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凈業三福、清凈明誨章、晚晴集、談因果,講記合輯

  凈土法門凈業三福、清凈明誨章、晚晴集、談因果,講記合輯

  凈業三福講記

  清凈明誨章講記

  晚晴集講記

  談因果

  免費贈閱

  凈業三福講記

  前言………………………………………(007)

  壹、佛法的本質——教育……………………(008)

  貳、佛法的教育宗旨——闡述宇宙人生

  真相 ……………………………………(011)

  叄、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013)

  肆、修行基礎——凈業三福………………(014)

  伍、凈業三福…………………………………(015)

  一、總論…………………………………(015)

  二、第一條——人天福…………………(017)

  ⒈孝養父母……………………………(017)

  ⒉奉事師長……………………………(021)

  ⒊慈心不殺……………………………(033)

  ⒋修十善業……………………………(034)

  ①十法界……………………………(034)

  ②十善業……………………………(036)

  三、第二條——二乘福…………………(038)

  ⒈佛的教學法——隨機而應·

  無有定法…………(039)

  ⒉佛陀的教育——超越世間宗教……(040)

  ⒊佛法的教學——現代化· 本土化…(042)

  ⒋佛法的教學——藝術化……………(045)

  ①彌勒菩薩…………………………(045)

  ②四大天王…………………………(046)

  ⒌佛法教學的四大科目………………(049)

  ①孝敬………………………………(050)

  ②慈悲………………………………(053)

  ③智慧………………………………(054)

  ④實踐………………………………(055)

  ⒍受持三歸……………………………(056)

  ①歸依覺……………………………(058)

  ②歸依正……………………………(060)

  ③歸依凈……………………………(061)

  ④住持三寶…………………………(065)

  ⑤正確的歸依………………………(067)

  ⒎具足眾戒……………………………(070)

  ①戒律是凡聖的標准………………(071)

  ②持戒就是守法……………………(072)

  ③性戒(殺盜淫妄)不可改…………(073)

  ④遮戒須現代化· 本土化…………(074)

  ⑤戒律精神——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075)

  ⑥眾病之源——妄想·執著·

  分別·煩惱 ………(076)

  ⑦簡化飲食·健康長壽 ……………(077)

  ⒏不犯威儀——要因時因地制宜……(079)

  四、第三條——大乘菩薩福……………(083)

  ⒈發菩提心……………………………(083)

  ①修行要先斷煩惱…………………(084)

  ②什麼叫菩提心…………………(087)

  ③發菩提心的障礙…………………(089)

  ④無上菩提心——一心念佛

  求生極樂………(092)

  ⒉深信因………………………………(094)

  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095)

  ⒊讀誦大乘……………………………(097)

  ①發弘願· 修品德…………………(099)

  ②舍識用根——讀誦大乘…………(102)

  ⒋勸進行者……………………………(108)

  ①勸人念佛…………………………(109)

  五、三世諸佛凈業正因…………………(112)

  前 言

  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

  今天我們有緣在板橋市,有這么多單位主辦這一佛學講座,邀我到這里來給大家作一點佛法修學的報告。今天這樣隆重的禮節,我看了以後深深有感,在末法時代還能見到這樣如法的禮節,實在是很難得,確實不多見。法師講經的禮節是非常之隆重,在過去很平常,現在由於生活方式的轉變,意識形態的不同,許多禮節我們都已經簡化了,甚至於簡化到像一般學校老師上課一樣,僅僅有一個表示而已。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佛陀教育與世間教育不相同的所在。

  今天這個講座,可以說是專題演講,也可說是正規的講經,因為「凈業三福」是《觀無量壽經》的一段經文。為什麼選這個講題呢?在這時代,我們看到國內、國外學佛的風氣,從形式上看很興旺,而實際上真正能夠收到佛法修學效果的,遠不如過去。原因在什麼地方必須要認真去探討,把它病根找出來,然後將它修正過來,我們的修學功夫才能夠真正地得力,這是這一次選擇這個講題主要的原因。相信在座的善知識們可能有些是初次接觸到佛法,因此我們還要將佛法從頭說起。

  壹、佛法的本質——教育

  首先要認識佛教佛教究竟是什麼?如果對佛教產生誤會,那這一誤就誤到底了,要想得到佛法真實利益很難的。

  那麼佛教究竟是什麼?我們今天在全世界所看到的有四種不同形態的佛教

  一、宗教佛教。現在人,把佛教變成宗教這是我們佛弟子莫大的恥辱。它怎麼會變成宗教呢?是佛弟子沒有盡到宣揚的責任,使社會、政府誤會認為佛教宗教。諸位要知道佛教不是宗教,它本來是教育,但是現在已經變成宗教了,我們已經沒有法子否認它是宗教這是第一種形態,最普遍的。

  二、學術佛教佛教變成哲學,變成學術了;在海外有許多大學裡面開有佛經哲學這是佛教變成學術了。

  三、是最近二、三十年,我們見到的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旗號內容確確實實是一些妖魔鬼怪這是有害於人、有害於社會的,我們不能不加以辨別。

  四、傳統佛教傳統佛教釋迦牟尼佛代代相傳。它是什麼,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它是教育——佛陀的教育。

  這一認知在一九二三年,歐陽竟無先生在中山大學曾經作了一次講演,他的題目是:「佛法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這一個講演在當時曾經引起震撼,歐陽先生舉了許許多多的證據,說明佛教的本質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這個話是真實的。世尊當年在世,與我中國孔老夫子一生的行業非常相似,孔老夫子曾經周遊列國,一生都用在教學上;世尊也是這樣,捨棄了自己的尊榮,從事於教育的工作。他老人家一生就如經典所說,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從來沒有休息過,而且是周遊列國,足跡遍及古印度佛教即使從形式上來看,它也是教育,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本師是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在宗教裡面沒有這種稱呼的。

  世尊滅度之後一千年,我們國家派特使到西域去禮聘傳布佛法大師中國來,並由外交機構接待他們。漢朝的制度,主管外交的機關不叫外交部,叫鴻臚寺。我們今天這個「寺」院怎麼來的要知道;「寺」是政府辦事的機關,不是廟,鴻臚寺卿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法師迎請到中國來之後,與中國朝野見面,雙方談得非常地投機,希望這個教育能夠在中國發揚光大,與中國儒家的教育相輔相成,這就把摩騰、竺法蘭兩位大師留下來。留下來之後,當然就不讓他長期住在鴻臚寺,因為鴻臚寺是接待外賓的,是短期招待所。於是比照皇帝下面一級單位(有九個寺)再成立、增設一個寺,這個寺稱為白馬寺。因為當年的經書佛像是白馬千里迢迢馱到中國來,我們中國人心非常之厚道,連白馬它的功勞,我們也不把它忘記,於是就稱之為白馬寺。由此佛教的教育機構稱之為「寺」,「寺」是政府辦事的機構。

  現在已經是科技時代,從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國家政治制度統統都已革新了,我們佛教道場名稱還保持漢朝的稱呼——寺。如果不讀歷史,不知道事實真相,往往對佛教產生很大的誤會,一看到寺,便認為寺就是廟,裡面是拜神的,是迷信的,這對於佛教的傳播、教學,產生了很大的障礙。因此,今天佛的四眾弟子最重要的一個使命,就是要把佛法回歸到教育。

  你看從前寺院就是學校,它裡面的組織跟今天的學校沒有兩樣,只是稱呼不同。教育機構的主管,我們一般學校稱為校長,在佛門裡面叫住持方丈住持方丈,實際上就是校長他是負責主持教育行政與教育計劃、教育設施的。他下面有三個綱領執事,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總務、教務、訓導,在佛門裡面也是這三個綱領。首座和尚管教務的,就是教務主任;維那就是訓導主任;當家師,我們常講監院,就是總務主任。你看他們管的事情還是總務、教務、訓導,只是名稱不一樣而已。所以佛法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永遠是指這一時代;今天我們佛法落伍了,落在時代的後面,沒有跟上時代,沒有站在時代的最前面!為什麼不把我寺院改換個名稱?我們裡面所有執事的稱呼也都要現代化。佛法如果不能做到現代化、本土化,就沒有辦法推展到全世界這是我們要認識的。因此在抗戰期間,夏蓮居老居士,他老人家已經見到這一點,所以提倡把寺院改成為「學會」,這是個很好的構想;我們的道場不要再用寺院這個名稱,改成學會,免得讓大家誤會。

  修凈土的,我們稱為凈宗學會;學禪的,稱為禪學會;學華嚴的,稱為華嚴學會。用學會這個名稱,大家一看,這很有學術氣氛,就不至於讓人家看到這是迷信。那麼培養師資的稱為凈宗學院、禪學院、華嚴學院、天台學院。因此,道場實在講,在從前都是專科大學佛教道場,裡面是一個藝術宮殿,用現代話來說,它實在就是把學校跟博物館集合成一體,是這么一個機構。因此它是屬於藝術的教學,我們現代人常講藝術化,佛門在兩千年前就提倡教學要藝術化,它真正做到了。所以諸位如果要深入了解佛法,你對它才真正是五體投地,真正是佩服。

  貳、佛法的教育宗旨——闡述宇宙人生真相

  那麼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宗旨什麼呢?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曉得佛家經典非常豐富,經典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學的教科書。我們今天問:這么多的教科書(現在稱為三藏經典),到底講些什麼?同修能不能答復得出來?

  這一部《大藏經》講些什麼?

  要用佛學的名詞來說,它所講的是諸法實相;用現代話來講,它所講的是宇宙人生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換一句話說,佛陀教育就是講我們自己跟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真相你想想看,這個教育重不重要?世界上的教育再沒有比這個教育對我們更為親切了,我們切身所需要的就是佛教教育,這是我們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的,如此,我們才能夠得到佛法真實利益

  佛教佛陀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我們了解了;那麼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這要智慧,要真正的智慧。所以佛法所追求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話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話我們聽起來還不好懂,再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對宇宙人生一種究竟圓滿智慧;我們才能夠認清宇宙人生真相學佛求的就是這個。諸位要知道,如果你佛門裡面求財、求富貴、求功名、求兒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得到呢?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夠求到真正的智慧,那麼這些事情樣樣都可以求得到。為什麼呢?有了智慧,哪一樣辦不到呢!所以智慧是第一,智慧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講的有求必應有求必應是建立在圓滿究竟智慧基礎上。

  那麼現在我要問了,這個智慧怎麼個求法呢?佛教給我們修行。佛告訴我們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我們的智慧平等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我們的德能、才藝也跟諸佛沒兩樣。可是現在諸佛菩薩智慧、德能流露在外面,我們的智慧、德能到哪裡去了呢?這就是現代人講的話——污染。我們的智慧、德能被污染了,不是沒有;有這個污染是障礙。我們今天:思想有污染、見解有污染、心地有污染。現代人常說要講求環保,要保護環境清凈佛法在三千年前就教給我們要如何保護我們心地清凈清凈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清凈心起作用就是萬德萬能。

  佛法宗派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么多方法、門徑作什麼用的呢?都是幫助我們把精神染污心地染污思想染污見解染污……,統統化除掉,把它斷掉,恢復自性清凈心,佛陀教學的能事就圓滿了。所以佛法說來很簡單也不過就是如此而已。

  叄、修行——修正

  錯誤的行為

  那麼現在我講到修行」了;行就是行為,錯誤的行為就是染污,如何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行為不外乎三大類,就是身、口、意三業:身是身體的造作;口是言語;意是思想見解。這三大類的行為有了錯誤,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那麼到底什麼是正?什麼是錯?這個正的標準是什麼?佛實在是高明,實在是偉大,並不是說給我們制定一個標准要我們去遵守,那佛不值得我們尊敬。佛給我們講,標準是——自性,是你自己自性,不是從外面來的。

  肆、修行基礎——

  凈業三福

  那麼修正行從哪裡修起呢?佛在《觀無量壽經》裡面有一開示我先把這樁事情給大家做個報告:《觀無量壽經》是凈土宗三經之一,裡面給我們敘述了一個故事。就是波斯匿王家庭生了變故,兒子篡奪父親的政權,這在我中國人講是大不孝——他殺父、害母。母親在這個時候遭遇到家庭國家的變故,感到這個世間非常之苦,於是乎她就要求釋迦牟尼佛,問釋迦牟尼佛:除了這個世界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世界?用現代話來講,她想移民過去,不想在這世界再住下去了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將十方世界;不僅是我們這個地球,還有他方世界(我們今天所謂的外太空),釋迦牟尼佛把外太空許許多多星球的狀況,以他的神力變現在韋提希夫人面前讓她自己看。她看了以後,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教區。你看釋迦牟尼佛教學的善巧,他不是勸她:唉呀!你生極樂世界好!不是。他把十方世界你看讓你自己去選擇。選定了之後,世尊對她很贊嘆;為什麼呢?她選得很正確,沒有選錯,果然選的是十方世界裡最清凈最好的一個世界。選中之後她就要求釋迦牟尼佛:我怎麼去?這個世界很好我用什麼方法能到達?世尊在沒有跟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法之前,先要求她修三福——凈業三福;而且佛特別為她說明,這三福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一句話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那麼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他們修的法門一定是不一樣,修學的宗派也不一樣,但都成佛了。可是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一定要以三福作基礎就好像我們蓋房子一樣,無論你蓋什麼式樣的房子,蓋多麼高的大樓,房屋式樣太多了,千千萬萬種,但地基是一樣的,一定要做非常堅固的地基,從這個地基上才能夠建造各種不同的建築物。由此可知凈業三福是修行基礎就像房子的地基,這是世尊要求韋提希夫人必須先要把這個基礎打好,然後才可以接受佛教給她修學凈土方法這就是四種念佛;四種念佛方法都是建立在這一個基礎上。我們從這個地方得到很大的啟示,今天我們修學,費的時間古人長,用的精神古人多,為什麼沒有古人成就呢?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把基礎疏忽掉了。好像蓋房子怎麼蓋都蓋不成功,毛病出在哪裡呢?沒有打地基;你搭個小茅篷,可以;蓋個兩層就倒了,那三層就不說了這是我們今天把修學毛病找出來了,一定要在此地打基礎

  伍、凈業三福

  一、總論

  《觀經》三福為凈業正因者,共有三條,文曰: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我相信很多同修這一段文都很熟悉:第一條是人天福報;第二條是小乘,就是聲聞、緣覺,二乘人的福報;第三條是大乘菩薩福報。這三條一共十一句,十一句就好比十一層大樓,後面的包括前面,前面不能包括後面;就好像這個大樓一樣,第二層一定包括第一層第一層不見得包括第二層,因為第二層不蓋可以。這個基礎真的是非常之堅固啊!那麼你就曉得第一是根本的根本,這一條做不到,後面統統都沒有。我們要想成佛、成菩薩假如人都沒做好,怎麼能成佛作祖呢?首先要把人做好。諸位要曉得經文裡面每一句每一個字,它的含意深廣無邊,確確實實像佛在《華嚴》所講——周遍法界,包含無遺。

  那麼發菩提是在第幾層呢?第八層哪!前面七層都沒有,那來的菩提心呢?菩提心沒有了,念阿彌陀佛也不見得能往生。為什麼呢?往生的正因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那個正修行有一半,缺了一半,這往生靠不住啦!想到這個地方,我們的確是不寒而慄啊!才真正明了為什麼念佛的人那麼多往生的人那麼少?從前李老師講過,一萬念佛的,天天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正往生也不過是兩個、三個,不成比例啊!原因在哪裡呢?他一天到晚念佛念了一半,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是明白、覺悟的心。他的心還是糊里糊塗的,還是顛倒妄想的,這樣念佛怎麼能往生呢?菩提是覺的意思;菩提心是覺心,覺而不迷。他雖然念佛,還是迷而不覺啊!所以不能往生。怎樣才是覺呢?底下七層沒有修到,就是不覺。因為覺了,下面七層圓滿了;第八層蓋好了,下面七層當然蓋好了這一定的道理嘛!所以我們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不知道什麼叫覺心,你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就明了了。

  再給諸位說明,這十一句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換句話說,不管你學哪一宗,哪一個法門,這十一條是大根大本。到什麼時候才分呢?真的到菩提心以後,才分宗分派。菩提心以前這八句是不分的,是任何一宗、任何一個法門同修學的科目。到「深信因果這個地方可以分啦!你學禪也好,學凈也好,學律也好,學教也好,那個「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那是分啦!發菩提心之前是不分的,我們幾個能做到?

  二、第一條——人天

  ⒈孝養父母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三福」第一條,這四句實在給我們講,只講了四個字:一、是孝;二、是敬;三、是慈;四、是善。這四個字修行的大根大本。

  我們先講「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做到?這個孝字絕對不只是養父母這一句話非常不簡單,我們對於父母生活物質上一切奉養都能做到了,算得上孝養嗎?你看看《論語》,孔老夫子講的話:「今之孝者,是謂能養(四聲)。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三聲)。不敬,何以別乎?」如果這個叫孝養,畜生也可做得到啊!所以一個明理的人,一個讀書人,要養父母之志啊!父母對於你的期望,你能夠不辜負,這個叫孝順啊!可是我們話說回來,今天做父母兒女是什麼期望?真的是有問題。在古禮,小孩的命名,名字父母對他的期望,希望你將來大了,名副其實,所以古人兒女名字不是隨便取的啊!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人,給兒女取的名字,有取成外國名字我一看就奇怪!他的父母一定想將來希望他兒女變成外國人,這實在是對於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無所知,才會犯這種毛病啊!佛家講孝,如果父母來生還搞六道輪迴那就是大不孝。真正孝子怎麼能夠忍心叫父母來生還墮六道呢?

  中國文字智慧的符號,這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列祖列宗留給後世子子孫孫最寶貴的遺產,我產要知道珍惜。在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沒有看到這樣完美的工具。中國文字的結構可以分為六大類,我們稱它做「六書」。這個孝字,屬於「會意」,你體會這個意思:這個字上面是一個「老」,下面是一個「子」;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上一代跟下一代集合成一體,你去想個字味道和它的含意,這叫做孝。那麼上面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是一個整體。西洋人不懂得這一事實真相,所以他有代溝,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沒有聽說代溝的,如果有,那就不孝了,孝字就沒有了。

  孝就是沒有代溝的,就是始終是一體,這是從豎的方面來說。從橫的方面來講,佛法是橫遍十方。所以這一個字真正的意思,就是佛家所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是一個整體,這就是自己。

  然而現代年輕人接觸中國文化逐漸淡薄了!有人來問我,為什麼要祭祖先祖先去我們很遠,什麼樣子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還要供一個祖先牌位,還要春秋祭祀?你明白孝這個意思就懂得了。祭祖先就是永遠叫我們體會到是一體,這個是孝道這是孝道真實的含意。因此什麼人能把這個孝做圓滿呢?給諸位說只有成佛,這個孝道就做圓滿了;菩薩都不圓滿,等覺菩薩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斷,那就是他孝道圓滿。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給我們的是什麼呢?原來一大藏經說了一個「孝」字啊!所以華嚴說「一即一切」,這個孝是一,無量無邊的法門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都是它演變出來的,還歸這一個字這是我們要把它認清楚的。

  由此可知,佛子的大孝,是要度父母出離三界啊!第一孝行是要勸父母念佛求生凈土這是真孝啊!父母不肯念,父母不能接受,你要找出因素,找出那個原因,把這個原因消除,父母就樂意接受了!他才曉得這個好處嘛!父母疼愛子女,尤其年老了,兒女哪裡會騙父母呢?不過現代兒女父母太多了,搞得父母不相信了。在從前騙別人有之,騙父母那是大逆不道,那罪過滔天啊!所以很少會騙父母的。勸父母念佛這是大孝,沒有比這個更究竟的了。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孝順父母

  不敬父母不孝不敬師長也是不孝不敬長官也是不孝不敬眾生還是不孝。換一句話說,孝,一定講順,順親性;兄弟不和父母很痛心,這就不孝;妯娌不和,這也不孝。所謂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父母心裡愉快,兒女都能修養品德,從事正當行業,不犯法,不違規,這是孝順父母。你的鄰里、鄉黨對你尊重,對你父母就更尊重了,這是孝親啊!即使我們在工作,沒有把工作做好,不能盡心盡力去做,那也叫不孝。所以孝順兩個字的確不容易做到,但是諸位要知道,這是學佛的大根大本。可見得這個「孝」字含意,確確實實涵蓋了整個的宇宙人生這是我們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認識它。所以學佛是從哪裡學起?從孝親做起。你要不做,那麼換句話說,你就不想出三界嘛!來生還想六道輪迴不孝親,你要恭敬佛,那說得好聽的話,那是巴結佛,佛不會接受的;佛是看到你真正能夠體會親心,孝順親心,佛看到就歡喜了。為什麼呢?你跟佛真正是志同道合,佛是孝子你也孝子,佛會尊敬你,你也尊敬佛,這個才是如理如法,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合情合理。

  如果家人兄弟、妯娌他不懂,我怎麼辦呢?忍讓。我們中國人講孝,為什麼一定講舜?拿舜作一個榜樣。你們看看舜王的傳記,一家人對他態度那麼樣的蠻橫惡劣,他只是一個真誠恭敬家裡任何一個人,積年累月,十幾年,全家都被他感動了,一家人後悔了,這才叫做孝養父母;孝養父母,大舜做到了啊!

  「養父母」,不但要養父母之身,要養父母的心,要養父母之志,要養父母之願,可見得孝養兩個字的範圍,也是非常的深廣。兄弟多,兄弟不和就是不孝家族和睦也是不孝。為什麼呢?父母操心,父母憂心。中國人常講「家和萬事興」,「和」就是孝的效用,就是孝的一個結果。一家和,這是孝;兄弟姊妹,親戚鄰里鄉黨,都要和睦社會不和也是不孝國家不和世界不和你看看做父母的他怎麼不擔心,凡是叫父母憂心的,這都不孝啊!希望同修們要常常從這個地方體會,從這個地方去下手,學佛從這里學起,這是起步,是基礎基礎,根本的根本。

  ⒉奉事師長

  第二句「奉事師長」。師長這就講到教育。師長恩德父母是相同的,不能孝親,就不能敬師,所以這是第二層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基礎上;父母關心子女老師關心學生,沒有兩樣。但是師道在今天已經衰微了,已經看不見了!在從前古時候老師關心學生,決定超過他關心他的兒女。如果他關心兒女超過他的學生社會上就要對他批評了;這個做老師的人私心,沒有認真教導學生他有偏心,你看他教他兒女,疏忽了學生。這在社會上會被輿論指責的。所以從前的老師寧願自己的兒女不成器,這個社會人不會責怪他;學生成就這是他無限的光榮,得到社會大眾尊敬。所以做老師對於學生之愛護,比父母愛護兒女要來懇切;佛在經上常說:父母之恩是生我們的肉身,我們這個身體是得之於父母的;老師恩德是生我們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是得之於老師的。這是從前講師道。

  可是現在師道看不到啦!我們學了佛,我們到台中去拜老師,還是用古禮來拜。台中李老師有一年辦了一個內典研究班,他辦內典研究班請了六個老師;他一個人教不了,沒那麼多時間,請六個老師我也是其中一個。李老師要請我們做老師,他代表學生家長把我們這六個人請了上座,李老師在下面恭恭敬敬地拜三拜,我們也得要受著,受得很自然,還是要受,禮不可以失,教那些學生跟著他後面,你想想看,我們教學能不認真嗎?

  師道建立在孝道基礎上。諸位想想不孝父母,怎麼可能尊敬師長呢?師長是不是要你尊敬呢?不是的,尊敬師長是為了敬業,是為了敬學,對於自己學業尊重,是這個意思。所以說「尊師重道」啊!古今大德都教給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老師學生學生選擇老師這都緣分

  現在學校不行啦!老師學生嚴格一點,那要告狀,老師還要受處罰,麻煩啦!所以老師樂得不要教啊!師道沒有啦!所以奉事師長不容易做到。奉事師長裡面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依教奉行」,到哪裡去找一個依教奉行的學生呢?找不到啊!所以李老師講,師資道合不容易,一個學生想求老師,可遇不可求,不容易求到一個真正善知識。真正好老師要找一個學生,他給我講,比學生老師還難,這我深深體會到,哪裡去找一個那麼老實學生?

  現代的學生程度愈高愈不聽話。為什麼呢?他的妄想愈多成見愈深,愈不好教。基本道德觀念舍了之後,一般來講,受教育愈高的是麻煩都是自以為是,狂妄啊!輕視了別人。今天報紙上登英國新首相只是高中程度,很值得人深深去反省。我們中國人常說:「英雄不怕出身低。」往往出身低的人謙虛、恭敬,念念當中我不如人,他才能成就。別人不如我,就完了,我還會成就嗎?還會有進步嗎?沒有啦!所以諸位看看《華嚴經》善財五十三參,你看看每一位善知識,那都是菩薩,善財童子去參訪,他把他自己所修學的法門教給善財童子,教完之後告訴他,無量無邊甚深法門我只知道這一點點,我不如那些善知識你去查查看,沒有一個不是自己謙虛,尊敬別人、推崇別人,五十三個善知識找不到一個傲慢的。

  連孔老夫子都說,假設這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一樣:「如周公之才之美。」周公聖人,孔老夫子最佩服的啊!「使驕且吝」;「驕」是傲慢,而且「吝」嗇。假如他有這兩點,夫子說了:「其餘不足觀也矣?」那都不必看。為什麼呢?統統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禮記》一開頭,聖人就教「傲不可長」。儒家的是世間法,沒有強調斷煩惱,但是人家伏煩惱——不可增長啊!佛家要出三界,決定要斷煩惱;斷煩惱從哪裡斷起啊?傲慢習氣先斷掉。所以佛法的修學,首先就是折磨你,把你那個驕慢習氣折伏盡,然後才有資格學道。才有什麼?心清凈。對人才恭敬心,才真正做到自卑而尊人,這才能承受,才成為一個法器,才能接受甚深之法。

  甚深之法是如來平等性法,有一絲毫驕慢,佛不是不慈悲,不是不肯傳授給你,傳授給你沒有用,裝不進去啊!這里傳給你,那裡漏掉,所以叫有漏。漏是什麼?就是你煩惱!佛法一裝進去了,一會兒就漏掉了。所以首先一定要把見思煩惱斷掉,見思煩惱斷了之後,這才是個法器。見思煩惱,思惑裡面:貪、瞋恚、愚痴傲慢、懷疑——貪、瞋、痴、慢、疑,有一就不成就;不但一般佛法你不成就念佛都不往生這是真的。

  所以演培法師學生,他只要選老實,獃獃的,不要很聰明,初中畢業就可以了,不要太高。幾個人懂得?程度高了,愈不聽話,陽奉陰違,表面上給你點頭,背過頭來他搞他的,不能成就啊!這個程度愈低,他愈謙虛。為什麼呢?他有自卑感,他總覺得處處不如人,能夠發憤,能夠向上,他能夠接受老師指導;愈是書念得多,見識又廣的時候,貢高我慢,那個不能成就。想看看,現代老師學生找不到;學生老師找不到,往往希望很渺茫啊!這個兩句是根本的根本,實在是不容易啊!

  你要問:什麼樣的老師是一個真正好老師呢?給諸位說他有一個絕對的標准,這個標準什麼呢?就是我自己心目當中最仰慕的這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我的好老師。也許他的學問道德不如另外的人,另外的那個人,我沒有看得起他,我沒有重視他,他縱有學問道德,你跟他也是枉然。為什麼呢?沒有誠敬。換句話說,你在他的門下,什麼也得不到,就是不肯依教奉行。我們自己心目當中最仰慕的這個老師,他所講的話,我們會百分之百地把它做到,這就沒問題了。因此選擇老師,諸位懂得這一道理,你就會選擇了,你在這一生當中,多少總會成就這一生決定不致於空過。

  親近一個善知識,真正遇到老師了,如果同學中有磨擦、有意見,這不是奉事師長。為什麼呢?叫師長操心,等於不孝師長家裡兄弟相聚人數還不多,同學們相聚往往超過家裡兄弟的人數,如何能和睦相處?在佛法僧團裡面六和敬,六和敬要做不到,就不能叫做奉事師長。我們想一想,我們哪一個人做到六和敬?所以從這個地方認真來細細思維,才知道往生不容易。可是你真要想超越三界,了生死這一生圓成佛道,你不走這一條路,沒有第二條路好走。

  我學佛,說實在話,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讀得很多;要想把我說服,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那時我看佛教不如基督教基督教不如回教。為什麼呢?我都接觸過。佛教迷信嘛!怎麼能夠叫我們心服口服呢?所以從來就沒有把佛教放在眼裡,不知道佛教是怎麼一回事情。就是到寺院里來,看到這么多的神像(那時候不知道,以為是神像),這個神一多了,叫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多神教是低級的宗教,比不上基督教基督教有一個神,唯一的真神,不復雜,這佛教不上它。沒有人能夠把這些事實真相給我們講清楚,那麼這樣去信仰,那不是迷信什麼呢?

  我學佛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我在一九五三年跟他哲學,承蒙方先生非常的愛護,給我作了一個有系統的教導。從西洋哲學講到中國哲學中國是從易經一直講到王陽明的哲學,然後在第三個單元講到印度哲學,從印度部派、瑜伽、數論,一直講到佛經哲學。最後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精華,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是人生的最高享受。我是聽了他這么一介紹,原來佛教里有這么好的東西,這才一下明白了。明白之後,到寺院里去借經書看,那個時候五十年代台灣經書非常缺乏,買不到,只有寺院裡面還有舊的藏經,我們漸漸跟寺院法師們熟了,藏經可以借出來看,好的東西,我們自己手抄,還抄了不少本的經書,可見得那個時候得到一部經書,如獲至寶啊!不像現在得來這么容易,那時求學非常地辛苦,這是提供同修們作個參考。

  不是自己心目當中最仰慕的老師,你對他講的東西是半信半疑,你不能接受。所以最仰慕的老師,他給我們講的,我們百分之百的信任,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這是老師引我入佛門。我入佛門緣分實在講是非常非常地殊勝,在大概一個多月的時候,認識了章嘉大師,以後在經典上,遇到些困難問題,都是他老人家指導我。那個時候章嘉大師住青田街八號,我是每一個星期天一定要到他那裡去,他給我兩個小時時間我跟他三年,我的佛學基礎是章嘉大師奠定的。所以師道完全在一個敬字,以真誠心、清凈心、恭敬心,去求學,要去求啊!去求道。

  老師選擇學生用什麼標准呢?就是真誠恭敬。就這一標准。沒有真誠恭敬;實在說我那時候希望親近方東美先生,自己的願望只是希望他容許我到學校裡面去旁聽他的課程,我的願望只是如此啊!沒有想到他召見我。談話之後,他是在他家裡召見,他家住牯嶺街,台大的宿舍;在他家裡談話之後,他就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想學校去聽課,你會無所得。」這幾句話涼水澆頭,我想學校聽他的課,沒指望了。我當時聽他老人家這幾句話,心裡非常難過,他也看出來了;最後他非常慈悲他說:「這樣好了,你每一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小時課。」所以我跟方先生學哲學,是每一個星期天,在他家裡客廳小圓桌上,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們課是這樣上的;這是我沒有想像到的,也不想像的。以後跟章嘉大師三年,也是一個老師、一個學生,在他住所里教導,這個因緣非常之特殊。當時我不明了,以後我才知道,所以我對老師一生感激,念念不忘

  為什麼不讓我學校里去?假如我到學校裡面去旁聽,我會認識很多同學也會認識很多教授,會聽到許許多多的學術這是必然的。好不好呢?不好。什麼不好呢?我們的清凈心被污染,我們的思想見解被污染。我學哲學的時候,我是有這個願望、興趣,但我沒有學過,沒有讀過哲學的書也沒有聽過哲學的課,所以方先生看我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染污過的。一個真正好老師想找一個學生,就是找一張白紙,一切沒有受染,這是寶貝,所以要親自教導,不可以學校,到學校怕被污染。這一種苦心,我們知道之後,才深深感謝他。

  假如當時他問我:「你看了些什麼哲學書籍?」

  我說:「我看了很多很多。」

  「有沒有聽到課程,聽演講?」

  「我聽了很多。」

  那方老師頂多點點頭:「好吧!哪一天你到學校來旁聽。」這就如此而已。

  為什麼呢?被污染之後,很難教,先入為主,你有成見;你把你那些錯誤見解把他洗乾淨,很不容易。所以真正好老師希望教一個真正發心喜歡學,又沒有學過的人這是他選擇的對象

  拜老師真誠恭敬啊!在過去,我六、七歲的時候,大約六十年前,我的父親送我到私塾裡面去念書(我大概念了個月的私塾)。這個私塾是在一家祠堂裡面,祠堂大殿供奉著孔老夫子的神位,我們先要向孔老夫子的神位行大禮,三跪九叩首(清朝時候的禮節)。拜完了孔夫子神位之後,請老師上座,我的父親帶上禮物,他在前面,我在他的後面,要跟老師行大禮,也是三跪九叩首。那個老師沒有說「一拜」,不說的,他就在那裡就收了,接受了。諸位要曉得,這個大禮是父母把他小孩付託給老師老師如果不認真地來管教,怎麼對得起他的父母,他的父母老師這樣地恭敬

  那麼我們看看現在的教育,沒有了。從前我們小孩頑皮,喜歡鬧事,被老師處分,罰跪、打手心,手心都打腫。回家之後父母看到了,今天被老師教訓,父母明天備一份厚禮,到學校去謝謝老師。現在我聽說學生要是被老師打了學生第二天警察局去告狀,你說這個跟從前完全相反了。所以從前做老師不敢不認真地管教,那真的對不起家長;現在家長小孩受了委屈,要告老師老師怎麼敢教學生!這個父母要負責任,叫老師不敢認真地教學。我們從前因為看到父母第二天還要給老師送禮,還去道謝,所以以後在學校老師處罰了,回家不動聲色,絕對不說。為什麼?說了第二天父母還要破財,還要去老師道謝。

  這是說到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基礎上,從前一個小孩,從小就是父母老師雙方面配合,把這個人教成了,所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要配合,密切地合作。父母對於兒女雖然恩德很大,自己總不好意思叫著兒子女兒:「我對恩德很大,你要孝順我。」這個話說不出口,這個很難講的。要誰來說呢?要老師來說。老師要勸學生,叫學生盡孝,叫學生懂得什麼叫「孝」,什麼叫「悌」,懂得事親,懂得侍奉兄弟姊妹,教這個。同樣地,老師學生也不好意思叫學生:「學生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敬我。」這也說不出口。這要誰來教呢?要父母教。父母兒女要尊師重道;老師學生孝順父母兩個互相教,這才能成功。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的富強、世界和平都在教育。所以《學記》裡面就說得很明白:「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國家政治設施什麼最重要呢?不是經濟,教育最重要。我們今天台灣社會非常不安定大家都看到,毛病出在哪裡呢?出在教育。教育徹底失敗了,所以雖富,富而不樂,你說這個多冤枉。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家的,我在臨濟出家。五九年臨濟寺那個地方還是郊外,巴士有一路——十七路。到達圓山動物園,一個小時一班,人很稀少;臨濟寺外面樹木很多,很空曠,我們每天早晨起來在寺廟門前掃樹葉有一我在掃地的時候,有四個學生,到臨濟寺散步,舉止很不文雅,我就非常感嘆:「哎!可惜沒有受過教育。」這個話被他們聽到了,他們轉過頭來就質問我,他告訴我,他們是台大法學院,好像是三、四年級的學生

  他說:「你怎麼可以說我們沒有受過教育?」

  我一聽說台大的學生,我也就很有興趣了。我說:「好吧,那我就向你請教了。」

  「什麼叫做教?什麼叫做育?什麼叫做教育?我這三個問題,你說給我聽聽。」

  結果四個人沒有一個能說得圓滿,都說不出來。那個時候學生跟現在不一樣,他很明理,一被我問倒之後,這個傲慢態度就沒有了,心地也就轉到很謙虛,轉過頭來向我請教,他來問我:「什麼叫教育?」

  我就告訴他:「你們不但高等教育沒有受過,連小學教育都不懂啊!」他愈聽愈驚奇,怎麼小學教育我都不懂呢?

  我說:「什麼叫小學教育?小學教育教灑掃應對。」

  我說:「你學過沒有?不但這個你沒學過,你連飯都不會吃啊!」

  他愈聽愈奇怪,這飯怎麼不會吃呢?

  我說:「我做四個菜,這四個菜怎麼擺法,你曉不曉得?你有沒有學過?不是隨便擺的。」

  「我們中國這一桌菜出來的時候,按照陰陽五行來擺的,這不能隨便擺,你擺錯了,一看到,沒有受過教育,外行;你去念《禮記》、《月令》、《曲禮》,就曉得啊!」

  「你學過沒有?那是小學教育啊!」

  所以小學教育,是生活教育。教育我們人與人的關係、父子什麼關係兄弟什麼關係;知道人與人的關係才能夠人做好,曉得我是什麼身分,我應該盡什麼樣的義務,我應該行什麼樣的禮節,這是教育。

  那麼今天我們的教育,這些捨棄掉了倫理沒有了、道德沒有了!教育就是倫理道德;有倫理道德基礎,這個福報才是真實的。那個時候,你想我們這經濟發達,我們人人真是享福啊!台灣這一地球上的天堂,是這個地球上的極樂世界。為什麼?我們這樣的富有,我們的富有世界第一;這是很多年我就看到了,我說過,我說我們的富有決定超過日本,當時有很多不相信,今天確實我們超過日本了。但是為什麼我們社會這么亂?為什麼我們日子過得這么苦?精神生活為什麼這么緊張?沒有安全感?我們的教育失敗了,沒有從基礎上來作起。即使我們今天再恢復倫理道德的教育,諸位要曉得,要收到成效至少要二、三十年之後,不是一朝一夕能收到效果的。可是快速能收到效果的,唯有大乘佛法的教育。

  在中國古時候老師父母看得是一樣重,諸位如果是讀《禮記》,讀古禮你就曉得,父母過世,守孝是三年,居喪三年。那麼老師過世呢?心喪三年,就是沒有形式,不要穿孝服。這是學生老師和對父母沒有兩樣。那麼還有一個顯著的,就是稱名。古時候只有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可以叫他的名;成年以後了,如果再稱名,那是對他很不恭敬對他很不禮貌尤其是連姓帶名稱,那更沒有這個道理那是侮辱到了極處啦!

  男子二十歲成年行冠禮,戴帽子戴帽子表示大人,不是小孩了,你見到他要尊重,不能稱他的名。女子十六歲行笄禮,就是梳頭了,她成年了。這一天,她的長輩、同輩、兄弟姊妹要送她一個「字」,名「字」,從這一天起大家都稱她這個「字」,不再稱名了。那「名」以後誰稱呢?只有父母父母一生稱你名;第二人就是老師老師一生稱你「名」,除這兩個人之外,你的祖父母、伯伯叔叔,你的家親眷屬統統都稱你「字」;祖父母因為隔一代,他對你要尊敬。長幼有序嘛!他要尊敬你。你在朝廷上作官,皇帝也稱你「字」,不稱你「名」。如果皇帝要是稱你「名」,你就有罪了,那要判刑了,你這個官位就保不住了;如果皇帝是連姓帶名一起稱,那恐怕要殺頭了,腦袋都保不住了。所以在稱呼上,老師父母是相同,這是在古禮上很明顯地能夠看出,孝道跟師道是不能分的。我們今天孝道不談了,所以師道也沒有了;師道沒有了,怎麼可能成就呢?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今天說老實話,幾個人懂孝道?幾個人懂師道?世法裡面完全捨棄了,佛法裡面現在也不存在了。表面上看起來,比世法上好像好一點,只有個形式內容沒有了。那麼這個師道從哪裡講起呢?今天這個第二句,就是給我們說明師道具體的內容,怎樣叫做尊師?如何是重道?

  今天師生的關係確實在佛法上還有幾分尊師重道,你看我們從事於佛法教育,我們出家人、法師,就是佛教教育的教員,我們這個教員在佛陀教育裡面,學生老師還挺恭敬的,見到還頂禮,還很難得。現在你在一般學校里做老師學生見你恭不恭敬呢?你將從這個地方看出來,佛教教學為什麼能快速收到效果,就是「尊師重道」,佛門裡面還保持著。在世間教學為什麼收不到效果?尊師重道這個概念沒有了!如何再恢復?如何再建立?這是非常嚴肅的一個問題你要問:我們個人什麼時候得到真正幸福?什麼時候我們家庭真正的圓滿?社會真正和諧?如果不能恢復倫理道德的教育,就永遠沒有指望了。所以佛給我們講修學這才是基礎,這才是根本之根本。這個敬師跟孝親裡面的境界之深之廣之涵蓋,完全相同。

  ⒊慈心不殺

  第三句「慈心不殺」。不殺是慈。慈不只不殺這一事情,慈的範圍也是無量地深廣,佛只舉出一個例子不殺是慈,不害也是慈。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都有一個真誠的心,希望別人能離苦得樂,希望一切眾生能夠離苦得樂;不但我們要希望,而且我們要盡心盡力地幫助他,所謂成人之美幫他離苦,幫他得樂這是慈。如果我們只有這個心,不能盡心盡力協助,這個慈心圓滿圓滿的慈是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⒋修十善

  ①十法界

  末後一句是「修十善業」。佛在經上明白地給我們開示佛說這個世界六道世間之外還有四聖法界,所以宇宙間大別來分有十大類,這十大類,就叫法界。十法界怎麼形成的呢?我們不能不清楚。佛告訴我們,十法界是從我們一念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本來沒有啊!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十法界就沒有了。沒有了,那叫什麼呢?這不得已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真實的。所以十法界是我們妄心變現出來的幻境這一句話世界真相說明了。當然變現出來是有無量的因緣,這個因緣我們今天講條件,很多很多的條件,非常復雜,不是單純的。那麼許許多多條件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什麼?佛告訴我們,我們從上說到下,怎樣成佛?成佛第一個條件是——平等心。

  佛心平等的,《無量壽經》經題裡面就教給我們——清凈平等、覺。所以那個經是成佛經典,是教你平等心的。菩薩是修六度菩薩心是六度;緣覺,就是辟支佛,修十二因緣;聲聞,就是阿羅漢,是修四諦的。這是「四聖法界」。「六凡法界」,第一個天道,佛給我們講修的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十善;修羅下品十善十善生天啊!「五戒」是人身五戒得很圓滿,沒有欠缺,這能得人道來。五戒儒家所講的五常,內容完全相同。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常是常道,決定不能違背的。我們世間人常講人格什麼叫人格呢?六道裡面取得人道的資格。得人道的資格,五個條件,在佛叫五戒;在儒家叫五常。再往下面去,畜生——愚痴什麼叫愚痴呢?世出世間一切法,真假不分、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甚至於利害不清楚,這就是愚痴;那麼要想做到不痴,要讀書,要明理,你才會愚痴你不聖賢書,不明理,往往把是非弄顛倒了。特別是我們這個時代,積非若是,大家都錯了,我們認為這很對的嘛!很難辨別,實在不容易。如果叫你真正有能力辨別,那要去聖賢人書。念聖賢書,簡單的,四書五經;復雜一點,儒家的十三經、二十五史、諸子百家,要念幾十年才能搞清楚,才有這個能力啊!時間來不及了!來不及,也有方法補救,補救是救一時,印光大師老人家在世的時候,給了我們三樣東西,救急,特效葯啊!使我們能夠治這個愚痴的病。這三樣東西:一、是了凡四訓;二、感應篇彙編;三、是安士全書。這三本書,特效葯啊!可以救急,真管用;然後再以儒、佛慢慢地滋補,你才能把身體恢復啊!這三樣東西是救命,叫你不死不死還很弱啊!要用大乘佛法儒家這些經論,慢慢地再去學。不讀聖賢書,後果不堪設想,這是真正的教育。

  現在中國沒有教育。家庭沒有教育,你的家庭兒女沒有前途;國家沒有教育,這個國家決定會亡國。教育是什麼呢?教育就是不愚痴,就是對於是非、真妄、邪正有能力辨別。換句話說,培養你正確思想正確見解正確的行為。正的標準是什麼?與你真如本性相應。佛是這個標准儒家也是這個標准這是教育。所以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

  愚痴畜生,慳貪變餓鬼,瞋恚墮地獄。所以貪、瞋、痴又叫做三毒煩惱,它的果報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在法界裡面最苦的三道,我們叫它做三惡道。佛教給我們十善業,就是離開三惡道。

  ②十善

  「十善業」,業是造做;正在造做時叫做事,事情做完了,那個結果就叫做業。你看你學校念書,你的學分都念完了,叫畢業。正在念書的時候,你們所有的練習本子作業簿,那叫「作業」。我們身體動作,身在作業;口裡面的言語,口在造業;心裡面起心動念,是意在造業。這身、語、意,統統都在造業。造業一定有果報,不會說是你造的業沒有果報,沒有這回事情,因此我們造業就要小心了。業裡面有善業、惡業凈業。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在人天;惡業果報在三惡道;凈業,這才能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輪迴,四聖法界所造的統統叫凈業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因此學佛的人凈土,念這一阿彌陀佛凈業。但是我們在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我們這個身還在這社會,不能離開人群,不能離開大眾,那麼我們身、語、意三業就要知道造善業,不造惡業

  在《觀無量壽經》裡面,念佛叫定善。善導大師所講的,修十善業叫散善;身、口、意造的善業叫散善。具足定、散二善,決定得生。這是釋迦牟尼佛為韋提希夫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法,我們今天在這里是講的基礎。那麼身三善業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的三善。三善的範圍也非常之廣泛:

  第一不殺生,裡面就包括不傷害,傷害眾生有的時候比殺害他還要重。怎麼見得呢?你看我們中國古時候的念書人,念書人非常重視氣節,常說「士可殺不可辱」;殺頭沒關係侮辱不可以,他把侮辱看得比殺頭還嚴重。那麼我們要對他侮辱對他的傷害,那比殺頭還嚴重。所以要知道不殺麵包括不害,絕不傷眾生;換句話說,決定不跟眾生冤讎這是身的第一善。

  第二不偷盜,偷盜意思也是非常地深廣,在佛家不與取。凡是物有主,主人沒有同意給你,你就不能夠自取,你自己取,這就是犯了盜戒。我們一般人,尤其是現代的中國人,古人不說;現代中國喜歡佔一點小便宜,諸位要曉得喜歡佔一點小便宜這個念頭,就是盜心。殊不知這個盜是負債,負了債,將來要還債。假如諸位能夠看到三世因果,看到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你看到三世因果,你才知道事實真相不是我們想像的。你殺眾生一定要償命,你偷盜將來一定要還債;換一句話說,決定沒有佔便宜的事情,也決定沒有吃虧事情,這老天爺是真公平啊!三世因果就能看到事實真相,知道這個事實,我們的心就定下來了,自己再清苦,也不會起一個盜的意念,這個戒律才能持得乾淨,才能夠真實利益。佛告訴我們,不盜得大富啊!不殺健康長壽,後頭都有果報的啊!不淫得美滿眷屬;他哪一條因,都有哪一條果報的啊!確確實實這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語業:不妄語,「妄語」是欺騙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就是說的話很難聽,叫人聽了很不舒服這是口業里的四善。

  意裡面不貪、不瞋、不痴。不貪人就富足。世間什麼人最富?不貪的人最富。縱然他有許多的財富他還有貪吝,他的心不安;所以這個慾望沒有止境,他苦啊!那個知足的人快樂了,他不要了;你還要,我都不要了知足常樂啊!你想世間要怎樣得到真正快樂,真正幸福呢?不貪;幸福快樂馬上就得到。這不難得到,就在念頭能不能轉過來。不痴,不愚痴,就是真正的智慧。不瞋恚,是真正的慈悲啊!佛教給我們這個地方修起,所以十善業是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的標准,依照這個標准,修正我們一切錯誤觀念言行,奠定人天福德基礎,以這個基礎再向上提升,這才能建立圓滿佛法。我們已把第一福介紹給諸位。

  三、第二條——二乘福

  我們先將第二段的經文一遍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前面我們所說的是世間法,今天這一則是佛法了。佛法從三歸開始,那麼在還沒有講解三歸依之前,還先得要將佛法做一個交代。它的教學宗旨目標,前面也都跟諸位說明了,今天要講他教學的善巧方便,也就是我們講的教學的方法,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

  佛陀時代,講經說法沒有像現在這樣隆重地啟請的儀規,這是後世才演變的,特別是在我們中國;中國古代對於禮儀非常地重視,但是它確實有一種樸實而庄嚴道場足足能叫人感覺到潛移默化的功能;後世道場的建築已經將藝術跟教學集合成一體了。佛門道場也就是像我們現在所說教學的場所,古時候稱之為「寺」,現在還用這個名稱,我們應當要把它變成現代話才好,不叫大家對佛教產生種種的誤會。

  ⒈佛的教學法——隨機而應·無有定法

  佛說法,大經上常說,佛是沒有定法可說的。佛無法可說;哪有法好說呢?是因為眾生行為出了差錯,佛只是將他的差錯說出來,幫助大家修正行為,如此而已;如果我們的行為沒有錯誤,那佛就一句也沒說了。由此可知,佛法叫「應機說法」;要用我們世間俗話來說呢?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沒有定法的,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他教學的原則,然後才真正體會這善巧方便。不但佛沒有定法可說,佛也沒有一定的形象這一點諸位要記住。我們中國人,常說「相隨心轉」,可見得真的是沒有定相。一般說起來,在四十歲之前,我們的相貌是受前生業力(就是行業善惡業力關係)的影響。四十歲以後的相貌那就是自己要負責了,那不是先天的,是後天的;我們心地善良相貌自然慈祥,心地清凈身體自然健康。所以從相貌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心地,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善良。四十歲以後相貌這一生當中修集、累積的。

  佛、菩薩都沒有定相,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裡面講「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可見得他是眾生機緣現相;「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而為說法」,由此可知,佛菩薩有一定的相。這使我們想到佛法之所以能夠弘遍法界,就是它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它的教學超越了國籍;不但超越國籍,還超越法界

  ⒉佛陀的教肓——超越世間宗教

  我們講十法界,上面佛、菩薩、緣覺、聲聞;底下是六道。十法界眾生包括佛在內,那佛還要接受這個教育嗎?諸位要知道,佛有很多不同的佛,天台家講四教:藏、通、別、圓。除圓教佛之外,藏教、通教、別教的佛,還是要繼續不斷的接受佛陀教育,何況菩薩以下。所以它超越了法界,超越了國家。譬如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國家佛教能夠弘遍到任何一個國家;因為它超越民族、黨派、宗教這一點諸位要記住。佛教如果變成宗教那就不能超越宗教,其他宗教徒可以不接受佛教;為什麼呢?那是宗教假如佛教是教育的話,那就可以超越宗教了,任何宗教徒不能夠說不受教育,不管哪個宗教徒,他都要受教育的。

  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的,像《華嚴》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這一都是宗教徒,而且是宗教裡面的傳教士。雖然是宗教的傳教士,不違背他的宗教他還婆羅門教的傳教士;他到釋迦牟尼佛這里來,接受佛陀的教育,依照佛教給他的理論方法修行他也羅漢果、也證菩薩果位。雖然證得菩薩果位,依舊在婆羅門教裡面擔任他們的傳教士——菩薩婆羅門菩薩外道。你才曉得確確實實是任何一個宗教徒都可以學佛,也都應該要學佛。為什麼呢?佛法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唯有智慧才能破迷開悟,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那麼現在有許多宗教徒把佛教看成宗教不願意接受佛的教育,這是自己莫大的損失,而且也叫其他信仰宗教的人生了誤會。宗教是什麼?宗教是對天、對鬼神的,天天跟鬼神打交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乃至於一千年之後佛教傳到中國佛教沒有和死人打過交道的,沒有給死人念過經的,道場也沒有供什麼牌位的。教育的機關啊!教學啊!大殿裡面供養菩薩的像,就像你們現在學校禮堂掛個國父遺像、總統像一樣,是紀念的意思,不是把他當神來看待的。現在幾個人曉得!所以實在講,已經把佛陀教育變成宗教了。這我們都有罪過啊!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祖師大德,我們還想將來成就,難啦!太難太難了。當然這個責任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佛弟子沒有能夠將佛的正確教義,向世人宣布,向大家解釋,這是主要的一個因素

  ⒊佛法的教學——現代化·本土化

  佛教,它教學的精神永遠是現代化、本土化。你想佛不在世,我們塑造佛菩薩形像印度人造的佛像就像印度人;中國人造的佛像就像中國人;泰國人造的佛像你看那個面孔尖尖的,一看,泰國人;日本人造的佛像你去一看就是日本人;現在西藏的密教傳到台灣來也相當興盛,看看西藏佛像就是西藏人。所以佛菩薩的像是隨著眾生的樂欲(歡喜、愛好)而起變化,佛沒有定相。

  好幾年之前,我在美國邁阿密講經,有不少外國人來聽講,我就告訴他們,佛法還沒有傳到美國來。他們都很驚訝,佛教傳到美國也不少年了,現在佛教徒一天比一天多了,怎麼佛教沒有傳到美國來呢?我就告訴他們:「你們什麼時候看到有一尊佛菩薩像,像你們美國人呢?這就證明佛教沒有傳到美國。」諸位要知道,人總是感情動物,特別是對於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鄉,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古今中外都一樣的。

  兩千年前佛教印度傳到中國假如當時佛教的教學場所,是用印度那個建築,我相信我們中國人就很難受了!一看,那是外國東西,就很不願意走進去。傳教的這些法師們很聰明,他們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到中國來建立道場要用中國的(本土化)。古時候中國老百姓尊敬的是帝王帝王所居住的是宮殿,所以佛教道場就模仿宮殿樣子。在從前交通不發達,許多村莊老死不相往來,生活的空間很小,有幾個人一生當中曾經到過京城,曾經見過皇宮呢?那是令人非常羨慕、嚮往的一樁大事。於是乎佛的道場就模仿宮殿在這國家、這個地區,每一個角落都建造了;使每一個人看到宮殿就想那是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總想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