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一)

空海講於長春國學講堂

攝影:空海


僅以此書獻給無私化育萬物大自然母親

願你、我、他皆能領略天地之「明德

找到本自具足的無盡寶藏

快樂自在  心花朵朵開

今天是我們至聖先師夫子的誕辰,於此同時我們文昌閣的國學講堂也揭幕。今天是大講堂的第一次正式啟用,也是大講堂的第一次講座。後學有這樣的殊榮因緣,受邀請來這里跟大家分享,覺得很殊勝、也很感恩。前幾天,我們主辦單位跟我洽淡的時候,希望我能在這里來跟大家做一場講座,我當時就說:好!我們就來講《大學》。

大學》在中國文化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儒家四書、五經非常重要的經典大學一門學問跟一般的經典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不只是基礎而已,他不只是一些規矩、規則而已。

大人之學」——《大學》講的就是讓你成為「大人」,我講的這個「大人」不是年齡上的大人,而是指一個人心靈、智慧人格成熟,真正的大人就是那些歷史上成聖成賢的人。所以我們要知道噢,這個「大學」不是說在一大學裡面開設的一門課程,不是那一種大學那隻世間的一種學問、或是一個學院、一個專科。

就算你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或是讀到博士你也未必真正能夠了解《大學》裡面的深意,也未必能夠真正做到。今天我們要講的「大學」,它強調一個人人格的至善至美,講的就是成聖成賢的一門學問。但是它又不是單純的學術,而是有次第、有步驟,怎麼樣來到成為聖賢。所以,今天大家不要小看我們這兩個小時所跟大家分享的,今天所要講的不是一般的學問,不是一般的學術,而是讓你怎麼樣成為聖賢之輩的人

我們舉例來說孔夫子,兩千五百多年來後代的子子孫孫都敬拜他、敬愛他、感恩他,而且孔子又被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今天,孔子他所影響的不是只有孔氏家族孔子他所影響的不是只有山東,孔子所影響的也不只有中國地區,孔子所影響的是人類。而且,孔子他在世間的影響不是幾十年、也不是幾百年、而是歷經兩千五百年歷久而彌新。

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對不對?那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為什麼孔子他能夠異於一般人,而受到後代子孫的敬仰?孔子他成功的地方在哪裡?孔子受後代子孫敬仰的地方在哪裡?

他到底有什麼樣的特徵特色?當然,我們可以說孔子因為他有高等的智慧,確實他講出來的充滿了智慧。但是我們要進一步去探討:孔子為什麼有這么高的智慧孔子為什麼有這么寬大的胸襟、視野?為什麼他能夠周遊列國,然後沒有國界之分來跟普天下眾生分享為人處世之道?為什麼他會有如此寬廣的胸襟?他能夠成為聖賢、成為高等心靈品質的人,到底他成功的因素在哪裡?我們說要學習別人的優點,要見賢思齊,我們就要去探討:孔子成功的地方到底在哪裡?我們今天就是要來探討孔子他成為聖賢偉人的次第步驟是怎麼樣。

大學》的本文雖然是短短的,但這是孔子他毫無保留的,把他成為高等智慧人物的心路歷程講出來,告訴大家我是怎麼開悟、並了解宇宙真理實相的?我是如何能夠具有高等智慧的?我為什麼思想、心胸、度量能夠跟一般人不一樣?孔子他的偉大就在於:他毫無藏私、毫無保留的把他成功的秘訣告訴大家,跟大家分享。《大學》它的核心在這里,所以不要把它只是當作一門學問

現在,請大家來看大學的本文,因為本文很短,我們全部把它一遍,第一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好,這是大學》的第一章,整個成聖成賢的次第步驟,用這短短兩百多字詮釋出來。有智慧的人就是這樣,他出招乾淨利落,講的精簡扼要。這裡面就在告訴我們:你要把你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造福全人類你要能夠真正開啟智慧,成為高等心靈聖賢,他的次第步驟就完全都節錄在這里

  我們現在來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里所講的「大學」就是說我們要成為真正的「大人」,成為真正高等智慧的人,成為聖賢之輩的人。他的次第步驟是怎麼樣呢?在「明明德」——「明德就是我們純凈的本心本性, 「明明德」就是把我們純凈的本心本性彰顯出來,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我們純凈的本心本性,我們的光明德行到底是什麼呢?「明明德」還有另外一層深意,就是你要弄清楚,你要很明白「明德」——我們的心性,是天賦給我們,是大自然、是法界給我們的,所以「明德就是我要去弄清楚整宇宙的運轉法則宇宙大自然所展現出來的特徵、特性是怎麼樣的?你能夠真正清楚的知道宇宙的特徵、特性天地日月的特徵特性,那你就能夠了解到我們的本心本性是怎麼樣的。

這時候,因為你清楚知道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的本心本性是怎麼樣,那你就能把它彰顯出來、呈現出來。在「親民」前面的「明明德」是先讓我們清楚了悟萬事萬物真理實相。「明明德這一階段,是認識、認清自己的真面目,認清我們自己的特徵特性,也了解宇宙真理實相。當你真正把我們本身修好了基礎好了,而且因為你真正了悟宇宙真理實相,充滿著智慧愛心,所以這時候你就會來到「親民」。

大部分的解釋都把「親民」當作「新民」——協助百姓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也就是協助我們社會風氣的改善、改良,協助百姓、協助有緣人不斷的成長。改變自己,然後讓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在親民」就是我們來回饋這個世間。所以第一個階段自我充實,「明明德是在自我充實,了悟真理實相;第二個階段這時候我們感恩、服務眾生、回饋世間,協助有需要我們協助的有緣人,讓他們不斷的成長,這就是「在親民」。

但是「在親民」我覺得把它當作「親(qin)民」一樣有很深厚的意義,這個「親民」就是說:我們去擁抱民眾,我們去親近民眾,愛護民眾。「親民」第一個階段,我們要先去真誠真心的愛護百姓、愛護眾生、愛護群眾。我們親近他、接近他、擁抱眾生。當眾生真正感受到我們的真誠真心的時候,他就會改變。我們說要「新民」,要讓眾生成長改變,最有利的就是眾生看到我們的德行,看到我們的慈悲,看到我們的智慧,當眾生感受到我們的慈悲智慧的時候,他會見賢思齊,他自然會想要改變。所以在「新民」之前,我們要深入民眾的心,要真誠真心的去愛護、去感恩、去擁抱、去回饋,當我們真正真誠、真心來回饋世間、來愛護眾生,這時候,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真愛,自然就會成長、改變。

我們不斷自我充實,然後又回饋這個世間,協助眾生不斷的凈化我們自己,提升我們自己,讓這個社會越來越祥和,我們大家所朝向的目的就是共創和諧社會、共創和諧世界這就是「在止於至善」,這樣可以了解嗎?「在止於至善」也就是說:我們把我生命意義發揮出來,但是發揮生命意義的具體展現在哪裡呢?就是在「親民」、在「新民」,我們生命意義具體的展現就在於:我們為人類服務了多少?貢獻了多少?你生命意義能不能呈現出來,就在於我們為社會、為國家貢獻了什麼?

這個「止於至善」不是說我一修行修到感覺是一個大偉人,自認為自己至高無上,不是這樣的。這個「至善」它是一個大圓,那這個圓他一定是:我跟眾生都來到很和諧很快樂、很安詳你這個「至善」一定是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讓眾生真正感受到獲益無窮。我們生命意義發揮出來服務眾生,為眾生做有意義事情,讓這個社會越來越好風氣也越來越改善,促進我們自己生命和諧,也促進我們所處社會和諧這就是止於「至善」,也就人間天堂人間凈土美好人間的實現,一個祥和社會的具體的實踐。

所以你看大學之道所講的是一個人修心養性的根本核心,以及發揮生命意義的根本核心,是讓我們的生命能夠來到完美、完滿。剛才講這些就是我每個人理想、我們每個人目標,對不對?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把自己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

我們再看下一段,「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里是繼續跟大家講次第、步驟是怎麼樣的。我們一般人很容易認為:聖賢是天生的嘛!我們是凡夫,我們的距離很遠,我們不可能這樣啊!最然我們也想見賢思齊、也想成聖成賢,但是那麼難就等來生再說,以後再說啦!因為這個好像不可能啊,我是個凡夫俗子這怎麼有可能

一般人很容易自我設限。但是《大學》裡面清楚的告訴大家:不要自卑,每個人都有可能來到這樣成聖成賢的階段,那它的方法、步驟是怎麼樣的呢?他在後面就陸陸續續的講出來。

前面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都希望把我們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希望能夠真正回饋這個世間讓我們覺得活的很快樂生命很有價值這一生了無遺憾,對不對?每一個人都希望這樣,好,當你有了清楚的人生的目標方向感之後,你就不會像無頭蒼蠅到處去找、到處去鑽。你人生方向感出來了你知道要往哪方面走、往哪方面去發展了,這個叫做「知止」,這個「止」就是我知道自己生命目標要往哪方面走了,這樣就能把我生命意義發揮出來,所以也就說你已經知道生命目標你很肯定、也很篤定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會「知止而後有定」,你的心就不會像無頭蒼蠅到處撞、到處鑽,或是覺得生命茫茫然,覺得好無聊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這時候,你的身心就不會到處去沖、撞、尋覓,你已經清楚知道我要的是什麼,我要怎麼樣一步一步去走,所以這時候你的身心能夠寧靜下來、定靜下來。因為你目標確定了,你的心就漸漸的靜下來了。「靜而後能安」,這時候你能夠一心一意,「安」就是身心很一心一意安住在當下,然後一步一腳印的去實踐。該充實的我們不斷的自我充實,該學習的我們不斷的學習。「安而後能慮」,因為我們身心安定了,我們的思考就會充滿著智慧,思慮就會很清晰、很有條理,不再是胡思亂想,不會是茫茫然的,也不是一下子沖出來一些念頭都不是的。因為這時候你能夠深思熟慮,不會後悔也不是衝動,你知道我要怎麼樣具體的一步一步去實踐,知道我未來方向要往哪方面走。「慮而後能得」,因為你用清晰的頭腦去分析,然後逐步的去實現,去實踐、用功,一步一腳印的耕耘,很篤定的往你的理想目標邁進,自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以自然水到渠成——「慮而後能得」,這個「得」就是理想目標的實現,到這里大家可以了解嗎?

我以現實的人生舉個例子來讓大家參考,這樣大家就能夠體會的更具體。這只是舉例,因為我本身是醫生,我走過這一條路,所以我們暫且把醫生當做是一個理想、一個目標,然後來跟大家分享,其他各行各業你都可以以此類推,你理想目標未必是要跟我相同,而是說每個人都有你覺得你理想目標,那我是舉我個人的列子讓大家參考,這樣大家應用起來就更能夠得心應手,而不是只是停留一些觀念


大 學 之 道(二)
已有 8 次閱讀2011-9-25 15:11

「知止而後有定」,比如說:我經過一段期間的思維,體會到當醫生可以懸壺濟世,濟世救人,可以實現我們回饋這個世間,幫助眾生解除病痛的這個願望理想。所以當我思考之後,我覺得醫生這個行業不錯,所以我的心就「定」下來了,定下來以後我找個很不錯的環境然後一心一意的去用功,朝著成為一位醫生的路途邁進。深入醫學的讀本,醫學的領域去鑽研,那真的是需要放下萬緣、一心一意的去做。像現在有些學子他要考醫生他能夠心定得下來特別用功,因為他有生命方的向感,就能夠捨出很多的玩樂、外緣這就是在「定」、「靜」、「安」的這個階段當你理想目標清楚之後,然後一心一意的去努力用功,好幾年之後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終於能夠成為合格的醫生讓我們把這個當作是一種階段的「得」。

當你成就一個醫生之後,就可以具體的實現我們的理想,來回饋這個世間。所以「定」、「靜」、「安」、「慮」、「得」,那是為你生命方向感清楚了,你已經選擇了一個你很有興趣的行業職業如果你所從事的是你的理想、你的興趣的話,你做起來會覺得很快樂,再苦我都不覺得累,對不對?比如說我在這邊有幾位講師、老師,他們常常在國學講堂裡面跟大家義務的來回饋、來服務、來奉獻,那是為他們覺得這是回饋世間的一個神聖意義,所以當他們做這些的時候很有興趣,而且在教學相長。人家覺得你很辛苦,我們卻會覺得很快樂這就是因為知道怎麼樣發揮我們生命意義,來跟眾生結善緣。

好,我們在看下一段:「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已。」

「物有本末就好像說一顆樹,它有根本、有樹干、有枝末,我們做事情若能夠掌握到根本核心,掌握到要領重點的話,你就很快能成功;如果你事情沒有頭緒,沒有掌握到核心要領,只是在支流末節上面下功夫的話,那這樣你會浪費掉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生命,你距離成功就遙遙無期。或是沒有次第、沒有步驟,想無頭蒼蠅一直鑽來鑽去,像這樣的話,你很可能花費個二三十年都還沒辦法見到成效。

就比如說我們今天在這里講座,這個地方叫做文昌閣的國學講堂,我們有一群很熱愛中國文化,也希望把中國文化傳揚開來的一群熱心人士。如果我們只是在街上隨便幾個人來講,當然也可以講,但是這樣的成效不會很好;如果我們有因緣大家志同道合,共鑲盛舉來籌建一個講堂,然後讓四面八方有心要研習國學的人,可以來這個講堂聽聞,這樣省錢、省力、省時間,又能夠利益更多眾生,比你在街頭到處跟人家講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金錢,而所發揮出來的效果又是大好幾十倍的。

這就是說,我們辦事情要掌握那個核心要領、掌握根本,你能夠學習掌握到核心要領、根本的話,你辦的事情很快就會成功。這里所講的「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樣做就很快能夠成功,如果以修行、以人生來講的話就是「成道」。像孔子也曾講:朝聞道夕死可矣。你要來到真正的了悟宇宙人生真理實相,方向次第很重要

如果你在走成聖成賢之路,但你的方向感沒有出來,方向感、核心次第你沒有掌握的話,再修好幾輩子你依然覺得我怎麼都還是凡夫?我怎麼沒有像孔夫子這樣的智慧?所以這里就是勉勵我們要掌握核心要領。這里所跟大家分享的次第方法完全不會浪費大家的時間,完全不會浪費大家的生命,而是能夠讓大家很快就可以掌握成聖成賢的次第步驟。如果以一般世間人傳功夫來講的話,或是傳秘訣來講的話,這是屬於無上的「心法」、無上的「秘訣」,一般是秘而不傳不對外講的,因為這是成聖成賢的心法,但是真正的偉人就是這樣……,我現在孔子講啊,真正偉人的內心就是這樣:我沒有什麼而不可傳的,我沒有保留一手,只要我所知道能夠幫助大家的,我都樂意來跟大家分享。我今天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智慧,能夠有這樣的看法思想,我走過來的路途路程是怎麼樣,次第步驟是怎麼樣,我孔子願意毫無保留的來跟大家分享。我把它講出來,只要你們願意這樣一步一腳印的按照這個次第循序上進的話,很快「則近道矣」!很快你就能夠得道,很快你就能夠有所成就

大學》很深,前面就是幫助大家勾勒出一個我們人生理想藍圖、方向目標。我們每個人都會希望真正把生命的光輝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見賢思齊,成聖成賢。每一個人都希望我們的生命不只是事業成功,而是希望我們的人也能夠真正的成功,光宗耀祖,甚至將來國家以你為榮,對不對?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目標,那你怎麼樣去實踐、怎麼樣去做呢?

請看這一節: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至其知,致知在格物。

這里就是毫無保留的跟大家講出來:你怎麼才能夠真正讓你光明德行發揮出來來利益眾生呢?你怎麼樣能夠真正開發出我們無限的生命潛能呢?你不要認為我跟孔夫子距離很遠他是聖賢而我們是凡夫,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而且我們的「明德」、我們的本心本性孔子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本質上我們跟孔子都是相同的。

要成為聖賢,或是說把我生命意義發揮出來,這個次第步驟就是: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先治其國。你真的要能來到名留千秋萬世,德澤百姓,就要先治其國。這個國家並不是說一定要去國家主席,或是當總統,或是當什麼政府首長才能夠,並不是這樣而已。這里所講的「國」,就是說如果你希望把你的生命意義真正發揮廣澤眾生的話,那你就是要能夠把你所處的這個大團體、大單位處理得很和諧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國」跟「家」我們可以把它區分為是一個單位跟小單位,不是一定要局限在國或是一個家庭。在家居士你們有家庭的話,這個家庭是一個家,沒結婚的話,公司是他的「家」,一個小單位、小團體這就是一個家,一個廣大的單位、廣大的團體,我們把它稱為一個國。所以這個「國」跟「家」我們不要把它局限在字面上,而是說小范圍跟大范圍。你要真正名留千秋萬世,一定是你要影響的范圍要很廣大,讓廣大的眾生感受到你的慈悲、你的智慧、你的德澤,別忘了那是從我們一個小單位做起,這就是先「齊其家」,你在一個小單位、在家庭裡面,能夠把這個家庭從原來的衝突變成和諧,從原來的對立變成大家都真誠真心的流露真愛,當然你就能夠有更多的生命力來回饋這個世間

這里講的都有次第,然後你若希望把一個小單位能夠做好,把這個家庭做好,把公司搞好,問題的重點又在哪裡呢?「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你要想真正把這個家變成一個祥和的家庭,你要想把這個公司變成一個和諧團結家庭,要知道不是僅僅在於我們是一家之主,然後我用命令的方式去要求別人。用命令的方式,別人頂多隻是表面服你,心裡不會服你。如果你希望「齊其家」,讓這個家能夠很和諧、很祥和,要知道一定是我們本身以身作則,一定要我們本身能夠修身養性,從我們本身開始做起,我們本身就是個模範,我們本身流露出來慈悲和愛,家人就會受到熏習、熏陶,而且他們會見賢思齊。所以不是去要求別人,而是回來要求我們自己,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欲修其身者,先誠其心。」越講越核心,越講越精彩、越精華。

我在讀這些的時候,我覺得是在聆聽古聖先賢真傳,得到他們的寶,然後我在挖寶。中國文化真的蘊藏無盡的寶藏啊!這些寶藏跟一般世間人理解的那一種寶藏不一樣的地方是:世間人的寶藏在開發了之後,它會逐漸的減少;祖先所留給我們的無盡寶藏卻是不一樣,你越去開發他,你會得到越多珍寶這就是跟一般的世間財寶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大家不用客氣,好好的去挖掘開發我們祖先給我們的珍寶,好不好?不要客氣,盡管挖,你挖的越多祖先所留下來的珍寶越能夠發揚光芒。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一個人你說我要修身養性,要成為人家的模範,讓子女可以學習,讓家人可以學習,如果你本身做得公平做得不公正,你的心不端正的話,那你只是擺個威嚴的外相出來,別人還是不會服你呀。所以,真正修身養性的重點核心就在於「先正其心」,讓我這一顆心能夠來到公平、公正、無私。你怎麼樣能夠讓家人信服,怎麼讓小孩子信服?我們就要公正、公平、正其心——我們的心很正,然後又充滿了慈悲、充滿了大愛

一家公司董事長主管,你怎麼樣讓員工、讓幹部信服呢?一定是我們的心正,我們沒有藏私、沒有偏心,我們用平等心善待每個員工,我們用平等心善待幹部、善待屬下。不因為我董事長,然後我就多得一些利,我一公平、公正、公開,你能夠這樣對自己負責,對眾生負責,別人一定會信服你。所以你的心正,人家就認可,而且覺得你是很有修養的人,像這樣自然就能夠得到屬下幹部的心。

你真的心正,修身養性,家人同樣的會感受到你的大愛,你的慈悲,所以這個家就會和諧,這個公司就會團結。這些不是用命令、不是用口號來達成,命令、口號頂多讓人家表面上服從而已,真正要讓人家心服,一定是我們的心性品質做到讓人家敬佩,不是只有口說而心不行、心沒做。

所以,「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你說我很正心我很正直我很公平,具體的展現就在你做出來的行為是誠心誠意,沒有勾心鬥角,沒有暗中要去算計別人,或是說要讓別人吃虧,沒有那些表裡不一,面前說一種話然後背後說一種話。你如果讓人感覺你是兩面人表裡不一的話,別人會服你嗎?不會的。所以我們一定是要誠心誠意表裡如一。真誠真心的善待家人、善待小孩、善待父母親、善待另一半,我真誠真心的善待員工、幹部、屬下,你的真誠真心能動天哪。誠心誠意能夠感動別人,這個「誠」是一個言字旁,在加一個成功的「成」,你真的做到誠心誠意表裡如一的話,可以說這已是邁向成功、做人成功了,這樣知道嗎?

核心要領就在這里,我們做什麼事,講什麼話都是真誠真心,不會去傷害別人,不會去陷害別人,不會表面說你這個人怎麼好,但是背後卻不斷的批評、批判,不會這樣。或是我們講話的心機裡面會去傷害別人,都沒有那些的。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一個人他怎麼樣能夠來到秉持著良心理性,誠心誠意的善待家人、善待眾生呢?一定在於他的內心安心的、安詳的,那他怎麼樣能夠做到內心安心、很安詳呢?重點就在於「致其知」,因為他了解了生命的實相,了解了萬事萬物的實相,了解人世間的實相,對真理實相他充分了解了,這時候你才會真正的安心安詳

這是一個很重要關鍵,為什麼有的人脾氣會很暴躁?因為他內心有很多的苦悶。他為什麼有很多的苦悶?因為他的內在是衝突對立煩躁不安的,覺得別人在傷害他,覺得他很委屈,或是說他覺得自己的生命茫茫然,很恐慌,尤其年紀越大之後,他越恐慌。因為生命方向感不知道,生命意義在哪裡不知道,為什麼我明明想要這件事情成功,他偏偏要失敗?因為你沒有「致知」,你沒有真正透徹去了事情的實相。為什麼員工屬下他不服你?你除了沒有真誠真心對待他們之外,你沒有適才適用、沒有知人善任,或是說你誤解了他們、扭曲了他們,他的本心本性本來都是善心善意啊,但是你卻誤解了他,或是當主管的怕屬下的優點贏過他,而內心裡面有所嫉妒。這樣的話,我們看不到屬下的優點,沒辦法讓他發揮出來,所以衝突就會不斷。這就是因為你沒有真正客觀的去了解實相,所以一個人你要來內心和諧家庭和諧單位和諧,除了誠心誠意之外,最重要你能夠真正了解我們的生命、也了解真理實相、了解眾生——「致其知」就是你真正的了解。

「致知在格物」——真正的了解生命、了解真理實相,這個了解的重點就在這里,來自於「格物」,也就是你認真的去探討、去求真求證,你對事物要真正的了解,不是道聽途說,不是看個膚淺的表面然後就下論斷,他不是這樣;也不是別人跟你講說某某人怎麼樣不好,某某人在偷公司財物,然後你就為他壞人。一般人很容易別人怎麼講我們就怎麼信,這個很容易變成以偏概全,或是走入迷信。你如果是迷信,沒有真正去求真、求證的話,你沒辦法真正了解真理實相,你沒辦法真正了解真理實相的話,你的心不會真正的安心安詳,因為你太多的不知道、太多無明你不了解小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不了解小孩子真正想要做的,他明明對美術、藝術很有興趣,你卻一直要他去當醫生,偏偏要用你的意思去主導,這樣的話你痛苦小孩子痛苦。為什麼別人能夠把公司經營的蒸蒸日上,而你雖然很想賺錢,很想讓公司成功,但為什麼偏偏越來越慘,公司員工的心卻越來越渙散?那是為你常常以偏概全,常常沒有真正了解實相,也就是說沒有「格物」。

這個「格物」就是追根究底,了解真正的實相是什麼。我們因為了解聽聞之後,有去實驗,有去檢驗,有去求證。當你有「格物」的心,你就能夠真正了解實相,了解了實相,我們的心才會真正的安心。這時候你對處理事情就充滿著智慧你也會逐漸的邁向成功。格物辯證,求真求證,這是一個人邁向成功很重要心態觀念,重點在這里。一個人成功與否就在這里——你對事情是一知半解,或是道聽途說,或是迷信,還是真正去求真求證,它是攸關你人生未來成敗的關鍵如果你只是迷信人家怎麼講,你就怎麼信,這樣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很容易變成跟屁蟲,你的生命沒辦法真正的成功。所以鼓勵大家拿出科學家求真求證的精神,格物辯證,你認真的去探討了解實相之後,就能夠「致知」。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格物而後致知,物格而後知致,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個「天下平」,就是一個理想和諧社會世界的實現,不用把「天下」界定的一定要是整個國家、或是整個世界,因為,每個人有你所處的范圍,有你所處的生活圈,有你所處的社會世界你能夠把你所影響到的范圍——當然越廣越好,但是不一定把他界定為整個國家,而是你所能夠影響到的世界你能讓他祥和、和諧這就是一個理想生命人生的實現。

是他的次第是怎麼樣的呢?是「物格而後知至」——你真正的求真求證,然後去了解我們生命的實相,了解萬事萬物的實相,這時候你的「知」就是真正的了解、真正的知道,也就是所謂的開悟、開啟智慧。為什麼孔子他能夠講出一般人想不到的那些真理?因為他所了解的比一般眾生更深入,對眾生心他了解的更深入,對生命的實相他了解的比一般人更深入。為什麼孔子老子他們對宇宙人生所講出來的都超乎一般人的理解、超乎一般人的想像那是因為「格物」方面他們做的很深,了解的比一般人深,他們的眼光看得更廣、更高、更遠。

重點就在於「格物」,這就是求真求證,所以「物格而後知致」,你的了解就不是道聽途說,不是盲信、不是迷信你真正的知道之後,自然的開啟智慧,這時候所開啟的智慧不是一般的盲信、迷信,不是那種層次這是告訴我們真正開啟智慧的要領核心就在於「格物而後知至」  。

好,當你真正了解真理實相,了解生命實相,開啟了高等智慧,這時候「知至而後意誠」,因為你生命要回歸哪裡你也清楚了,生命意義在哪裡你也清楚了,生死大事你也了解了,這時候你很安心、很安詳內心和諧的,因為你不用再到處去尋尋覓覓了,所以心靈裡面不會繃緊。再來當你了解真理實相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你會了解原來我是那麼樣的富有!你會來到真正心靈的充實,生命的富有,所以知足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快樂並不是說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為知足啊。他覺得他很富有,這個富有不是外面世界錢財,而是因為他了解生命的實相,了解我沒有欠缺什麼,我不必住富麗堂皇的地方,我只要有個地方可以遮風避雨,能夠有清山綠水,蟲鳴鳥叫,我就很快樂、很安詳

 

大 學 之 道(三)

一個真正了悟生命實相、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所需的物質反而是越少,因為他覺得我沒有欠缺,所以我不需要那些,別人需要穿金戴銀,要穿名牌我覺得我不需要那些,我簡單樸素很快樂、很自在、很安詳就像顏回他一旦食、一瓢飲卻很快樂,就是因為「格物知至」啊,然後「意誠」,因為他心滿意足,他沒有欠缺什麼,所以不會起貪,不會起貪就不會去傷害別人,不會去嫉妒別人、排斥別人,因為你得很知足很快樂、很安詳,沒有欠缺什麼,所以這時候你才會真正做到誠心誠意的善待每一個人。

誠心誠意當然用修的也可以修出來,但是那一種誠心還不是真正的誠心,真正的誠心是來自於我們真的了悟真理實相、了悟生命實相,而且了解我跟你,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了解我跟你本是同根生。一個真正了解生命實相、了解真理的人,他一定不會去傷害你,一定不會讓你造成痛苦,他一定是真誠真心的對待你,因為對你好就是對我好,看到你快樂就是我跟你分享快樂

所以,「格物致知」是非常重要的階段你這里做好了之後,後面自然就會誠心誠意善待每一個人,慈悲心自然的流露,愛心自然的流露,做事情智慧。「意誠而後心正」,因為這時候我很快樂、很安詳、很知足,所以沒有私心、沒有貪心、沒有一定要追逐名利,只是隨遇而安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因為我生命得到了無盡的寶藏,不論到哪裡我都是感恩回饋、奉獻付出,所以他不會有貪,光明磊落。「心正」就是有平等心、慈悲心善待每一個人。所以「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當你的心真正安詳快樂,你的身當然就很正確、很明顯的呈現出來真正的修身養性。

你身修之後,你的家就齊,也就是說為你改變了,家庭氛圍也改變了。以前脾氣粗糙,以前很愛生氣,以前總是看不慣別人,現在當我們了悟生命實相之後,從新「格物致知」之後,知道我們過去的心態錯誤的,過去的人生觀是錯誤的,所以我們懂得跟家人道歉。一位父親如果知道過去是用錯誤方式對待小孩子的話,他會誠心誠意的給小孩子道歉,如果我們過去曾經錯誤的讓另一半痛苦的話,當你真正開悟、真正了解生命實相之後,你會誠心誠意的跟對方道歉、懺悔當我們流露出這樣一種跟以往不同的心靈品質的時候——身心柔軟脾氣改變了,個性改變了,家人一定會跟著改變。本來衝突不斷的家庭,會因為你的改變而改變。

我們一般人都只是在強調要別人改變,責備對方怎麼不改變?認為如果你能夠改變的話,這個家庭就會和諧如果你能夠像我一樣這么好的話,像我這樣正人君子的話,我們這個家庭就很和諧,我們這個公司很好,我們這個社會就會太平……你怎麼不改變?

我們都會一直要求別人改變,這是一般人的情況。但是你要別人改變,別人也會怎麼樣?也會要你先改變你自己。所以我的體會是:除非我們先改變自己,不然你不可能去改變得了別人。這一句話是跟大家分享,我再強調一次,因為這是我的經驗談:除非我們先改變我們自己,否則你不可能去改變得了別人。所以你的家要齊,就是說要讓這個家庭的氣氛改善、和諧,希望親子關係和睦和諧,希望家人關係很祥和,記得,不是去要求家人,不是去要求別人,不是去要求另一半,重點核心在這里:回來改變我們自己。你真心態改變,人生觀改變,身心柔軟慈悲善待家人明理客觀、很公平、很具有愛心的對待家人家人一定會因為你的改變而改變。

我想有不少人他們已經能夠證明到這方面,如果你還沒有印證到的,你回去不妨好好的去實驗,實驗看看嘛。看看你原來是要別人改變,但是幾十年來還是衝突不斷,回來改變我們自己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夠讓家庭和諧你真的這樣去實驗看看,你就知道,大學裡面所講的是真是假。你要讓這個家庭和諧、讓公司和諧、讓單位和諧團結,重點就在我們本身改變了,當你德行、你的智慧能夠讓一個小單位、讓一個家庭改變,讓家庭越來越和諧,讓公司越來越和諧,這時候你的公司會蒸蒸日上,而且你的德行會德澤更多的眾生他會逐漸的向外去擴散擴大,因為有慈悲心智慧,不管你到哪裡都會促進你所到環境和諧。在有衝突地方你能夠讓衝突大化小、小化無;到有對立地方、有敵意的地方你能夠讓這些對立敵意逐漸的消除、消失。這是為你智慧流露,慈悲心愛心的流露,這時候你這世間的正面影響就像波浪的漣漪,逐漸的擴大、擴大,自然「家齊而後國治」。

你的德行越高、智慧越高、慈悲心越大,你所影響的范圍就會越大,這時候「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就是大同的世界和諧社會你能夠這樣廣利眾生眾生你就充滿著感恩,不是你要別人的感恩,而是人家自然就會感恩。為什麼孔子兩千五百年後,還有這么多人感恩他?給他鞠躬,給他合掌頂禮感謝他?那是因為眾生感受到我兩千五百年後,還能夠承受到你的德澤,立功、立言、立德,可以超越時空而存在。

把我們的心量打開,把我們的智慧打開,把我們的心胸度量打開,以利益廣大眾生理想、為目標,能夠這樣的話,你的生命是不是會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這就是具體的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樣可以了解嗎?《大學》的第一章講的很奧妙,他是一個很完整的一個圓,然後又告訴你次第、方向、步驟——怎麼樣從一位凡夫能夠改變然後成為聖賢,都毫無保留的告訴你了,這是無價珍寶

今天有因緣大家來這里,聽聞這兩個小時的講座,如果你能夠掌握到這個核心要領的話,這兩個小時勝過你得到千百萬的財產財寶祖先給我們珍貴的無形智慧之寶就是這些,你如果沒有開發我們的智慧,只是以世間的那種觀念,認為如果我經商成為大財團之主,成為很富有的人……好,就算你富甲天下,擁有好幾十億,甚至好幾百億的資產,那你能能讓後代的子孫、廣泛的子孫來祭拜你?你能能讓後世的人感恩你?有錢你買不到這些啊。你要別人真正由衷的感恩你,不是因為看到你的錢,不是因為你官位大,而是看到你的智慧,你的慈悲。你利益眾生,他本身也感受到你的德澤,他本身也獲益了,這時候人家是由衷的流露出尊敬、敬愛、敬重,這就是成聖成賢之道

世間再多的財富沒辦法讓你成為聖賢,有世間再高的名位,也未必能夠成為聖賢。因為即使你處在高位……,除非你發揮出自己生命意義,除非你讓眾生感受到你真的充滿了智慧慈悲,和大愛,讓眾生感受到你的德澤,他自然感恩、敬愛你。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天子講的就是最高領導人、國家領導人、省的領導人、縣的領導人、單位領導人、家庭領導人,小到我們每個個人都是應該要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善待自己,沒有好好凈化我們自己,我們怎麼樣能夠讓家庭和諧,讓公司健全呢?如果我們本身都是喜歡喝酒、喜歡鬧事,你怎麼樣管理一個公司呢?本來應該好好的修身養性,改變我們自己,但是我們卻沒有這樣做,而是一直去要求別人,這是「其本亂而末治者」,你本身沒有改變自己,你沒德行的話,你說要別人見賢思齊,要別人來跟你學習,要把家庭照顧好,或是說要讓公司能夠興旺,這里就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那是不可能的!好象地基沒有打好,地基不穩固,你說要蓋高樓大廈,那是不可能的啊!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這就是說該修身養性的,你卻沒有修身養性,僅是要求別人;不應該去苛責別人的,你卻一直在苛責別人,你要是說這樣的人生能夠成功,能夠「明明德」,能夠把他生命意義發揮出來,這里最後一句話就講「未之有也」——那是不可能!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先回來改變我們自己的話,你不可能去改變得了別人;我們沒有先回來修身養性的話,你不可能要別人修行;我們本身沒有開發智慧、沒有開發出慈悲心的話,你不可能要求別人有慈悲心。所以你的人生要成功的話,一切總歸的根本就是回來到這個核心,凈化我們自己,改變我們自己,這是成聖成賢的第一個步驟,這是起點。 

要「明明德」、成為聖賢、成為名流千秋萬世的偉人,次第步驟就在這里,而重點核心又很清楚,不會含糊籠統也不會保留一手。所以當我在讀這些的時候,我很感恩我們這些古聖先賢,他們真的具有偉人的特徵特色——無藏私、無保留,無我無私的來回饋、來奉獻。這一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如果配合幻燈片來講的話,大家體會的更深,包括說怎麼樣去「格物」,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一般我們都會認為:我了解、我知道,我已經清楚的知道了

要跟大家勉勵分享的就是:「格物致知」沒有那麼容易。一般人很容易因我們粗淺的認識形成偏見,然後就下判斷、下結論,那是為你的了解不是正確的、不是全面的、不是深入的,一般人很容易形成類似瞎子摸象一樣的情況對於實相我們往往只了解了部分、了解了片段,然後就匆忙下論斷。當我們沒有真正了解實相而下論斷的時候,你所下的論斷會正確嗎?不會的。這樣就會變成:我們自己的偏見自己沒有覺察到,誤以為自己的看法正確的,結果就產生錯誤的判斷、錯誤認知,最後導致你走的方向就像骨牌效應那樣,會錯、錯、錯下去。

所以不要以為,「格物致知」很容易,我感覺這個我知道、我已經很客觀、公平、公正了。不要輕易下論斷,因為越輕易的下論斷,我們就越容易被自己所欺騙。「格物致知」方面很重要,如果「格物致知」是那麼容易的話,你早就開發智慧慈悲心展現,你的生命早就沒有痛苦、不安了,你的人關係會很和諧

我在強調一遍噢:如果你真的格物、真的致知、真的了解生命實相、了解真理實相,那你一定很自然的有高等的智慧你的心胸、你的度量就會不一樣——沒有界限、沒有衝突、沒有對立。所以很自然的你就不會有憂悲惱苦,不會有痛苦不安。如果你真的格物致知,他會是一個良性的反應,就像骨牌效應這樣,自然就一路帶出智慧慈悲、祥和出來。

如果我們問我們自己,我內心生命還有困惑嗎?對人生未來還有困惑嗎?我為什麼還有這么多的衝突痛苦、不安?如果有這些現象的話,我們如實回來面對自己,可能我們哪些方面沒有真正了解,發現我們對於「格物致知」方面沒有做得好、沒有透徹。如果我們願意如實回來面對自己的話,我們從現在開始就用客觀的心來認清、認識,對事情我們來求真求證。從現在開始,我們學習著真誠真心的對待自己的生命,學習著真誠真心的對待我們的家人,對待我們的同參道友,對待我們公司裡面的職工,對待我們的同胞。從現在開始我們學習著真誠真心去做

大學之道就是成聖成賢之道。不要說我看了大學》之後,認為這些道理我都懂,那我就聖賢之人了,如果你自認為是聖是賢的話,你就不夠資格,因為真正的聖賢之人,絕不會跟你他是聖人就像真正的太陽它不會跟你邀功,真正在默默奉獻、付出的人,很少跟你邀功,不會跟你強調他多麼的重要,他是聖賢然後要你來崇拜,不會這樣的。

我們下面會慢慢再把它解析開來,大家就會知道真正的聖賢,絕對不是用嘴巴講出來的,而是他們的德行,讓眾生贊嘆,讓眾生敬佩,讓眾生由衷的感恩。讓眾生從心裡面就會想要跟他看齊學習。所以記得,不要說學了大學之道,我們就是聖賢之人,不要這樣錯誤的解讀噢。你要真正把你的「明德」彰顯出來,絕對不是在炫耀我慢,而是來利益眾生、回饋世間、回饋社會、造福百姓

我們上一講大致在文字上面解析過了,理論上面我們也做了解析,今天這兩個小時,我們盡量從實相上面來協助大家去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明德」?你要真正的「格物致知」,才能夠來到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如果我們對真理實相有偏差的理解,或對某個人有偏差的理解,而我們不知道,沒有警覺,沒有警惕到的話,我們所做的判斷,就是僅從你個人的一個小小的角度去理解而已,很容易落入瞎子摸象的境地,然後見爭不斷,有人說大象是一根柱子,有人又說大像是一個掃把。這都是因為我們的「知」不是真正來到「致知」,「致知」講的就是你透徹的了解,「致知」又在於「格物」,就是說你要透徹了解,必須要科學家的求真求證的精神,格物辯證。這是鼓勵大家不要迷信,要客觀、冷靜、理智的來探討,來求真求證。

所以 當你真正了解生命的實相,了解真理實相,也了解眾生的實相,這時候你的判斷會非常的正確,你的智慧會很完整的開啟,當然你因為了解真理實相之後,就會安心自在自然就會流露出來一種品質,就是感到我沒有欠缺什麼,世間的一切我都無所欠缺,我不必有貪,也不需要貪,我很感恩、很知足自然流露出來的就是崇高的品德——人到無求品自高。知足常樂,那都是來自於我們對生命實相的了解,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本自具足,我們擁有無盡的寶藏

整個大學之道,它一直按照層次、次第講,講到最根本是來到「格物致知」。上個禮拜我們跟大家留下了這個很重要關鍵點,不是說故意保留一手,吊大家口味,不是這樣,而是因為時間關係我們現在因緣,我們就比較具體、詳細的來解析什麼是「格物致知」。因為這個觀念關鍵大家如果掌握到了,你對事情看法會跟以前不一樣,你對事情的判斷力、穿透力會跟以前不一樣,你不要以為說:噢,我是大學生,我是博士我是科學家,那我對事情看法就會是很客觀、很如實、很到位的。如果你這樣認知很容易形成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們等一下透過一些實相來跟大家介紹,讓我們看看跟你以前所認知的有沒有落差?等一下我們會播放幻燈片,就是從我所了解、所認識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然後對比一下,你是否有這樣相同的認知?或是深淺度有沒有什麼不一樣?如果大家對萬事萬物看法來到更深、跟廣,那你的正確就會大大的提升。只要你看法正確、判斷正確,你的生命就會大大的成功,而且你生命的光輝會真正發揮出來利益廣利眾生

因為大屏幕跟我電腦屏幕都是連線的,所以你們不用看我,現在看大屏幕就可以了,要依法,不要依人啊!

我們說要「致知」,要「格物」,那我們格物致知,是為了要了什麼呢?就是要回到「明明德」,第一個,我們要了解我們本來的心,我們的良心本性,到底具有哪些特徵、特色?第二,我們要了解所謂的「明德」是什麼,中國造字很奧妙,「明」這個字是由什麼所組成?日月對不對?所以「明德」講的就是日月德性德行,我們再把它具體一點,就是天地大自然德行。對天地大自然德行你真的了解了,就會更清楚的了解我們的良心本性具有哪些德行,因為我們的心跟大自然的心,我們的特徵跟大自然的特徵是完全一樣、完全一致的。

不論任何人,也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我們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有誰可以否定嗎?我們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就是宇宙的縮影,我們就是大宇宙的縮小的一個象徵你就是一個宇宙。如果今天我們不了解「明德」——大自然的特徵、特性的話,我們很難了解我們本來的良心理性是什麼樣的特徵、特性。因為在我生命成長的過程之中,我們被很多不正確的觀念知見污染了。這些讓我的人帶著很多的錯誤觀念、很多偏頗的論斷,而我們不知道我們本來的面目、本來的良心是什麼。所以,有時候人們很容易產生自卑,自嘆我們是業障深重,覺得我樣樣不如人,或者說我們是女人,少修多少世,那個自卑感會一直不斷地湧出來。又或者你不知道生命的實相,因而產生很多的「傲慢」、自以為是。

今天第一個階段,先來跟大家介紹「明德」,先從大的范圍來講,先從大家容易看得到的范圍來講。比如說我們這里是文廟,大家所敬愛的孔子德行是怎麼樣的,若我們把這樣一個至聖先師他的特徵、德行講出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具體的見賢思齊。「明明德」,這是孔子對大家的勉勵,孔子不是要你只在他個人身上抓取,向他個人看齊,不是這樣的。我們學習孔子是向什麼看齊學習?是因為他具有那種超越時空的宏觀,就是跟整個宇宙的「明德」來看齊、學習。

 

大 學 之 道(四)

我們要如何看懂宇宙的這個「明德」?因為他是無字天書,所以你要有一些悟性,用你的心靈去體會。天何言哉,地何言哉,我們雖然聽不到他在講話,但事實天地父母一直都在跟我們示現「明德」是什麼,只是我們看得懂或看不懂,這樣而已。

我們現在就一一來解開天地的「明德」,日月的「明德」。我們現在就回到這里——大家看得到的大地,先從大地的特徵、特性來看。「天地」指的是什麼?我們說天地父母地球流水空氣、土壤,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母親太陽陽光虛空,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父親。我們就是這地球太陽天地父母化育下的子

( 圖 一 )                     女。你、我、他任何再有錢的人,權位再高的人或者是地球上所有的領袖,沒有一個人例外,都是地球太陽系、天地父母子女。因為你、我、他都是整個大自然所化育、所長養的啊,所以我們要具體的理解。我講的這些不是讓你去迷信,只是要你真的冷靜、理智、客觀的去了解。我講的都是實相,是要協助大家去看到生命的實相。好,我們現在來看這一張。圖片上的這個人(圖一),他背著豐收的五穀稻米。這些稻米來自於什麼的化育?來自於大地土壤的化育,天地父母在化育我們,而且同時展現出那種「明德」給大家看,但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到。

這張是三面鏡子(圖二),有的是破碎的,有的是凹凸的,有的是很平、很明的鏡子,這個鏡子代表的是我們的心,如果你的心是充滿了貪嗔痴,充滿了傲慢,或者心是很散亂、很狂野的時候,就像第一個凹凹凸凸、破碎的心、破碎的鏡子;而第二面鏡子是你處在誠意、凈心的階段,心比較明、比較完整一點,但是凹凸                   

度都還很大,這就是古聖先賢勉勵我們要              ( 圖 二 )

身修、意誠、心正——修身養性的階段,慢慢的要讓我心靈的污垢逐漸減少,來到第三個階段,就是明心見性。明心,也就是說你的心清凈了、污垢沒了,心清凈的時候,你就可以如實的去看到實相,看到宇宙大自然所示現給我們的「明德」,你看到之後就知道我們怎麼樣去學習、怎麼樣去啟發、激發我們本有的那些天賦。

我們現在來看這三面鏡子,它們照出來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看下一張(圖三),這是一隻兔子在三面鏡子前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兔子,它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實相,但是在不同凹凸層次鏡子面前,所呈現出來的卻不一樣,鏡子代表眾生的心,如果你第一個凹凹凸凸的心,那你看到這個兔子時你的心裡面反映出來的兔子形狀就是這樣的,你

 (圖 三 )                   心裡面會覺得:哦,我看到了魔鬼,我看到了一個大壞蛋、一個很令人嗔恨的仇敵,這時候你的心這樣一個凹凸的投射。

當你慢慢走在身修、意誠、心正的階段,「心正」 就是心慢慢的在矯正、慢慢在平整的過程,這時候你看事情就會比較接近實相、  接近原貌,這時候「格物致知」就漸漸的呈現出來,但還不是完整的,這時候不要得少為足,而是繼續 「格物致知」、「意誠」、「心正」。到後來,我們的心是一面又平又明的鏡子,這時候在你的心鏡裡面看出來的兔子就是原來兔子形象這是一個啟示,大家要以此類推那些聖賢他們能夠成就聖賢德性德行是什麼?是因為他們的心是如此的光明磊落、如此的浩瀚,所以他們看事情能夠看得正確又深入。

大自然,他每天都在跟我們啟示,只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得懂啊。莊子一直鼓勵我們大家以大自然為師,這太奧妙、太深了。你看大自然就像我們大家偉大的母親,它不斷的化育萬物,讓這些稻米五穀成熟,也化育很多的蔬菜來養育眾生。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啊,如果媽媽懷孕的時候,胎兒母親的肚子裡面,他要不斷的吸收母親的營養,母親就要不斷的吸取營養來供應肚子裡面的胎兒,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嘛,對不對?所以母親胎中的小孩他是不斷吸收母親身體裡面的營養,那不要忘了,我們每天吃飯、喝水,我們每天在吃東西、在補充營養,就是我們每天不斷的在吸收我們天地父母親的營養。

大家要把那個范圍打開,不要認為我現在長大了,我怎麼還在吸收我媽媽的營養呢?如果你這樣的思維,那范圍就很狹窄,我們要把這個范圍打開,每一個人都一樣,不管你是任何宗派、任何宗教都一樣,每個人、每天我們都在吸收大自然能量營養,這就像母體中的胎兒他不斷在吸取母親的營養。你看,我們的天地父母它長養、化育出很多的食物讓我們可以吃。所以每當我看到農人在收割的時候,不管是收割稻米、或是收割水果、五穀,我的心就像小孩子一樣的,跟他們一樣好喜歡、好喜悅,因為看到五穀豐收,看到偉大的天地父母一直的在化育、養育我們。

才是講土壤,現在我們來介紹流水。水展現出來的特徵、特性是怎麼樣呢?你看水不斷的讓我們吸進、喝進身體裡面,長養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中水的比例佔百分之七十,你要知道你的生命能夠活著,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而這些水分又是來自哪裡?來自大自然的提供啊!我們把這些水分當作就像母親的奶水、母親血液這事實上就是母親血液他是具有非常多的營養成份,所以當我在喝水的時候,我覺得我就是在甘露水,喝母親的奶水,母親血液、營養液,所我連喝水都是在感恩

當你懂得我們生命的存在是靠整個大自然的養育,天地父母的養育,這時候我們不會有那些怨恨不滿,就只是感恩。當我對生命的實相越了解的時候,我的我慢就越少,當然也沒有任何的自卑,而是身心柔軟。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的德行大地德行比起來是怎麼樣的呢?大地德行就是「明德」啊!我們的德行流水德行比起來又是怎麼樣的呢?水能夠滋養眾生、養育眾生而且又不居功,那問我自己可以嗎?我做多少事情來回饋這個世間、來利益眾生呢?我在做的時候有沒有條件?有沒有所求?有沒有居功?這就是說我要把我們這個小我的德行,跟宇宙的「明德」來對比、看齊、學習,這是真正的「大學」。

不然的話,我們說要「明明德」 ,那要怎麼明德?從文字上可以解析一大堆,問題是你怎麼具體做到,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從哪裡學到真正的明德當我們的心能夠靜下來去深入的體會,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老子智慧之高、之偉大就在這里他對萬事萬物觀察的很深入,對水他有一句話,做了非常深的解析,他說: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然後空海又補充一句話:願居下位凈眾生

( 圖 四 )                       (圖四)你看這個流水它雖然從山溝上面流下來,但是他流到這個在旁邊打坐人的時候,甚至比他位置更低的地方如果你需要喝你就拿去喝,你需要洗你就拿去沖洗,他是眾生應用,善利萬物啊,水善利萬物,卻又不會跟眾生爭,願居下位。

當我深入去體會之後,我覺得法界大自然所呈現出來的「明德」太浩瀚、太偉大了,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真正默默在利益眾生,我們有沒有願居下位,卻又沒有那一種認為自己好委屈心理?當我越去體會「明德」的時候,真的越感恩,而且越能看齊學習。願居下位凈眾生——當眾生需要拿我去沖刷那些污垢的時候,我也不抗拒,而且也很樂意讓眾生來應用。我又流到稻田、果園,到處去滋潤五穀蔬菜,我又流進每個眾生身體里來滋潤眾生生命,善利萬物而不爭,把生命意義充分發揮出來利益眾生,然後又願居下位。這么浩瀚的德行展現出來又沒有我慢,又不居功,然後問問我自己:我能做到嗎?

這就是在「明明德」,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到把你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又不居功,身段柔軟也不認為自己是聖賢,很自然的你的生命一定是超越時空而存在,名流千古,這就是大學之道的奧妙、精髓所在。我們讀古人之書,大家不要只是在文字表象上去理解,這樣的話會很可惜,我們要看到字與字之間的空白。「明明德」三個字,若僅從文字表象上來看,我們可以用一大篇的文章來解析,但你如果光從文字上解析,就很難揭開、很難了解真正「明德」的含義是什麼。 「明明德」這三個字它是一個方便的文字是為了告訴我們:要透過這個語言文字,去看到他所要詮釋、所要指引我們去學習的那個實相,這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文字都是協助我們去看到沒有文字的「無字天書」。

我們這些幻燈片就是協助大家去穿透語言文字的表象,看到更深層的實相,看到「無字天書」,看懂「無字天書」,這是空海很樂意來跟大家回饋的。再來,我們來看空氣,因為空氣已經是介於無色界,所以一般你用相機沒辦法拍出空氣長得怎麼樣,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得到。從這一張(圖五)蓮花的飄動、荷葉的飄動,大家就很容易看到空氣。不要說這個很簡單、                 (圖 五 )

沒什麼,有什麼明德」可以體會的?請大家靜下來,用我們的心靈去體會。請大家每個人都試看看,你們要體會什麼叫空氣的偉大、空氣的「明德」,因為你有真正在做的時候,你就更可以體會到什麼叫做偉大的「明德」,不是要折磨大家。


大 學 之 道(五)
已有 15 次閱讀2011-9-25 15:19 現在是中午時間,有的人比較會昏沉我們現在來玩個游戲,請大家現在捏著鼻子看你能夠捏多久,能夠超過一分鍾的有獎。好吧,來,現在請大家捏著鼻子我現在算……六秒、五秒,現在開始要發射了三、二、一,開始,請大家捏著鼻子你能夠憋的盡量憋,你不要十幾秒、二十秒就投降啊,現在三十三秒,你也不要鼻子捏著,然後用嘴巴偷吸啊,不能作弊呀。現在五十五秒……一分鍾,還能夠憋氣的請舉手,好、繼續、繼續,還有憋氣的請舉手,憋到你放開的時候你把放下。不要投降,好,不錯,請放下。不錯,有人可以一分半鍾以上,這個已經不容易了,這個可能他平常有在練身體,有在練呼吸。好,大部的人三十秒鍾就投降了,撐過一分鍾的不到百分之五,你如果不服的話,那請你回去再憋久一點。

一般來講,三分鍾沒有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會怎麼樣?會腦死亡,救活的話也很可能成為植物人,記得噢:三分鍾!除非一個人他有特別的練,不然你很難能夠三分鍾沒有新鮮的空氣而能夠活著,很難。所以我們都太習以為常了,不知道這個空氣對我生命的重要。你看空氣,我們每天每分每秒都在吸,它進入我們的身體也就是說大氣就是我們的生命,可以了解嗎?大氣跟我身體裡面的空氣,是完全連在一體、完全是一樣的,大氣就是我生命的延伸,你不服的話,你能能把你的身體里的空氣跟外面大氣層的空氣把它切開,能不能?

現在大家要去慢慢去了解,什麼是「格物致知」,我們以前的觀念我這身體就是這樣而已,跟外面沒關係那是為我們的「知」是偏在一個小階段、小角落而已。你身體空氣跟外面的空氣,有誰能夠分割得開?那些自認為修行境界很高的人你不需要外界的空氣嗎?如果你自認為修行境界很高,或是很博學、懂很多,自認為很偉大,然後問問我們自己:你可以不需要外面的空氣嗎?要知道大自然他是一個「明德」的展現啊,天地父母德行是這么樣的,對我們的生命是這么樣的重要,在養育、補充我們的身體,但他又不居功,也從來沒有跟你要過錢,如果你生病醫院去,需要補充氧氣醫院要不要收錢?要收錢。但你看大自然供應我們這么多的氧氣,從來也沒跟你收過錢。真的,法界大自然明德讓我充滿著感恩,我願看齊、學習,這就是我們不斷的在自我勉勵,在「明明德」之後,你下一才能夠真正親民、新民,你不會有任何我慢,這樣知道嗎?

好,我們再繼續來看太陽德行。一般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