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七章 生信--發出離心

第十七章 生信→發生離心

  以上幾章課程講述,對法及修行的整個次第方面,超越「見指不見月」,能夠真正見到月、見到實相、見到真理,已經有清楚的一個概念、輪廓出來了,怎幺樣去落實體悟、體證,大家已經漸漸有信心了,於是第十七章開始講述「生信→發出離心」,因為你有真正的正確聞思之後,就會產生信心出來,佛法並不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並不是一些知見知識哲學的探討,佛法的是宇宙真理實相方面的,是要讓我們如實去了解,從迷茫無知情況之下,從無明情況之下,能夠覺醒過來,透視萬事萬物這是一種智慧這是一種覺醒。真正的覺醒,就是去覺悟到這些萬事萬物的實相。

  所謂修四念處--身、受、心、法,尤其是「身念住」與「受念住」,只是第一個階段在開發我們的覺性而已,覺性開發出來之後,才能夠進入「心念住」、「法念住」,去看你的起心動念,以及身、口、意展現出來的種種法相,身、口、意展現出來是一種法,如果你的整個目標都只是在五蘊身心上面,你再怎幺修、那個「我」還是不空,你再怎幺修、都還是在「以慢斷慢」的階段。所以,最後「五上分結」的「慢」要斷,不能只是在五蘊身心裡面,去觀察無常無我。所以,為什幺差摩比丘到後來還是發現我這去做,「自我」還是沒有破、還是沒有斷?如果你還是用慢斷慢,「自我」是沒辦法斷除,這一把劍本身沒辦法砍斷自己的

  「五上分結」要斷,如果是透過佛陀、善知識經典文字,所跟我們指引的這些,然後一直在這里工夫,頂多是可以從初果、二果、三果,證到三果而已。你要證到阿羅漢果,「五上分結」要斷,記得!到最後一定要深入體悟法界老子他看到這整個法界的奧妙之後,就贊嘆這整個法界謂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很多人認為老子的是一些玄學、不切實際,事實上不是啦!老子所講的不是觀念概念或是玄學、不切實際的,老子所講的一樣都是在協助眾生去了悟實相、大自然,體悟到整個大自然,真的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切問題的最終答案,到後來竟然發現找不到答案的,沒有答案啦!如果所有事情都可以求真求證到,你都可以去了解、可以去知道、去證明到,那個「我慢」會斷嗎?那個「我慢」會臣服嗎?不會的。因為你會認為「我知道啊!我懂啊!我很厲害啊!……」。

  唯有一天,你能夠去看到法界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到後來那個「自我才會真正臣服,當「自我」真正徹底臣服,就是「五上分結」的斷除,我是我能、我慢的斷除,因為那個「自我」很厲害、很厲害,如果大家慢慢的去修,慢慢就可以體會到那個「自我」很厲害、很厲害。如果最後這個「自我」,不是因為深觀整個法界的奧妙而最後的臣服,五上分結的「自我」不會斷,這算是很深的所在,我們大家先了解、知道整個修行過程,因此佛陀才講「緣起」,「緣起」就已經是甚深了,所謂「緣起甚深」。而空、涅槃法界這些,又是甚深甚深、深極甚深,就是去看到那個很深啊!很奧啊!很妙啊!所以「我慢」才完全的臣服,那個我是我能才會看到說「喔!原來我再修得再怎幺廣大的神通,在法界自然之中,竟然只是雕蟲小技……」。

  你有再怎幺廣大的神通,再怎幺廣大的法術,在整個大自然法界之中,都只是雕蟲小技,這時候「我慢」才會斷。如果一個人沒有看到法界這些,當他有神通、有法術之後,「我慢」會增加。

  (第一節)大家自己可以看一下。【法義分享】親近知識之後→聽聞正法 →內正思惟→依法次法相而行,之後,發現佛陀開示的法,真的是能引導我們開智慧、了知宇宙人生實相、進而脫離生死輪迴解脫自在。因此對「法」生起堅定信心。由於對法的信心而擴展到對佛、對僧、對聖戒的堅定信心,四不壞凈於是成就。一個人要證初果,就是要先來到「四不壞凈」的確立,對佛、對法、對僧、對戒的「四不壞凈」,整個的核心是在於對法的體悟,記得!這個法它不是抽象的,法、佛法講的就是宇宙實相、真理法則。所以,「疑蓋」的破除,是來自於真修實證而不是來自於信仰,不管你的信仰多幺虔誠,裡面都有無知」與「疑蓋」的成分。

  (第二節)「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說,流者,謂八聖道。入流分者有四種」要證初果有四個條件親近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相。「內正思惟」就是把所聽到的,已經慢慢地再去消化,去體悟、去求證了。再來按照解脫道的次第,逐步、一步一腳印的跟著走,就是「法次法相」。

  (第三節)「尊者阿難尊者舍利弗:斷四法、成就四法,如來、應、等正覺記說彼人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什幺叫做斷四法、成就四法呢?「斷四法」就是本來不信佛或有疑,對佛、法、僧、戒四種,本來是有疑,然後經過聞思之後,成為無疑;本來對那個不信,現在轉為「凈信」,就是斷四法、成就四法。「應」就是應供,也就是阿羅漢如來、應供、阿羅漢佛陀本身都自稱是阿羅漢。所謂如來、應、等正覺,只是從不同的名稱來說。

  佛陀此人得須陀洹果,如果一個人能夠證到初果,他就「不墮惡趣,決定正向三菩提」一定會到達究竟解脫,只要他再「七有天人往生」,最多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就會到達究竟解脫。【法義分享】對「法」生起堅定信心成就不壞凈,這就是證到初果的須陀洹,已加入聖者之流的行列。而對「法」堅定信心是因為經過真修實證、有體悟、有見法、得法眼凈。親自體證到,疑蓋才會破除(見法、體證乃是有淺有深,所以才有四雙八輩的施設)。剛才有人提到,為什幺一個人他見法之後,還是沒有成為一個究竟的解脫者,這是因為有淺有深。

  整個法界、整個大自然都是沒有虛偽、沒有裝飾,都是很如實、很純朴,完全原貌的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就是因為太樸實、都沒有一些裝扮,大家變成太習以為常了,於是平常都不注意到它,沒有發現到它的重要,沒有去看到這整個法界的玄奧,我們整個心都一直向外去看,就看不到眼前的法,我們的心都是一直在向外攀緣,心都一直的在沖動沖動,你都停不下來、停不下來,就沒辦法看到眼前現象界存在的活生生佛法。《金剛經》裡面佛陀有講:如果一個人以身相去見如來,是「斯人行邪道」。所以,不要去看說「這個人外表法相多幺庄嚴,這個才是大師啦!這個會顯現神通啦!這個才是大師啦!……」。

  真正一個體悟大自然法則的人,到最後他是返璞歸真的,不會作鬼作怪,像佛陀本身以前也是一樣,都是很平凡、平實、平淡的一個人,老子更是平凡、平實、平淡的一個人,因為他們看到大自然法界這些之後,都是返璞歸真。所謂「至人只是常」,真正體悟宇宙真理實相、究竟涅槃解脫的人,他們都是回到平凡、平常平淡的人如果你真正要看真理實相,要學會看平凡、平實、平淡的外表,就是所謂的「大智若愚」,真正大徹大悟的人你會看出來「大智若愚」。(兩百九十頁)【法義分享】真正的善知識,了知自己只是個指引真理手指,協助你去看透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協助你去那大自然界中活生生真理,引導你「以大自然為師」,引導你逐漸回歸大自然,逐漸溶入不生不死的「空」而解脫自在這是「自依止、法依止」的深義。宇宙人生真理、最深奧的奧秘,都是顯露在大自然中,而不是在任何經典里。淡中知真味,常里識真人。至人只是常。

  老子、包括說像佛陀,在你面前出現一百次,你也不出老子的蹤跡,除非你通達為之道。凡夫都要想要成為不平凡、想成為聖賢解脫智者,只是回歸到成為平凡的人。所以,那些解脫者,包括佛陀在內,為什幺他們能夠知足呢?他們能夠過著只要這樣很簡單穿著,只要生活上可以過得去,我到哪裡都很快樂解脫自在,為什幺能夠這樣?都是跟整個的法界溶為一體,大家要慢慢去體會到這方面的深義,從中要學習的去看到純朴、純真、樸實,然後透過一個指引的「指月的手指」,然後再去看到。在此說一個笑話,如果真正的佛陀出現,你會覺得是他一個很土的人信仰信仰真實佛陀,他是一個平凡、平實、平淡的人,但是他講出來的卻都是法寶、無價珍。

  我們要去看到佛陀已經是很土的人了,如果看不到他這個很土的人裡面就藏著無價珍,當然你看不到「更土」的大自然!所謂淡中知真味、常里識真人要去看到真正的解脫者、真正的善知識你要看到平凡、平實、平淡中,所蘊藏的那個玄妙、奧妙,因為大自然展現出來就是在最平凡之中,卻有最深奧的宇宙哲理。所以,你慢慢去看,就會看到一朵花,還有一樹葉裡面,都藏著「無上甚深微妙法」,大家的心就是要慢慢靜下來、慢慢來看,我們的心要越來越細,才能夠去看到「無上甚深微妙法」,講的都是自然法界的奧妙,講的就是在講玄之又玄方面的,當你越體會越深入,越真正深入去體會,那個自我、我慢,就會越脫落一分,到最後你一定會整個的臣服、贊嘆,到最後我慢完全消失。

  以兩個數學公式歸納一下,上面分子都是「一」,如果分母越大,所得出來是怎幺樣?如果分母越大,所得出來的就越小;如果分母越小,所得出來就是越大。如果分母越大、越大,大到後來是無限大,當它是無限大的時候,這邊出來是什幺?○,對不對?如果分母它越小、越小,小到後來它成為○的時候,這邊出來是無限大。所以,這個「一」就是代表法界,分母是代表這個小我,每一個人的「自我」,這個「自我」如果越大、越大、越厲害,到後來你就一場夢、一場空。如果你懂得越多你會越謙虛,身心會越柔軟;你越懂越多,會看到那個我慢、我是我能,都只是在那裡花拳繡腿,都是一些雕蟲小技,於是那個「自我就會越來越小。當「自我」小到後來完全消失,就是「自我」消失成為○,那個自我、我慢消失成為○,當你成為○的時候,你覺醒過來的時候,發現你跟整個法界,你跟整個無限是溶為一體;當你真的大死一番之後,才能夠溶入不生不死法界

  (第四節)「若於佛不壞成就者,法、僧、聖戒這些成就者,慳垢纏眾生離慳垢心,在家而住解脫,心施,常行樂施,常樂於舍,行平等施,聖戒成就」在家人一樣,「在家而住解脫」。如果有因緣出家相去專修,當然是很好。如果你有遇到善知識,然後有正知正見,現出家相去實修實證,又更快。如果你沒有因緣,然後你以在家身方面,一樣都是可修、可證、可達的,所以在家一樣可以修行、可以解脫

  【法義分享】若以在家居身分修行,只要依阿含解脫道而行,一樣可以開悟、斷結、證果。如果您把修行擺在第一優先,很精進用功聞思修證,在家居士要證到三果並不難。如果要證阿羅漢果,後面就要進入專修。所謂「出家」分三個層面,一個是從外相方面來分,這是第一步的,第二步是你所研究的法、所接觸的法,到底是解脫法、還是方便法?這是第二個層面;第三個層面就是初果到三果,這還算是在三界家裡面,阿羅漢才是真正出三界的家,所以我們要向佛陀學習,真正出三界的家。

  (第五節)有提到法鏡經,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如果一個人能夠體證到三法印、四聖諦之後,然後你會不斷再深入去求證、體悟,如果你真的有見到法,道心就不會退失。所以,真正證到初果之後,你不會退失道心的,會一路一直的深入下去,因為你知道說「非此不可」啦!你也知道說唯有這才是邁向究竟解脫之路

  (第六節)這一節是講述「六念法門」,主要的內容第一個就是「念佛」,第二是念法,第三是念僧,第四是念戒,第五是念施、念布施,第六是念升天、天界方面的。「佛告摩訶男:『若比丘在於初學地,求所未得』」「若比丘在於學地」如果比丘是進入初學的階段,或是聞思基礎還不穩定,道心還比較弱,基礎還比較不穩定,這時候「求所未得」,覺得你還沒有真正的突破,想要有開悟、有所解脫、有所證果,還沒有真正的達到,求的、找的很苦的時候,怎幺樣才能夠「上升進道」,繼續努力精進用功而邁向「安穩涅槃」呢?「於彼爾時佛陀開示一些方便法門,協助你直驅無上道的法門,就是「當修六念,乃至進得涅槃。譬如飢人羸瘦,得美味食,身體肥澤」就是「六念法門」,協助眾生成長,從有學位然後逐步上來,慢慢到達無學位、到達究竟解脫。當然這個過程,你必須要不斷的成長、脫胎換骨的。

  第一個念佛,「何等為六念?謂聖弟子如來事」就是意念佛陀功德,「念如來事」事實上,就是如來的十個名號,把佛陀成就用十個特徵來描述,什幺叫做「佛陀」呢?就是「如來」,十個名號是從十種不同的角度,詮釋一個究竟解脫者所展現出來的特性,就是佛陀的十個名號。如果能夠體會一個解脫者具有哪些特徵、哪些特質,這樣是不是會讓你產生一種見賢思齊的效用呢?所以,這是一個過程

  有人問:這樣不是在一個依人的階段?所以,這是一個過程,這是一個方便法。如果你把這個方便法又鎖定在佛陀身上,這樣又是落入依人,其實這只是我們要向佛陀學習。「如來、應供、等正覺」「如來」就是能夠清清楚楚、如同萬事萬物本來的面目,來看待萬事萬物,叫「如來」,不會染污、不會扭曲,唯有沒有貪、瞋、痴的時候,才能夠做到,解脫才能夠做到。「明行具足凡夫是「無明行」,佛陀解脫者是明行足。

  什幺叫「善逝」?就是能夠隨時歸○,知道「善逝」的真意、深意,就要讓過去隨時歸○、隨時死掉。當然,如果我們有做錯、做不好,一樣啊!不是說這樣就沒有業力因果,絕對不是這樣,而是說去做錯、已經做錯,好!我承擔、承認,接受過去的這些錯,我現在該怎幺樣去做?一樣要落實在現在,要勇於去面對、勇於去承擔。「善逝」就是你要隨時能夠歸○,然後從○出發。

  「世間解」就是能夠對世間有深度而正確的理解,世間解。

  「無上士」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一般把「無上」解釋為一個人修行境界到達最高,智慧德行各方面,他都到達最高啦,他的神通也都到達最高,因此有的人就自認為修行境界已經到達最高了,怎幺樣啦!……就自稱「無上師」,把「無上」解釋為他就是爬到最高、最上,這樣的說法對不對?這樣的說法有沒有超越二元對立?為什幺說還沒有超越二元對立?因為你有認為說你在最高、最上,認為你在最上,就認為別人都是低低在下,這裡面都還在二元對立世界裡面,還沒有超越二元對立。很多一般的解釋,都把佛陀的本意曲解了。佛陀是「無上正等正覺」,但不是要你爬到最高、最上去,然後說:我是最高、最大、我是最偉大……,不是這樣。真正的「無上」,事實上到後來是泯除一切的二元對立也就是佛陀體悟到「不相在」,佛陀體悟到最後就是一切眾生平等,沒有一眾生比我更高、更大也沒有一眾生比我渺小,沒有一個人在主宰我、掌控我,我也不會去主宰、掌控任何人,一切眾生都是平等

  「無上」就是沒有人比我上,當然也沒有人比我下,沒有自卑、沒有我慢,超越一切的二元對立,完全平等之心。「正等」就是完完全全平等之心,來善待一切世間眾生。當總統的跟當小職員的,我們只是扮演的角色不一樣,但是大家都同樣的、等同的重要,扮演的角色不一樣而已。一部經有提到說佛陀大徹大悟之後,然後他說:奇哉!奇哉!原來所有的大地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行事實上,所講的就是佛陀體悟到原來所有的眾生,竟然跟佛陀都完全平等,就是「無上」的深義。所以,一個真正的究竟解脫者,他體會到跟一切眾生都是完全平等,沒有卑慢、沒有我慢,體悟到跟一般眾生平等

  你真能夠體會到這方面,體會到你跟佛陀完全平等你也耶穌完全平等,這樣才不會有卑慢。如果你還有卑慢,就一定還有我慢。所以,真正的「無上」、體會到「無上」,體會到完全的平等,就是一個真正究竟的覺悟者--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無上士」。

  「調御丈夫有的人解釋說他很擅長於調御別人,很擅長於去調御一般眾生,其實真正本意不是這樣。真正的本意是說因為佛陀發現到,人的最大敵人是自己,你要帶領千兵萬馬很容易你要勝千軍萬馬容易啊!但是你贏不了自己,除非你是真正要邁向究竟解脫。所以,真正的調御丈夫,就是他能夠調御那個最大的敵人--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調御丈夫」。

  「天人師」當他具足前面這些德性的時候,這樣就是一個天人師、人天師表,但是所謂「人天師表」是眾生的一種恭敬如果你自認為修行各方面都很高、很好,理所當然就是人天師表,理所當然受人家尊敬,這樣要看看裡面是不是有我慢?所以,天人師、佛,「佛」的本意就是覺悟者,也就是了悟宇宙人生真理實相的人,叫做「佛」,像這樣的人就是「世尊」,也就是人間很少的尊者法寶

  以上就是佛陀的十個法號。「聖弟子如是念時」想起佛陀的這些,你就會不起貪、不起瞋、不起痴,貪、瞋、痴就會暫時的降服。「其心正直」為什幺會正直呢?因為有這樣的一個風範,讓我們學習、讓我們看齊,這時候最重要的會「見賢思齊」,這樣會不會落入一種「依人」的情況佛陀不是要讓你膜拜,佛陀是要讓你學習,很重要觀念。「其心正直。得如來義,得如來正法,於如來正法,於如來所得隨喜心;隨喜心已,歡悅」當一個人的道心不夠,或是比較弱的時候,他需要藉助佛陀這樣的一個學習風範,然後想到佛陀這幺樣的精進用功成就這幺好的這些德性你就生起慚愧心,會看齊、會學習,然後你的心會越來越寧靜,於是你的道心會越來越增強,這樣就會自然進入內心安詳就能夠進一步去「止觀雙運」。

  所以,「歡悅,歡悅已」都是已經有進入禪悅、禪定這方面。再來,「其心定」之後,就能夠進一步去「止觀雙運」。當然,在一個人內心紛亂的時候,你會失是去理智;如果一個人內心能夠寧靜下來,智慧就會出來,遇到任何事情,就會有智慧去面對、去處理,自然就會大化小、小化無,逢凶也會化吉。這就是「念佛」方面的功德

  再來,念法方面呢?「聖弟子念於法事佛陀所講的這些法,世尊所講的這些「法、律,能,現法能離生死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法,緣自覺知」如果一個人能夠真的了悟佛陀所講的這些法,就能夠離生死、了悟生死大事,這里所講的是「現法」,就是現在世。佛陀以前帶領大家,都是要回到當下來,然後好好的去體悟、都是現在,你要活在現在才能夠見到法。所以,當我體會到這些之後,才確信「法」沒有末法時期,因為「法」它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如此的,就是活生生呈現在眼前,你只要停下來,腳步緩慢下來,心靜下來,心柔軟寧靜,把粗糙的心,慢慢變成比較微細、比較明覺,這樣你就能夠看到眼前活生生佛法,從最平實、平凡、平淡之中,去體悟「三法印」,體悟「四聖諦」,你能夠當下去見法,當下你就能夠「離生死熾然」,你見法深一分,你的苦就減少一分,因為你的顛倒夢想會減少一分,所以他是「不待時節」,不是說修行要多久,要幾十年、要幾世、幾世,或是幾大阿僧祇劫,都不是這樣。體會佛陀所講的佛法,真的就是現在、此生、此世,就可修、可證、可達,所以你就會很有信心

  「念僧」就是「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誠向,行隨順法」看到佛陀所引導的這些人,他們都正確走在解脫道上。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叫做一雙,「四雙」的第一雙,這是兩種人;向斯陀含、得斯陀含,這是第二雙。所謂「四雙八輩」,就是這樣一雙一雙,真正能夠證到初果,叫做進入聖者之流,不是佛陀一個人可以成佛而已,只要你能夠按照法次法向、次第步驟,一步一步去做,一樣都可修、可證、可達。而且在佛陀僧團裡面,有那幺多的解脫者,事實都在告訴你,真的只要照這樣做,就可修、可證、可達。所以,你想到這些,會不會有信心?一樣啊!你會信心無窮。除了我們向佛陀學習之外,一樣有這些兄長道友,他們也一樣是走出來,想到這些,你就會很有信心,然後跟他們學習。

  其他後面的「念戒」、「念施」、「念天」,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一樣啊!「戒」、就是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惡緣、增加善緣,有助於自凈其意,所以是念戒的功德再來念到布施」想到布施功德布施可以打開我們狹窄的心胸,讓我們的心胸慢慢擴大、擴大,打破我們的身見,打破我們的親疏觀念,這些都是可以透過布施,不斷讓我們那些我是我能放不下的那些,慢慢能夠放下放下,所以布施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成長的過渡時期,「破除身見」、「破除我見」的一個很重要方法,包括將來真的進入到整個生命,你都可以舍掉啊!所謂生命的舍掉,不是消極悲觀自殺的「舍」,不是啦!你在修行過程,因為到最來那個「自我」要舍掉啊!這是生死大事啊!沒有經過「自我」要大死一番,後面這一你是跳不進去的,你沒辦法超越。所以,布施都是從有形的這些施捨,慢慢的,包括慢慢的成長,到後來就是要整個「自我」的施捨,到將來當你真正成為一個開悟解脫者,或是你真的能夠「有?法做見證」,一樣你會不吝嗇於「法布施」的,會把你的法喜這些,跟眾生來分享,那就是「法布施」。

  所以,布施修行方面,這是相當重要的,因此佛陀鼓勵大家布施,記得!不是我想要你們的錢財,不是我想要你們的物品,不是這樣!佛陀鼓勵大家要有布施的心,布施並不限於對佛陀或是對於某人,而是你要這一種施捨的心胸,最重要是協助你逐步把你的心量打開,把你的視野打開,把那個身見、那個抓取,放舍啊!解脫者接受你的布施,也是讓你善根福德因緣,「種福田」的意思,布施有它的功德,但是不要把布施又當作是「以方便為究竟」,整天就忙著人家哪裡有貧苦,我們趕快去救濟,明天哪裡有貧苦,我們又趕快去救濟,整天在那裡忙著布施,這樣也許你要靜下來看看,是不是有本末顛倒?你一切的作為,要以解脫道、邁向究竟解脫,為第一順位、為核心如果你扣住這個核心,知道什幺是究竟,你就可以權施種種方便。如果你沒有把修行解脫,擺在第一順位,你很多的布施就會變成只是在方便法上面繞。

  後面的「念天」方面,就是佛陀也鼓勵大家,如果說你可以的話,盡量要求自己,這一這一世就邁向究竟解脫。如果方各面因緣條件還不夠、條件還不具足,至少我們要多持戒、行善、布施,多累積善根福德因緣,至少你可以「不墮惡道」,而可以「生天道」。

  「若比丘住於學地」在學習的過程中,「欲求上升安樂涅槃,如是多修習,疾得涅槃者,於正法、律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這些都是一個很好的方便法,它可以協助你逐步的成長,然後從有依到達無依,從有漏到達無漏,從有學到達無學,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過程

  安納般那是禪修方面的解析。剛才有人問:照經文這樣看的話,應該是這樣做,你就可以到達究竟解脫,略說是可以這樣說,但是你實際進入去做就會自然不斷的成長,就好像這里的念天方面,你不是光是念天,就可以到達究竟解脫,而是說它這是一個很好的成長過程事實上這里講的「六念法門」,它是一個退可守、進可攻的方便法,只要把整個解脫道弄清楚,你逐步的這樣一步一步的上來,像持戒布施、念諸天這些,包括前面的「念僧」這些,都是讓我們培養善根福德因緣,向善知識學習的那個心。包括前面的念佛方面的,如果你弄錯,沒有體會到佛陀的本懷,你一樣又很容易落入在「依人不依法」。

  所以,你要正確聞思的過程就好像說在幼兒園的階段你有很多的玩具、很多的那些工具,讓你能夠進來;很多的一些方便法,讓你能夠進來。進來之後,善知識他會協助你逐步的去成長,包括前面所講的法方面,因為你真的念佛,體會到佛陀的這些,真的體會到僧方面,整個核心,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它一定是引導你來體悟、體證那個法,然後邁向解脫你要究竟解脫以前,一定是了悟真理實相,這是一定的過程,是必然的過程

  【法義分享】本經解釋「六念法門」的修行方法。有它的功效與對治作用。但是值得一提的就是:原始佛法的「念佛」是憶念佛陀的種種德行。而主要的目的,是引起「見賢思齊」的作用,第二、體悟「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因而效法佛陀勇猛精進用功。以佛陀榜樣,現世就到達究竟解脫自在彼岸。如果沒有真的去體證到法,然後沒有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你還是一樣只是在方便法裡面繞而已。所以,?什幺後來的人解脫道迷失之後,一直繞不出來,一直在那裡繞?結果就認為說要三大阿僧祇劫,都是因為把真正核心的法、解脫法遺漏掉了

  後世出現的「唸佛法門」,不但量變,質也都變了。大家要慢慢平心靜氣的體會,原來的念佛的念,是這個「念」,後來的「念」是變成這個「唸」。一個是用心去憶念佛陀功德,那些都要用心去體會,後來的這個「唸」,變成又是嘴巴方面的唸,就很容易失去了它的本質。原始佛法念佛,是要向佛陀學習,基本上跟佛陀平等的,而且佛陀也告訴大家,你們大家跟我佛陀也是平等,只是你們不了解而已,要把從不了解,轉變為了解,這個過程。所以,原來是這樣,大家跟佛陀平等,只是說我們不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向佛陀學習。原來的念佛都是要向善知識學習,學習成就大丈夫,學習佛陀的大慈大悲眾生

  但是後來的念佛,轉變出來的,卻不敢成就,不敢此生此世成佛;後來的一些念佛,容易形成有一種乞求的心態,原來是平等我是佛陀學習,成為究竟解脫者,如果你有這樣一種乞求心態很容易淪為次等人民,很容易無形中,如果沒有善巧、體會到真正法義的核心很容易就淪為次等人民,然後又成為被救渡者,一直要乞求被救渡、被救渡。事實上,佛陀、所有的佛,都是要協助大家成為大丈夫,協助大家解脫自在

  所以,「法」沒有所謂「末法時期」,「法印」就是「真理」,就是宇宙人生真理實相,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是如此;在地球如此,遍十方世界也是如此,「法印、真理都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呈現在眾生眼前,問題只在你要不要打開慧眼去如實正觀而已。像凈土方面,如果你能夠透過念佛這個法門,而讓你的心寧靜下來,然後再好好的進一步去深觀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能夠到達大徹大悟,這個念佛法門它是相當好的。所以,所有的佛,他都是要協助大家成佛,不是引導你去成為一個不斷地在那裡乞求的次等人民,那不是阿彌陀佛的本意,阿彌陀佛也是要協助你成長、成長,協助你能夠到達究竟解脫

  八萬四千法門、這些法門,我們都可以平等心來接受,也尊重一切的法門法門用在那裡比較誰高誰低,而是八萬四千法門這些,都是要讓我們的心靜下來,如果這些法門沒有讓你心靜下來,然後如實去現觀這些真理實相,沒有真正的幫助你成長,它反而很容易是形成一種法的束縛。如果有正確的聞思,知道什幺是究竟法?透過各種方便法都可以。你覺得說哪一種方便法,能夠協助你真去了真理實相,能夠真正協助你去透視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讓你從顛倒夢想世界裡醒過來,真正去體證到真理實相。所有的法門,只要能夠幫助你到達,都是很好法門

  舉例來講,如果阿彌陀佛是類似開銀行的董事長他會跟你們講:「如果你有需要,可以來向我借貸,我可以協助你們成長,可以協助你們解決困難、渡過難關,因為我今天有這些能力,我願意反饋世間、協助大家成長」這是他的悲願、協助大家成長,因為還沒有完全獨立,如果我們還有需要向外借貸的時候,但是這只是他協助我們一個成長過程而不是協助我們以向他借貸為目的他是協助我們成長,最好能夠不必借貸,這樣成長的過程,到後來你就不用借貸。所以,要回到「自依止、法依止」上面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