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章 證果次第(四雙八輩)

 第卅章 證果次第(四雙八輩)       
 
  九月十一號,台北時間是九月十二號,得知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紐約的雙子星大樓被轟炸,也是震驚全世界這一事情,以後我們還會再時間深入討論分析,因為帶給大家有很多很多的啟示。如果我們沒有跳脫出二元對立世界的紛爭就是沒完沒了,你站在哪一方,就認為它是對的,則相反的另一方,就認為你是錯的。關於這方面,最近正在製作這一系列的幻燈片,以後會跟大家進一步解析,包括這一次納莉台風的怪台,那種怪異是超乎大家的想像,超乎氣象員的預測,可以說完全沒有辦法掌控它,以前氣象局可以預定台風的行徑,這一次幾乎完全沒辦法,這些也都是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啟示。如果你能夠深入去看到,你會處處去見到法,而且會去看到大自然力量大自然的偉大、大自然的奧妙,如果你能夠去看到這一層面,我慢會大大的降服,我們以後也會跟大家再進一步探討。

  第卅章的經文,是簡短把四個果位所要斷的結敘述,證到「須陀洹」要斷三結,「斯陀含」是三結斷--貪、恚、痴薄,「阿那含」就是證到三果、五下分結盡,阿羅漢是貪、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修行的地圖要清清楚楚,你走到哪裡,也很清清楚楚,不是打迷糊仗的,修行到邁向究竟解脫,最終的階段就是要斷十個結,「十個結」內容是那些呢?我們把它整理在後面的【法義分享】。如果你修行不是針對這十個結下工夫,都還在世間法裡面繞。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讓你回來「止觀雙運」,其中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看到法界真理實相、三法印,第二個就是回來看到我們的貪瞋痴、我們的十個結。

  當你正見大自然法則、實相,就會漸漸的遠離顛倒夢想,包括「身見結」這些都會破除,於是一個結一個結都會慢慢破除。所以,見法就是幫助我們了悟實相,然後你內心無明抓取,就會漸漸放下、放舍,就是這十個結。如果是初果,斷前三結就是斷身結、戒禁取、疑,在第29章的十個結,已經有講過前面五個結,這一章的重點是講後面的「五上分結」。

  證初果就是要斷這三個結--身見結、戒禁取、疑結,證二果一定是包括前面這三個結斷,然後貪欲、瞋恚兩個結也漸漸淡薄,它是漸漸的淡薄、淡薄,我們稱作二果。證到三果,就是貪欲與瞋恚兩個結也斷除了,等於斷前面五個結,叫做證到三果。證到三果,已是人間少有的聖者了,但是還有後面五個結沒有斷,就是「五上分結」,「五上分結」必須要全斷,才能夠證到四果阿羅漢,到此才叫做證到四果阿羅漢,一個遠離顛倒夢想、我慢斷盡的人,就是到達涅槃彼岸的究竟解脫者。

  當究竟解脫者之後,要稱阿羅漢、辟支佛或是佛陀都是隨順世間因緣,不是解脫者的問題,因此不必在名相上面,爭誰大、誰高、誰小……,不必!最重要是我們怎幺樣去斷這幾個結,然後讓我們能夠解脫自在,因此重點要擺好。

  【法義分享】一個人能夠證到三果,已經是人間少有的阿那含聖者,但是要注意的就是說,仍然有「五上分結」沒有斷,仍然是我慢未斷、仍然無明所覆。所以不要得少為足。證到三果的人,還是有我慢未斷、無明所覆,記得!還有無明。證到三果的人,一定要用盡各種有為法、三十七道品這些,就是佛陀設計出一條很安穩解脫道,讓大家逐步的從向初果開始,然後證初果這樣一路的上來,都是要經歷過有為法的階段當你經歷這些有為法,初果、二果、三果這樣,一路上來,但是還有後面的五個結,必須要繼續再突破,所以不要得少為足,必須不斷再突破。

  (第二節)「何等為增上戒學呢?」「增上戒」就是「比丘戒為滿足」,「滿足」就是成就的意思,一個人戒方面成就,就是持戒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了。「少定少慧」這樣的人定力、慧方面比較不足,這樣他有見到法之後,就是屬於證初果的特徵。「斷三結,謂身見、戒禁取、疑。斷此三結」就是證到「須陀洹」,他是「不墮惡趣,決定正趣三菩提」證到初果的人一定會繼續邁向究竟解脫,已經來到不退轉的地位了,因此證到初果就不會退轉。在證到初果到證到阿羅漢果,時間到底有多長呢?就是「七有天人往生」,證到初果的人最多再七次的人天往返,這樣就會到達「究竟苦邊」,到達究竟的解脫、究竟涅槃

  證初果、二果、三果,一個人在往生的那一剎那,來結算你的成績,這里講說證初果,會七有天人往返;證二果會一還果,都是當事者涅槃、臨命終時,證到哪個果位,來算他的成績,並不是像現在假設,我們在這之中,經過幾天的禪修之後,有人證到初果,然後就要繼續還要七世,不一定要這樣。當你證到初果之後,如果繼續努力、繼續精進用功有可能明年就能夠二果、三果這樣上來。所以,如果你繼續再用功有可能在兩三年內證到阿羅漢這都是可能的。只要你有證初果以上的證量,你要證到阿羅漢果,時間長短可長可短,短的話,叫做不待時節因緣只要你繼續用功、用生命去找法,時間就會很縮短。如果證到初果之後,然後就自得意滿,沒有積極精進用功,到你臨命終的時候,還是浸泡在證初果,這樣你的成績就到證初果,這樣最多還會有七次的人天往返。

  「何等為增上意學?」「增上意學」就是增上定、增上心,增上定學或是增上心學,「心、意」講的意思都是一樣,有的時候翻做增上定學,也就是所謂的戒、定、慧。為什幺心或意方面,用定方面來詮釋呢?事實上,修定就是要讓我們這一顆心猿意馬、飄動不拘的心,能夠慢慢安止下來,當然這隻是一個過程。當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慧的產生就是要透過「止觀雙運」。如果一個人能夠證到三果,「斷五下分結,謂身見、戒禁取,疑、貪欲、瞋恚。斷此五下分結,得生般涅槃」「生般涅槃」就是他在臨命終的時候,就在往生的那一剎那而大徹大悟,全然的放開、證到阿羅漢果,因此三果叫做「不還果」,「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就是證到三果的人

  「何等為增上慧學?」「慧學」就是真正的無漏智慧,就是阿羅漢智慧--無漏,「欲有漏心解脫」一個人能夠斷除他的貪、瞋了,「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心解脫」這個「有」就是愛、取、有、生、老、病、死,也就是貪生怕死的那個「有」,希望要延續、相續生命抓取的那個「有」。他這時候已經解脫掉了,已經能夠體證到「無生」、體證到「無為」。「有有漏心解脫」就是體證到「無生」,不會再生命的抓取相續,但是不要誤以為解脫者是悲觀消極的,其實他是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之後,很自然的放開。「無明有漏心解脫」已經破除「無明」,是「五上分結」的最後那個結,所謂的十個結都解開。「解脫知見」所謂的「解脫」與「解脫知見」不一樣,「解脫」是自己一個人受用、自己解脫再來又把你自己走過來的這一條道路弄得清清楚楚,你真正走過這一條路,就會有正知正見,整條解脫的路都很清清楚楚,於是又能夠把你所走過的路跟眾生分享,就是「解脫知見」。

  有的人講說他已經是開悟者,於是就問他是怎幺樣到達如此情況呢?他認為要怎幺樣、怎幺樣,但是又講不出一套所以然,有可能當事人能有部份的解脫,但是對整個道路卻還不是很清楚,就是「解脫知見還沒具足這一經就是戒、定、慧,跟證果做一個配合。【法義分享】證初果的須陀洹--最多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必達究竟解脫。所謂最多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因為有參考到《中阿含》。證二果的斯陀含--往生後,會再人間投胎一次,然後達究竟解脫。所以,二果又稱「一返果」。證三果的阿那含--他就在臨命終、往生之際,達究竟解脫。所以三果又稱不還果。一個人證到三果,他是五下分結斷,但是後面的五上分結並沒有斷,意即還是有我慢、無明,最後這些結縛的斷,是因什幺力量而斷?法界力量大自然力量、黑洞的力量事實都是一樣,因為這些都是屬於大自然法界、黑洞也是法界裡面的大自然現象,因此在臨命終時,被黑洞、被法界、被大自然力量所粉碎掉。

  事實上,證到三果的人對於外面種種那些都可以放下,包括到最後臨命終,發現深層的生命還是抓著不放,因為他還沒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還沒有真正了悟,此時他的生命就是萬法能夠歸一,但是還是不知「一」歸何處,這時候他不敢放,生命核心還是一直抓著,到最後就是讓黑洞把他這些粉碎掉。如果沒有醞釀到三果的證量,當你在二果的時候,就算黑洞出現,還是沒辦法幫你把我慢、無明破除掉,於是這時候你還會再天界再來人間投胎一次,叫做「一還果」。,但是,證到二果的人,當他下次再來人間投胎,因為在他前世意識中,已經薰習相當的正知正見了,所以當他下一再來人間,從小孩、然後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尋法、找法的解脫就會逐漸出來。

  證到二果的人,當下一世再到人間投胎,修行都是自動自發的,都不對他督促、鼓吹,他是自動自發一直要找法,一直要找究竟解脫,像這樣他那一世就可以,因為他不斷的精進努力用功就能夠到達解脫。如果是證初果的人,當他證初果往生之後,下一世到人間轉世,他未必很認真的找,有時候還會弔兒啷當、散散的,有的時候還要半推半就,還要再予以鼓勵啊!等到他歷經更多的挫折之後,他才會想到:唉!我要修行,於是又趕快進來修行他不會很積極,就是遊盪遊盪,但是他玩七世以內,遊盪幾世之後,也會不好意思啦!所以還是會積極的用功,因為他會發現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還沒有真正的解除,有一天他一定會因緣成熟,又會努力去突破。

  所謂昨天、今天、明天,在時間上面可以這樣劃分,地球有幾千年前的地球也有現在的情況,幾十年後、幾百年後,地球還會繼續存在,但是過去跟未來都只是我們腦海中的概念、一個泡影,因為整個的存在,就是在『現在』。所以,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但是你的生命的存在就只有「現在」,你能修行,以及是不是能夠解脫?就只有『現在』,都只有在『現在』啊!你的解脫是在『現在』。證到二果、到三果的人,所謂非想、非非想天,屬於「無色界天」,也就是「無色界貪」還沒有斷,證到三果的人還沒有斷。當一個人天界福報因緣盡之後,如果證到二果,他還會再來。假如證到初果、二果的證量,很喜歡色界貪或是無色界方面,這一又是很長很長,因此不要把重點放在證初果而已,證初果只是一個階段、一個開始,但是不要把目標放在證初果,大家要以向阿羅漢目標,以究竟解脫目標

  然而,一定要先以證初果,為第一個階段的重點,不要以為「無聲」或「涅槃」,就是坐如石頭、死氣沉沉或已死亡,那是誤解或是入斷滅空,真正現世已達涅槃彼岸解脫者,是生動、活潑、自在、純真、朴實的平常人,是十個結全斷的阿羅漢。所以,阿羅漢有一句宣言就是「我今已盡」,事實上就是生死輪迴鏈已經斷了,因為「自我」已經斷除了,「自我」也已經消失了,因為他已經體證「無生」,講更具體一點,因為「無生很容易形成一個名相而已。所謂「無生」,事實上就是體會到我的生、我的死,不是我個人的事情

  我的生、我的死,不是我個人的事情那是誰的事情?整個法界的事。就像說當我這一河流我流到盡頭、來到大海我是大海溶為一體。一個真正的解脫者,就是跟整個法界大海溶入為一體,溶入叫做不生不死境界,當我溶入大海之後,至於未來大海把我這個海水形成波浪呢?還是形成浪花呢?還是形成雲呢?或是把我推擠到一個冰山把他冰凍呢?都不我在決定的,因此體悟到「無生」,因為了悟生死大事一定是要看透整個法界的運作,這不是任何人所能夠去掌握、主宰、改變。所以,這里的「無生」,是針對眾生執著在一個短期的一種生滅現象

  再舉例來講,這是冰塊、這是水、這是雲,我們透過這三種代表,來解釋一下什幺叫做無生?什幺叫做生死?冰塊的存在,代表一個實相的存在,就像一個人的存在,也是一個現象的生成,階段就形成一個冰塊存在。當冰塊受法界溫度的影響,它漸漸的溶化,冰塊溶為水,但是站在冰塊的立場來講,這是冰塊的死亡--滅,但是對水的立場來講,它卻是一個「生」。然後水又受太陽的照射,然後又蒸發成為雲,在這一過程,水的本身又是一個滅,但是對雲來講,它又是一個生。至於成為雲之後,它即將飄到哪裡,又是法界事情。冰塊要溶解為水,是冰塊本身在決定的嗎?不是啊!不是我冰塊本身在決定。水要變成水蒸氣,也不是水本身在決定。當這些雲在法界中,在整個虛空中飄動,像這些我是用冰塊來解釋,其他的要以此類推套上各方面予以了解。

  我們人的一生、看你要擺在哪裡,要擺在冰塊的立場也可以,要放在水的立場也可以,都只是一個比喻,大家要去理解。當你成為雲之後,有可能再飄到大海,然後降為海水也有可能,有可能降落到山上、又成為小溪,成為河流的水,有可能這些水去到更高的山上,又結成為冰,這都有可能。所以,至於它要到哪裡,然後成為水、成為冰、成為海,都不是雲本身在決定,都是整個法界因緣都是整個大自然法界在運作。如果一個人沒有去看到整個法界,沒有把你的視野智慧拉開,當你看到一個片段,哇!認為生命就是這一期,於是抓住冰塊的這一期。當冰塊要溶化,你就很怕嘛!當冰塊漸漸溶解,你就會感到生命漸漸要消失了,我很怕嘛!因為對冰塊來講,在這個片段的境界裡面,它是有生有死。

  一個真正大徹大悟的人,就是去看到整個法界的變化,不管它是冰塊的生滅、水的生滅、雲的生滅都不是我的事,就算是冰塊的滅,是真正的滅嗎?是真正的消失嗎?沒有啊!它只是變啊!變啊!變啊!所以,《易經》講說變異,它是一種變易,也是一種變異,這兩個字的意思有點不一樣,變異是在變化的過程,它的外形也不斷的變異。如果是證初果、二果的證量,很喜歡色界貪或是無色界方面,於是這一又是把很長很長的重點放在證初果而已,證初果是一個階段的開始,但是不要把放在證初果,而要以向阿羅漢目標,但是第一階段是以證初果為第一個重點,不要以為「無生」或「涅槃」就是坐如石頭、或死氣沉沉、或已死亡,那是誤解或是入斷滅空。

  真正了悟真理實相的人,明了不管整法界把我送到哪裡,我都是隨順因緣生死不是我的事,體會到不管在那裡,他都是不生不滅呀!依整體來講不生不滅。台風形成有下雨的時候,也有河水暴漲的時候,也有河水乾枯的時候,但是從地球形成以來到現在,整體地球的水有沒有減少?但是從地球形成以來到現在,整體地球的水有沒有減少過?地球整量的水、沒有減少。臭氧層是大氣層的破壞,但這些氣還是一樣存在,不是在地球周圍,不然就是在虛空眾生還沒有證初果以前,抓取的更嚴重,當他證到初果,他的抓取已經漸漸減少了,已經可以預估在七世之內,他會到達究竟解脫。證到二果的人,他的抓取又已經更淡薄了,但是因為生死大事還沒有真正了悟,所以不敢放啊!

  為什幺是整法界事情?為什幺還會有下一世的那些呢?本來生死大事是法界事情,但是可以透過你的慾望、透過你的想要,你跟先生結合、要生小孩你可以抓出我的、我的小孩,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悟生死大事,生命核心會抓著,當你在臨命終的時候,它又會形成像稻米或是果實,當它在成熟的時候,又會結種子出來,因為它還沒有全然放開,於是在臨命終的時候,生命核心還會抓著。再舉個更微細例子,像冰在漸漸消失的過程,這個人慢慢的消失,剩下到一小塊,這時候一樣生命不敢放,還是緊抓著,但是不管你放不放,你一定會變化、一定會死亡,當你經過這樣一個變化、來到水的時候,也就是你有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成為水了,但是你的意識田裡面,又還是抓著。你現在來到這里形成水的情況,但是你的自我意識還是緊抓著不放

  當你有一天把眼睛視野放開,看到整個法界的整個實相、大自然法則,然後了悟生死不是我的事,如果以耶穌來講,他講一句很傳神、很有意思、很深啊!如果你從字面上解讀,往往沒辦法真正了解他的意思,耶穌是講:「我是真理我是道路」,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一句話,以天主教、基督教來講,他們認為耶穌上帝派來的兒子,但是大家從字面上語言上,很難了解這個意思,你會上帝又變成實體的一個超級大偶像,這樣又見不到上帝事實上,耶穌講:「我就上帝兒子」意思就是我就是整個法界因緣形成,整個法界因緣要形成我這樣一個身相,佛陀講是很難得。所以,一個生命的形成,這是很珍貴、很難得啊!大家要珍惜啊!但是我們要知道在整個法界自然運行的過程中,你沒有了悟這些實相,就抓著一個片段,然後在那裡有生有死,有生死生死,一直不敢放開,然後就在那裡苦呀!苦呀!苦呀!當你了悟這些之後,生命就全然放開、全然豁出去。

  像德瑞莎修女講過幾句話,滿好的!她就講:「我把生命交給上帝」,交給上帝是一個表達,事實上我把生命交給什幺?交給法界啊!那是很豁達的人生,於是她的生命豁出去,然後沒有任何顧慮,該做的、我就去做,對自己、對眾生有益助的,因為她已經把她的心胸都跟眾生溶為一體,只要對眾生有益助的、我就去做,能夠幫助這世間少苦離苦,我就去做,至於我的生死大事,那不是我的事。所以,要了這一層,你的生命才能放開。

  事實上,911事件是人禍、還是大自然這是眾生在二元對立無明世界裡面所形成的,還是以人禍方面佔比較多,我們以後再進一步解析,要看到二元對立的可怕,如果沒有超越這種層面去看,你站在另外一邊,就會排斥另外一邊,美國美國的立場,以色列有以色列的立場,巴勒斯坦也有巴勒斯坦的立場,回教國家有回教國家的立場……。如果我是布希,我是覺得要從這件事情裡面去得到啟示,能不能靜下來檢討?為什幺會有這樣悲慘的事情發生?不能夠只責怪別人,那些中東人、等於是自殺特攻隊,為什幺他們會視死如歸?對他們而言,他們是發動聖戰。

  如果你是一個領導者,能夠站在比較超然的立場領導國家,戰亂、戰禍就會大大減少。如果領導者表現出愈強悍的一種立場,世界戰爭災禍就會不斷、會繼續。所以,面對這些事情,我們還是要冷靜智慧處理,但是做為一位政治元首,要能夠超越二元對立的立場來看,很難很難!當到政治元首,要有超然的立場很難,真正的宗教解脫者、宗教家,宗教家也是要解脫者,他才能夠超越二元對立,包括九一一這件事情,背後還是有宗教對立宗教意識形態在背後對立,真的要互相包容。在此希望大家能夠真正超越二元對立,要包容異己,我們人類都常常是「順我則是,逆我則非」,往往是在二元對立

  所謂「梵行已立」,是指這一修行解脫道,他該做的這些,也就是「有為法」的這些修行,都已經去做、已經去走,在人間樹立了修行的模範。「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是名增上慧學」所謂「所作已作」,以比較淺顯來講,欠人家的錢財,該還的要還,修行不是逃避責任義務,該承擔的要去承擔,該面對的要去面對,不是說我欠人家很多債務,於是躲入佛門裡面,過去的就可以去了都不用算了,不是這樣。真正要走解脫法,在世間法方面要有一個妥善的安排規劃,不要去牽連,抓很多世間名利葛藤,然後束縳自己,等到無法承擔之際,然後再逃之夭夭,這樣不可能修行有成、不可能圓滿,但是該做要做,我們做到問心無愧,不愧對自己。

  以我個人來講,像我以前也是一樣,一路成長上來的過程,後來當醫生,雖然說在賺錢,但是整個核心都是修行解脫為主,當累積一些修行道糧,事實上一方面賺錢,一方面跟世間結一些善緣,一方面也是累積一些修行的道糧,然後再做到不欠別人的錢,包括銀行的錢都不欠。如果你要修行,還有欠這些債務,是不是還有些牽掛,沒有辦法全然放下,因此包括銀行的錢,以及個人的這些錢,我都不去虧欠。至於別人欠我的,還不還那是你的事啦!那是法界的事。我能夠做到自己不要去虧欠別人,就是「所作已作」,尤其我們修行到後來,你的心愈是返璞歸真,能夠來到返璞歸真必須要該做的、要去做再來不虧欠別人之後,會把你的生命安住在知足常樂,然後又會把你的生命發揮出來貢獻布施,反饋世間當你回歸到零,再來又有剩下的時候,才能夠去反饋這世間如果你本身是負數的,你負債累累,說我在行善布施,還是另外層面的一個有所求,而且還是有很多的不切實際。

  (第三節)「今當為汝說法鏡,使聖弟子所生處。三惡道盡,得須陀洹,不過七生,必盡苦際,亦能為他說如是事」如果一個人證到初果,因為已經要體證大自然無常法流、法印,這時候斷三結,然後證到初果,因為對法、對真理求真求證的精神,不斷的會吸引著你往究竟解脫道邁進,因此你不會再墮在惡道。至於你什幺時候才能夠邁向究竟解脫呢?「不過七生」,《雜阿含》通常都講「七有天人往生」,也就是說在七世內的人天往返。《中阿含》比較直接講「不過七世」,也就是在七世以內,你遊玩過了,會不好意思,還是會邁向究竟解脫

  「阿難!法鏡者,謂聖弟子不壞凈,歡喜信佛」證初果就是要成就「四不壞凈」,意即「四雙八輩」的簡單經文意義,一個是向初果、證初果,叫一雙、兩種人,向二果、、證二果,也是一雙、兩種人其他的以此類推,叫做「四雙入輩」。一個人證到初果之後,他會「三惡道盡」不墮惡道,就是不退轉,意即證初果。「三惡道盡」,然後不退轉,「得須陀洹,不過七生,必盡苦際」在七世以內就會到達究竟解脫。所謂「法鏡」,一個人能夠證初果,就能夠?別人演說這方面的事情,清楚走過的路,就能夠清楚指引別人,你不是迷迷糊糊,不是東撞西撞,瞎貓碰到死老鼠,這樣碰出來。如果你宣稱自己證果了,人家來問這條路怎幺走,卻說不知道、沒有辦法講,講不出來,就是有問題了。

  【法義分享】「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的目的是為了成佛也就是要達到究竟涅槃解脫自在彼岸事實上,菩薩道的菩薩精神相當好,也相當重要,但是菩薩道方面的行善、布施持戒都是累積各方面的善根福德因緣、資糧,就算你生到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那裡去,你還是一樣,他還跟你們講述我們所上課的這些內容,還是三十七道品。所以,修善根福德因德,累積菩薩的這些資糧,目的是為了成佛,為了究竟解脫,最後階段一定是要證初果、二果、三果。這十個結,看你什幺時候真正全部斷除,就到達究竟解脫

  (第四節)「有四種須陀洹道分」就是向初果的四個條件,那些呢?「親近男子(善知識)、聽正法親近有修有證、正知正見的這些善知識才能夠聽聞正法,所謂的「正法」,就是邁向究竟解脫解脫法,不是方便法、不是世間法。「聽正法當你聽完正法之後,就會「內正思維」經過你的頭腦、你的理智,去思惟、去判斷、去分析,慢慢去求證,當你印證了,覺得不錯,這是開發智慧的,這不是盲目迷信的,於是你就會跟著法次法向,跟著解脫道的次第步驟逐步深入,聞法也是一樣逐步的深入,修行也是一樣逐步的深入,然後來到向初果、二果、三果,這樣一路上來,叫做「法次法向」。

  在「四雙入輩」中,有兩個最不容易突破的關卡,第一關是證初果,證初果必須要見法,如果法眼不開、沒有證到初果,後面的就免談,所以這是第一關、滿重要的。當你有第一關的條件、資糧之後,後面才能夠談到「不待時節因緣邁向究竟解脫」。第二關是三果要邁向四果,這一關最不容易突破,是「我慢、自我生死存亡的大決戰,這是無門關」。必須用生命去找尋,才有突破的可能,如果大家累積向初果的因緣,後面再繼續深入解析,要怎幺樣才能夠找到善知識?要從哪裡開始做起?真正的善知識從哪裡找起?真正的善知識要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做起,為什幺呢?

  如果你迷戀在名、追逐高官就會去找當權派的某一個人,最能夠幫你辟通管道的那些人,成為你的善知識如果你一直想要發財,就會去找那些股票分析師、財神爺,成為你的善知識。如果你想要打出一流的網球,成為世界級的國手,就會去找那些國手級的教練,他會為你的善知識。如果你想要賭博,就會去找賭神。如果你很想喝酒,就會去找那些酒鬼。如果你是真的要邁向究竟解脫內心裡面有這一種魄力、決心,你自然不會跟酒鬼、財神爺、賭神相應。如果你真的要邁向究竟解脫內心有這樣的決心、魄力,就會散發出這樣的一個磁場當你遇到講述解脫法的善知識,很自然就會跟他相應。所以,善知識從自己內心開始做起,所謂「親近知識」,是要從我們內心開始做起,真正要解脫、在找法,你就會找到。

  (第五節)證到初果的須陀洹,他會成就「四不壞凈」。所以,實踐向初果的四個步驟,依法次法向而行,努力精進用功止觀雙運,然後見法、斷三結,成就不壞凈,這是證到初果。但是,你必須要一步步的邁向解脫

  (第六節)一樣都是講各種果位,以及還會人間幾次或是不還

  (第七節)第六節是講到三果,第七節是有講到阿羅漢果,就是「無明有漏心解脫」,要破除「無明結」。當你真正破除『無明結』,才會真正的了悟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才會自我夢幻世界裡醒過來,這是真正的覺悟、覺醒者,不再顛倒夢想

  (第八節)「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彼一切所應當知四聖諦法」在邁向解脫途中,從初學開始,你在找法、想要出家,或是對世間的種種現象,很想去找解脫法,也就是初學一樣,所應當知道的核心內容,就是「四聖諦」。證初果的人,他所體悟的核心是「四聖諦」,證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果,也是一樣。整個體悟的核心就是「四聖諦」,包括後面所講的辟支佛、還有佛陀,「若得辟支佛道證,彼一切知四聖諦故」「若得無上等正覺,彼一切知四聖諦故」不要以為說「四聖諦,我知道啊!我知道啊!」你知道往往都只是懂個名相,或是頭腦裡面的一種知見這是從初學到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要成就佛陀都是要了悟「四聖諦」。

  ?什幺「四聖諦」方面,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核心呢?「無常」、「無我兩個法印是真理實相,一般眾生不能夠了解這個實相,而產生顛倒夢想。因為背道而馳,就產生苦。凡夫的「三法印」是無常、苦、無我,「苦諦」就是這樣產生,你要體會到很多苦之後,修行動力才會出來。有學員問:為什幺修行動力還沒有出來?怎幺出不來?或是修行的力道還不是很強?往往我都會回答:你的苦吃得還不夠呀!你還在一直跟「無常」、「無我」對抗。所以,很多的逆境是在成長你,那是「逆增上緣」,在促成你邁向解脫動力事實上你所吃的苦,能不能讓你不要去白受那些苦呢?能不能從受苦、吃苦裡面,去見到苦諦呢?如果你受苦、吃苦,你又在逃避,那個苦就白吃了你就是白吃苦,沒辦法見到苦諦。

  如果你能夠從受苦、逆境裡面去檢討原因就可以見到苦諦。當你正見到苦諦,就會進一步去探討苦因,苦因就是集諦,去探討苦的原因在哪裡。再來你會進一步想要去探討這些苦有沒有止息的可能?苦有沒有消失的可能?那些走過來的人跟我們講說是可以的,這苦是可以消失的,於是告訴我們一個什幺境界?一個滅諦的世界境界,就是苦的滅、苦的止息的世界我要到達解脫、苦的止息世界必須要怎幺樣呢?你必須走在「八正道」上,必須要腳踏實地的去修,而且那時候為你有整個的體悟,修行的力道才會真正的扎實。如果一個人了知「四聖諦」,他就會怎幺樣?根基會很穩;如果一個人不了悟「四聖諦」,就會像」是讓你見苦諦,你不會白受苦。如果真正能夠見到苦諦,就能夠慢慢逐步去了悟「四聖諦」。當你真正能夠去了悟「四聖諦」,又是走在實修實證的路上,你必然會斷那幾個結,一直的斷上來,這樣就會邁向究竟解脫。所以,「四聖諦」不要以為那幺容易,不要以為那幺簡單,行淺則見淺、行深則見深。就算證到阿羅漢也是一樣,都是了悟「四聖諦」,成就佛陀也是了悟「四聖諦」。

  這幾個月來,我們在中鼎裡面,經歷過兩次災難都能夠倖免於難,前一次東方科學園區的火災,中鼎沒有搬過去,災劫就沒有發生,躲過了這個災劫。然後這一次的水災東區又淹得這幺嚴重,中鼎這里去卻安然無恙,因此大家都能夠感恩惜福。一個公司裡面,大家有修行的一種道風、氣氛,能夠實實在在去做公司無形中會減少很多災難。所以,透過我們的修行,可以把我們祥和、慈悲心念迴向法界迴向世間,不要以為修行是個人的事情而已,你真正能夠凈化自己,自然無形中,就會有這一種祥和、慈悲的念波,他會迴向整個世間的。

  舉例來講,曾經播放過幻燈片,我小時候成長的故鄉,以前是一個魚池,池裡面養了很多的鯽魚,在清晨的時候,那些鯽魚都會浮出水面,一方面也呼吸,一方面也吃食物,幾千隻、幾萬只,整遍的這樣,小時候我們小孩子調皮,就拿一個小石頭丟下去,影響的不只是很倒霉被你擊中的那隻魚,被你擊中的那隻魚牠會驚慌害怕,然後會跑、會轉、會跳的時候,會有「啪」的聲音,當牠一直「啪」的時候,旁邊的呢?哇!就一圈一圈的,小孩子有的會好奇啊!哇!一個下去,啪!啪!啪!它就一直的擴展、擴散出來,到外面這邊也都沉下去。經過卅秒或是一分鐘之後,牠們又浮起來,如果在腳底又丟一個進去,牠們又啪!啪!啪!游下去,我們一個石頭下去,它影響的卻是這幺大面。

  所以,如果你是瞋心的丟入世間,這個世間一樣會受你瞋心的迴向,不要以為我個人發願,個人的修行或是我的瞋心,好像沒什幺啊!家庭裡面爭吵,只是我家庭裡面的事情而已,不是這樣單純啊!我們這個世間是一個互動因緣網,如果你跟先生大吵一架之後,你自己生氣帶著悶氣來公司上班,這些只要裡面沒有消化,他一樣會把這些迴向出去。如果我們起瞋心,它一樣會迴向周遭的這些;如果我們生起的是慈悲心愛心大慈大悲的心,我們一樣會把這些迴向世界

  (第九節)「雲何名善說法者?為世間正向?雲何名為世間善逝?」這里都是作一個重點扼要的解釋,「若說者調伏欲貪,調伏瞋恚,調伏愚痴,是名世間說法者」應該是說「善說法者」,真正講經說法人是要引導眾生去面對自己的貪、瞋、痴,然後逐步的調伏,這才是真正的講經說法。「若向調伏欲貪,向調伏瞋恚,向調伏愚痴,是名正向」如果一個人聞法之後,真正朝向一種在歷緣對境之中,在日常生活之中,都不斷的來檢驗自己,來清凈調伏自己的貪、瞋、痴,來凈化自己的貪、瞋、痴,來凈化自己的我慢、無明,這樣就是走在正確解脫道上,這叫做「正向」。「正向」就是已經正確走在解脫方向

  「若貪欲已斷盡,無餘斷知,瞋恚、愚痴已盡,無餘斷知」十個結全部都斷除,就是阿羅漢也就是佛陀的十個名號之一,「是名善逝」就是解脫者,「善逝」是包括讓自己的貪、瞋、痴都死掉,而且「善逝」就是隨時歸零、活在當下。「雲何名為有漏盡?」「三有漏」就是欲界、欲貪的有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漏」就是煩惱如果你有欲貪、又會抓取,就會引來煩惱,「有有漏」如果你生命核心抓取不放、貪生怕死,那個「有」就是貪生怕死、執取生命,你一樣會繼續在苦海裡面。「無明有漏」你無知、沒有了悟真理實相,就會背道而馳、也會引來苦,就是有漏。如果這三方面都斷盡,就是有漏盡。

  「何故沙門瞿曇所出家梵行?」所謂「瞿曇」,事實上是佛陀另外一個別名,你為什幺在佛門裡面出家梵行呢?舍利佛就回答:我是為了斷貪、瞋、痴,才在佛陀佛門裡面專心修行,為斷貪、瞋、痴。因為他已經有照見到有貪、瞋、痴,就有麻煩就有苦。什幺叫阿羅漢呢?「貪欲永盡無餘,瞋恚、愚痴永盡無餘,是名阿羅漢者」阿羅漢這幺清楚的定義,就是貪、瞋、痴的斷除,而且這里講的是永盡,不是暫時、一時心解脫,暫時的一種止息、或是不起現行,那隻是一時而已,不是永盡。

  所以,阿羅漢就是貪、瞋、痴永盡無餘,也就是十個結全斷。要到達究竟解脫有沒有方法呢?就是「八正道」。「雲何名得上清涼?」「得上清涼者,謂貪欲永盡無餘,已斷、已知;瞋恚、愚痴永盡無餘,已斷、已知,是名得上清涼」斷了貪、瞋、痴之後,因為「無明結」破除,你不再顛倒夢想,不再海中鑿河,這時候你能夠體悟到無為無學,因此能夠清涼自在事實上,「得上清涼」就是大安心、大自在,把十個結斷除,能夠真的遠離顛倒夢想就能解脫自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