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經典,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唐玄奘譯,知仁筆受,共一卷,是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

《心經》是如何指導我們破除我執的

  心經》是如何指導我們破除我執

  清宏

  所這是一盞黑夜裡的燈火,讓我們遠離了黑暗中的恐懼,安住於智慧光明之中;這是愚痴心中的一把拂塵,拂去我們內心塵埃生起無邊的智慧這是煩惱叢中的一把利劍,斬斷我執情深,從此——心無掛礙;這是三界火宅里的一扇門,走出去!是自由生命解脫人生……這就是心經》!觀自在菩薩慈悲智慧成就的大門,永遠向眾生敞開!

  本經的主要內容是以行深般若波羅多為空相應行。更進而說由空無所得為方便,遣五蘊執,契證實相。全經文句簡約,而所包含的意義,卻非常廣闊。略可以收攝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廣可以收攝如來所說一代的時教。如來所說一代時教,文義雖然浩瀚如海,實際研究起來,無非是要破除一切眾生的執見而已。比如凡夫的執有,二乘的執空。然而這些執著這部心經》就可破除無遺。所以這部心經》可說是如來破除執著的指要,是一大部般若經》的精華,是三藏的中樞,是眾經的關鍵

  所以呢,末學在這裡只有十幾分鍾的時間更是不可能將這部文約義豐的《心經》講透徹,由於時間關係,就談一下“《心經》是如何指導我們破除我執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這部心經》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卻提練了佛二十年廣談般若的精華,濃縮了六百卷《大品般若》的要義,是表現般若緣起性空的簡要經典精神

  本經分為顯說和密說兩部分,在顯說般若部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句應該可以說是心經中最難理解的部分,這四句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如何正確去理解呢,比如這個色字,如果我們理解為女色,或是美色,亦或是把它理解為一切物質現象,都沒有錯,但這都不心經所要表達的,其實心經中原有色字的真正意義也就是指我們的色身,因為經文一開頭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什麼是色不異空,這是我們所說的空觀,是破除我們的常有之見;什麼是空不異色,這是我們所說的假觀,是破除我們的斷滅見和頑固的空見;什麼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說明色當下即是空,而空的當下卻又不緣起有。由此可知,因為色不異空,所以五蘊也不異空,理所當然由五蘊和合而成的“我”也不異空了。只有這樣才能破除欲、破除我執,與佛相一致、相呼應。

  我們都知道,眾生之所以為眾生,就是因為不覺,沒有般若智慧。因為沒有般若智慧,所以才會迷惑、才有痛苦。人活在世上,總是在充滿著迷惑的狀態生活著:既不了解自己,也不能真正的認識世界。試問一下在座的各位,你們自己都知道自己是誰嗎?這個問題看來很簡單,有人可能會不加思索的回答,“我”就是我啊。其實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你以為“我”是我,請問你究竟以身體為“我”,抑是以思維為“我”呢?如果說身體是“我”,身體乃四大五蘊假合,四大解散“我”在何處?所以,這個色身根本就不是我。那麼如果以思維為我的話,思維乃建立在經驗概念上得以延續,並沒有獨立可言。足見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所以在西方哲學中的最高名言是:認識你自己

  我們之所以會煩惱、會痛苦,就是因為有我執,而我執的體現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我曾經就因為膽小怯場的問題困擾了我好幾年……我被我的心緊張困擾得實在受不了了,於是我開始持誦心經,因為我覺得心經是指導我們調心的智慧。就這樣持誦了一段時間,一次,當我念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這一句,當下猶如晴天霹靂震醒夢中人!當時我就明白了,我為什麼心裡會緊張害怕那是為我錯了面子,我著相了,因而有我執;因為有了我執,所以我就心有掛礙了,心有掛礙了,故而有了恐怖

  其實,每個人心中的掛礙都會有所不同,明顯的像掛礙這個色身是我,外在的受用物是我的,而像我們遇到事情時要求自己不能出錯,要把事情做到最好,等等,一樣都是我執的表現,因為害怕錯了會丟面子。因此,要心無掛礙才能真正的去除我執

  當然,心經告訴我們現象上有五蘊,可本質上都是空。生命真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打個比喻,如天空中的雲彩,在風的吹動下,變現出種種形象,而我們將這種種形象貼上標簽、寫上名稱,並由此產生愛憎情緒。其實,雲只是雲,變成種種樣子,它依然是雲,由此產生的情緒都是我們自己在頭上安頭、顛倒夢想。如經中所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自性沒有任何的改變、如如不動,只是事相上有著各種變化。這就是緣起事物本身是性空的,而性空的當下不礙緣起的萬法。這就又回到了開始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般若境界了。

  《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是大智,“度一切苦厄”是大悲,悲智雙運,利益眾生。因此,本經對於一個學佛者來說,它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寶。在實修實證上,如經中所言:“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要想度一切苦厄,出三界,了生死,只要依著此經去修,便能證得究竟涅槃成就無上菩提

  最後,我們一起來看看《心經末後的密說般若的部分。《心經》密說般若波羅蜜的出處是在佛說陀羅尼集經》卷三的《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中,說明了《心經》的咒語般若的大心,所以被稱作“般若大心陀羅尼”:“揭諦”是去的意思;“波羅”是到彼岸的意思,“僧”是眾的意思;“菩提”是覺的意思;“薩婆訶”是速疾成就的意思。大家要知道,顯即是密,密即是顯,所以也可以說整部心經的顯說部分無不包含在這一句密咒之中。也就是說,我們前面所說的破執,只要持誦一句密咒就能達到。

  所以最後,末學就以《心經》密咒來和大家一起發願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眾都一起到彼岸去吧!願正覺速疾成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