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四

講 題:

圓瑛法匯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2007.9.15——2008.3.9 文殊講堂

第四張dvd

[寅二 如來安慰顯發 (分四)]

[卯初 標垂教深意 二 示常說妙心 三 況真心有體 四 顯妄識無體]

[今初 標垂教深意]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這個無生法忍,忍不是忍耐,這是內心印證無生的意思。也就禪宗裡面所講的:自性若不解脫,千佛出世,不可救拔;證得無生,那麼就一切法都解脫。為什麼一切法無生呢?因為一切法盡皆不可得,唯心所現。

我們修行找對了方向,如果用真心修行,這個就叫做真金;如果用妄心,也就意識修行,這個叫做鍍金。譬如說這一個(撫尺)都是金子做的,那麼,無論你把它切開來,它哪裡都是金。用清凈自性修行也是這樣子,即一切處,就是一切性;即一切相,就離一切相。因此我們了解,相妄性真,佛法,你只要找到了重點切入,就知道 修行也不是很困難。意思就是: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徹底的否定這些假相,然後,一定要肯定真心是存在的,也就真如自性是存在的。

我們不能期盼任何人來救度我們;如果佛能救眾生,為什麼佛在世不叫徒弟們:你們統統不要修行,我來就好佛陀為什麼不這樣做那就表示說你自性一定要自度。你自性若不解脫,千佛出世,不可救拔,你不放下,佛現前也沒轍,也沒辦法的!因為我們一定要了解佛的心。所以,這個欲令心入無生法忍,也就是最高的境界了。

[此許示真心有體],有體就是有體性也就是存在般若智慧體性。諸位,體即真如,用即般若。我們一定要了解一念無生見聞覺知,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體即真如,用即般若,體用一如,這個就是正法。因此我們了解說真心有體,這個有體用現在的語言來講,叫做它是存在的,不是像妄心、妄識,境有隨有,境無則隨無,它沒有體性的,貪瞋痴就是這樣子,無體性妄想真心不一樣:你境有,它可以顯現般若;境無,我們的智慧心還是存在,也就般若的智慧心本性還是存在的。這個是真心有體,那麼,真心有體,它的重點意思放在哪兒呢?也就是不管境現前不現前,它都存在。也就是說:我們的般若智慧體性一直存在,亘古以來,無量億劫,乃至未來,它一直存在,無關於境界境界真心的展現的舞台而已,如果不用,不用就是真如站在體的角度講:用,它就般若。所以,此許示真心有體。

[以慰無心之驚疑]。前面阿難佛說:咄!此非汝心。阿難嚇一跳!他說:這不是我的心,那我則無心佛陀就安慰他,以慰無心之驚疑,不是無心,你那個是妄想意識心,真心是有體性的。[乃先安慰,而後開導。欲令悟見性真心]。你可知道,明心見性見性才能成佛,可見開悟有多麼的重要!

自古以來,修行人撞破頭,就是要找大徹大悟的大善知識,因為什麼?那是明眼人啊!沒有見性叫做盲人明心見性大悟的人他是明眼人,這條路怎麼走,他很清楚。在禪宗講得更嚴苛,也就是:修行人這一輩子沒有碰到大善知識,零!沒有用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所以,禪宗把依止大善知識認為是成就關鍵,而且是最重要關鍵。意思就是說你不識明師,那底下就不用講了,你這一輩子是不可能成就的!所以,親近知識有如此的重要,如此的般若智慧的覺者,是不能小覷的。環境很重要的,環境不對了,你就跟著學,可是,你也不知道什麼意思。

聽了一個笑話:說有一鸚鵡,人家來買那個鸚鵡鸚鵡它就念這個dā……吽!說:你們這一鸚鵡會念咒喔!會念咒,那我買回去可以消災,因為這常常念:dā……吽!說:老闆老闆!你們這只鸚鵡,是不是有喇嘛學過咒語啊?他說:沒有喔。那你們這一鸚鵡放在哪裡呢?他(老闆)就帶他去看,結果放在哪裡呢?放在那個水點火的熱火器旁邊,這水點火的瓦斯爐(熱水器),那個老闆,每次主人要洗澡的時候,他就一開,那個水點火還沒有點燃的時候,它就dā……然後,一點的時候:hōng!喔!那一隻鸚鵡就學會了,每次老闆去洗澡的時候,一開,開水的時候,水自動點火的,還沒有點燃以前,就dā……然後最後一個:hōng!就點燃了,鸚鵡就學會了這一句話。這個故事就告訴你說環境很重要的,要不然就是會像那一隻鸚鵡一樣。

鸚鵡有時候學講話也是學得很糟糕,有一次說:也是笑話啦!這鸚鵡每次都念,老闆因為住在二樓,樓下一樓是瓦斯行,老闆因為很懶得去樓下,就在二樓直接喊:瓦斯一桶!樓下的瓦斯就送上來了。結果這個主人出去玩五天,因為鸚鵡只會學。主人不在的時候,那鸚鵡每天都這樣學:瓦斯一桶!樓下的又弄一桶瓦斯來,去了五天叫了五桶。這個主人回來看了那五桶瓦斯,很火大了眼睛就瞪著那一隻鸚鵡,這樣一直看。那一隻鸚鵡看到主人那麼凶,轉過牆壁來,看那個耶穌基督的像,那一隻鸚鵡就這樣講了:我只有叫五桶瓦斯,主人對我這么凶;耶穌,你到底叫幾桶,被人家釘在牆壁上呢?這雖然是一種笑話,就告訴你說鸚鵡只會學人講話,不知真正的道理義理是什麼。所以,我們修學佛道,也不能說學這一鸚鵡,要懂得它到底是在講什麼。

欲令悟見性真心,[得入無生法忍,若證此忍,於三界內六凡法界三界外四聖法界,不見有少法生,有少法滅]。因為真心是不增不減的。[於一一法,當體如如]。這個[如如]是什麼?第一個[如]叫做心如;第二個[如]叫做境如,心境一如,叫做當體如如。先講心如,為什麼心如呢?妄心、妄執、妄分別,其實不可得。因為它沒有體性的,是借境而顯的,境界現前的時候,才有貪瞋痴的,它不同於真如真如自性,二六時中都存在的,叫做心如。第二個叫做境如,為什麼境如呢?因為境是緣起的,而緣起它就生滅的,生滅它就是一定會敗壞的。所以,生滅無常緣起緣滅,也就是眾相不可得的意思。

[而忍可於心,惟證相應],[證]也就是內證,只有證到不生不滅心性的人才相應。[懷之於心亦不能向人吐露],吐露就是方便說,[其謂無生法忍。問:現有十界諸法,何以不見少法生滅?答:都緣眼中有翳]。[緣]就是因為。眼中有翳,就如心中有無明,心中如果卡到無明就會[妄見空華之十界]。空華就是空中的花虛空當中本來沒有花,可是,眼睛痛的時候,就會看到虛空的花。我們現在一樣,清凈出了毛病,就變成了妄識,這個妄識就會看到種種的境界而不知道各種的境界只是緣起的、緣滅的,空華之十界。

[若悟空華,即無少法生滅]。如果我們體悟到,虛空當中所妄現出來的花,意思就是說如果你能悟到,空華就是虛空當中所顯現的花,是虛幻(虛妄)的,是不實在的,是因為眼睛毛病如果你也能夠體悟,真心是如如不動的,而妄識才會分別十法界那是妄識、妄心、無明所顯現的緣起法。那麼,即無少法生滅。所以,沒有少法生滅是指真心是指我們每一個人的涅槃妙心。所以,佛陀的偉大,是開採每一個人的清凈自性

[翳眼見空華],也就是妄心就會見到妄境,[華實不曾生]。華實不曾生,也就是說境界其實只是緣起的,緣生其實就是不生你看到一棵樹它是緣生;看到一座山,是緣生;看到一顆星球,也是緣生。[生既不生,滅何所滅]?這個都是真心,不是指外境。[眾生雖見十界,實則涅槃生死等空華]。也就是實無涅槃可證,也無生死可得,為什麼?萬法本自如如。[那有生滅之相可得]?所以,生滅之相,會引發生滅的妄執;緣起生滅假相,會引起妄心的分別,這個才可怕!所以,佛陀開採我們內心世界修行就是要認識我們每一個人的這一顆心,這個才是重點。

當你發現所有的境界都是妄,所有的境界都會引起剎那生滅的妄執跟妄想跟妄分別,我們便了解、懂得,歇即是菩提道理是什麼?換句話說:一件事情你可以把它看作無事,因為你證得一切法不可得。但是,一件小事你可以把它看得很嚴重,吵翻天。[故不見有少法生滅,即一切事究竟堅固],所謂一切事究竟堅固,是把我真心的顯露了。[首楞嚴大定]就顯現出來。首楞嚴大定,就是每一個人的寂滅的清凈自性的定。

[觀世音菩薩生滅既滅,寂滅現前],生滅,所有的法都是生滅,這個[滅]不是滅除,是放下,是本無生滅那個滅。生滅既滅,意思就是:妄想心,如果體悟到妄心不可得智慧的寂滅就現前。寂滅現前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本體,如如不動本體就顯露。所以,食衣住行,我們的體都會現前,二六時中都是我們本來面目

[即入此忍。眾生所以不入者,正妄識障之也]。正是妄識所障住,而不真心,叫正妄識障之,妄識就是我們每一念都顯現執著。諸位!如果不懂,看我這里的比喻,看看你能不能了解,禪宗裡面所講的桶底脫落,到底它是什麼意思?譬如說:我這只左手它叫做真心,叫做清凈心,我這樣講,看看你能不能體悟出來?右手叫做貪瞋痴、叫做無明。我們一動念,就是禪宗裡面講:動念即乖,就……(法師右手蓋住了左手),清凈自性就被貪瞋痴的無明全部掩蓋住了。所有的眾生都是第一層,因為他沒有脫落。妄識是無體性的,境界現前,妄識就現前,它沒有體性的。什麼桶底脫落呢?就是無明脫落了,脫落……(法師右手從左手慢慢離開、離開),清凈心就顯現出來。所以,有一功課,你必需做得很徹底的,直接就進入佛陀的本懷,就是放下

這個全世界哪一個人對不起你,你就記得一定要放下你要觀想他在成就你的。這個世界有什麼不愉快的,告訴自己:那是過去心不可得。妄識,就執著過去、現在、未來。所以,我們從無量億劫來,就是一直卡到一層什麼?妄心、妄識、妄分別、無明、貪瞋痴、嫉妒,完全鎖死自己的心。學佛就是要把這一層一定要放,學習放。剛開始放,你會沒有辦法,因為不習慣放下那一種感覺是什麼,平常我們執著習慣了,一下叫你放下,你一下子沒有辦法適應。所以,這種功夫要做到爐火純青的時候,就是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一樣放下。你要了解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都要面對死亡,佛陀不是拿死亡來威脅你,而是告訴你,世間真相就是這樣子。所以,你到最後,就是什麼都帶不走。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我們要好好的理解,天地萬物有一樣是你的,什麼東西都是暫時讓我們所用的,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我們要很清楚,什麼叫修行?就是醒著過日子,很清醒地過日子,就是修行;不是象眾生一樣,迷迷糊糊的。所以說:妄識就會障礙住了清凈心。

[今將破生滅識心,顯發無生法忍,故先標焉],所以先標示。因此,我們不要用意識心。記得!碰到什麼事情,不要只顧生氣,要交換立場,互相體諒,佛法,把萬境回歸理性,把一切法、一切境界,回歸我們的自性、回歸我們的真心。佛弟子!我們平常修養,一定要比別人超越,否則學佛無益。世間人會為一件事情吵翻天,我們學佛的人,證入無生法忍的時候,再大的事情都可以圓滿地解決。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參禪?為什麼要開悟?就是讓生命邁向圓滿。因為我們的生命本身有缺陷,而這個缺陷,在一境界裡面都時時存在。為什麼?這個人很會讀書,但是,很會生病;這個人很想當模特兒,結果被騙財,連身體都被騙了!為什麼?她充滿了理想,這個世間它就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早日覺醒。[初標垂教深意竟]。

[卯二 示常說妙心]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佛陀就在座上阿難的頭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諸法就是一切法、緣起法、所生法是唯心所現,叫做萬法唯心現量。心其實就是平等的,但是,因為執著、分別,變成高低,有所落差。看到皇帝的時候特別尊敬;看到乞丐的時候就會瞧不起,但是,皇帝火化以後跟乞丐火化以後,都是一堆骨頭。我們不了解畢竟空的道理,見相就分別,見相就執著,是唯心所現。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也就微塵國土了,因為有這個心,才成這個體性。因心成體是什麼意思呢?大到無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小到顆粒微塵都是因為心性而有所認識它。一棵樹,如果是植物的話,沒有人去言談,這一棵樹它就緣起法;石頭擺在那個地方,也要有人去告訴我們,說:那個是岩石,如果沒有人類,那麼就失去這個語言

心成體有二種,一個是因為我們的真心動念,變成妄的世界所結成的,眾生妄心就妄體;二個是聖人清凈心就是真體。所以,這個因心成體有二個層面:悟到了天地與我同一個根源,萬物跟我都是同一個體性的。但是,如果眾生妄心顯現的時候,妄用就會切割。禪無內外的,體悟到所有的執著都是妄心、妄執,那個籬笆打破以後,沒有內,沒有外,身心世界都是平等的時候,坐到哪裡都是清涼,因為他內心沒有隔閡。

世界所有的問題在哪裡?全世界所有的問題就是妄執,分內跟分外。有一人來問:師父您是誰呢?我說我就是你,你身上的四大,就是我身上的四大,這平等不二的。所以,大悟的人,愛護一切眾生,如同愛護自己一樣,因為天地萬物都是我的心體所影現的,動念傷害眾生,我的內心裡面便有污染,就等於傷害自己。我們可以理解,心境本自一如的道理,一切有為法當體即空,就是無為法,所以,沒有一處不是你的心體的影現。因此不隨便傷害一枝草,一個眾生都不可以的,一句惡口都不可以的。

[此欲示妙心,先為安慰。於者在也,師子座,並非以師子為座,亦非座有師子之像,乃是我佛說無畏,喻如師子王,故其座稱師子座。佛在座上,舒金色臂,摩阿難頂,一示安慰意,二表將授以最勝頂法。而告之言,在上語下謂之告]。如果下對上那就是白。我們常常講:阿難白佛言。

[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者:如來大乘性宗,常說一切諸法,並非別有所生,唯一真心之所現起]。真心就是絕對,絕對就是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所以,如來藏性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講:萬法回歸當下,其實這個當下也是方便說。連過去、現在、未來都不可得,這個當下的名詞是不得已的講法,當下也是時間所比較出來、襯托出來的那一剎那,叫做當下。既然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心境本自一如,哪來當下呢?可是,只能這樣講,也只能這樣描述,讓我們體悟萬境本一如的道理是什麼?所以,這個唯一真心之所現起。

[如《起信論》所雲:心為一大總相法門體],心為一個大總相法門體,就是萬法——體、相、用、因、緣、果、事、理,全部都是一心。不離心,要講什麼,統統不能離開這一心性;離開這一心性,叫做外道,不可離開心性講法的。並非別有所生,唯一真心之所現起。所以,禪宗徹悟聖人,哪裡都是他的故鄉,沒有一處不是他不解脫地方。[一切十界正報,凡、聖;染、凈;因、果,與依報大之世界,小之微塵,一一皆是因心成體]。因心成體,就是因為有這個心才有體性

[古德雲:天地與我同根,萬物皆吾一體]。從唯識學裡面講,見分攀緣了相分,也就精神物質世界,而精神物質都來自於第八意識——如來藏識,如來藏識是妄;如來藏性是真。因此第八意識叫做阿賴耶識,也就是說精神物質還沒有分開來的時候,被污染了、妄動的時候,它就會有能所。所以,科學家他無論怎麼發明、怎麼進步,它只是一個數目字,你就是到外太空繼續去理解,一切生物仍然是緣起法。

生物學家的角度講,人類是深海的某一種魚類所演化出來的,而生物學家所共同認為是如此的。為什麼?因為人類的精蟲,和人類女性的卵都是很多,我們剖開現在的魚類,公的跟母的,母的就是很多的卵;公的就很多的精蟲。所以,生物學家一致認為,人類是由幾十億年前深海所演化出來的。而dna在不同的環境下,它也會有改變,為了適應環境,有時候就會演化變成翅膀;有時候就會演化成兩腳,像人類就演化變成兩腳;如魚類靠著浮力,就不需要腳了,就會變成鰭,裡面可以適應水,就變成鰓。但是從dna的角度看,都來自遠古的dna,最單純的dna所演化出來,就像金字塔一樣的,1,演化2、4、8……,這樣,像金字塔一樣,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演化出來的。

這個世界也不是永恆的,諸位!我們一定要稍微有一點點天文物理學觀念,我們今天這個天地萬物地球會有春夏秋冬?它怎麼來的呢?它就是因為地球傾斜23.5度的原因地球傾斜23.5度是怎麼造成的呢?是月球所造成的。當三十億年前的時候,這個世界跟我們現在的世界是完全不同,三十億年以後的世界,也跟現在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簡單先講三十億年前,地球月亮距離,是現在的十五分之一,地球月亮距離現在是三十八萬公里,十五分之一就是二萬多,也就是三十億年前的地球,它的旋轉速度因為月亮引力接近,二個星球的引力互相抗衡,地球一天的旋轉的速度是六個小時就轉一圈,因為月亮的引力所造成的;而月亮每一年以1.5英寸大約3.8公分的距離遠離地球。三十億前年,那個引力大到什麼程度呢?科學家分析,海浪一起來的時候就萬尺,萬尺就是喜馬拉雅山那麼高,而且海浪一起來,是綿延幾百公里的,那時候沒有人類的。風速快到什麼程度我們現在佛羅里達的颶風時速一百公里,就算是颶風;三十億年前的地球,颶風的時速是一千公里,現在來講,佛羅里達州它的颶風叫做十七級颶風的話,三十億年前就是十倍,一百七十級!那不是樹林連根拔起,是沒有一動物可以生存的。由於引力,地球是旋轉,它就象拋物線一樣的,它的引力會一直往外……。月球跟地球保持一個一定的天體的運行,所以,我們現在地球轉一圈二十四小時

我們往外再擴大,三十億年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月球的引力沒有辦法影響到地球,因為它會一直遠離,我告訴你:這個時候就很嚴重了!北極貫穿地球的軸心通過南極,如果地球是正面的,太陽直接照射過來,整個赤道,包括台灣都是沙漠,正是月球的關係地球傾斜23.5度,所以,太陽光照射過來的時候,有的是直射,有的是斜射,所以,它變成垂直太陽光這樣子的運行;南北極軸心不是垂直太陽光轉的喔,它是傾斜的,所以,造成春夏秋冬。三十億年後,月球不再影響到我們地球的時候,月球的引力不存在,我們這個地球,它這個軸心就不是固定的了,因為沒有月球的引力控制住,地球的軸心就會一直旋轉,會變成九十度的,所有的氣候全部亂掉,因為它不是固定一定的斜度在運轉,春夏秋冬也沒有了,它全部都亂掉!你們打過陀螺嗎?當陀螺快失去力量的時候,ēn……,地球沒有月球的引力拖住的時候,地球所有的東西統統亂掉。春夏秋冬也沒有,人類也沒辦法存活,那個時候就是佛陀所講的:成、住、壞、空,生命緣起緣滅就是這樣存在的。

科學家說五十億年以後,太陽會爆炸,也就是說它會散發出氣體,慢慢慢慢地轉紅,因為鐵愈愈多,氣體何種會愈大。也就是:五十億年後,你看到的太陽是膨脹的,一直脹大……,最後那一瞬間的時候,所有太陽系的星球都被吞噬了!太陽是現在地球的一百三十萬倍,地球是一個顆粒,所以,會在那一瞬間,太陽地球月亮、木星、水星、火星統統沒有。那個是五十億年最後那一剎那,路就是這樣走的,就是佛陀所講的:成、住、壞、空,緣起緣滅,真理就是這樣子佛陀就是發現了這個宇宙人生生滅無常真理,而科學家只是替佛陀來更強烈地佐證而已,因此我們知道:宇宙當中一定會敗壞的,這個世間沒有東西可以留戀的,也沒有一東西是可以執著的,沒有的。[正此意也。二示常說妙心竟]。

[卯三 況真心有體]

[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

[承上唯心所現之世界山河大地萬象森羅,一切所有,乃至微細之一草、一葉、一縷(絲線)、一結],這個[結]就是果,樹上水果,結果,結果,一結,一結就是果。[追詰],[詰]就是問,[其根本元由,咸有體性]。這里承認它有體性,是短暫的時空緣起法,承認它有體性。樹有樹必性、花有花性、草有草性。譬如說蜂蜜是冷性、姜是熱性、男人男人個性女人女人個性這是站在非究竟義的角度,暫時姑且承認說它各自有體性緣起、假設的時空性裡面這么說,究竟本體是無體性真心才有體性。[縱令至大之虛空,亦有名貌],虛空它沒有相,沒有形象,但是,我們也知道說那叫做虛空。[虛空是名],給它一個名詞,[通達無礙為貌]。

[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微細的一草、一葉、一縷、一結,都有體性,何況我們的清凈自性?這個[妙]用二次:妙凈、妙明,叫做妙凈明心。妙凈心、妙明心,妙凈之心、妙明之心。性一切心,體性所現出來的一切心。而自無體,那一些草木山河大地都有體性,乃至虛空都有名貌,為什麼我們的清凈自性沒有體性呢?而自無體性這是不可能的。

[何況反顯意。清凈者:即下文帶妄所顯之見精,體本無垢,由來清凈故。妙凈明心,妙字雙貫凈明,曰妙凈妙明之心,指剖妄所出之真心]。剖妄,就是分析出來。所以,修學佛法,一定要自己知道起心動念,你如果被妄念牽著走,就是沒有修行如果你覺察到,這妄念已經在拖著你的心性走了,不讓它拖著走。也就是說清凈自性不被貪瞋痴所蒙蔽,把那個貪瞋痴、嫉妒無明煩惱剖析出來,懂得放下它,剩下的就是真心

[出障離染,曰:妙凈;寂照含空,曰:妙明。性一切心者:性即體性,此性平等,能為一切法所依,不為一切法所變,下文四科七大]。四科就是: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

[一切諸法,皆依此心為體。而自無體句,與何況二字相照應,正是反顯,真心所現之物,尚皆有體,而能現之心,豈反自無體耶?即是真心決定有體,為汝執此妄心,所以迷彼真體,豈真離此覺知]。[真]就是真心。哪裡真心可以離開這個覺知,[更無所有乎]?也就見聞覺知顯現你的真心。所以,禪宗講: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就是這個道理佛法看你悟還是不悟?[三況真心有體竟]。

[卯四 顯妄識無體]

[若汝執恡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

我們先看註解,[此佛先為按定,故曰若汝執吝,分別覺觀雲雲。執謂固執,妄識為心,吝為吝惜],也就是[不肯放舍。分別覺觀:即心之功能,對境起念曰分別]。但是,本性不是這樣,本性不必對境,自己也有分別的能力,要不然,怎麼有分別的智慧呢?分別善、分別惡呢?雖分別不作分別想,就是真如自性。所以,對境起念,這個[念]指妄執、妄分別,動念的意思。所以,你對境起執著、分別的念,叫做分別。

[內守幽閑曰覺觀],內守幽閑,我對這個色、香、味、觸不執著,我跑到山上裡面,閉上眼睛;或者是在房間裡面,沒有學佛的人,閉上眼睛,或到山上裡面靜一靜。雖然說:色、聲、香、味、觸沒有現前,可是內心裡面的分別心,微細生滅妄執、妄分別還是存在,叫做內守幽閑,這仍然不是指清凈自性。內守幽閑叫做覺觀,[粗心慮名覺,細心靜住名觀]。這二句的意思,只是心動念,所以,粗的念叫做覺;細的念叫做觀,用這樣來理解。[所了知性者:即所以能了知之性,正屬妄本,不是真心,必定要認他為真心者,此心即應當離塵有體]。不管境界現不現前,清凈自性不被影響。

[一切色、香、味、觸,六塵但舉四種,聲、法二塵,攝在諸塵之中。事業者:營業之初曰事,事辦之後曰業,即六塵事業。如果真心,即應離卻諸塵事業,別有完全體性,此乃就理而論,必當如是,下乃就事以驗]。

回過頭來看經文,初學佛法的人很難理解到底它在講什麼,非常困難的!若汝執恡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師父解釋一下:如果你一定執著,不肯放下說內在裡面那一顆粗細的分別覺觀,那個所了知的性,一定就是你的心。這個是指:就是你一般眾生所引用的妄識心,你認為這個妄識心一定是你的心的話,其實,佛陀說:還有更深一層的心是真心,是你沒發現

好!你一定要執著那個妄心,我姑且不要戳破你,因為妄心放下真心就顯現。所以,在這個時刻,你如果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一定是你的心,我也不敢說一定不對,因為妄心放下就是真心了。所以,你應當了解,佛陀告訴你:你要提起正念說,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此心是指真心,我們的真心應離就是:就算沒有色、香、味、觸顯現、它一樣存在。色、香、味、觸只是引發你的意識心。意識心是妄識、是無體性的,剎那生、剎那滅的執著跟分別而已,不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性,無關於色、香、味、觸。所以這個真心,即應離一切色、香、味、觸諸塵,在[塵]旁邊加:六,有六塵,諸六塵事業,別有全性。另外,它是獨立存在,別有全性就是:這個獨立如來藏性,它是獨立存在的,無關於境,它是唯心現量的。

因為不好理解,我舉個例子譬如說,前面放著一顆鑽石名牌。看這里:清凈自性就像師父左手,前面一顆鑽石名牌,都擺在前面,這清凈自性,啪!妄識顯現!妄識這個意識形態的執著是因為境界所引發的,所以,我們的意識就是開始動貪念;得不到動瞋念、動愚痴念。他就是用這一層,底下這一清凈自性沒有用到,也不會用,知道嗎?他因為全部被意識心所蓋住了。所以這一層,(法師右手代表妄識,把右手蓋在左手上)左手真心,右手是妄心。我們現在用的就是妄心的這一層,這個妄心是因為什麼引起的?是因為境界所引起的起心動念;而這個妄識有沒有體性?沒有體性。所以,鑽石現前、名牌現前,貪瞋痴現前;境界沒有了,貪瞋痴不再現前,是借著境顯現的妄執,所以,這個妄識沒有體性的。所以,佛陀說:修行就是要這一層剝落,就是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了悟諸法畢竟空,它就放下,叫做打破無明黑漆桶,清凈自性這樣子

好!見性的人眼睛也是這樣看,心如不動;耳朵也是這樣聞,聞一切聲,心如不動修行這樣子。如果我們不能理解佛的心性,我告訴你:你修一輩子、修無量億劫,你都不可能成就的,佛心是什麼,你都不認識它,你怎麼修行呢?所以,很多人凈土法門禪宗切開來,是很愚痴的。一個人不了解心性,如何可以把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呢?這怎麼可能呢?遇到境界就動念……,你以為你很修行嗎?錯了!所以,在禪宗,沒有開悟以前,一輩子都不可以離開大善知識的。你沒見性,你哪裡有辦法呢?

譬如說:我們十個人在小組研討:你看怎麼樣……,研討本來是好事,十個人,結果十個人統統沒有開悟。十個人加起來統統沒有開悟在那裡面講了三個小時、四個小時,討論,沒有錯,互相鼓勵,互相激勵,但是,到最後要討論到究竟的時候,哇!不知道誰講的才對啊,大家都開悟啊,來啊!繼續討論啊,十個、十個,無明無明……,加十個無明,還是什麼?還是無明啊!所以,見性、大善知識有多麼的重要,是你的法身慧命啊,一個根本,叫做根本上師

學佛道如果找錯了,有的幫忙幫倒忙!你們不可憐,你們有碰到正法。可憐的是那一些很想修行的人,旁邊的人很想幫你,結果幫倒忙、幫錯忙,因為他也沒見性,而你本身是初學佛法的人,他亂講,你也亂聽。諸位!幫忙不一定是好事的,有一個法師說開車開得很快,被警察攔截,一攔截起來,說:喔!是和尚、是法師!這個警察是原住民的,他就說:你們法師沒有錢的,我今天開比較便宜的。就開一張[開車未戴安全帽],六百塊。這個法師也去繳錢了,錢也繳了。隔了不久,這個警察就說:林先生,林先生!我那一張開錯了,我被上級罵臭頭了,我開了[開車沒有戴安全帽],沒有這樣開的,你趕快去找一部摩托車給我開,再開一張!去找摩托車,就找到一個法師媽媽,去花蓮找到法師媽媽,就開了,這個就是很想幫你的忙,幫錯忙了!很慈悲。我沒有聽說開車要戴安全帽的,除了賽車以外,我覺得這個很好笑,警察很肯幫忙,可是,幫錯忙。[我被上級罵臭頭],原住民講話就一個腔。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

[此舉聞法之心,以例見色、嗅香、嘗味、覺觸、知法諸心,皆屬對境起念,不能離塵有體。如汝現今,承聽我說法,此心則因有所分別之聲,才有能分別之性,離塵畢竟無體]。如果你能夠體會這一句:離塵畢竟無體,就是你的妄想心:貪瞋痴、嫉妒、攻擊、傷害、毀謗、煩惱,其實都是境界所引起的,而境界本身就是不可得

諸位!佛陀有多偉大?眾生看,活生生的一個人;佛看,那個人不存在。那個人是一堆骨頭、筋脈所構成的,佛陀一眼就可能看穿,一個人是一堆骨頭所構成的,凡夫沒有辦法凡夫看,她就是一個漂亮的人啊!所以,世間所了解的,跟佛了解的完全兩樣,完全不同!世間人認為:死亡離我們很遙遠。佛陀說:死亡就在你的門口,隨時會跟你敲門的。什麼時候神會跟你敲門不知道,當他敲三聲的時候,你就要跟著走,死神就住在你家隔壁的,隨時環繞在我們身旁的。眾生執著認為有這個色身,而佛陀說:這個[我]是不存在的。眾生認為一切有我佛陀說:一切法本來是無我的,不能錯用心,哪裡一切法有我呢?佛陀所體悟的。眾生認為這個世間是永恆的,所以,他就不會去想生老病死的問題;佛陀告訴你:你要提早做准備,無常隨時都會來到,一切法本來就無我

所以,佛陀所體悟的真理,跟眾生所看到的是相反的,眾生所看到的這個世間是有五欲六塵可以追求的;佛陀說:那個是虛妄、不實在的東西。你唱歌、跳舞,你要唱到什麼時候、要跳到什麼時候,那個快樂唱得出來、跳得出來呢?當然唱歌跟跳舞,對陶冶人類身心有一些幫助,這個是凡夫的角度講的。音樂學家就告訴我們說:音樂生命靈魂,全世界不管走到哪裡,原住民他都有音樂的,但是,因為他沒有佛法,當然是這樣講了。如果有佛法就不這樣子的,緣起如幻的東西,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放下那個虛妄的,真,它就是顯現的,同時你要堅持到底。

所以,要成就佛道是一個很勇敢的人很有堅定意志的人,而且知道生命方向是什麼,當他碰到善知識的時候,他一輩子不可能離開的。為什麼?他知道要成就是一定要明眼人。自己要撞…,沒有辦法的!所以,有一法師他就說:我要象慧律法師您這樣!結果他就把這個《大藏經》運到山上去。我跟法師講說:法師!這樣不好我有宿世的善根,也吃盡了苦頭,才有今天少許的成就他說他自己辦法。他去到杉林,進去深山裡面,二、三十年前,一、二十年前,那個地方沒有開發,就算現在來講,某些地方也是很偏遠。交通也不方便,他東西要用扛的上去,要扛二個鐘頭,也就是說,他要走山區要走二個鐘頭,才有交通,才有車子。

好,上去了剛開始發願要看《大藏經》,結果就請人家幫忙搬,喔!大家都走到累死人了,結果搬上去以後,經過一、二年,《大藏經》第一本都沒看完。看不懂,因為他只有念小學,大藏經裡面沒有標點符號,都是之、乎、也、者,虛字用法,完全看不懂。下來我告訴他,我說:我早就告訴你了,《大藏經》不是這么簡單的!要有宿世的善根要有知識他說我要像慧律法師這樣!好吧!又上去了!又上去的時候,結果胃大量出血,要走到山下要走一、二個鐘頭。走到山下的時候,倒在路上,奄奄一息。後來救起來的時候,他還是上去!他那種觀念就是:我要用某一種方式才叫做修行。又上去,再出血,來不及了,死了!叫做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就是這樣。

他只知道:我要拼!至於要怎麼拼呢?毫無頭緒,而我們的拼是清楚方法的。沒有錯啊,就住茅蓬,山頂上,那個要有相當的心性啊!慧律法師!那讓您一個到山上去住,您敢嗎?我說我不怕鬼。但是,怕什麼?怕送急診,就是像這樣啊,胃出血啊,怕高血壓啊,送醫院本來是可以救的,可是,來不及!這樣平白的一個法師很有志氣的、骨氣的法師,就這樣消逝在這生命當中,消逝在這地球當中;很想為佛教做一點事,也很想去做事。

我比較聰明我所住的地方,一定要先看看路有沒有開通?送急診方不方便?對不對?電話一打的時候,歐咿……,馬上就到了!要不然,白白一個法師,這樣辛苦了幾十年,這樣的死掉,你不得很可惜嗎?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法師,因為這樣子錯失急救的時間,很可惜啦!所以,我為了無量無邊的眾生,要保住這一生命。你們不認識慧律法師沒有關係,這小事。可是,不認識佛陀正法,就很悲哀了!師父宣揚佛陀正法,當然師父生命就變成很重要的,非常重要的。[此斷執吝分別者非也,即破意識緣佛聲教之勝善功能也]。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句話的重點在哪裡?你算你不動攀緣外境,就是見、聞、覺、知都不緣外境,把它守住裡面那一顆意識心,仍然是妄識,仍然是微細的分別,猶是法塵。什麼是法塵呢?就是一分是心法,一分是色法,構成法塵。也就是說前五塵所落卸的影像內心執著,叫做法塵。也可以講:半分是心法,半分是色法,各一半,這個叫做分別影事。

[縱滅二字,承前。縱使能把前五識,及同時意識],同時意識就是跟前五識同時起作用的。[不緣外面五塵境界,滅其見、聞、覺、知之用。但由定中獨頭意識],什麼叫做獨頭?獨頭就是沒有境界現前,單獨的意識作用,叫做獨頭意識。[內守幽閑,寂靜之境,此境即凡外],就是凡夫還有外道[在定所守之境],也就是沒有般若智慧,不能透視妄心是不存在;不能透視妄境是不存在的。

[取為所證法性者。不知此非法性,猶為法塵,即能守境之覺觀,雖離外塵分別,亦非真心]。只要你沒開悟,就是用妄識,[猶屬定中獨頭意識微細分別耳]。換句話說:一個人很悶,跑到深山裡面去坐,去看那個山上裡面的木屋啊、造景啊等等,在那邊獨自一個人冷靜一下,環境很好。可是,他如果沒有佛法的話,那個只是暫時停一下,那煩惱是在。你像我們的國文師說我要大海的時候,心就很定、很歡喜我說老師!那當你不大海的時候,那你怎麼辦?在山上哪裡有海可以看呢?所以,這個就不開悟人的境界了。開悟人的境界,在海邊、在山上、在繁華的熱鬧區當中,行住坐卧統統在定中,無一法不定,因為萬法不可得。語默動靜體安然,就是這個道理

[影事者:以法塵乃前五塵落卸影子],[卸]就是落下來的影子,[意識分別,亦屬緣影之心],注意看那個:緣影之心個字,我們看到的只是影像,不真實譬如說你看的好象一個人真的在你的前面。但是,這個人你用x光一照射,他卻剩下一堆骨頭;再用機器把他絞碎,剩下一骨灰。實質的一個人,其實是影像。說:我們的感覺為什麼真實呢?但是,真心也不能離開假相。所以,現在就看你用什麼心了。透視的心就是空;運用的心就是有也就般若智慧

也屬於緣影之心。[即此內守幽閑],就算不攀緣外境,內守幽閑,[定中獨頭意識,猶是微細法塵],仍然是染污微細意識,[分別緣影之事,豈可認之為真乎]?一般的眾生都到這個地方沒有辦法了,包括心理學家、哲學家,完全到這個地方就突不破了他就想像。所以,這個世間它會諍論不休的。法律是人訂的,他就會開始一直執著某一個角度,憲法也是人訂的。所以,我告訴諸位:這個世間沒有是非才怪,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是非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它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諸位!開悟的人懂得退讓;沒有開悟的人就是一直進,絕對不讓你的。在一團體裡面,他心中有所悟他就懂得退讓,他希望一件事情圓滿;如果不悟的話,他就在這團體裡面興風作浪,小事就會變成大事,就會這樣子。所以,《金剛經》裡面那一句,所有修行人都要背起來:無諍是人中第一。修行,他進入無諍,他才是行人當中最可貴的,人中第一,就是無諍。無諍就是不比較、不計較,什麼都放得下,什麼都看得開,懂得退讓,可是凡夫沒辦法凡夫你在一個團體裡面,學佛團體也是一樣的,這個團體,如果是念佛……,突然有一個人提出說:我們要用般若智慧念佛,要懂一點禪。他馬上認為你是魔,馬上排斥,這個就是知見立知,很可怕的!

八大宗派其實不離佛的心;但是,因為微細的法塵,分別的影事在作祟,就是死守某一個格子佛法是沒有格的,佛法是絕對的、平等的,沒有開始,沒有來去生滅增減,是萬法一如的。可是,因為人為的因素不懂真理把它設定在一框框,認為這樣叫做對,這樣叫做錯,違佛的教誡啊!我認為我這樣叫做高,你那個叫低,這個是佛的心嗎?所以,我們不悟真心你會修得很辛苦的;懂得真心,歇就是菩提,就這樣放下

[此斷定執吝覺觀者亦非],這個是判定執吝覺觀者也不對,[即破意識,止散入寂之勝善功能也]。止散,就是停止這個散亂心,入寂靜處的勝善功能。因此用意識心就是永遠沒有辦法成佛你要進入首楞嚴大定,就是一定要用真如自性修行,舍識用根。

[然此中根、塵、識三,差別之處,應辨析明白,庶免疑誤],[庶]就是希望。不要懷疑和誤解:[一、見、聞、覺、知,有根性、識性之分]。根性是不分別,雖分別不作分別想,是不生不滅的;識性是意識心、是分別心。根性和識性這二個有共同點是什麼?就是精神作用,根性的精神作用是完全清凈的;識性的作用染污的、是對立的。根性是絕對的;識性是強烈對立的。所以,人與人之間會吵得不可開交,統統是意識心。一個團體裡面,進入無諍的狀態大家都和樂融融,就知道他的師父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如果這個團體諍論不休,就表示他的親近的人所教育的方法有待商榷了。因為佛法沒有搞對立的,沒有弄到你死我活的這種情形的,它是圓滿的、它是無相的、它是平等的、它是沒有分別的,沒有任何執著,是無我的。

[二、法塵境界,有生塵,滅塵之異],緣起就生;緣滅就是滅塵,的差別,心的影像也是這樣。[三、第六意識,有明了、獨頭之別]。明了是對境,叫做明了意識,也叫做五俱起意識;獨頭意識不借重境界,單獨起作用,叫做獨頭意識。如夢中獨頭意識、定中飽和獨頭意識,統統叫做獨頭意識

[唯識雲:愚者難分識與根],[愚者]是指阿羅漢阿羅漢還沒有辦法分什麼是識心;[根]就是神經系統還沒有辦法分什麼是識心跟微細神經系統很難![因根識同有見、聞、覺、知之用],一個是有形的,是根;一個是無形的,是識。所以,根、識,神經系統有見、聞、覺、知,沒有神經系統,我們怎麼起作用?所以,在佛法裡面講:神經系統只是心借重它的工具起作用而已。譬如說:眼的神經系統,眼根能看的,佛發現那是心在作用,不是神經系統,是借重神經系統,知道吧!

[見單屬眼,聞兼耳、鼻,覺單屬身,知]比較廣,[兼舌、意,須知六根對境,如鏡照像,本無分別]。如果你這個體會得出來,境就是心的體性,如如不動體性,本來是同一面鏡子的,本無分別的。但是[六識緣境,則有分別],分別旁邊寫:妄動。妄執、妄動才有分別。所以,佛法:你擺平了自己,就平靜了,心不起分別,天地萬物解脫,沒有一東西阻礙了你。[即此有分別無分別,為根識之分]。

[古德有雲:見、聞、覺、知,無非妄想。此約六識言。又僧問善知識:如何是佛性答曰: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舌嘗味,在手執捉,在足運奔]。也就是哪裡都是佛性啊,見、聞、覺、知統統是。[此約六根言。識性虛妄],為什麼是虛妄?識性是借塵而顯的;本性不需要借著塵。[故名妄想;根性真常,故稱佛性]。

[古來宗門祖師,多從六根門頭,接引學人,擎拳豎指,令向眼根能見處薦取;振威一喝,令向耳根能聞處薦取]。什麼是見?什麼不生不滅?擎拳一豎就是這樣,禪宗祖師大拇指一比,就開悟了,都是這一隻(大拇指)。振威一喝,向耳根能聞處,諸位!是能聞處,是什麼在作用?是識心在作用?還是識性在作用?是本性作用

[木樨香否]?木樨就是植物名,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桂樹。木樨香否就是:桂樹的香味如何呢?[令向鼻根能嗅處薦取;這個滋味如何?令向舌根能嘗處薦取;當頭一棒,令向身根覺痛處薦取;不思不思惡,令向意根正恁么時薦取]。這是六祖講的。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眼、耳、鼻、舌、身、意,記得!只要不落入對立,絕對的心性就顯現,只要不落入對立。跟眾生過意不去,就是跟自己的心性過意不去,你記得這一句話。所以大悟的人柔軟心的,永遠都是這樣對待眾生的,眾生再怎麼傷害他,他絕對不會傷害眾生的,這個就是佛的心。

[這等見、聞、覺、知,即本經所顯的,為如來密因,亦即二根本中真本,亦即四科七大中,如來藏妙真如性,所應取為本修因者]。所以,我們要以什麼來作為我修行的依據呢?就是用不生不滅清凈自性修行。[此中所滅之見、聞、覺、知,即前五識之任運分別,及與前五識,同時而起,明了意識之隨念分別,塵有則有,塵無則無]。你看都是跟塵有關係清凈自性無關於塵,它是絕對存在的,時時刻刻,大智慧都存在的。

[凡、外、權、小,諸修行人,亦知這個散動,有欲修定,必須止之歸靜]。把動除掉,把它歸靜,[成一種內守幽閑之境,不知猶是獨頭意識]。所以說:強迫自己不要去攀緣境界,諸位!那個還是意識心。譬如說有一個人喜歡逛街買名牌喜歡到百貨公司。如果不開的人,剋制自己了:我不去我不攀緣,沒有錯,境界進步了,不再花錢,約束自己,很好。但是,這個是不是本性呢?不是,因為他是用克制的。大悟就不一樣了,如果我來逛百貨公司,到高雄夢時代,沒關係啊,再怎麼逛都沒關係,一看就統統空,就統統緣起嘛!專櫃、衣服鞋子,哪一樣不是緣起的?吃的,吃了以後會消化,消化變成大小便。所以,悟有什麼好處?悟,它就好處。大事他會小事小事無事。所以,如果你悟,走到哪裡都一樣。看了一個大的國際機場,喔!很大!很大也是空,幾萬年以後還是一樣,一無所有。何況我們的生命這么的短促,你哪裡看不開呢?因此勉強自己克制一下慾望,仍然是意識心。不過,這樣就不錯了,剋制慾望,同時可以透視一切妄心跟妄境不實在,存在一真如自性作用,那麼哪裡都是故鄉,你就已經是故鄉的人了。

[法塵分別影事。正二根本中妄本,凡外所修之定,寧能出此境界?法塵境界,有生、滅之異者。法塵無別體,即五根對境,五識起時,有明了意識,與其同時而起,緣五塵性境]。這個性境是顯境的意思,性不是本性意識,性境就是實境。緣五塵性境,有性境帶質境、獨影境,這個性境就是真實境,實實在在的,文殊講堂就是這樣子。那你回家,你沒有看到文殊講堂,就是靠想像的,我想像一下文殊講堂是怎麼樣子,那叫做獨影境。獨影境又分有質獨影跟無質獨影,有質獨影是有根據的;無質獨影就是龜毛兔角。這個一講到唯識學就是很深了,我有太多東西,實在沒有時間講給您聽,有因緣自己看百法和唯識吧!碰到某一個名相,什麼都要解釋得很微細、很清楚,那我講到八十歲,佛陀涅槃也講不完,碰到名相都要講到那麼微細,我哪有辦法?我哪有那個時間呢?你看著辦吧。

[接歸意地],那就是緣五塵性境實境,性境就是實境。接歸意地,把它接回來,就像接天線一樣,回歸到分別心,意地就是分別心、意識心。[合五塵落卸影子,成為法塵之境,如照像之攝影焉,故為影事。有一分生塵,散位獨頭意識所緣,起計度分別者。有一分滅塵,即此內守幽閑之境,定中獨頭意識所緣者。亦全托分別,而後分明,一不分別,境即沉沒,此之分別甚細,如無波之流]。比喻得相當好!有波之流我們看得很清楚;這個無波是很細的。[望如恬靜],看起來很靜的,你一沖進去,[流急不住]。所以,很多人會死在海岸旁邊,他一直走……,不小心掉進急流裡面。

溪谷為什麼會淹死人?常常說去哪裡,外雙溪,小朋友去游泳,今年死了幾個;哪裡的海岸線,又死了幾個,去游泳淹死了幾個!是不是?有時候看它很靜,不要小看它,一踩進去了,踩空,沒有底,那不會游泳的。所以,我不會游泳也有好處,對不對?因為我不近水啊!讀大學的時候,要考游泳課,我就問那個胖子說:喔!你怎麼這么會游泳?他說;林同學你就放輕松,記得,你像我這樣,你看我這么壯、這么粗,你看,放輕松,它就自然浮起來,來試試看,你這么一丁點,沒有問題的!他說一丁點的意思就是很小的意思。試試看,我一放鬆,還是沉下去啊,還是吃水啊!要考游泳課,考游泳課要到深的地方去,要從這邊游到那邊去,才給你及格啊!我說我不會游泳啦!我就學一個狗爬式的,兩隻手一直劃就對了。我們那個老師體育很好我說:我下水就抽筋了,從小到大不碰水的,除了洗澡以外。他說:好!那你就走過去,從這時走到那邊,二十五公尺,你從這邊走到那邊就及格!太簡單了,我就下水從這邊走到那邊,真的!沒辦法,不會游啊!到現在也是。所以,到時候我掉到水中,第一個你要師父,救生圈先放給我,你們會游的放慢一點。

[非實無流,故曰:法塵分別影事。意識有明了、獨頭之別者:明了意識,緣境明了,親得法之自體,故以為名,亦名五俱意,與前五識,俱時起故,亦名同時意識],就是同時起作用。獨頭意識,復有四種:一、散位獨頭,緣獨影境],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發呆,坐在那邊發呆,叫做散位獨頭,心散亂,然後自己靠想像:如果有一天我做了影星,拍了戲,我有錢了,第一個我要買一部車,我一定要買法拉利;我身旁要住哪一棟[別野];有錢叫做別墅啦,沒有錢叫做[別野]。我要買一棟[別野]來住!這個叫做散位獨頭,就坐在那邊發呆,散亂心緣獨影境。

[二、狂亂獨頭],我們現在所講的精神病,叫做狂亂獨頭意識,[緣病中狂亂所發境]。病中就是吃葯吃得太重了。我今天看到新聞,不曉得真的假的?有這樣一個醫生開了一個給小朋友的,三天的葯劑、葯量,他(醫)開一次給那個小朋友吃喔,結果這個寶寶一吃下那個葯的時候,差一點死掉,他臉都發青。我看了新聞報導,太離譜了吧!會不會這樣子,還好,這個小朋友有救起來。那個小朋友沒有救起來的話,腦筋傷到,哇!那一輩子完了!那腦筋就像人類最重要的ic板,這個電腦很大台沒有用,那個ic板壞掉了,就阿彌陀佛了!長得那麼高、那麼壯,哇!ic板壞掉了!所以,這個緣病中狂亂所發境,因此吃葯稍微小心一點,還是自然比較好

[三、夢中獨頭,緣虛妄夢境],夢境就是作夢了,夢境就是不能作主,完全是意識心。[四、定中獨頭,緣定中所住境。此中幽閑之境,即屬定境。定中獨頭所緣者,因有守境之心,所守之境,故為法塵分別影事;此破意識,止散入寂之勝善功能也]。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這一段對初學佛法有相當的困難度,師父解釋一下:[我]是指佛陀。[非]就是並不是。佛陀說:我並不是強制命令你說執為非心,就是執此緣塵的分別心不是心,那個也是心,那個是妄心。佛陀說:我不是強制命令你,執此緣外塵的分別心不是心。但是,你對這個心應當微細地揣摩,好好地仔細仔細,觀照、剖析、分析、揣摩,冷靜一下,研究、揣摩一下。若離前塵,前塵就是所緣起假相如果你離開緣起假相,同時作得了主,有分別性。這個分別性是作得了主的分別,不是意識心的分別,雖分別不作分別想,叫做有分別性。就像鏡子鏡子一樣。這樣子離塵,若離前塵,有分別性,作得了主的,情緒完全可以控制住的,這個就是你的真心,此真汝心。這一段特別的重要!修行人這一段能夠體悟,好好的體悟,真的修行,悟則剎那間,迷則塵點劫

[此縱其離塵有體,許為真心。故曰:我非強制敕(令也)汝,一定執此緣塵分別,以為非心]。因為妄心跟真心是同一顆心,只是妄心有所執著放下那個執著真心就顯現;妄心有分別,放下那個分別、痛苦的分別心,真心就顯現。真心本身就有分別,它是沒有痛苦的分別、沒有煩惱的分別性,它具足、充滿著智慧;它分別善惡不著善惡;它分別是非不著是非,它能有這種功夫。[但汝於自心中微細研究揣摩,汝所執吝不舍之心,若離前塵,有分別之體性,即許真是汝心;此暫縱也]。暫時姑且這么說。

[若分別性,離塵無體],如果你那顆分別心,離了外塵沒有體性,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如果這個分別性,離了前面的緣起假相,而沒有體性譬如說貪心,前面的境界引起你的貪心,這個貪心就無體性的;前面的境界引起你的瞋恨心,這個瞋恨心就是沒有體性的;前面的境界引起你起愚痴愚痴心,這個愚痴心就是沒有體性的,塵現,貪瞋痴卻現;塵離,貪瞋痴卻沒有。斯則前塵,分別影事,這個就是前塵分別影事。

[此隨奪],馬上告訴你,[若能分別之性,離塵無自體者,此則前塵分別影事耳]。所以,一個是真心,一個是妄心。如果這個分別性的功能,離開了緣起假相而不存在,那麼,這個就是意識心,斯則前塵,這個是前塵所落下來的影像而已。

[塵非常住],塵就是緣起假相、外境。這個外境非常住是因為它是生滅的,佛陀告訴我們一顆沙是生滅無常;一棵樹、一座山、一顆星球、無盡的虛空,所有的物質世界,沒有一樣不是生滅無常的。所以,塵非常住

[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外面的境界不是常住的,如果外面的境界變滅的時候,這個心就同於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為什麼你的法身變成斷滅的呢?因為塵有則有,塵無則滅,你的這一顆心,應當隨著塵有跟塵滅;可是我們清凈自性不隨塵生滅。其誰修證,如果塵有則有,塵滅則滅,那麼有誰能夠修證無生法忍呢?是誰在修證無生法忍?意思就是說:當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在一涅槃的妙心、涅槃般若智慧才有辦法修證無生法忍。所以,我們這個般若智慧本體,亘古以來就存在的,不是塵有則有,塵滅則滅,不隨塵生、不隨塵滅的?

[塵非常住不生滅法,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所託之塵,若變滅時,則此能托影事之心,亦應與之俱滅,此心則同龜毛兔角,但有其名,全無其體。則汝法身,同於斷滅者:以阿難認緣影為真心,心即法身,屬性具,依之修習,證無生忍,屬修得],所以,佛性因修而顯。[今此心隨塵變滅,故難曰[難]就是問難:[則汝法身,同於斷滅],為什麼?塵有則塵,塵滅則滅,事實不然,塵有、塵滅,無關於清凈自性。[以同龜毛兔角之本無故,其誰更來修因,而證無生法忍之果乎?三推妄識無體竟,並前二科,初如來備破三迷竟]。

看《科判》表,看數目字,看破妄識無處,斥妄識非心,推妄識無體。如來備破三迷、正與斥破、所執妄心以開奢摩他路,所以,這個就是如來備破三迷、破妄識無處、斥妄識非心、推妄識無體。看大眾知非無辯。我們底下就講到這個了。

[子二 大眾知非無辯]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即時:推破妄識無體之時阿難與諸大眾,已聞妄識無體,既不知何者為真,又不敢依舊認妄,至此辭窮,默然無語,自覺若失;如賈人失其所寶也]。這個[賈]有三種念法,如果念jiǎ,這個是指姓;如果念jià,價值,就是跟價錢的價是一樣;如果念gǔ,就是商人。[並前一科,二正與斥破竟]。

[癸三 結歸其判]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簡單講就是全部都用意識心,就是永遠沒有辦法成佛。所以,這個明心見性有多麼的重要,八大宗派都應當互相勉勵,開悟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千萬不要小覷,它是成佛關鍵它是修行關鍵它是解脫關鍵、是般若關鍵、完全就是要開大般若智慧的。

[此結歸。前取心定判之判辭],前面取心定來判之判辭,[前雲: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自定判之後],從這個定來判之後,[備破三迷已竟,到此仍結歸其判。一切諸修學人,統該凡、外、權、小,錯用妄本而修者。九次第定:由一定一定,次第而入,故名九次第定。前八即四禪四空八定]。

四禪就是:離生喜樂、定生喜樂、離喜妙樂、舍念清凈定。離生喜樂定——初禪;定生喜樂定——二禪;離喜妙樂定——三禪;舍念清凈定——四禪。四空即四空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這是四空定。前八就是四禪、四空八定,這個外道都有;我們佛弟子的定是妙定,是充滿智慧的定。

[凡位所修;後一滅盡定,聖位所成]。超越了四禪、四空八定;[若但滅六識,名無心定;兼滅七識,名滅盡定]。兼滅七識是滅半分,因為七識有我執跟法執,因為我執跟法執,就阿羅漢來講,只斷我執,沒有斷法執,所以,不是究竟圓滿。所以,兼滅七識的半分,名滅盡定。

[又能令染末那相應之受想,伏而不行,亦名滅受想定]。你看!這個滅受想定就不得了了,色、受、想全部不受它影響,諸位!這個可不是一般人啊!一切緣起的色法,他知道這是空;一切的苦受、樂受、喜受,苦、樂、憂、喜,這感受統統看得開、放得下,諸位,內心也沒有種種的妄想這是何等的境界啊!這個世間任何一個都沒有辦法外道也沒辦法的;可是,佛門這樣子才是羅漢果而已喔,還不到佛果。[既得此定,於小乘法中,已為漏盡,即是羅漢]。

[今雲現前雖成此定],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者:《正脈》雲],《楞嚴正脈》這么說:[知彼所謂無漏聖位,皆一時權許],只是一時的方便,[誘進而已]。誘導你前進。所以,佛都是用什麼在引導眾生?就是用鼓勵你,佛陀都是用贊嘆你的,你證了初果,佛陀贊嘆你;喔!了不起,這很好很好!再隔一陣子,佛陀是說:不究竟。證了二果,佛陀就非常的歡喜他就贊嘆你;經過一陣子,佛陀說:還是不究竟。證小乘阿羅漢佛陀他再贊嘆:不得了了!小乘羅漢果佛陀贊嘆你!再經過一陣子,佛陀說:這還是不究竟。就是一直勸進你、一直勉勵你。所以,聖人做事,就是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不給人絕望,這個是聖人教化眾生一個很重要的,要給眾生希望的。

有一居士念佛,很認真地念,念到也相當有一感應了,卻碰到一個老比丘尼,這老比丘尼從來不念佛,她看到人家在念佛,就跟這個居士講說:我呀出家四十年了,吃素吃了四十年了,你這樣念二、三句佛,就想往生極樂世界?門兒都沒有!這個居士回來,從此以後不念佛這是給人絕望。佛弟子不可以這樣做的,要給人家希望的,讓他活著有希望,充滿著理想,充滿著希望,鼓勵人家。知道吧!所以,我們修行人講話很重要的。

[《法華》破雲:汝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真實。既非真涅槃,豈名真漏盡乎?故《長水》謂],長水,就是北宋華嚴宗的出家人,華嚴宗僧,北宋華嚴宗僧,[僧]就是出家人。[十地(才)為漏盡羅漢],此外加一個[才],十地菩薩才能稱為漏盡阿羅漢你看看,這境界有多高啊![余謂不得漏盡,此與前文,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句,相照應],意思就是:悟的都不夠究竟。[意謂依識心修,縱成九次第定,超出三界,沉滯化城為止]。化城是什麼?就是小乘羅漢果,只是給你方便一個聖果,那隻是一個方便而已,叫做沉滯化城為止,[不能成佛也]。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就是執此第六識[誤為真實],誤認為常住真心簡單講:你只要有脾氣個性,只要有情緒化,記得,都沒有辦法生死拼不過的,這個叫做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所以,因為有妄想就會有爭、有是非善惡、對錯,要爭得一席之地,所以,世間人怎麼會不爭呢?無論是政治、無論是商業、無論是醫生、無論是一個小小的護士,考試啊。為什麼?我們要生存啊,要錢。所以,這個叫做殘酷的世間

但是有一情形如果你肯把你的慾望降低,你就賺很多錢。有的人個月賺了五、六萬,不夠花;如果你慾望肯降低:我一個月賺二萬,可是我會節省、會計算,哪裡比較省錢,所以說: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