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法師:精氣神與化身的關係

精氣神與化身關係

念三字明的時候,氣一定要吸滿,而且要沉到丹田並停留三到五秒鐘,它會自動分送到身體的各個末梢神經。如果沒有停留,馬上呼出去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我們把氣吸進來,還沒有呼出去就感覺氣已經癟了呢?就是因為氣已經輸送到身體的各個角落了。氣沉下去,身體力量就會反彈上來往上走。為什麼使用噴霧器的時候要往裡面加氣呢?因為一加氣,水就噴出來了。我們煉寶瓶氣、拙火定的道理也是這樣,這是一種物理的原理。前面的氣往下一沉,丹田能量就從後尾巴骨、尾閭穴、後脊樑骨升上來。 如果前面的氣不往下沉,而是往上浮,背後的氣就會往下走,生理慾望就隨之產生。為什麼修鍊到一定階段閉關禁語呢?一說話丹田的氣、胸腔的氣就從嘴巴出去。前面的氣一出去,背後的氣就往下沉。如果閉口不說話,乃至很少起心動念,前面的氣就會往下沉,越往下沉,背後的氣就往上升得越快,越徹底,就越容易開頂。 為什麼有些人很愛說話,不說話心裡就不舒服呢?因為他的氣憋在胸腔,不吐出去會憋得難受,說完就不悶了。像這樣的人怎麼辦呢?就是有意識地把氣沉下去,讓力量從後背升上來。這樣記憶力還會變好,所謂的「還精補腦」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有些人的額頭會鼓出來呢?就是後面的力量升上來了。後面的力量沒升上來,額頭是不會鼓出來的。但是氣憋得太久也不行,憋得太久又沒有分散到身體的各個末梢神經它就會反彈到胸腔打坐的時候就會一直打嗝。打嗝怎麼辦呢?就要深呼深吸,把胸腔的氣呼出去。這段時間流行感冒又開始了,一到冬季節轉換的時候,感冒的人特別多,大家要注意。為什麼在季節轉換的時候我們會感冒生病呢?因為我們的身體不能與季節同步變化。

hh,我知道你非常有道心,很渴望用功,但一直用不上功。你每天來打坐是怎麼用功的?我看你睡得那麼香,天天都在睡覺!

答:打坐的時候腿痛得受不了,一拿下來,一舒服就開始昏沉了,睡著了自己也不知道。下了座之後,我就念一個小時佛號

師:盤著腿念不是很好嗎? 答:念著念著睡著了(眾笑)。觀呼吸也是,一會兒睡著了

師:還是念頭沒有提起來,你把念頭放下了,你的身體就要睡覺。 答:如果打坐的時候一直念三字明我就不會困,一止靜我就困。

師:那就嘗試一下讓腿不要動,任它痛,否則腿一拿開,一舒服就要睡了打坐一旦養成睡覺的習慣很難用功了,因為身體神經記憶功能,一旦形成了記憶,到了特定時間身體就要睡覺。就像的人思考問題喜歡托下巴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來靈感,生智慧姿勢。比如萬行把腿一盤,眼睛一閉,脖子一伸,腰桿子一挺,吸一口氣停留幾秒鐘,智慧來了,這個姿勢就容易讓他產生智慧出家人應該以一個固定的姿勢來修鍊,不能東倒西歪。如果一盤腿就昏沉你就必須克服這個障礙,改變這個記憶模式。出家人講法必須是盤腿的姿勢,到哪裡講法都盤著腿,不能有其他姿勢。所以你必須適應這個姿勢,鎖定這個姿勢。 可是很多人用這個姿勢並沒有獲得靈感,而是相反,一盤腿就睡覺,要麼就是一盤腿妄念更多。但是基於我們的身份,我們必須克服這個困難。一個長期打坐的人忌諱的,一是昏沉,二是駝背打坐的人一旦駝背,就意味著氣往下沉,中氣下陷,後脊樑就挺不起來。中氣往上一升,後背自然就挺直了。就像輪胎一樣,氣一足就挺起來,氣不足就癟下去,凹下去。怎麼讓氣足呢?就是練寶瓶氣。 一開靜大家就要往外呼一呼氣,把剛才打坐時浮上來沒有沉下去的氣呼出去,否則氣一旦到了胸腔,再往下沉就很難了。氣在胸腔以下還可以沉下去,但要有盤腿的基礎。沒有盤腿的基礎,氣到了胸腔還不如把它呼出去,否則憋在胸腔就會胸悶,煩躁妄念多。長期這樣就會形成慣性,氣到這裡都不往下沉,身體稍微一運動就氣喘吁吁。如果每一口氣都沉入丹田,即便做劇烈運動也不會氣喘吁吁,而且體力比常人要得多。人體的丹田就像一個寶庫。為什麼古人把它稱為「丹田」呢?萬物產之於田地,我們身體能量也由此產生並儲存在這裡能量就是丹,就是一團光。但是現在我們多數人的丹田都是空的,荒的,不產能量

問:你們都說丹田發熱,為什麼我的丹田是涼的,而且印堂、後腦勺也是涼颼颼的,頭頂癢癢的,麻麻的呢?

師:身體涼是不對的,尤其丹田涼是不對的,這說明你身體寒氣過重。修行到某個階段,頭部是會感到清涼,但那是身體能量升上來以後。當一個人體質虛弱要生病的時候,頭就會熱。一個健康的人頭是涼的,丹田和手腳是熱的。

問:那要怎樣驅寒呢?

師:可以練功,吃藥。

問:為什麼我們修行都用有為法呢? 師;有為法比較容易捕捉,就像手裡有一根拐杖,更容易讓人上路。

問:您說的「覺照」是不是無為法?

師:可以說是無為法,因為沒有過多地在身體用功,而是直接在心態用功,傾向於無為。

問:當(覺照)守不住的時候怎麼辦呢?

師:守不住可以用有為法。比如守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數吸、觀竅等等,這些都是在身體上下功夫都是屬於有為法。在心態用功屬於無為法。

問:念佛持咒是屬有為還是無為呢?

師:念佛持咒屬於無為法。只要在身體用功是有為法。有為法最大的優點是剛開始修鍊的時候容易上路。但是一旦走上三步以後,意念就容易停留在身體上,很難拋開身體直接在心態用功。本來修行是要空掉身體,但一上來就空掉很難。針對這種情況,過去的祖師就讓弟子先在身體用功一個階段然後再身體空掉。但是一旦在身體用功,再空掉就很難了。

問:剛開始打坐的時候,我全身放鬆,感覺舒服,全身像充了電似的,不知道那是什麼境界那時候我好像沒用什麼功。現在練蓮花功,不知道氣到了什麼地方感覺好像很沉很沉。當練到高峰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到什麼地方去了

師:身體上的反應一旦察覺到,明白以後,就要把它空掉,不要讓念頭總停留在身體上,讓身體念頭拉下來,要讓念頭帶著身體的覺受跑。坐禪最大的忌諱身體的覺受拉著念頭跑。無論什麼反應都是境界境界就是生理現象心理的反應,都是一個過程都要把它空掉, 在心態上用功夫

問:為什麼禪宗大德化成虹光身的很少,而藏地修破瓦法化成虹光身的多呢?

師:修的法、走的路線不一樣。藏傳佛教剛開始身體用功的比較多,身體基礎打得比較牢,有些人的確可以修成虹光身,比如一米八的個子,死了以後在半年內濃縮到一米左右。儘管達到這種境界,也未必證明他已經明心見性,了生死了。這隻是一種功夫,只要每天重復一個方法,堅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然會有這樣的結果。功夫代表智慧智慧不是靠時間的累積可以獲得的。但是只要投入時間,掌握了方法就會功夫漢傳佛教禪宗特別注重「悟」。可是這個「悟」也誤導了很多人很多人都不學習不打坐了,認為修行就是悟。但是藏傳佛教隨便一個活佛,一個喇嘛都讀過上萬卷經書,幾乎都要把他們藏傳佛教經典研究一遍頭腦里裝滿了他們的藏經,而且有幾部大論必須背誦,不會背誦是不會讓他們出來講法的。所以他們的知識非常豐富,文字功底、佛學基礎特別扎實,文字般若很高,在這個基礎修行很容易開大智慧。我們漢傳佛教修行人要麼就真的開了智慧,要麼連知識都沒有,不要說開智慧了,因為漢傳佛教不主張在經典上死下功夫。 修完有為法之後必須修無為法,從生理轉到心理上來修。生理雖然是基礎,但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有一階段專修身體。如果身體沒有轉化,沒有健康基礎,想在心性上達到一定高度是很難的。出家人職業修行,一輩子修行,必須從身體上下手,花十年二十年身體上下功夫。而在家人修行是在生活中順手捎帶,沒有太多時間身體用功,可以在心態的轉變上下功夫,直接悟空性,證空性。

問:請教上師我在夢中或者觀想看著上師眼睛上師眼睛我說話,這是不是心靈上的溝通?

師:心靈的溝通不需要眼睛,連想都不要想萬行,甚至連佛菩薩都不要想。這個力量是我們本來就具有的,你只要給它空間,它自然就會出來,你不給它空間,它就不會出來。為什麼我們不給它空間呢?因為我們的愛好、嗜好太多了。如果我們的嗜好少,或者暫時把嗜好空掉,我們先天力量自然就會顯現。昨天是有

問:「不是說不需要修,本自具足嗎?」這個先天力量不需要修的,那為什麼還要修呢?修的是我們後天六根的嗜好,八識裡面儲存的業習。世俗的嗜好、後天的嗜好多了,習氣多了,你的頭腦身心整天都去捕捉這些嗜好,被自己的習氣所轉,先天力量就出不來。

問:這些習氣、嗜好一出現,馬上就能覺察到,這是不是就是在修?

師:對,一出來就能覺察就是在修。

問:為什麼在用功的時候,如果沒有念頭感覺會有昏沉,有念頭的時候還有點覺知呢?

師:這就是你提緊或者提松的結果。昏沉的時候可以把念頭提緊一點,用功方法刻意一點。太散亂的時候也可以提緊一點。但是提得太緊身體可能會很疲勞。這個力度要自己慢慢去感受,用多大的力量自己比較清楚。

問:百匯穴裂開屬於開頂嗎?

師:那不叫開頂,只能叫開百匯穴。開百匯穴不是宗教講的開頂,開梵穴輪,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

問:心裡有問題自己能回答,這是上師溝通了嗎?

師:不是,這是妄想是在自言自語。

問:您主張學佛要有自己的佛學思想我想念佛的人往生之後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再好也是阿彌陀佛的世界,要是我去了會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為什麼我不構築一個自己的精神家園,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世界呢?

師:可以啊,你有這個願力很好啊!可以發這個願。

問:可是我跟朋友說了以後,他們說:「就你這點兒德行你知道修這些需要多少阿僧祇 劫嗎?」我說:「那我就從現在開始從頭修!」我現在有這個想法:哪怕是在娑婆世界我就讓認可我的人、相信我的人都在我的領土裡生活。不知道這樣想是不是有點妄自尊大?

師:他們是凡夫。你敢這樣想,你就是大菩薩。但是這樣想了就要去做,去努力。如果不去做,那就妄想了。有些人生喜歡學別人的東西,有些人生喜歡自己創造。世間上就這兩種人,一種是創造性的,一種是接受性的。

問:有個同修在未出家之前就已經開始修行,一個金剛上師給他傳了大圓滿的加行法,他一打坐一入定就看見五顏六色,整個宇宙都是銀白色的。騰空之後,從空中往地球上看剛開始能看到五米遠,然後成倍地增長。到最後他感覺自己坐在一朵大蓮花上,到一個無邊無際的地方。從那以後他就不敢再修了,因為離師父太遠了,沒有人指導。

師:他這是沒有見地,所以很難修上去,很難進步。這些本來是屬於修行的正常反應,他的師父在傳他法的時候就應該告訴他會有這些反應。

問:那他朝這個方向繼續修,行嗎?

師:可以。

問:他看到的蓮花妄想,還是真實的呢?

師:是妄想妄想也是心力所致,心力專注妄想也想不出來。現在讓你們在心裡妄想一個萬行的形象,百分之九十的人妄想不出來。為什麼妄想不出來呢?你們的心力不集中,是魂魄不健全的人,多數都只有三四分的魂魄在身體裡面,六七分都跑掉了,所以觀想什麼都觀想不出來。能達到九分以上的魂魄在身體裡面,也就是有九成的精氣神在身體裡面,你觀想什麼頃刻間就出現。儘管那是妄想,但它是心力專注的證明。心力不集中不專注,什麼都妄想不出來。一個高度專注的人想什麼,他心靈的畫面上頃刻就勾畫出什麼。為什麼我們勾畫不出來,無法形象思維呢?因為不專注專注的人都善於形象思維。儘管這是妄想但也修行相當高的境界,只有達到這個境界才能想什麼,心靈境界和畫面上就出現什麼。 跟道比,這叫妄想,叫做邪知邪見,但是跟俗人比,它是非常了不起的。就像毛筆字一樣,比如寫一個中國的「中」字,一個會寫字、魂魄健全、心力高度集中的人,還未動筆就已經想好了怎麼寫,「中」字已經在他心中出現了。可是一個心力專注的人,寫一豎才想到橫,寫一橫才想到豎,寫完前一筆才想到後一筆。所以寫字要「意在筆先」。但我們通常是「意筆同時」。也有少數人是「意在筆後」,寫完字才發現剛才怎麼寫了這麼好的字,或者剛才怎麼寫了這麼差的字。因為他意在筆後,覺照在後,而不是在前。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事情做完了才意識到就叫做「意在事後」。高智商的人、成功的人,做任何事都是「意在事先」。 觀想本身就是幫你對治妄念方法,通過觀想明師的形象、佛菩薩形象讓你心智變得集中。太散亂的人用這種方法不行,可以隨息。隨息還不行就數息,從1數到10,然後再從頭開始數,就這樣慢慢地改變方式當你能通過數息不打妄想時,就可以開始形象思維當你能用形象思維把一個畫面清晰地勾畫出來以後,形象思維也可放下不再需要了。所有這些方法都是祖師們看到眾生無法入道,針對這種狀況創立的法門。比如有的人上座就打瞌睡,我就給他設立一個方法,不讓他坐,讓他蹲馬步。我就不相信他蹲馬步還會像雞啄米似地點頭打瞌睡!可能有一天他就是蹲馬步入定的。

問:用呼吸法念《金剛經》可以嗎?

師:可以。找到自己的禪病以後,就要找一個方法來對治它。所有的法都是治病的葯。

問:您能不能談談四禪八定和見性之間的關係

師:四禪八定修完也未必能明心見性。而有一種人雖然沒有禪定功夫也一樣明心見性。有的人是先明心見性,後修四禪八定;有的人是先修完四禪八定才明心見性;兩者同時的也有。但多數傾向於先修完四禪八定才明心見性再來人一般是先明心見性,後修四禪八定,因為他們的悟性比較好。像社會上的一些知識分子,高智商的人,你跟他講佛理,他馬上就明白,這屬於慧在定前。慧在定前的人通常是先明心見性再修定。或者他們根本修不了定,因為慧是非常敏捷靈動的,先開智慧的人往往很難修定。所以為什麼佛教一直提倡不要在意執著感應神通呢?一旦在意執著就會和它融為一體,禪定很難再修下去了。 修四禪八定跟身體的素質很有關係身體不好的人很難修,身體有一點點障礙禪定功夫都過不去。但修四禪八定是改變色身唯一的辦法,想改變色身必須走四禪八定的道路,只有四禪八定才能把色身一點一點地轉化掉。頓悟是轉化不了色身的。

問:您說沒有四禪八定也可以明心見性,但是沒有定力如何守得住證得東西呢?

師:一樣守得住。你看從政的人隨時都在覺照之中,在明心見性狀態里,這就定力。但這不是四禪八定的那種定力他們的身體並沒有通過四禪八定而轉化,而是他們的心智剎那間達到了一個高度。出家人要想轉變身體必須走四禪八定的路。如果你不想走轉變身體的路,就要把你的心智提升到一個很高的高度。最後儘管你可能明心見性了,但照樣生病生了病照樣跟俗人一樣「哎喲,哎喲」地叫。有些人明心見性了,而且禪定功夫很高,即便生病了,也可以把自己的身體空掉,不把念頭放在身體上。就像我們盤腿一樣,腿痛了,念頭可以走掉,出去神遊,不放在腿上。

問:搞政治的人他們的明心見性是不是相當於剎那定?如果不是剎那定,怎麼會與道相應,見到性光呢?就像您說的,他們一下就能提起來。

師:那不應該叫「剎那定」,而應該叫「持久定」。你們可以看看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他們這方面的定力比我們出家人要高得多,所以他們的定力應該叫持久定。他們都是根器的人。從定力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根器

問:這種人隨時在狀態裡面,隨時能控制自己的身口意,這算不算是四禪八定?

師:他們這種定不叫四禪八定。剛才jz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剎那定」。但這不是剎那定,所謂的剎那定是剎那間有,剎那間又消失了。而這種人定力是不會剎那間消失的,而是隨用隨在,不用即無。

問:那這跟三摩地有什麼關係呢?能進入三摩地是不是四禪八定已經修完,而且明心見性了?

師:是,能進入三摩地確實是四禪八定已經修完了,否則無法處在三摩地中。

問:是不是有世間禪和出世間禪,而他們的這種叫做世間禪?

師:這樣講也只是方便善巧。不能把這種人的定當成世間禪。世間禪就是出世間禪,只是我們的身份不一樣,他們剎那間能提起來的,和我們的並沒有區別。我們是根器不夠,剎那間提不起來,只有通過轉變色身一點一點地累積。他們是與生俱來的根器,雖然沒有通過四禪八定一點點地累積,但剎那就可以提起來,而且可以一直停留在這個高度,隨時用隨時就有。

問:我看他們無論是喝醉酒還是睡覺,基本上都在覺照裡面,睡著了,有人進來也知道,他們的定力是很厲害的。

師:其實他們喝醉酒放鬆了以後,靈性力量恰恰在這時候出來了有一種人就是通過喝醉酒放鬆了智慧才迸發出來。而我們通過打坐禪定,無非也是訓練身心慢慢地放鬆,最後達到了習慣性的放鬆。隨時都處於放鬆狀態智慧才會顯現。

問:那睡覺的時候算不算是一種定呢?

師:睡覺的時候叫做「昏沉大定」(眾笑)。但是有一種白天一直在修道,在捕捉,由於頭腦帶著我執刻意在修,進入不了狀態,間隙沒有出現,他進不去,反而沒有境界。當他放鬆去休息時,間隙就出現了,他瞬間就進去了。所以密宗稱它為夢中成就。因為白天用功我執身心會很累。當放下休息時,在休息的那一刻就有了轉變。

問:這時候靈性就出來了

師:對。

問:如果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是不是用這種方式保持下去就可以成就

師:不是保持,還是捕捉。比如我第一次捕捉到這種感覺是在絕塵洞閉關的時候,當時我剛進洞七天,每天打坐幾個小時,累得要死,渾身綳得緊緊的就像板結了一樣,我想:怎麼搞的,這麼久了還沒有那種天塌地陷,像放禮花一樣的情況出現!於是我把腿一伸想放鬆一下,突然眼前「啪、啪、啪」像放禮花一樣連續響了幾次。當時我不敢動,心想:別動,別動,一動就把經絡堵住了,可能這個姿勢正好順著經絡。所以我就歪著身體在那裡,等到放完了才坐起來,心裡無比喜悅。從此以後任何時候我的眼前都是光亮的,從來沒有黑暗過。放完之後,我的整個身心也就鬆了下來,證實了也就不再渴望了。因為當時師父傳法的時候就告訴了我修到什麼時候有什麼反應。

問:這是不是色身轉變的開始?

師:還不是。

問:從哪方面可以判斷色身的轉變呢?是不是破了五蘊就轉變了色身?

師:關於色身的轉變經書上記載得很清楚,在色身轉變的最初,我們身體會先出現暖的現象。當暖相產生的時候,身體軟綿綿的,即便八十歲身體也如同十幾歲的童子身。我們漢傳佛教也有一個四加行——暖、頂、忍、世第一。四相之中每一相都有一個徵兆有一種身體心理的反應。暖相產生後身體就慢慢開始轉變了,病會逐漸減少。剛才講到身體健康的人手腳是冬暖夏涼,這種人修行很容易出現暖相。童子身出現暖相是從下往上暖。結過婚的人產生暖相是從往下產生反應。 到「頂」的階段主要是頭部有些反應,比如耳鳴,這種耳鳴絕對不是病態的耳鳴,而是身體精氣神升到頭部以後產生的。還有眼睛充血、頭疼眩暈、流鼻涕等。這種鼻涕不是我們平日排污垢流的鼻涕,而是能量沖上來以後打不開梵穴輪,降下來產生的。所以過去的祖師修到這裡,至少一百天不說話,把舌頭頂著上顎,鼻涕——能量就不會漏掉。我看在座的還沒有一個產生這種現象。我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三個月就出現這種現象,而且口水多得「咕咚、咕咚」地往肚子里吞。我想:怎麼這麼快呢?別人告訴我說孩子修就是這樣,成年人修就沒這麼快。 再下來是「忍」,也就是一些生理心理的反應。在過關的時候,很難一次十次就過去,一種現象可能要重復百次才會過去。一般人到這個時候熬不過身體習氣,吃不了這種苦,都會放棄,失去信心。 「忍」這一關過去以後就是「世第一」,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時候你才勉強稱得上是一個人。什麼叫做人呢?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我們現在都沒有修過四加行,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都不能稱為人。過去我給大家推薦過南懷瑾的《如何修正佛法》,這是他代表作,講得比較系統母音老人著作流通處也要多進幾套,大家都要看一看,不看書是不行的。

問:留下肉身的人是不是都已經將色身轉化了?

師:對,只要留下肉身,色身都已經轉化。但轉化了色身未必就已經明心見性,超越了三界

問:修到身體虹化應該已經明心見性了吧,虹化不是身體都空掉了嗎?

師:如果光修身體,修到虹化身未必就已經明心見性。但是我們都能意識到這種情況古人、現在的人未來的人也會意識到這種情況,所以在修虹化身的時候,不僅會把力量用在身體上,也會用在心態上。單單為了達到虹化身而修身體是得不償失的。想明心見性,開智慧,還要在心態上下功夫,要從兩方面同時下手,兩條腿走路。

問:也就是說不一定要明心見性,只要按這個方法修,就可以達到虹化身

師:對,可以。達到虹化身,用這個方法修三十年足夠了。但是三十年只修身體心態上沒有超越,沒有證到空性,沒有超三界,達到虹化身有什麼用呢?臨濟祖師不是有個師兄已經修到隨時可以坐脫立亡,但他的師弟說:「儘管你有這個功夫,但你連師父的意思都還不明白!」所以這隻身體上的功夫,未必是心性上的功夫功夫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一種是心性上的。

問:這是不是就像六祖說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師:這是心態而言。如果從身體上來講,能修到虹化的人在這世界上也是少之又少了就像一些所謂的「外道」,那是跟究竟的道相比才稱為外道,實際上他們的身體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飛,或者潛在水裡幾天都不會死。這些都是功夫都是用某種方法修出來的,但跟明心見性有一關係

問:如果拿三界來說,虹化之後到哪裡去了呢?

師:虹化之後那個東西就回歸源頭了。源頭在哪裡呢?無處不在,她本身就是一團光,任何地方都有光。她聚則成型,散則是一團光,或者變成一縷煙。她是不需要修的,要修的是這個色身。

問:如果沒有明心見性,只是修到虹化身,那又到哪裡去呢?

師:一樣是回到源頭,與虛空同體,以法界為身,法界藏身。

問:已經回歸本源本性了,還不算明心見性嗎?

師:沒有。俗人和我們,修與不修死了以後,最核心的那個東西都是法界藏身,以法界為身。只是開悟的人活著的時候,隨時可以出去和法界融為一體,也隨時可以從法界獨立出來成為個體,活著的時候就可以做主。而沒有明心見性的人死的時候是被動的,但他本來就是法界中來的,死了以後自然還是回到法界中去。修行成功的人不等到死,活著的時候就可以脫離四大回到法界中。 (師拿出一個陶瓷福娃說道)發明這個福娃的人當了不起,一定是一個開悟的人。據說它是羅斯的一個修女發明的,有八層身體,每一層的顏色都表達得非常准確,所以我說她一定是一個開悟的人。她可能是為了講法的方便才創造了這個東西。 你們看,修與不修,好人與壞人都有這個東西——本來面目(套在最裡面的一個小福娃),只是修行人活著的時候就可以脫離前面的一到八層身體自由來去。沒有修行的人死了以後,外面這一到八層壞了,也一樣回歸到源頭

問:您是說不管開不開悟,是凡夫還是聖人死了以後都要回歸源頭

師:對,都要回歸源頭。這個東西,最先來的是她,最後離開我們肉體的也是她。如何能變被動為主動,活著的時候就可以脫離外面這一到八層,自由來去呢?就是要先轉變色身。色身轉變以後,就是昨天講的火箭發射的原理:活著的時候就把她(本來面目)催出去,送上太空。也就是要蓄積精氣神和能量,開通中脈,念動真言火把她送出去。你們說這是有為還是無為呢?這完全是有為的方法。到了一定高度,有為和無為是不分的,就是一個方法,只不過為了講法的方便,入手的方便,把一個東西一分為二,說這是有為的,那是無為的。到了最後不僅有為和無為是一體,色身(外面的八層身體)和她(本來面目)都是一個東西,前面這八層是她的影子和輻射,是她能量的複製和再現。如果沒有她這個能量的存在,就不可能出現前面這一到八層的身體,這八層身體直接受她的影響。 好多人只是突破了一層身體就以為自己開悟了,解脫了。沒錯,就這一身體來講,他的確是開悟了,解脫了。有相當一部分人從小做夢就可以出去遊玩,也就靈魂出竅,實際上出去的是這一層(第二層)。這是天生的,很多人都有這個功能,而且這個功能有遺傳性。但是達到這一層(第三層),能出去的就少了。一旦能出去,我們就說這個人是個半仙,小神仙,有預知功能,能幫人查事。

問:有些人晚上地獄去當差,就是這一層嗎?

師:對,就是這一層。因為他掉了前面的兩層外殼,是第三層。如果我們修禪定功夫,最先出現的就是他。常聽你們說夢到萬行如何如何,實際上你們夢到的就是他的這層身體,這層身體也是妄想。比如說今天我想到你wa了,你今晚做夢未必會夢到我,可能明天後才會收到我的信息。為什麼呢?因為今天你的門沒有打開,就像你的手機關機一樣,我的信息在你的門口等著。明天你的手機開機了,我的信息瞬間就進入了。

問:如果手機永遠都不打開,信息會不會反彈回去呢?

師:會反彈回去。但是有的在半路就已經消失,被大自然力量同化掉了

問:多長時間會消失呢?

師:多長時間消失很難確定,取決於他的禪定功夫。三至四層可以主動和人溝通,進入對方的夢境

問:這是不是叫做化身

師:跟前面的相比就叫化身,但跟後面的相比,還是妄想身。

問:是不是晚上做夢出去的就是妄想身,白天出去的就是化身

師:在《楞伽經》里佛祖妄想身取了個名字叫做「意生身」,也就是通過用意識意念化現出來的,帶有作意的意思,作意就是刻意地動念頭。比如一個人在山洞裡閉關,但是別人看到他在洞外,在山下。為什麼呢?一個人長期關在山洞裡,茅棚里,心總是往外跑,心往外跑就帶著一股力量力量一足就形成一個影子跑出去了,別人就誤以為那是他的化身。我到西藏碰到拉蒙師父時,向他提出這些問題,他一一給我做了解釋,並叫我讀《楞伽經》。讀了《楞伽經》我才明白這叫做意生身,是動了念頭才產生的身體。但是跟本來面目相比,他還妄念的化現,而跟第一層軀殼比就叫化身了。 真正的化身是千處祈求千處應,而他本人並不知道。比如你想佛祖佛祖自然就顯現了,但這隻你想佛祖並沒有動念頭。達到這個境界只要你想佛祖就有用,佛祖不需要念頭想你。

問:化身是不是有一個實質性的肉身

師:看上去是實質性的,實際上跟我們的肉身是有區別的,只是眼睛看上去沒有區別。過去很多禪師修到這個層次很難再進步,因為他以為自己已經大功告成了。實際上通常都在這個地方被卡住,很難再前進。你們要是理論知識豐富,理解力比較強,悟性比較好的話,看過去祖師留下的悟道偈,和其他祖師駁斥他們的詩偈,就會知道他們都是在這個階段出現了狀況

問:是不是修出「意生身」還不算明心見性,非得見到最後一層才算?

師:所謂的明心見性,每一層針對前一層就是明心見性就叫解脫。比如第二層針對第一層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解脫。但最究竟的是這個東西(最裡面的一層——本來面目)。

問:這個東西是不是就是佛的境界

師:對,就是佛的境界。當時的耶穌基督和穆罕默德就證到了這個東西。我特別讀過他們當時證悟的經過,他們對開悟經過的場景描繪一模一樣,沒有一點區別。也就是他們在山洞裡,在野外打坐了多少年都沒有與道產生感應,沒有產生質的變化,有一坐著坐著突然感覺虛空有一力量降到自己身體裡面,身體生了一個大的爆破。從此以後他感到整個身心都脫落了,與天地融為一體了。這時候他對自己才產生了真正的信心,才相信世間上沒有自己轉化不了的事情耶穌和穆罕默德對開悟場景的描繪一模一樣,只有釋迦牟尼佛對開悟過程沒有這樣直白地描繪過,他是夜睹明星而豁然頓悟。他看到的明星絕不是天上的明星。他在野外森林裡打坐,天天都可以看到星星,為什麼之前沒有開悟,那一天夜睹明星就開悟了呢?他看到的是裡面的明星,而不天上的明星。

問:也就是說同樣是開悟見性,但每個人所悟的深度不同?

師:對,深度不同。

問:書上說力量的人和很多祖師一透就透三關,他們是不是過去世都有修過?

師:那都是再來人哪!他們真的是一透就透三關,頓悟真的是不離漸修。一悟透三關是說一個修行用功少年都沒有消息,突然有消息,剎那間就完成。有些人確實是打坐少年都沒有消息,眼前一片漆黑,所謂的漆黑桶底,都要放棄了。就在他放棄的時候,真的就一悟透三關。而有的人打坐就有消息,十幾年都有消息,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三關。這跟他們在因地上用功關係

問:真的是十地頓超一念間嗎?

師:絕對可以一念精進超百劫,十地頓超,不歷僧祇獲法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