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講記上冊 第一集

  (第一集)

  2003/5/22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20-015-0001

  諸位同學這一時期有些同學,我們凈宗的蓮友每個月在我們學院是每個星期,做一次「三時繫念」的法事做得都很歡喜。但是中峰禪師裡面許許多多的開示不甚了解,當然就不能夠隨文入觀。於是同學們來找我,希望把這個儀規能夠講一遍。我記得過去在新加坡曾經講過,講得簡單。這個集子我也是每天都在讀誦。禪師開示言簡意賅,確確實實就佛法而論,任何一法都能夠幫助我們成無上道,因為法法都是圓滿的。但是問題是要懂,懂是相當不容易的。諸位要求我也歡喜,我們利用這段時期,把這個集子在一起我們好好的來做個學習。

  名題是《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我們先把「中峰」跟諸位做個介紹。中峰是人名,禪師法名是上「明」下「本」,光明的明,本末的本,中峰是他別號他是杭州錢塘人,大概就是現在的杭州蕭山,蕭山在錢塘江的旁邊。他生在宋朝的末年,長在元朝,是宋末元初的人。因此我們要把元朝也要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一下。

  中國自古以來,統治這個國家都是漢人,漢族。其它的族群在從前都是外國,現在融合成中國這個中華民族了。中華民族裡麵包含五十六個不同的族群,是以漢族最大,人數最多。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清朝是滿州人建立的,都是屬於外族。在那個時候沒有統一的時候叫外族,統一之後跟中國融成一體。所以中國本身就是個多元文化的民族,像個大冶爐一樣,能包容,而且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中國古聖先賢教誨,中華文化成就

  蒙古那個時候他們的領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宋朝末年理宗,宋朝理宗皇帝景定元年,景定是年號,公元一二六0年,說這個大家就很清楚。今年公元是二千零三年,這個事情元朝蒙古建國是在一千兩百六十年,當時是宋朝理宗景定元年。他就成為大汗,忽必烈成為大汗,他在開平即位。開平這個地方是在熱河最北面,最北面,現在是內蒙古的地區,方位是在北京的正北,北京的北面。他也有個年號叫中統,以後改了,這是元朝的世祖皇帝,在歷史上稱為世祖

  距離我們民國這是民前(從民國這一算起中華民國民國這一算起),是民國前六百五十二年民國建國今年是九十二年你要知道這個年代,確實的年代就是六百五十二年再加九十二年,七百多年,元朝時代,七百多年了。再沒有多久(宋朝末年的皇帝在位時間都很短),宋度宗咸淳七年,就是一二七一年,蒙古建國改國號為元,元朝從這一年開始。宋朝是在公元一二七六年亡國,也就是蒙古人統一全中國,統一全中國這是一二七七年,這正是中國歷史上進入元朝。元世祖他的年號是至元四年也就是一二七七年統一中國這一是從民國算起,民前(民國以前)六百三十五年這是蒙古「元」簡單的歷史跟諸位做一個交代。

  然後我們來介紹《繫念法事》的編著人,中峰禪師。中峰禪師宋朝理宗景定四年癸亥,癸亥我們就曉得中峰禪師是屬豬的。景定四年公元一二六三年,一二六三年十一月初二生的。我們在他的傳記裡面看到,他俗姓孫,母親姓李。他母親做了一個夢,夢到無門開道者,持燈籠至其家」。無門開道者是個老人,手上拿著燈籠到他家裡去,第二天他就生了。由此可知,他母親做夢是十一月初一的事情,十一月初二她就生了這個小孩,這個小孩就是中峰禪師。傳記上記載的這個事情,現在我們能相信,為什麼?我們聽到這種事情太多了,確實有這個事情

  這個小孩再來人,決定不是個普通人,他的威儀相好,跟一般小孩不一樣。他才會走路,這個小孩才會說話才會走路,這是講「才離襁褓」,就是才會說話才會走路,他就打坐才會說話他就會唱梵唄。跟小朋友們在一塊玩,他所玩的,仔細去觀察都是佛事,像佛門裡面做法會這些事情,他喜歡玩這些東西。由此可知,前世是個出家人,帶著有過去生中的習氣。根本沒有人教他,那個時候佛法雖然是很盛行,但是這么小的小孩沒有人教他他自己就會。不但前生出家人,前生不是凡人,如果是凡人他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成就

  他的本跡因緣,我們是凡夫不知道,是不是佛菩薩來應化的,很難講。他一生大部分的時間住在天目山天目山諸位有些同學們去過的。繫念佛事,當然在天目山舉行,我們相信一定得中峰大師加持。不過在世界上各個地方,如果我們能夠觀想天目山觀想中峰禪師時間跟空間沒有障礙都能得到三寶感應,佛菩薩威神的加持

  他九歲母親就過世了,所以他也是一個孤兒十五歲他就出家念頭,但是他還父親。中峰禪師非常孝順,雖然有出家念頭,但是父親不同意,就不隨便出家。但是他在家裡面,家裡佛堂他在家裡拜佛,而且燃臂。「禮佛然臂」,然臂是燃香,在臂上燃香,在家居士受菩薩都在手臂上燃香,出家人在頭頂。「誓持五戒」。每天念《法華經》、《圓覺經》、《金剛經》,這是十幾歲的時候,日夜精進,夜晚也不休息,「夜則常行」。疲倦了,用頭去撞柱子,警惕自己。

  我們想想看,自古以來,這是真正知道勇猛精進這種人不多。我們看到中峰禪師沒有出家之前,十幾歲這個時候的行持,是不是示現給我們看的?做榜樣給後學人看,給當時學佛大眾我們現在常常講「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他給大眾榜樣、做模範,真正學佛要像他這個樣子。他住家靠近靈洞山,常常到山頂去坐禪。「甫冠」是二十歲,「閱傳燈錄」,這是禪宗語錄禪宗一千七百則公案在這本書裡頭。這個書的分量很大,都是禪宗歷代他們修行開悟、證果的記錄。

  過去曾經有人寫了一封信,這是參禪的人,在《印光大師文鈔》裡面,哪一篇我記不得了。這都是初學佛的時候,我還沒出家,在懺雲法師埔里茅蓬看這些書。看《印光大師文鈔》,這是最初懺雲法師指定我的功課。在山上我住了五個半月,我讀的書就是《阿彌陀經疏鈔》、《阿彌陀經圓中鈔》、《阿彌陀經要解》,這是懺雲法師教我好好認真去讀這三樣東西,而且把科判畫成表解。另外就是看《印光大師文鈔》。

  我記得有一個人寫了一封信給印光大師,說他對這個一千七百則公案,大致上他都參透了,還有幾條他不了解。印祖給他回的信回得很妙,他說這一千七百則公案,如果有一條明了了,你就全明了,如果有一條沒有明了,你全都沒有明了。這位仁者得到印光大師這封信之後,這是如冷水澆頭,醒過來了,把這個放下,不再參禪,老實念佛。諸位要知道古來祖師大德常常給我們講「一悟一切悟」,還有一樁事情沒悟,你什麼都沒悟;千萬不要自己以為開悟了,那就的是錯了

  印祖這種當頭一棒,不但打醒他,我們都提高了警覺。我們開悟了嗎?沒有!真的開悟了,古德講得好,一經通一切經通。我們這個一經通了沒有?如果通了,所有一切經擺在我面前都沒有障礙,那你才通了。世間一切法擺在你面前更沒有障礙。世出世間法全通了,這才叫大徹大悟,這才叫大開圓解,不容易!早年黃念祖老居士很感慨的跟我談,末法時期往後,就是從今往後,不可能。所以我們的結論,只有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只有這一條路穩當、最可靠。中峰是禪師,宗門確確實實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看看,他教我們念佛三時繫念。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出家人看到他很有天分,這個出家人叫明山。我們看到這個名字,我們想很可能他是高峰和尚徒弟,因為他是「明」字輩!大概就帶他到天目山,去拜他的老師,他的老師是高峰妙禪師,這在禪宗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都是元朝時候的國師

  高峰禪師門檻很高,這是真正有道的高僧(我們不說得道,說有道高僧那是一切人都能肯定的),看人不一樣。一看到這個年輕人特別歡喜、特別有緣,馬上就想給他剃頭。中峰禪師說他父親不準他!不能夠出家,心裡很想出家,但是父親在,父親不準他出家。高峰禪師跟他講,你回去跟你父親好好談談,希望他能夠同意讓你出家這是二十齣頭的事情

  遇到高峰禪師之後,接受高峰禪師的指導。所以一個人的成就,世出世法都不例外,老師重要!遇到一個真正高明的老師指導,你的進步就快了。他有一天念《金剛經》,念到「荷擔如來」,念到這個地方「恍然開解」,其實是恍然大悟;大悟而不徹悟,但是對他好處很多。「由是內外典籍,皆達其義趣」,這是悟了。內典是佛經,外典是儒家道家諸子百家,這些典籍都能通達。中峰雖然悟入境界,自己非常謙虛,不以為自己是開悟了。「時年二十有四」,這一二十四歲,「實至元丙戌歲也」,至元丙戌在公元是一二八六年。「明年從高峰剃染於師子院」,師子院是道場名字,我們曉得他二十五歲出家的。誦《金剛經覺悟二十四歲,內外典籍都沒有障礙了。

  內外典籍,就是從李炳南居士常常給我們講的,世出世間法;出世間法是佛經世間法在當時所指的就是中國的儒、道、諸子百家。他沒有障礙了,二十四歲,不是迷信!真實學問。第二年出家,拜高峰妙禪師為師父。二十六歲受戒二十七歲這里有一段記載,「觀流泉有省」,省就是覺悟。東天目山流泉很多,還有瀑布,他看瀑布流水覺悟,求老師給他證明。高峰妙禪師是一個真正開悟明心見性的人他來誘導他的學生、來幫助他。實在講他是在將悟未悟的邊緣,我們知道這個時候二十七歲。

  正在這個時候,「民間訛傳」(訛傳就不是真的謠言,訛傳我們今天講謠言),謠言是什麼?「官選童男女」,官府要選童男童女,但是這個事情不是真的,有這么一個謠傳。中峰就問他的老師他說如果「忽有人來和尚,討童男女時,如何」。老師,外頭有這個傳說,如果有人來你要童男童女你怎麼辦?高峰禪師說了,「我但度竹篦子與他」。如果真有來了我就送一個竹篦子給他。竹篦子我是見過,現在很少看見。是竹子做的梳頭發的,但是它的齒比梳子密、很細密的,從前是梳頭發的。民國到抗戰時期一般農村小城市很普遍,現在看不到了;現在梳子多半是塑膠化學做的,這種竹篦子看不到了。這就是梳洗時候的工具,男女都用,女孩用得最多。

  他說人來我要童男童女我就把這個給他。「師言下洞然」,中峰禪師聽這個話之後,就豁然開悟了,「徹法源底」,這是大徹大悟。我們今天讀這段文有沒有什麼悟處?不要說大悟,可能小悟也沒有,好像是所問非所答。這就是老師教學的善巧方便,別人聽不懂,所謂正是觸動了他的禪機,打通他的穴道,「徹法源底」這一句話了不得。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他二十七開悟開悟之後沒有人知道,只有他老師曉得,別人不曉得。所以「陸沉眾中,人無知者」,在這道場大家一起作務,沒有人知道他開悟

  這裡頭說,於是「高峰書真贊付師」,高峰禪師是他老師寫了句話給中峰,四句話,這個四句話都是屬於禪機,我們今天看了也看不懂他說「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這是他老師給他的,贊嘆他,贊嘆他的悟處,他悟什麼我們不知道。我們看高峰禪師這個四句偈,我們也沒辦法理解,這就是你到底是真的悟了還是沒有悟。如果悟了的時候,字字句句明明了了,不悟的人跟他講了也沒有用處,這跟千七百則公案完全相同。以後有些參學的人來向高峰禪師請教,高峰禪師就叫他們,你們有什麼問題去問,他的法號叫明本,你們去問他。這樣一來慢慢大家就曉得了,中峰禪師確確實實有能力教導大眾

  我們一定要曉得他二十七歲,年歲不很大。當時有個出家人,「淮」這是地名,「僧」是出家人,「子證」是他名號,「嘗問高峰諸弟子優劣」。我們想這一法師,大概跟高峰妙禪師是同輩分的。有一次問他,你徒弟裡頭有沒有優秀的?真正契入境界見地的。高峰說「若初院主等」,這講一般的寺廟大眾,「一知半解,不道全無」,一知半解的人多數。他舉了幾個人,然後就說明本,他說「惟本維那」,這時大概他在寺院里擔任維那。本維那

  擔任維那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看到前面傳記裡面講,他才會走路、才會說話就會唱梵唄,我們想他這個梵唄前世根基,一定唱得非常好,所以殿堂裡面請他當維那。本維那,「本」就是明本維那他說這是「竿上林新篁」,用這個例子來舉的時候,好!因為天目山到處都是竹子我一看那個地方恐怕有一百多里,一兩百里全部都是竹子。「他日成材未易量也」,這個人將來前途無量,特別贊嘆他。所有弟子當中,這是特別為老師器重的。

  到成宗,元成宗,這是元朝第二個皇帝,是忽必烈的兒子叫鐵穆耳。他做皇帝年號叫元貞,元貞元年即位,是公元一二九五年,十一月,他的師父圓寂,「將遷化」是圓寂。「以大覺屬師」,大覺是寺廟,就是把道場委託給中峰禪師。「師辭推第一座祖雍主之」,他退讓,自己沒有做住持。到大德,一二九七年,他到金陵(南京)、安徽這一帶去參學。戊戌是一二九八年,他在廬州住茅蓬。這個時候,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知名度愈來愈高,他的智慧道德辯才,教化眾生,來看他的人、向他討教的人愈來愈多。

  禪師喜歡清凈喜歡進修。我們看他一生的行狀,他在一個地方住,時間都不長,都是在各個地方參學、住茅蓬。生活非常簡單、非常樸素你在行錄裡面記載的能夠看得到。在癸丑一三一三年,這裡頭有一因緣。我們知道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是蒙古入主中國高官、顯要都是古人。從皇帝到這些地方的首長對他非常尊敬,如果不是真正的道德做不到。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來看中峰禪師,他的一生的行誼。他生在宋朝末年,一生在元朝經歷五個皇帝第一個是忽必烈,世祖,第二個是成宗鐵穆耳,第三個是武宗,第四個是仁宗,第五個是英宗,經歷五個皇帝

  一三一三年這是元仁宗皇帝時代,在元朝這是第四代,第四代的皇帝這一丞相禮請法師到他的私人住宅,我們一般講相府,懇請中峰禪師住持靈隱禪寺。這個寺廟很有名,在杭州。諸位都知道宋朝有一個很出名的和尚濟公長老濟公長老就是靈隱寺的。這裡面有很多他的古跡,在杭州可以說是一大道場丞相懇請他去當住持。中峰禪師辭謝了。相府也有一高官在座,又禮請,大家統統都請,師父道德、人望在當時、當代沒有人能夠超過他。

  一再請求隨順大眾願望,希望他做這個道場住持,把這個道場恢復起來,請他不要退讓。他老人家就講,講的這一番話非常非常重要!他說住持,「夫住持者,須具三種力,庶不敗事」。用現在的話來說,住持必須要有三個條件,你才能做上一個好的住持,護持正法、教化眾生。哪三個條件?第一個是道力,第二個是緣力,第三個是智力,這三個條件很重要。「道體也,緣智用也」。你真要有道!什麼是道?明心見性這是道。實在講他老人家真的是有道,三個條件都有,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法?教化後世學生他在這個地方演戲、在表演,謙虛說自己沒有道、沒有智。緣不能說沒有,他的法緣很盛。

  道是體,什麼是道?在他註疏裡面講得很多!道是確確實實通達、明了諸法實相。在這世間無論什麼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確確實實一塵不染。《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全落實了。不但世間法不染著,佛法也不染著,這是真正有道!如經論當中常常講的隨緣而不攀緣隨緣不著隨緣的相。這是頭一個條件。心裡頭還有一絲毫妄想執著還沒有能放下,不行!你怎麼能領眾?你自己還沒成就你把大家往哪個地方去領?這個位子不好當,責任太重

  緣,最重要的是法緣、人緣。法緣、人緣好,辦事情容易,有人幫助少操心。今天所謂是人力、財力、物力,這都是緣。你主持那麼大的道場道場裡面有這么多人在一起共修,人力物力財力要有艱難,修行就有障礙佛法里常說「法輪未轉食輪先」,如果你吃都吃不飽,修道就困難了。生活苦一點沒有關係,總要能夠吃得飽穿得暖。衣服破舊一點沒有關係,能禦寒,粗茶淡飯能果腹,心安道隆。身心不安對於修行確實有妨礙,尤其是接引初機,緣很重要。處事待人接物智慧,沒有智慧就不圓融

  你看他老人家講的,做住持方丈具足這三個條件。尤其道重要,道是體,緣跟智是用,「有其體而闕其用,尚可為之」。有道,緣跟智不足,還行。缺點是「化權不周,事儀不備」,教化眾生不是很圓滿、不是很成功,辦事情秩序不完備。為什麼?智不足。常常有疏漏,還能過得去,勉強!「使道體既虧,便無異無算,雖緣與智,亦奚為哉」。這是很感嘆的話,如果道體沒有,沒有見道、沒有悟道,跟無算沒有兩樣,無異無算,算是計算。雖然你緣跟智還有一點,也沒有用,沒有法子補救。

  換句話說,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這樁事情你做不到。如果「體用並闕,而冒焉居之,曰因曰果」,這就要負因果責任,你怕不怕因果?沒有體,也沒有用。緣不足,緣不足怎麼辦?攀緣!天天在家裡腦筋,邪知邪見,想什麼方法攀緣,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起心動念無不是罪。

  法緣是前世今生所結的,是自自然而來的。如果起心動念到外面去化緣,那你就錯了,道沒有了。我們細心去觀察中國歷代祖師大德,他們建立道場教化眾生,緣都是自動來的。而且怎麼樣?拒都拒絕不了,誠心誠意到這個地方來修布施供養他來修福的,絕對不是把他找來的!名望,實至名歸,不是像現在用種種什麼方法來搞知名度,不是!修道人要這個幹什麼?決定不攀緣。中峰禪師皇帝找過幾次不去!

  禪師到底還是把靈隱寺這樁事情辭謝掉了。他的這番話,特別是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反省。我們自己如果是建立一個道場,你用他的標准來衡量一下,我們對於佛法對於社會對於眾生,到底是有功還是有過

  元朝仁宗,第四個皇帝這都是在仁宗的時代。戊午這一年,元朝仁宗,一三一八年,公元一三一八年九月,仁宗皇帝跟他附近的這些大臣說,他說聽到天目山中峰和尚道行,我聽了很久了。「累欲召之來」,「累」是很多次,不是一次,多次想召他進京。這些大臣都說他身體不好,「卿每謂其有疾」,身體不好沒有辦法奉召。

  你看看,要是一般人遇到這個事情,哪還要皇帝來召?想什麼方法皇帝見個面!他不需要皇帝對他德行愈加尊重。「賜號」,就是封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這就是我們現在在題目上看到的「元故天目山佛慈圓照廣慧禪師中峰和尚」,這是皇帝給他的封號。又送給他袈裟,禮物。頒贈封號,還送一份禮物給他。特別指示杭州路,元朝的制度叫做路,到明清改作省,元朝的制度地方行政區域都稱為路。這就是地方的首長,路是地方首長,相當於現在的省長,我們澳洲是州長。皇帝指示「優禮外護」,讓地方官員護法,讓禪師山上安心辦道。

  他的故事很多,得到朝野普遍的尊敬、仰慕,來請教、來求學。這傳記裡面所說的句句都是真實話,他被當時帝王大臣知遇,沒有人能相比。說大師常常教導學人,教導後學,「只尚言通,不求實悟」,真的,這個毛病到現在已經非常普遍。他距離我們七百多年,七百多年前佛法就衰了,真正修行人不多了。所以他老人家非常感慨的說,無論是在家、出家,學什麼?學點言語。通是通達佛法,什麼通?言通。你聽得多,你學得多你會講,不求實悟。

  「常曰今之參禪不靈驗者」,這是當時,當時參禪不靈。為什麼不靈?他說了三條,第一個「無古人真實志氣」。中峰禪師那個時代一般學佛的人,真的跟古人不一樣,古人真干。但是中峰禪師那個時代的無論在家出家,要跟我們現在人比的時候,我們現在人不跟他相比,他們比我們高明太多了,我們怎麼能比得上他?從這個地方看我們就明白,真的一代不如一代。我們的老祖宗釋迦牟尼佛,我們學佛一定要向釋迦牟尼佛看齊,「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你還能有一點成就你要「取法乎下」,你還會有什麼成就?現在這第一個問題,他老人家講的「真實志氣」,你是真干還是假干?這一點是靈不靈、成不成重要的關鍵

  第二「不把生死無常做一件大事」。真的,今天學佛,哪一個人是生死無常修行的?古人確是!出家修道為什麼?為生死大事。現在人把這樁事情忘得干乾淨凈,值得我們深深反省。如果我們學佛目標是在名聞利養、在五欲六塵,那就古人講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披毛戴角還」是不是來世?不是的。來世來世是三途地獄地獄的罪受滿了之後,再來披毛戴角還。你要有什麼罪?破壞佛教形象,這個罪大!我們世間人做生意的說,你把他招牌砸壞了,你讓社會大眾佛法喪失信心

  過去我們曾經講過《大寶積經》裡面的一分,《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也叫做《彌勒所問經》。我記得我講過三遍,曾經在台北華藏圖書館講過一遍。敗壞佛法形象障礙正法你看看經上所講的果報,那不是假話,不是嚇唬人的,是真事。但是今天許許多多人膽大妄為,不知道因果可怕,造謠生事,到底存的是什麼心?聖賢的教育、佛菩薩的教育只是一個慈悲!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昨天中午我跟此地昆士蘭州科技大學校長、副校長,我們中午在一起吃飯,談到當前教育最重要的是倫理道德的教育。倫理道德教育是什麼?教人要懂得愛人,要懂得愛環境,要懂得愛一切眾生聖人的教育,愛的教育。要知道自己應當要做出犧牲奉獻,為一切眾生、為社會大眾服務,這是現代教育裡頭最缺乏的,我們應當努力向這個方向去做校長跟副校長都非常贊同,他們邀請我到學校去參觀,他們這個學校有三萬多學生學佛,不學佛人不知道了生死三界學佛的人要把這樁事情當作第一樁事情來做,我們一生就為這個。

  第三樁「拌舍積劫以來所習所重不下」,這一句我們換句話來講大家就懂了:無始劫以來,這些不善的習氣放不下!這就是你參禪不靈驗,你念佛不能得一心,無論修什麼法門你不成就,這三個原因。下頭又說又不久遠不退身心」,具是具足,不具足你沒有!沒有什麼?沒有長遠心,沒有不退轉心。這個久遠不退轉心,就是勇猛精進心,你沒有,所以你不成就病根在這地方

  他下面又說說得好!「畢竟病在於何,其實不識生死根本故」。真正是禪師一語道破,你不了解生死根本,所以你從來就沒有認真學習過。生死根本是什麼?他老人家所編著的《三時繫念法事開示裡頭有!第一時頭一篇開示講得很清楚,傳記裡頭也說到。我們把傳記這個文跟《繫念法事》裡面的開示一對照,確實是他口氣,那個開示是他自己作的,不是別人編的。

  我們把這一段文也念一念,「夫根本者,性真圓明,本無生滅去來之相」,這實在講很不好懂。這是法身菩薩境界明心見性就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什麼是根本?根本是心性明心見性這是根本,性真圓明。本無生滅,這個生滅去來之相,沒有;不生不滅不去不來。去來,過去未來,不但是講時間,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現在科學逐漸逐漸發現了,鍾茂森居士給我們在此地做的講演,諸位同學都聽到了,科學家發現的。

  「良由不覺,瞥起妄心,迷失本源,虛受輪轉」。這是凡夫為什麼淪落到今天這個樣子?一念不覺生起無明。妄心就是無明,迷失了本源(就是本性),迷失了本性,演變成六道輪迴自作自受。所以說「迷之則生死始」,生死就開始,就有生死;悟了輪迴就息了。生死輪迴真相,一句話說出來。「蓋根乎迷,而本乎妄也」,根本,根是迷,迷了根本,把心性成了妄識。

  底下的這幾句話非常重要,「當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陰四大,至於動不動法,皆是生死根本」,誰知道?不是一個真修實證的人他不知道。這個事情就在眼前,一天到晚從來就沒有離開。大夥跟自己都在迷惑顛倒裡面過日子。迷的相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這個話我們要清楚,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陰四大,動不動法,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透徹,悟了就是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迷了都是生死根本。

  法,給你講沒有迷悟。就像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做這個水的實驗,水沒有迷悟,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陰等法沒有迷悟。我們善意、好的能量給它,它立刻就有反應,反應是非常的美好。我們以惡的意,惡意、惡念給它,它的反應非常醜陋。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是什麼?法性!法性是真性過失在我們自己迷。迷了之後,所有一萬事萬物都變成生死根本。

  所以禪師說「若不曾向真實法中脫然超悟」,這句話重要,要在真實法中,脫是解脫,超是超越,你真的悟了!「更於悟外別立生涯不存窠臼」,這就是法身菩薩這是一真法界。但是這個地方要留意的,如果你煩惱習氣沒有斷乾淨,在這境界裡面你又起心動念。像世尊在《楞嚴經》上所講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你還是不能夠超越,這樣你才真正體會到,為什麼悟入真實境界那麼樣的難。我們常講純凈純善,這裡頭不能夾絲毫不凈不善,絲毫不凈不善都不行。

  所以大師在此地勸導我們,「惟有痛以生死大事為己重任者,死盡偷心,方堪湊泊,直下儻存毫發許善惡取捨愛憎斷續之見,則枝葉生矣,可不慎乎」,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毫發許,那一點點,你心裡頭還有那麼一點點妄想分別執著這是例子。行善不要執著善;有過失,自己過失、或者別人過失都不掛在心上。為什麼?真性裡頭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邪正,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先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塵埃比喻絲毫不凈不善,沒有!

  講善講惡是幫助眾生回頭的善巧方便,因為你給他講真的,他不懂,他迷得太深。好了,迷了就迷來說,這就是隨順俗諦;大師這里的開示隨順真諦真諦清凈寂滅,俗諦裡頭才有是非善惡。為什麼?你沒有離開分別執著。沒有離開分別執著給你講沒有離開分別執著的話;離開分別執著給你講真話。

  他是英宗癸亥年一三二三年,正好一甲子,六十一歲往生的。往生是八月十四日。他是坐著走的,他想寫字的時候,坐在桌上走了,不容易!諸位要想詳細了解,請看《天目中峰和尚廣錄》最後一卷。最後一篇是他的傳記,他的同學法弟祖順禪師寫的這篇東西,諸位自己可以去看。

  這兩個小時我們把中峰禪師略傳簡簡單單跟諸位介紹出。下一堂我們就正式進入《繫念全集》了。

  (第二集)

  2003/5/22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20-015-0002

  諸位同學,請看「繫念法事」的題目。題目總共有十個字,《中峰繫念法事三時全集》。我用的這個本子是華藏圖書館的本子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印的這個本子。這個頁數,我都是用的這個本子,有些本子跟這些頁數不相同,不過大概都能找得到就是。

  「中峰」是元朝明本禪師的法號,前面已經跟諸位介紹過了這是一位很了不起大德,有修有證、有德有學。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他老人家一生的事跡,確實令人感到五體投地。這一位宗門的大德編著這一本繫念法事意義非常之深。告訴我們佛法到最後一著還是要求生凈土,這裡面他的開示講得非常清楚!凈土法門殊勝由此可見。又何況《華嚴》,這是中國歷代高僧大德公認的,是佛門第一經,圓滿法輪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宗門最後求往生,諸位只要看禪門日誦》就明白了。這種修行方法顯示出最高的智慧

  這一本《繫念法事三時全集》冥陽兩利。如果把它當作經懺佛事來做,有口無心那就錯了,我們應當把它當作課誦來做。繫念,羅什大師翻《佛說阿彌陀經》,他是用意譯的,所以經文裡面有「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過去我也曾經聽到人說過,一心不亂,我們凡夫做不到,因此對這個法門生起疑惑,不敢承當。但是《彌陀經》還有玄奘大師譯本玄奘大師是直譯,依照梵文直譯下來的。梵文裡面有十方佛,羅什大師的只有六方,曉得羅什大師省略。一心不亂,在玄奘大師本子裡頭是「一心繫念」,如果說一心繫念,這個凡夫能做到,一心不亂這水平太高了

  我們要問,羅什大師有沒有把意思翻錯?給諸位說沒有。凡是往生的人一定要念到一心繫念,臨命終時彌陀來接引你,接引你的時候一定先放光阿彌陀佛放光佛光注照,佛光一照你的功夫就升等,從一心繫念就到一心不亂,所以羅什大師也沒有翻錯。大師確確實實把這樁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念」中國這個文字是屬於會意,你看上面是「今」下面是「心」,這個意思就是現在心裡頭有佛!心裡頭要有,這才叫念。不是過去有,不是未來有,「今」,現在有,這才叫念。繫念,那是念念不舍。

  「三時」,法事裡面有第一時、第二時、第三時。在古時候印度,把一晝夜分做晝三時、夜三時。由此可知,這個意思要是引申,就是晝夜不懈。「法」是方法,「事」是專求往生凈土。現在一般來修這個法事,用的是狹義的三時。在中國中國是把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為十二個時辰,一時就是現在的兩小時。如果是幫助別人,如同本子裡面所講的亡靈,廣狹兩種都可以做,完全看時節因緣

  「法」,中峰國師為我們制訂的這個法本,依照這個法本來修求往生法事,求往生這樁事情。這個本子三時是完整的稱之為全集。諸位看這個「集」,集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會集本,這個法事是中峰國師會集的。你看裡面內容有贊誦、有香贊、有贊佛偈。所以它有贊佛;它有誦經,有《彌陀經》;它有念咒,有往生咒;它有禮拜,有懺悔,有迴向修法圓滿,跟天親菩薩往生論》裡面的義趣相同。《往生論》天親菩薩是五念法門,他這個地方也是五念法門凈土修行是好方法,這裡面有開示。這個本子我們提倡有好幾年了,大家都非常熟悉,儀規的部分我們完全省略。三時裡面有重複的,重複的我們講一遍就夠了,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第一段這是香贊,大師在此為我們集結的是「戒定真香」,用這個贊。他為什麼不用「爐香贊」?爐香贊是最普遍的。為什麼用戒定真香?大師一生教人著重德行,他老人家住世距離我們現在七百多年了,七百多年前他就深深感到世風日下,佛門弟子(他是指出家弟子)真修的人已經少了。我們今天早晨在他的簡短介紹裡面,諸位聽到了。所以參禪不得利益,他講參禪為何不靈?為什麼不如古人?有原因的,你要原因找到。所以在香贊裡面,我們想到他用戒定真香不是隨便取的,他有很深的意思。

  懺悔法貫穿全部佛法修行,無論是宗門教下、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哪一個行門不是懺悔法!懺悔要有誠意要有行動,不是口說說,口說說沒有用處。那到底要怎麼懺悔法?得依教奉行,你能把菩薩教導我們的,認真努力都做到,這真懺悔!我們常常在說,同學們大家在一起勉勵,務必要把自己的妄想習氣、分別執著放下,徹底放下,不能有絲毫夾雜,一心一意求生凈土這是生死事大!無量劫來我們在六道輪迴這個問題不能解決,自己要覺悟、要明了。

  好不容易,真是佛門裡頭常說「百千劫難遭遇」,這一生能夠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就是遇到一個機會,這個機會生死三界機會遇到了不能輕易放過,一定要抓得緊緊的,在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成就,不要再搞輪迴了。隨順煩惱習氣就是搞輪迴,還依舊搞六道輪迴這是國師看到非常感嘆,這是修行功夫不得力的重要因素。他老人在一生教學當中,常常提醒「生死事大」,要把這樁事情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我們才有救。所以一開頭選「戒定真香」。

  你看這個名字什麼叫真香?戒跟定是真香,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在我們這個年代,早年,不遠!半個世紀以前的事情。我們沒有見到,但是有許多人見到,我們聽他親自給我們講,虛雲老和尚修戒、修定,真修。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照片,他的頭發都很長。你看他頭發短的,那是一年,剛剛一年剃一次,一年洗一次澡。他的衣領油垢很厚,都黑了,但是真香,一點都不難聞;這是戒定真香,身上香氣

  另外還有一金山活佛民國二十幾年都在。很可惜那個時候我們年歲太小,不知道。金山活佛一生都不洗澡,身上就穿那麼一件衣服衣服從來沒有洗過;一生也沒有洗過衣服也沒有洗過澡,身上香氣這是戒定真香。

  我們燃起這一炷香,就要想到戒,就要想到定。「香」是表法的,佛弟子無論是在出家供佛一定要燃香、要點燈、要供水,這是供養菩薩供具裡頭最簡單三種,其它的省略沒有關係,這幾乎是不能省的。香表什麼?香就是表戒定,看到香、聞到香就要想到戒定。諸佛菩薩是修戒、修定成就的!今天他也是這樣教導我們。

  「燈」代表智慧光明代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智慧不是自受用的,是他受用的!智慧從哪裡來的?智慧從戒定來的,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水」是表心性。所有一切供具沒有都不要緊,因為現在一般人的生活進入了工業時代,居住的房子(特別是都市)多半居住在公寓。一棟大樓幾十戶人家,大的有幾百戶人家,房子的建築愈來愈矮了。為什麼?為了節約能源。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氣,所以房子比較低,房間也比較小,為了節約能源。這么矮的房子,我們的手舉起來就到天花板了,所以家庭裡面要是供佛,大概都供小尊的佛像,當然不適合燒香

  燒香油燈蠟燭都不適合,為什麼?它有油煙,油煙就會染污房間太小不像寺院殿堂很大,空氣流通,房子高,那個沒有問題。所以現在在公寓房子裡頭不太合適,公寓房子最好是供水,水非常重要,水代表清凈平等。我們的心像水一樣乾淨、像水一樣平等,表這個意思。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要保持清凈平等覺,心只要清凈平等自然就有智慧,覺就是智慧

  供具是表法的,水不是給佛菩薩喝的,要懂這個意思。供杯最好是用透明的,表法的意思就非常明顯,杯子外面看到杯子裡面的水,乾淨。不能供茶,茶有顏色,就不乾淨,要供水。所以懂得表法的意思,常常看到這杯水,就想我的心清凈、要平等。從供水裡面,要把表法的意思引申開,無論在什麼地方要看到水,你口渴的時候喝一杯水,見到水就想到「清凈平等覺」。佛法教學,用這些方法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既莊嚴又美觀,裡面的意思非常豐富。

  【戒定真香。】

  這是在燃香的時候。

  【焚起衝天上。】

  這香燃起來,香煙是往上升。『衝天上』,這是希求感應諸佛菩薩天神在我們上面。下面有沒有?有。下面是下方世界,所以這個地方的「天上」,我們要懂得,並不代表的是上方,它也是表法的意思。就像華嚴經》裡面善財五十三參,善知識是在南方,哪有這個道理!南,我們住在北半球,北半球南方屬火。南方是什麼?是赤道,是熱帶。北方是寒帶,北方是水,南方是火。火象徵光明,所以它那個南方不是方位,是代表光明。凡是善知識居住的地方都叫南方,方向都叫南方。凡是善知識居住的城市都叫福城。為什麼?有善知識。有善知識這個地方有福,所以叫福城,表法的意思。

  因此這個地方的「天上」,不代表上方,不代表方位裡面的上方,不代表這個。這是表我們最尊敬的上方,我們最尊敬的上方,表這個意思。這個上方是諸佛菩薩所在之處諸佛菩薩東南西北上方下方,我們在《彌陀經》上念到的,統統都是,用「天上」來表我們的敬意。「焚起衝天上」,祈求感應

  【弟子虔誠。】

  依照「繫念法事修行的人,我們對佛菩薩稱『弟子』,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善知識。師、弟子之道就在虔誠』。印光大師講得很好,「一分誠敬則一分感應,十分誠敬你就有十分感應」。李老師當年傳給我,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學習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我們跟古人比差遠了,不要跟古代,就是中峰國師,我們怎麼能比得上人家?人家也是十五歲,不但是有志於學,他有志於道,比學還高一層。世出世間法,你看到傳記裡面所講的,晝夜精勤!真的是經典裡面所講的勇猛精進,日夜不休息。儒釋道三家典籍他都涉及,根底多麼的深厚。

  二十四他就開悟了,這個開悟雖不徹悟,我們一般講小悟、大悟,怎麼知道是大悟?世出世間的典籍他都能夠融會貫通,真正開悟。高峰妙禪師給他印證,他是二十七歲,二十五歲出家。我們沒有辦法跟人比!自己要知道慚愧,要知道奮發。中峰國師為我們指出,修行不得力毛病出在哪裡?他說得很好,但是裡頭最重要的是「不知道生死事大」,這是許多因素裡頭最重要的,把這樁事情忽略了!所以沒有古人那種真誠心在學道這就是印光大師講的你沒誠意你怎麼能有成就?沒有誠意;不知道生死事大;再其次,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不肯放下這是障礙!

  我常常勸勉同學,我們每個人,特別是現代人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講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你要不是真的放下,中峰國師說得好,不但要真放下,要放得干乾淨凈,一絲毫都不能留,他老人家的標准在此地;只要有一絲毫,你就很難成就。徹底放下,我們這個菩提道上才能有一些進步,這些障道的根本你不拔除,永遠摒棄在佛門之外,你沒進門!

  我們自己真的要常常想想,天天反省,為什麼放不下?要是照中峰禪師這個說法,我們換句話說,就是貪生怕死。貪生,大師的意思講,你生不了;怕死,死你不能避免。真正肯放下生死就了了,然後慢慢再求通達佛法。所以這「虔誠兩個字非常非常重要,你要有誠意這個時候你點在香爐裡頭,香燃在香爐裡頭。

  【爇在金爐放。】

  【頃刻。】

  是很快。

  【氤氳。】

  是形容香煙彌漫。香燒起來之後,這檀香,一般都是檀香香煙彌漫。

  【即遍滿十方。】

  前面我講的「焚起衝天上」,「天上」是『遍滿十方』,所以天上是我們最尊敬的,「方」,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天上是表這個。下面這是舉一個公案

  【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耶輸陀羅釋迦牟尼佛的妃子。為什麼取這個?戒定。釋迦牟尼佛決定要出家,他的父王跟他講,你要給我留一個後代,你才能出家。你一出家之後,我們這個家族不就斷掉了嗎?釋迦牟尼佛當時指著他的妃子耶輸陀羅說:她已經懷孕了。耶輸陀羅聽了這個話嚇一跳,她真的就懷孕了,六年,羅睺羅出生。所以當時很多人懷疑羅睺羅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耶輸陀羅哪有丈夫離開六年之後,她怎麼生個小孩了?所以毀謗、批評,種種謠言,非常難堪。

  耶輸陀羅就發誓,抱著這個小孩,如果這個小孩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是他兒子,我們母子倆個跳到火坑裡面,應該不會燒死。她就這樣做,果然在大火裡面母子兩個安然無事,於是大家就相信了,一切謠言也止息了。戒定真香!所以『耶輸免難消災障』。國王,他的父王也相信了;這個家族,這個王族,外面的臣民,全國看到這個情形大家都沒有話說。這是羅睺羅尊者出世的一段故事這是戒定的感應。後面這是三稱: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是梵語,是皈命、皈依的意思。『香雲蓋』是比喻香煙在空中結成寶蓋。『菩薩』覺有情,『摩訶薩』是大菩薩。「香雲」,香雲表戒定,戒定覺悟一切有情眾生,取這個意思。「香雲蓋」是不是菩薩?香雲蓋就是菩薩,只要真正能覺悟眾生眾生因他而開悟他就菩薩菩薩沒有形相,沒有一定的形相如來也沒有一定的形相;化身有情眾生化身無情眾生不可思議境界這是這一首香贊的大意。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下面的四句偈:

  【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

  這個四句內容非常豐富。前面兩句是說宇宙生命的起源,這是迷了以後的現象。後面兩句是教給我們回頭是岸的方法。我們怎麼樣迷失了自性?『覺海虛空起』!「覺海」本來沒有虛空,覺海就是性海,經論裡面常講的心性心性就是覺海。所以這一點諸位一定要明了,自性本覺!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他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本覺。它本來就覺,從來也不迷惑。我們今天講迷失自性這是凡夫的話來講的,其實自性真性真性怎麼會迷?迷了哪裡能叫真?

  這樁事情中峰大師在《繫念法事》裡面開示講得很明白。開示的話雖然不多,講得很清楚,就在迷悟。迷悟也不是真的,這愈說愈玄了。「虛空」,先有虛空然後再世界。有世界之後,再有眾生。說有先後,實際上,生起,就是唯心所現,現起太快太快!

  現代的科學家也這樣說法,愈說跟佛法愈像,「一時頓現」,沒有先後次第。其實先後次第,你沒有辦法講先後次第,它的速度是用億萬分之一秒來講,你怎麼能夠發現它有先後次第?所以大乘經上常講一時頓現。佛在楞嚴會上說這樁事情,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當處是什麼?就在現前,沒有遠近;沒有遠近就是沒空間,沒有先後就沒有時間時間空間都是凡夫的情執,不是事實!事實到底是什麼?就是迷悟,這個地方講覺,就是覺迷。迷是迷什麼?真的,佛經上講的形容是很有味道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迷,那個一念的時間太短了。

  佛在《仁王經》上講,《仁王經》很多同學都念過。過去我們在台灣,台灣幾乎每年都要做仁王法會,為國家祈福。佛在《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那就是念。一個生滅叫一念。我們一秒鍾,彈得快,一秒鍾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也就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一秒鍾。一秒鍾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你怎麼能覺察得出來?一念不覺,那個一念是一秒鍾的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這個我在講經的時候跟諸位說過,這是如來方便說,不是真實說。就是這個方便說,你已經沒有辦法覺察到他的速度多快了。真實說比這個還要快,比這個速度還快。

  我們就不說別的,現在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速、電磁波,電磁波跟光差不多,一秒鍾三十萬公里。光的速度走一公里是三十萬分之一秒。一秒鍾的三十萬分之一,光走一公里。那我們要問光走一公尺,光走一公分,光走一公釐,億萬分之一秒,在這狀況之下,光就不動了。

  於是我們體會到佛經所說的「清凈寂滅相」,八地以上所證得境界你想想那個定功是多深!在他那個大定裡面,光沒有了,光不動了,這是覺海。可是一動,一動好了麻煩來了,空間遠近,時間先後,就從這個地方生起來,這就世界;世是講時間,界是講空間,時空就發生了。但是你必須要曉得這是幻相,《金剛經》上講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你就真的看明白,真的看清楚,把事實真相看出來了

  我們今天看的是幻相,是虛幻的一種相續相。把虛幻相續相以為是真實在這個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好,這『娑婆業浪流』了。「業浪流」是什麼?六道輪迴!看看我們現在所住的這個環境,「娑婆世界」,三途六道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境界。幻相跟作夢一樣,可是你這個夢是惡夢,這個惡夢又不醒,繼續在做,很苦!天天在做惡夢,念念在做惡夢無量劫來都醒不過來,愈迷愈深,愈陷愈苦。

  古時候的人,真的,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善根比我們深厚多了。為什麼?妄想沒有現在人這么多,好教!佛菩薩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容易教,來一次,真的不少人回頭。現在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來的多不多?很多很多。眾生不好度?不好度。他不能回頭!確確實實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他認為他所想的、他所看的都是絕對正確的。佛所講的是迷信哪有這種道理哪有這些事情!他說迷信他說佛不合現實

  恭惟你幾句話:你們是理想主義、不切實際。這個話說得好聽的。真難!真不容易!回頭,沒錯,佛是講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諸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佛說的。但是現代人的根性,除了凈土之外,不可能有成就。別說修行證果,就是明了事實真相你去研究經教明了事實真相,還是沒用處,境界轉不過來!

  這是老實話,也就是中峰國師所講的,你無始劫來的妄想煩惱習氣,你放不下!這句話是實話,你要能放得下,那沒問題,哪個法門都能成就;你放不下就不成就。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沒有帶業成就的,只有消業成就你看小乘經論裡頭常說的,見思煩惱消了,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消了,證菩薩的果位;無明煩惱也消了,你就成佛,沒有帶業的。今天你去消消看,我常講,不要說見思煩惱,見思煩惱裡頭的見煩惱,這個相是最粗的了,佛講三界八十八品。你要是有能力把它消掉,證須陀洹果,小乘初果。你試試看!所以,在末法時期,難了!

  釋迦牟尼佛滅度第一個一千年是正法時期,他們嚴持戒律,用持戒方法能證小乘四果四向。佛滅度之後一千年,進入像法時期持戒不能證果了,人的根性大不如從前。佛教眾生要改變方法,修定。像法時期禪定成就,像法一千年。一千年之後,眾生的根性跟像法時期比,又差一大截;換句話說,修定不能成就,修定不開悟這是晚近倓虛大師常說的。《影塵回憶錄》是他的自傳,我看過。我跟倓老沒有緣分,沒有見過面。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就住他的道場,九龍界限中華佛教圖書館是他老人家創辦的。這個圖書館裡頭他有個房間,我那個時候講經就住他老人家的房間。我在這個圖書館講過不少次的經,算是很有緣分

  他老人家曾經說過,末法時期參禪開悟的一個也沒見過,不但沒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這個話老和尚常說。參禪得禪定的他見過,聽說的就更多了;參禪得禪定,沒開悟。但是這個話我們要聽清楚,得禪定沒有開悟,他出不了六道輪迴,他將來死了到哪裡去?得禪定的人,生天!看他定功淺深,定功淺的沒有離開欲界。我們知道欲界第三層夜摩以上,夜摩、兜率、化樂、他化這四層天都要禪定禪定功夫淺深不等,你生在哪一層天?但是這個禪定,說老實話都沒有成就。真正禪定成就不生欲界,生色界。四禪八定,生色界無色界,出不了六道輪迴

  禪定一定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超越輪迴了。倓老說(他往生的時候九十多歲)他一生當中一個都沒有看到。你說這個事情多難!所以末法成就的只有凈土佛說的,佛在《大集經》裡面講的「末法時期凈土成就」。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但是帶業,古大德說得很多,帶業習種子不帶習氣,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就是說舊業不帶新業。這個事情麻煩了,我們天天在造業,所以你念佛往生沒有把握。什麼人有把握?不造業的人有把握。不造業的人他的業習種子沒有斷,那怎樣不造業?

  中峰國師在這法事題目上給我們說出來,「繫念」,一心繫念阿彌陀佛。我的念頭裡頭從早到晚晝夜不斷,只有一念頭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之外,其它什麼念頭都沒有。這也不是個容易事情!成佛哪有那麼容易?這是最容易的了。八萬四千法門要是跟這個相比,這個太容易了。這個方法是說,不管是什麼念頭你要知道統統叫妄念。無論什麼念頭念頭來了之後,立刻就歸到阿彌陀佛去,這是古人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迷,什麼念頭都是迷,都是妄想

  你要轉得快,不能讓你妄念相續念頭才起來,第一個念頭才起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你只要一發現,你的念頭馬上轉到阿彌陀佛。繫念,像繩子一樣把它系住,就系在阿彌陀佛那裡。你要真正能做這一點,那恭喜你,你這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

  你們想想看倓虛法師常常講的故事,他的老師諦閑法師,鍋漏匠那個徒弟不就是一心繫念嗎?老和尚教他這個方法,他真干!老和尚教的方法不難,難在持之有恆,真干。就那麼樣的簡單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真正做到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念累了沒有關係,好好休息去,精神養足了,起來接著就念。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什麼都不想了。他念了三年多,人家站著走,諦閑法師贊嘆、佩服,真成功了。贊嘆他:天下叢林道場方丈住持,比不上你,講經說教的這些大法師也比不上你。什麼成功的?「繫念法事」,他落實,他做到了。

  所以後面這兩句『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末法時期只有這個辦法這是佛教導我們的,除這個辦法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所以印光大師出現在世間,教我們修行人了生死三界。他老人家教導的,教我們住小廟。同學共修的不要超過二十個人,有個小小的念佛堂就行了。念佛堂裡頭不需要任何陳設莊嚴不需要。只要供一尊佛像阿彌陀佛,或者供西方三聖就可以了,干乾淨凈,清清爽爽。為什麼?一心繫念。看到佛菩薩太多了,分心。所有一諸佛如來統統以阿彌陀佛做代表,一切菩薩摩訶薩用觀世音大勢至做代表,全部都念到了,十方三世一個不漏。心是定的,不散亂精神意志集中,時間一點不浪費。

  「彼岸」是覺岸,覺、迷,我們今天在迷的岸這邊,諸佛菩薩在覺岸,我們今天要想破迷開悟要想返迷歸覺,極樂世界辦法。「舟」是運載的工具,「歸舟」,歸是回頭,極樂世界有歸舟。歸舟就是指這個法事,你依照這個法事,等於說是你有歸舟依靠。穩穩當當你坐上這個船,你就返妄歸真,返迷歸覺,你就又回到覺海。「極樂有歸舟」!

  所以,這個四句偈只有二十個字意義深廣無盡。只有返妄歸真,破迷開覺是真的,這叫佛法這是真正的佛法。把這個三時繫念的宗旨四句偈全部說出來了。我們為什麼要依這個法事修行?這說出來了,一生不退成佛方法。我們再看下面有一段文,這段文可以說是一個祈禱文,超度的祈禱文。開頭是四句

  【法王利物。悲智洪深。普遍十方。冥陽靡隔。】

  『法王』是如來在此是指阿彌陀佛、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三佛?毗盧遮那佛法身佛,阿彌陀佛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法、報、應三身,一而三,三而一,全是自性佛。

  『利物』,「物」是九法界眾生他不利人,如果利人,只說人道,不包括其它的,所以他說物。物跟眾生是一個意思,范圍都非常廣泛。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現象,所以眾生包括,我們現在講包括動物、包括植物、包括礦物,包括所有一自然現象,為什麼?它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這個地方為什麼不說法王利眾生?因為它每句是四個字,用物就行了。諸佛如來利益一切眾生,物就是一切眾生,包括了情與無情

  『悲智洪深』,諸佛來用什麼利益眾生?大悲大智。「洪」是大,「悲智」,我們常講深廣無際,洪是廣、深,像大海一樣,佛是用這個。有智沒有悲心,沒有慈悲心,不能利益眾生;有慈悲心沒有智慧也不利益眾生。「悲智」是性德,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德能。眾生迷失了自性,就是把你的洪深的智慧迷了,慈悲心迷了。迷了慈悲心變成自私自利,迷了自性智慧,我們世間人講愚痴糊塗;愚痴糊塗是迷了自性般若自私自利是迷了自性慈悲。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悟什麼?悟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悟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我們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普遍十方,冥陽靡隔』,「冥陽靡隔」,靡隔就是沒有障礙。「十方」,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從全體來說的,冥陽是從我們現前處境上來講,我們今天在陽界,我們今天想幫助的這些眾生是在三惡道。我們的家親眷屬、朋友過世了,我們冥陽有隔。但是佛菩薩,冥陽他沒有障礙。「靡」是不,不隔。

  這個法事舉行一定要有發起人,或者是我們自己主動發起。像我們現在的學院,我們學院是每個星期修一次,這是學院主動發起的。在一都是有人啟請。所以這文裡頭有:

  【今蒙齋主。】

  『齋主』是發起人,他發起一定有事,一定是為了一樁事情他就有特別迴向。但特別迴向,諸位一定要知道,《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修法的人修這個法是自利,這個功德七分之六是修法的人自己得,這些亡靈他能得到的是七分之一。這個七分之一是怎麼回事情?我們要曉得。要不是為他超度這個原因,我們這一班人不修這個法事。我們修這個法事真正得利益,這個利益是因他而來的,他得這一利益。如果我們修這個法事,在修學的人真的覺悟了,真的明了生死事大,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重要。他果然在這上面覺悟了:我一定要下決心,這一生非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那麼被超度的這個亡人,他得的利益就很大。

  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我們得多利益,他在我們這個利益裡頭,只能夠得到七分之一。我們得的多,他就得的多,我們得的少,他就得的少。如果我們做這個法事有口無心,敷衍塞責,什麼都得不到,那他也什麼都得不到,要懂這個道理古時候也有超度的這些法事這是現在最普遍,大家曉得的《梁皇懺》,《梁皇懺》是梁武帝梁武帝請寶志公超度他的妃子,他的妃子墮在惡道。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來的,修這個法事,他的妃子離開惡道,生忉利天。

  比這個更早的,我們在「安世高傳記」裡面看到的。這是很早很早,後漢的時候,佛法傳到中國來沒多久,安世高超度他的同學,[共+阝]亭湖的龍王那是用什麼超度?龍王把一些信徒對它供養全部捐獻出來,安世高在現在的南昌給它建一個佛廟,用它的錢來建一個佛廟,這個佛廟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這個功德讓它立刻脫離了畜生身,生忉利天,真快、真有效。所以那龍王是齋主,《梁皇寶懺》梁武帝是齋主,為超度他的親屬、他的朋友

  【特請山僧登座。】

  特地禮請,『山僧』是謙虛、謙稱。

  【依憑教法。】

  根據、依據憑藉中峰大師編的這個方法

  【作三時繫念佛事。】

  這『三時繫念佛事』,這個法本是中峰禪師給我們編輯的。

  【乃爾亡靈。遭此勝緣。】

  你們這些亡靈。來超度縱然是指定一個人,但是旁聽的很多,沒有不得利益的。現在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下一堂課從這個地方,從『乃爾亡靈』這個地方再講起。今天就講到此地。

  (第三集)

  2003/5/23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20-015-0003

  昨天講到「覺海」偈頌後面的白文,這一段文首先說明感應道理。這個道理很深,很不容易懂,但是它是確確實實的有其事,它有很深的理。修這個法事有一個特別的因緣,是為超度亡人,是這一次特別因緣。而實際上這個法門確實非常殊勝,所以凈宗學院每個星期大家在一起做一次,作為我們自己修學的一堂科目。中峰大師開示非常精采,我們有機會常常讀誦,隨文入觀,幫助我們消除業障,提高境界是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把這段文念一遍

  【法王利物。悲智洪深。普遍十方。冥陽靡隔。】

  這個四句偈十六個字昨天跟諸位說過。首先我們了解事實真相,在真相裡面,空間沒有遠近,時間沒有先後。所以我們跟諸佛菩薩,跟十法界有一眾生,確確實實沒有障礙,正是《華嚴經》上所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有感立刻就有應。今天承蒙齋主,這是講特別因緣,他為一樁什麼樣的事情,來做這個法事

  【特請山僧登座。】

  『山僧』是主持法會法師的自謙,自己謙虛的稱呼。

  【依憑教法。作三時繫念佛事。】

  昨天我們講到此地。

  【乃爾亡靈。遭此勝緣。】

  叫著神靈,這是對九界眾生一個通稱。專門對某一個人,他是過世往生的人稱『亡靈』。如果通常我們自己作為功課來修學,這是「神靈」,我們是普遍對法界虛空界一切尊神。為什麼原因?求生凈土。九法界這些神靈還要求生凈土嗎?對!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文殊普賢都求生凈土,你才曉得凈土法門殊勝!

  九界眾生他也迷惑,他不知道這樁殊勝的大事因緣,我們藉這個把訊息傳給他。我們深深相信,他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