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經典,亦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壇經》。禪宗六祖慧能說,其弟子法海集錄。是禪宗的主要經典之一。

《六祖壇經》全文及譯文_卷8

  頓漸品第

  【原文】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於時兩宗盛化,人皆稱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而學者莫知宗趣。師謂眾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然秀之徒眾,往往謾南宗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

  一日,命門人志誠曰:汝聰明多智,可為吾到曹溪聽法。若有所聞,盡心記取,還為吾說。志誠稟命至曹溪,隨眾參請,不言來處。時,祖師告眾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志誠即出禮拜,具陳其事。師曰:汝從玉泉來,應是細作。對曰:不是。師曰:何得不是?對曰:未說即是說了不是。

  師曰:汝師若為示眾?

  對曰:常指誨大眾,住心觀凈,長坐不卧。

  師曰:住心觀凈,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

  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頭,何為功課

  志誠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師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為教示。

  師曰:吾聞汝師教示學人定慧法,未審汝師說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

  誠曰: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凈其意名為定。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

  師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如汝師所說定慧,實不可思議。吾所見定慧又別。

  志誠曰: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

  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乃呈一偈: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還不凈

  師然之。復語誠曰: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智根人。若悟自性亦不菩提涅槃亦不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

  志誠再拜啟師曰:如何是不立義?

  師曰:自性無非、無痴、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

  志誠禮拜,願為執侍,朝夕不懈。

  僧志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少任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剌師。

  師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師舒頸就之。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

  師曰: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負汝金,不負汝命。行昌驚仆,久而方蘇,求哀悔過,即願出家。師遂與金,言:汝且去,恐徒眾翻害於汝。汝可他日易形而來,吾當攝受。行昌稟旨宵遁,後投僧出家。具戒精進

  一日,憶師之言,遠來禮覲。師曰:吾久念汝,汝何來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雖出家苦行,終難報德,其惟傳法度生乎。弟子常覽《涅槃經》,未曉常無常義。乞和尚慈悲,略為解說。

  師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

  曰:和尚所說,大違經文

  師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

  曰: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卻言是常。此即相違。令學人轉加疑惑

  師曰:《涅槃經》,吾昔聽尼無盡藏讀誦一遍,便為講說,無一宇一義不合經文。乃至為汝,終無二說。

  曰:學人識量淺昧,願和尚委曲開示

  師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無常義。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凈。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縱覽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說偈雲:

  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磔。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

  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

  師曰:汝今徹也,宜名志徹。徹禮謝而退。

  師見諸宗難問,咸起惡心。多集座下,愍而謂曰: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諸人聞說,總皆作禮,請事為師

  【譯文】

  那個時候,六祖大師居住在曹溪的寶林寺,神秀大師居住在荊南的玉泉寺。當時兩宗的弘化都很興盛,人人都稱“南能北秀”,所以就有了“南頓北漸”二宗的分別,而一般學者都不了解兩宗的宗趣。

  六祖對大眾說:“佛法本來都是同一個宗旨,只是人有南北的分別;佛法本來也只有一種,只因眾生的根機而有見性遲速的不同。甚麼叫作頓或漸呢?佛法並沒有所謂頓漸,而是因為人的根機有利鈍,所以才有所謂頓漸。”

  然而神秀大師的門徒常常譏笑南宗六祖:“一個字不認識能有甚麼可以取的長處呢?”

  神秀大師聽了這話以後就說:“他已得無師自悟的佛智,深悟最上乘的佛法我不如他。況且我的老師五祖親自把衣法傳授給他,難道是憑空傳授的?我只恨自己不能遠道前去親近他,在這里枉受國家對我的恩寵,你們不要滯留在這里,可以到曹溪去參訪,請他為你們印證!”

  有一天,神秀大師命令門人志誠說:“你天資聰穎而富才智,可以替我到曹溪去聽法;如果有所聽聞,要好好記取,回來告訴我。”

  志誠奉了神秀大師的使命到曹溪去,跟隨大眾一起向六祖參禮請益,但並未說明自己是從甚麼地方來。那時候,六祖就告訴大眾說:“今天有想暗中盜法的人潛伏在這個法會之中。”

  志誠一聽,連忙從大眾中出來,向六祖頂禮,詳細說明自己前來求法的因由。六祖說:“你從玉泉寺來,應該算是間諜。”

  志誠說:“不是。”

  六祖說:“為甚麼不是呢?”

  志誠說:“沒有說明來意以前可以說是,既然說明了就不是。”

  六祖說:“你的老師怎樣開示大眾呢?”

  志誠說:“家師經常教導大眾要住心一處,使成無念狀態,要常習靜坐不倒卧。”

  六祖說:“住心觀靜,是一種而不是禪。長久靜坐徒然拘縛自身,對領悟佛理又有甚麼益處呢?聽我說偈:‘在世時常坐而不卧,死去後卻常卧不坐。這只是一具臭骨頭,何曾立過甚麼功德?’”

  志誠聽後,再向六祖頂禮,說:“弟子在神秀大師那裡學道九年,不能契悟佛法,今天聽和尚這一席話,已經契合本心,有所了悟。弟子覺得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希望和尚慈悲,再給我教誨指示。”

  六祖說:“我聽說你老師是用戒定慧來教示學人,不知你的老師所說的戒定慧是甚麼樣子你說給我聽聽看。”

  志誠說:“神秀大師說:‘一切惡事不去作叫作戒,奉行一切的善事叫作慧,自己清凈自己的心意叫作定。’他是這樣說的,不知和尚是用甚麼法來教誨學人呢?”

  六祖說:“如果我說我佛法給人那就是欺騙你;只是為了隨順方便替大家解除執縛,而假託個名稱叫做三昧。至於你的老師所說的戒定慧,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對定慧見解又有所不同。”

  志誠說:“戒定慧應該只有一種,為甚麼會有不同呢?”

  六祖說:“你的老師所說的戒定慧是接引大乘人,我的戒定慧是接引最上乘人。理解領悟能力不同,見性就有遲速的差異。你聽我所和他所說的有相同嗎?我所說的法,不離自性,如果離開自性本體說法就叫著相說法自性就常被迷惑。要知道,一切萬法都是自性而起相用,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法。聽我說偈: ‘心地有過失就是自性戒,心地沒有痴念就是自性慧,心地沒有散亂就是自性定,不增不減的自性堅如金剛,自身來去自如皆本於三昧。’”

  志誠聽完偈頌後,向六祖悔過謝恩,並呈上一首偈子:“五蘊假合成幻化身,既是幻化怎會究竟?即使迴向真如自性,倘猶著法還是不凈。”

  六祖稱許說好。

  六祖又對志誠說:“你的老師說的戒定慧是勸小根智人我說的戒定慧是勸大根智人。如果能夠悟得自性就不必建立‘菩提涅槃’,也不必建立‘解脫知見’ 了。要到無有一可得境界,才能建立萬法。如果能夠領會這個道理就叫做‘佛身’,也叫做‘菩提涅槃’、‘解脫知見’。已經見性的人,要立這些佛法名稱也可以,不立也可以,去來自由無所滯礙,當用之時隨緣作用,當說之時隨緣應答,普現一切化身,而不離自性,這樣就可以得到‘自在神通’和‘游戲三昧’, 這就叫見性。”

  志誠再請問六祖說:“‘不立’的意義為何呢?”

  六祖說:“自性有一念過非,沒有一念痴迷,沒有一散亂,如果念念都能智能來觀照自心本性,常離一切法的形相執著就能自由自在,縱橫三際十方,都能悠然自得,還有甚麼需要建立的呢?自性要靠自己覺悟,頓時開悟,頓時修證,並沒有一個漸進的次序,所以不必建立一切法。一切諸法本來常自寂滅,還要建 立甚麼次第呢?”

  志誠聽後,頂禮拜謝,發願隨侍六祖左右,從早到晚不曾懈怠

  志徹比丘江西人,俗姓張,名行昌。少年時,曾做過俠客。自從南北兩宗分化弘教以來,兩位宗主雖然不分彼此,但是門徒門卻競相產生愛憎。當時,北宗門下弟子自行推立神秀大師為第六祖,他們恐怕五祖傳衣法給六祖的事被天下人知道,於是派遣行昌來行刺六祖大師。六祖大師心中通徹明亮,早已預知有此事,就 先準備十兩黃金放在床座間。有一天夜裡,行昌潛入六祖的室內,正要刺殺六祖,六祖從容的伸頸就刃,行昌一連揮動利刃三次,都沒有傷害到六祖。

  六祖說:“正義之劍無邪心邪心用劍行不正,我只欠你的錢債,沒有欠你的命債。”

  行昌大驚,昏倒於地,好久才蘇醒過來,向大師懺悔自己的罪過,請求原諒,並表示希望跟隨六祖出家。六祖就把金子給了行昌,對他說:“你暫且離開,恐怕我的弟子們知道會加害於你。再過一段時日以後你可以改換形貌再來,我會接受你的。”

  行昌遵照六祖的意旨,就在當天深0夜遁逃而去。後來別投僧團出家,受具足戒,精進修行

  有一天,行昌想起六祖的話,就遠道前來禮拜六祖。六祖說:“我一都在念著你,你怎麼來得這么晚呢?”

  行昌說:“過去承蒙和尚慈悲寬恕我的罪過,現在雖然出家勤修苦行,總覺得難以報答和尚恩德,心想只有弘傳佛法,廣度眾生,如此才能報此恩德於萬一!弟子出家以來,常常閱讀《涅槃經》,卻不懂‘常’和‘無常’的意義,請和尚慈悲為我解說。”

  六祖說:“所謂無常,就是佛性;所謂有常,就是一切善惡諸法的分別心。”

  行昌說:“和尚所講的,和經文完全相反。”

  六祖說:“我所傳授的是佛所印可的佛法,怎敢違背佛說的經義呢?”

  行昌說:“經中說佛性是常,和尚說是無常善惡一切諸法乃至菩提都是無常和尚說是常,這就經文相違背了,使我對這問題更加疑惑不解。”

  六祖說:“《涅槃經》,我過去曾聽無盡藏比丘尼誦念過一次,就為他解說經中要義,沒有一字一義不與經文相契合,就是現在為你說的,仍然沒有不同。”

  行昌說:“我的見識淺薄愚昧,希望和尚慈悲為我詳細開示。”

  六祖說:“你知道嗎?佛性如果是常,還說么善惡諸法,乃至直到窮盡無量劫也沒有一人會菩提心。所以我說佛性無常,正是佛所說的真常道理。再說,一切諸法如果是無常,那麼一切諸法都有自性去接受生死,而真常的不生不死之性就有所不周遍。所以我說一切善惡諸法都是常,正是佛所說無常真理佛陀是 因為凡夫外道顛倒執著無常為常,那些二乘人又執說真常為無常,如此凡夫二乘共成八種顛倒見,所以佛陀涅槃的了義教中破除他們的偏見,從而明白說出涅槃所具的真常、真樂、真我、真凈四德。你現在經文字句言辭而違背了經典的真義,執著有斷滅現象無常,以及固定不變的死常,而錯解佛陀最後教誨的圓妙深 意,這樣縱使閱讀千遍經文又有甚麼益處呢?”

  行昌忽然大悟,說出一首偈子:“因為有執守無常的心,所以佛說涅槃有常性。不了解方便去除執著,如同春池裡撿取石礫。我現在不假任何功用佛性自然得以顯現在面前。如果不是大師相授與,我自己也無所謂獲得。”

  六祖說:“你現在已經究竟徹悟了,應該名叫志徹。”志徹聽了,向六祖頂禮拜謝而退。

  有一童子,名叫神會,是讓陽姓高人家的子弟。十三歲時,從荊南的玉泉寺來參禮六祖。六祖說:“善知識!你遠來辛苦了!有將根本帶來了嗎?如果有將‘根本’帶來,就應該認得主人公,你不妨試著說說看。”

  神會說:“我以無所住心為根本,‘見’就是主人公。”

  六祖說:“你這沙彌講話怎麼可以這樣輕率呢?”

  神會於是問道:“和尚坐禪時,是見還是不見呢?”

  六祖用拄杖打了他三下,說:“我打你時,是痛還是不痛呢?”

  神會回答說:“也痛也不痛。”

  六祖說:“我也也不見。”

  神會問:“怎樣是也見也不見呢?”

  六祖說:“我所見的,是常見自己內心裡的過失,但是不見別人的是非好壞。所以說也見也不見。你說也痛也不又是怎樣的呢?你如果不痛,就和木石一樣;如果痛,就和凡夫一般,會生起瞋恨心。你前面問的見不見是二邊見,痛不痛是生滅,你連自己的自性還沒有見到,還敢這樣作弄人!”

  神會聽了這一番話後,就向六祖頂禮懺悔謝罪。

  六祖又說:“你如果心裡愚迷,不能見性,可向善知識問取見性之路;如果心有所悟,就是自見本性,可以就此依法修行。你既自己愚迷不見自己的心性,卻反來問我見與不見。我見性,我自己知道,豈能代替得了你心中的愚迷?你如果自見本性也不能代替我心中的愚迷。為甚麼不去自知自見,卻來問我見與不見呢?”

  神會聽了,再向六祖頂禮一百多拜,請求大師恕罪,從此服侍六祖,不離左右。

  有一天,六祖對大眾說:“我有一東西,沒有頭也沒有尾,沒有名也沒有字,沒有後也沒有前,大家還識得么?”

  神會挺身而出說:“這是諸佛本源,也是我神會佛性。”

  六祖說:“已經跟你說沒有名沒有字了,你還叫它作本源佛性。你以後即使有個茅蓬存身,也只是個佛法作知解會意的人。”

  六祖大師示寂後,神會前往京城洛陽弘揚曹溪的頓教法門。著有《顯宗記》,盛行於世。

  六祖眼看各個宗派的人問難佛法,都心存不善,於是就把他們集合到座下,憐憫地對他們說道:“學道的人,對一切善惡念頭都應當盡行除卻。當善惡不去思 量的時候,這種境界無以名之,假名自性,這無二的自性就叫真如實性。在真如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就應該見到自己的本性。”

  大家聽完六祖大師的一番開示後,都虔誠頂禮,請求事奉六祖為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