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宗法師: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一、特別法門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2007年3月28~30日講於韶關丹霞山錦石岩寺 

壹、安心

印光大師的教化

從今天開始,我們計劃用三天的時間,來共同學印光大師尊貴開示——印光大師精要法語

印光大師凈土第十三祖,是離我們最近的一位祖師民國時代人。他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大善知識又是一位從儒入佛、貫通儒佛的大學問家、大修行人、得道高僧印光大師一生特彆強調仗佛慈力,主張信願專修念佛,其凈土思想凈土宗的開宗祖師——善導大師思想很接近;著作主要是《印光法師文鈔》,有《增廣》、《續編》、《三編》,總共有一百多萬字,風行天下,歷久不衰。因為《文鈔》量過大,一般人要通讀的話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後人編有種種節略本,我們這裡也是從《文鈔》當中選取一部分精要的法語來共同學習。

印光大師一生的教化,可以用句話來概括,也就是我們常知的:

敦倫盡份,閑邪存誠
深信因果老實念佛

「敦倫盡份」:行為恪守世間倫常道德,盡到自己的本份。

閑邪存誠」:存心杜絕邪思邪念,保持誠敬。這兩句世間,做人父母、做人子女、做一般的職業,應當奉行的准則。

「深信因果」:就是對於佛陀開示的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世出世間等等因果關係,深信不疑這是我們建立信仰的根本基礎

老實念佛」:就是死心踏地念這一句「南無彌陀佛」名號不疑不雜。這是我們達成人生目的往生凈土,究竟成佛的根本保證。

中心內容老實念佛

這次的講義主要圍繞這四句當中的最後一句──「老實念佛」為中心。

關於基本的倫常道德教育,和因果教育,在這次短短的時間之內,就顧及不到,也相信在座各位,在這方面是有基礎的。這一次主要來談一談「老實念佛」。

老實念佛不容易。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能見老實念佛的人確實不多。

為什麼不多呢?

老實不下來。

為什麼老實不下來呢?

明道理。

不能明了佛法道理也不明了自己的根機,機和理雙方不了解,這樣就不老實。不能老實念佛,就難得佛法真實利益

我們選的這些法語,就是為了解決老實念佛,分為兩部分:

第一,「安心篇」,也叫做「教理篇」。共四十八條,主要側重在「安心這一方面,也就是剛才講的「老實」。

理明才能心安心安才能老實,所以,這一部分,教理面相對多一些,不過也很好懂。凈土門的教理說深很深,說淺很淺,還是很好懂的。

第二,「實修篇」,也叫做「起行篇」。分三十六題,主要解決我們實際修持當中的一些具體的問題,側重在「念佛」的行持。

這二篇,以安心篇為主,同時也是相輔相成的。

安心篇五節

我們先學「安心篇」,共四十八條,分成五節:

第一、「特別法門」四條。首先分判法門界線,說明凈土法門之特別,不同於普通法門

第二、「仗佛慈力」七條。為什麼特別?因為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

第三、「念佛勝易」十六條。仗佛慈力,所以既殊勝,又容易。

第四、「普勸眾機」七條。既殊勝又容易,一切上智下愚、士農工商、出家在家,都應當來修學。

第五、「信願專修」十四條。修學的准則,信、願、專持佛名。

標題、原文、出處

這四十八條文,每一條都很乾脆利落,擲地有聲。大師說話毫不含糊,說怎麼樣就怎麼樣,可以講力如千鈞,請大家用心

黑體字的部分是印光大師的原文,每一條前面都有小標題,後面說明它的出處
三部分:標題、原文和出處。標題是我加的,目的是希望用短短幾個字,易持易記,讓大家能夠抓住它的核心,為大家學習提供方便。

一、特別法門

1. 法門不同」之文(總判通別二門)

修持法門二種不同;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
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
名為「通途法門」。
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
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
名為「特別法門」。(增廣卷三.近代往生傳序)

修持法門二種不同

這一法語很重要

我們佛教說「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說「法門無量誓願學」。

印光大師把這無量的法門分成兩大類別,所以講「修持法門二種不同」。這兩類是不一樣的,大家要明白。

很多人這個地方路子不清楚,一步錯,則步步錯。這個地方弄清楚了,你才方向明確。因為一般講到佛法修行,就含糊籠統,以為「佛法嘛,都一樣,修行定慧打坐、斷煩惱……」。

我們看印光大師的說明:

修持法門二種不同」:所以這一條文叫做「法門不同之文」。目的是讓我們明白修持佛法,不是含糊籠統、一模一樣的。

通途法門

兩種不同呢?

一種是仗自力,就是依仗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的生死輪回,這是一種法門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要仗自力修持的話,那你就要修戒定慧

並不是所有的法門都要修戒定慧,而是仗自力修持法門,就要修戒定慧

修戒定慧目的在了生脫死,是不是修戒定慧就一定能了生脫死呢?

未必!「修戒定慧」後,「了生脫死」前,還有六個字

「以迄斷惑證真」:「迄」是到達。修戒定慧一定要達到什麼程度呢?「斷惑證真」。不是說持戒衣服穿得好,走路威儀很好威儀很好,如果沒有斷惑證真,沒有用;禪定很好,一坐幾個小時幾天不動也不管用;讀大乘經典,很會研究、很會講,法相、名詞都很明白,也不管用。要達到斷惑證真——斷除煩惱惑業,證得真如實相,才能了生脫死。

這叫「通途法門」,也就是普通法門,一般都這麼修。

特別法門

另一種是仗佛力,仗佛力是「特別法門」。

「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你看這個特別法門,它怎麼特別?不談戒定慧也不談斷惑證真。談什麼呢?「仗佛慈力」:佛的慈悲願力。

為什麼要仗佛慈力呢?

因為要「自力修戒定慧、斷惑證真」不容易!斷惑證真了,就是阿羅漢。我們修不來,達不到,就要仗佛慈力。

仗佛慈力怎麼仗呢?「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也就是「信願行」,不是「戒定慧」。因為你能夠以戒定慧斷惑證真,自己可以了生脫死了,不必仗佛力。所以,這個仗佛慈力的法門尤其是為了那些修持戒定慧沒有力量達不到斷惑證真的人準備的。

「真信」:真的信順阿彌陀佛救度,不懷疑。很多人都會認為說:「我真的信阿彌陀佛。」其實沒有。他是一個觀念是從理路上認為說佛弟子應當相信阿彌陀佛,也自認為很虔誠信了阿彌陀佛。其實沒有,因為我凡夫都很執著,往往還都是自己那一套。我們底下會解釋。

「切願」:就是你真的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任何事情能擋住你。

「持佛名號」:單稱一句南無彌陀佛。

「以期仗佛慈力」:真信切願來持佛名號,本身這就叫做「仗佛慈力」,這樣往生西方,這個是特別法門

好!我們總結一下:

印光大師佛教無量法門分為兩大類別:念佛以外的所有法門,各宗各派,所有八萬四千法門歸為一類,叫做「通途法門」。唯有念佛這一法門算一類,叫做「特別法門」。

五特別

二門相比,「特別法門」略有五處特別:

第一、原理特別。通途法門是「仗自已道力」,特別法門「仗佛慈力」。這一條是最根本的。因為原理不同,決定了下面方法、要求、時效、利益也不同。

第二、方法特別。通途法門,修戒定慧;特別法門,持佛名號。通途法門既然仗自己道力,必須「修戒定慧」,不然一無所仗;特別法門既然不仗自力,而是仗佛慈力,那麼就不要求修戒定慧,只要「持佛名號」。

第三、要求特別。通途法門,修戒定慧,要求「斷惑證真」;特別法門,持佛名號,講究「真信切願」。通途法門修戒定慧,沒有達到斷惑證真,還有煩惱,決定不能了生脫死的。特別法門持佛名號,並不要求伏斷煩惱,因為仗佛慈力,即使煩惱一絲一毫沒有斷,也可往生西方;但必須「真信切願」,沒有真信切願,便與佛的願力不能感通,沒辦法仗上佛力。

第四、時效特別。通途法門效果遲緩;特別法門效果立即。通途法門修戒定慧,想達到斷惑證真,要經過多生累劫的勤修,初果聖人還有七次往返天上人間,最後才完全斷惑證真,才了生死;這麼難的法門,只有聖者根機才能修。特別法門,持佛名號,只要具有真信切願,立即契入阿彌陀佛大誓願力,往生一定;非常容易,一切凡夫都能修持

第五、利益特別。通途法門利益在證果成聖,「了生脫死」,但離成佛還太遙遠;特別法門,以凡夫身,「往生西方」,一旦往生自然一生成佛。所以說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原理

方法

要求

時效

利益

通途法門

自力

修戒定慧

斷惑證真

多生累劫

了生脫死

特別法門

仗佛力

持佛名號

真信切願

一生一念

往生成佛

修得過去才是實際意義法門

法門」這兩個字要解釋一下。「法」是方法;「門」是門徑,出入為義。

法門是指用這個方法,可以出生死、入涅槃

定慧是法,戒定慧這個法,對我們算不算門呢?你能修得過去,對你就是門;你修不過去,對你就不是門。沒有門!走不通,此路不通。

像《金剛經》對慧能大師就是法,同時也成為門,一聞大悟,悟後起修。我們讀了一千遍也開不了悟,照樣我相堅固。法還是法、是佛法,但是你沒有門。

如果要修戒定慧的話,怎麼樣門才通了呢?要達到斷惑證真,沒有煩惱了,一點點都沒有了,是聖人了,這個法門就通了。這叫法門」。

真信切願即可通往極樂凈土

凈土法門的法是什麼法呢?就是剛才一進來我們念的「南無彌陀佛」。

念佛這個法,它是通向哪一個方向的呢?

是通向極樂世界往生西方的。

定慧是通向了生脫死的,達到斷惑證真了,這個門打通了。

念阿彌陀名號要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標准你要怎麼樣,這一個法才有門呢?

就是要「真信、切願」。你真信切願了,你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門就通了。這一個門,很容易通。如果要靠斷惑證真那一個門,我們就很難通了。

 

通往

根機

難易

通途法門

修戒定慧

斷惑證真

了生脫死

聖人

特別法門

持佛名號

真信切願

往生西方

凡夫

選擇凈土法門

這兩個法門,大家就可以比較了。兩個法門都好,都是佛講的。

我們在座每一個人自己選一選,你是願意修通途法門呢?還是願意修特別法門

(「特別法門。」)

我們都願意修特別法門。通途法門也是佛法啊,為什麼不願意修通途法門呢?

(「做不到。」)

做不到。

大家願意選修特別法門,恭喜各位!說明這第一條文大家聽懂了,過關了,大家有智慧眼,有擇法眼

2. 「揀去自力之文(勸修特別法門)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
仗「佛力」者,名「 特別法門」。
由茲,揀去自力,注重佛加,
娑婆具足惑業之含識,現生同赴蓮池。(續編卷下.楹聯)

印光大師雖然說有兩種法門,他的目的不是勸我們修通途法門,是勸我們修特別法門

通途法門,就是靠自己的力量。特別法門,不是要靠自力的。這個地方大家腦子要轉彎,腦筋要開竅。我們修特別法門是仗佛力,「仗佛力者,名特別法門」。

大家聽懂之後,不要說:「師父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就怕我沒有力量!」

這樣講不對。因為我們是靠佛的力量嘛!就好像我們剛才講上山一樣。

師父啊!我很想上山,但是我怕我沒有力量。」

你不用怕!坐索道。」

「我願意坐索道,可是我怕我沒有力量。」

就不正確了。你坐索道,就是電纜車有力量,你就可以上山了。我們修特別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靠自力的──靠佛力。

大師在這裡告訴我們

「揀去自力」:像揀東西一樣,把這個丟到旁邊。

「注重佛加」:注重佛的加持力。

所以,如果學凈土法門,還在那裡覺得說:「我沒有修持力量,我修得不好,我怕我不往生。」這句話錯誤的。

有的蓮友一聽,說:「啊?師父啊,這句話我說了好多遍,原來我說錯了。」

你說錯了

「哎呀!我修得不好,就怕我不往生!」

修得也不往生,何況修得不好

為什麼?因為靠你自己往生不了的。所以大家不要說「因為我修得不好,所以不能往生」。

因為修得不好,所以要靠佛力,靠佛力就一定往生。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靠自力——「揀去自力」。你講那個話,就是凈土法門沒有入門,你還沒有揀去自力,你還想自己的力量修行

師父啊!我沒有修好,我準備再使勁地修,修到什麼時候好了,我就能往生了!」

你在自力,不是揀去自力。你如果懂得自己修得不好,甚至也不可能修好,就把這個拿掉,徹底拿掉。

把哪一個拿掉呢?把「要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生死輪回」,把這樣的觀念拿掉,叫「揀去自力」。完全靠倒南無彌陀佛,叫「注重佛加」。

所以,大家平常講話,一不小心,就誹謗了阿彌陀佛。我們學凈土法門的人,以後不要「謙虛」,說:「我修得不好,只怕我不往生。」不要這樣講。

說:「我雖然修得不好,但是我能往生」,要這麼講。

「那你為什麼能往生呢?」

「因為阿彌陀修得好嘛!阿彌陀修得好,我念祂的名號,所以我能往生。」這句話才符合道理

就像我們坐船過河一樣。「我不會游水,但是能過河。因為我坐船。」所以,我們能不能過河,跟你游水技術沒有關係。你游得再好,山洪暴發,你也一樣過不了。你游得再不好,但是如果能坐船,一定可以過河到彼岸

我們要往生西方,跟我修得不好,沒有關係

你如果學通途法門就有關係你要修戒定慧,要達到斷惑證真,這個時候,你才可以渡過生死河,到達涅槃岸。那個就要講你的修持,要修得好,好到斷惑證真這個程度

如果學凈土法門,不談你修得好、修不好,只談你有沒有真信切願。所以,大家這裡要明白——「揀去自力」。我們靠佛的力量,就要「通身放下,徹底靠倒」,完全靠上。

「冀娑婆具足惑業之含識」:「冀」是希望。為什麼印光大師勸我們要「揀去自力,注重佛加」呢?是因為娑婆世界,我們都是充滿著貪瞋痴、無明、惑障的這樣的眾生。「含識」就是眾生又叫有情。這個桌子,它不叫眾生,因為它沒有心識的作用。「含識」,就是說他內在裡面含有心識的作用,因為有心識的作用,所以才起惑造業,才有貪瞋痴的煩惱(這個桌子沒有貪瞋痴的煩惱啊),我們有貪瞋痴的煩惱,所以我們要去輪回。這樣的眾生充滿著惑業,要他自力修行定慧、斷惑證真,太難了!所以大師就勸我們要「揀去自力,注重佛加」。

「現生同赴蓮池」:就是指我們這一輩子,不要等到下一輩子再來這一大家都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當中。

念佛人互相之間稱「蓮友」,蓮花之友,蓮池海會里邊的朋友,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做好朋友

3. 「果覺因心」之文(法門不能相混)

凈土法門,其大無外,
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行極平常,益極殊勝
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
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續編卷下.無量壽經頌)

這條文,講的非常徹底,非常到位,是我們凈土法門的精華。這段文如果都明白了,凈土法門你就過關了、畢業了、不用再學了

這一條文,叫做「果覺因心之文」。「果覺」是果地的覺悟;「因心」是因地的發心。後面的括弧說明:(法門不能相混)。

我們修持佛法兩種不同的法門,不要把它們混到一塊兒。混到一塊兒以後,你就出故障了,就麻煩了。所以,印光大師在這裡勸我們說:「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先來解釋最後這一句。

凈土法門很特別,「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繩」就是線,古代的木匠做活要用墨線,稱為準繩,所以又引申為標准

印光大師在這裡說:凈土法門,不能拿著通途法門教理,來做標准、來衡量。

很多學凈土法門的人,心裡邊就像撥浪鼓一樣,覺得說:「我這麼多的煩惱,一點也沒有開智慧持戒也不清凈妄想紛飛,半點禪定也沒有,我這樣怎麼能往生呢?」他這就是以通途的教理標准,拿來搞混淆了,以為凈土法門也一定要戒律清凈禪定清凈、要開智慧,以為做不到這些就不往生。這個是錯的,這個就混淆了。

凈土法門特別,只要「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本來就不要求戒定慧,戒定慧你能做到,當然好,即使一點沒有做到,都不妨礙。

這些話只有祖師慈悲我們,才懇切地勸我們要聽信、要明白。

不可用通途法門衡量凈土法門

修持法門,如果能分清通途法門和特別法門平時聽到有關的議論,心裡就不會驚動,很穩定,聽法也能明白。不然的話,我們往往會聽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聽進來之後,心就慌亂,沒有底了。

所以,祖師的教導很重要,就是說我們特別法門,不能夠按照通途法門教義來衡量。如果我們不明白,聽別人一說:「某某人哪!你只念佛怎麼能往生呢?你煩惱這麼重,業障沒有消除,功夫也沒有提上來,還沒禪定又不清凈你怎麼往生呢?」

你一聽就冰涼了,「是啊!我這樣怎麼能往生?」

這就是拿通途法門教義作為準繩,來衡量凈土法門這就錯了,不是正確的。

因為修通途法門,一定要達到斷惑證真,這是通途法門標准。但凈土法門不要這樣,沒有斷惑、沒有證真,你真信切願就可以往生西方的。這是兩個法門不同的地方

比如說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講:「佛講心凈則國土凈。你心不清凈,怎麼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心凈國土凈,這句話有沒有錯呢?這句話是佛講的,當然正確。但是,這不是講凈土法門,你如果拿著句話來講凈土法門又是法門搞混淆了。

「心凈」是指心體純凈,心清凈了,自然展現庄嚴清凈國土。法藏菩薩的心清凈,所以祂成就極樂世界就是國土凈。

都是菩薩,乃至是佛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夠做到的。

「心凈國土凈」,這句話一聽,就趕緊去修清凈心──你那個清凈修得再多,都是染污的、虛假的,不是真正的清凈心。坐那裡感覺安詳一點、內心的粗煩惱少一點,就覺得這個是清凈心──太差了!真正的清凈心不是這樣,《心經》里講:「不垢不凈。」無所謂垢染,也無所清凈它是絕對性的。不是說「我稍微好一點」,那都是相對的,都是生滅法、有為的,一會兒清凈,一會兒清凈了──都是假的。

凈土法門反過來,是「國土凈則心凈」。極樂世界清凈庄嚴國土,我們一往生極樂世界,當下所有的煩惱消除乾淨,智慧增長,心就清凈了。

才是凡夫能夠學得來做得到的法門

風景喻:國土凈則心凈

比如說:在廣州深圳大都市裡邊,車水馬龍,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光線污染,家務事工作事,萬事揪心,你要讓他心凈,怎麼能夠凈呢?那麼,到了節假日,大家為了逃避喧鬧的城市,就會來到風景優美地方。他一來到錦石岩,一看見這裡的山水、地貌,城市裡的那種緊張壓力自然就釋放了,他的心就感到清凈了。

這個說明什麼呢環境能夠改變我們的心,國土清凈了,心就清凈了。

所以,真修行人不要講大話,要依我們凡夫得來的,我們所學法門是:國土凈則心凈。

來到風景優美地方自然內心就感到安詳、平和。如果在大城市裡呆著,有逼迫感、壓力感,一抬頭都是高樓,旁邊都是車聲、人聲,喧鬧不停,你不也得看,不聽也得聽,看到的、聽到的,六根對六塵,都讓我染污。這樣我們在娑婆世界是不可能清凈的,所以,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喊破喉嚨也枉然──通途教理

還有人講到:「口念彌陀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說你口中念「南無彌陀佛」,心裡是散亂的,沒有禪定,你喉嚨喊破了也不往生。這句話對我凈土法門說是錯誤的,又是拿了通途法門教理來衡量特別法門。因為通途法門就是要修戒定慧,要斷惑證真。他說:「你雖然念佛,但是你沒有戒定慧,你心裡很散亂你沒有斷煩惱你不是喉嚨喊破也枉然嗎?」這是通途法門教理。所以,大家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擔心了、害怕了──不必!

如果我們懂得凈土是特別法門,我們心裡邊就很踏實,「對對對!你講的是不錯!不過你講的是按照通途法門定慧修行的,我現在是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兩不相干!」

乘纜車上山喻:念佛感覺

就好像我們上丹霞山一樣,通途法門就好比一步一步地上台階,感覺很實在,上一步台階,就感覺「我進步一點了」,再上一步,又進步一點了,每一步都有感覺。如果坐電纜車,沒感覺,「嗚—」就到山頂上去了,沒感覺就上來了

很多人念佛他不老實念,為什麼?「我念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哎呀,師父啊,我念了好長時間,沒感覺啊?」又念:「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沒感覺!」

感覺就對了!念佛不是找感覺,找感覺錯了。為什麼錯了?你又把這個感覺放在前面了,來代替六字名號了──不是這樣的!

初機學佛都這樣,教他老實念佛,念不下來,今天學了一個咒,好像「我上了一個台階」;明天又念一個咒,「哎呀,又進了一步」;後天又學了一個什麼……,他都是累積,一步一步地慢慢來。

我們念南無彌陀佛的,沒感覺。上了電纜車,「呲」一下到山頂了──「莫訝一稱超十地」,有什麼感覺?沒有次第。不是一步一步地來的。像坐飛機一樣,坐在飛機不動,然後空中小姐通知了:「各位乘客請注意,現在飛機要著陸了。」「啊?我還感覺就到了」。

你走路就不一樣了,感覺多得不得了。一路風景轉換不斷,五里、十里……。清清楚楚。自力修行法門,好比走路,一步一步來,「我修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我學法,一個、兩個;我斷煩惱,斷見惑、斷思惑……」,都是很明了的,有次第的,一級一級的。但凈土法門不這樣。

我們學凈土法門,要按照祖師的教導,懂得我們這個特別法門跟通途法門不一樣。

凈土法門 其大無外

凈土法門,其大無外」:是指我們這個法門很廣大,沒有任何人遺漏在外。

兩種大:一智慧大,一慈悲大。

向上智慧大,文殊普賢這樣的大菩薩都要求生極樂都不能出於其外。

向下慈悲大,《觀經》五逆十惡眾生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還有誰不能修呢?《庄嚴經》更說:「常運慈心有情,度盡阿鼻眾生。」所以說,其大無外。

其它法門,要麼下機不能修,要麼上機不需修,都有在外,都不能叫做大。

全事即理 全修即性

「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事」就是指事相,有為、造作、生滅的,就是事;「理」就是理體,理體不生不滅

「全事即理」是什麼意思呢?說凈土法門修持,好像看上去是有為的、生滅的事相,但是,當下契入不生不滅的理體,這叫「全事即理」。

如果按照通途法門來講,你要達到「事即是理」,那要破無明證得真如佛性,念念契合真如理體。沒有破無明,你事就是事,理就是理,分成兩片,不可能「事即是理」。

比如說修布施,我們修布施都是生滅的事。布施這件事要能夠即理的話,就要達到什麼程度呢?「三輪體空」。沒有我在布施也沒有對方受我布施也沒有中間所施的財物,這三方面都空掉了,但你還在布施事業。這樣「三輪體空」所做布施,就是「事即理」。事即理,解脫才有希望。凡夫修行,哪能這樣子?我們做的事就是事,與不生不滅的理,根本就分為兩片。

「全修即性」:「修」就是指外在有為的修相;「性」就是指自性本性佛性。修即性,必須徹悟自心才有份。事與修,理與性,可以合在一起,不過分能分所而已。「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談何容易?

可是我們凈土法門,印光大師說就是這樣。我們念南無彌陀名號,是事、是修,好像事相上也有生滅,但是,當下它和不生不滅的理體、佛性完全相契。

這個需要費一點心思來理解。這是因為這句南無彌陀名號它是彌陀佛的無上正等正覺,它本身是不生不滅的。我們凡夫的心,雖然在有為事相的造作修行,但是當下就契合這句名號本身的不生不滅正覺理體,所以叫「全事即理」。只要我們稱念這句「南無彌陀佛」,我們不要懂得什麼生滅不生滅,也不用懂得什麼佛性佛性,當下就跟佛性契合,當下就跟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成為一體,這個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實相身 為物身

所以,曇鸞大師兩個名詞來說明阿彌陀佛,叫做「實相身」、「為物身」。「為物身」就是指為了眾生成就的這尊佛身;「實相身」是指祂本身所證悟的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祂是真如實相的本身。

句話是說明,這句南無彌陀佛本身,它是真如實相,同時,它是讓我眾生可以稱念得來的這句佛號。因為它是「為物身」,我們就可以念它,「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我們才可以有事修。阿彌陀佛如果不是為我成就這句名號凡夫怎麼跟阿彌陀佛接觸?我們跟祂沒有關係啊!因為祂是在不生不滅境界當中,我們完全在生滅境界里邊,我們沒法跟阿彌陀佛產生心靈的溝通。除非你達到不生滅了,你才可以跟阿彌陀佛的心光相交集;你證悟了無量光、無量壽,你才可以跟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碰合。

現在阿彌陀佛為了慈悲我們,祂雖然本身住在無量光、無量壽的真如理體、不生不滅境界當中,我們在這境界之外,祂為了慈悲我們、救度我們,就把祂的無量光、無量壽、不生不滅的果覺——無上正等正覺,形成「南無彌陀佛」六個字,說:「這六個字給你念,你只要會動嘴巴念就可以。」這樣,阿彌陀佛就跟我們結合起來了

所以,「南無彌陀佛」六個字是兩面的:向著佛這一面是無量光、無量壽,是阿彌陀佛本身的覺悟,叫做「實相身」;向著眾生這一邊叫「為物身」,就是六字名號給你可以念。你念了這句六字名號,你抓住這一面──就像一張紙,你得到正面,就有反面;得到反面,就有正面。像一枚錢幣,你抓住這一邊,整個錢就是你的。

我們念「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從凡夫這邊來看,是生滅的,「哎呀,我睡著了,沒有念;想起來,我再念了。」但是,這句名號本身另一面,是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是不生不滅,是真如理體,是佛性的完全顯發,是理體的完全證悟。所以,我們念佛,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別的法門不可能啊!你誦經,經本身不具備這樣的功能,除非你誦經開悟證得諸法實相,你才能夠「事即理」,你才能夠「修即性」,不然你都不能做到。

所以,聖道法門修行要悟後起修,沒有開悟之前,它跟理、跟性都是分成兩片。

你看我們這個法門殊勝,即使我們這樣凡夫身份,你張張嘴念「南無彌陀佛」——全事即理。

全事即理,大家不要覺得容易啊!

以一般來講,你最少要達到大徹大悟的地步;達到大徹大悟的地步,還沒有做到全事即理,只是說路子明白了。登地的菩薩,才能事理融合在一起。

而我們念佛的人「全事即理」,這個「全」也特別有意義,「全」是全部,沒有一點遺漏在外,並不是說你達到清凈心了,你念佛好像「事即理」;你沒有達到禪定,你念佛事不即理──不是這樣!有禪定、無禪定、出家人、在家人、有智慧、無智慧,你只要口稱「南無彌陀佛」、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是一個三歲小孩子他也是「全事即理」,沒有遺漏在外的。跟你有沒有智慧煩惱多少都沒有關係的。這個不容易啊!

「全修即性」道理也是一樣的。「修」又叫事修;「性」又叫理性

行極平常

「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行」就是指行持。凈土法門修行起來很平常,平平常常,就念一句南無彌陀佛,沒有什麼玄妙奇巧!學別的法門都可以有所矜持,「持戒啦,得定、得通、開智慧……」。凈土法門你就是有戒、有定、有慧,都擺不上用場。

就像坐船過海一樣,你是一個世界級的游水冠軍,坐在船上面,也不以游水技術好為誇耀,因為都用不上了。

好像蠟燭光在太陽光下面,就沒有光了,看不到了。不要說凡夫,就是阿羅漢的戒定慧,乃至就是菩薩的戒定慧,來到六字名號里邊,通通看不見了

《無量壽經》說:聲聞菩薩光明,遇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沒有了,消失了。

經文說:

譬如劫水,彌滿世界
其中萬物,沉沒不現,
滉瀁浩汗,唯見大水。

劫末起大洪水,高山、低山全部都淹沒了,除了大水,什麼都看不見了

彼佛光明,亦復如是。

彌陀佛的光明也是這樣的。

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
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聲聞是指羅漢。阿羅漢的光也好,菩薩的光也好,遇見阿彌陀佛的光怎麼樣呢?

「悉皆隱蔽」:都被阿彌陀佛的光蓋住了,沒有了,看不到了。

聖人要入凈土法門也不靠他的戒定慧。不靠他的戒定慧,不是說讓他去破戒、讓他散亂讓他沒有智慧,不是這個意思。他有定慧,就以他戒定慧身份來念南無彌陀佛,而真信切願;不是靠他戒定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名號往生。所以叫做「揀去自力」,不用你戒定慧力量

就好像我們坐船過海一樣,你是一個游水冠軍,你要坐船——揀去自力,不用你下水游,你會游這個力量用了,排不上用場!因為船的力量更大。並不是說世界冠軍就成了一個不會游水的旱鴨子了,不是的。你還是會游水,不過你坐在船上,用不上了。

像善導大師他有禪定三昧,有戒定慧,可是他往生極樂世界也不是靠這些,也擺不上用場,他還是靠南無彌陀佛。龍樹菩薩普賢菩薩都是靠阿彌陀佛願力去往生的。

我們凡夫更不用說,我們戒定慧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同樣可以靠阿彌陀佛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法門特別、殊勝。這裡兩句話說:

「行極平常」:如果看他的行持,非常簡單,平平常常,從早到晚,從晚到早,就是念一句南無彌陀佛」,沒有什麼玄妙的,也沒有什麼好像了不起地方,「你就是念一句佛嘛!」對了。

益極殊勝

「益極殊勝」:但是,他所得到的利益是非常的超越,叫「益極殊勝」。

這六句話,第一句冠總,後面五句是對第一句凈土法門的說明讚歎。

除了凈土念佛法門以外的法門就不能叫做「其大無外」,為什麼呢?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修不來戒定慧你就遺漏在戒定慧法門之外了。但是,凈土法門沒有哪個遺漏的。

如果按照自力通途法門修行就不能做到「全事即理」,只有豁破無明菩薩能做到「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可是凈土法門不一樣,通通可以做到。

各位了解這些,心裏面就感到歡喜,我們所修行的雖然看上去很平常,但是我們得到的利益殊勝

要去選哪一個法門呢?看上去修行勇猛、很精進、很了不起、很卓越,但如果不是那個根機,得到的利益很淺薄。

就像投資做生意一樣,簡簡單單花一點點小錢,賺大大的錢,這個生意願意做;絞盡腦汁盤算,投資很多,結果還賺不到錢,誰願意做這個投資買賣呢?

實在的人能夠老實念佛

如果你一開始不了解凈土法門,現在從別的法門轉向凈土法門這是進步了;你學了凈土法門念佛,退下去學別的法門,找感覺去了這就退了

哪一種人能夠念佛?實在的人。追求花哨的人,追求玄妙的人,可能不容易老實念佛,他心裡不安份,老是念這句佛,他覺得沒味道。他不懂得「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他是在追求表面的。他想在這世間成為一個大修行人給別人看,那麼,這個凈土法門不合他的口味。不過就是念佛,沒什麼看的。

你看我會咒、我會坐、還會誦、會唱,會這個、會那個,都會很多……」,就是不會念佛──完了!

什麼都不會,就會念佛你就什麼都會;什麼都會,就是不會念佛,等於什麼都不會。大家要明白,大家這個地方要警惕!

以果地覺 為因地心

好,我們再往下面學習:

「良由」:「良由」就是正是因為。為什麼行持這麼平常利益這麼殊勝呢?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這兩句話的是其味無窮。

這個要解釋。佛教講「覺」,「佛」就是「覺」的意思。凡夫而不覺,阿羅漢是「自覺」;菩薩自覺、覺他」;佛呢?「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阿羅漢菩薩是「因地覺」,而阿彌陀佛的覺悟是果地的覺悟。果地的覺悟就不是一般因地覺悟能夠比的了。阿彌陀佛的覺悟就好太陽光一樣,阿羅漢覺悟像星光,菩薩覺悟月光,那跟太陽光是沒法比的。
「因地心」:沒有成佛之前都是在因地。我們現在往生、想發心修行、想解脫生死輪回、想成佛,這個心叫做因地心。有因才有果。

因地的心有兩種:一種就是通途法門的,就是自己發菩提心,修戒定慧,以自己的菩提心作為我們的因地發心。這個難了!菩提不好發!

第二個是特別法門,以「南無彌陀佛」六字名號為我們的因地心,作為我們的信願心凈土法門,因地心就是「信願」。

我們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相信念往生西方、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有這樣的心,這樣的心是我們自己能夠產生的嗎?不是。這個心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

願心就是清凈心,能讓我們決定往生

這個信願心就是清凈心,最寶貴的心,就是佛心。為什麼呢它是彌陀佛果地的覺悟所做成的,所以叫「果地覺為因地心」。阿彌陀佛如果沒有成佛,請問我們各位,你有信心嗎?

(「沒有。」)

祂都沒有成佛,你哪裡有信心啊?如果沒有極樂世界,你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嗎?都沒有極樂世界,你往生哪裡呢?是祂成了佛了,有了極樂世界了,而且把祂成佛功德送到我們心裡邊,說:「這個給你請你往生。」我們接受了,才成為我們的信願心。所以,這個心很可貴,這個是佛心啊!不要在我們信願心之外再去找清凈心,那是丟掉西瓜去找芝麻。這麼寶貴的佛的果地覺所構成的因地心,你都覺得不寶貴,還要再去找清凈心,你大錯特錯!即使深入禪定心得清凈還在三界之內;而這個信願心讓我往生成佛

師父,這個信願心不是我自己的嗎?怎麼是佛給我的?怎麼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

你看印光大師講「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是說我們這一個心,當下就是阿彌陀佛的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各位,你怎麼往生你怎麼成佛?肯定往生,肯定成佛

餓人得食喻:六字名號做成信心

比喻有一個人,餓了三天三夜,一口水也沒有喝,一粒飯也沒有吃,餓得簡直都要死了這個時候來了一個朋友,說:「老王啊!你要鼓足信心,活下去啊。」這個老王餓得要死了,你跟他喊這麼多,他有信心嗎?鼓鼓信心,然後吞一口口水下去,還是餓得要死。

不用講那麼多的話,你只要拿一個熱地瓜出來,給他吃到肚子里去,吃得飽飽的、暖暖的,他是不是就有信心了?

(「是。」)

對呀!他有活下去的信心,這個信心是什麼做成的?是地瓜做的。他不是自己能夠有信心的,熱地瓜做成了他的信心

我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叫你自己說「某某人哪!你要相信,你要相信,你一定能往生!」「我相信,我相信,我一定能往生!」然後早上起來一抓頭:「哎呀,完了!我昨天講大妄語了,我怎麼敢講我能往生?」因為你沒有吃到熱地瓜嘛!你當然講的話就沒有底氣。

我們今天在座這麼多蓮友,有的人講話就有底氣:「師父南無彌陀佛,我今生決定往生!」為什麼?「南無彌陀佛」嘛,「果地覺為因地心」嘛!

有的蓮友還沒有底氣:「師父你看我能往生嗎?」後面那個字得很長,一聽就知道沒有底氣。為什麼?他不明了。

就像剛才講的,這個餓漢,餓得要死了,他的信心從哪裡來?從熱地瓜。熱地瓜吃到肚子里邊,就是他信心了,就可以死了

我們的信心從哪裡來?從這一名號。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祂不成佛,我們沒得念;祂成佛了,我們才有得念;阿彌陀成佛了,說明祂當初的誓願都完成了;祂發願說:「我成佛,就是為了眾生稱念我的名號能夠往生;如果有眾生稱念我的名號還不能往生,則我誓不成佛!」阿彌陀佛既然成佛了,我們稱名,怎麼不往生呢?不往生,說明阿彌陀佛的誓願是假的,說明阿彌陀佛祂騙了我,怎麼可能呢?所以我們的信心,來自阿彌陀誓願的可靠,我們說往生一定,證據就是這一南無彌陀佛,並不是空口說白話

凡夫往生證據

看上去像個窮鬼,還說有錢,拿出證據來?隨手一掏,一張支票一百億,這就是證據凡夫自說往生證據呢?證據就是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六字名號就是我們的「功德證」!我們自己修的功德都是生滅的,諸佛菩薩不會給你功德證;念佛功德,拿得出,看得見,我們功德滿滿,信心滿滿。這叫「果地覺作因地心」。

不是阿彌陀佛果地覺做成的願心,容易退墮

再講「願心」。

你看,我們學凈土法門的人很多人為什麼退下去了?他一開始學凈土法門,「我要求生極樂世界!」拳頭握得很緊,發心了。但是,他不了解阿彌陀佛的誓願,他想靠自己的修行力量,以自己的修行發他的願心,這個肯定不長久的。念、念、念,修、修、修,過了好長時間,說:「太累了!看來西方我是去不了了。」

為我自力太有限,如果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就會退心。

就好像我們要過海,鼓足了勇氣,跳到大海里邊,奮力劃動我們的臂膀,但是風浪特別大,我們就泄氣了:「哎呀,我不願意過了!我去不了!」

正當他要遭受滅頂之災,就要葬身魚腹的時候,來了一艘大船,把他放到船上去,這個船可以到達彼岸他是不是就有願心了?「哎呀!剛好啊!我可以到達彼岸了!」他這個願心就發起來了

他的願心,就是這艘船給他的,如果沒有這艘船,他就退心了。

我們也一樣,在生死大海當中,我們再怎樣地修行定慧,我們都會退轉,因為太難太難!

登月飛船喻:六字名號做成願生心

但是現在我們為什麼願意求生極樂世界呢?因為我們有「南無彌陀佛」可以念。如果沒有六字名號給你念,讓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敢去嗎?你怎麼去?

不要講到西方極樂世界晚上用手一指說:「哎!某某人,你上月亮上去。」你敢去嗎?你不可能發這個願,「要上月亮的話,需要登月飛船。沒有登月飛船,我怎麼去啊?」如果有登月飛船,很方便、很快、免費,相信登月一定是最熱的旅遊熱線,很多人都想去看看。這種飛船沒有造出來、航線沒開闢出來之前,人也就不可能發這個願,不可能想起來自己在家裡釘一個木船,說我要登月。

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因為我們有六字名號的「航空飛船」,有阿彌陀佛親自開的「娑婆——極樂念佛往生的航線。

人說:靠我自己修的福德,同樣可以發往生極樂的願。請問你要不要迴向靠阿彌陀佛?修福回嚮往生,前提是必須有南無彌陀佛六字名號。有六字名號的飛船,自己的福德好比行李,順便搭乘,那是可以的;沒有六字名號,我們有再多的福德,根本想都想不起來往生就好像我們不會想到用自家的木船想登上月亮一樣。

所以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願心,是六字名號給的,不是我們自己能發動的,這個叫「果地覺為因地心」。

我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我們凡夫有這個斗膽,我們沒有這個斗膽。但是阿彌陀給我們壯了膽,阿彌陀佛說:「我有六字名號宇宙法界的飛船給你坐,你只要稱念南無彌陀佛六個字。」根本不用動一步,當下六字名號的飛船就把你裝進去了,阿彌陀佛的八萬四千光明就把你「嚓-」包圍起來。佛光包圍我們,很微妙的,祂不限制你的自由你想上大街也可以,你想買菜也可以,還在祂的光明之內。

願心殊勝

所以各位!這個心值得寶貴,除了這個信願心,其它的心都不寶貴,有也可,沒有也可。但是凈土法門這個信心願心你必須要有,因為這個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

大家要認識,不要說「這個沒什麼了不起嘛!你看,我要有清凈心就好了!」這個比清凈心更加的殊勝。這個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果地的覺悟,作成了我們因地的信心,我們肚子裡面就有六字名號的暖暖的地瓜,吃得飽飽的;我們就有六字名號的大願船,坐得穩穩的。我們信心滿滿的,願心足足的——信願。

六字名號才是真因、正因

凈土法門,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這一很重要

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這是佛在經中說的話。我們修行因果要相符,因如果不真的話,就得不到期望的果,比如蒸沙取飯,終不可得。想煮米飯,下的不是米,是一碗沙子,火力再好,煮不出飯來。因為因錯了,那麼果就得不到。

往生凈土,一定要「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這個因就真了。如果不是如此,是以我們凡夫有漏、有為、造作的修行,想要了生脫死、往生成佛,這就好像是蒸沙求飯,用沙子想煮成飯,這個夢都夢不著

凈土法門發心,就是這一句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阿彌陀佛果地的覺悟,就是這一句「南無彌陀佛」六字名號──阿彌陀佛果覺如果解釋,十方諸佛都讚歎不盡,但是也不過就收在六字名號當中:「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這一句「南無彌陀佛」。

比如世間帝王,一統江山,他就稱帝了。人還是那個人,他不過是有一帝王的稱號,建立了什麼朝代。

彌陀成佛了,就是成了這一南無彌陀名號,無量的神通功德、道力、慈悲智慧,都收在六字名號當中,所以這六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悟;而現在作為我們因地之心,這個就真了。沒有比阿彌陀佛果覺更加真的。這才是真因、正因,不是虛假之因、邪曲之因。

妄圖靠自己的修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不可能

我們要妄圖靠自己的修行功德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不可能。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里邊說凡夫都是

雜毒之善,
虛假之行

不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是純善、凈善、真善,是雜毒之善、虛假之行

欲回此雜毒之行
求生彼佛凈土者,
此必不可也。

因果不相吻合!

彌陀佛的極樂凈土不生不滅、無為涅槃境界,是諸佛國土當中最殊勝、最微妙、最精華、最庄嚴、最圓滿的報土境界。要靠我們有為造作,靠我們在這裡修那麼點點人天福報的善法,怎麼可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

大家一定要明了,我們修五戒十善修得圓滿,你只能生天,離阿羅漢的果位還差得太遠了,還在六道之內,還沒有出三界,怎麼能奢望十萬億國土之外的報土呢?你修到阿羅漢境界,離菩薩還差得太遠。

名號為我們的信心願心

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乘善根界」,這個因一定要大,這個因要圓滿。那麼,在哪裡呢?——果地覺。

所以,我們稱念南無彌陀名號,這個信願之心、因地之心,不是率爾小事是非常大的事情,莊重得很

大家要明白,是以這一南無彌陀名號為我們的信心願心

信,不是信我自己有修行,信我自己有清凈心、信我功夫好、信我會拜懺、信我會持咒、信我會誦經……,信這些,都是地心不真了。是信南無彌陀佛六字名號,祂的誓願要救度我,我念祂的名號,如果我不往生,那阿彌陀佛不能成佛。祂發願了:

十方眾生,稱我名號
不生者,不取正覺

我們信,就是信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誓願,以「果地覺」,作為我們的信心

我們願生極樂世界,也是靠這句名號願意去往生。靠我們自己,好像上午說的:到月亮上去,靠你長出兩個翅膀來,你飛不到!你一定要有交通工具要有登月飛船。我們要往生西方十萬億國土之外的極樂世界,靠我們五戒十善的小翅膀飛不到啊!五戒十善的小翅膀頂多能飛到天界就不得了了!你想超出三界之外,都不可能,何況十萬億國土之外的極樂凈土,更非我們所敢想像

彌陀佛呼喚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祂已經給我成就法界的飛船,就是六字名號。所以,很簡單這叫「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我們來念「南無彌陀佛」往生凈土的信願就從這裡來。

第十八願

經典的依據,就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

我得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一句「設我得佛」:所謂佛,就是果地的覺悟這個時候,法藏菩薩是在因地,祂還沒成佛,祂是法藏比丘菩薩身份。以祂菩薩身份──是大菩薩,祂都不救我們,或者說祂菩薩殊勝功德,要救度我們這樣的凡夫,還顯得不夠圓滿。祂說:「我一定要成佛來救你,我菩薩來救你,我都不滿意,我心都不圓滿、不暢快。」「設我得佛,我要成佛來救你!」救誰?

「十方眾生」:就是因地,包括我們在座每一位。

「至心信樂」:因地心之「信心」。

「欲生我國」:因地心之「願心」。

這個信心和願生心從哪裡來呢?就是從前面第一句「設我得佛」。法藏菩薩已經成佛了,以祂成佛的這種正覺——所謂「設我得佛」,來成為我們的「信心願心」。這個叫「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法藏比丘如果沒有成為南無彌陀佛,我們大家今天談什麼信?談什麼願?一切免談,對不對?一切免談。

所以,這個「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就從第十八願里邊來的。

第十八願成就

第十八願的成就文: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諸有眾生」:就是我們這些眾生,是因地。

信心歡喜」:是因地心

這個信心從哪裡來呢?聞阿彌陀名號而來──「聞其名號」。

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果地覺。

這些都說明「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善導大師解釋六字名號

善導大師解釋「南無彌陀佛」的「南無」兩個字說:

南無者,
即是歸命,
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南無」這兩個字就是「歸命」,歸命就是信心你不相信這個人,你能把命交給他嗎?歸命是:「把我的命都交給你!我念佛,要死要活,是下地獄,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交給阿彌陀佛了」,這叫歸命。這叫信心

發願迴向」:歸命的目的是願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唯一向著凈土的,不向三界,不向其它。

那麼,六字名號里邊,「南無」兩個字,就是指我們的信和願——信願心。這也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就是:南無彌陀佛的正覺成了我們的信心願心

因該果海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因為有前面的兩句,所以就有後面這兩句,不然不是如此的。

什麼叫「因該果海」呢?

「該」是包括、包羅;「果海」:指阿彌陀佛果功德,像大海一樣的深廣無量。大海一樣的功德都在南無彌陀佛」這句名號當中,我們一念信順阿彌陀名號救度,就完全把阿彌陀佛大寶海一般的功德都包括進來了,沒有多餘的了,都在這裡邊,叫「因該果海」。

彌陀佛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這名號裡面,歸我們所有。那麼,你還感到不滿足的嗎?你還覺得往生資糧不夠嗎?夠不夠?

(「夠。」)

往生極樂世界需要資糧,念佛「因該果海」,往生資糧都圓滿了,天親菩薩說: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讓你快速滿足功德大寶海,不是在那裡慢慢修,那個差太遠了,千劫、萬劫、累劫也修不出來。

那麼,這個在經典里有沒有依據呢?有經典依據,《無量壽經》這樣說: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
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這一段文是釋迦牟尼佛在講述《無量壽經》快要結束的時候,把彌勒菩薩喊到旁邊,說:「彌勒,來來來,告訴你這麼一件大事!」告訴他什麼呢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就是我們在座每一位,聽聞南無彌陀名號,所謂「果地覺」。

歡喜踴躍,乃至一念」:果地覺就成為因地心什麼叫歡喜踴躍」?「哎呀!我真的可以往生啊!我真的得到大寶海了。」就好窮人窮得連衣服都沒得穿,突然得了一筆大財而歡喜了;飢餓的人餓得要死了,突然得到食品了,他也歡喜了;我們在三界當中,累劫以來在裡面輪回,不能出去,突然說我們有這句南無彌陀名號,可以到凈土成佛了,無量劫生死輪回就畫下了休止符,今生今世,決定不會再輪回了,決定要去成佛了;聞法入心,心生歡喜,如此的心態就是「真信切願」、「歡喜踴躍」!

不會還在那裡愁眉苦臉,「我能往生嗎?我能解脫嗎?我怎麼辦啊?我可以嗎?」那個都是迷惑心,有疑慮。

歡喜踴躍,乃至一念」從哪裡來?從「聞其名號」,這就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然後: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這一念的歡喜踴躍之心,領受南無彌陀名號功德大利、無上功德圓滿功德,都含攝在稱念南無彌陀佛當中。這麼好的名號,手舞足蹈念出來,「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

乃至一念」也可說是「乃至念念」,一念底下就相續了,如果當下就壽終了,當下就往生凈土,一念往生;當下沒有壽終,那就念念相續,聲聲相續稱念「南無彌陀佛」,一輩子就過一種念佛生活,作一個念佛人,相續念佛往生極樂這叫「因該果海」。

蕅益大師也有一句話,說得很懇切,《彌陀要解》講:

一聲彌陀佛,
即本師釋迦五濁惡世所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成佛了,得了什麼?就得一句南無彌陀佛」,這就是祂的無上正等正覺

今以此果覺全體,
授與濁惡眾生

釋迦牟尼佛把祂所得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完全給我們,「啊,你來!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我得的也是這個──給你吧!」「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那麼,我們難道不是「因該果海」嗎?我們這一念信順,所得到的,就是阿彌陀佛大寶海一般的功德,所以這個叫「因該果海」。

你想想,怎麼可以思議?以凡夫身份!在娑婆世界!頭髮還是那個樣子,面孔還是那個樣子修行也沒有增加,也沒有長進,煩惱還是多多,但是,剎那之間「因該果海」。

果徹因源

好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果徹因源」:「徹」是徹底、完全透達、沒有遺余。我們到極樂世界不是作阿羅漢,不是作菩薩,到極樂世界就去成佛,叫「果徹因源」。「源」是源頭,因為我在這娑婆世界念佛的一念信心——因,是佛的果地覺悟所做成的,那麼,往生極樂的證果也一定是佛的果地覺,也就成佛,這才因果相配,因果相符合。不可能說因是成佛——佛因,是整個阿彌陀佛的果地覺,作為我們的因地心,結果到西方成的不是佛果成了羅漢。那阿彌陀佛開公司就賠本了,祂沒有賺到,祂虧了,給你果地覺,賺一個阿羅漢回來,祂不虧大了嗎?不是的。「果徹因源」,往生極樂所證的果,是我們因心中所包含的阿彌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