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梵語: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

如何讀懂《金剛經》(三十)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佛再次破除對福德實有的執著,問須菩提若有菩薩,拿恆河沙等數世界所有的七寶,去行財物布施,其所得福德當然很大了,但是還沒有諸法無我成就“忍”的菩薩所得功德大。為什麼?因為此類菩薩有金剛般若不受福德。“得成於忍”的“忍”,為忍可、完全接受之義小乘道四加行位中第三為忍位,見道時得到對四諦的八種忍,大乘行者於見道時悟無生法忍,七地以上常住生法忍。無生法忍,指對一切法本來無生之法性的忍可。這裡所說的得成於忍,應指大乘菩薩見道所悟的無生忍。

  須菩提請問如何菩薩不受福德,佛回答說:菩薩所作福德,並非虛妄,但要了福德也畢竟空,因而不應貪著,叫做不受福德不受,並非不接受、無感受,而是不貪著。

原標題:《金剛經》講解—不受不貪分第二十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陳兵教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