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法師:學佛變成了本能才算入道

學佛成了本能才算入道

你們是否注意到,善於做事的人都很講話都是拿實際行動,拿結果來說話。往往一開始講得太多,過於表白的人,在執行時他的力量就減弱了。語言本來是在彼此不能理解的情況下,實在沒辦法了才講的,若雙方能夠理解,就不需要講話了,有時我們甚至擔心不能充分溝通,再加上肢體語言來輔助。想想也好笑,心靈都不能溝通了,卻指望用語言來溝通。其實用語言和肢體溝通,還是心靈在溝通,因為語言和肢體也是心靈的再現。一個人的心靈美,其語言和肢體一定也美,如果心靈不夠完善完美,那麼在肢體和語言上肯定也會表現得不夠完美禪宗講,見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就在為人處事上見,你的任何一個行為舉止足以代表你的內心世界

今天來了這么多信徒,有的來自遙遠的新疆和東北,你們有什麼疑惑都可以提出來。

問:開脈與開悟關係嗎?

師:有點關係,但沒有直接關係如果你頭腦把握的比較好,智商比較高,用功時可能更能捕捉到道。我們用功上不了路,就是沒有協調好與頭腦關係,該用它時,你啟用不了,該讓它休息時,你把握不住,凡夫平時沒事就愛胡思亂想,八字沒一撇的事會想得活靈活現。我們說一個人疑心重,實際上是他的腦袋喜歡想問題,當真有問題時,他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了。當我們靈性方面修到一定程度時,頭腦也會變成靈性的一部分,當你尚未進入靈性層次,你可能使用的是頭腦都是我執大家都熟悉「身心靈」這個詞,這里的心還是指頭腦范圍,即意識範疇。當你進入靈修階段,你的頭腦這個時候產生的任何一種想法,就都是靈性的顯現,因為此時你已經抓住了根,在根上起用了就不屬於頭腦意識範疇了。在還沒有抓住靈性時,頭腦屬於有為法,即意識層次。比如,我們平時用功時採用的任何一個方法,不外乎要把頭惱先集中到法上,用這個法來系住你頭腦的千念萬念,當頭腦能繫於這一念上時,你即使不樹立這一念,頭腦也不會打妄想了。此時靈性力量自然會顯現,

師:請問首座你這個禪七是怎麼用功的啊?

首座第一個七感冒用不上功,第二個七我稍微加強了一下,主要以觀蓮花為主,同時保證每支香都是雙盤。剛開始腿還有點疼,到第三個七時就好多了。

師:第三個七怎麼把握這個妄心呢,妄心在幹什麼呢

首座:第三個七時腿就沒那麼疼了,這個妄念也。。。

師:怎麼來安置這個心呢?

首座我還是經常在練深呼吸靜坐我就觀想蓮花

師:px怎麼在用功呢?

px:第一個妄念很多.第二個七主動生起個念,念住在上面,有幾天保持得很好,就是一直把持這個念頭,因為太緊了,每天頭這個地方一直在跳,頭有點疼,於是就把這一放下了,這時所有的念頭主動生起一念,這一念完全是寺院事情,然後在這一念上揣摩這些事情是怎麼做的,整個過程就是這樣。

師:你這也是住在寺廟事情上,參寺廟的事,也是參話頭,不是參念佛是誰,誰在念佛,這也是一個方法。疑點、難點堵在你胸口上了,妄念自然就不往下進行了,這就是參的作用。哪一個疑惑堵在你胸口上了,這個疑難疑點不解決掉,這個妄念就不會繼續下去。參這個話題也是有為法,它是來攔截妄念的。dz怎麼在用功

dz:剛開始腿有點痛,一天打坐十二個小時,腿子就痛痛痛,過後腿子就輕了,然後就看自己的妄念,作為一個旁觀者看他身體,然後望著他,妄念怎麼這么多,經常出來像看電影一樣。當妄念非常多的時候,就會物極必反,最好的一個七里妄念非常少,腿子也不痛。

師:fx說一說,你參加這五個七有什麼想法啊?

fx:沒什麼想法,反正就是念咒,念到外面下雨,心裡不想念了念著念著看著身體這一念。。。

師:這都稱為主動法,即佔領法,因為你主動就把妄念的空間佔了,妄念就生不起來了。fx你怎麼用功呢?

fx:我感覺很多時候也像是用佔領法,就是有意識的貓捉老鼠,有時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用的太大,就是始終沒讓它跑,感覺能量特彆強,很快樂

師:tg你說說,你是怎麼用功的?

tg:頭一個七感覺吃飯吃得挺飽,但第二個七就吃不下去了打坐身體在冒熱氣,不知道怎麼回事

師:剛開始的時候離不開身心,修好了,修上去了你就就離開身心了。但是你能吃,能消化,能睡,這也說明修得好,說明你的身體調得比較好。hk你說一說。

hk:腿子不太好,第一周腿部很疼。

師:hz呢?

hz:因為剛出家,第一次打禪七,怕自己腿功太差,熬不下來,有時心裡很緊張,因為規定的比較嚴,所以就下定決心。第一個七的前十天,腿非常非常地疼痛打坐感覺像刀割挖肉一樣,撕扯得非常厲害,不管怎樣,開始的前十天都是在那裡

師:誰還願意報告體會啊,tz呢,報告一下。

tz:這次打七,身心幾次變化,第一個七(錄音不清)

師:你好像有點滋生妄念,不管什麼境界,你都不需要理睬它,繼續按你的方法用功,不要分析判斷你的境界是好是對。至於你剛才講的臉上長疙瘩,疙疙瘩瘩的上火,是因為你剛開始打坐呼吸沒調好,氣沒有沉下來,熱氣反彈上來,上焦起火了。你沉不下去,就不往下沉了,你就把它呼出去好了。一般來說,氣一到心口窩這個地方,就很難再沉下去了,既然氣停留在心口窩沉不下去,那就把它呼出去好了就不會再胸悶、煩躁,繼續泛濫了。頭上臉上疙疙瘩瘩的,就是呼吸沒有調好,多呼氣就好了。

還有沒有誰坐在那個地方用功也沒妄念的啊?用舍棄法用功的啊?——什麼來了放下都不管了。剛才聽你們大家說的,好像都是主動法——佔領的方法用功

心理健康的人,有了境界,他首先想到,我這是壞的境界就會出現高血壓,甚至引起腦溢血。在你這兒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凡事都朝不好的方面去想呢?這就金剛經上講的,你在一佛、二佛乃至七佛面前沒種過善根。一有境界,首先想到不是好事,而是壞事這就心理健康福報不夠。為什麼有一種人,任何反應他都會認為是好現象,正常現象過了這個階段就沒有了,他不會想,這是不是會走火入魔呢?會不會血壓升高出現腦溢血呢?這就兩種不同心態的反應,同樣一種境界會有兩種心理狀態。所以學佛要有大智慧善根啊。如果你會用功,你不需要刻意抓住一個方法,一上來就噼里啪啦全部扔掉。

我一直持個觀點,神秀與六祖,他們倆個人的話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法門——既有因,又有果。他們一個是講因地上的方法,一個是講果位上的境界也就是果上的現象。即便六祖講的是果上的現象他還是在獵人隊伍裡面隱修了十多年。他的思想成為體系,成為壇經,是在他五十多歲時才形成的,而他悟到那句話時才二十四歲。在坐的很多人都知道,佛性不需要修正,她是圓滿的、具足萬法的,大家恐怕都認可這個觀點。可是對我們自身來講,你真的受益了嗎?你並沒有受益!這個觀點佛在講法時就告訴我們,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性),只因妄想分別,而無證得,我們一直都在妄想上面轉來轉去。

當然,五祖把衣缽交給六祖是有他的道理的。後來神秀也讓他弟子到南方向六祖請教,每逢場合他都贊嘆六祖,說自己不如六祖。六祖是大徹大悟了,後來六祖的弟子中的確出了很多人才,但是到了六祖的孫子輩,禪宗就在他們的手裡給荒廢、葬送掉了,也即後來所謂的「口頭禪」了,大家都不用真修了,似乎把六祖的壇經讀一讀,我們就都是六祖了。當然你有這個自信很難得的,學佛首先必須認可自性具足萬法,自性本身是不需要修的,如果這點你不認可,不根植於你的腦髓里、心靈中,如果你認為佛是修成的,那麼無論你怎麼用功,都將無法入道。

我們的佛性——自性,它的確是具足萬法,不需要修。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拿出來使用呢?這就是佛在菩提樹下證悟的那一刻說的,因為妄想太多了。你何時通過一種方法,把你的妄念減少到最小的范圍內,你就能夠啟用你的佛性了。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妄想妄念已經成片成勢,你切不斷它了,盡管我們的佛性具足萬法,但它沒有成片成勢。所以你必須通過一種方法讓你的覺照提起來,看著這個妄念妄念就會產生的越來越少。因為在我們的心田上,你不正念樹立起來,你的妄念就會越來越多禪宗所謂的最後的用功,就是把所有的方法都拋棄,不再用方法了。他往這里一坐,說不想就不想了,一直保持著清醒、覺照的狀態,即便產生一個妄念,也干擾不了他的覺照了。但是,這都有個漫長的用功過程

大家能夠在禪堂安心辦道,的確是依靠外面這些護法,包括女眾出家人,如果她們不管理寺廟,我們男眾就沒有機會坐在禪堂用功。還有禪堂里做飯的幾個居士,能夠讓大家吃得那麼開心,這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說菩薩成就以後還要回來度眾生,她不回來度眾生不行啊!因為她在因地用功辦道時,很多眾生給她提供了方便,她所成就功德是靠大家成全的。為何說出家人,乃至修行人要把自己修行功德福報迴向給這些護法居士,因為你能夠用功辦道完全得力於很多的外護,由於他們的功德做得到位,才給你提供了一個所謂的法財侶地。

偉岸說他沒有用功,實際上他是在用大功,因為他在做維那,是他在操盤,大家的每個起心動念,禪堂里的每個角落,他的心都要投射過去,都要感受到。有一個人,他要考慮到一個人的感受,有十個人,他要考慮到十個人的感受,所以人越多,操盤人的心分出的就越多,如果只有他一個人時他就是一個完整的人有一千人,他要變成一千份,有一萬人,他的心要分散成一萬份。化身怎麼來的啊?這也是修化身方法之一。你能夠坐在這地方眼睛一睜,就把這幾百個人都收入你的眼睛裡,整個會場任何一個角落有動靜,有反應,你的眼睛上看到了,心裡馬上收到了,這不就是菩薩的千百億化身千手千眼嗎?如果你不能一心多用,你就會有千手千眼的功夫,不會有千百億化身功夫。但前提條件是,你要把外面所有散亂力量收回來,變成一個「一」。「一」你能持續一段時間,你一定會向外迸發,一變成百,百變成千,千變成萬,所以會用功的人他能瞬間由一變成萬,由萬又變成一。長期打坐的人都知道,到了某個階段妄念特別多,特別迅速,六根特別敏銳,外面一個微細聲音,一個小小的影子圖案,你都能看到、聽到。還有某個階段,外面的聲音你聽不到,種種形象、顏色你也看不到,那是為你身心力量收回來了他有收回來的那一刻,必然就有往外發射的那一刻,當他發射的時候,雖然是一雙眼睛,但他卻有千千萬萬雙眼睛功能。只要是坐過禪的人,他的思維肯定非常敏捷,因為坐禪的人都是用收的辦法,用集中的辦法,當他需要考慮問題時,他會迅速迸發出去,變成千千萬萬個思路。

所以我們打坐是為了收,收是為了明天去做事時更好地往外釋放。如果你只是長期釋放,不想著把它往回收,久而久之,你就沒有力量釋放了。所以一個會保護自己力量的人,一定是個掌握了收發自如的人,當不需要的時候,他可以瞬間一個念頭都不保留,當他需要時,一個小火星瞬間可以形成燎原之火。所以我剛才問,有沒有一上來就用功一路空下去的人,所有的妄念都不管,都放下放下,能保持這種方法(全部放下)更好。

大家用主動方法用功,這也是以妄治妄。以妄治妄對一個初學者說是用功,如果用「空下來」之法,你盤腿一坐,眼睛一閉,腰桿子一挺,脖子一伸,肩膀一塌,就不管它了,什麼念頭都不管它,這是以真心來治妄,這樣就可以做到十地頓超,不歷僧祇。當然,前面的有為法是要經歷的,至於經歷的長短,這要看你的慧根了。如果你剛開始打坐,一上來什麼都不想,可能頭十分鍾清凈過了十分鍾後,頭腦里肯定像開運動會一樣。如果你用功一、二十年了,你還在死死地啃著一個有為的方法,那說明你還沒有入道。

有時我們感到身體壓力太大,比如說煩躁,虛火上升,牙痛,這時你可以嘗試著用放鬆的方法,用舍棄之法把自己的身體忘掉,所有的方法都放掉,都不管它了,真的是心靜坐了。面對身體疼痛,有時你感覺煩惱太多成片成勢,降伏不了,你就跳出來,抓住一件事情緊追猛打。比如說念佛的,一個念接一個念,中間沒有間隙,妄念就產生不了了,念咒語或修止觀的,都是一樣的道理,你用功緊了,沒有縫隙了,妄念就生不起來、鑽不進來了,否則一有間斷,妄念就多了。當你的心能保持清凈成片成勢時,你就可以採用舍棄法——什麼都舍棄,一路舍下去,這才是在一個相對高的層次用功方法要在身體上起變化,必須落在舍棄法上用功。剛才有人說念佛時,你不念還在念,你不看還在看,偶爾出現這種情況很難得,那說明他裡面自性力量的苗頭已經出現,時有時無,這樣下去很好

實際上,我一直抱著讓大家通過打禪七學規矩想法。身為出家人,寺廟里的業務要學,本身在學規矩過程中是在修行,也是在磨練自己的心性。為什麼我們不喜歡規矩,怕學規矩呢,就是你的心沒有沉下來,不夠清凈,如果你的心放下來了清凈了,你學規矩就比較快。本身我們進禪堂就是來學規矩的,來學佛的。你昏沉,搞錯了,就要挨香板,香板是為了提醒你是來學習的,沒有任何惡意想要打誰。學佛成佛是何等的氣魄,要是我們還用凡夫心來學佛,來共修,你就很難受益了。我們到一個地方,一個團體不習慣是因為我們的我執太多計劃太多,准備太多你的心靈被佔得滿滿的。如果你心裡是空的,來到某個地方你就由這個地方來折騰你,塑造你,這個地方是什麼我就接受什麼,學什麼,保證你很快樂的就融進來了你會感覺這里什麼規矩都沒有。好多人之所以出家多年不習慣,就是因為內心的准備太多,抵觸的太多了,所以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你必須以一個空杯子心態接人待物,看誰都順眼,做什麼事情都能接受,這樣一來,好的規矩你很快就學會了。

我曾經跟你們講過,出家不到一個禮拜我就齋堂里被罰跪香,給大眾磕頭求懺悔。當時我覺得很不習慣,好丟人啊,臉發紅,因為從來沒有在大眾面前禮佛求懺悔過。後來發現齋堂里天天有人被罰磕頭懺悔大家都習慣了。境界高一點的,做錯不需要僧值、維那說,自覺齋堂里跪香對大家禮佛求懺悔境界低的,他要被僧值師父擰著耳朵到齋堂對大家禮佛求懺悔。我們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就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一個學佛人不能產生一種本能的禮佛,本能的向對方合掌問訊,在你身上有一點點道的影子,一點僧相是不可能的。出家千萬不要想我見了出家人才合掌、問訊,鞠躬,如果你持這種心態當你有一天見到出家人了,你也不會合掌問訊。你必須成見社會上任何一個俗人,不管他信不信佛,你都會向他合掌彎腰打招呼,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向他合掌彎腰打招呼,這樣在你的身上才能有一點點佛的影子僧人影子。至於你見到某個人很反感,你很傲慢這是你裡面的惡習,遇到你不喜歡的人的自動反應。但是,當你見到你喜歡的人你會本能的鞠躬彎腰,乃至禮佛。但是我看有些出家人,進了大殿本想不到要禮佛,比如說早晨到了大殿,第一件事就是主動地去禮佛,即便不禮佛,本能的反應就是要問訊。當初我們剛出家時,僧值教的規矩我們都記下來了,什麼樣的場合做什麼動作,已形成一種本能,所以一直到現在,只要你到了大殿,不管有人沒人,人多人少,都會自動合掌、彎腰。到了禪堂里被打板子,我們會覺得這是好事,會非常感恩,是自己身上習氣流露出來,沒有意識到,別人發現了,給我們一板子,我們會歡喜接受。

有時我們不容易發現自己身上的優、缺點。往往你認為缺點的,恰恰是優點,你認為是優點的,恰恰是缺點,而旁觀者卻比較清楚。所以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應該敞開自己的心,拿心與人交往,你才能得到知心朋友。何謂知心朋友你有缺點錯誤他會給你指出來,你有好事他會和你一起分享。人不僅在有困難時需要向人訴說,更需要在成功時有人與你分享。也許你們認為,有痛苦煩惱時需要向人傾訴,可是大家恰恰搞錯了對於人,更重要的是你做了一件好事,做對了一件事,或者當你理想願望實現的那一刻,你最需要的是知心朋友來與你分享。因為分享你的喜悅和成功,也是你的一種表現,人更渴望的是一種表現。為什麼我們做了好事會按捺不住內心喜悅和激動,就怕別人不知道呢?因為人需要表現,需要別人的認可。只有當你修鍊到一個很高的層次,找到了內在的喜悅——明心見性了,無論碰到好事壞事,你都不願意向別人訴說了,因為你沒有分別心了,好也是這樣,壞也是這樣,好壞都是一種現象,既然是現象,它都是無常的,只要能顯現,能表現出來的,都是無常的,因為是現象會有生有滅。不僅表現出來的是無常,乃至在我內心還沒有表現出來的也是無常的。佛早就說過,萬物皆是無常的!所以你今天看到這個人好,他明天未必好,你今天看他壞,他明天未必壞,因為前念和後念都不一樣,你不可能內心堵住一個念頭持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果說內心真的有個念頭在那裡一、二十年不轉移,這也是一種禪定

即便是佛門里說的禪定它也無常的,因為一切禪定都是建立在念頭上,這里指的念頭,已經不是頭腦念頭了,真心也有念頭真心念頭是一種清醒的、警覺念頭,好與壞,它都以一種平等的眼光去看。所以,我那幾本書的書名就是一個修行的次第,一開始要降伏這個心,降服了就要用這個心,用完這個心,你還能把這個心住在事情上,如果你用完這個心,又讓它住在某件事情上,那說明你還沒有善用這個心。若真能善用這個心,用好了這個心,當這個心碰到任何一件事情時,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情中,做完了就馬上忘掉了。遇見問題時他會身心去處理,處理完了就干乾淨凈地放下了。可是在我凡夫內心,誰對我們的不好,會永遠放在心裡,誰對我們的好,可能記一段時間就忘掉了也有人會記一輩子。究竟記住好和壞對不對呢?你記住是對的,但你不能讓它總浮現出來干擾你。不要說一個有修行的人你就有一修為的人好事壞事去了就過去了他不會總是回憶過去,因為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眼前當下的事,你全身心地對待眼前當下的事,你的感受感悟就深一點,你用散亂心面對當下的事,你的感悟就淺一點。我們信佛,就要學佛,就要把學佛落到實處,體現在你的身上,即便我們做不到,或者說我們做不好,但你必須知道,學佛,做佛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心態和心量,以及什麼樣的付出方式。只有當你了解了這些,當你想做的時候,才能做到位。

既然我們學佛,就會有感受,有覺受,身體的反應叫受,心靈的反應叫覺。所謂的境界不外乎心理反應和生理反應,既然是一種反應,你怎麼能說它是好是壞呢?你執著不放,好的會變成壞的。它既然是反應,那你就要去管它,它反應完了,自然就沒反應了。只不過當它在反應的時候,你懂得方法對治,這種現象的反應過去的就快一點,你沒方法對治它,這種反應就持續的長久一些,但它總會過去。

如果你的心態調整好了你會發現來到你眼前的每一個人,無論是說好話還是壞話,乃至做得對與錯,就你而言,都是來檢驗你的,真的都是來磨練你,成就你的。雖然當事情發生在我們眼前時,我們的確是覺得很煩惱那是為你的心還沒有磨練好,沒有清凈,如果清凈的話,不管什麼事情讓你聽到,讓你看到,你只是淡淡的笑一笑,根本不會放在心上。為什麼我們一遇到這些好事壞事的時候,一下子就和我們的心緊緊地融在了一起?那說明我們的心、我們的頭腦、我們的惡習還很深,還具備濃濃的喜怒哀樂。為什麼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經歷的事情多一點的人,會對世間上的好事壞事看得比較淡。可是為什麼有些人經歷的事情再多,他也不會淡化呢?同樣一個問題發生在我身上有的人可能一遍、一次就過關了,就悟到很多道理,可有的人,同樣一件事情,一個錯誤在我身上幾次三番地發生他還是過不了關?那是因為一件事情在我們眼前發生的時候,我們沒有用心去觀察它,思考它,沒有用心去感悟它,當它發生的時候,白白地發生了,沒有體現出它的價值,結果下一還會繼續發生,一直重複、重複,使你有足夠的感受,何時你感悟了,超越了,這件事就不會在你眼前發生了,即使再發生,就你而言,它也不是一件事情了。

為什麼我們學佛的人,在寺廟不守規矩不上早晚殿罰跪香時,有的人覺得好丟面子,好失尊嚴,而有的人會覺得,我睡懶覺沒上殿,向大家求懺悔是理所當然的,很自然的就去求懺悔了。這種心態本身就體現出他信仰力度是否深厚,你說你信仰,你做錯了,讓你大眾懺悔這對自己有好處,為什麼還不願意呢?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內心的顯現。你沒有把事情做好,說明你沒智慧,你的修為修養都還不到家。你沒事情做好,做錯了,做砸了,你就是個「壞」人,你把事情好了,讓大家都歡喜了,都受益了,你就是個好人你說你是好人,為什麼從來沒做過一件好事,讓大家受益,讓大家歡喜呢?你說你是壞人,為什麼每做一件事情都讓大家歡喜,讓大家受益呢?所以,好人、壞人不由你說了算,是由你做出來的事情決定的。

要想彼此的心靈走到一起,必須通過交流,必須要在一生活,雙方只有在共事時才能真正了解對方,也只有在共事的時候,我們才能把自己的內心完全地展露給對方。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很多,對方不一定需要你給他多少東西你能夠坐下來聽他訴說,幫他從心底里減壓,他就很開心了。所以我們每個人並非一定要做一個施者,有時候你要做一個受者,受什麼呢?——接受別人的發泄就行了,這是個很好方式

如果在我出家人身上連孝心都體現不出來的話,我們就沒有底氣教別人行孝。出家人無論在心量上,還是在氣節上,方方面面,本身就應該比俗人高一些,因為俗人是看我們,學我們出家人的。那我們出家人學誰呢?學祖師學佛菩薩。俗人看不到佛菩薩就會看我們僧人就會做比較,如果我們僧人做的到位,他自然就會信佛。雖然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是不管什麼經,既然你碰上了,你就應該把心態學著放平,去接受它。父母親只有一個,他不像我們出家師父你可以拜好幾個師父。無論你和父母有沒有感情,這個事實你是否認不了的,讓你碰上了,你就認了,即使父母不能令你歡喜接受,你也要平靜的心去面對、接受就好了。你不要希望你的師父,或者你的父母親去改變,你改變了就好了,不要指望別人改,指望別人改是件很痛苦的事,不如你自己來改變。你改變之後,你也輕鬆,對方也輕鬆。你想說服對方改變,你煩惱痛苦,對方也煩惱痛苦

護七居士: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師父我在禪堂行香,意念定在眉心輪的時候,眉心輪這個位置,跳得非常強烈,跳的時候,觀想的非常清晰,而打坐時就沒那麼清晰了,但是在抄菜時,眉心輪就不在那裡了,就定在菜上去了而不會定在眉心輪上,為什麼會這樣子

師:這很正常。你切菜時就你的心放在刀上好了你能夠一個小時全心全意地把心放在菜刀上,那麼當你切完菜,由於你有能力全心全意地把心放在刀上,你肯定能把你這個心一下子抽出來,集中到另外一個地方上。如果你連切菜時都不全心全意地集中在這個菜刀上,你想集中在念佛觀想上,也是不可能的。你只要在一事情上能夠集中,你肯定在樣樣事情都能集中。如果你說:「我只能開車集中,切菜不能集中。」那麼你開車肯定也不能集中。只要你能夠把心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樣樣事情都能夠把握得住。你說你妄想專心,打幾個小時都出不來,我不相信,因為你根本沒有全心全意地打妄想,你肯定是分散地打妄想,真正的打妄想是你住在一妄想上,這個妄想堵在你的心口上,這個妄想的問題不解決,它是不會靠邊的。只有這個妄想堵在你的心口上,你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妄想退了才會接著又來一個,否則後面的妄想是上不來的,所以說,你那個妄想在這地方,不跑掉,這也是一種禪定。這個禪定念佛禪定有什麼區別呢?從本質上講,是沒有區別的,他都是在一事情上。你定在念佛上和定在一個疑難問題上,在初期是沒有區別的,到了上面就有區別了。

我曾經和一個同學辯論過,他說念佛可以產生一心不亂,能夠成佛我說蘋果也能產生一心不亂也能成佛他說蘋果成不了佛,只有念佛才能夠成佛我說,你光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但你不渴望佛,你心裡沒有佛,沒有觀想這個佛,沒有發願極樂世界去,你也去不了的,不是說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能去,你念到一心不亂你有力量了,你想才能夠去,問題是你有沒有想去的念頭產生。如果你蘋果蘋果……,念到了一心不亂,你突然升起一個念頭我想極樂世界,由於你有蘋果產生的定力——一心不亂定力你想極樂世界就可以極樂世界。這個道理就如同做生意的人,做五花八門的生意,但是都賺到了錢。做什麼生意都可以賺錢,你賺到錢以後可以買別墅,買轎車。但是,如果你有了錢,你不買別墅,那你怎麼會有別墅呢?就像你有定力你不想去極樂世界你怎麼會去極樂世界呢?這個定力就是本錢,就相當於我們做生意賺到了錢,你想買別墅就有別墅可買。所以說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了,你還要轉,不轉你是去不了的。但是你有了這個一心不亂定力,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我何必去西方呢,我去東方也一樣啊。

至於你剛才說的眉間跳動,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說明你的力量來了,因為這個地方是我們的慧眼、天眼所在地,是我們靈性的居住地。行香時跳動的特別明顯是因為在行香時你比較放鬆,往往越是放鬆的時候,力量越容易上來。你在行香時的放鬆,是由你在某個階段得很緊,它才會上來。但是在你緊繃的那個階段它是會有反應的,只有在你放鬆的時候,才會有反應。那麼你會問,我何不如一上來就放鬆呢?你一上來就放鬆(一開始就放鬆),那會是一種散亂、一種放縱,都是有一個緊的階段,這個過程結束後,在松的階段會有境界發生,有現象發生。如果一開始你就放鬆、放鬆,你是很難境界的。當然,對於根器的人來講,他一用功就採用放鬆的方式——舍棄法,用舍棄的方式用功,這個境界會來得更快。這個道理就如同我叫你們把手放鬆放鬆,你們都不知道怎麼放鬆,越是讓你們放鬆,越不會放鬆,乾脆我耍個小聰明,設一個小技巧,就叫你們握拳頭,握得越緊越好,你自然就知道何謂放鬆了這是祖師創立的方法道理是一樣的。如果說緊了一段時間,一放鬆出境界了,但是不能保持,那就繼續用緊的方式也就是用佔領法。在這層次都是雜心在用功,但這個過程一定要有,超過這個層次就是我剛才講的空心靜坐,空心用功,能夠空心就真正的與道融為一體了。所以我剛才問有沒有空心用功的,沒有,說明都很正常,也符合你們現在這階段用功方法

我現在用功就是什麼方法都不用了,過去一、二十年什麼方法都用過,都是主動生起一個方法用功,用的太久了,現在往那裡一坐,什麼方法放下了,甚至來了念頭不去看它了,也把它放下,扔掉了。越是用這個方式,眼前空的范圍越大,光放射得越大,甚至有時候故意提起一個念頭,用一個方法,用完之後會很累,因為這個時候方法是從內心生起一個念頭,就很累。但是在開始階段你不用刻意生起一個念頭念頭本身就一直在往外冒,你抓住這個念頭不放,其他念頭就不會陸陸續續迸發得更多,你抓住一個念頭讓它有事幹了,它就不會再產生十個、百個念頭了。

問: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就是在用功的時候,深呼吸,把氣沉到中丹田時,經常會咕咕的響,是什麼原因

師:不是停到中丹田,是停到下丹田時肚子才會咕嚕嚕的響,那是丹田在咕嚕嚕的響。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這說明你的體內很空虛,元氣不足,它才會咕嚕嚕的響,元氣足了就不會響了,這個響也是階段性的。童子打坐的人下面幾乎是不響的,非童子的人靜坐到某一個階段時,他吸口氣一沉下來,肚子就會叫,這個階段大約會歷時半個月

問:我這現象已很長時間了。

師:那說明你在這個水平上一直沒有突破,你沒有正正規規的好好修過,只是修一下子就不修了,所以一直停留在這階段沒有突破。你如果能拿出一段時間,每天修它七、八個小時,我相信一個禮拜你就破了就不會再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了。

問:好,謝謝師父師父跟我們一起共修的一個師兄他在修行過程中經常會看到佛,而且還觀想自己成了彌陀佛,他整個人就變成阿彌陀佛了,這種現象是好,還是有什麼問題?

師:這個現象學佛初期應該是好現象,他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如果你學佛很多年了,還是這個樣子,說明你沒有進步啊。初期可以提高我們的信心但也不要太在意,這說明你的虔誠心夠了,專註力夠了,你可以瞬間把佛菩薩你的心觀想出來。如果你散亂太重的話,你是沒辦法瞬間把佛菩薩觀想出來的,即便它是虛幻的,是你用心把它觀想出來的,但也是在心能夠專註的前提下才觀想出來的。比如說我觀想釋迦牟尼佛,你明知這是有為法,為什麼我能觀想出來,你觀想不出來呢,因為你的心很散亂力度不夠,所以就觀不出來。

用功的時候就全心全意的用功,必須在某個階段,外面的聲音都聽不到了,六根才真正的收回來,關閉了,但這個階段也不能太久。如果你多年用功,一打坐,所有的東西都聽不到,感受不到了,那說明你的功夫只不過停留在某一個階段過了這個階段,你坐在這用功,旁邊有聲音,你又聽得到,又干擾不了你內心寧靜畫面如果你一聽到外面的動靜,你裡面的功夫就被干擾了,畫面就給破壞掉了就像一盆水,它本來很平靜,一有動靜,畫面就開始起漣漪了,那說明你的功夫還不夠扎實。

問:我打坐時,心跳加速,正常嗎?

師:你這情況是正常的,心跳得太快是因為你意念用的太強,意念用的太強了,心就綳得緊緊的,它就會加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久了,你的血壓就會升高,而且你的臉會變的比較紅。好了,今天就到這里,耽誤大家的時間了。

釋萬行2012.12.13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