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打坐及禪修的意義

打坐及禪修的意義

我們要修行,不是只是一個自了漢、自私自利,為什麼要修行?就是要讓我們不斷的凈化、不斷的提升。真正走在正法,真正走在修行解脫道上,一定是具有慈悲心、具有菩薩心,所以只要我們能夠凈化,你的周遭、我們的世界就會跟著凈化。只要我們越來越祥和、越慈悲,我們的周遭、我們的磁場、我們的附近,就會為我們的改變而改變,所以只要我們在成長,我們越來越好,我們的世界就會越來越好,社會也一定會越來越祥和,所以正法所在的地方正法發揚的地方,這個地方一定是充滿祥和,社會一定是越來越安定,因為「心凈佛土凈」。

我們真正能夠改變自己,我們身心越來越柔軟,我們的世界就會越來越安祥佛經裡面所講的「心凈佛土凈」就是這樣,從改變我們自己開始。當我們真的能夠改變,這個社會就會為我們的凈化而凈化。

禪修就是進一步聞、思、修、證的深入,進一步的用功,比光是講經是要更深入的。中國自古以來有名的修行道場、叢林道場都是大自然、跟森林結合,空海幾年以來,也是一直希望國內外能夠逐漸的普設叢林道場。大家回復到單純樸實的修行宗風,佛教界一定要回到單純樸實的宗風,整個佛教界佛教的水平才會提升。如果有叢林道場而認真的聞、思、修,然後在市區裡面有與眾生廣結善緣的菩薩道場,這樣里外配合是最理想。在林間、在山中這是修「解脫道」最好的地方;在都市人口眾多的地方、在城市裡面,是行菩薩最好的地方。所以,佛教是需要這兩方面的配合。

今天我們在這里有這么好的環境,來好好的深入精進用功,我們也很感恩各方面的因緣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珍惜。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要興辦一次禪修是非常不容易,是要具足很多殊勝因緣,而且背後有很多菩薩們在護持、在護法。如果大家能夠體會到有這么多殊勝因緣在護持,我們的內心就會充滿著感恩

一個人的修行,講說修得多麼高、多好,這是回事;一個人的修行,要能夠產生由衷的感恩的心。在一次禪修裡面,如果能夠真正身心柔軟下來,能夠反觀、能夠懂得感恩這一次的禪修對你來講,就是非常大的突破;這一次的禪修對大家來講,就是非常的成功。

修行」不是在工夫,「修行」不是越修越行。如果沒有正確的聞思基礎,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很容易修行路上就走偏差了,因為在修行路上真的岔路非常非常多。一個觀念正確,一個知見正確,走偏了、就不知道。所以,在空海幾年來帶禪修,一定都是非常強調要有聞思基礎,大家一定要有深厚的聞思基礎,這樣來參加禪修才能避免盲修瞎練、避免走偏。

當聞思基礎打好之後,你再來實修,就能夠事半功倍。當大家有了聞思基礎再來禪修,這樣就會很快,能夠掌握到修行的要領。禪宗是很重視「明心見性」,絕大多數修禪的人都是希望有一天來到「明心見性」,不錯!是真的要這樣。問題是,你要來到真正的「明心」,一定要透過聞、思、修…這樣逐步上來。

空海學佛的路上走過卅幾年是從初中、高中時期,就開始尋道、覓道、在修行。走過這卅幾年的路程,繞過北傳、南傳,對中國佛教也深入去了解、去體會、也去修;各種法門也都涉獵過、也都修過,後來又尋尋覓覓到原始佛法,到南傳地區再去尋找、尋法。後來因緣形成、具足之後,才發現南北傳都各有各的特色與優點。

空海是把南北傳的優點綜合起來,因此我們是來到不局限在北傳、也不局限在南傳。對空海而言,人家有優點,我們就虛心的學習;別人的優點可以幫助我們成長,我們就虛心的學習。這也是跟大家勉勵,我們每一個人要打開自己的心胸,打開我們的肚量,打開我們的框框,因此我們在講解脫道的第一個課程,就是要「歸零」。

「歸零」就是把我們很多的觀念知見放下,但是說起來很容易啊!要講這幾句話,很快就能夠講過,但是你真要做到,那是非常不容易啊!為什麼要「歸零」?為什麼要把我們很多的觀念知見放下?這不是空海所獨創,而是佛陀以及那些祖師大德們,不斷的叮嚀我們,禪宗裡面常常講的「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你要來念頭死、死掉,那不是打坐、坐坐坐…,做到念頭死啊!不是這樣。

是說我一打坐打坐到什麼念頭都不可以起來,都坐…做到沒有念頭…」所謂的「打得念頭死」不是那個意思,而是說修行要來把我們過去的觀念知見,習以為常的觀念知見你要讓它「死掉」啊!也就是要「歸零」。為什麼這些觀念知見放下佛陀在《四十二章經》裡面講得很明顯,「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果已,方可信汝意。」當我在廿年前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是非常的震撼!

「切莫信汝意」意指不要相信我們習以為常的判斷,不要輕易相信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知見;「汝意不可信」意指因為大家習以為常的觀念知見,是不値得信任、不値得信賴,不値得堅持、固執、執著;「得阿羅漢果已,方可信汝意」到什麼時候才能夠相信自己的思惟、判斷呢?要等到你證到「阿羅漢果」,才能夠真正相信自己的思考判斷。

這幾句話如果要解開,含意是非常深!一般來講,佛陀希望大家虛心的學習,不斷的精進用功在這過程之中,我們很多習以為常的觀念知見,要不斷的歸零、不斷的放下。因為佛陀知道很多的觀念知見都是我們自己在顛倒夢想。但是,當眾生本身處在顛倒夢想世界的時候,眾生自己是不知不覺、不以為然。

眾生在顛倒夢想他是很難很難承認自己在顛倒夢想,他總是這樣認為他就是對的,覺得「我這樣堅持是有理的…」所以,眾生被自己這樣的觀念知見所捆綁住了、所框住了,我們卻不知道。佛陀就百般的叮嚀大家,不要輕易的相信自己的判斷、知見

有我們有這樣的警覺、我們有這樣的警惕,才會對我們的判斷、觀念知見來一個彈性保留的空間,我們的心才會漸漸的柔軟,我們的心胸肚量才會越來越寬大,我們的視野才會越來越大。因此,在修行的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不是任何魔境、外魔的干擾;真正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的觀念知見

我們太習以為常的觀念知見讓我們是在那個層次裡面,不斷的上上下下循環,這就是佛教所講的「輪迴」。「輪迴就像輪子這樣上下、上下…,但是不管它上上下下,總是在那個層次。比如說,如果修行是從第一層到一百層樓,一般眾生思惟是在第十層到卅層樓之間,一般習以為常就是在第十層到卅層之間上上下下。至於在卅層之上的那些思惟、那些智慧,一般人很難開啟。

所謂的「開智慧」,就是讓我們從習以為常的第十層到卅層的空間,再升華上來、再跳脫上來,讓你從第卅層再提升到五十層樓來。以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比喻如果你能夠提升到五十層樓的這一境界,這個就是見法、開悟也就是「四雙八輩」裡面所講的證到初果,但不是這樣就滿足了,不能得少為足啊!你必須還要不斷的自我挑戰。

記得一個原則修行路上最需要突破的,是我們自己的觀念,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自我挑戰,因為大家本來就是佛,你們本來就是解脫自在,大家本來就是在凈土裡面,本來就是在極樂世界裡面,大家本來就是佛!為什麼今天你會有很多的苦?很多的憂悲苦惱?為什麼今天你會有那些貪、瞋?為什麼今天我們會有心量狹窄,容易跟人家起衝突?為什麼我們今天容易形成不容易接受不同的看法思想見解?為什麼我們會排斥異己?為什麼對待不同宗派,我們就打壓別人或是瞧不起別人?為什麼對於不同的宗教,我們就認為是「外道」?…

這些往往跟我知見的認定、認知都有關係。所以,禪宗就是要我們恢復「自性」,恢復「本來的面目」,也就是佛性」。從本來清凈佛性把我們的「本心」、「本性」、「自性」,要找到、要發揮出來,也就是回復到我們原本清清凈凈、沒有污染的本來面目,這樣的心就是「佛心」,這樣的本性就是佛的本性特性,簡稱「佛性」。

本來我們的良心、我們的本性,是沒又貪瞋痴、沒有我慢、沒有無明。今天為什麼很多人會活在憂悲苦惱、怕死世界裡面,這就是因為眾生被「無明蓋」所遮障。「無明」就我們的清凈本心就象是被烏雲、被蓋子蓋住了,讓我們的心沒辦法真正的清凈、沒辦法明心,導致我們對真理實相的認知就有很多的錯誤,很多都是模糊不清楚。

今天我們要成佛、要解脫、要找到凈土都不是向心外去找,「唯心凈土凈土在我心中。如果我們能夠真正把我們這個污垢的心,把它凈化了,凈土就現前了;如果我們能夠讓我們充滿污垢、充滿貪瞋痴、我慢的這個心,也就是顛倒夢想的心,讓它凈化了、讓它清凈了,我們自然就遠離顛倒夢想,這樣對實相就不會有錯誤的判斷。

所以,要成佛,記得!不是練功夫;要解脫不是靠十八般武藝、不是靠神通廣大;要解脫最重要核心就是「明心」,你的心清凈了,非常的清、明,你就能夠認清萬物實相;你能夠看到真理實相,這就是見法。你能夠見法,這就是見性」。當你真的能夠「明心見性」,那就自然的遠離顛倒夢想,因為你會再宇宙的運轉法則背道而馳,不會了!

一般人會有很多的憂悲苦惱,就是因為我們的觀念知見--我們所要的或是所不要的,剛好跟「三法印」,也就是宇宙的運轉法則背道而馳。我講說「背道而馳」,也許又有很多人不如此認為,覺得「我沒有啊!我沒有背道而馳啊!我是在伸張正義啊!我這是在主持公道啊!我在主持正法真理啊!…」如果你的是真正的「正道」,你所行的是真正的「正法」,則你本身不會有苦,你本身不會有不安,你本身不會有憂悲惱苦。

如果我們內心還有苦、還有不安,真的要重新來過,讓自己大死一番。空海今天來這里跟大家結緣,我對大家無所求,我不會抓任何人、也不會抓弟子,因此請大家儘管放心,你們不會有任何損失的,不用怕!大膽的跳下去!好好的修行,大死一番!你不吃虧的。修行要認真,不要馬虎!如果你馬虎了,吃虧的是自己。

修行真誠真心你是解脫而來,不是為看空海而來。不要忘了!大家是要為法而來你在禪修的這幾天,要認真的一步一腳印修行。我們每天會有每天的進度,上午、下午也都會有進度,大家要認真的去聽聞聽聞了之後就要去修。早期佛陀在帶大家修行,一定都是「解行合一」。

佛陀一代講經說法45年,不是一直講,也不是光是一直修,不是這樣!都是有開示、有講法義,「法義」就是宇宙真理實相,對我們的身心、內外的實相,讓眾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這只見聞、只是知見要把你的「知見」,變成為你的「證量」,變成為你自己的東西,一定要透過實修。我們這個禮拜七天,就是讓大家好好把聽聞來的聞思基礎在這禮拜讓大家好好去消化、好好去咀嚼,好好去體悟、去體證。

在此,跟大家講一個很重要觀念知見原則。一提到禪修、一提到打坐很多人就認為說「我一要在那裡打坐幾個小時,動也不能動,這才叫做禪定…」不錯!這也是禪定的一種,但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真正原始佛法,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帶領大家修行的一個很重要觀念,所謂「禪、禪那」,「禪」是梵語的音譯,是聲音的音譯,原來是「禪那」,這是音譯。翻譯到中國來,就變成是一的「禪」或「禪定」。

因此,很多人認為說「『修禪』就是一直在那裡打坐,在禪堂裡面一直坐,這才叫做修禪…」不是光這樣啊!真正的「禪修」,是「四念處」的開展;真正的「禪修」、真正的修行,是不分禪堂內、禪堂外,廿四小時都在修行。真正「四念處」的開展,是走路也是在修行,吃飯也是在修行,洗衣服、洗澡…都是在修行都是活在每一個當下。

你在禪堂打坐靜坐,透過觀呼吸、出入息,這是一個「方便法」,是讓我們心猿意馬能夠逐漸的寧靜下來、沉澱下來。觀出入息的初步,是讓大家能夠逐漸的讓心定下來、靜下來,但是這只是初步,目的是在修「深定」。如果沒有來到「止觀雙運」,你所修的是世間定」。不管你的定力多深,進入「四禪八定」,或是定力再深入到「滅盡定」,一樣!你很難很難開啟智慧

如果你沒有正確觀念知見,你的「修定」會變成容易是「世間法」的定、四禪八定。這一種定,你的心很難柔軟,而且有時候會越修、身心越僵化,這就是世間定」的修行。因為沒有「止觀雙運」,因此很難開啟智慧如果你沒有聞思基礎,沒有正確走在解脫道上,光是在那裡一直打坐很容易就只是在定力」上面下工夫

真正原始佛法佛陀兩千五百年前在帶領大家的時候,都是真正的「禪那」,翻譯成它的意思、意義,就是「靜慮」,也就是止觀」。是在身心寧靜、沉澱的情況之下,用一個很明覺、微細的心,來體悟、來見法,進一步就是來到正思惟

所謂「正思惟」,還是屬於比較粗的法義的思惟平常大家在聽課、聽經聞法,之後就要去思惟。在禪修的時候,是要來到「止觀」。「止觀」是比一般的「正思惟」又要更深入,「正思惟」還是屬於知見上面的釐清,「止觀又不一樣了。「止」就是讓我們那些各種的念頭、推理、推論,慢慢的寧靜下來、沉澱下來。

各種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就只是為了幫助大家寧靜下來,定下來、靜下來這是初步。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屬於「方便法」。如果你沒有後面進一步的去如實觀,就是停留在「方便法」上面。「世間法」、「出世間法」只有很微細的區隔。但是這個很微細的區隔,演變下去卻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分水嶺就完全不一樣。

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在那一線之隔而已。所以,修行不能夠盲修瞎練。大家有正確的聞思基礎,非常重要!進一步在禪修的時候,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去做。所以,我們在這七天的禪修,前面兩天會比較著重在「定」的培養--「身念住」的開發。大家充分把身心讓它緩慢下來。在禪修的後半階段,就要協助大家去「止觀雙運」。如果你有聞思基礎身心又能夠柔軟,一步一腳印的去練習、去做,在七天的禪修內,就很有可能可以見法。

要把明心見性」認為是很困難,不要把明心見性」認為是很抽象,不會的。記得!這是很重要原則,只要你有聞思基礎,一步一腳印去做,七天內你透過「四念處」的修法,「身念住」的開發,再來「受念住」的開發,這兩個基礎有了,再來第三個階段就是「心念住」的開發。

心念住」的開發就是「明心」。「明心」的階段你能夠開發出來之後,就能夠「見性」、就能夠「見法」。看到我們清凈本心,你也能夠看到如實觀宇宙真理實相。所以,不要小看自己,不要劃地自限,不要小看我們今天相逢的因緣這是很不容易的。

只要你能夠歸零、認真的去做在這七天內,是很有可能可以脫胎換骨的,很有可能可以讓你生命升華,只要你願意歸零,願意自我挑戰,把不可能變為可能。而在這之間最重要關鍵,就是希望大家把過去的觀念知見法門,統統放下如果你真的願意讓自己成為無限的可能,就要把我們過去的觀念放下,把過去習以為常的修行方法,暫時放下!不是說那些法門不好,而是原始佛法修行那是有次第、有步驟,而且是非常的安穩又快速。

也許有的人認為說「我們要學的是禪宗的南禪,也就是屬於頓悟法門,我們不需要次第啊!…」我可以告訴大家,這些空海都學過了,我都繞過了;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你真要去學頓悟的法門,真的要快速,你沒有相當的實力,是不可能達到的;你沒有腳踏實地的修行你是不可能頓悟的。

「頓悟」一定是來自於小悟,「小悟」是你隨時每天都願意歸零,讓自己成為無限的可能。因為當你成為無限的可能的時候,你的觀念知見才會每天都不斷的在扭轉、在凈化、在成長。「頓悟」就好比說一棟一百層樓的高樓大廈要落成,「頓悟」就是整棟高樓大廈落成啊!問題是,你這棟高樓大廈要落成,需不需要打地基?你是需要打地基,馬步要扎穩。你要蓋這棟高樓大廈,不是盲目的蓋,不是拿起榔頭來,然後就敲敲打打,這樣就可以起來啊!你要蓋高樓大廈,一定要有建設藍圖。

而所謂的「建設藍圖」,就是各位的聞思基礎如果你沒有聞思基礎,就是像沒有「建設藍圖」,然後你就認為說你要蓋起高樓大廈,這樣是非常危險!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帶領大家修行,為什麼那麼快容易成就都是因為大家一邊聞思、一邊修行把它「解行合一」。當你有了清楚的「建設藍圖」,然後一步一腳印扎扎實實的蓋起來,一層樓一層樓蓋起來。

最初在蓋的時候,看起來會是醜醜的,那棟大樓在動工的過程,看起來是很醜的,「危險的地方,請行人不要靠近」所以,這是一個過程。但是,你一定要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扎扎實實的下工夫之後,有一天你才能夠來到舉行「落成典禮」。

「落成典禮」就是大徹大悟工夫不會白浪費。所以,告訴大家:「頓悟」最快速的就是一步一腳印老實修行修行,就是要回來修正我們的「身行」、「口行」、「意行」。大家對於修行都是耳熟能詳、很清楚,但是對於真正「修行」的內容、要領,很多人就會很模糊。

今天跟大家講一個很重要的重點,「修行」不是越修越行,「修行」就是在修正我們衝動的行為,「修行」就是在修正我們的無明衝動。我們的衝動有哪幾種?就是「身行」、「口行」、「意行」。身體的衝動、講話的衝動、意根(念頭)的衝動,就是這三種。記得!我現在所講的都是乾淨利落、直接切入「修行」的核心要領,這就是正直舍方便,直趨無上道」。空海不講那些「花拳繡腿」,講「修行」就是要直接扣住修行的要領核心

所以,真正的「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身行」、「口行」、「意行」,以後我們會陸續跟大家介紹。在禪修的第一天,要著重在「身行」的開發,因為「身行」、「口行」、「意行」,是由粗慢慢轉向微細,當大家對於「粗的」能夠看到,然後對於微細的」才能看到,因此要從「粗的」開始。

「粗的」就是「身行」要清楚的覺察,禪修的第一天,就是幫助大家開發「身行」,現在跟大家講重點就是,你從現在開始,你的走路、每一個腳步,都要清楚明覺、輕柔明覺,把你的腳步、步伐放慢一些,每一個腳步都要清楚覺察,上下樓梯都要清楚覺察我們每一個腳步。再來,你的手的動作,不管是洗衣服、掃地、炒菜…,做其他工作都一樣,要保持清楚覺察你現在動作過程

比如說你要喝水也是一樣,當你的手伸出去的時候,清楚的知道你現在手有伸出去,我要端起茶杯、要喝水,這個過程都要清楚覺察。你不要以為說:「這個跟我開悟有什麼關係?!…」這是絕對有關係!沒有關係的,空海不用講。為什麼這些動作你要清楚覺察?這就是代表你逐漸的清醒明覺活在當下。

你能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你就逐漸的醒過來、醒過來。佛陀是個覺悟者,佛陀就是覺醒者,「覺醒」--你要醒過來,才能夠覺悟啊!所以,「四念處」的所有修行,初步很重要關鍵就是幫助大家醒過來、醒過來。

所謂「醒過來」,好像會很抽象啊!有人會認為「我現在兩個眼睛不就睜得大大的,難道我這樣沒有醒過來嗎?…」真正的「醒」,不是這個醒啦!真正的「醒」,是你逐漸的保持覺知,覺知是在當下,大家要清清楚楚的去觀察、覺察到你當下的動作這是很重要的第一天的開始,好的開始會奠定你成功的基礎

(空海法師講述,由學員發心文字彙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