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師:《因果明鏡論》講記 七

因果明鏡論》講記(七)

智海法師講述 2009年5月28日·四川內江聖水寺

今天請大家翻到《因果明鏡論》二十六面。前面我們把一切的業總攝為十種業道。十種業道,從惡業方面來說,就是十種惡業;從善業方面來說,就是十種善業。能夠深入細緻地把這十種道理解,體會,認知,這個很重要!我們修行基礎基礎,就是要能夠分得清楚善惡。善有哪些善,惡有哪些惡呢?首先你要學習過,認知起來比較容易一些。

貪欲

昨天,已經把十種惡業的前七種,身體上的殺、盜、邪淫;口業上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七個方面學過了。今天是第八種,貪欲貪欲,它所針對的是什麼?是別人的東西。我們針對別人的東西,總是在想別人的東西怎麼樣跑到我這里來;人家兜裡面的錢怎麼裝到我兜裡面來。這個世間上好的東西太多見了好的東西難免就會生這種非分之心。所以,它的基是屬於他人的東西,屬於他人的財物貪欲發心第一個認知方面的。屬於他人的東西,我們認識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個,發起心。就是想將他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這就是發心。加行,就是由上面的兩種發心進行實際的行動。怎麼樣才能夠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呢?想盡千方百計。所想的這些方法,所付諸施行的方法,都叫做加行。究竟,就是你所念的財物,最終屬於自己了,這就貪心圓滿了。總之一句話對於他人的財物,我們反反複復這樣盤算:「我怎麼樣才能夠得到他呢?」凡是對他人的財物生起一種欲求之心,這都是貪心對於那些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妄起非分之想,希望占為己有,這些都屬於貪心

貪心,它要究竟圓滿的話,必須要具足下面的五種相。第一個方面,有耽著心。就是特別執著,守護自己的財物。屬於自己的財物特別耽著,想盡千方百計都要把它守住。這個是耽著心。從我們自己要好好觀察,從周圍的眾生身上你也要好好觀察。比如像那隻狗,它的窩邊上你要走過去,它就警覺了:「這個人走到那兒,是不是要拿我的什麼東西?」它立馬就跑過來,觀察觀察你想幹啥,這樣守護自己的東西。還有一個,它認為是自己的地盤,聽到有一些這樣那樣的響動,它立馬兩只耳朵豎起來了,就要叫。為啥呢?就是不要別人走進自己的東西它就要守護。我們是不是這樣子呢?我們也是這樣的。你有什麼東西,腰包裡面揣上一萬塊錢,要是誰挨著你坐的話,你就小心了:「誒,這個人挨著我這么近,是不是知道我身上有錢?」也許別人不知道,但是你就是要起這種防護心理那就自己的財物而耽著,而守護。這就是對於我們自己的財物產生耽著心。

第二個方面,有貪婪心。心裡面總是渴望這些物質能夠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很希望天下的好東西,都為自己所擁有。所以,我們的心裡面,錢不嫌其多,好東西不嫌其多。我們很多人就往自己家裡東西,啥都往家裡搬。家裡面都塞不下了,他還想家裡搬。實際上就是一個增長財富的心。不管什麼東西,只要他認為看得起的,基本上都朝他家裡搬。希望這些財物輾轉增長,很喜歡積累這些東西

第三個方面,有饕餮心。什麼叫饕餮心呢?就是對於人所擁有的資金、財物,看到別人擁有的覺得就是好,自己擁有的,擁有了他就不珍惜了,自己的再好也比不上別人的。總是看見別人的東西他就垂涎三尺,羨慕不已。凡是別人的東西,他都覺得好。只要拿到自己手裡面了,那就無所謂了。拿進來以後,再想別的東西。我們的心,在日常生活過程當中是太突出了這叫饕餮。過分的貪婪。

第四個方面,有謀略心。什麼叫謀略心?我們心裡面盤算:「這個人的財物怎麼樣才能夠我所有呢?」心裡面就在起這樣的念頭,起那樣的念頭,想盡千方百計,怎麼樣把別人的東西弄為己有。所以,對他人的東西希望去取得,心裡面來思慮、謀劃。這叫謀略心。

第五個方面,有覆蔽心。什麼叫覆蔽心呢?我們自心貪欲所佔據了,有這種貪欲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羞恥,也不知道貪欲的過患,也不能夠發起遠離貪欲的心。你看心裡面有這種煩惱的時候,讓你念佛很難念下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個金錢好,那個金錢好。」念佛念到自己喜歡東西去了。所以人家說「念」,上面一個今,下面一個心,就是你當前的心是什麼。你喜歡什麼東西,不叫你你也念了你說一句阿彌陀佛,這個萬德名號,教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好不好?好,太好了。但是叫你念,念不起來。為啥呢?你是嘴巴上說好,內心裡面沒有真正認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好。為什麼沒有真正認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好呢?就是現在的世俗五欲,貪欲太重,像財、色、名、食、睡,這個世間上的東西就是好。就由於我們內心執著,實際上還耽著於現前世俗上的五欲,它把我們的心牢牢地佔據了,佔有了。所以,你的心是屬於世俗五欲的,並不屬於阿彌陀佛,並不屬於西方極樂世界。為啥呢?就是你的價值取捨觀所決定的。你的內心層面認為什麼東西好,說給別人聽的不一定是真的,掛在嘴上的不一定是真的。要把內心真正的想法翻出來,看看你內心裡面認為什麼真正好。所以,學佛要把價值觀念改變過來。世俗五欲的價值觀念是世間的人的,不是學佛人的。今天我們學佛,好壞觀念價值觀念要改過來,要與佛法相應。如果我們心裡面與佛法不相應,我們的心還是喜歡世俗喜歡的那套,只要我們有這種貪欲之心,我們這個心就很難辦道,很難修行。為啥呢?這個尾巴緊緊地把你拴住了,沒有辦法就像泥沼一樣,草地裡面的泥潭,陷下去以後再想爬出來,已經是很艱難了。所以,我們今天聽經聞法主要是要懂這些道理,看看世俗五欲對我們形成的約束。世間上的情愛家庭世俗名利、地位,花前月下的享受,山山水水之間的貪婪,我們把這些東西始終丟不掉,我們始終是心嚮往之。對這些地嚮往,甚至比對佛法地嚮往還要來得更深刻,更強烈。這個時候,我們修行往往就沒有力量。因為我們的心被這些東西所佔據,它就你的心壓服住了,智慧顯現不出來。所以,平時我們說五蘊執著,一旦執著色、受、想、行、識這個身心世界,實際上另外一個方面它就叫作「五蓋」。什麼叫「五蓋」?把我們的心覆蓋了,智慧顯現不出來。所以,我們今天念佛,學習,修行,不管是顯密哪一個法門,實際上都要好惡觀念用心都要價值觀念上來修行。真正能夠轉變價值觀念的方法,就是好方法,針對我們自己就是有用的方法。你學了之後,對自己的價值觀念不能夠轉變,這種方法對於僅僅是形式上的法,沒有深入到內心

所以,當這種貪欲一起來以後,它就讓我自心智慧覆蓋了。我們心裡面不知道遠離貪欲,對貪欲的過患,不能夠見為過患。因為愚痴關係,因為無明關係,我們對於無明、過患、貪欲不見為過失,反而見為功德我就聽到好多居士在聽經聞法的時候,你跟他這樣講:「這個不好。」「不,這個就是好!」經上說不好,是以佛法價值觀念;他說這個東西好,是佔在他自己的價值觀念上。用他自己的價值觀念,把佛法價值觀念否定了,你說他是學佛,還是學我呢?實際上就是學我。所以,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學佛呢?意識自己的缺欠,意識到自己沒有智慧意識到我們今天所認識到東西不一定正確。而佛,他有圓滿智慧,他所說道理非常清凈,非常圓滿。所以我們要改換一個標準把我自己的標準丟掉,要以佛的標準標準,要以法的標準標準這個時候,我們就是學佛。如果不然的話,我們就是學自己。學自己學了半天,當然是越學越厲害了,執著是越學越執著煩惱是越學越煩惱毛病是越學越深沉,越學越墮落。到最後他說這些佛法沒用,你說是佛法沒用,還是你沒用?當然是我們自己沒用。沒把這些法寶用起來。所以,當有貪欲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過患,它能夠把我自己的智慧覆蓋住,不能夠顯現自心的覺照能力,不能夠顯現自心智慧能力,不能夠有一種正確地取捨,這就是覆蔽心。有貪心,有嗔心,有愚痴心,都會覆蓋我們自己的智慧。所以這五種心:耽著心、貪婪心、饕餮心、謀略心、覆蔽心。這五種隨便缺其中一種,貪欲的行相都不圓滿。所以要具備這五種行相,貪心就算非常圓滿了。

不是究竟的貪心,它有下面這幾種。第一種,內心思維如何讓他人的東西變為自己的東西,如何讓他人為自己服務,如何讓這個人的生活資具:衣服錢財、房屋,等等,等等,凡是幫助他生活東西,能夠為我所用。這就是一種心態。是不是一種貪心?就是一種貪心。一個,是針對人來說的,這個人怎麼樣聽我的話,怎麼樣給我辦事,這是一種貪心;二個,是對別人生活所擁有的資具:衣服錢財、車子、飲食,凡是幫助生活的各種各樣的用具,都想為我所用。

二種思維如何能夠使國王大臣等當官的,還有做生意商人,他們包包裡面有錢,還有四眾弟子,這些人有東西,有供養,如何讓這些人來供養侍奉於我。有錢的拿錢,有東西的拿東西,沒有錢沒東西也能幫我做事,他想盡千方百計,這個就是一種貪心

三種思維如何讓眾人知道,我這人是具足多聞,戒定慧三學功德;要讓他們知道,我是精進的,我是修學的,我是正人君子我是少欲喜歡布施的。把這些好的一面,希望別人了解。為什麼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好的一面呢?因為他了解我好的一面以後,就會贊嘆我,佩服我,我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他有好的東西就會給我,有錢之後就可以供養我,其實還是一個貪心。所以,我們平時說:「為善怕人知」。為啥呢?真正修善法的,深怕別人知道,那就是做陰德。但是我們今天不是,我們今天稍微做一點什麼好事,深怕天下人不知道,到處打廣告。我今天做了這個了,明天做了那個了。師父你不知道,我這個人恨虔誠。各種各樣的人都要表白自己。為什麼要表白呢?希望別人認識自己。為什麼希望別人認識自己呢?潛意識裡面很多東西就與貪欲相應。

四種思維如何能夠讓我上升天界,享受非常美妙的天欲;或者思維如何能夠得到父母妻子、僕從、同行道友的資具等等。這就是貪心。當有這種貪心的時候,他就要思慮盤算,要想各種各樣的計策。所以,我們說自己所擁有的資具,應該從正當的途徑當中來正當的途徑是什麼?布施供養修行利益眾生聞思修。從這些正當修行中來那是你自己福報。我們不從這樣的正確途徑來,往往就是邪命。邪命的根本因素,就是貪欲。因為喜歡這些東西,又沒有正確方法,他只能夠想歪門邪道,不能夠從善業當中好好地去修行,就從貪欲當中,想偷,想搶,想欺騙,哄騙欺詐等等。這都是貪欲而來的。所以,這一種不究竟的貪心表現在這些方面。

九 嗔心

第九個,嗔恨心。嗔恨心的基,是能夠引發我們自己嗔恨心的對境。這個對境包括人,包括事,也包括情與無情。有的人對人會生嗔恨心,有的人對石頭也會生嗔恨心,老天下他會生嗔恨心,冬天太冷他也會生嗔恨心。凡是能夠引發自己嗔恨心的對象,就是嗔恨心的基,就是嗔恨心所針對的環境。每一個人下來以後,你反省一下:「到底是什麼東西讓我不高興?到底是什麼東西經常讓我生嗔恨心?」你要這樣反思過,覺照過了以後,對於自己的嗔恨心就有所了解。

第二個,發心發心兩個方面:第一,是認識上沒有偏頗,沒有錯誤;第二,是發起的心,發起這種嗔恨心了,要去眾生要去侮辱眾生。比如,他思維如何讓其他的眾生遭到殺害,如何把其他的眾生都綁起來,如何使他人的財產耗損掉。所以,你偷東西,或者說前面講的身體上的惡業:殺、盜、淫,乃至於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些裡面都有這種成分。或者說因為貪心而起,或者因為嗔恨心而起。他要嗔恨別人,有的時候方法很多。一個方面是針對人來說的,能夠欺負這個眾生就欺負他,能夠打他就打他,如果勢力上較量不過別人,他就拿別人的東西出氣,或者說損傷別人的東西,偷別人的東西,總之要讓別人得到損傷,這樣他就高興了。所以說「快意恩仇」,往往就在這個地方產生。所以,這樣的心就叫發起心。嗔恨心發起來了

加行,就是我思維各種各樣的東西讓你心裡面不舒服不高興,甚至於要罵他,要打他,要殺他,要捆綁他,乃至要讓他所擁有的一切東西都要遭到損失。就由這種發心思維所發起來的一切行為,都屬於嗔恨心的加行。你看我們得嗔恨心多不多?一個方面,是不給人家好臉色,黑著一個臉,「你看不高興你了!」要表現給別人看。二個方面,進一步就是惡言惡語惡口,罵別人,揭別人的短。三個方面,更進一步就是能夠打他,傷害她,誹謗他;或者說退而求其次,讓他所擁有的東西給別人破壞掉,是他東西給他偷掉,偷不掉就給他弄壞;看到誰與他關係很好,就誹謗別人,挑撥離間,讓他的好關係得不到延續。嗔恨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這過程當中,其實都是嗔恨心的加行。

嗔恨心怎麼才算達到究竟呢?就是我內心經過這樣反反複復地思維,決定去打眾生侮辱眾生,損害眾生這就算達到究竟了。總之,我們以憤恨心這樣想:「我應當如此這樣來損害某一個有情。」對於人所具有的功德和擁有的財產我們不高興,見不得別人有好的東西,見不得別人出人頭地,就是妒忌心妒忌心還是這個嗔恨心產生的。他擁有的東西怎麼我沒有呢?她長得那麼高,長得那麼漂亮,我怎麼沒有呢?就開始妒忌,其實還是嗔恨心的一種分位。所以,看到別人被讚揚,發了財了,升了官了,家庭裡面和諧了,他就不高興,其實內在的骨子裡面就是一個嗔恨心;我們思維如何使他人不安樂不幸福;對他發生不如意事之後,往往是幸災樂禍,跳起來高興,「該呀,早就該這樣了!」這些心都表現出我們內在的嗔恨心。就像這樣,我們對其他的眾生有情生起損惱之心這都屬於嗔恨心的范疇。

嗔恨心的圓滿應該具備這樣五種心態第一個,憎惡心。心裡面憶念對境的時候,他如何如何來傷害自己,如何如何讓自己不高興,一想起這些,我們就與對方的關係慢慢地趨向於惡劣,我們內心就不歡喜,而是發生一種憎惡之心。這樣也討厭,那樣也討厭。所以第一個心就是憎惡心。

第二個,怒不可忍心。由憎惡逐漸逐漸地加深,對於對方這樣不順我的意,這樣不幫助我,那樣不利益我,心裡面沒有辦法忍受。「他又不跟我說話了,他又跟別人說話去了!」心裡面越看越著急,越看越忍受不了。所以,你只要有嗔恨心,慢慢地它就會增加,達到自己不能夠忍受,乃至於看他什麼都不順眼。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不高興,越看越不能忍受。

第三個,怨恨心。一次又一次地想別人如何如何對自己不好,當這樣想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一次又一次地受傷害。是別人傷害你嗎?不是,是自己故意傷害自己,自覺自覺都在傷害自己。越是想,就越想對別人報復。怎麼樣收拾他,怎麼樣把我吃的虧能夠賺回來。所以,這個心就是想報復別人。由怨恨心,起而想要報復別人。

第四個,謀略心。內心思維如何去收拾對方。要捶他,要打他,或者要殺害他,或者說誹謗他,而想各種各樣的方法。凡是能夠傷害到對方的方法他就在想。所以說這個是謀略心。

第五個,覆蔽心。你有了嗔恨心以後,我們自己的真心就顯現不出來了,整個的真心全部被拉扯到嗔恨心當中去了,好像滿心滿意就是懷恨不舍。所以,對於嗔恨心我們不知道羞恥。說:「你嗔恨起來,變成包公臉了,內心起強烈的煩惱了,是傷害你自己,不要傷害你自己!」他說:「不行!」他還喜歡嗔恨。一發起脾氣來,誰都勸不了。所以,對嗔恨心不覺羞恥。為什麼不覺羞恥呢?就是不知道它的過患。即傷害自己,又傷害眾生;即能夠遮蔽我們目前的善法,也能障礙我們盡未來際的善法生起來。不知道這些過患。因為嗔恨心,把我們多生累劫所修行功德一把火燒光。你看這個過患大不大?過患很大。乃至這一念嗔恨心把自己的前途報廢掉了。你希不希望報廢自己的前途?不希望。你在嗔恨的當下,都是想如何把自己的一切變得更好,但是你在嗔恨的同時,實際上與自己的願望恰恰背道而馳。所以,我們不了解這種過患,從而沒有出離嗔恨心的願望。所以有這五種心,就算是圓滿的嗔恨心,就具足了。

如果思維別人對我已經做了或著正在做的那些無意義事情,我應當也對他做這樣無意義事情。「你要傷害我,我就要傷害你!」「你要挑我的毛病我也要挑你的毛病!」「你說我不對,我更能找到你的不對!」所以,這些心態就像開始我們所說的,要思維如何還報於別人。這樣所起的心慮思維,不管有多少都是損害心。損害心是損害誰?損害自己,也損害他人;損害目前的善法,也損害將來的善法。就像這樣,我們願他人現在喪失親屬,丟掉資財,或者善法修不起來,還發願讓他將來墮入於惡趣。「你怎麼不死掉!」「你怎麼不墮落於三惡道!十八層地獄你都墮不穿,你這人要墮十九層地獄!」我們以這種惡毒的心詛咒別人,實際上就是希望別人越來越不如意。我們一旦發生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是嗔恨心。損傷別人,也損害自己。這種害心雖然屬於嗔恨心的范疇,但是不屬於究竟圓滿的嗔心。嗔恨心就有這些表現形式。但是貪心、嗔恨心,都是我們做一切惡事當中所發起的煩惱隨時隨地你幾乎都可以看得到,它在我們身口意上的表現。有覺照能力的人,看看自己的心裡面就知道,今天不是在貪心當中,就是在嗔恨心當中,不是在貪心嗔恨心當中就是在愚痴心當中,幾乎沒有一個時刻離開過貪嗔痴三毒。眾生之所以說為眾生凡夫之所以說為凡夫生死之所以說為生死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邪見

下面是邪見邪見,所針對的環境第一個,實有義。什麼叫「實有義」?比如說,因果是實實在在有的,還有前世後世六道輪迴名言當中是真實存在的法,我們認為不存在。所以,針對實有的法發生邪見。而環境往往就是真理,往往就是現實

第二個,發心發心,一個是想。對我們所持的邪見,做真實想。比如,佛教所說名言當中因果真實不虛的,但他認為沒有,而且的的確確認為自己的看法正確的,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自己的看法才是對的。把自己錯誤想法當作為正確,當作為真實這是認知發生轉變了。二個,發起心。發起什麼心呢?基於邪見對於其它的正見、正思維正確道理發生誹謗,不樂意這樣的道理得到傳播。這實際上是一個體的兩個面。只要他有這種邪見,與邪見發生違背的他就不歡喜,一定要去駁斥別人。所以今天搞鬥爭,往往就是這樣。一山不容二虎。一個人他的這種觀念佔了上風,另外一個觀念就成不了。你做了善法以後,惡法在我們心裡面就存在不了;你做了惡法,善法就存在不了。我們的心,雖然說是廣闊無邊,但是可以說善惡不兩存。它也有一訣竅在裡面。善念不去惡念絕難生得起來;惡念不去,善念絕難生得起來。比如,你在這個位置上,別人來了就占不了。所以修行其實也簡單,針對這個方面的道理修行,其實也簡單那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能夠把正念放在我們自己的心中,能夠生起強烈的正見,其它一切惡法都生不起來了。就這么簡單!所以,當你一心一意念佛的時候,其它的惡法沒有辦法鑽進來,自然而然它就是一種屏障。所以說修法,你只要專心一意地安住於現前的善法當中,有無邊無際的利益,因為無量無邊的惡法都生不起來。你要能夠心心念念都這樣堅持,持之以恆,修行就成功了。所以,千經萬論教你方法落到這一點上。簡不簡單簡單。說這個世間上的事情不管再復雜,不管再多,你總要一個事情一個事情地做,這樣就簡單了,要化復雜為簡單。不要把那些東西放在心裡面,只要分得清楚輕重緩急,先做哪一個,後做哪一個,分清楚以後,就把心落實下來,選自己要做事情,清清凈凈,專專心心,歡歡喜喜,圓圓滿滿地做,這就得法了。

所以修行也是這樣。不要看三大阿僧祇劫的業障,不管它再多,你只要安住於現前一念心上,好好地修,好好地思維,好好地安住於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把三大阿僧祇劫的業障清凈乾淨。原因是什麼?就是這樣。只要你把一句阿彌陀佛」念好了,只要我們的自心好好地安住於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的惡業都生不起來。慢慢地,念念之間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天長日久,日積月累,我們的功力深厚了,是非,一天一天都在消失;業,一天一天都在消失,消業。功德一天天在增長。這個是不可思議的一種修行方法。說念「阿彌陀佛」是這樣,我們持咒是不是這樣呢?也是這樣。我們參禪,安住於當前的心念,是不是這樣子呢?或者說我們安住於戒律當中,時時刻刻讓我們的心安住於戒律當中而不違背戒法,是不是這樣子呢?還是這樣。修行,往往就是這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能夠把你這一念正念,當前介爾一念安住好了,往往就能夠好好地修行。所以,你需要知道很多嗎?也不需要知道很多。有很多人他說:「師父我就是沒有知識聽了也記不了。」我說:「你知道阿彌陀佛嗎?」「知道。」「能不能念?」「能念。」「好,只要知道這個你就成功。」這也很簡單不念阿彌陀佛」,你說你念「觀世音菩薩」,可以。你說你念「嗡嘛呢叭咪吽」,也可以。只要你把心好好地安住於法上,天長日久,這就是功夫。說一千道一萬都要落實在這樣的功夫上。如果不然的話,就很艱難。所以,心念,它有這樣一個竅訣在裡面。前念的善心不去,後念的惡心就來不了;前念的惡心不去,後念的善心就生不起來。所以,要知道這個心,說寬也很寬,說窄其實也很窄。你掌握這種訣竅用在修行過程當中,其實並不是很復雜。只要得了法,這樣去修就能夠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專專心心去修,六根都能夠收攝起來,八萬四千煩惱都能夠收攝起來。這是邪見發心,在認識上他認為他邪見正確的,真實的,圓滿的。由此,他就要排斥真理,誹謗真理那就是發起心。

第三個,加行。依這種發心而策發各種各樣的實際行為。比如,誹謗。排斥真理。有誹謗因、誹謗果、誹謗作用、誹謗有這種事,分為這樣四個方面。首先,謗因。比如,善有善因,惡有惡因,善因惡因將來都要結果的,他、認為我們今天所有的行為無善亦無惡,沒什麼善,沒什麼惡。這個是誹謗什麼?誹謗善因惡因,認為沒有。認為善因惡因沒有結果,這是第二個,謗果。認為善因不能夠結安樂的果實,認為惡業不能夠結痛苦的果實,認為異熟果報不存在,為善沒有作用,為惡也沒作用將來沒有結果。這是謗果。第三個,謗作用。謗作用分為三種,一個是誹謗殖種,二個是誹謗持種。比如,認為自己不是父母所生;誹謗往來作用,否認前世後世的存在;或者誹謗受生作用,就是否認化生有情的存在。這些都是誹謗作用。比如說,我們今天念起念落都是在殖種,善念惡念起來以後,它在心裡面有影響,它就種子種下去了,就相當於殖種。阿賴耶識又能夠把善念惡念種子保存下來,只要你沒懺悔,沒有對治,沒有修法,乃至沒有結果,這樣的種子(因)不會輕而易舉地失掉。我們平時所說,比如你對一個人的嗔恨心,如果不加以對治,就會發現一天比一天厲害,一天比一天厲害,見了他你就不高興,見了你就要冒火,見了你就要用白眼對他。為什麼這樣呢?說:「你昨天已經嗔恨過了,今天就過了!」「沒有!」昨天嗔恨他沒有對治,今天嗔恨心一面臨對境的時候更厲害。平時所說的懷惡不舍,懷恨不舍。再比如我們的善念,昨天看他很高興,今天你一看他還高興。照理說昨天的行為已經過去了,今天應該沒有了,但是今天你一見還高興。隔了二三十年你再見他,「這個人太好了!」你還高興。為啥呢?內心有持種的作用,阿賴耶識有保存種子的勢力。今天我們認為在事情上不是父母所生,於是對父母感恩這就是誹謗作用。誹謗往來作用,比如從前因後果,從前世一直到今生乃至到後世,你誹謗其不存在,這就是誹謗作用。誹謗受生作用,比如將來你因為這些業而托生在什麼地方,就是受生作用,你誹謗這些不存在就是誹謗作用。第四個方面,謗實有的事情。毀謗實實在在的事情。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沒有。這就是誹謗它。說:「阿羅漢有沒有?」「沒有。」「聖賢有沒有?」「沒有。」他沒有見到,從自己非常狹隘的認識觀念當中,誹謗這些實實在在存在的事情。說:「佛有沒有?」「沒有。」今天很多學者他去考古,兩千五百多年之前釋迦牟尼佛存不存在?考古過來,考古過去,得出一個結論:釋迦牟尼佛不存在。為啥呢?沒有考古依據。所以這是非狹隘的一種。比如,今天他是自己的父母生出來,父母又有父母父母又有父母這一生的父母考據得出東西自己的祖祖輩輩越考東西就越少,時間拉得越長他就找不到根據了,「完了,我自己不是從祖先而來的!」你說這個狹隘狹隘?這是非狹隘東西天長日久,自己的認知不能夠完全認識這種東西了,他就否認它不存在。就想我們今天否認歷史一樣,不能夠認為歷史真實存在,過去了就不存在了。是不是不存在了?不是。我們今天的人,好多都活在歷史當中。比如,上一代的歷史,今天在你的身心行為當中還能找出非常對應的東西,你的祖祖輩輩。你看生了一個小孩以後,看這個小孩長得像誰呢?鼻子媽媽眼睛爸爸,乃至於從性格上也能夠分的出來,這個性格對誰的脾氣,那個性格對誰的脾氣。有沒有這種東西他有對應的東西,哪裡會沒有。我們這個人,能脫離歷史而存在嗎?不能夠脫離歷史而存在。我們多生累世所造作的業,雖然說成為歷史了,只要它還沒有結果,只要它還沒有對治,只要它還沒有懺悔乾淨,它一定在我們的身心上要發生作用。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傳遞,一直到今天它還是存在著這種勢力,乃至將來說由於業力關係地球也不存在了,但是我們的業力還存在。地球不存在了,我們由於業力將來往什麼地方去受生呢?自然而然會有地方給你往生就像我們自己,由於業力身體躺在床上,但是心由於業推動著就往生夢境當中去了。一會兒天堂,一會兒地獄。但是醒過來,天堂地獄在哪裡呢?好像不存在。這都是自心造作的。所以,這種東西是有作用的,不能夠否認這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不存在。這就是加行。從因果作用和實實在在的事情這四個方面,由於邪見發生誹謗,這就是邪見

邪見怎麼才算是究竟呢?執持這樣錯誤見解愚痴見解內心決定對其它正確道理要進行排斥,進行誹謗,邪見就算究竟了。今天,只要你有一個不正確見解很難接納正確道理。我們平時所說障礙有很多,有煩惱障,有所知障。煩惱障,就像剛才所說貪心、嗔恨心,它就要產生障礙,叫煩惱障。所知障,往往就落實在邪見上,愚痴上。你的內心裡面有邪見的時候,價值觀確定了,其它的觀念就進不來,自然而然有一個屏蔽作用。所以,生而為人難免就會拉幫結派,難免就會畫地為牢,難免就會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自己觀念不相合的,自然而然就排斥別人,所以就會發生這樣的抵觸與誹謗,不接受。這是邪見心達到究竟。

邪見圓滿,具備有五種方面的心。第一個愚昧心。什麼叫愚昧心呢?不能夠如實地了知所應該知道的真理就是我所說所知障。要想了解真理要想覺悟世出世間一切法理,這個就是障礙,就是成見,就是邪見。它往往障礙我們覺悟不了。這個就是愚昧心,就是我平時所說愚痴無明無明,不是說你沒見解愚痴也不是說都不知道,就像畜生、娃娃一樣啥都不知道。不是那樣的。往往愚痴就體現在什麼地方?體現在邪見上,錯誤見解上。他還蠻以為自己很聰明,蠻以為自己很正確就有這種觀念。我們平時愚痴是你啥都不懂,這叫愚痴,不是那樣的。啥都不懂的愚痴,是另外一種。這種自以為自己很了不得,自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但是自己的見解偏偏是與真理背道而馳的,那就愚痴心,那就愚昧心。

第二個,暴酷心。什麼叫暴酷心呢?對於顛倒的、錯誤道理歡喜,很依賴,誰要是排斥,駁斥他這種不正確道理,他要生嗔恨。他一旦有成見了,要想讓他改變,他要跟你打架,要拿刀子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印度那些辯經的,高僧大德為了去度化他,用正確道理邪見給他破斥掉了讓他轉變道理。往往師父還很高超,辯輸了他就知道這種道理不存在,也就改變了;徒弟就不能夠以道理核心,辯輸了自己還不服氣,往往就要拿刀子去刺殺別人,要把別人殺掉,只要把你殺掉我這道理好像就存在了。其實哪裡是那樣呢?你把別人殺掉你的道理還是不成立。所以,這種暴酷就表現在這地方對於這個見解,他很依賴,很看重,不允許人去破斥它。如果別人去破斥它,他要千方百計地維護它,甚至要傷害別人。今天他的見解是那樣的,你讓他改變觀念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我們說,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你又要善巧,又要讓他歡喜,又要讓他改變,容不容易?不太容易。人家說:「慈悲出禍害,方便出下流。」太慈悲,太方便,太將就他了,他什麼也改變不了。相反的,你要拿起棍子了,現憤怒相了,要降魔了,要伏怪了,這個時候你徹底把它降住了,他能夠改變過來。但是對眾生非常不容易,你要憤怒相,現剛強相降服他,又很容易激發他的嗔恨心。嗔恨心一激發出來,他又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所以,眾生到底因為什麼方法而去度化他,都要看每一個眾生心性。《瑜伽師地論》裡面就幫我們分析,有的人是屬於嗔型人,他的嗔恨心特別重。針對嗔恨心特別重的人,有特別化度的方法。有的時候要有隨順的機巧,要能夠改變他,讓他不知不覺中歡歡喜喜地改變過來,這個就是高超的藝術了。有的人是屬於貪型人,貪心特別重。針對貪型人,度化的方法又不一樣。布施,愛語,讓他歡喜心。你不是貪嗎,我就讓你貪,讓你貪了之後發生高興了,不知不覺就把它轉化過來了。《真實明經》上就這樣說:大嗔,嗔煩惱你不是有瞋恨心嗎?當你有嗔恨心的時候,叫你把嗔恨心去掉,你去不掉,「我非得要嗔!」「行,你嗔,但是嗔該嗔的!」嗔什麼呢?嗔煩惱煩惱是你的冤家對頭你不嗔恨煩惱,嗔恨誰呢?你要有嗔恨,就嗔煩惱你要有強烈的鬥爭心,你就自己的煩惱做鬥爭。這樣它就能夠對治自己的煩惱。你說你要有貪心叫你貪心拿掉,拿不掉,「我就要有貪心不貪我就生活不下去!」「行,大貪貪功德,貪修行。」你一貪這些,它不就起來了。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它不就起來了。貪佛菩薩它也可以幫助你。你的貪,還是貪,但是你貪功德,貪修行,貪佛菩薩,貪名號,你只要把這些貪到了,你的心就轉變了,貪心就轉變了。你說愚痴,有的人屬於愚痴型。愚痴也可以改變。叫你愚痴,「不行,非得要愚痴!」「行,要愚痴,該怎麼樣愚痴?難得糊塗。」中國人這種文化,難得糊塗。你分那麼清楚幹什麼,世間上的東西不了了之,你要聰明的心用在正知正見上,其它的東西糊塗一點沒有關係。這樣就能夠幫助你放下世間上特別在意東西。所以你要了解眾生心性才能夠度化他。不了解他的心性很難度化。所以,眾生有了邪見以後,他就有依賴心和歡喜自己的邪見,從而發生暴酷心理

三種,有越流行心。什麼叫越流行心?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理,他不如理、不如法的觀察思維形成習慣了。一形成習慣,就是惡劣的習氣毛病。那叫越流行心。形成習慣了,不能夠入於法流當中,而入於習氣毛病當中。今天要改過來容易不容易?不容易。今天很多人已經了解道理了,早上要起來上殿,但是因為習氣毛病緣故還是起不來。我們也已經了解了嗔恨心不對頭,但是面對別人冒犯我們的時候,不自覺地就火冒三丈,控制不了。你說貪心不對頭,我們了解,道理我知道,但是面對不該貪的東西,我們又習慣要去貪。那就是越流行心。這種非理觀察、非理思維已經形成習慣了。

第四個,有失壞心。什麼叫失壞心呢?對於與自己見解相違的事物他就進行誹謗。比如,誹謗布施,誹謗供養,誹謗火供,誹謗一切善行,誹謗一切善行沒有結果,那就失壞了。失壞什麼?把自己的身心世界破壞掉了你要是不破壞,有一種正確思維習慣就能夠成為法器,讓身心都能夠成為接受真理法器。但是假如你有邪見心,就把這種身心破壞掉了,不能夠載道,不能夠容納真理真理不能夠進入自心你這器皿不是裝真理的,所以不是法器,而是業器。那就糟糕了!身心世界一被破壞掉,要想修行就很艱難,所以我們說「一闡提」。相對而言,這一這一輩子觀念不改過來,你差不多就沒救了你把身心世界破壞掉了

第五個,有覆蔽心。對於自己所持的邪見並不感覺到羞恥,反而以為光榮;不知道有過患,反而認為有功德;不知道出離,反而很歡喜就像豬在豬圈裡面一樣,很歡喜。住在豬屎堆里,很舒服。久在臭屎堆中,不知道臭處。這就是覆蔽。

以上這五種相狀,如果缺少其中一種,都不算是究竟的邪見。雖然還有其它種種邪見,但是在這個地方只把上述加行當中所說的:誹謗因果、誹謗作用、誹謗實有的事情稱之為邪見。為什麼呢?因為這四種誹謗能夠斷除一切善根,能夠讓我隨順於一切惡法,隨心所欲行持惡法,這就是邪見當中極為嚴重的邪見。總之,邪見可以概括為兩個大類:第一,無有因果之見。誹謗因果見,這就是最大的邪見;第二,常見和斷見。什麼叫常見?人是不死的。什麼叫斷見呢?人死掉就啥都沒有了。我們今天基本上都落入於這樣的斷見當中。說有善因善果,「哪裡有什麼善因善果,我看世間上行善的沒見他有什麼果報,我看貪污腐敗也沒什麼壞果報!」這就是誹謗因果正見。還有的,「這個人生來死去都是那樣的,死了我還存在!」那叫常見。認為「我」不滅的,就是常見。我們今天最大的邪見是什麼?斷見。人死如燈熄,燈一熄啥都沒有了。人死了就啥都沒有了,一輩子所行的善善惡惡都沒有結果了;死就死掉了也沒什麼地獄也沒有什麼後世這就是斷見。

邪見概括為這兩大類別:無有因果邪見,常見斷見的邪見。無有因果邪見,就是認為修善法沒有功德,造惡業也沒罪過。常見和斷見,是外道見解,可以分為六十二種邪見,歸納起來就是常見和斷見。常見,認為神我是常有的。什麼叫神我?中國人認為有靈魂,人死了靈魂,人的身體可以死掉,但是靈魂不死這就是一種常見。很多人分不清靈魂是一種常見,他把佛法也說成有靈魂佛法不認為有靈魂佛法是一種業識,只是一種身心相續,是連續不斷地造作,連續不斷地行為,連續不斷地業果所形成的,但是這中間沒有主宰,沒有一個不變的靈魂。所以,業識和靈魂是兩碼事。常見,就認為有靈魂存在,有神我存在,或者認為這個世界是由自在天造作的,由上帝主宰的,這些都屬於常見。斷見,認為諸法自然而生的,不承認有前世後世自然派的自然見解,不承認因果報應以解脫等等。如果有人認為外道的論點是真實的,而且隨順外道邪見修行,或者雖還沒有修行卻認為佛陀的經教,上師的教言,還有這些有智慧者的論點都不真實,這樣對佛陀,對法寶經書產生懷疑,或者進行誹謗,都是邪見

所以,貪心、嗔恨心、邪見心是一切惡法當中的三個根本惡法。因此,十惡業當中的殺生、粗惡語、嗔心是由三毒引發的,因嗔恨心而究竟。要分辨,在十種惡業當中它是由什麼引發,由什麼究竟。三毒是哪三毒?貪、嗔、痴。殺生,說粗惡語或者發起嗔心,這是由貪嗔痴三毒發起的,然後由嗔恨心來究竟圓滿不與取、邪淫貪欲也可以由貪嗔痴發起,由貪心達到究竟圓滿妄語、離間語、綺語,它的發起與究竟都是由貪嗔痴三毒。邪見是由貪嗔痴三毒而引發,由愚痴邪見心而究竟圓滿的。這就是從發起到究竟圓滿過程是怎樣的。這里由於時間關係很概略,但是我們下來之後要好好地思維

(毒 毒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