[成智慧火,此皆循業發現之明證也]。

[世間無知者:謂權乘學者世間],雖然修學佛道,可是學的不究竟,叫做權乘學者世間。[無有真智],沒有真正的智慧,[昧乎藏性不變之體,竟惑為因緣外道學者世間],不是學佛的人,[無有]佛的[正智,昧乎藏性隨緣之用,竟惑為自然]。自然就是無因,[此等皆是識心,妄想分別,周遍計度,於依他起性法中,不了當體,即是如來藏],當體就是空,[圓成實性,妄起遍計執性]。遍計執性重點在哪裡?就是在緣起法迷失了,誤認為是實法;緣起法是空性,而他不知道,不知道緣起法是空性法,在這緣起法迷失還執為實有,愈執就愈偏,一切世間人哪知道什麼緣起性空?什麼法不執啊!哪一法不執著![但有言說:但作凡解,凡有言說,如說因緣自然,和合不和合,非因緣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等,皆屬戲論],無關於佛的正智叫做戲論。在這里講為什麼講戲論?在這里講只要不究竟,統統列為戲論,只要不是佛乘、最上乘,統統列為戲論;包括二乘人、權教菩薩統統列為戲論,不能悟入佛的究竟、體空、如來藏性本空,統統列為戲論。所以,《楞嚴經》是大乘了義之教,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法不依人,四依止。皆屬戲論,[都無真實之義。二火大竟]。

[辰三 水大 (分四)]

[巳初 標性約求 二 就求詳辨 三 結顯體用 四 雙拂二計 今初]

經文,[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缽頭摩、訶薩多等,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葯,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

解釋一下:阿難,水性是不定的,有時候動,流的時候就動,息的時候就停止,有時候動,有時候停,[無恆]就是沒有一定。如室羅城裡面有一外道,像迦毗羅仙這是數論外道、斫迦羅仙,中國話叫做輪,就是他為他自己見到的道理比別人圓滿,可以摧毀他宗。接下來叫缽頭摩,赤蓮花,這是一種池,蓮花池名,靠近蓮花池。訶薩多叫海水,近海而住叫訶薩多,叫做事水外道。諸大幻師,求太陰精,太陰精就是月中水;從太陽是求火,我們現在月亮是求水。求這些月中水做什麼呢?用和幻葯,就是依此葯能幻出種種的境界,眩人心目。是諸師等,於白月晝,白月晝就是八月中秋,中夜就是月白如晝,手執方諸,就是水精珠,承月中水,再用盤子,把珠放在盤子中間,隨月中水。這個印度外道還是很多,很多讓我佛門難以理解的,他們還是有一定咒語和一些神通,但是,畢竟是心外求法,不能解決生死的問題。

[水大之性即藏性。體雖不變,用能隨緣,所以不定。流息止也無恆常也]:[息]就是止,無[恆]就是常。[流無常流,隨緣而息,如河水填之則息;息無常息,隨緣而流,如池水決之則流,正顯不定也。又此句,對下求太陰精解,求之則流,不求則息(不流也),流與不流,無有恆常,是為不定。 如室羅城下,舉事以驗。迦毗羅,此雲:黃赤色,以其發黃兼赤也]。二、[斫迦羅,此雲輪,以自執所見理圓,能摧他宗故]。第三種外道,[缽頭摩,此雲赤蓮華,池名],也就是住在赤蓮花池旁邊,[近此住故]。第四種外道是[訶薩多,梵語之略,《灌頂疏》雲:阿迦薩謨多羅,此雲海水。近海而住,事水外道也。等者舉此四人,以等其餘]。

[諸大幻師:以其善用幻術,不僅能幻化人物,且能奪陰陽造化之工,故稱大幻師。求太陰精:即月中水,用以和合幻葯,為丸作餌],意思就是為了和合葯丸,而先引用月中水,餌的意思是引用,和在中間,[是諸幻師等,多皆如是。於白月晝:即在中夜,月白如晝之時,八月中秋等夜。手執方諸,承接月中水,即太陰精。方諸,即水精珠。許慎曰:方,石也,諸,珠也。《王充論》雲:『一月子月壬子日,夜半子時,於北方壬癸水煉五方石為之,向月得津]。[津]就是水,[淮南子曰: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方諸就是石珠、水精珠,見月,則津就是產生水,而為水。[故諸幻師,以此求水]。

[巳二 就求詳辨]

經文,[此水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

這個水是從珠中出,還是虛空中自己來,或是從月亮跑出來?

[此標三處征起,下則逐破]。

經文,[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

阿難,如果這個水是從月亮來的,月亮自己不借重種種因緣,而自己會有水冒出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因為離地很遙遠,竟然可以讓珠出水!那麼,所經的林木皆應吐流,就是出水,就是水自動流出,流則何待方諸所出?為什麼要等到水精珠擺出來,才能夠見到月中水?所以,不流明水,非從月降,如果林木沒有水流跑出來,不流就是林木並沒有看到水,流出水,表示月亮也沒有出現這個水,就是水不是從月亮來的;如果是從月亮來的,所有的林木都應淹沒,所有的林木並沒有看到水;不流就是沒有看到林木流水。明水,就是分明此水非從月降,不是從月亮當中掉下來的。

[此破水大從月來。若說水從月來,此月尚能於隔遠之處,令珠出水,則於所經過,近處之林木,皆應吐流;即出水也。此以遠證近,當必流水,若必流,則隨處皆可承月中水,又何待方諸]就是石珠,[所承而水出也?若林木不吐流,則分明此水,非從月中而降也。此破從月來者,非也]。

經文,[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平聲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

意思是說如果是從珠跑出來的水,那麼,這個珠中就常常會流出水,為什麼一定要等到中宵這個半夜,才承白月如晝,這個月亮很亮像白天

[此破水大從珠出。若水從珠出,則不假借他緣,珠中常應流水,隨時皆可承之。又何待中宵(即半夜),又何必月白如晝之時耶]?

經文,[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及也天,皆同滔溺,雲何復有,水、陸、空行]?

如果說從虛空而生水,那麼空性是無邊,水當然也是沒有邊際,從人以及天,皆同滔溺,[滔溺]就是水勢很大的樣子雲何復有,水、陸、空行?全部被水淹沒了,哪裡有水、陸、空行?統統在水中啊!

[此破水大從空生。若水從空而生者,虛空之性無邊,則水亦應當無際;際即邊也。如是下自人間,上及天宮,皆應同在滔滔大海之中,俱受沉溺之患,雲何更有水居、陸地、空行之分?以上所征三處,悉已逐破,下令審觀]。要好好的觀察。

經文,[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

你要好好的注意觀照觀照,觀察觀察。月從天陟,[陟]就是行走,在天上行走,月亮是在天上行走的,[陟]本來是升。也就是:你看,遙遠的天空,月亮在上面行走,珠因手持,這個珠乃因手而有所持,也就是珠因手拿著。承珠水盤,承珠之水盤,就是那個水盤放這個珠,簡單講就是盤里盛水,珠安盤中,珠安在這盤子中間,這個盤子准備要盛水了。珠因手持,珠因為手拿著,擺放在哪裡呢?擺放在承珠之水盤當中。本人敷設,這本來就是外道的幻師所敷設的。你注意觀察看看,水到底從何方,流注於此承珠的水盤?到底水從哪裡來?

[此更令諦審觀察也。月從天陟:即月在天上行走。珠因手持,承珠水盤,盤以承水,珠安盤中,故曰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本人即幻師。上已說明,水不從月來,不從珠出,不於空生,此水究竟從何方流注於此盤中,是不得不加審察也]。

經文,[月、珠相遠],月亮還有那個水精珠那麼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月跟珠相隔的那麼的遙遠,非和非合,不應當水精——水中之精,就是月中之水。無從自有,這月中水從哪裡引下來的呢?應當有原因吧!

[此破和合不和合,二計俱非。若說月之與珠,和合而生水大,一月在天,一珠在地],月亮在天,這個水精珠在地,[相隔遙遠,自非和合;和合必同處不離,方可說和說合。而月珠相遠和合之計]、是絕對不可能的,[破矣。恐轉計非和合,即破曰:不應當說言,此月中水,無所從來,自然而有也]就是無因,就是外道執著的。[此非和合之計又破矣。水精謂月中水,即水中之精也]。

[巳三 結顯體用]

經文,[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凈本然,周遍法界]。

你尚且不知如來藏性當中,性具之水,全體就是真空本性具足的水,其實全體就是真空;性具的空,其實全體就是真正的水。這個水就是如來藏性,如來藏性就是水,平等不二,清凈本然,周遍法界

[由汝一向蒙昧,尚且不知如來藏中,性具之水,全體即是真空;性具之空全體即是真水。性真二字,字異義一,即如來藏體,清凈本然者。自性由來清凈,寂湛常恆,不動不變;不變體中,本具隨緣妙用,故曰周遍法界。此屬理具,事造當在下段]。

經文,[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此二句,即如來隨緣之用。隨九界眾生,勝劣之心,大小之量,皆能應之。並上清凈本然,即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故,下則舉事驗知]。

經文,[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

你某處執珠,那一個地方就會出水,只要遍法界眾生執珠,滿法界它就會產生水,水就會生滿世間。寧有方所,沒有一定怎麼樣,就看你所現的因緣

[此即舉現前之事,驗知水大隨心應量]。

[巳四 雙拂二計]

經文,[循業發現世間無知],就是水隨這個業發現,[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諸位,只要你能所不斷,或者是妄動,識心就不斷。外道不懂因緣法,但是在相上裡面,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緣起法能所不斷,仍然是識心不斷。所以師父花了二十分鐘來告訴你體空的重要,體空它的重要就是泯滅,能所雙泯,沒有能緣,沒有所緣,中間就沒有識心,這個就是師父二十分鐘再一次的強調:析色不成空,合空也不成色,要好好的體悟,析是意識,能所不斷、推論不斷,這是意識心;要進入佛的領域,當體就是空,絕對空。你不要忘記,我們跟樹木平等有什麼相同地方嗎?因為它是空,我們也是空。我們人跟牆壁平等,為什麼平等?我們是空,牆壁還是空,就是站在如來藏性絕對空的角度講。你空我也是空,哪一個法不平等呢?都是識心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只能說一說,其實都沒有究竟實義,沒有任何找到有意義的,這裡面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所以,人的生命當中,如果不開發出我們的覺性,我們的生命可以說沒有任何意義,就是這樣子,整天都在搞毫無意義的事!

以前小時候我姐夫警察,去警察他就拿那個電話,現在因為眾生妄想還真多,還發明了電話;後來又進步了,從拔的到按的,這個世間業一直在變化,緣也一直在變化,以前哪知道什麼叫手機,後來網路出來,手機更出來,以前手機又粗又重,拿起來很重,現在你看哇!又輕巧,薄薄的一片還儲存資料,還直接通網路游戲,很厲害,有的玩的那個手機我不會!現在手機鈴聲千百種,循業發現,現在世間的業在變,共業也在變、別業也在變,將來還是會變的。

[首句循即隨也。亦指迷位,及修位眾生,皆隨染凈業發現水大之相。如地獄眾生,隨惡業所感,則現鑊湯油鍋,血河灰河,洋銅灌吞諸事;月光童子,修習水觀,入定之時,則現水滿室中,童子投礫,激水作聲等事]。這後面會講到,他作這個水觀,在定中現水。[世間無知眾生,不知水大唯心,惑為因緣自然二執,皆是識心,妄生分別計度;但有言說,虛妄名相,都無真實之義。三水大竟]。我們這輩子從出生,如果沒有他沒有聽到佛法會怎麼樣?這輩子就玩完,就在假相裡面、虛妄名相裡面就一直玩。眾生的這個業,我們講到這個業,眾生惑業所感的這個世間愈來愈可怕,愈來愈不好修行!真的是這樣子,所以大家能夠來打這個八關齋戒實在是很了不起!今天能夠有這么多的眾生還來聽《楞嚴經》,我覺得不可思議!按照道理來講,講淺的人會比較多;講這么深的《楞嚴經》,還這么多人,我覺得有一不可思議我跟老師,趙慧講:只要前兩排坐滿,開課有人,我就會開課;如果剩下十幾個,來,我就:有沒有問題?沒有,下課。只剩下十幾個不用講了,白忙一場,不用講得那麼辛苦,你看講這個《楞嚴經》這么深,怎麼愈講人愈多,這個實在是不可思議

有一信徒講:師父,我都聽得懂!我說我不相信,他說:不是,你實在是講的很好,我都聽得懂,我說:這個我相信!這個就差很多,你第一句都沒有講清楚。簡單講就是說文殊講堂法師信徒他們的善根深厚,因緣具足,要不然這么艱澀的經典,依照我以前的經驗沒人要聽的!為什麼?廚房拿東西就能吃,還管它什麼非根生、非味生、非舌識只生,東西拿來吃就對了,為什麼要搞這么久?電視打開就看,耳朵就聽,哪裡知道什麼識生其中?所以,眾生生活當中,他不知道佛法他對最貼切的生活當中,其實每一種事情都是佛法,但是,他沒有因緣接觸正法,所以,他不知道這個叫做佛法。因此,看了也不知道這是佛法、聽也不知道這是佛法,食、衣、住、行都不知道這個統統叫做佛法;研究以後、聽經聞法以後,發現哇!原來唯是一心,全部都是佛法

所以,佛陀在《金剛經告訴我們: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這樣,一切法都是佛法。好!今天因為你們打八關齋戒我不讓你們辛苦,我是一位慈悲長者,今天就不楞嚴咒,因為打八關齋戒大家都一身汗!這汗臭味到底從哪裡來?從根身來嗎?不從根身來。從別人來嗎?也不是我。從中間有沒有汗臭味的識?嗯,講來講去,沒有汗臭味,好!一切法無生,不用洗澡!回去還是要好好洗一下。諸位你們八關齋戒還有聽經聞法功德無量,祝大家早日成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