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阿彌陀經導讀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

  凈界法師

  001.凈土宗在整個大乘佛教當中,它到底有什麼特色?

  002.我們在學佛,到底什麼是佛呢?

  003.生命相續,來自於因果相續!

  004.在生滅當中沒有一真實不變的自我!

  005.我們看佛陀是在什麼情況歡喜呢?

  006.無量光、無量壽代表什麼意思呢?

  007.佛陀所宣說的道理,是不隨時空改變的!

  008.整部經簡單的講,就是信、願、持名 !

  009.彌陀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

  010. 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

  011.你在娑婆世界打滾得愈久,你要出去就愈困難!

  012.極樂世界整個安樂果報具足三種功德

  013. 我們應該要發願,來引導我們的生命!

  014. 他總是在想:到臨終的時候有人開示就夠了

  015. 執持名號:就是一句彌陀念誦聽!

  016.信願具足是不是有判定的標准?

  017.同一句佛號,在不同的心態所表現出來的功德是不同的!

  018.有這五種的交待,就能夠證明《本經》的真實性!

  019.他們為什麼叫阿羅漢?

  020. 舍利尊者身為一個阿羅漢,他的智慧辯才特別高

  021.目犍連尊者在僧團的特色,就是他神通特別的巧妙

  022.是迦葉尊者,把佛陀一生所說經典跟律典加以結集

  023. 彌勒既聞此經,龍華必說此經!

  024.為什麼在穢土的時候聲聞眾要排前面呢?

  025.福德安樂之本智慧解脫之門!

  026.凈土妙門,不可思議,無人能問!

  027. 蕅益大師用信、願、持名來統攝一部《阿彌陀經

  028.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

  029.是什麼樣的因緣,有資格安立極樂這個名稱呢?

  030.娑婆世界從本質上來說完全是痛苦的,沒有快樂的感受!

  031.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它是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032.修行的共同相貌,就是身安則道隆!

  033.你心中的歸依處──蓮華庄嚴!

  034. 蓮華跟我們每一個人心靈,有互動力量!

  035.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議!

  036.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037.你可以不求凈土,但是你不能毀謗凈土!

  038.凈土法門的道次第,第一個你必須有一真實信心

  039.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040.這個就是即眾生心,投大覺海的真實義了!

  041.整個修行的理論就是要你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042.為什麼念佛就可以彌陀功德轉成我的功德呢?

  043.極樂國土的色、聲、香、味、觸的五塵,構成了三種庄嚴!

  044.你的神足通能夠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045.在極樂國土,你跟十方諸佛,乃至娑婆世界是隔而不隔!

  046. 我那個果報體能夠造什麼業?

  047. 這是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048. 極樂世界眾生他能夠經常的聽聞佛法!

  049. 以無常無我智慧,來破除我見的顛倒!

  050.很多讓你栽跟斗的重大過失,都跟金錢關係!

  051.你要知道你嫉妒他是傷害了你自己!

  052.極樂國土不是業力所感,是彌陀法身所變現!

  053.彌勒凈土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054.一個人不能了解自己,你沒辦法改變自己!

  055. 我們很難克服自己的煩惱!

  056. 極樂國土就如功德庄嚴!

  057.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058. 有情無情同宣妙法真實義!

  059.修行人什麼事情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060.沒有善根你會在這里?

  061. 發一個脾氣善根全部消失掉!

  062.我們能夠蒙彌陀光明所照射,使令我們身心調柔!

  63. 這些往生眾生,他的壽命有多少呢?

  64.你要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一心執持,無復疑貳也!

  65.《阿彌陀經》主要的修行特色,就是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名號

  66.你不了解佛號你能夠歸依它嗎?

  67.極樂世界怎麼會有聲聞弟子?

  68.極樂國土總相跟別相的差異

  69.能念所念性空寂你就正式的跟彌感應道交!

  70.阿鞞跋致,這個不退轉的內涵,由淺入深有三個

  71.有情無情同宣妙法,就產生了不退轉!

  72.寧可在山中睡覺,也不要在都市辦道!

  73.只要有上師因為這個法而成就,這個法就是清凈

  74.這句佛號具足三種功德力,你要深信不疑!

  75.你要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來生你到底要去哪裡?

  76.你應該心中,許下你生命誓願!

  77.我們很難光明時間在一起!

  78. 善知識的方便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增上緣

  79. 你真要注意的是分段生死這一

  80.諸位知道在娑婆世界什麼叫安樂果報嗎?

  81.不是說你想修行,你就可以修行!

  82.什麼叫善根、多福德呢?(一)

  83. 什麼叫善根、多福德呢?(二)

  84.什麼叫善根、多福德呢?(三)

  85. 只有聽到你自己的聲音你的心才能夠達到一心不亂

  86.你知道如何拜佛念佛嗎?

  87.他念佛數目念得不多,但是他強調一心不亂

  88. 臨命終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有三種狀態

  89. 這 句 話 太 重 要 了 !!!

  90. 在執持名號的時候,我們有三種念佛

  91.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就好,為什麼要調伏煩惱呢?

  92. 因中有果、果中有

  93.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

  94.如果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是否還會遇到惡因緣現前?

  95.這就是永明延壽大師以後所強調的法門!

  96. 念佛法門的殊勝,在於它能夠攝佛功德成己功德

  97. 六方諸佛歡喜心來贊嘆阿彌陀佛功德

  98. 汝等眾生要相信《本經》所說的一切功德

  99. 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100. 每一尊佛度化眾生,是選擇性的度化

  101. 你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能夠往生觀世音菩薩國土嗎?

  102.念佛真正的功德是什麼?

  103.釋今發願今生、當發願當生、已發願則已生【一】

  104. 釋今發願今生、當發願當生、已發願則已生【二】

  105. 釋今發願今生、當發願當生、已發願則已生【三】

  106.為什麼你要產生決定的信願?

  107.佛陀所說的甚難希有之事,指的是二件事

  108.娑婆國土的特色,叫五濁惡世

  109.很少有一菩薩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精進

  110.如果執持名號不是唯一的方法?

  111.佛陀說甚難希有目的,就是要我們死盡偷心!

  112.一定要有靜中修的基礎才能夠歷緣對境的歷練

  113.不向此身生凈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114.十念往生正覺,不在世間論短長

  115.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能不能往生?

  116.初學者經論的學習,我建議大家要偏重斷惡!

  117.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否就是佛性?

  118. 凈土法門最怕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001】

  凈土宗在整個大乘佛教當中,它到底有什麼特色?

  凈界法師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

  第一卷

  《佛說阿彌陀經》,和尚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居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家請放掌。

  我們這次結夏安居,要跟大家研究的課程是《凈土學概要》。

  在講這個課程之前,我們先作二點的說明。

  第一點,我們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程?說明研究的目的

  這個凈土的念佛法門,在我中國佛教歷代祖師的贊嘆、弘傳之下,可以說弘傳得非常的廣泛。我相信幾乎每一個佛弟子,多多少少都有念佛經驗,所以古人說: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就可知道這個念佛法門,普遍在整個大眾當中,是很多人修學的。

  但是我們仔細的去了解,在這么多念佛人當中,真正對凈土教義,有真實了解的人非常的少。大部的人雖然嘴巴念佛,但是對凈土教義、對名號功德,都只是片斷式的粗淺認識。

  我們對於所歸依的境,就是你念佛,雖然你心中佛號真實的歸依,但是你對於所歸依的佛號了解得不夠透徹,這個時候佛號在你心中運轉,產生調伏感應力量,就相對的薄弱。

  所以蕅益大師說:信既不深,行亦無力悠悠泛泛,一事無成。

  就是說,我們雖然很認真的念佛,但是我們對於所歸依的佛號,它的真實相是什麼不了解,所以產生的力量就很薄弱了,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們的確有需要很認真的──我們不要作片斷的了解,我們要很真實的去探討凈土宗教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念阿彌陀佛的這句佛號,它代表的是什麼樣的真實義?我們應該好好的了解清楚。

  這就是我們這三個月時間,希望透過這樣的學習,了解什麼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這個就是我們開凈土學的目的,就是讓你了解什麼是阿彌陀佛

  第二點,我們說明凈土宗在整個大乘佛教當中,它到底有什麼特色?

  身為一個有情眾生,我們內心本性是想要離苦得樂。雖然有時候我們顛倒,造了很多罪業讓自己痛苦,但是我們想要離苦得樂本性是沒有改變的。

  我們想離苦得樂,我們要知道一個生死的問題:因為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在三界當中受生,只要你三界的受生不停止,你的痛苦是不會停止的,因為你每一次的受生,都累積很多老病死折磨的痛苦

  所以,當我們開始思惟生命的離苦得樂,我們開始思惟三界輪迴該如何來出離?

  出離三界,我們有二個選擇:

  一個是用聖道門,就是仰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靠你內心的戒定慧,來斷煩惱而出離三界

  但是這樣的方式,是要經過多生多劫的,所以古德說這是行道

  另外一個,就是你仰仗佛力的加被而往生凈土,這個法門是一生可以成辦的,所以我們叫易行道。

  這個意思就是說在我修行過程當中,我們有很多的選擇:你可以持〈大悲咒〉、你可以觀世音菩薩聖號、你可以念嗡瑪尼貝美吽,都可以。在這么多佛菩薩法門當中,你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特色呢?

  如果站在業障、增福報的角度,阿彌陀佛是沒有特色的,是一樣的,如果你目的只是要消業障、增福報,那你念觀世音菩薩、念阿彌陀佛都是完全一樣的。

  但是,如果你是站在了生脫死、要出離三界的角度,阿彌陀佛的聖號就有不共的特色。

  就是說,今天你對來生的抉擇是要遠離三界的話,這句佛號對你意義就重大了,因為它提供你一個很特別的捷徑,是其他法門所沒有的──就是有彌陀本願的攝受

  所以我們在修這個法門之前,你要知道有什麼樣的特色?

  它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帶業往生,橫超三界,這個是你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找不到地方這是它特別的地方

  所以我們在了解阿彌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所以我們在講這個課之前,先讓大家先了解一下這二點。

  我們這一次的凈土學有三個主題:第一個是《阿彌陀經》,第二個是《凈土十疑論》,第三個是《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阿彌陀經》跟《凈土十疑論》,是偏重在教義的研究;這個《念佛圓通章》是偏重在修行方法。我們希望透過這三個課程,讓大家能夠全盤的了解凈土宗教義修行

  好,我們先看第一個主題,請打開《講義》第一頁: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

  這以下的《講義》,是學人根據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摘錄出來的,把它彙編成導讀。我們看《講義》第一頁:

  ○將釋此經,大分為四 ┌壹、解釋經題

  ├貳、經文大意

  ├參、隨文解釋

  └肆、結示勸修 今初

  我們研究這一部經有四個主題:

  第一個解釋經題。這個經題就是解釋一部經的要義,所以我們應該先了解;

  第二個經文大意。我們在正式進入經文之前,先扼要的說明《本經》的修學綱要;

  第三個隨文解釋。正式的就著經文來解釋其中的義理;

  第四個結示勸修。我們講完經文以後,引用古德的二個偈頌,把經文作一個總結。

  彌陀經導讀--001

  【002】

  我們在學佛,到底什麼是佛呢?

  凈界法師

  我們先看第一科:

  壹、解釋經題

  佛說阿彌陀經

  這個經題,在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是分二部分:第一個別名,第二個是通名。

  這個別就是各別,每一部經的各別名稱。

  《本經》的經題有六個字,前面五個字別名,這五個字我們分成三段:第一個是佛,第二個是說,第三個是阿彌陀。

  我們先解釋這個佛:

  我們身為一個佛弟子,經常說我們在學佛,到底什麼是佛呢?簡單的講,就是你心中覺悟智慧

  也就是說你在沒有學佛之前,雖然你也會做一些慈善事業,你學佛之前做慈善事業跟你學佛以後做慈善事業有什麼差別呢?就是你學佛以後,你在造作善法的時候,心中有一光明智慧來引導你,就是這個地方差別,就是你心中是依止覺悟來斷惡修善。

  這個地方是說明佛的特色就在覺悟

  覺悟大乘佛法有三個涵義:

  第一個自覺。就是你自己心智慧的觀照,你透過聞思的智慧所產生的觀照力,這個叫自覺

  第二個是覺他。前面的自覺是約著智慧,這個覺他是大悲。你心中黑暗點起了一道光明你看清楚了生命真相──什麼是功德、什麼是過失?你很清楚。但是一切眾生還在顛倒當中,這個時候你用你的大悲心跟善巧方便,把眾生心中光明點亮起來,這個叫覺他,這個是大悲跟善巧。

  第三個覺行圓滿當我們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你自身的覺悟跟對眾生的幫助都圓滿了,這個叫覺行圓滿,也叫作佛。

  彌陀經導讀--002

  【003】

  生命相續,來自於因果相續!

  凈界法師

  這個覺的意思,我們再作一個說明。

  我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們的內心狀態是跟著感覺走,你的心環境接觸的時候,你想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完全是活在直覺當中的,就是心隨妄轉。

  你今天遇到什麼人事、你突然間有什麼想法,這個想法帶著去做什麼事,你是沒有辦法作主的,你心隨妄轉,由妄想來作主。

  我們學佛以後,開始明白道理,這個佛法道理的觀照有三層:

  第一個因果道理

  就是每一個人生命當中,他的果報是有差別的:你看這個人他看起來很有福報財富很多,但是他多病;這個人身體健康,但是貧窮:就是說每一個人的果報是各式各樣。

  這個差別,不是自然產生的、也不上帝創造的,以佛法說是有它的因緣──諸法因緣生。

  什麼是因緣呢?簡單的講就是業力,所以我們講:萬般都是業,半點不由人。

  這個因果道理的意思就是說,它是一個隔世的招感,不是今生的。你今生果報,是前生造作的業所創造的;那你得到這個果報,你又造一個業,這個業又創造你來生果報

  所以,前生的你創造了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又創造來生的你,這個就是佛法說的三世因果

  那這個三世因果,就構成一個無量生命的水流,也就是說生命相續,來自於因果相續

  所以我們剛開始觀照生命真相第一個就是看到因果道理,這因果道理告訴我們應該要避免造惡,因為你不想要痛苦你就不應該造罪業;而且你喜歡安樂、希望有安樂的資具出現,你就應該修善。

  所以對因果道理的了解,強迫我們去反省自己、去斷惡修善,而這斷惡修善的動力,來自於對真理的理解,所以我們剛開始覺悟覺悟因果

  彌陀經導讀--003

  【004】

  在生滅當中沒有一真實不變的自我!

  凈界法師

  第二個是覺悟空性。

  如果我們的了解只是在因果的有相分別,我們會感到心是非常躁動不安的,因為你都是善惡對立得失當中打轉;所以我們了解因果以後,開始修習我空觀,觀察生命的本質是無常生滅的,在生滅當中沒有一真實不變的自我,所謂的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比如說:你前生一隻螞蟻今生變成一個人。你前生螞蟻的時候,你前生螞蟻的色身外表、有螞蟻心態;由於這個業力的熏習,你今生變成一個人的色身、人的心態:這二個果報體,我們看不出有什麼東西是不變的,完全改變了,因為前生的你跟今生你是完全不同的。

  你前生螞蟻的時候,是很卑賤的,整天就是工作;你今生做人的時候,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們不應該在生命的流動當中,有一個恆常住、不變異的自我──這是我們心中妄想,是錯誤的。

  所以我們透過無常無我智慧的觀察,知道生命的本質是剎那剎那生滅的,在整個生滅變化當中,沒有一個不變化的東西,沒有。

  這個時候,我們觀察到我空真理的時候,我們內心開始產生一種寂靜力量這個時候就慢慢趨向於涅槃境界

  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第二層真理,就是空性的真理

  因果道理是有相的,空性的道理無相的,在大乘佛法來說都是偏一邊的,所以我們第三個要了的是真如道理──

  中道的實相。

  我們開始了解到,其實整個法界緣起,是我們一念心所創造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內心本性是空性的,但是它一動就是十法界因緣這個時候我們觀察到整個生命在我內心當中,是觀察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看到整個生命的流動,每一個點都是即空、即假、即中,這個時候你就同時觀照到有相的因果無相的空性,這樣子我們就開始趨向於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菩薩道。

  這個就是在整個佛法當中,我們必須覺悟的三層道理

  業果的道理、空性的道理真如道理,這個就是佛法不共外道地方

  外道也做慈善事業、佛弟子也做慈善事業外道慈善事業只是仰仗一分的信心,我們在信心當中,還多一層智慧,這個就是覺。

  這個覺悟是佛的總相。

  這個地方的佛有他的別相,就是娑婆世界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本經》是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

  這個地方是說明能說之人

  彌陀經導讀--004

  【005】

  我們看佛陀是在什麼情況歡喜呢?

  凈界法師

  好,我們看說字:

  這個說,我們一般的理解叫宣說;但是在蕅益大師註解,這個說是悅所懷也,這個地方歡喜的意思,就是佛陀當時的心情是用歡喜心情來宣說的。

  我們如果看經典你會知道佛陀情緒是非穩定的,佛陀喜怒哀樂幾乎是完全脫離的;所以佛陀會起歡喜心,一定有他的特殊因緣

  我們看佛陀是在什麼情況歡喜呢?

  因為佛以度生為懷,現在眾生成佛因緣成熟了,佛陀宣說凈土難信之法,使令眾生依止法門解脫,所以佛陀歡喜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就是眾生成佛機熟。

  我們都知道,成佛因緣很難成就的,我們一般人修學佛法,頂多成就人天果報成就偏空涅槃,要成就佛果很難的。

  但這個地方的意思,在古德的註解上說:這個眾生的是誰呢?

  就是我們在研究凈土以後,你全盤的了解凈土法門的整個緣起你也了解阿彌陀佛聖號所代表意義,然後你對這一佛號一心歸命,通身靠倒,那表示你的成佛因緣成熟了,也表示你無量劫生死輪迴痛苦即將結束了,是這個意思。

  所以佛陀是代眾生歡喜,就是你得度的因緣成熟了,這個就是佛陀在宣說的時候,當時的心情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005

  【006】

  無量光、無量壽代表什麼意思呢?

  凈界法師

  那釋迦牟尼佛到底宣說什麼道理呢?

  這個阿彌陀,所說之人釋迦牟尼佛在《本經》當中,他所宣說的就是阿彌陀。

  這個阿彌陀是印度話,阿翻成中文叫做無,彌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這個阿彌陀等於是一種無量的功德

  這無量的功德,在《本經》當中,釋迦牟尼把它解釋成二個重點:一個是無量光,一個是無量壽。

  這無量光、無量壽,在蕅益大師的解釋:這等於是整個阿彌佛法身的功德

  我們這樣子好了:整部《阿彌陀經》,就是介紹無量光、無量壽二個主題。

  無量光代表什麼意思呢?

  無量光代表空間的無量,從凈土宗的角度,代表是一個廣大的依報國土──七寶池、八功德水、種種的依報庄嚴都是無量光而生的;

  這個無量壽代表是一個長遠的正報壽命

  也就是說我現在這個明了的心識,是非常的躁動不安、非常的苦惱;但是我們的心跟彌陀的聖號一接觸的時候,哦!產生了二種力量

  第一個是無量光。也就是說你的心阿彌陀佛的聖號一接觸的時候,你對未來生命,創造一個廣大的依報國土七寶池、八功德就在念佛當中,念念的成就

  第二個,你的心佛號接觸的時候,成就一個長遠的正報壽命──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就是你未來生命是無量的生命

  所以你在極樂世界成就的依正庄嚴,其實是由這一句無量光、無量壽所成就的,這個我們到經文的時候會詳細的說明,為什麼整段經文都是在解釋無量光、無量壽,那這個是整個阿彌陀佛功德一個核心價值,就是無量光、無量壽。

  那這個道理我們先講到這個地方,到經文再詳細說明。

  阿彌陀我們前面介紹他的意義,這個地方是說明他的人就是我所說的西方凈土導師,他因地的時候發四十八願,接引信願念佛眾生,生極樂世界而永階不退者也

  這個地方有一段話值得我們注意,永階不退

  很多人對凈土的了解,是非常粗淺的,他以為說:極樂世界諸天是一樣的,你看諸天也是很多宮殿黃金鋪地、很多的鳥在那個地方唱歌。

  但是他忽略了──極樂世界的特色在於不退轉,這是諸天做不到的。

  你到天上去,你把天福享盡的時候,你會掉下來;你到極樂世界去,你享受安樂的時候,你是往上升的:這是一個不同的力量

  我們身為一個菩薩,我們心中很清楚,成佛之道不是一生一世可以完成的,我相信大家都有心裡准備,這是要長期抗戰的,如果你有志於成佛的話,那你要下定決心面對無量的生死

  當然你說生死有很多老病死的痛苦,我相信很多人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對我們產生遮障的就是退轉的問題,你今生正念不能相續來生這是一個最大的困擾。

  你看宋朝秦檜,諸位讀過歷史都知道,秦檜因為個人的私慾殺了很多的眾生,這個人在世間上是大壞人。但是印光大師說秦檜前生是一個雁盪山的苦行僧,他前生是修習持戒苦行的。

  所以我們很難想像前生是這么一個有正念修行者來生遇到富貴果報刺激的時候,是如此的放逸。

  所以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就是……,比如說:在諸位心中你現在念頭,多分來說是正念比較多、妄想比較少。

  但是我必須提醒大家一個真相你現在心念,在你內心的深處,只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你現在的心,是第六意識生滅心,它的背後還有一個大的倉庫叫阿賴耶識。

  你今生因為持戒關係、因為聽聞佛法關係,把阿賴耶識當中的善根刺激表現出來;但是你的阿賴耶識當中,還有很多很多雜染的種子潛伏在那裡也就是說你現在心態,只是你內心的一部分而已,不是全部。

  那你現在生命死亡以後,你來生又換另外一個環境的刺激,他會帶動另外一個心識,這就是為什麼你前生今生心態會產生這么大的變化,因為你的阿賴耶識、你的心有很多很多的功能,有雜染的種子、有清凈種子你現在現出來的是最好的這部分,就是你阿賴耶識最好的這一部分;但並不表示你每一生都是這樣子的,這個就是為什麼在資糧位的菩薩很容易退轉的理由。

  當我們逆境的時候,我們啟發善根生起慚愧心、努力的修學,在修學當中,積集了善惡來生福報會變得很大;福報一大,就刺激了煩惱,又開始把善業給花掉,在花掉善業的時候,同時造了很多罪業到三惡道去;到了三惡道,又開始起慚愧心、開始積集善業,如是的展轉: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們資糧位的菩薩一直在流轉的原因

  就是死亡把我們的生命中斷了。你二十出家,活到八十歲,修了六十年;死掉以後,來生重新開始。

  你來生要是沒有遇到三寶,又開始放逸,又完蛋了。

  所以這個地方是說當我們思惟凈土的時候,你要知道凈土在你生命當中所代表意義不退轉,它給你一個很長的壽命你不用因為死亡的因素而中斷你的修行

  我們現在一個最大的困擾,就是每一生的生命沒有辦法把它加起來,就像煮開水一樣,煮一煮,聽到聲音把它關掉,然後水冷卻了;再把它打開,煮一煮,還沒煮滾,又把它關掉:你一輩子沒有辦法把這個水煮滾!這個分段生死對我們來說,障礙太大,我們沒有足夠的生命,把整個修行一次完成!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在研究凈土的時候,要知道凈土的特色,來自於你在那個地方有無量的壽命,而且可以見佛聞法。

  這個意方是講到阿彌陀的無量光、無量壽,他的一個特色在於不退轉。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006

  【007】

  佛陀所宣說的道理,是不隨時空改變的!

  凈界法師

  好,我們看經字,經是通名通於一切經典

  一切金口通名為經。此有五義:一、結蔓; 釋通名 二、顯示;三、繩墨;四、出生;五、湧泉

  ──糅合《彌陀要解》──

  這個【經】,就是佛陀的金口,這個黃金是不變的意思,佛陀所宣說的道理,是不隨時空改變的。

  這個【經】在《阿毗達磨雜集論》提出五層意思,這五層意思我們可以配天台智者大師的教行理三經。

  這個結蔓跟顯示是教經。

  這個教法什麼叫結蔓呢?

  就是這一棵樹長了很多花,但是這個花是散落滿地的,我們用線把這個花串起來,變成一個有用的花蔓。

  也就是說佛陀宣說經典的時候,可能是在不同的地方宣說的,佛滅度以後,佛弟子把它結集起來,就好像把這個花蔓串起來一樣,叫做結蔓,這個地方是說教法生起因緣

  第二個顯示,這個顯示是說教法功用

  這個語言文字教法,我們內心當中不斷的聽聞思惟就會顯示很多很多的真理

  我們經常思惟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十個字你不斷的去思惟,哦!你的心中就會出現一道我空、法空的光明真理出現。

  這個經、這個語言文字跟你讀報章雜志不同,顯示真理,這個是約著教經。

  這個行經叫繩墨,這個繩墨就是修行的一個標准,在經典當中,佛陀很明確的告訴你:什麼該作、什麼不該作。繩墨,行為的標准,叫行經。

  這個理經有二個:一個是出生,一個是湧泉。

  我們依止佛陀的言教去修行就能夠出生種種的福德智慧二種資糧。

  第五個湧泉,我們在讀誦經典的時候,它所產生的福德智慧就像泉水一樣,白天晚上不斷的湧出,是沒有止盡的。

  所以這個經,我們一般說是無量義,你讀一次跟讀二次、三次、四次,每一次遍遍不同,他這個心就像湧泉一樣,每一次有每一次的體會。這是講到經的意思。

  這個就是《佛說阿彌陀經》。

  我們簡單作一個總結:釋迦牟尼佛以歡喜心,來介紹阿彌陀佛成就凈土因果

  彌陀經導讀--007

  【008】

  整部經簡單的講,就是信、願、持名 !

  凈界法師

  解釋《本經》有四個主題,我們前面已經解釋經題;現在正式說明經文大意經文大意我們分成二科:第一科是總標,第二科是別釋。首先我們把《本經》的修學綱要作一個總說,我們看蕅益大師《要解》的一段文:

  甲一、總標

  這個地方分成三段,我先看第一段。

  這個信、願、持名是本經的修學綱要,一個人能夠往生凈土,其實是有三種資糧:第一個是信,你對阿彌陀佛加持要有信心;第二個你要有願,你要有往生的願力;第三個你要有一定時間來持名憶念彌陀的聖號:整部經簡單的講,就是信、願、持名。

  這個信願跟持名的相互關係,到底是什麼呢?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這個信願它是一種智慧的觀照,所以蕅益大師說真實的信願,來自於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是依賴你對經典透徹的了解以後,來斷除你心中的疑根。

  比如說:你這人對凈土法門完全不了解,你就直接去念佛你能夠信願具足,我實在是不相信的。你對於你所歸依的境,完全不了解,你能夠信願具足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修凈土,不是一種目的衝動,而是很真實的把生命真相掏開來,這個凈土法門它所扮演的特色是什麼?你很清楚的,然後你開始發起信心、發起願力。

  所以這個信願,它是一種智慧的觀照力。這個持名它是一個行行,其實這個持名就是一種禪定力、專註力,你對佛號專註力量:一個是觀照力、一個是專註力。那這二種力量,在整個凈土當中,它們的功能是不同的。

  我們往下看: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

  如果我今天要判斷這個人是是有資格往生,主要的因素看他的信願,就是你對這句佛號、對凈土強烈的歸依心是不是具足,所以你對彌陀功德的歸依,是決定你是不是往生因素。至於你往生以後,你品位是上品、中品、下品那就靠你念佛的淺深,你這佛號是由專註成片、到一心不亂,一心以後有很多種,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就是說明信願跟持名,一個是決定你是不是能夠往生,一個是決定你的品位高下

  我曾經接觸過一些一貫道信徒一貫道的人他也念佛,後來我跟他們談:你念阿彌陀佛,你相不相信阿彌陀佛句話,他對你有救拔的力量?他完全不相信。那你念阿彌陀佛幹什麼?他說我一天忙碌下來,心裡很散亂我覺得念佛可以馬上把心靜下來。(呵呵)他念佛是把這個心靜下來。那你念佛念大悲咒是一樣的。如果你只是要把靜下來,那你念桌子也是一樣的(眾笑),你只是攝心而已,你忽略那個佛力本願的攝受!

  那我問大家:像他這種人他對彌陀的歸依根本不夠,他可以往生嗎?不可能的!印光大師說:這種人念佛,就是得到人天果報,把這個摩尼寶珠變成糖果吃掉。他念佛是有功德的,但是跟往生是扯不上關係的。

  我們講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彌陀對你釋放出一種加持力,那你也要把手伸出來。你把這個佛號拿來當作攝心的方便,你怎麼能夠往生呢?你根本信願不具足!

  所以我們一定要對佛號了解,你的心才能夠真實通身靠倒。就像那個小孩子你看三歲孩子,他根本站不起來,他就整個身體倒在父母身上。一個人會把整個生命交給一句佛號上,他對佛號要徹底了解,否則做不到的。

  我曾經聽一位老和尚說,這位老和尚是一個凈土宗大德,他現在還在,他一生打過四十八次的佛七。我去參訪他,我說老和尚啊!你老人打了這么多佛七、念這么多佛,你有什麼心得?他說念佛容易,信願難。內行人講內行話。

  諸位每一個人在晚課的時候,嘴巴也是念佛;但是你內心當中,真實能夠放下萬緣,一心歸命?不多!這是說這個信願理觀是很難的,但是事修是容易的。

  諸位要知道,信願是一個根本,它決定你是不是能夠往生;這個持名是一個枝末,它是決定你的品位而已。這句話是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講的,印光大師文章講到句話他說:這句話是三世不疑的鐵證。所以這句話很重要的。

  我們看第三段: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所以這個信願的觀照,是一個生命的指導,你很清楚你來生要去哪裡;而且你心中對你現前的佛號,產生真實的歸依,這是一種方向的指導。那你在念佛的時候,那種專註是一個實際的行動,就好像一個人的眼睛跟腳一樣,一個是看清楚方向,一個是實際的行動,這二個是缺一不可的。

  這個地方等於是把《本經》的綱要──信願跟持名的關係作一個說明。

  彌陀經導讀--008

  【009】

  彌陀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

  凈界法師

  前面的信願跟持名,是偏重在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以下我們把信願跟持名三資糧的意思,各別展開來說明:什麼是信?什麼是願?什麼是持名?我們先看信的部分:

  乙一、信

  每一個法門修行都是信心作根本,而且每一個法門所信的是有一差異的。站在往生凈土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第一個彌陀大願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議,你對彌陀本願的攝受,要完全有信心,你相信他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拔你,你要相信這件事;

  第二個自性功德力,就是你在念佛的時候,你那個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

  第三個是名號功德力,你所念的這個佛號法力不可思議

  這個彌陀力量是能應,那我們心中念佛的是能感,好像月亮掛在空中,我們把水準備好的時候,這個月亮光明就會在我們的水中,說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感應道交。這三種力量,到經文的時候,是很多很多次的說明,說是極樂國土就如功德庄嚴,這三種力量成就功德

  這個地方我們簡單的說明一下。

  修凈土的人第一個你要彌陀的救拔力有信心,就是彌陀的本願力。我們平常也發很多願,我希望怎麼怎麼地──我希望我一都不生病、我希望我怎麼怎麼地。但是我們發了願以後,其實我們很難實踐,因為我們這個願沒有資糧,沒有福智慧的資糧來加持這個願,所以我們平常發的願叫空願。

  在整個佛法當中,一個咒願力要產生力量要有二種力量加持:一個是三昧力,一個是法身力。

  我們先講三昧力。在經論當中講到一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的森林裡面,有一個修道的仙人,這位仙人成就了四禪,他入定的時候,內心殊勝三昧樂,他不用睡覺、也不飲食;但是他禪定出來的時候,跟我們完全一樣,也要吃飯、也要睡覺,所以他就去吃一些山中水果有一天他從禪定出來,去采水果的時候,因為這一天下雨,結果不小心跌倒,把腳摔傷了。有禪定的人禪定的時候,他是不會起煩惱的,他有所謂的定共戒;但是他禪定出來以後,他的煩惱是繼續活動的,所以他起了嗔心,就咒願說:從今以後,這個國家十二年不準下雨。那不得了,他這個咒願力的背後,有四禪的加持力,果然龍王就不敢下雨了。

  沒有下雨是很嚴重的,這個國家國王緊張了:這幾個月都沒有下雨,怎麼辦呢?就把大臣找過來:是不是寡人的德行有虧啊?我是不是要向上天來懺悔?就請巫師來卜卦。結果卜卦出來說:不是國王德行有虧,是森林當中有一個修道仙人,他出來采水果的時候,跌倒了,生氣了,就咒願十二年不準下雨。這個國王緊張了說:這十二年不能下雨,那國家的人民怎麼生存呢?就請大臣看看有沒有什麼方法?這時候有一智慧大臣說:國王!你不緊張,他的咒願之所以有力量,是來自他禪定加持;只要我們破壞他的禪定,他這個咒願的力量就會消失。

  所以國王就派一個淫女,到山中破壞他的梵行梵行被破壞以後,禪定失掉,天空就開始下雨。

  這個公案的意思就是說:一個成就四禪的人,他產生的咒願──十二年不準下雨,就有這種加持力。當然禪定生滅法,它所產生的加持力,有時間、空間的限制。

  但是佛陀法身產生的咒願,能夠遍十方眾生。我們阿彌陀佛所發的願,他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個是彌陀的大願當中,最重要的第十八願。身為一個佛陀,在他的清凈法身當中,對十方的眾生宣布:哪一個眾生臨終憶念我的聖號十念,我一定會現前來救拔你。當他宣布的時候,這個力量就開始存在法界當中,隨時跟我感應道交。

  所以我們經常說:深信諸佛皆充滿,也就是說彌陀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相信在這宇宙當中,有一不可思議加持力,就是彌陀的本願力。

  這是我們要了解的第一個能應的。

  彌陀經導讀--009

  【010】

  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

  凈界法師

  第二個,我們要建立名號功德力。

  法身加持,必須要有因緣的引導,就是彌陀法身是遍一切處,但是我們凡夫的心是有所得的心,怎麼跟法身接觸呢?這當中要有個橋梁,好像有一個倉庫裝了很多珍寶,你要有鑰匙才打得開。我們眾生的心是苦惱的心,彌陀的大願力是清凈的願,這中間必須有一個橋梁來作引導,而這個橋梁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所以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如果沒有這個名號,比如說我不阿彌陀佛,這個法界加持力你根本進不去,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

  這個佛號,印光大師說:它有什麼功能呢?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它能夠引導眾生的心,投入阿彌陀佛廣大的功德海當中,所以第二個我們要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第三個,我們要相信自信功德不可思議,就是我能念的現前一念心性不可思議

  不過這個地方要注意:這個自性功德力,它是一種清凈的心。就是我們的心有二種:一種是妄想心,這個妄想心當然不能講自性,這個性就是不能改變。就是我們的心,有很多很多生滅得失要用這個我空觀、法空觀,把這個得失的心撥開來以後,顯出那一念清凈明了的心性,這個叫自性功德不可思議

  這三種力量,其實你實際修行的時候,只有二種力量,因為這個彌陀大願力跟名號功德力,二個是在一起的,到最後的時候,名號功德代表本願功德

  所以你剛開始念佛的時候,你等於是建立二種信心第一個,你相信能念的心不可思議;第二個,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這二種力量

  在凈土宗的傳承當中,有二派的說法: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一系,他們在修歸依的時候,比較偏重在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但是永明延壽大師、六祖延壽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所偏重的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議。這二個地方怎麼會通呢?

  如果你是一個行人,或者你以後弘揚凈土法門的時候,你看到的都是一些對教理不了解的,那我覺得你要先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對這句佛號通身靠倒;但是如果你遇到的是行人,那你要強調自性功德,因為你這個心是根本,其實彌陀的加被是增上緣:所以這二個是根機的不同。

  但是從大乘的究竟義來說,應該是以自性功德力為根本,以名號功德的加被當增上緣

  天台的幽溪大師講一句話值得我們思惟他說: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號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他說是:托彼名號,顯我自性

  這句話你要把它參透了,你就知道它的關係。現前一念心性雖然具足無量的功德,但是要托彼名號來當做增上緣。所以這這個地方我們要相信,我們這一念心本身也是不可思議,有成就彌陀功德的可能性;但是要假藉名號加持,來當增上緣

  這個就是我們在念佛之前,你要具足信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念念之間成就無量光、無量壽。

  彌陀經導讀--010

  【011】

  你在娑婆世界打滾得愈久,你要出去就愈困難!

  凈界法師

  乙二、願

  有了信心以後要發願凈土的願是二個:第一個厭離娑婆,第二個欣求極樂

  我們相信佛法以後,我們就相信有來生觀念,相信生命是無止盡的水流。如果你不相信來生,那你就不需要什麼發願發願你就時行樂;但是你相信有來生以後,你應該來生作一個規劃跟布局,因為你要面對。我們還未到涅槃之前,我們來生事實上只有二種選擇:

  第一個,你繼續在娑婆世界受生,繼續行你的菩薩道;

  第二個,你選擇到極樂世界去。

  那我們應該怎麼判斷呢?我們應該觀察觀察。假設你今天選擇娑婆世界,我把今生布施持戒的善業,全部投生到娑婆世界成就一個安樂果報;但是這個地方你要注意,這個地方有三種障礙,任何人不能避免。

  第一個煩惱障:

  即使你今生是修習善業,來生成就一個安樂果報──你身體健康眷屬如意福報很大;但是你很難避免生起貪嗔的煩惱安樂果報的刺激,很容易啟發我們的貪欲貪欲是沒有止盡的;當我們貪欲碰到障礙,當我貪不到的時候就起嗔恚;而貪嗔的本身就是愚痴。貪嗔痴的煩惱是一種躁動相,它障礙安樂障礙聖道,而所有的安樂都必須以寂靜基礎,你一個人躁動不安,談什麼安樂呢?所以煩惱障礙我們的安樂,這第一個,當然也障礙我們的聖道。

  第二個業障

  我們過去造了善業、也造了惡業,這個罪業的力量,使令我們感到不安穩。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平常有事沒事的時候,就是覺得內心安穩,這種人就應該修懺,有罪業。

  第三個報障:

  你今天得到這個果報體,這個娑婆世界果報體,它有老病死的問題。

  衰老的時候身體虛弱,不要說拜佛,你連走路都會有問題;第二個病痛,這個是最可怕的,這個老死還不是很嚴重,這個病痛是遍於年輕人、遍於老年人;最後死亡。

  所以我們今天在這娑婆世界得這個果報體,煩惱障、業障、報障,這是任何人所不能避免的,對我們來說,這就是一種惡夢是一個痛苦的夢;而最可怕的是這個夢還是一種添夢,你在娑婆世界每一次的流轉,產生十二因緣力量無明緣行,你每走一次,這十二因緣的等流力量就加強一分。

  所以你在娑婆世界打滾得愈久,你要出去就愈困難,因為你每一次受生,又產生很多的執取,雖然你也修空觀化解一部分,但是你執取的部分也是很多。

  所以我必須提醒大家,你今天不跳出三界,你拖得愈久,對你是愈不利,因為添夢這個夢愈做是愈糊塗,要醒過來更困難

  彌陀經導讀--011

  【012】

  極樂世界整個安樂果報具足三種功德

  凈界法師

  娑婆安樂果報,在經典上講一個譬喻:譬如美食,夾雜毒葯,初雖美味,終成大患。

  我們也承認娑婆世界有一安樂果報,當然要承認,你說沒有安樂果報,那佛陀怎麼說善業招感安樂果報呢?如果娑婆世界沒有安樂果報,那你修善有什麼意義呢?但是娑婆世界安樂果報,這個甜美的食物有三種毒葯

  第一個煩惱障,你在受用安樂的時候你會煩惱;

  第二個業障煩惱活動久了以後就會造罪業;

  第三個報障,就會有老病死的問題。

  所以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其實娑婆世界是一個充滿障礙世界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欣求極樂!

  極樂世界整個安樂果報具足三種功德

  第一個法身德:

  這個法身德是對遠離報障來說,極樂世界果報體沒有老病死的問題,它提供你無量的壽命,在你一生當中,你不衰老你也不會有病痛。你在極樂世界,你一百歲的時候可以拜佛,你一千歲、一萬歲照樣可以拜佛你可以到十方世界供養十方諸佛你要修福修慧,你的色身不會障礙你,這個地方很重要的。我們年輕人可能感覺不到,你要是到了大概六十歲的時候,你就知道什麼叫做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所以這個果報體的障礙是很嚴重的。極樂世界果報體它沒有報障。

  第二個般若德:

  這個很重要極樂世界安樂果報當中,跟諸天最大差別──他能夠見佛聞法。我們在娑婆世界可以聞法,但是你見不到佛。在整個善知識當中,佛是最殊勝圓滿的善知識,一個人能夠親自親近佛陀那是不可思議加持力,所以你能夠見到佛陀你就很容易有出離的因緣,他知道你的根機、知道怎麼教化你。所以我們心中能夠遠離煩惱障,這個般若你能夠沒有生起煩惱因緣

  第三個解脫德:

  你不會有造作罪業的因緣,這個是遠離業障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蕅益大師思惟

  極樂世界好夢者也極樂世界醒夢者也

  極樂世界它提供你身心安樂果報,而在這安樂當中,你又能夠漸漸的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增長你大乘善根,所以這個極樂世界果報體,的確是我們來生非常好的歸依處。

  彌陀經導讀--012

  【013】

  我們應該要發願,來引導我們的生命!

  凈界法師

  我們到了經文的時候,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本經》當中,三次勸我們應當要發願眾生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勸我們三次。

  我們看佛陀經典上,他講一件事情大部分都只講一次。你要聽,聽;你要不聽,也沒辦法。很嚴重很嚴重的,再重復一次,講二次;要講三次,那是最嚴重的──事不過三。

  但是釋迦牟尼佛勸我們眾生發願求生凈土,在《本經》短短的經文裡面勸了三次!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思惟

  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整個凈土成敗的關鍵就在這個發願

  一棵樹平常是往東邊傾倒,你把它砍斷,它就往東邊倒下去;它是往西邊傾倒,你把它砍斷,它就往西邊倒下去。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很多願望,其實有時候你自己不知道,而這個願望對你來說,會產生引導的力量

  就是你今生不要只知道修資糧,你要知道你這個資糧的方向在哪裡?

  一個人,如果你從來不知道你心中所發的願,那你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資糧本身是沒有方向性的,你布施持戒忍辱這是一個強大的資糧,但是你可知道這個資糧的去處在哪裡?

  你說我這人是所求,我也不發願。其實你嘴巴說不發願,你心中是有願望的,沒有人是沒有願望的,除了阿羅漢涅槃當中以外。

  所以我們應該要發願,來引導我們的生命,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彌陀經導讀--013

  【014】

  他總是在想:到臨終的時候有人開示就夠了

  凈界法師

  在古德的開示上說:修習凈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第一種人,他執著在有相的因緣,這種人大部分是人天種姓的,他修了很多的福報,又布施持戒;但是他福報的時候,對安樂果報產生執著:這種人要他厭離娑婆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對娑婆世界有所期待,他看到了這個甜美的食物,但是沒看到甜美食物的背後有毒葯

  所以一般來說,喜歡福報的人你要注意厭離娑婆,這個地方是一個問題。

  第二種人是偏重在無相的空性,有些人一天到晚沒事的時候一靜坐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他就從這個因緣當中,脫離了因緣法,進入到無相平等法界去,他不是一天,他是時間的沒事就進入到這種平等法界,在他心中娑婆世界可得極樂世界也不可得,所謂的痛苦可得安樂也不可得。這種人要他欣求極樂困難,因為他沒有想要追求什麼的慾望

  但是古德說:一個經常修空觀的人,會忽略一個現實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業力的問題,你這個空觀的下面,有很多很多生死業力在那個地方活動。

  所以我們一個人修空觀以後,就忽略了生死業力的可怕。

  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思惟:雖然一切法空,但是在空中,有它的即空、即假,這個假有它因緣的靈動。

  其實這個凈土法門,我們講真的,這個凈土宗是偏重在假觀。它要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那都是要有相分別,那你要產生一個強烈的厭離、強烈的欣求。但是蕅益大師提醒大家:這樣的取捨是隨順於無上菩提,是正確的。蕅益大師說:你執著不取不舍,這也是一種執著。這個凈土是取捨以後,慢慢慢慢的,由取捨慢慢趨向於不取捨。

  所以這個地方是說,我們應該在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在未來生命當中,你要思惟『你來生要去哪裡?』這件事情是你在生前要注意的。

  我發覺我們修凈土的人很多人做法是令人遺憾的,他念佛念了很久,但是他從來沒有思惟娑婆世界極樂世界關係,他總是想:到臨終的時候有人開示就夠了。

  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你要知道:我們心中妄想是如此的堅固,不可能三言兩語就可以改變的,這一定是你在靜坐的時候,每天的思惟,然後你整個生命方向,每天微調一點微調一點,把這整個生命的樹,慢慢慢慢的往西方傾倒,這樣子就對了;而這樣傾倒的方向,來自於你在中對娑婆世界極樂世界思惟

  彌陀經導讀--014

  【015】

  執持名號:就是一句彌陀念誦聽!

  凈界法師

  前面的信願是一種智慧的觀照。好,我們看持名:

  乙三、持名

  一、執持名號一句彌陀念誦聽─專註

  二、一心不亂─十句成片三三四─相續

  ──糅合《彌陀要解》──

  這個持名叫做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一不亂當然是從執持名號下手。

  這個執持,就是把東西抓住了,比如說我把這個扶持給抓住;但是這個地方的抓住,是要抓住佛號你的心要抓住佛號。怎麼抓呢?

  一句彌陀念誦聽,這個佛號是我們的歸依境。

  那這個歸依境,我們怎麼跟佛號接觸呢?怎麼把它執持住呢?印光大師說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念,念從心起。

  很多人念佛的時候,是念從嘴巴起,嘴巴念佛,心裡不念佛,那你這佛號從嘴巴生起──是不對的。你的佛號要從心生起,你心中的歸依、心中的如理作意,來創造佛號

  第二個誦,當你心中生起佛號的時候,還沒有聲相,要靠嘴巴的震動,那麼聲從口出,創造一個因相。

  有些人念佛的時候,他不出聲音的,其實這樣子話,你就沒有辦法去憶念佛號了。你不出聲,這個佛號是法塵;你出聲變成聲塵。而我要提醒大家:念佛法門它的所緣境是聲塵,不是一個法塵,它是聲音來當所緣境的。那你自己不創造聲音你這個心要安住在什麼地方?沒有地方安住!所以你不大聲、小聲,你多少要出聲這叫誦。

  第三個聽,你自己創造的聲音,自己把它聽回去,你這樣子構成一個專註力。

  簡單的講,執持名號就是你自己創造一個聲音,然後把你自己創造的聲音聽回去。這樣的一個專註,慢慢的達到一心不亂,而十句成片三三四,我們可以把十句佛號當一片,然後分成三段──三三四、三三四,這樣子構成一個韻調,這個韻調的運轉,能夠把心攝住,妄想插不進來。

  比如說:你念佛的時候追頂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無頭無尾的,沒有韻調,你這佛號就跑掉了

  所以這個執持名號,就是要有一個韻調,使令這個點狀的力量成片狀的力量

  這個就是持名。

  彌陀經導讀--015

  【016】

  信願具足是不是有判定的標准?

  凈界法師

  這個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是你實際在操作的時候,你真的在念佛的時候,這三個是一體的,一句佛號信願具足

  一句佛號信願具足句話,我們說明一下。

  一個初學者,你剛開始要重視信願。

  講實在話,你對這個凈土法門不了解,你是沒有資格念佛的,因為你這佛號沒有方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佛號它的方向在哪裡?

  所以你剛開始修凈土如果你是一個學者你要先培養信願,對名號功德信心、對凈土法門發願,這二個資糧要先准備起來。

  就像要走路,你要先把眼睛打開來,你要知道你要去哪裡,你才有資格走路。

  所以初學者,先成就信願;等到你信願成就以後再念佛你會發現信願跟持名是分不開的。你因為有信願、有歸依的心,所以你願意念佛,誒,佛號念久了以後,你發覺又加強你的信願,這二個是相輔相成的。

  念佛的這個信願我們講一下,我們剛剛講這個願,這個願是一個生命方向,就是說,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信願具足呢?

  比如我講我信願具足你也講你信願具足,這個是不是有判定的標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你明了的心跟人事因緣接觸,如果你生命很重視結果──事情成敗得失的這個結果你還是很重視,那你的信願還沒具足。如果你的心人事因緣接觸的時候,你不在乎結果,你在過程,重點是我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你開始迴光返照你的起心動念,而不是去看外境的成敗,那表示你信願具足

  為什麼這樣判斷呢?

  一個人在生命當中,你對娑婆世界的成敗得失還看得很重,那表示你的心還有所住;你的心所住娑婆世界對你就產生一定的牽動力量你的心娑婆世界還是綁得緊緊的,你怎麼說是厭離娑婆呢?一個人發了願以後,他的心是往極樂世界傾倒的時候,他開始重視過程,不重視結果,所以我們不要忽略心的信願問題。

  所以古德說為什麼要重視信願?

  因為:自性若迷,佛何可救?佛救不了你的。

  說凈土法門為什麼重視信願呢?因為你這個觀照力顛倒了,你這佛號就沒有方向了。我講實在話,佛號有再大的加持力,你一個人顛顛倒倒、貪戀娑婆,佛是救不了你的,這個佛號只是人天福報。這句佛號只有在覺悟心中,才能產生大的感應力量

  所以我一再強調托彼名號,顯我自性,你自性顛倒的時候,佛號對你沒有用。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在研究《本經》之前,你看阿彌陀經》這么多,為什麼它信願講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篇幅?『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特勸眾生應求往生發願』,信願講了整部經文的三分之二?就是因為你的觀照力是往生的重點。

  所以蕅益大師說:信願具足臨終只要十念就可以往生

  每一句佛號,念念跟彌陀的本願感應道交,每一句佛號都是真實的。你信願不具足,你心中顛顛倒倒的,就算你把佛號念得綿綿密密,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凈土者不可不知也。

  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你要注意你的方向在哪裡,這個是關鍵

  彌陀經導讀--016

  【017】

  同一句佛號,在不同的心態所表現出來的功德是不同的!

  凈界法師

  我們這次講解《阿彌陀經》,總共有四大科,現在是第三大科隨順經文來解釋其中的義理

  我們上一堂課講到凈土宗,它在整個大乘八宗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門,要按照密宗說法,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身為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它一個修行的特點,簡單的說就是要你能夠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在凈土宗當中,不管你是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嘆、意業的觀想,你的所觀境都是彌陀功德,因為這個法門的重點是要你跟彌陀感應道交。

  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彌陀功德甚深廣大,誰能代表阿彌陀佛功德呢?

  如果從《本經》的開示,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名以召德,以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的聖號,來總持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

  所以印光大師講得好:我們在憶念佛號的時候,它是一個什麼樣的意境呢?就是一種眾生心,投大覺海。

  所以我們古德說:阿彌陀佛的聖號叫萬德洪名,但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在念佛的時候,他的功德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一句佛號,在不同的心態所表現出來的功德是不同的。

  我們大致上可以把念佛分成二種功德

  第一種就是信願不具足有些人念佛他只是追求一種離苦得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