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名,或稱《雜華經》。中國華嚴宗即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為宗旨。

略說華嚴金師子章

略說華嚴金師子章

  陳家豪

  《華嚴金師子章》又稱《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師子章》,略稱《金師子章》, 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重要典藉。此書乃唐朝法藏 (643-712 ce) 所著。根據 《宋高僧傳》記載,《金師子章》源於唐朝武則天因為感到華嚴宗之教義深奧, 於是便禮請當時著名的華嚴學者法藏來講解華嚴義理。法藏以鎮殿的金獅子像為喻, 闡發了華嚴宗的中心思想他在大殿所說的話被記錄下來後, 便成了《金師子章》。《金師子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法界緣起”、“四法界說”、“圓融無礙”、“十玄門”和“涅槃寂靜”等學說, 全文從講緣起性空開始, 一直貫穿其主要思想, 最後以得成佛果, 進入涅槃 (nirvana) 為終結。因為此經典言簡意賅, 內容豐富, 所以後來的佛教把它視作理解華嚴宗基本教義捷徑

  佛學之基本問題, 是要求對宇宙人生作出反思, 領悟一切皆空之理, 然後進入涅槃華嚴宗對世界的解釋有兩方面: 一是世界的起源, 二是世界的本質。《金師子章》的目的, 就是要利用金獅子像為譬喻來解答以上兩個問題。如要了世界的起源和本質, 就必須領悟“法界緣起”之理。“法界”指世間萬物宇宙整體, 內含現象與本w兩界。“緣起”意為世間事物之生必有外緣, 不能無端而起。舉例言之, 金獅子像借金和工巧為外緣而生, 是為“無自性”(without independent essence), 亦即是“空”:“謂金無自性, 隨工巧匠緣, 遂有師子相起。起但是緣, 故名緣起。”(《金師子章明緣起第一》) 總之, 一切皆是各種原因條件 (condition) 和合而生的產物。

  華嚴宗提出“四法界說”, 認為世界的本質可從四個不同的方面 (aspect) 來理解。“四法界”就是“事法界”, “理法界”, “理事無礙法界”和“事事無礙法界”。法藏指出, “四法界”之間的關係可用“圓融無礙”來說明, 它指出萬物皆是互相包融貫通 (interpenetration) 而又互不防礙 (non-obstruction)。

  “事法界是指千差萬別的現象世界 (phenomenal world), 亦即是日常生活所見的一切事物。“理法界又名如來藏”、“真如”或“佛性”,相等於西方哲學本體世界 (noumenal world)。華嚴宗視現象世界虛妄之幻相, 惟有本體世界才是真實無妄。從大宇宙 (macrocosm) 的角度觀之,“理法界”乃藏於萬有之中的精神本體或本質; 但從小宇宙 (microcosm) 的角度觀之,“理法界”存在於一切眾生心中, 是眾生的本質和成佛的根據。

  “事法界”和“理法界”並非割裂, 而是互相包容而無妨礙, 故名理事無礙法界”。法藏認為, “事”依“理”而存, “理”即存於“事”中, 如同金屬和金獅子相的關係一樣, 世界是金獅子, 其形相現象, 金是本體, 無金便無金獅子, 金屬即存於金獅子相中。金獅子相乃藉助外緣 ( 工匠和金屬 ) 而生, 所以是“空”, 但金屬之本無生無滅, 永不改變, 所以是真:“謂正見師子生時, 但是金生, 金外更無一物。師子雖有生滅, 金體本無增減, 故曰無生。”(《金師子章說無生第五》) 金獅子相 (現象世界) 和金屬 (本體世界) 是一妄一真, 但形相絕不妨礙金屬為真, 金屬亦不妨礙形相為妄。故名理事無礙”。

  現象界中的萬物之間都互相包容而無妨礙, 就是“事事無礙法界”。萬物虛幻, 盡皆由一個終極本體佛性真如或理) 所顯現 (manifestation) , 而每一物都含其本體:“謂以金收師子盡, 金外更無師子相可得, 故曰無相。”(《金師子章說無相第四》) 因此, 世間萬物雖異, 皆可通過其共同的本體而互相包容無礙。法藏以“一切 (現象) 即一 (本體), 一 即一切 ”(《金師子章論五教第六》) 說明之。以金獅子像為例, 其眼, 耳, 鼻, 毛等都是“一切”, 但它們皆由金屬所做, 本身並無差別, 亦可以互相包容。例如金毛是金的顯現, 所以一根毛中亦包含金獅子的各種形相, 又包含金獅子的整體。法藏曰:“一一毛中, 皆有無獅子。又復一一毛, 帶此無邊師子, 還入一毛中。”(《金師子章勒十玄第七》)

  法藏又提出“十玄門”,從十個不同的角度來描述“事事無礙”之理。“十玄門”強調宇宙圓融一體, 萬物互為因果, 互為緣起, 互相作用和彼此照應而重重無盡。由此任舉一物, 都具足萬物之性, 萬物亦都含於一事一物之中。宇宙是一個不能夠被分割的整體, 因為萬物都互相融會在一起。

  在《金師子章》中, 法藏首先以“法界緣起”之理來解釋世界的起源, 認為一切都因緣和合而生, 從而否定了造物主 (creator) 的存在。“理事無礙”之理論證了本體現象的統一性, 而“事事無礙”這一思想就否定了整體和部份的差別華嚴宗的“四法界”和“圓融無礙”說, 其目的則是為了論證佛教彼岸世界 (西方凈土) 和塵世都是沒有分別的。既然一切都佛性之顯現, 那麼佛即眾生眾生即佛, 人人皆可成佛。佛國即是塵世世人一旦覺悟塵世便成佛國, 世人亦可往生凈土, 因此要成佛亦不必脫離世俗生活

  但怎樣才能成佛? 第一, 法藏說:“謂見師子之時, 即見一切有為之法, 更不待壞, 本來寂滅。離諸取捨, 即於此路流入薩婆若海。”(《金師子章成菩提第九》) 世人要領悟萬物之本性是“空”, 而並非毀滅後才是“空”。第二, 世人要“見師子與金, 二相俱盡, 煩惱不生。”(《金師子章入涅槃第十》) 人們既不能執著「事”, 也不執著「理”, 從而破除所有煩惱, 滅盡一切痴心妄想, 免除生死輪回之苦, 進入涅槃圓滿境界

  妄想都盡, 無諸逼迫。出纏離障, 永舍苦源, 名入涅槃。(《金師子章·入涅槃第十》)

  《金師子章》是法藏經過深思熟慮之作, 其豐富的佛教哲理和獨到的邏輯思維, 對後世中國哲學影響甚深宋代理學大師朱熹之“理一分殊”, 乃脫胎自華嚴宗的“理事無礙”和“一即一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