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講記(1994年景美版)

凈土法門:無量壽經講記(1994年景美版)

夏蓮居居士會集

主講

1994年景美華藏圖書館·新加坡居士

概要

這一次有本館同修們祈請,在這道場這是第三次講解《無量壽經》。這一道場,重復講三遍會不會太多呢?老同修可以體會到,雖然同樣一部經,每一次我們在一起研究討論,都有不同的啟示。更難得的是同修,過去沒有聽過這一部經,或者是雖然聽過,沒有能夠完整的聽到,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緣。古德當中有道綽大師,他老人家曾經一生講《彌陀經》兩百多遍。古大德教導我們,專修專弘。佛法世間法不相同,世法的教學,教科書一個老師年年教這一門功課,他只要有一份資料,就夠用了佛法為什麼跟他不一樣呢?這裡面有修行、體證的功夫不相同。我們修行境界年年不一樣,月月不一樣,因此同樣一部經典裡面,我們所領略的廣狹深度自然不相同。即使一部經,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其深廣確確實實無有窮盡。我們道場同修,有不少能體會到這一層次。今天第三次宣講,我們還是要從頭開始,也就是先把大經概要的部分為同修們說明。在未講經文之前,先對於本經內容有相當程度的認識,這樣可以提高我們修學研究的興趣,也能掌握到全經的綱要。這個筆記(注)是早年寫的,我們還用這個本子講法跟過去自然不相同了。

因緣

第一段講述因緣,首先要跟諸位說明的,這部經在整個佛法裡面是最精彩,最殊勝的一部分。大家都曉得,在大乘佛法裡面,《華嚴》是第一經,是根本法輪。《華嚴所說的,就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也叫做蓮華世界。說的是什麼呢?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也叫蓮華世界。由此可知,這部經跟《華嚴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在過去,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八十卷華嚴經》叫大本,《無量壽經》呢,中本。那當然還有小本,小本就是《佛說阿彌陀經》。這三部經其實是一部,只是一個說得簡略,一個說得詳細。經典文字有廣略不同,其中內容並沒有差異內容完全相同。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清楚,這是華嚴經》最精彩的一部分。《華嚴》能在一圓滿,就是普賢菩薩最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這才圓滿了。本經自始至終完全講的是極樂世界依正庄嚴也就是華嚴》的導歸。所以在隋唐時代,古大德說,《華嚴》、《法華都是本經的引導,這話說的很有道理,一點都不過分。《華嚴》、《法華》引導我們歸向凈土,在凈土裡面得到一生圓滿。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這部經讀多了,講的次數也多了,在這講堂講了第三次,除這個之外,其他地區我們也都講過。在新加坡講過,在香港講過,在美國也講過好幾遍,在加拿大也講過。講的遍數愈多使我們體會愈深愈廣,使我們真正認清,西方極樂世界殊勝。這個殊勝就是斷煩惱快,開智慧快,成佛快,度眾生快。現在這時代人,都講求快速,沒有比這個法門更快速的。

在一般經論裡面常常告訴我們,通常一個修行人,從初發心(不是我們這個發心,我們這個不算。這個初發心是說的什麼人呢?《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初發心。諸位要知道,那個初發心,是發心住的菩薩,《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圓教初住,那叫初發心),從這個地位起,要修三個阿僧祗劫,才能夠成佛第一個阿僧祗劫修三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要一個阿僧祗劫。那個劫是大劫,不是小劫。阿僧祗是天文數字啊,過去台中慈光講座,用最簡單方法說明這個數字,我們中國是以萬萬為億,萬億為兆,用這個兆作單位,多少兆呢?一千下面有八個萬字,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一個阿僧祗劫,才修三十個位次。第二個阿僧祗劫,修七個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祗劫,就修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祗劫圓滿,證什麼果位呢?法雲地菩薩,十地菩薩。十地菩薩再上去,等覺,成佛。諸位要知道,愈到上面愈難修。你看這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修三十個位次,第二個階段七個位次,第三個階段三個位次,愈往上去愈難。可是我們看看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成佛那就太容易了。這是我們在經上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的。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到現在才只十劫,諸位要記住這個時間,十劫,跟阿僧祗不能比。這十劫當中,第一劫去往生的人成佛了,第二劫去也成佛了。第一劫去往生成佛了,由此可知,他充其量十劫就成功了。第二劫去成佛呢,那就不要十劫了,九劫就成功了。經上告訴我們,西方世界等覺菩薩的人太多太多了,沒法子計算,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說,那這就是說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成就了。證得等覺果位的人,比我們新往生去的人要多。十劫,諸位想想,這十劫當中,第五劫去往生成就的,那西方世界等覺菩薩跟一般菩薩應該是一半一半,還不能佔多數。可是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是多數。那多數,第六劫去往生,也成就了。由此可知,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成佛,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經,經裡面含的這個意思,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就成功了,這真正不可思議。他方世界修行,要三個阿僧祗劫,西方世界只要三四劫就成功了。你們諸位想想,還有哪一個法門,比這個更殊勝的!因此這個法門,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贊嘆,沒有一尊佛不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這是我們在《彌陀經》上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裡面四次勸我們,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六方諸佛贊嘆,那就是異口同音的勸勉我們。這就是看到了,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勸我們。如果不是最殊勝法門,不是最圓滿法門,怎麼會得到一切諸佛的稱讚,一切諸佛的勸勉。我們如果還不能相信,對它還懷疑,那個業障太重了,就是大乘經上所講的一闡提,沒善根。一切諸佛來勸他,他都不聽,都不相信這就無可奈何了。我們今天非常幸運在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遇到之後又能對這個法門有相當程度的認識,這才能死心塌地,一門深入的修學。所以同修們祈請,我毫不懷疑,我就答應了,我們在這地方再講一遍。不但我們這邊重復再講,同時新加坡那邊同修也祈請再講。他們希望這一好好的做一套錄影帶,能夠普遍的流通,讓學佛同修都能得到殊勝利益

在會集本裡面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當中,為我們介紹,這一部經是:

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微妙法門也。

這是這一部經做了最精要的介紹。古大德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做了一個區分,哪些經是屬於人天修學的,五乘佛法裡面人天乘,這個不能出三界,當然不究竟。哪些經典是是屬於聲聞乘的,緣覺乘的,菩薩乘的,這是我們通常講的三乘佛法。如果講大乘小乘,叫二乘佛法世尊末後法華會上告訴我們,法華會上開權顯實,完全講的真實話,佛說

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這我們才明了,原來佛講的人天乘、聲聞、緣覺、菩薩都是方便說,佛的本意真心,實在講,只是跟我們說一乘法什麼叫乘法呢?這一生當中就成佛,而且成就的是究竟圓滿佛,這才叫一乘法密宗裡面也常說即身成佛,那個成佛,不是究竟圓滿佛。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跟我們講得很多,那一種成佛,充其量成的是藏教佛,比法身大士還差得很遠。換一句話說,還沒有到明心見性這是我們要曉得的。天台家講四教,藏通別圓四種佛: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圓教佛。此地講的一乘了義,就是講圓教佛。這個法門教我們一生成就圓教的佛果,所以他是一乘了義。世尊在一代時教裡面,被後來古大德們尊稱為一乘經的,只有三部。第一部是《華嚴》,第二部是《法華》,第三部是《梵網經》,這是屬於一乘了義。這三部沒有包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怎麼也變成了一乘了義?如果不是彭際清跟我們說明白,的確我們會懷疑。《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啊。《華嚴》是一乘了義,這個經就是《華嚴》,那怎麼不是一乘了義呢!《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如果說《華嚴》是一乘經,那本經是一乘中一乘。為什麼呢?《華嚴》的精華,《華嚴》的精要,豈不是一乘中的一乘,了義中的真實了義。我們要把這個法門認清楚,然後你才曉得這個經典的寶貴,你才能夠萬緣放下,知道這一個經就是一切經,念這一部經,就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統統念盡了,何必要找那個麻煩這都真實事理

「萬善同歸」,這一句話我們也不能輕易看過。此地講的萬善,不是我們普通世間人修的小善,這算什麼!這個地方所講的萬善,是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修因證果、普度眾生這個善。同歸,歸到哪裡?都歸在《無量壽經》。所以這四個字,在本經那個意思就非常特殊了,跟在平常看到這四個字,意思不相同,廣狹淺深有很大的出入。諸佛如來所修的一切善都歸在這經典上。

「三根普被,凡聖齊收」,這兩句是講這一法門的當機者。什麼人有資格修學這一法門呢?這里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有資格。三根是講上、中、下,我們不是上根人,中、下根也能成就這就說明了,我們有分。佛在這經典告訴我們,這個法門人人有分。不但人有分,一切眾生都有分,乃至於餓鬼畜生地獄。我們看到一個小冊子,書名叫《物猶如此》,我相信不少同修看過。那本小冊子裡面寫的什麼呢畜生念佛往生。自古至今,很多很多畜生念佛往生。過去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到,倓虛法師跟我們講的,他的老師諦閑法師早年在頭陀寺當住持的時候,頭陀有一公雞,往生了。雞是畜生畜生念佛往生餓鬼道里頭也有念佛往生的,乃至於地獄道。雖然九法界眾生根性不相同,業報不一樣,但是信願持名,這是相同的。因此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平等的。因平等,果就平等了。所以我們這個經,經題上是「清凈平等覺」。這個法門平等法門因果平等,真正不可思議。一切諸佛國土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西方世界沒有。他是平等法界,所以他沒有六道也沒十法界,他那個地方是一真法界,跟《華嚴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三根普被,凡聖齊收」,這個凡我們就不說了六道都有分。再看聖人,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幾位代表文殊普賢發願往生,善財童子也是修的念佛求生凈土法門大聖都求生凈土,我們仔細去想想,凡夫因為修學其他法門不能成就,不得已選這個簡單容易的法門。這華藏會上的等覺菩薩文殊普賢是等覺菩薩,毗盧遮那佛的左右手),他們為什麼要求生?這我們想不出理由。可是諸位要把我頭先說的話仔細去想想,你就明白了:修行證果,往上面去愈去愈難。他們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證圓滿佛果,在華藏世界一定是困難,一定是要用很長的時間。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這些人去的時候,一天就成功了。所以他趕快求生,道理在此地。他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報庄嚴上品上生,一去了馬上就成佛。雖然成佛,依舊得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這是聖人為什麼求往生

我們要曉得這些事、這些理,然後仔細觀察經典裡面告訴我們的「橫出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輪迴這一關非常難突破。自古至今,多少修行人,都沒有法子突破這個關口。修得再好,生到天上,有很深的禪定,修到四禪天、四空天,就是出不了三界。換句話說,時候到了,還是要往下墮落。這我們明白了,為什麼修行要三大阿僧祗劫,道理在此地。這個地方修行,有進有退,進得少,退得多。西方世界圓證三不退,只有進步,沒有退步,所以他快。這是給我們橫出三界,橫出就在人間,我們這一生當中,就超越了六道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橫超。像一般阿羅漢、一般菩薩他是豎出,也就是他要經過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這樣才出去。這個難,不像我們這個,很容易。更難能可貴的,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四土。

「逕登四土」,逕是快速,我們業障一品都沒有斷,帶業往生,一品沒斷,生到極樂世界在我們想,自然是凡聖同居土。可是西方極樂世界,剛才講了,是平等世界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平等。我們這個世界,我們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裡面的聖人羅漢我們見不到,實報庄嚴土的菩薩我們也見不到。這是什麼?不平等。可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家統統在一起。我們去了,就與阿羅漢菩薩、等覺菩薩,天天生活在一起。他這個四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這個不可思議了。這種境界,在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裡面沒有的,惟獨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樣子。那麼我們再問,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跟其他世界不一樣?細讀《無量壽經》,答案就在其中。因為十方諸佛剎土,是佛的願力、眾生業力眾生的業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非常復雜的)這樣感得的果報。而西方世界,他是個新興的國土阿彌陀佛以他的願力變現出來的,到現在才十劫。我們娑婆世界已經歷無量劫無量劫,西方世界才十劫。原本西方世界沒人,這個諸位要曉得。西方世界的人從哪裡來的?其他世界移民過去的。這個情形不相同。我們這個世界生生世世老家在此地,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他們新移民,新移民那自然就不一樣了。阿彌陀佛條件雖然不多,但是他的確是很講求的。到那邊去,心要清凈,心凈則土凈。那也許要問,我們的心不清凈,餓鬼地獄畜生的心就更不清凈了?清凈心,兩種方式可以得到。一種方式,依照規矩修行,可以得到的。另外一種方式呢,認真的懺悔。惡道眾生往生,懺除業障。用什麼方法懺呢?今天有同修問,我們是不是要拜大悲懺,拜梁皇懺?不是的。諸位要曉得,大悲懺也好,梁皇懺也好,你的業障懺不掉。這是真的。從前慈雲灌頂法師告訴我們,我們的業障很重,所有一切經懺,那個力量沒有辦法消除我們的業障,都沒有法子,一切經都不靈了,一切法門不靈了,最後還有一方法,「阿彌陀佛」。所以,懺除業障,用什麼方法念佛啊。念佛這個懺悔力量,絕不是其他經懺能夠相比的。你再不相信,再看看本經佛說的,將來在佛的法運盡的時候,所有一切經教統統滅掉了,本經還留在世間一百年,你就曉得他的功德多大。這就是說眾生的病很深,所有一醫葯都失效,都治不好了,還有這一副葯還行,很靈。你才曉得這個經典價值,你才曉得這個法門殊勝真實不可思議東西在我面前,要識貨,不識貨就太可惜了。這個第一法門不要,去搞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你說這不叫冤枉!那個治不好你的病,不能解決你的問題。惟獨這個法門有效。「極圓極頓」,這四個字也不能跟一般大乘經論同樣去看待。這個地方講的極圓極頓,是第一極圓,第一頓超,獨一無二,圓頓到了極處。「不可思議微妙法門」,這是讓我們認識這一部經。

本經跟《阿彌陀經》教給我們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從哪裡來的呢?也從《觀經》來的。《觀經》是講念佛往生方法,很可惜,我們念佛人沒有遵守這個方法,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大家只注重「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讀《觀經》的人,都著重這些,把前面那個基礎掉了。好像你學建築,學建這個大樓,樣樣都學到了,把地基忘掉了。蓋了大樓,沒有打地基,輕輕一搖晃就倒了。我們現在念佛毛病就出在這里。地基是什麼呢?三福啊。你看韋提希夫人釋迦牟尼佛請求往生方法,佛沒給他方法之前,先教他修三福,而且告訴他,這三福是

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這個話說得多明白!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怎麼成佛的呢?都是依靠這三個基礎凈業正因。也就是說,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以這三條為基礎。這三條要做不到,所有一法門統統落空了。這個三條就好像蓋房子一樣,這是基礎,地基,因此我們不能不重視。

第一條裡面,

養父母

我們做到了沒有?

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這是第一條。第二條,

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我們有沒有做到?諸位要曉得,第二條是以第一條為基礎。他這個地基是三層,第一條是最下一層,如果前面這一條沒有,你的三歸、眾戒也是假的,落空了,沒基礎你看受戒的時候,戒本裡面稱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的標準是什麼?前面四條做到: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條做到了,才是男子、善女人才有資格受三歸五戒,三歸五戒才落實了,才不落空。這是佛法入門小乘。今天我們修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第三福,

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然後才教你信願持名,求生凈土你想想看,原來這個信願持名,是要這樣念法的,這才決定往生。前面這個基礎我們疏忽了,把他掉了,這個信願持名,怎樣做都不得力。我們平常講,功夫不得力,你念佛念了這么久,這么多年了,往生有沒有把握?沒把握。這沒把握,就不得力。為什麼沒把握呢?你把那個地基忘掉了這是我們決定不能疏忽的。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法修行從哪裡修起?從孝養父母修起,孝親尊師,從這里修起。這個意思很深很廣,我們也講過許多,諸位可以從錄音帶,可以由許多小冊子,裡面都有,大家仔細的去看。最近本館印了一個小冊子,《認識佛教》,這是過去在美國邁阿密所講的,講的比較詳細,因為有足夠的時間。我第一次講是在金山媽祖廟講的,那是從前流通的那一份,只講一次,一個半小時。在邁阿密,講一個星期,大概有七八個小時,所以講得就比較詳細了。這一次印出來,我相信對於初學的同修有一些幫助的。這是我們決定不能疏忽的,就是念佛要曉得從什麼基礎上來著手。我們知道,《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裡面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的標准,是三福統統修成了,因為這是大乘法門。所以那個善男子女人具足三福。

三福裡面比較難懂的,「深信因果這一句比較難懂。因為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那個因就是我們這個經上講的持名念佛,就是講的這個,不是指其他因果,專指這個因果。這個修行方法,確實簡單容易,穩當快速。這個佛誰不會念?只要肯念,人人都能修,人人都會修。你修的是什麼法門?是無量法門裡面至高無上的第一法門,人人能修。所以大家要知道,世出世法是一樣的,愈是殊勝,愈簡單,愈容易。你看我們中國學術的大根大本,叫《易經》,容易,不難。凡是很復雜、很麻煩的,那都不是第一等的,第一等的一定很容易,任何人都能修學,這才叫殊勝,才叫第一。這些觀念,我們一定要建立,不能有錯誤,有偏差。這是第一殊勝法門在我們眼前,往往我們看錯了,疏忽了,把這個機會過了這叫真正可惜。所以此地講,

圓滿直截,方便究竟,

確實方便。有些法門方便不究竟,有些法門究竟不方便,惟獨這個法門,又方便又究竟,這叫真正難得。

一超直入,

超就是超越三界,超越輪迴,超越生死。直入,入諸佛究竟圓滿的果地,不是入別的,也就是圓教的佛果。所以他是

最極圓頓,以彌陀一乘願海,

這個一乘願海就是指的四十八願。所以我勸勉我們專修凈宗的同學,我們早課不必念其他經咒,早課就念四十八願;晚課經文,就念《無量壽經》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把這兩段選作我們早晚課誦的經文早課目的,希望把阿彌陀佛的本願變成我們自己的宏願,我們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晚課呢,我們認真依靠阿彌陀佛的教誨,認真去反省,去檢點,修正我們自己思想見解言行經文就是佛菩薩心行的准則。哪些佛教我們做,我們就認真努力去做;哪一些佛教我們不可以做,我們依教奉行,決定不做。以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修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世待人接物錯誤行為,使我們的言行能跟諸佛菩薩一樣,這叫真正修行。不是把這些經文念給佛菩薩聽的,佛菩薩不聽這些,是要讓自己認真去反省,去檢點,改進。

一切諸佛贊嘆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方法太巧妙了,這個方法就是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也常聽說。究竟怎樣不可思議,我們就說不出來,就不知道了必須要靠古來大德做重重的比較,我們對名號功德,才漸漸領悟到一點。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你真明白了,你才會放下萬緣,你才屹立不動搖了,才肯定這個法門至高無上。隋唐的古大德,那個時候包括現在的韓國日本的一些大德們,他們曾經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做一個比對,對照對照、比較比較,哪一個經最好,最第一。比對出來了,《華嚴》第一。所以公認,《華嚴》是釋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輪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華嚴經》是概論,總論。其他一切經都是華嚴》的某一部分細說,《華嚴》是總論,所以稱之為根本法輪也就是說,《華嚴》是無量無邊經論法門的總綱領,你就想他多重要了。那麼《華嚴》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呢,《無量壽經》第一。為什麼呢?《華嚴》最後,歸《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是《華嚴》的菁華,《華嚴》的綱要。那《無量壽經》,我們今天看這個本子,四十八品,我們再去找,哪一品第一呢?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品第一,哪一品最重要?當然是第六品,四十八願,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世尊為我們介紹凈土法門說了許許多多經論,都不出四十八願的範圍,不過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而已。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呢?這個也是古大德幾乎公認的,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大願的核心。第十八願說什麼呢?「十念必生」。這就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你才曉得,《華嚴》是整個,我們今天講的,大藏經。《華嚴》是全部藏經,《無量壽經》是全部《華嚴》,四十八願是全部的《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是全部的四十八願。這樣一歸納、一比較,我們才曉得,原來像一座大山一樣,名號是尖峰。這才明了,為什麼一切經、一切懺法消不了的罪,這一名號就消掉了。今天我們業障深重,念名號為什麼消不掉?實在說,你沒念。你念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念就消了,假念消不掉。什麼叫假念呢?有口無心念佛那個念,我們中國文字很妙,中國文字世界上最極圓滿智慧的符號。念是今心,是心上真有,那叫念。心上沒有口上有,那個沒有念。念才能消業障,口上有心上沒有,業障消不掉。心上有口上沒有,業障一樣消除。所以這個念,諸位要曉得,是在心上,不是在口上。念佛是心裡真有佛,這個才行。我去年從美國回來的時候,有一位老居士來看我,我也忘掉他的名字了,他告訴我,他念佛念了三年了,功夫不得力。我就告訴他,念佛一定要萬緣放下,一心專念,功夫就得力了。他也老實告訴我,「法師,我什麼都放得下,就是孫子放不下」。他的功夫不得力,原因在此地。他口裡念佛心上孫子,所以他念的是什麼呢?念的是孫子,不是佛。口裡是佛,心裡念的是孫子你說這個糟糕不糟糕。念孫子要搞六道輪迴的呀,這個不得了啊。所以我就勸他,你把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所以諸位要曉得,他平常拿著念珠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沒有念孫子孫子孫子,他沒有這種念法,他心裡頭真有孫子,沒有阿彌陀佛。你看這個念,要懂得什麼叫做念:一切時,一切處,第一個念頭起來的,那就是念。不是在口裡的,心上的。我們今天怎樣把阿彌陀佛,把《無量壽經》變成我們心裡面的東西這叫念佛這叫念經。念經是心裡真有這個經,有這個經典的教訓,有這個經典的理論,有這個經典境界這是你真的念經了。不是口裡頭念的,念了之後就忘掉了,什麼都沒有,這個不叫念。你心裡頭是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佛跟經都沒有,你怎麼可能會成就心上真正有,這才符合經典裡面跟我們講的理論的最高原則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佛在許多大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

一切法從心想生,

所以你心裡面想佛,你就作佛。心裡面想孫子,不得了,將來死了以後再投胎,做孫子兒子。這個很多,為什麼呢?因為他孫子,不能離開孫子,不然就做孫子兒子,不然就做孫子孫子,就干這些事情去了。這還是好的,心善行善,五戒十善具足不失人身,才能得到。假如心行不善,他變成畜生了,墮畜生道,墮餓鬼道,那就更糟了。墮畜生道,也許跟孫子還可以在一起,變成孫子寵物外國人養的這些寵物,那都是跟他關係很密切,彼此心裡頭都掛念著,完全符合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這些道理事實。我們應當覺悟,應當要明了,這樣才知道如何取捨。最極究竟圓滿、最有智慧的選擇,是選擇成佛。為什麼呢?唯有成佛,才得大自在在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當中,自己做得主宰,得大自在這是成佛。我們的家親眷屬,我們對他很愛護,對他很關懷,你自己有能力你還是無可奈何,你照顧不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真的有智慧有能力,無論家親眷屬在哪一道,在哪一個地方,你天天看到他,天天聽到他,機緣成熟你立刻去度他,這才叫真正的照顧。否則的話,都落空,心與願違,那叫真可惜。

疏鈔雲,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諦信,何須遍歷三乘,久經多劫。不越一念,頓證菩提,豈非大事。

這一段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裡面所說的,跟我們前面講的意思完全相同。這在無量法門當中,可以說惟獨這一門,持名念佛這個法門。這個法門關鍵在一心持名,關鍵在「一心」。法門這樣殊勝,為什麼我們學不好,為什麼我們學得不得力?問題就出在我念佛不是一心,我們是雜心持名、亂心持名,所以功夫就不得力。由此可知,只要我們把雜亂心換成一心,功夫成就了。這個雜亂的習氣很深,也就是說,遇到什麼經典都想看看,什麼法門都想嘗試一下,甚至於什麼法會也都喜歡參加,去湊湊熱鬧。這就是《西方確指》裡面覺明妙行菩薩講的「夾雜」,夾雜就不是一心了。菩薩告訴我們,念佛忌諱的就是夾雜,而我們夾雜的毛病始終不能放下這是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病根之所在。我們明白這一事實真相,就要下定決心痛改前非,真正做到一心持名。一心持名就是老實念佛,換一句話說,雜亂心就是不老實。果真一心持名,不必等往生西方圓證三不退,不必等,現在就得不退:「即得不退」,生到西方去那個不退,就變成圓證三不退。這個的的確確是其他法門裡面做不到的。

下面大師給我們說明,這就是「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什麼叫凡夫自心究竟成佛呢?首先我們要曉得,凡夫跟佛差別在哪裡。佛的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佛,二心就是凡夫。我們今天用的是什麼心?三心二意呀,這是凡夫啊。三心唯識論裡面講的,第六意識,第七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這三心。二意是什麼呢?第六意識,第七末那叫意根。平常我們已經用成習慣了,用第六識、第七識。第六分別,第七執著,所以用的是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在《百法明門》裡面,明白的顯示出,它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生滅法。可見得這是凡夫,這不是真心。一心是真心,如果有生有滅,就是二心。所以諸位曉得,一心是真心,一心是真如本性。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什麼呢都是修得一心。我們凈宗就叫一心不亂禪宗叫明心見性,名詞不一樣。教下叫大開圓解,名詞不一樣,其實是一樁事情。由此可知,無量法門是修一樁事,就是修成佛在我們本宗,一心就是「自心究竟成佛」。蓮池大師這一句話說得好,若不是真正修行過來人,這一句話不出來啊。如果說這是「直指凡夫自心成佛」,這也許一般人還能說得出來。加上「究竟」,這個很不容易。若不是真正過來人,很難體會。換一句話說,禪宗的明心見性,教下的大開圓解,可以說他是自心成佛,不能講究竟。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還要長劫的修行,三大阿僧祗劫,要長劫修行。我們這個法門不要,很快就成就,所以是究竟的法門。這個在一大乘法門裡面,真的是無比的殊勝,是把這個念佛法門,在整個佛法裡面,它的地位、它的殊勝,確實一語道出。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信不信。「若能諦信」,要說我們都信,沒錯,是信,不是諦信。諦是什麼?諦是真實,我們不是真實信。怎麼不是真實信呢?假如說今天晚上有一機會你可以去賺一千萬,你馬上就去了,絕對不會來聽經。今天晚上可以賺一千萬,我到這里來聽經幹什麼!這個信就不是諦信。諦信是一心,清凈心,確確實實一切萬緣都放下,這個才叫諦信。所以可貴的諦信,真信啊。真正相信的人,他一定是一心念佛。換句話說,還有二心、三心都不是諦信。「若能諦信,何須遍歷三乘」,三乘是講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講證果的次第。就好像我們一般學校教育,有小學、中學、大學三個階段佛法修學裡面也有三個階段小乘,中乘,大乘。我們學的是乘法,怎麼還有三個階段呢?還是有三個階段,因為你依舊是要斷見思煩惱,等於是小乘;斷塵沙煩惱,等於是中乘;再斷無明煩惱這就是屬於大乘。所以大乘菩薩,不是一下就破無明,前面這個見思、塵沙,一樣還是要破。這就是說,所有一法門,都必須要通過這三個階段,這三乘。「久經多劫」,經文上常講的,三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是短的,不是長的。三大阿僧祗劫所成就的佛,就是前面所講的自心成佛,那不是究竟。如果要成究竟圓滿佛,佛在《華嚴經》上跟我們說的,那不是三個阿僧祗劫,是無量劫時間更長。這是講其他法門的修學。我們這個法門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不越一念」,一念就成功了,這真正不可思議。這個一念,不但簡別修學的簡單容易,而且確實快速,「頓證菩提」,菩提就是究竟圓滿佛果,圓教的佛果,一念就能夠頓證。此地這個一念,不是指時間時間有一念,從凡夫成佛的呢!這個一念是方法,正如同楞嚴會上大勢菩薩所說的。大勢菩薩修什麼法門呢?就是一心持名。這個一念,就是一心持名。至於什麼時候能證到圓滿的果地,要看你功夫的勤度。你要是很勤快、很精進時間就短了。如果很懈怠,不肯精進時間就比較長一點。但是,縱然說時間長,比起其他法門裡面來,那還是最快的。我們在《觀無量壽經》裡面看到的,《觀經》下品下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佛告訴我們,他要經歷十二劫,得百法明門。這個得百法明門,就是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十二劫,這個時間不長啊,見性成佛了。雖然這個時候見性成佛不是究竟佛,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要達到究竟佛的地位,是非常非常快速,就是頭一關難突破。這一關突破,往後一帆風順,毫無障礙這是西方世界成就快。假如下品中生的話,六劫,你就想想這個成就多快。所以我們把經仔細從這里觀察,才知道諸佛祖師給我們說這個法門殊勝,究竟殊勝在哪裡,殊勝到什麼程度。我們心裡就明白了,的確不是任何法門能夠相比的,真的是快速。這個修行關鍵,就是諦信。所以佛在《無量壽經》裡面勸我們要相信,勸信,勸願,勸行。蕅益大師的《要解》序分裡面是這三樁事情,勸信、勸願、勸行,正宗分、流通分還是這三樁事情,苦口婆心地勸導我們,要真正相信。真正相信,就是這一方法,很快就能證得究竟的佛果。「豈非大事」,這是真正大事。《法華經》上講的,「大事因緣」,這也是講到真實究竟。

可見凈宗,正是直指頓超之法,

這個直指頓超,絕不是禪宗能比的,更非其他法門所能望及的。

以念佛心入佛知見

這個道理就是佛常常在大乘經論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念佛心,心裡頭有佛,心裡面想佛,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裡面給我們講的念佛方法這一具足五門。五門第四就是觀察,觀察實在講,就是《觀經》裡面講的觀想大勢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憶佛念佛這就入佛知見了。

凈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

凈宗的興起,絕對不是從釋迦牟尼佛開始的。為什麼呢?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弘揚這個法門,都修學這個法門。那麼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之前,還有很多諸佛如來,因此這個法門不是釋迦牟尼佛新創的,釋迦牟尼佛實在是承襲古佛而來的。這是把凈宗之由來、凈宗的地位、凈宗的殊勝介紹出來。

底下這一段,

詳明本經興起之因緣

第一小段告訴我們,這一部經是

稱性極談,如來正說。

這兩句話很重要。凡是佛所說的經,無論大乘小乘,都是從如來真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這就是,只要是佛經都是稱性之說,但是沒有達到極處。這一部經,在稱性裡面達到了極處。如來所說的一切經,都非正說,旁敲側引。正說的是什麼?就是這一部經。換句話說,佛想教給眾生教什麼方法?就是教這一部經。那為什麼說許許多多經?因為這個經你不能接受,你不能相信,這才說許許多多經論,來誘導你,讓你慢慢明白,慢慢覺悟,然後把這個傳給你這是正說。即使《華嚴》、《法華》,要跟《無量壽經》來作比較,《華嚴》、《法華都是屬於引導的,都非正說,引導歸《無量壽》。這個古德有說明,我們看底下。

華嚴法華,均圓頓稱性之教,

舉出這兩部其他的不必說了。這個在我中國,號稱為經中之王,《華嚴》、《法華》,經中之王,跟這個經比的時候,那它還要差一截,它不能算是極說。如果不跟這個比,跟其他一般經典比,那《華嚴》、《法華》算是極說。

但其歸趣,卻在本經。

華嚴》、《法華》的歸趣,歸宿、趣向,都在這部經。這才顯示出,這部經的的確確是稱性極談。

要解雲,

這個《要解》是蕅益大師說的,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就是我們一般講,絕對,不是相對的。相對是有比較的,他沒有比較,圓融到了極處,不可思議

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蕅益大師這幾句話你要是果然信得過,要真的像前面講,你諦信不疑,我敢說,你把有一切經論統統放下了,你這一生專讀這一部經。為什麼呢?一即一切,這一部經就是整個的《華嚴》。《華嚴》的奧藏,奧是玄奧、奧秘,藏是藏在這個裡面。《華嚴》的菁華,就是《無量壽經》。《法華》的秘髓,秘是秘密,髓是精髓,也就是這部經。其他的不必說了其他的總而言之,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司南是指南,都在這部經上。豈不是讀這一部經,就是一切經都讀了,何必再要找那麼多麻煩呢!那些經都是枝枝葉葉,這一部經是大根大本。根本得到了,所有枝葉全部都包括了嘛,一個也不漏了嘛。總而言之,我們要真正信得過。所以為什麼從前道綽法師一生專講《彌陀經》,《彌陀經》就是這部經。所以我們聽到古人講《彌陀經》,不要想到《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還是《彌陀經》,大本、小本,這兩本都叫《彌陀經》。一生講《彌陀經》,兩百多遍,他為什麼不講別的?他信得過啊,他知道這個經是一切經的精髓。

底下這一小段引用的是日本道隱法師所說的一段話。道隱是中國唐朝時候的人,是日本一位出家人,在中國留學,很有成就。回到日本之後,弘揚凈土他在中國當年是親近善導大師,善導大師學生

五濁惡世,造惡之時,聖道難修,其難非一。

這特別指出來,末法時期。唐朝那個時候,比我們現在修學環境,好得太多太多了,人家還是這樣感嘆。那要是生在這時代,那還有什麼話說呢!在那個時代他就說所有一大乘法門感覺很難修了,修行環境不好。我們現在這環境,濁惡到了極處,濁就是污染,惡就是造惡業,一切眾生造作十惡業,殺盜淫妄。古時候造作惡業的有,少數。縱然造作惡業也沒有造得現在這樣的深,這樣的廣泛。因為一個造作惡業的人,在社會上一般人都瞧不起。不像現在,現在造惡業的人,造得愈多,造得愈重,愈受到社會尊敬,愈受到社會輿論的贊嘆,報紙上天天登他。這個跟從前相反。現在這社會,鼓勵人造惡。造善行的人沒人知道,也沒人表揚。那麼我們在現在這社會修行你就曉得,更難啊。隋唐那個時候,修學一切大乘,都很難成就,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沒指望了。這個是一定要知道的。「聖道難修,其難非一」,不止一樁事情啊,非常非常復雜。

特此一門

特是特別,也可說是所有法門裡面,惟獨這一法門

至圓極頓,

講圓,講頓,這個法門都是達到極處,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沒有比這個更快速的,找不到

而且由其簡易直捷,

簡單、容易,當中沒有委曲相,直捷、痛痛快快為我們說出來,

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

所以善導大師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他說話這個意思,這是善導的意思。這就是說明,這個經是「如來正說」。

一代所說歸此經,

這個一代就是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最後統統歸到《無量壽經》。所說一切法就像河川一樣,《無量壽》是大海,所有河川都流向大海大海是百川之歸宿

如眾水歸於大海

這底下這一句是比喻

此言之,百萬阿僧祗因緣以起華嚴之典,

這是兩部最大的經典,一乘佛法,一乘了義,這個《華嚴》、《法華》。《華嚴》是無量因緣興起的。

一大因緣以成法華之教,

法華經》「是一大因緣」,

亦唯為此法之由序。

這是我剛才講的意思。《法華》、《華嚴》跟這個經一比較,那兩部經是引導,歸到這個正宗。由此可知,本經確確實實是在華嚴》、《法華》之上。古德講的「華嚴奧藏,法華秘髓」,講得不錯,一點都不過分。所以我們讀這一部經,就等於讀了全部《華嚴經》,全部的《法華經》,也等於讀了全部的大藏經,真的是一大藏教的菁華,統統都得到了。這個底下說,

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華嚴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

古德講這話,不是隨便說的,字字句都有根據。

楞嚴雲,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這是大勢菩薩說的。大勢菩薩知名度沒有觀音菩薩那麼大,人人都曉得觀世音,知道大勢至的人不多。其實,大勢菩薩是最早提倡念佛的,把念佛好處念佛成就念佛方法就在短短的兩百四十四個字的這么一段經文里頭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印光大師將這段經文特別提出來,附在凈土四經的後面,稱為凈土五經。這確實提醒了我們,重新肯定這段經文。這段經文,我們仔細再一觀察,的確是了不起。不但我們可以說它是凈土宗的心經也可以說它是一大藏教的心經。它的分量、地位,超過《般若心經》。《般若心經》是般若部的心經,六百卷大般若心經;這個《大勢圓通章》是整個大藏經心經。我們念佛同修,怕羅嗦的人,怕繁雜的人,說《無量壽經》太長了,《彌陀經》也太長了,《大勢圓通章》不長,兩百四十四個字。《般若心經》兩百六十個字。你每天就受持大勢菩薩圓通章》,就行了。這是圓通章》裡面所講的最精彩的一段開示。「憶佛念佛」,憶就是想,觀想。我們常講功德這是功,功夫念佛是德。憶佛是功,念佛是德。怎麼叫念佛是德呢?念是心上真有了。你不常常想,你心裡頭怎麼會有呢?常常想佛,心裡就有佛了。念佛是心裡頭真有佛,這個叫念。念是今心,心上有叫念,口上有不叫念。口上有,我們經典里叫稱,稱讚,稱,稱名是口念。用這個念,念佛,是心上有。念佛又變成功,下面見佛就是德。你看看,「憶佛是功,念佛是德;念佛是功,見佛是德」。見什麼佛呢?功夫差一點的人,就見到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功夫好一點的人,就見自性佛,自己就成佛了。功夫差一點也不要緊,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加持你,會幫助你,叫你很快就見到自性佛了,這才到究竟圓滿。「功德」,要曉得,要認識清楚,不是到寺廟里捐一點錢,去幫幫忙,這就功德那就大錯特錯了你看看過去梁武帝當權的時候,有權有勢,護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個道場,度出家人幾十萬人,自己很驕傲,「功德很大」。達摩那個時候到中國來了,見到他,他就達摩,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說,「並無功德」。這一涼水澆到頭上,梁武帝聽了不高興,不護持他。所以達摩法子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沒人理他。等了九年,等到一個慧可。他修的那是什麼?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正像六祖《壇經》裡面所講的,這個生死的大事,「福不能救」。福德沒有辦法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一定要功德。通常我們講,持戒是功,定是德;修定是功,開智慧是德。戒,定,慧。在此地也一樣要認清楚:憶是功,念是德;念是功,見是德。你看這個說得多簡單,真的把修學的總綱領、真實捷徑,傳授給我們了。這個的確是佛祖真傳。下面給我們講的方法,怎樣修功呢?

凈念相繼,自得心開。

凈念相繼是修行方法自得心開是你所獲得的成就。我們中國人常講的,「耕耘收獲」,自得心開是收獲。方法關鍵,就是「凈念相繼」這四個字。在經裡面,前面還有四個字:「都攝六根」。在這地方,我們把都攝六根省掉了,因為凈念相繼,一定是都攝六根,所以都攝六根就不說了。那麼我們要問,什麼叫凈念?這個要清楚。凈是清凈清凈心念佛。我們今天縱然做到了念的功夫,為什麼還見不到佛?那個念不清凈,念裡面有夾雜,有染污,所以你見不到佛。可見凈就很重要。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念佛的人忌諱的是夾雜。哪些東西是夾雜呢?我在這里就不要多說了,覺明妙行菩薩那一段的開示,我們印在那個佛卡片的後面(注),印的很多,大家自己多看看,看看你有沒有夾雜,你就曉得了。不能有一絲毫夾雜,不能有一絲毫懷疑,那叫凈。懷疑是無明,夾雜是煩惱、是濁惡,這個東西障道。用我們此地的話,障道就是障見佛。不但自性佛見不到,西方世界阿彌陀佛也見不到。見不到佛,諸位要曉得,往生就沒有把握。可見得這個問題嚴重,我們萬萬不能掉以輕心。這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大問題,一定要做到凈念。只要凈念相繼,相繼就是保持,不能中斷,要把凈念保持,這樣自自然然就心開意解。心開就是前面講的見佛,禪宗裡面講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禪宗的話。那麼由這個開示,我們得到一個結論:

奇妙疾捷,莫過於是。

這個事情太奇妙了。奇是不尋常,妙是不普通,疾捷是快速。沒有比這個更快的,像閃電一樣。「莫過於是」,就是指一心持名這個法門

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

本懷就是本願,佛的本願就是要度眾生佛道。用什麼方法度一切眾生佛道呢?只有這一方法,所以這個方法如來正說。這個如來,不是指釋迦一個人,是十方如來。說十方,裡面就包含了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如來眾生佛道,確確實實唯此一門。這個地方說「一切眾生由此得度」,不但指我們凡夫,包括聲聞、緣覺、菩薩。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這是圓教的等覺菩薩,還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見得這一眾生裡面,包括著上面是等覺,下面到地獄眾生。九法界眾生這一法門統統包盡了。換一句話說,一切眾生遇到這個法門,諦信不疑,依教修行,那個佛看到,怎麼不開心,無比的開心。佛怎麼不加持呢?所以這個法門,真的要是諦信一心,發心修學的話,一切諸佛本願威神統統加持你。你修其他法門,得不到,惟獨這個法門得到。為什麼呢?這個法門是佛唯一的心願,所以得到一切諸佛如來加持。我們要認真,要努力地去修學。今天上有一同修來看我,他最近到大陸去參訪,跟著一位法師,大概是有一佛教團體,他可能是第一次。今天來看我,他告訴我,他有一個很深的感想,看到大陸念佛人,真修,我們比不上他。他們聽到這個法門之後,確實誠心誠意在修行他說,我們台灣佛教徒,跟大陸一比較,我們是在佛教,玩弄佛教就像從前唱戲的,捧戲子一樣,不是真修。大陸上人真修。這是他在大陸轉一圈的時候,深深感觸到。這也是值得我們警惕的。記得我在過去也曾經跟諸位說過,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去年帶了一個團體到大陸上去參學,他們去的時間長,七十多天,看了許多道場,回到新加坡之後,正好我在新加坡講經,他說從前總覺得自己修行還不錯,南洋的佛教還很興盛,結果大陸上去看了之後,才曉得自己不行,跟人家比起來,是天壤之別,差距太大太大了。他們在那樣清苦的環境當中,他們送他的錢不接受。看他穿得破破爛爛的,送他衣服也不接受。問他要什麼呢?要經書,要錄音帶。他們要佛法,除佛法之外,物質的享受他一概不要。送他的經典,不是手上捧著,頂在頭上接受。那種恭敬心。聽經、聽錄音帶,這他們看到的,我講這些錄音帶,他們拿去拷貝再拷貝,那個聲音幾乎都聽得不清楚了,專心在聽。把那個錄音機放在講台上,大家在下面,統統跪在地下聽。他們看到很感動。為什麼都不坐呢?他們不坐,一個個都跪在地下聽。所以新加坡同修回去之後,才發心做cd,才發這個心。因為錄音帶在大陸上,特別是在北方,氣候變化很大,錄音帶很容易變質。冬天很冷,夏天很熱,所以帶子很難保存。這樣回去才想到做cd片。他們也很誠心,派了五個人到我們圖書館來,住了兩個多星期。我們館長也被他感動了,把我們的母帶全部送給他了,現在他們在新加坡做。人家真干啊,知道這是真正的寶。確實開經偈裡面講的,「百千劫難遭遇」,所以他知道真做。我們說老實話,雖然天天在這里講,還是不識貨。講了在這兒點頭,出了門之後又忘掉了

本經所宣,乃如來真實純一之法,無有權曲,故名正說。

《無量壽經》上所講的,是「如來」,這個如來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不是指一個人,一切諸佛如來。「真實」,經上明明白白給我們講了三個真實這是在一大乘經里頭很稀有的。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這一句講的是真實利益

真實慧,

這一句講的是真實的相,

惠予眾生真實之利,

這一句講的是真實作用,體、相、用都真實,「真實純一之法」。諸位要曉得,這個三種真實,貫徹全經,貫徹經文裡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是三種真實,所以這是正說。

世尊稱其本性,和盤托出,毫無保留,故名稱性。

也就是說佛說一切經,是說一部分,而不是說的全體,這一部經裡面說的是全體。雖然言語不多,文字不多。因此它涵蓋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是因為它說的是全體。和盤托出是比喻,好像我們供養別人,我們有吃的東西招待別人,總是拿一點出來。整盤拿出來,盤子都端出來了,再沒有保留的了,全部拿出來了,是這個意思。佛說其他經的時候,還有一點保留,還沒有連盤子都端出來。說這個經,是連盤子都拿出來,再沒有保留的,舉這個比喻毫無保留。《法華經》有沒有保留呢?有,後面還有《無量壽經》,還保留這個在,還沒有全部拿出來。到《無量壽經》推出,是全部拿出來,再沒有保留了。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真正是稱性。

一切含靈皆因此而得度,

這一切含靈,就是講九法界眾生。九界眾生這部經、因這個法門,真正得度了,究竟圓滿的得度了,所以這個經典、這個法門

乃稱性中登峰造極之談,故為稱性極談。

實在說,我們是真幸運,我們遇到這個經典,對這個經典認識了。許多人這個經典擺在面前不識貨,還以為其他法門、其他經典比這個更高的,去學其他東西去了不識貨啊。我們非常幸運遇到,非常幸運明白,了解,認識他。這是非常非常的稀有而難得。

我們曉得,這是佛法里頭至高無上經典,第一殊勝法門我能不能學?想到自己一身罪業,我行嗎?還有些人,自己沒有自信心,這個稱性極談,大概是要大菩薩他們學的,我們業障深重,還是學個小乘法吧。這是嚴重的自卑感,對自己沒信心。這也難怪,為什麼呢?因為對於事實狀況並沒有搞清楚。看到菩薩大人,不敢跟他平起平坐。下面這一段,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了。

三根普被,凡聖齊收,

說三根,我們下下根也有分。說聖凡,我們是凡人也可以修。說出我們有分,只要能夠諦信,只要能夠依教奉行,就能成功。

徹上,則如普賢文殊,尚發願求生極樂

這是講三根最上根,沒有比他更上的了。文殊普賢,圓教的等覺菩薩,這裡面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為什麼呢凡夫感情,少理智,因為佛在根本教輪裡面教導我們,要孝親尊師,我這一開頭學佛,歸依某一個法師,跟這個法師修學法門,那不是這個法門我現在聽到這個法門,要再改修這個法門,我師父不答應。我要捨棄師父我對不起老師就不尊師了。這個麻煩大了。那怎麼辦呢?還是遇到這個殊勝法門,捨棄掉算了,這一不求生了,還是跟老師輪迴吧。這就什麼呢?重感情,少理智。這不是真正的尊師重道。我們的師里頭,有根本的老師。根本的老師什麼呢釋迦牟尼佛,本師釋迦牟尼佛嘛。這個法門誰教給我們的?本師教給我們的嘛。本師教我們這個法門,那本師的徒子徒孫學別的法門,我們到底是跟徒子徒孫學呢,還是跟本師學呢?徒子徒孫違背了本師了,我們要不要違背?希望大家多想想。於是乎你想通了,你就沒有違背本師了,就能夠真正做到奉事師長。何況佛在圓寂之前,特別垂訓後世弟子們,佛教給我們四依法,第一個就是「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我們今天在法門裡頭遇到第一法,我當然依第一,不依第二。我過去早年學佛,我那個願,心裡面的喜愛,是《華嚴》,對於華嚴》特別歡喜。實際上,也沒有念過《華嚴》,也沒有聽過《華嚴》,但是對《華嚴就有那個偏愛,這大概是過去生中的習氣在台中求學,聽李老師講《楞嚴》,真的生歡喜心,全心投注。遇到這個法門,《楞嚴》、《華嚴》都放下了,都不再搞了。為什麼呢?依教奉行。依如來教啊。這可不可以呢?看到這一段,就曉得可以了。為什麼呢普賢文殊老師是誰呀?毗盧遮那如來華嚴三聖嘛,毗盧遮那佛的學生。他念佛求生凈土,去親近阿彌陀佛,毗盧遮那佛生不生氣呢?沒有看到毗盧遮那佛生氣也沒有看到毗盧遮那佛去障礙他。這就告訴我們,無論跟哪個老師修學,都應當親近阿彌陀佛。親近阿彌陀佛,你的本師一定非常歡喜。為什麼呢?一切諸佛都勸我們往生,毗盧遮那佛也不例外。一切諸佛如來里頭,包括毗盧遮那佛在內。那你親近阿彌陀佛,你的本師怎麼會不歡喜呢?鼓掌歡迎啊,好啊,做對了。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這是給我們做榜樣讓我們知道情與智的抉擇。實在講,這種抉擇是不是忘情是不是負義呢?不是的。不但不是忘情負義,而且是真正的奉事師長。因為師長沒有能力教你一生圓滿成佛,介紹你、送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一生圓滿成佛了。正如同一個家長教育自己的兒女一樣,自己沒有辦法培養你成碩士、博士,一定要把你送到學校去念書。今天我們這些老師把我們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我們的家長父兄送到學校裡面去讀書、成就,一個意思。這個就是真的孝親尊師,做到了真正的圓滿。所以決定沒有過失,決定是正確的。文殊普賢給我們做這樣的榜樣,這真的叫現身說法

徹下,則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國。

徹上徹下,下面五逆十惡地獄眾生,真的是法界眾生對於這個法門,人人有分。我們在本經末後,第四十八品裡面看到的,經上講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有

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

無上菩提,沒有發這個心,沒動這個念頭

今始初發,

聽到這個經,真的發心了。什麼叫無上菩提呢?蕅益大師講過,真正發願求生凈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讀到這個經,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道理搞清楚了,這個心堅定了,肯定了,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凈土決定要見阿彌陀佛,這是這個時候才發。發了之後就認真修行,依教奉行,這就是經上講

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如來土,

是說明,發了這個心,他決定得生凈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

這幾句話,等於佛給我們授記了。我們將來到西方世界,在西方世界成就了,十方世界與我們有緣的地方很多,哪裡有緣到哪裡去示現作佛,就像普門品所說的,

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以示現佛身而為說法

這就是到他方世界成佛了。成佛叫什麼名號呢?妙音如來你要曉得,妙音從哪兒來的,為什麼叫妙音?妙音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音妙啊,我們是因這個音成就的,也用這個音來教化眾生,跟大勢菩薩鼻孔出氣,就是這個道理。妙音就從這兒來的。所有一切音聲,沒有南無阿彌陀佛妙,因為這一個音,能夠幫助九法界一切眾生,一生當中圓滿成佛其他的音不行。妙音是這一樁事情。「同名妙音如來」。

本經雲,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是世尊經文裡面告訴我們的。前面曾經說過,本經字字句句都具足三種真實。因此這些話,我們要格外的珍重它。「值」是遇到,遇到這部經典,能讀、能解,能夠依教修行,無論是現前將來果報,也就是我們講的好處利益都是隨意所願。正是平常所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隨意所願,就是有求必應。但是在此地,我們要特別明了,不要一味去求人天福報。現在學佛的人,實在說,大多數都是人天福報。陞官、發財、長壽,都求這些,而把往生不退成佛疏忽掉了,這個真叫可惜。末後句話,就提醒我們,要「得度」。什麼叫得度呢?要超越輪迴往生凈土,這才叫得度。「皆可得度」,那就是人人都有分。只要遇到這部經典的人,剛才講了,你能讀,能解,能信,能依教奉行,沒有一個不得度的。這正是前面所講的,「三根普被,凡聖齊收」,這是經典給我們作證明了。

末法眾生,福薄障深。

我想一樁事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深刻的體驗。我們生在這時代,確實是福薄。從什麼地方看呢?縱然你富有,縱然你在社會上有很高的權位,你的生活身心都不安穩都不快樂這就是沒有福報,這就是福薄之相。本身的煩惱生活環境都不利於修道,那就是障深。在這環境之下,唯此一門。換句話說,只有這條路才能走的通。除這條路之外,其他的很難走通。

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

句話怎麼說呢?修學其他法門,前面說過,需要經歷三大阿僧祗劫。這個法門,一生當中就成就了,超越了三大阿僧祗劫,

往生極樂,徑登不退

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

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而登彼岸

這個彼岸,就是了生死三界。說明沒有這個法門凡夫是決定做不到。

元曉師雲,

元曉師,這是唐朝時候高麗的一位法師。好像現在也有電影電視,在演這個元曉大師

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可見凈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

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這個法門就是幫助我們凡夫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所以我們必須要建立堅定信心清凈的大願。清凈大願,決定不夾雜,唯求往生。除往生之外,什麼都不求。世法佛法都不求,只求往生這就對了。

他力妙法,善護行人。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干擾

這個陰魔,是《楞嚴經上講的五十種陰魔。種是種類,五十大類。每一類裡面,那個魔子魔孫無量無邊。魔在哪裡呢?魔就在我們周邊。我們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六根所接觸的,都是魔境。你說我沒有見到,那是你迷惑顛倒。你果然見到了,那魔都害不了你。就是因為不認識它,你把它好人,所以它才障礙你。這個魔就是折磨,阻撓你修行讓你念佛不能得三昧念佛不能得一心,這都是它在障礙。如果沒有這些魔來擾亂,那我們這個地方學佛,應當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差別。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很容易,為什麼?沒有魔障這是一定要清楚的。

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我們讀到兩句,的確是非常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