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息觀指的是什麼?如何修數息觀呢?

uploads/content/2022/may/1925978a4fa5a2098329cc5dc82ef219.jpg" />

  數息觀,指的是數出入之息,停止心想散亂之觀法。為佛陀所教導禪定修行法門之一,由於此觀法對治散亂不凈觀(對治貪欲)一樣很有力,所以被稱為“二甘露門” 這兩個甘露之門可以讓我們獲得禪定,同時,如法思維可以獲得無漏的智慧,所以稱為甘露門。它也是我們漢傳佛教修行人修定的基本法門

  數息觀怎麼修?就是直接用意念觀察呼吸,跟人關係最密切的、人最容易感知的就是呼吸。我們從娘肚裡一出生,首先就是呱呱一叫,這是打開息道。從娘肚子里出生,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吸一口氣,真正地用自己的鼻子接觸外面的空氣,在娘肚子裡面不是直接地接觸空氣,只能藉助娘的呼吸來保證自己不會窒息死亡,所以從娘肚子里一出來首先是吸一口氣,自己雖然感覺不到,在醫學上是能夠證明的。嬰兒呱呱落地,首先就是深深的吸一口氣,吸的這口氣表明他從此正式來到人間,要過人間生活。離開世間的時候,與此相反,最後一口氣吐出去回不來,生命就結束了,如果這一口氣還能回來,還能夠入息,還能夠繼續有呼吸,他的生命就還不會結束。因此,在數呼吸的時候,盡量地練習到在呼吸一出一入之際數入息,這樣可以跟生命的源泉保持一致。當然也不不可以出息,如果心裡感到很悶,肚子很脹,好像有異物耿耿於心,這時候數出息也可以,這是因人而異,不是絕對的。不過佛經告訴我們,數入息比數出息更加殊勝

  怎麼數息呢?呼吸一出一入數一個數字,從一至十,周而復始,念念分明,在數字數字之間不要有其他的妄想參雜進來。萬一數字數亂了,數到五數不下去了,怎麼辦呢?重新從一開始。數呼吸開始的時候可以直接觀鼻孔,觀鼻孔容易把握,鼻孔在呼在吸,容易把握。開始可以這樣,久了不行,久了容易使心疏散,不能夠定下來。開始是觀鼻孔,以後就由鼻孔吸,一直吸到丹田(肚臍下三指的地方)。這非一日之功,比較敏感的人容易做到,但是大部人是麻木型的人,對呼吸不敏感,所以大部人要逐步地從鼻孔呼吸道,然後到胸腔然後到腹部,最後到丹田。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如果能夠把呼吸引入丹田又從丹田引出來,就算有一點點道道了,用功很容易上路。要記住這是逐步地加深,不能著急,著急對用功不利。

  呼吸有種種的狀態,有息調相和息不調相之分。息有四相:風、喘、氣、息。其中前三相是不調相,最後一相是調相。風,就是在呼吸的時候,從鼻孔呼吸出入就像拉風箱一樣,響聲很大,打坐時中間隔著兩三個人都能聽到呼吸這就是風相。喘,就是呼吸的風相慢慢地變小,向息道轉化,但是粗細快慢不均勻,就好像一個人走累了那樣喘氣不均,好像老人上樓梯上氣不接下氣那樣。第三個是氣,喘慢慢地向氣過渡,氣是呼吸粗的狀態聽得聲音感覺得很清楚,這就是氣。學氣功的人,就是在氣上做功夫,他們沒有達到息的狀態。上面這三相都是息的不調相,都是息的從粗到細、從淺至深、從明顯到不明顯的轉變的過程。不是說開了息還另有風、喘、氣,不是,它們實際就是一回事,只不過前三相是不調的表現,所以叫息不調相,呼吸的調相就是息。息的特點是若有若無、綿綿密密,這就呼吸的調相,用功到這個程度時,呼吸似乎感知得到,又好像感知不到,但是又綿綿密密不會間斷,就能夠真正做到像我平常講的用功個字真言:“專註清明綿密。”在打七開始的時候按照這樣的方法做就一定會有很好的收穫。

  在數呼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點,那是關鍵關鍵,叫念依於息。每一個念頭跟息是緊密相連的,是同步的,叫念依於息。你的念頭不能離開息,離開了息就是打妄想。能夠做到念依於息,就沒有妄想,或者說沒有雜念,把一切的妄想雜念都集中在一個念頭上,就是在呼吸。我們怎麼樣來檢驗自己的功夫?就看自己的念頭是不是和呼吸緊密相連,有沒有其他的妄想參雜進來。如果有妄想參雜進來不要理它,不要去追,不要跟它作對,越追妄想越多,不理它那是最好的方法你不理它那就不隨過去、現在、未來就能夠直接安住當下,用功夫訣竅就是能夠心心念念安住當下。遠離過去、現在、未來心心念念能安住當下,我們的功夫才能上路。這是古代的祖師們告訴的方法,也是我親近知識修行多年得到的寶貴經驗供養給各位作為修行上的敲門瓦片。無門這個門怎麼開?怎麼打開這個無門?找一塊瓦片,這個瓦片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方便,用這個方便把這個門打開了,這個方便也不要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