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師:佛法修持與生活(第六屆智慧之旅禪修營)

佛法修持生活

開示法師:上智下海法

開示時間:2009年7月18日

開示地點文殊院(第六屆智慧之旅禪修營)

尊敬的宗性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營員:        

  非常高興,在這一屆禪修營能夠和大家結緣。文殊院的禪修營年年都在辦,也許你們僅僅是禪修營的時候才把它當禪修,文殊院呢就是我的禪修營,它不僅僅是某一個時段所進行的禪修,我是每一次一到這個地方啊,都覺得受到了很大的熏染。因為這個地方佛法正氣在,有我們宗性大和尚在,有我文殊院的這些法師在,還有每一次都能見面的禪修營的生力軍。每一次看到這些情形心情莫名其妙地就澎湃起來,激動起來。所以說我覺得,每一次一到這個地方就好像進入了一種狀態,非常享受的一種狀態。所以說,首先,要感謝大和尚,感謝所有的法師,感謝我們在座的每一位營員。(熱烈的掌聲)

  今天呢,實際上是給我出了一個題目,叫《佛法修持生活》。因為原來法師在徵求意見的時候,就進行了交流,說佛法是那麼博大,要講佛法,宗性和尚得很精彩。前天宗法師的講座他們傳給我了,我聽了,很受鼓舞。我覺得佛法,大和尚得很深透。生活呢,各位營員也許都生活在第一線,比我還真實,比我還貼近,所以說也不需要我講。那佛法也不用講了,生活也不用講了,到底是為什麼呢?總得還是要有個由頭,是吧?所以今天就是不可說之下的閑談,不可談之下的閑言絮語。也許,就這個平台,多吸收一下各位營員的青春活力。

  佛法呢,雖然說廣袤;經律論三藏,雖然說很多,我就在想,每一屆的禪修營呢,也許從兩個方面來體會。一個方面是大家對佛法崇信釋迦牟尼佛呢,是智慧圓滿者,應該說時時刻刻都吸引著我們。每一部經、每一部論、每一個修法、每一個道,都是讓人那麼受用。我想各位的心情呢,和我們一樣的,隨時隨地希望吸收一點佛法智慧滋潤。那有了這樣的智慧滋潤之後呢,主要的就是生活了。佛法生活不分割的。也許換一句話說,佛法是一種生活態度。所以,世間上人佛法得很神奇,好像跟我距離上那麼遙遠,但是在我們理解上,佛法是一種生活態度

    那麼今天呢,我將從佛法修行的幾種心態,來結合現實說一說。

    我們說佛法有幾個層面。在《菩提道次第廣論》就給我們所說,用三士道次第可以把佛法次第講得很清楚,講得很圓滿

    哪三士道呢?估計大家也接觸過。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乃至不共的上士道。那麼這樣說啊,大家也許不太聽的懂。

    我們說,共下士道修學的內容那就人生追求的種種快樂,種種幸福,要讓我們自己人生境界逐漸提升的佛法。所以說我佛法追求的是什麼呢?人們內在追求又是什麼呢?可以說,一言以概之,那就是離苦得樂。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苦樂標准,不一樣。但是,每一個眾生都有內在的動力,就是要遠離自己的如意處境,要追求一種幸福,追求一種快樂,追求一種圓滿。那麼怎麼樣才能達到這種幸福快樂圓滿呢?世間上不如意事情太多每一天早上,各種各樣、林林總總的人,都帶著各自的希望,緊張地投入生活過程當中,可以說每一天都是如此。晚上,又非常疲憊地返還到自己的家園。第二天,又日復一日地投入到這種追求過程當中。但是又有多少人追求到自己所追求的呢?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反思一下。從我們人生來臨的時候,一直到我們今天,也許經過的不是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也許這幾十年的時光呢,就這樣過來了每一天我們都帶著新的慾望,新的一種渴求,投入到新的生活過程當中。但是,每一天下來之後我們打一個總結,我們所追求的,追求到了嗎?每一天這樣問哪,實際上問得自己發慌。十年二十年去了,究竟又得到了什麼呢?曾經有的歡樂,也許今天不再歡樂;曾經有的團聚,也許今天不再團聚;曾經有的天真、爛漫,也許已經消失掉了。那我們今天在座的呢,正當擁有青春正當有無限的活力,但是,是不是這樣的青春、活力將會永遠是這樣呢?所以說佛教最初就有一觀念,就是無常。把自己現實當中的一切,用無常一觀照啊,真的是觸目驚心。世間上可以追求幾塊糖,可以追求學業的成就,可以追求成家立業,可以追求世俗名利五欲的滿足,但是在無常面前,我們曾經追求到的,已經在手的,都會毫無價值。所以我們人生所追求的,究竟有什麼意義放在無常的放大鏡之下,仔細地看一下,實際上人生各種各樣的境界也就顯現出是否具有圓滿價值,是否具有終極的價值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佛法之所以覺得我們人世之間這樣那樣有為有漏的追求,不究竟的追求是一種苦法,我看它的內在核心裡面,就是無常觀念無常的放大鏡。以此來檢驗世間上我們一切所得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我們即將要發起的這種東西,這個話題雖然說沉重了一些,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沉重很必要。

    因為從小到大我們得到的是多少,可以說是不計其數。那麼得到了又失去的,也是不計其數。來來去去,從我們心裡經過的,從眼睛面前經過的,從耳朵裡面經過的,從我們身心受用裡面經過的,有多少呢?我們就像一個銀行的出納機,進來的,無窮無盡;出去的,無窮無盡。當進來的不再進來,出去的不再出去,我們這個人生又立足在什麼地方呢?所以說在無常面前來觀照我們的人生,看一看我們人生的種種追求,它的意義何在,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判斷上的依據。

    可以說以這種判斷依據來看呢,世間都是圓滿的。我們曾經得到的快樂它會失去,它有快樂失去的危險。我們曾經經歷的痛苦,也許不太輕易地離去,它會在我身心世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許快樂是稍縱即逝,但是痛苦,會跟隨我們一輩子。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一種習慣人人都喜歡,或者說我們主觀上不喜歡,但是現實上就是這么一回事。要叫你說一說從小到大快樂事情,一起扳起指頭數得出幾件?但是印象都不是很深刻。但是痛苦事情,偏偏是那樣令人心煩不願輕易離去。今天,我們讓苦實實在在、隨時隨地都跟著我們、逼迫著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世界上的不圓滿。也正是感受到世間上的不圓滿,我們才能發起各種各樣的追求。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追求圓滿,所以不圓滿是一種動力圓滿是我們的目標在這方向過程當中,實際上它提出了一個永恆的話題,怎麼樣才能圓滿

    在共下士過程當中呢,除了無常的放大鏡外,還有一種因果真理,如是因得如是果,這句話是從小就聽到的,不新鮮,從老一輩一直講到今天,耳熟能詳。也許老老少少的這些人都能數得出來,但是不一定能夠真正懂它的涵義。前天我聽宗性大和尚在講的時候,講的是佛法情緒管理》,是吧?大家體驗了以後,我覺得這個基礎很好。我們通常講的因果佛法圓滿,三世因果,過去、現在、未來無窮無盡因果濃縮在三世因果當中,但是三世因果今天很多人是接觸不了,接受不了。真的我們今天長得高矮胖瘦、黑白美醜都是過去因造成的嗎?真的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開言吐語、待人接物,一切的行為都有因果嗎?那麼我現在看你一眼是什麼因果我現在吃一個飯是什麼因果?今天我在禪修營,對於將來會造成什麼樣的因果?也許在三世因果過程當中呢,還感覺到很不可琢磨,很神秘。但是要把三世因果落實在清晰的管理當中呢,就很親切了。我想起我們當初學習佛法的時候,最不理解的也是這點,覺得很神秘、很遙遠,佛給定的一個標准,那麼我們自己相不相信呢?也許這個信心不太好建立。不太好建立的時候,我們就會出一些言語,或者說有點懷疑啊,或者說有點搖擺啊,於是,這樣簡單道理,人家能夠奉行起來的,我們就奉行不起來。我們當初的捷徑呢也是學習這個,把三世因果濃縮在心緒的因果關係中來把握,如是因感如是果。我們說,當你思維一個人的缺點毛病,你的內心會是什麼感受?那會讓我們自己心裡面緊張不高興,而且對於這個人距離是越來越遙遠。不僅僅是傷害我們自己,進一步的,人際關係也得到疏遠。今天我們講和諧社會,實際上和諧社會落實在什麼地方也就是落實在一念的思維慣性當中。你是思維世間上的好處呢,思維別人的長處呢,還是思維別人的毛病?我們習慣性地就是去挑剔這個世界,挑剔別人,這樣也看不慣,那樣也看不慣,這樣也不歡喜,那樣也不歡喜。到底是人家讓自己不高興,還是我們自己讓自己不高興呢?實際上同樣一種事情,換了一種心態,也許就是兩樣結果。那就給我們說,現實世界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它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完全在於我們自己心理狀態的一種選擇。要追求幸福,要追求快樂,在因果事態面前就變得如此簡單。我們欣賞世界,欣賞別人,於是,我們的心變得更寬容,我們的情緒變得更調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和諧。於是,幸福就在眼前。也許不需要太多金錢,也許不需要很寬敞的洋房,也許不需要大奔等各種各樣的時髦汽車,幸福就是這樣簡單。但是,當我們的心換了一種心態之後,以挑剔的眼光,以不歡喜的眼光,以找毛病的眼光,以看不慣的眼光,自然而然,我們這個世界,立馬就變了。從我們內心的感受,立馬就變了。你會感覺到心裡面越來越不舒服你會感覺到自己的情緒受到壓抑,你會感覺到你的能量將要噴發,要找一種途徑來發泄。而這種能量一旦發泄出去,對於自我,首先就是一種最大的傷害,對於別人、對於社會對於周遭的人和事,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就是我心態所引起的。怎麼會產生這種影響呢?其實,如是因如是果,沒有什麼道理,法爾如是。我們人與人之間,自心的運作就是這么一回事

    多少年前我們覺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苦的人,太苦了,這個世間上根本承受不了,生活沒有意義,死亡是一種解脫,但是最後接觸佛法之後,發現一語就道破了這個現象。所有的苦都沒有真實的苦,都是我們自己造就的。所有的快樂誰是快樂主人呢?快樂沒有主人,如是因起如是果。只要你掌握這樣的思維慣性,寬容的心、欣賞的心、包容的心、贊嘆的心、隨喜的心,這個世間就不一樣。人家說有一個客觀世界,真的有一個客觀世界嗎?如果真的有一個客觀世界那就你看它也是如此,我看它也是如此。人人看它都是如此。你今天看它是如此,明天它也是如此。但是真的有這個世界嗎?大家可以從自己的體驗當中來體驗一下。在家裡面,父親母親兄弟姊妹,也許對待一個同樣的事物,大家的心情不一樣。當大家的心情不一樣,感受完全是兩碼事,認識、看法,完全是兩碼事。你說這個世界依據於什麼?往往是依據於我們的認識而發生改變。一朵鮮花,在自己快樂的時候,賞心悅目,在自己傷心的時候,反而成了一種嘲諷。這不就說明問題了嗎?所以說這樣的因果是說很遙遠,而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態當中,當下就可以體驗。真正有體驗的生命,變得更實在;有體驗的學習,變得是真正的學習;有體驗的生活,時時刻刻都能夠升華。所以說把這樣的因果落實在我們自己情緒上,你有什麼樣的情緒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它會怎麼樣影響這個世界你就可以從自己到周遭,到環境,整個過程,你都能掌握。而且,可以通過你把握自己來把握世界

    看到一個笑話,說一個神父,他懺悔臨終了,他懺悔。他說我小的時候呢,想發願改變世界,長大了以後呢,我想改變國家,老年以後呢,我想改變家庭,但是今天,臨命終了,他發現真正需要改的,是自己!臨終懺悔,從小到大,我們都走偏了。去改變世界,去改變國家,去改變家庭,去改變他人。但是到最後,我們發現,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能從真實因果道理上來反省自己——自己就是因果主人,自己就是因果的影響者,你該起什麼樣的因,你想結什麼樣的果,掌握這種因果規律之後,人生幸福就在當下。

    簡單嗎?很簡單!也許整個世界,在因果的主旋律下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實,我們把這樣的智慧落實在體驗過程當中,怎麼樣讓自己快樂?不要去求取很多道理,就看自己的方法。在因果的指導之下,如何來體驗這種快樂?在當下你如何體現這種快樂?這個是需要體驗,不僅僅是道理。能夠從自己的體驗當中下手,也許,你不求熱鬧,不求別人的認同,不求世界的成功,但是,你已經擁有世界在這一刻,已經足夠!四大海的海水那麼多,但是你需要的,不過是一勺水而已。能夠把你所需要的這勺水找到的話,生命在當下就圓滿它的意義,當下就圓滿它的價值。但是,我們生命方向呢?也許你還沒有著眼在我們自己所需要的這個東西上,也許我們還要走很多冤屈路,不知道到什麼時間。所以在無常過後,我想說的,就是這個因果觀念、因果心,能夠有這種因果心,在因果的認識與體驗之下,你的整個生命成了一個實驗室,變成了禪修營,變成了瞬間又一個瞬間的體驗。在體驗當中,哪怕就是錯誤,可以促進我們認識的升華,可以促進我們認識的糾正,可以讓我們知道這樣的認識將會產生怎樣的因果,將會影響我什麼樣的命運。如果說你偶爾做對了,那將會促進我們的信心,如是因如是果。命運並不掌握在上帝手裡面,不掌握在佛祖手裡面,也不掌握在和尚法師手裡面,而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每一個的當下。佛法,就是需要我們做自己的主人公,需要自己去覺察世界,體驗世界。在因果心因果觀念的認同之下,來指引我們。把你的生活當作一種實驗場,不要盲目地陷入自己的情緒。一個不好的結果來了,我們不願意接受,越不願意接受,我們越是痛苦。於是,我們看清楚它,它是如何影響我們自己心情的。我可不可以讓它不影響我自己呢?

    今天我們所說兩個價值取向,一個方面呢,境由心生;一個方面呢,心由境生。到底哪一個正確?是不是非此即彼?我看這裡面啊,兩個都有道理。一個方面我們的心,你缺位了,沒有積極地投入,那麼我們心的力量自然就很小,很被動。在這種被動的前提之下,當然,物質環境、五欲的力量就顯得強大起來。我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我們就做環境的奴隸,不能夠自由自主啊。我們能不能真正地自由呢?我們自己做到這種自由了嗎?結果你發現,我們並沒有做到這種自由人人都在追求自由,結果呢,我們把自己交給環境了,交給情緒了,交給我們自心之外的人和事了。於是我們自己做不了主,我們痛苦這個世界圓滿。最後的結論就是,這個世界圓滿世界真的不圓滿嗎?所以說檢查一下我們自己的心態,檢查一下我們自己行為的力量,檢查一下我們取捨的依歸,你就發現世界不在別處,自己把自己放失了。今天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要找回自我,要覺悟自我,要自尊自重。從生命的每一個瞬間去體驗和認識因果性。善因善果不用佛說讓我們自己來體驗。你來體驗這種善因之下,它會是什麼結果。你來體驗這種惡因之下,它又會是什麼結果?當我們真正開始體驗了以後,佛法那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經書說得圓滿,那僅僅是一種教法,這種教法能不能為我們自己所體驗,也許,不是我們自己狂歡所能體驗到的,而是要沉靜,要孤獨寂寞。所以說這個世間很奇怪,今天早上在來的路上我們還在討論,我追求自由啊,我追求快樂啊,但是今天我進來以後你非得要我剔個光頭,非得穿個和尚衣,非得受個戒律,好像一切的一切都把自己綁起來了,不自由了。有的時候,這種不自由是一種必須的代價。如果我們今天太自由了,你得到的結果那就會是加倍的不自由

    你說你開車,在路上隨便開,可以走路上,也可不走路上,那將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到最後你還自由嗎?可想而知你不自由你說你吃東西,好的我也吃,壞的我也吃,甜的我也吃,有毒的我也吃,你這個自由嗎?當下你是自由了,但是結果呢?你自由嗎?你會發現,這個結果將嚴重地制約你的自由

    人與人之間也是這樣。你說我可以起善心也可以起惡念。是,這個東西隨便你。你可以信仰佛教也可不信佛教你可以好好地學習和生活,你也可以吊兒郎當,拿生活開玩笑,這是你的自由。但是,這樣的結果可能為期不遠,你就發現它帶給你的後果是什麼。而往往這種結果都不是我們自己所需求的。這就必須要我們在因果的前提之下來反省。你想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你認識這種因果規律嗎?如果你沒有真正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東西,如果你沒有進一步探索你所需要的這種東西以什麼樣的因果成就,那你這一輩子都是莽莽撞撞,都是迷糊糊,都是不由自主,它就沒有達成一種覺悟。一旦沒有達成覺悟那就是一個瞎子,在摸索著走,那是一種什麼結果呢?大家可以眯起眼睛想一想它是一種什麼結果。當你有所體驗了以後,經書上的話才感覺到是那麼親切。

    也許它所說的苦,你以無常來觀照的時候,你才有認同的感覺才能夠找到高山流水的一種感覺。也許在這因果之下,我們並不需要跟你講很多,但是你只需要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注重自己的反省,注重生活的觀察,注重我們個體的體驗,這種因果當下就在我身心裡面揭開了非常生動的一面。於是,我們能夠把這種個體體驗上升到對明覺智慧的追求過程當中。明了我們自己所期盼的結果,探索成就我們自己期盼的結果它內在的方式方法在哪裡?你要找得到這種正確方式方法,結果,屬於你的。就像觀世音菩薩說的,千處祈求千處應啊,你求什麼得什麼,只要你能找到這種因果你沒有把這種因果找得到的時候啊,明明很輕而易舉就得到的東西,但是你一輩子都得不到,這就人生的缺失!我們缺失的是什麼?是智慧。我們說智慧是我們的第一生命。為什麼是第一生命?我們追求財富、追求事業、追求愛情、追求家庭、追求金錢、追求名利、還追求健康。在所有這一切追求過程當中,健康很重要。沒有健康,也許你所擁有的這一東西都失去了。但是真的健康就那麼重要嗎?相比於智慧來說,智慧更重要。有了智慧以後,健康身體那就不一樣了。你所擁有的東西那就不一樣了。當你不明白自己需求什麼,對這個世界你很迷茫,到處碰壁,目標不清楚,就像一個無頭的蒼蠅這個時候你會得到你的所願嗎?有很多時候,你都會說,師父,我都不知道我想說什麼,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追求什麼。那就是要清楚你自己要追求什麼,然後再來說。他說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什麼。那就你把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真實認識清楚之後再說。所以說很多時候道理不是講的,道理是需要悟的。悟性不是人人都有的,而是事情要把你憋得很厲害了,憋瘋了,這個問題真正成為你的問題,你才能夠辦法來解決它。

    以前講過一個父親,他要教孩子父親是干偷盜的,這個兒子大了,偷盜的本事還沒有學會。這個父親就要教他啊,兒子啊,你已經長大了,還要成家立業啊,不能夠靠老子偷一輩子給你受用啊。你會不會啊?於是這個兒子說,我學嘛,不會我就學嘛。父親就帶他去偷東西去了。但是到了一個大戶人家家裡啊,父親把他關在櫃子裡面自己跑掉了。而且跑還不出奇啊,他還在那兒喊,抓小偷啊,結果一喊,父親掉了兒子被關在裡面了,這個兒子心裡面才氣啊,你這個父親把我引進來,喊抓小偷你自己掉了讓人家來抓我。沒有辦法啊,父親沒有教。但是,逼的,怎麼辦呢?不能出聲,等他們來開櫃子的時候,一下子跳出來就跑。沒有人教他,但是環境逼迫,他居然成功地逃出了這一戶人家,回到家裡面,父親說,你回來了就算成功了,你學會了一半本領了。這個東西需要教嗎?很多東西需要教嗎?今天我們很多人都在外面交學費,要上這個大學,要上那個大學;要找這個老師,要找那個老師。包括我們今天到了文殊院了,到了禪修營了,以為鑰匙在我們手裡面呢,以為鑰匙都在和尚手裡面呢,其實,錯了,也許不憋你一憋,任何人講的東西就只是別人的東西,再精彩,也只是瞬間的一種熱鬧而已,不能夠變成你的受用。要怎麼樣把別人所講,把別人所體驗,把別人成功或者說失敗的經驗而為自己所擁有,就是要具備一種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在哪裡?實際上就在我真實面對問題的過程當中。你能不能夠真實面對問題?你能不能夠把這種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

    所以有時候我就開玩笑,有人老在那裡問,師父,我該出家了嗎?我就問她,你想出家嗎?她說我想我說,想就出來。她說,但是我放不下母親我說放不下母親你就好好跟母親在一起。她說我跟母親在一起又煩惱,她成天碎碎叨叨。過了一段時間又問我,師父我現在出家了嗎?我說你想不想?她說,想。我說,想,就出來。她說,對不起,我放不下男朋友,和男朋友一起很溫馨,很快樂我說,如果說你放不下男朋友,好好地和男朋友在一起。她說,但是我心裡面又恐慌,究竟能延續到什麼時候。有的時間,這些問題不是別人能替你回答的,這種答案也不在別人嘴裡面,往往是在自己的真實需求上,你到底需要什麼?如果不能明了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一輩子你在學些什麼呢?往往都是無的放矢。人家給你講一千道一萬,但是最後你不能抓住重點。一旦你有這種學習的精神,一旦你把這種問題當作為自己真實的問題,好了,也許別人最呆板的一句話,也許別人不經意說出來的一個方法對你,就成了敲門磚了;對你,就成了鑰匙了。這個時間精彩在哪裡,精彩在你認識到了它的價值你沒認識到它的精彩的時候,再精彩也不精彩。當你認識到它的價值以後,也許封存在藏經樓上毫不起眼的一篇經文讓你大吃一驚。於是,你在那麼多經書過程當中,在灰塵壓滿的經書過程當中,你能夠看到超越於生死的一種智慧你能夠看到它金光閃閃的地方。這個世間上何處不存在金光閃閃的地方呢?我們說,頭頭是道,山河大地無非法界之身,但是,我們不感興趣而已。

    說以前有個禪師啊,進入市場,看到一個屠戶在賣肉,買肉的人就在精挑細撿,這一不好,那一塊不好屠戶就問他,你需要什麼嗎?「我要全部是精的。」屠戶說,我這里的肉哪一塊不是精的呢?每一塊都是精的。禪師在旁邊沒有買肉,但是他把真正的肉買走了,他買到精肉了,開悟了。

    在屠戶眼裡面,我這個肉就沒有壞肉,塊塊都是精肉。為啥呢?因為這是我的東西,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是我的東西,塊塊都是東西我要賣上最好的價錢。買肉的人呢,因為不是自己的東西,而且,要讓自己拿錢出來,所以很吝惜啊,他要挑挑揀揀,在挑揀的人眼睛裡面,這塊也不夠精,那塊也不夠精,就沒有一塊是精肉。當我們要把自己的錢拿出去買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的錢是最美好的,而那些東西呢,每一個東西都有瑕疵。你進商場是不是這樣?買東西是不是這樣?所以說我們小的時候,你進市場挑挑揀揀,說你東西,人家就說,你要忍受大家的挑揀。這是兩個市場,屠戶屠戶標准,買肉者有買肉者的標准。而禪師呢,在這兩個標准之間,他取了一個東西,塊塊都是精肉,哪裡都是精肉,為啥呢?因為屠戶有欣賞的眼光,在他的眼裡,這就價值這就是營生所在。

    今天呢,你對這些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沒有?一旦你把它當作自己的問題,那也是精肉一塊,那也是金鑰匙,那也是敲門磚。只要你有這樣的興趣,我們不會說,這個教授講得好我們才來聽,這個農戶講得不好我不來聽。這個真理教授手裡,這個真理不在農戶手裡。真理在哪裡?真理何處不在,何處都在。 

    (熱烈的掌聲,上半場開示到此結束。中間休息時,上宗下性法師帶領營員們唱起了無門慧開禪師的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非常感謝和尚的「若無閑事掛心頭」,春有百花秋有月,那不就是這樣嗎?心可以很小又可以很大,有一東西有一情緒障礙在那裡,整個世界就完全變顏色了。是不是這樣呢?(營員答:是。)我們剛才講了兩個,一個是無常觀念,一個是因果觀念,也許這兩個東西我沒有正兒八經地給大家介紹,什麼叫無常什麼叫因果。但是這些東西不需要細緻去介紹,也許你正規學習的時候需要這樣去做,但是在現在,你只需要知道有這么幾個名目,有這么一個方向,也許就足矣。只要你有足夠的興趣,我想,講不講那個是沒有關係的,你一定會弄懂。如果說沒有興趣,再給你什麼呢?講什麼也沒關係。也許講什麼你都沒有聽進去,是吧?所以這個東西不用灌,這也不是灌得進去的。而是你想,你就能收攝進去;你不想,就讓它是一陣清風,輕輕地過去,就行了。

    所以說,我們剛才所說只要你人生的問題看清楚了,把解決問題的興趣培養出來,其實我們的學習能力它就具備了。這個時間面臨世間上任何事情的時候,它都可以當我們自己的老師,都可以當我們自己的知識這就是一個因果佛法說,聽經聞法最主要是成就我們聽經聞法的心態,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是不是?你為人處世其實最主要就是成就為人處世的心態。你的生活,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實際上就成就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就能夠展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樣態。這是取之於我,用之於我。關鍵在於我們自己。

第三個觀念呢,因為我們只有兩個鐘頭,要把講完哈。因果,掌握了之後,對於我們自己人生境界的一種提升,這個很有幫助。你清楚自己的所願,你清楚達成自己願景的一種正確方式方法,那麼,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面。你只需要精勤地按照正確方法去耕耘,人生的前景那就是無限的。你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就有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想要一種什麼樣的願景,就能成就一種什麼樣的願景。我不清楚,在座的各位有什麼樣的心願,但是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大堆夢。怎麼樣讓夢想成真呢?不僅僅是眯著眼睛做夢啊,要探索因果,探索正確方法。佛不就是教我們覺悟嗎?覺悟的就是這層因果,把因果方法掌握了以後,人生,誰還能限制你呢?沒有人能夠限製得了你。所以說這是下士道的核心理念

認識因果以後,簡單的有兩個觀念。一個就是要斷惡,一個就是要修善,我們能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斷惡行過程當中。很多人已經理解了,說因果我也體驗了,我也學習了,但是,在斷惡修善的過程當中不能投入。所以說你講一千道一萬,它僅僅是一種知識,沒有變成我們自己的行動。於是呢,這個道理圓滿,也是有缺陷的,不能夠真實地受用。所以說上根利智的人,見說就行,理解了善惡,我們自己在身口意的過程當中,努力地來認識,哪些是惡法,哪些是善法。然後,力爭儘快地去斷惡行善。

最近呢,我知道宗和尚在帶領大家學習《瑜珈師地論》,其實,我周末一空的時候啊,我也網路上跟著宗和尚學。他們說,你現在還跟著讀這些嗎?我說,讀,宗和尚是我的老師我要好學內心因果,也許一輩子你都不窮盡內心因果經典的書籍當中,需要一遍一遍地學習。因為當你認識了,我們已經掌握了,但是,你還差得很遠,也許你越學越覺得自己的不足。當這種時候,我們才能非常努力地把自己所有精力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同樣是一個概念,同樣是一本書,但是,你今天讀明天讀後天讀,今年讀明年讀後年讀,感覺不一樣,認識的層面不一樣,我們自己身心投入的力量不一樣。所以說只要你有興趣,把我們對因果認知落實在不斷的學習過程當中,在不斷的學習過程當中,認知我們自身性格的一種缺陷,認識我們自己身口意三業當中的一種寶藏,能夠認識到這種寶藏的時候呢,那你就能開發出來了。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缺陷的時候呢,你才能真正改變它。實際上萬萬千千的道理就落實在這道理,所有的佛法到最後歸結成幾句話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講起來簡單啊,實際上非常深刻。我們認識到沒有?這是二種,就是共下士道的修行核心,一個理念因果理念兩種努力,斷惡行善,落實在自己的學修過程當中。

三種,共中士道的修行方法就是我們今天所說聲聞緣覺乘的修行方法那就是要求出離。儘管在現實生活間,我們的人生可以越來越圓滿金錢名利、美女、帥哥、洋房、汽車,什麼都有。但是,我們說第一個觀念當中教大家的,要有一個放大鏡,什麼放大鏡啊?無常。拿這個無常的放大鏡來看看我們所追求的一切的一切,它還有什麼價值?儘管我們這一生,可以投入很多精力去追求這些東西,但是,到頭來,我們發現夢幻泡影一樣,就像丟在水面上,打起一個泡,過後,啥也沒有了。

說以前有一公主,最喜歡肥皂泡,就要求她的國王,要滿足她:「我要把肥皂泡串成串,串成項鏈,然後我要戴起來。」全國上下的人沒有辦法,最後一個有智慧大臣說,好,我幫你你看上哪一個肥皂泡就抓起來,我給你串。一抓就破,一抓就破,到最後,自己對肥皂泡的希望也完全喪失掉了我不要這個肥皂泡了。

那麼你有沒有這個智慧呢?也許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夠看透我們自己所追求的,你和那個公主啊,也差不多。你今天所追求的,也無非是肥皂泡,但是,你還想把這些串成項鏈,來裝飾自己。有沒有人幫你串起來呢?我很幫你扮演智慧大臣角色我也請你來抓一抓,你用無常的放大鏡好好來看一看,來抓一抓肥皂泡。你喜歡哪一個肥皂泡呢,你抓過來,我們幫你串起來,好不好?(熱烈的掌聲)

第三個觀念就是,人世之間各種各樣圓滿願望,我們可以去追求,但是,你要知道,它終極給我們帶來什麼意義呢?夢幻之後都成空,泡影過後都是水。我們在人世之間榮華富貴一場,最後又以什麼謝場呢?我就看很多老革命啊,到最後人生非常凄涼。很多人生一輩子風風光光,到最後要咽氣的時候,那是凄凄涼涼。

如果我們有智慧的人你就可以反觀一下,難道我們一輩子就是玩這種東西嗎?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萬花筒,這種花很好,那種花很好,是不是我就把萬花筒拿著光玩一輩子就可以了?有什麼真實意義呢?所以說要把世間上我們一切的慾望,一切的追求,要放在無常的放大鏡之中來觀照它。如果你還沒有看空,那麼,大可以按照正確因果去追求。為啥呢?今天叫大家放空、放空,真的可以放空嗎?也許不太容易。你要叫他放空,他說你和尚消極了,啥都不追求。是不是啥都不追求啊?不是啥都不追求,和尚境界更高,呵呵,出家人境界更高。他能看得清楚這個東西放下。那你沒放下,我們也不障礙你,但願你夢想成真。你要按照正確因果去追求,能夠滿願的,能夠得到你想要的,那你得到之後又如何呢?享受了之後又如何呢?人生境界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追求短暫的享受,有的人能夠把自己的追求上升到究竟意義上,於是,我們能夠知道,人世間的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哪怕就是我們在生死輪迴當中,我們一生比一生增上,一生比一生圓滿,今天你是個小平頭老百姓下一輩子,你就可以當一個省長,一個國王,再下一輩子,也許你能當一個聯合國的主席。但是,又能怎麼樣呢?還是在生死輪迴過程當中,還是在無常過程當中。什麼是無常背後的真實呢?也許,我們沒有太用心去研究。

我看,那個是基督教的還是伊斯蘭教的,他臨終了,要下葬了,就會說:來自於塵土,復歸於塵土。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人不就是最初來自於四大,來自於塵土嗎?到最後,人生一切夢想過後,我們還得回歸於一掊泥土。人增加了什麼?

我小的時候,在那裡妄想,早上爬起來就吃,弄了半天了中午還要吃,再弄了一下午了晚上要吃,但是吃進去的東西呢,它又要拉,拉出來之後再去吃。麻煩啊!

講一個笑話,一個私塾先生在教課文,學生都在讀課文。天上下起雨來了,私塾先生詩興大發啊,他做了一首詩,你們知道了吧,是什麼?看過嗎?他說這個天上的雨啊,下到地上就變成雪了,雪又變成水,溫度一高又上升到天上,又去變成雨,是一種輪迴啊。這個意思有什麼呢?他說你還不如直接下雪,或者說,這個雪到地上變成雨,雨又變成雪,那你干嗎不直接下雨呢?有個學生就接過來,他也做了一首詩,大概意思說什麼?先生啊你吃又不吃屎,但是你吃的飯呢,到了肚子裡面就變成屎,變成屎來多麻煩,還不如當初就吃屎。(眾笑,掌聲)

小的時候是把它當作一個笑話來看,慢慢長大了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個笑話,它的背後有很深層次的一種東西。我們很多人把它當作小孩對先生的嘲笑,但是,我現在把它當作為小孩對先生的一種嘲笑,而是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人生輪迴,它有一種終究性質的追問。

我們今天人生各種各樣的境界,你說你讀了大學,進一個公司,進了公司之後,各種各樣的拼搏,從小職員、做科長,做到老總。做到老總,年紀大了要下課,煙消雲散。再不情願,他也要下課。下了以後,曲終人散,人家就不你這個老總的賬了。於是呢自己有很多失落。就在這孤獨、失落與寂寞過程當中,人生已經慢慢就要謝場了。

昨天看了一個笑話,他說人生百了歌。我記不完全了,他說人生懷孕了,出生了,長大了吃了,拉了,結婚了,生小孩了,但最後小孩大了,自己青年了,壯年了,到最後,一切痛苦都過去了,將要死了,到最後就埋葬了。人生百了歌,就這么幾個了,就把人生濃縮成這么樣的一種精華,幾個就把人生事情了了。了了有何不了啊。文殊院前面有一對聯見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了了有何不了?那個境界更高,我們不要說你把前面的,見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了,就是後面的了了有何不了。這個世間上一個一個都經歷過來了有什麼呢?所以說這樣一想呢,人生就索然無味了。我們想出家的時候,家裡人說你這個人怎麼回事?學到哪裡去了?越學越轉去了,越學越倒退了,鑽到牛角尖裡面去了,腦袋裡面起乒乓了。本來是要讓你去學校的,本來是要讓你去追求人生的各種境界,但是今天這個娃娃,讀讀讀的,他說人生沒有意思。我要尋求另外一種真實他說什麼是真實啊?祖祖輩輩不就這么過來的嗎?從小,吃飯、吃飯,長大、長大,結婚、結婚,生子、生子,死了。就這么一回事嘛。(眾笑,掌聲)人家祖祖輩輩都能這么過來,你為什麼就不能過來?他就這樣問。我說,可惜你不是我啊,你可以那樣了,我不能這樣了。

天上來之前,內江還有一個小女孩,今年20歲,讀了護士學校,要上班了,不上班,她跟她媽媽說,我不走冤屈路!不走彎路!哦喲,我一聽這句話,這個是大氣派!把她的父母找來,我說你們支不支持啊?支持!不走冤屈路好,我們兩夫妻信佛,支持她!這樣的人有多少?少之又少啊!而我那時侯呢也是這種心,盡量地不走冤屈路。為啥呢?我看我那個學校校長跟我父親同學,他已經做到校長了,已經做到那麼大的收入了,也是種種光環都在自己頭上套上了,但是,我看他那個不是我追求的境界。我們家裡人不就是希望,你今後也像校長這樣風風光光,光宗耀祖,但是我看他就不太風光,太困苦了,以後我的境界就是這樣的嗎?人家已經把我的後半生給我過了我還要去走嗎?人家說有智慧人不是這樣,有智慧的人見一葉之落而知天下之秋啊,睹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啊。是不是?他能夠由小到大,由近及遠,這樣子來了世間上的萬象。我們今天在座的,如果沒有悟性,那就是要走到人生最後悲哀結局的時候,哎呀,人家死了,我也要死了,一輩一輩的人都走過這樣的世界我還要走入這樣的世界。儘管沒意思,但是,我還要走入沒意思,我也要這樣沒意思下去。這一生要這樣沒意思下去,下一我還要這樣沒意思下去。你是選擇這樣的生活嗎?我就覺得,這樣的生活只要你喜歡,你大可選擇這樣走下去。也許,它也是一種沒意思的有意思。

所以說,聲聞緣覺最主要是要看透自己究竟的需求。得到了錢以後怎麼樣?得到了名以後怎麼樣?得到了汽車美女以後又怎麼樣?升了官發了財又怎麼樣?看一看我們最後的結局,我們是要凄涼的謝世呢,還是要在天心月圓這種圓滿境界來謝世呢?能夠參悟到生死一如的境界的時候呢,也許就不一樣了。

共中士道修行,就是要看清楚自己真實需求。我們今天生活過程當中,不知道你做過這樣的統計沒有,啥統計?你寫寫你人生各種各樣的需求,把你所有的願景都寫在上面,就像我們網上所說的許願牆,你有什麼願望你都可以貼在那兒。但是,你的願望反映了你的究竟心境你的心願究竟是什麼?我們這樣做過嗎?也許我們都沒有做過

我們各種各樣的想法,各種各樣的願望,應該說我都是尊重各位的,你怎麼樣想,都合理。但是,你能不能從這個層面上來反思一下自己呢?這種方法對我自己的提升,是對整個過程圓滿,能不能從這個方向去看看自己真實存在的問題呢?能夠從這個層面發現自己真正的大問題所在,其實就是一個生死問題。

佛經上說,生死是一個大事,但是我們今天誰把它當作為大事呢?也許我們根本沒有把它當作為一個問題,我們只能被眼前的小問題把我們的心占據了。每天我要吃飯,今天我要化妝,要打扮得很漂亮走到街上我要有百分之百的回頭率。然後將來我要拿一個什麼文憑,要拿一個什麼職位,要拿多少薪資,對不對?一天又一天,我們的心就慢慢被這些現實功利淹沒掉了。你更大目標呢?也許被眼前這些眼花繚亂的各種各樣的想法,各種各樣現實的欲求,把自己究竟的目標埋葬了。也許至死,你都不會想這個問題。我們就說這個人生一大悲哀啊,不明了人生的究竟歸結處,不明了我們自己究竟的需求,不明了我們自己究竟的安身立命處所,這不是人生的一種悲哀嗎?所以說,共中士道的一種內涵,就是要求大家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發現之後,你要想辦法來解決這個最大的核心問題。把核心問題解決了,也許,人生是另外一種景象。佛教說,生死是一如的,生是一種死,死是一種生。人生不是哪一天生下來之後才有的,也不是哪一天死之後就沒有的。我們思索過這個問題沒有?很多人問我法師啊,三世因果真的有嗎?六道輪迴真的有嗎?他說你怎麼樣證明?我說,你的今天從哪裡來啊?你有沒有昨天?你的明天從哪裡來呢?你的昨天和今天是不是相隔別的呢?不是相隔離的。你的今天和明天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嗎?不是的。你看你這個身體,從父精母血結合在一起,慢慢地長成一個包,慢慢地長出六根,慢慢地成長,慢慢地分娩,一直到今天。也許把你小時候的照片翻出來,也許胎兒時期照片翻出來,還能夠看到一些相似相續影子,那麼我們自己注重這種過程嗎?你認哪一個為自我呢?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發現生命就是無盡的一種延續。

我們今天在生活的當下,生活一刻就死掉一刻,生活一天就死去一天,生即是死,死呢也即是另外一種生。你從這個地方消失掉了,你又從那個地方冒出來了。你從你家庭裡面消失掉了,你從文殊院冒出來了。(熱烈掌聲)我說這種六道輪迴真的那麼神秘嗎?不神秘。每一天早上,我們帶著崇敬的心進了殿堂了,發了四弘誓願了,要能夠幫助一切眾生。然後,我們在念經念咒過程當中,身心境界都得到了非常清凈的升華。那個時刻,你和佛是一樣的!(熱烈掌聲)下了殿堂了,你認為遠離這種庄嚴神聖的場所,於是,一出大殿你就嘰嘰喳喳,又還復到小孩子的一種狀態。到了觀堂了,要吃飯了,你因為飢餓所以見了飯菜就像餓鬼一樣,趕緊塞啊,禪修營這么多人,再不搶先下手,待會兒就沒有了。這是一種什麼狀態?和搶飯的餓鬼有什麼差別那就是一種餓鬼狀態吃了飯啊,慢慢的,我們今天來是幹啥的?哦,禪修營,八點半了,好好聽哦,這個人生估計能因此而解決很多問題,你又回到學習當中來了。你看你一生當中,一天當中,不僅僅是六道輪迴啊,你不道經歷過多多少少的輪迴。在每一天當中,你都是這樣。一輩子當中,人家說三起三落不到老,是不是這樣的?山不轉水轉,一天你要轉多少時間?這不是一種輪迴嗎?這不是一種六道眾生眾生相嗎?如果說我們心裡面是這樣的,如果說我們今天是這樣的,如果說我習慣是這樣的,你想一想,你整個生命狀態是不是這樣的?它與你整體的生命狀態,是不相分離的。從一個大的時間片段中,截取你一個小的時間片段,截取出來,差不多你天天都是這樣,都在輪迴六道輪迴,不僅僅發生在這一生這一生命不存在之後,而是在我們當下,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一會兒你高興了,一會兒愁眉苦臉,一會兒見了和尚,大和尚給我簽簽名吧,一會兒見了同修了,兩個人打架了,又起嗔恨心了,又起修羅心了,在一輩子當中,這樣的事情,你經歷得還少嗎?但是我們自己為什麼就不能知道,這是一種輪迴呢?就不能知道對於生命,我們沒有一種固定的方向。我們就像風中的落葉一樣,風吹到什麼地方我就到什麼地方,根本沒有自主性,而是非常偶然的。就像小時所說他說這個人啊,生下來是很偶然的,你想,父精母血一結合的時候,那麼多精子,只有一精子穿透,你是一顆精子呢?不知道。最後,你這個精子就形成了,於是,你長成男人,你長成女人,非常偶然的機率你就成為男人了,非常偶然的機率你就成為女人了。非常偶然的機率,你的家境非常貧寒,你生在窮山惡水;非常偶然的機緣,你生在富貴之家,那麼世間上林林總總、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歸之為非常偶然。難道這種說法能夠站得住腳嗎?

我們今天還是這樣,今天我生不逢時,我很偶然。今天,我到了文殊院非常偶然;明天,我遇上一個美女,還是偶然;後天,我又遇上一個恐龍,我還是偶然;到最後,我一口氣不來,我還是偶然。(熱烈掌聲)如果這個世間都是偶然,不能夠為我們自己所做主,還用我們幹什麼呢?每天眯上眼睛瞎撞就是了。還用開車做什麼?還用修路做什麼?根本就不用修路,根本就不用開車,你完全可以眯著眼睛,瞎撞,人生就結束了。是不是這樣呢?這樣的道理不能夠成立啊!

仔細想一想,不能夠成立啊。佛法上說的,一飲一啄,莫不有前因後果。我們今天所遭受到的一切,莫不有前因後果。我們今天生死莫不有前因後果。我們今天的無常,也是我們自己一種心境

少年前,在親近我們宗性大和尚的時候,宗性大和尚曾經提過這種觀念,說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你的心念不斷地變化,這就是你的時間時間是我們自己心的假相。一個在禪定當中的人,一念可以一大劫,他這個時間有多長啊?而我們今天的人心念是生生滅滅,你的時間又有多長呢?莊子裡面,說一個椿樹一活八百年,彭祖一活幾千年,還有壽星。你再一看,夏天的鮮花幾天露水以後,它就掉下來了。一個昆蟲,也許,朝生暮死。時間觀念因人而異,那就是我們自己時間觀念的一種變化。心念的變化就是時間的變化。你心念的變化,時間的變化,顯現在空間上又是一種空間的變化。時空的變化無非是一種心念的變化。生死,怎麼會有生死你的心是怎麼來的?它又是怎麼去的?就在這一念心性的來來去過程當中,你就可以參透生死本來面目!!!

你的念頭來了,必然成就相應的生活環境。你的念頭去了,必然能夠消失現實環境中相對應的某些東西,於是,生死的一種神秘,它並不神秘,只在一念的生滅過程當中。一念的生滅又是什麼原因呢?你看你這個念頭怎麼來的?來而無根,去而無影。都是一種虛妄。《楞嚴經》上所說,來無所來,去無所去。來來去去都是一種莫須有的幻妄。生死就是這樣,所以說經典跟我們講,生死是一種虛妄,本來是莫須有的。以前我看這個莫須有,感到很委屈,說,岳飛,遭了這傢伙,莫須有,給整死了。文革,多少的人遭了莫須有。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遭了這個莫須有。但是,我們並不感到冤枉,我們還在生死輪迴過程當中,以為這些是真實的。其實,就是我們心的幻相,沒有醒悟啊。回歸到心的真實面的時候,就能出離自己這些虛幻這是共中士道,就是要發現自己真實的問題,大問題,生死境界的問題,它是一種虛妄,不是真實的。我們要痛苦是因為自己虛妄分別心而引起的,你能夠回歸到不共的上士道,就是能夠覺悟,回歸到這個世間真實相狀,我們所說真實菩提心,你用智慧觀察這一真實存在的本來狀態的時候,好了一切都可以不再出現。你的生,可以不生;你的死,可以不死;你變成男人,其實你不究竟是男人;你變成女人,究竟上來說,你不女人。所以說,男人局限不了你,女人局限不了你,眾生六道境界也局限不了你,你內在實實在在是與釋迦牟尼佛同等不二!!!我們人人都是佛,現前就是佛,本自具足你能意識到嗎?當我們不能認識的時候,沉入我們自己心獄境界的時候,哎呀,師父我是女人啊;師父我是男人哪;師父我是業障啊!這個世界上是不是這樣?往往就是這樣,你認為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熱烈掌聲)所以說,存在是我們自己的認知,一旦你認清楚我們人生各種各樣的境界僅僅是我們人生虛幻認知,由什麼樣的認知就會顯現出什麼樣的生死境界。而解脫生死之道,也就在於認識自己不生不滅真相。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真實智慧,能夠在現下穿透一切時空,穿透一切假相,回歸到本來的時候,人人是不欠不余,你也不少一分,你也不多一分,你跟所有的三世諸佛都是一樣的,無非是菩提心的一種顯發。

也許我們自己對於佛法有一個整體的概念我是希望通過這短短的兩個小時,把無常觀念,共下士道人生增上圓滿因果修法,乃至於共中士道的發現自己根本問題,發現自己虛幻層面,不共上士道的能夠認識到自己本來現成,人人本具的佛性,這三士道的修法就在裡面。成不成功呢,看於各位,你喜歡,也許它就去了你不喜歡,也許,我說了等於沒說。萬萬千千隻在於一個緣,有緣的,不用多說;無緣的,根本不用說。(熱烈掌聲)

下面是解答問題,再多也不怕,因為宗和尚在。(熱烈掌聲)再多也不怕,因為有你們。(熱烈掌聲)

1、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堅持才有可能成功,但是佛經說,不要執著。請問,如何處理二者矛盾

兩者本來沒有矛盾,所以你不用處理。為啥呢?過河需要船,過了河,你還用背著船嗎?(熱烈掌聲)沒有過河之前,你也不用船嗎?想一想這個問題你就清楚了。

2、要發心療救別人痛苦,應該怎麼做

先不要說療救別人,先要看自己有什麼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盡虛空法界所有眾生,就是你一個人。你是眾生,於是人家都是眾生;你成佛,所有的人都跟著你成佛。(熱烈掌聲)有了個體體驗以後,有了經驗以後,你就善於引導別人了。今天我剛到,宗和尚給我上了一課,我們今天,如果自己沒有體驗,要真正弘法不行啊。你自己沒有經驗,你很難引導眾生啊。

3、佛家講斷惡修善,斷和修之間,是否有對立煩惱菩提之間,是否有對立

當你迷的時候呢,萬般皆是對立當你覺悟了之後呢,所有的一切對立都不存在。煩惱菩提,如何下手?覺悟煩惱就可以了。

4、請問,什麼是智慧

你內急了怎麼辦?你餓了怎麼辦?你困了你怎麼辦?(眾答:睡覺)我看你們挺有智慧嘛。智慧不是外來的,智慧是人人本具的,把你這一念明覺之心擴而充之,就是智慧

5、俺認為佛教思想是唯心的,請問師父,作何解?

什麼叫唯心?什麼叫唯物?多少年我就問別人,什麼叫唯物?他說,客觀的就是唯物的。我說,這個心是客觀的存在呢,還是不客觀的存在呢?他說這個好像是不客觀的。不客觀的你怎麼認為有一個心呢?既然不客觀,為什麼你還有一個心?你說有一個心,它就有一個心的存在。只要它存在,那就是客觀的。既然心都是客觀的,心和物,能分得開嗎?所以說佛教的唯心,不是二元對立的唯心,是唯一真心,這個心啊,是心物都包含在內的,這些名相要界定清楚才好說,沒有界定清楚的時候,很容易上當啊。

    6、佛教在當今總是自稱不是宗教,請問這個結論的根據?

    我也不知道你這個結論的根據是在哪裡啊。我就說這個佛教宗教。好好地明心見性就是宗,三藏十二部這就是教。你能說它不是宗教嗎?但是,和你認為宗教不是一回事。只不過說,我們很多人很容易為一個名相所局限。就怕你被名相所局限,所以你說什麼,我就說不是什麼。去除你的執著,去除你的誤區,知道吧?(掌聲熱烈)

    7、我在修持佛法每一個新階段會出現感覺就像身體裡面出現了兩個我,在不停抗爭,一個是堅信佛法,另外一個是說不出感覺,有點搖擺。所以說,要更多地深入經藏,更系統地學習,努力消化。請問師父,出現這種問題,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處理?

    沒有。我矛盾痛苦著,我痛苦修行著,我修行並享受著,這就是正常的過程。沒有這些東西啊,修行也就沒有必要了。沒有這些東西啊,你的修行就流於形式了。所以說修行相當相當艱難,就像把我身體皮膚剝了一樣痛苦。但是,修行又是相當相當享受,正在痛苦的當下,我看清楚痛苦並沒有痛苦自性,於是,我享受著這種智慧。不要把兩種分開來,知道吧?你說你煩惱都沒有了。煩惱都沒有了,你就不用修行了,你說你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什麼問題都沒有,你在那裡當神了,當正神了,我們就不需要菩薩了,我們就把你供起來得了。修行在哪裡呢?修行就在現實過程當中。現實是什麼?就是把你矛盾東西理清楚,它不矛盾。把你的問題看清楚,它是莫須有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這不是你的升華嗎?人與人之間處不順,處不順把它處好,不就是修行嗎?面對所有的矛盾面,我都能調和好,和諧好,這不是你修行智慧嗎?除此而外,你還到哪裡去修行呢?要知道,修行不離生活啊。(掌聲熱烈)

    8、你怎麼看待佛學的,在你眼裡面,佛是屬於唯心呢,還是屬於唯物?

    你說他唯物就是唯物,佛可以是唯物主義者,跟你是同一條戰線。你說他是唯心,佛也可以唯心,因為啥呢?比如說西方極樂世界,他居然創造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創造嗎?佛就能創造,他能從心裡面變現一個極樂世界。我看你也能自心之中,來成就一個舒舒服服的家庭,你那個小家庭就是你的極樂世界,你可不可以成就呢?(掌聲熱烈)不要給自己戴帽子,文革的時候,就喜歡戴帽子,地富反壞右,黑五類。走到路上啊,人家就打他,吐他口水。於是,你拿一個紅袖標戴上,我是紅衛兵我是革命闖將,走到哪裡人家提供吃飯。我們被這樣的標簽受害還不夠嗎?所以說,把自己界定為唯物的,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唯物呢?如果你把自己界定為唯物,其實你不用界定,唯物它本身就會凸顯出來。一旦你給自己界定,對不起,你那個唯物還是唯心的。

    9、你怎麼看待得病了不去醫生

    一個方面就是他想死(師父笑,眾笑)。如果說得病了不去醫生,他要去拜佛我想,他至少對佛有信心。也許,心病用心葯醫,佛真能夠解救他啊。所以說,這個是不一定的。有的時候,我們看人家,迷信嘛,你怎麼道人迷信呢?很多時候,記得一位法師在北大講學的時候,一位教授就公開發難,你這個迷信法師就問他,你覺得我迷的是什麼呢他說我不知道啊,我沒有研究過。既然你沒有研究過,你怎麼知道我迷呢?除非你迷了我的迷,你才知道我迷了。如果你沒有迷入我的迷,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迷。原來看過一個公案,說兩個人在橋上看河裡的魚,他說你看,魚都在對我笑了,魚很快樂。人家就問,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很快樂呢?那個人就問他,你不是我,你咋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它不就這回事嗎?(笑聲,掌聲)

    10、通過學習佛法我覺得它是一部做人處事的寶典。但對於認識世界規律我覺得利用佛法來認識,有些困難,不太直接,不如唯物主哲學,你對此有何看法

    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假如說是唯物的,那很多偶然你能給我解釋清楚嗎?我們人,都是因為偶然很多機率變成的,你能夠解釋清楚人各自的稟性不一樣,你怎麼給我解釋呢?千人百怪,千人千面都不一樣,你倒是給我解釋一下,都是偶然嗎?也許探討問題的方法,有各種不同的渠道,唯物,可以在唯物的界限當中,揭示和它相應的真理佛法,在佛法的根本途徑之上,能夠揭示佛法的根本真理。也許這兩個,本身不是矛盾的,而我們今天呢,已經把它對立化了,但是我們唯物主義,乃至我們今天的人都想解放全人類,有的時候我就說,你們想解放全人類,想不想解放我呀?你也不能把我推辭在外啊,其實我也很唯物的,我也很布爾什維克的,你把我推在外面,對不起,你的心胸不夠唯物。真正的唯物啊,我想把這些東西放下了之後,也許你才能真正地唯物。(掌聲)

11、佛教在大陸沉寂三十年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似有中興之勢,但在市場經濟下,宗教搭台,經濟唱戲這種觀念之下,佛教外表的昌盛是否掩蓋不了佛教精神的下滑?兩千年的傳統遭遇沖擊,道場改成商場,僧團變成財團,(宗和尚那天才講,道場不是商場,僧團不是財團。但是,我要的是佛法不在某些人的手裡面,佛法在你心裡面。如果說你不動自己的修行,不學習,於是,隨著天下道場成為商場,僧團成為財團,你也成了謎團。)他進一步說,僧材的培養,僧團的建設,道風的整頓,都是關係佛教有益的問題,請問大和尚你是如何看待僧材培養與道場建設的?你認為僧材與道場功用何在?你又是如何進行僧材培養與道風建設的?

    今天幸好宗和尚給我上了一堂課,現炒現賣。我以前一直認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個很壯大的僧團,很正規的僧團。宗和尚今天跟我說,我們連自己都建設不好,還到哪裡去建設別人呢?你想倒是想建設別人哪,但是你連自己都沒有建設好,你拿什麼建設別人?世間所說,我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笑聲,掌聲)古人所說,物有本末,事有終

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道場不離自心,僧材不離自我的成材。(熱烈掌聲)

12、對其他宗教看法,為什麼伊拉克、巴基斯坦、黎巴嫩利用宗教發動戰爭中國道教為什麼落後,沒有佛教這么興盛?

我看,你為什麼要用你的問題,來製造我們自己的混亂就像人家要利用自己的煩惱來製造世界戰爭,是一樣的。異曲同工啊,知道了吧?當我們處在煩惱的時候,當我們自己不圓滿的時候,一定會為世界帶來相應損傷。儘管你有自己的借口,但是你這借口,也許會成為你傷害別人的借口你可以拿這種借口來愛人,同時你可以拿相同的借口來傷害人,往往我們就在愛人的同時,在血淋淋地傷害著別人。這個是不奇怪的。

13、佛祖慈悲,為什麼會在去年四月初八發生大地震?

你把佛祖地震了嗎?地震是你自己的事情啊。你遭了殃了,佛沒有遭殃,於是,你的身體被摧毀了。你也許經歷了災難了,但是,你的心真正經歷了嗎?我們自己造作了這樣的因果,我們自己不想承擔這樣的結果。佛啊,你救救我吧,我今天不想修行,但是,我想成佛。這不就是你要答案嗎?這個就是偷心不死啊。如果說佛的慈悲成了縱容我們為惡的淵藪,這種慈悲有什麼用?

14、無明煩惱,如何用佛法心態來解決?

一個就是覺悟,一個就是認識它的因果。二一個,認識因果之後,努力地去對治,就可以了。

15、如何在復雜的工作環境中念念覺照,不斷進步?

就是掌握當下的覺照心性,然後,不斷把這種覺照心性擴而充之。沒有什麼其他訣竅,放棄了當下的努力,那麼,未來一切都虛幻;放棄了當下的努力,過去依然是過去,你沒有任何改變。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有念念的相應,都落實在我們現前一念的相應過程當中。

16、因果關繫到底是什麼

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你餓了你為什麼不去石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