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第6-10集1998-2006年)

  大乘無量壽經  (第六集)  1998/4/1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06

  請掀開經本第三面,經文倒數第四行。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一經文,在本經序分裡面開頭第一句;開頭的第一句也就是全經最重要的一句話,我們決定不能夠輕易的看過。我們學佛能不能得受用,正如本經所說,「惠以真實之利」,真實利益在我們一生修學弘法當中,成功、失敗的關鍵也在這一句,由此可知,這一句的重要性。前面所說的十六位菩薩他是表法的,每一位菩薩甚深的密義。密就是隱密、不明顯,必須有相當智慧、相當覺悟的人才能夠看出來、才能體會得到,一般人不太容易覺察的。但是入經文就顯說了,明顯的為你說出,這第一句是顯說裡面,全經的總綱領。這一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所敘說的就是普賢大士之德。

  清涼這是唐朝時候,完成《華嚴經》的翻譯,又完成《華嚴經》的註解之後,他老人家特別將《華嚴經》最後一卷,提出來單獨流通;這一卷叫別行流通本,就是現在諸位常常見到的《普賢菩薩行願品》。這一卷經是《四十華嚴》,也就是法界品裡面最後的一卷,是《華嚴經》的總結,也是《華嚴經》的總綱領、總歸宿經文內容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綜合全經歸納為十個綱領,這十個綱領普賢菩薩所修的。

  也許有一同修聽到是普賢菩薩所修的,大概與我就不相幹了,我們不是普賢菩薩。這樣學佛那就很難成就。我們必須要能夠認知佛法裡面所說的一切菩薩都是自己,所說的一切諸佛如來也是自己;諸佛如來的德號是我們自己的性德,一切諸菩薩名號是我們自己的修德,性修不二。這是佛法與世出世間一切法不相同的處所,我們能夠明白、肯定,在佛法當中才能夠快速、穩當真實利益那就一點都不假的。普賢菩薩是誰?要知道就是自己本人。我們能夠遵照經典所說的認真奉行,從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種種行為,一一要與經典來比照、來對照一下;如果我們所作所為,跟經上所講的一樣,這就相應了;如果與所說的不一樣,我們一定要以經典標准,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依照本經來修行,給諸位說,就是依照阿彌陀佛標准、依照普賢菩薩標准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普賢菩薩可以說是菩薩中之王。我們有許多懺儀裡面都念,「南無普賢菩薩」,菩薩當中之王。菩薩裡面沒有比普賢殊勝的,諸佛之中沒有比阿彌陀佛殊勝的。這一部經,佛中之王,菩薩中之王,統統具足。我們遇到這部經,佛在經上說「如貧得寶」,確確實實有這種心態,真是如貧得寶,你說這種喜悅無法形容。得到了,一定要理解,要解得很透徹,然後要依教奉行。我們要做得很徹底,從哪裡做起?從禮敬做起。

  昨天跟諸位報告了,禮敬是我們自性當中性德的開顯,我們能夠修禮敬,那是性德的流露。古大德常講「從性起修」,這就是從性起修,這個修學法,就能夠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為什麼?諸佛菩薩是從性起修,我們今天也從性起修,這就自然然起感應了。由此可知,我們一發心,發出真誠心來修行,能感;諸佛菩薩法爾能應,感應的原理在此地。所以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也可以這麼說法,一分誠敬得諸佛如來一分加持,十分誠敬就得諸佛如來十分的加持

  諸位在這一道場,此時此處,我們在這個地方感受,跟平常生活當中感受不一樣,這個地方的感受有法喜,清凈喜悅。所以有同修來給我說:「我們進入講堂來聽經,是享受。」這個話是不是真的?真的。你為什麼在這個地方有兩小時享受,這種享受你在別的地方得不到的,這享受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佛光注照,我們這個道場是諸佛光明注照,大家在這個地方沐浴佛光,這麼一回事情

  我有一年在美國邁阿密講經,有一外國人,我每一次講經他都來,他都坐在那個地方眼睛閉著,因為在外國有些地方都是席地而坐的,沒有椅子,都坐在地毯上。他盤腿在打坐,閉著眼睛,他也不中國話,我說什麼他都聽不懂,天天都來。所以有同修就問他:你聽得懂嗎?聽不懂。聽不懂為什麼你每天來?這裡感受非常好。他來享受的,他盤腿在那裡打坐他來享受的。在外國人來講,這個磁場不一樣,對於人的感受非常舒適。其中,還有一些特異功能的人在我佛法裡面講有神通的,有天眼通的,他們這些人在旁邊就說了佛光注照,講經這個道場,講經這個時候,有佛光加持。所以坐在這個地方,人人能生歡喜心,道理在此地。不是我講得好,我講得不好,而是蒙佛力加持

  我們憑什麼得佛力加持?給諸位說,就是一個恭敬心,這個恭敬心能感,諸佛菩薩就有應。諸位一定要曉得,世間法教人,「誠實」是第一個,我們一生做人,誠誠懇懇、老老實實。誠實樣子是什麼?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真正能夠做到不自欺、不欺人,這個人誠實老實人,老實人是非常非常可貴。老實佛光常常照他,他不學佛也照他,為什麼?老實佛心清凈佛心平等,不是說你學佛我就特別照顧你,你不學佛,我就不照顧你了,那個心怎麼能算平等心。不學佛心地誠懇,佛都照顧,平等的照顧,沒有分別的照顧,你說誠實多麼可貴。

  禮敬就是誠懇的流露,我們要敬人、要敬事、要敬物。敬人,平等的禮敬,無論什麼人,一切眾生都要禮敬,一切有情眾生,連蚊蟲螞蟻我們看到了,就跟看到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你這才叫修普賢行。蚊蟲螞蟻小動物也有佛性,一切動物都有佛性動物以外的植物礦物都有法性,所以是一切恭敬。如果說我們做不到,給諸位說,實在講不是做不到,而是你不去做。你如果肯去做哪有做不到的事情天下做不到,古人講只有兩樁事情;難,登天難、求人難。這個事情是求自己不是求人,求自己有什麼難處。讓我們的性德完全流露出來,這個事情是求自己不是求人,所以自己一定要覺悟、一定要認真。

  現在世間災難頻繁,我們要不認真努力的修,將來怎麼能夠自救自度。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外面的消息不通。我不看電視,我們此地凈宗學會沒有電視,所有電視都是播內部的,外面沒有天線,收不到外面的訊息,我們也不聽廣播、也不看報紙有一同學告訴我,最近這一兩個月,他們從電視裡面看到的,南極冰層溶化了。這個問題相當嚴重,南北極的冰要是溶化了,海水的水位要上升,全世界沿海的都市統統要沈到海底。

  災難從哪裡來的?有人總以為這是天災,這個沒有法子科學家把這個事情推為作天災,天然災害,責任都推掉了佛法裡面不是這個看法佛法裡面講,所有一切災害,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誰造成的?不是別人,我自己造成的。這個話你能相信嗎?你如果要相信了,那恭喜你,你覺悟了;你不相信,你決定不承認,你沒覺悟。確確實實是我自己造成的,如果人人都能夠自覺人人都能改過自新,這個災難就消除了。

  水災從哪裡來的?貪心。在座的同學我想有不少讀過《楞嚴經》,佛在楞嚴上講得很清楚,「貪欲是水,瞋恚是火,愚痴是風」,水火風的三災。如果說是世界的人,大家拚命在增長貪瞋痴,加速度的在增長,這個世間水火風這三種現象就起來了環境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的心。佛總是勸我們息滅貪瞋痴,人人都能息滅貪瞋痴,這個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很快就恢復到正常,就不會有這些災害。貪瞋痴外,還有一傲慢,貪瞋痴慢。慢的果報是什麼?地震。慢是心很大的不平,高下不平。

  這些自然災害從哪裡來的?人心所感人心變現出來的。佛在經論上教導我們這些道理方法,確確實實真正能消除一切災患。從什麼地方消除?都是從內心上去消除,佛法稱為內學,用內功來改變外面的環境。所以我們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一切恭敬。縱然我們不能幫助大眾大眾轉不過來,我一個人轉過來,管用嗎?管用。我一個人轉過來叫別業大眾叫共業。佛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共業跟別業果報不一樣。如果你別業殊勝,即使在極惡劣的共業之中,你還能夠避免。大災難當中,還有很多倖免之人別業不一樣。一個大災難,能夠不受災難的人,你仔細去觀察,那個人心善良,貪瞋痴慢少,慈悲善念多,必定是這種人。所以這個經怎麼能不讀,怎麼能不求深解,怎麼能不依教奉行?希望我們同學在一切時一切處,以真誠清凈平等慈悲心,修一切恭敬要把這個養成一個習慣,這個叫真修、真用功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讀多少部經,你一天念《無量壽經》十部、二十部,如果你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完全不相應,你一天讀兩百遍也枉然,沒用處。從前李炳南居士說:「該怎麼墮落,還是怎麼墮落。」無濟於事。要真干,天天讀經檢點自己的過失;讀經就像鏡子一樣,自己一天犯的過失不知道,經念一念,對照對照發現了。這個地方佛教我們不能做的,我今天又做了;這個地方佛教我做的,我今天沒做到,毛病都照出來了。所以經是一面鏡子,天天要拿來照,照到自己的毛病,趕快把它改過來,就管用了,這個就利益無邊。所以要修真誠心,真誠待人接物,我們決定可以度過大劫難劫難現前,沒有一絲毫恐怖念頭,沒有一絲毫畏懼之心,非常自在、非常坦然來接受,那就你有功夫了,你真正得受用。

  菩薩第二義「稱贊如來」,這一句在今天這個社會非常重要。社會能不能安定,或者社會造成動亂,固然因素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佛法裡面講緣,最重要的一個緣就在讚歎,也就是我們言語說話。希望我們學佛同修,這不是我希望,佛菩薩教導我們的,佛菩薩希望我們在這個社會隱惡揚善。你看後面經文,具體教誨裡面,佛教我們善護三業,第一句話就是「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不要譏笑別人,不要說人家的過失,要從這裡做起。人家有好的地方,要讚歎、要表揚,我們這個社會就能夠從混亂轉為安定。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今天的社會為什麼這麼亂?全世界都亂。你要問這個動亂的根源是什麼?可以說,那個根源就是舉世之人,讚歎惡而隱藏善;善的不報告,惡的盡量來宣揚、盡量來渲染,造成舉世之人人心不安。你說好事,有人說你好事幹什麼?你是傻瓜你做好事誰讚歎你?做惡事英雄好漢,多少人讚歎你。鼓勵人去犯罪,鼓勵人去做惡,這個社會怎麼能安定

  我們的言語,要為社會責任、要為舉世人民負責,說話哪有能夠隨便說的。今天社會現象,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普遍,倫理道德沒人講,要是口裡掛著倫理道德,人家都罵你,你落伍了,過時,不合潮流、不合時代,再說的不好聽,封建的思想。什麼是時髦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時髦。這還得了嗎?所以今天的社會,包括學校教育在內,小學生受教育,已經渲染功利,只有利害、沒有道義,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怎麼會不遭難?南北極的冰,它怎麼會不溶化?

  我們學佛學佛總算是個明白人,學佛覺悟的人。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這個社會移風易俗,不良的風俗習氣,怎樣把它挽轉過來?完全靠我們自己,決定不能把這個責任給別人;推給別人錯了,我自己要做到。世間人不忠,我要忠心;世間人不義,我要義氣;世間不孝我要盡孝。世出世間聖人的教誨,我要全部把它做到,如果你說是做不到,我不相信我不承認,我一能做到。人人都有這個堅定信心堅定的意願,認真來奉行;像前面講的信慧、願慧、香象菩薩,這個世界是可以挽救的,劫運可以挽回的,災難可以化解。由此可知,端在我們每一位同修,要發大心,《華嚴經上講的「大心凡夫」,我們是凡夫,發大心;大心凡夫,他的功德、他的威德,超過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權教菩薩要以天台家所講的別教來說,三賢以下的菩薩,就是十迴向以下的菩薩,叫三賢菩薩

  什麼叫發大心凡夫?你發一個心,我把《無量壽經》裡面所有的教訓,我統統做到,你的功德,馬上就超過三乘聖者,真超過不是假超過,就超越了。佛在《華嚴上講「大心凡夫」是鼓勵我們,如果他講阿羅漢能做到,那我們沒分,決定做不到,這個心發不起來。說菩薩才可以做的,我們凡夫距離菩薩太遠了。他講凡夫,我們是凡夫,大心,我們發個大心,就可以超越三乘。那佛講的話是真的、是假的?決定真實,就怕我們自己不肯發心,一發心就超越。真正是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發心要緊。

  這一發心,給諸位說,不但你超越三乘,世間人眼光看得很淺,要講求現前的利益,現在沒有利益,你叫我作佛,我也不幹,現在就要得利益,給諸位說,你只要一發大心,現在你就得利益了。你得的什麼利益?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講,你的物質生活,決定不會缺乏,這是你現前得的利益。這佛講得很有道理,不是講你會得到很多,很多你就貪心了。不缺乏,你每天有的吃、有衣服穿、有地方住,不缺乏。我們只要不缺乏,不要很多,很多就增長貪心,你的衣食不缺乏,物質生活不缺乏,你眼前得的利益

  第二個利益,你身體健康青春永駐。你要二十歲,發了大心,作了大心凡夫,你永遠是二十歲;你活到七八十歲,你這個容貌還是二十歲,這個利益還得了嗎?第二、體質轉變了,你的身體健康,永遠不生病,這現前的利益真實利益。你作大官、發大財,常常生病那是個很遺憾的事情,你的財富都在醫藥費上用掉了你說冤枉不冤枉?所以大心凡夫,永遠年輕、永遠健康,容光煥發、法喜充滿、自在快樂,現在得到的利益

  佛法現實,比哪一樣都來的現實如果你違背了經教,無論怎麼修行,這明眼人一看就曉得了,為什麼?臉上沒有光彩。不必要有什麼特異功能,特異功能一看就更清楚了,我們一般人都能看見,就是我們常講氣色不好,能看得出來,他的氣色是灰暗的氣色,不是一個明亮的氣色,氣色不好。你仔細再觀察的時候,容貌不好,不管他怎麼化妝,也沒辦法掩飾,也掩飾不住。

  連世間算命看相的都常說,「相隨心轉」。你這個大心一發,大心是什麼心?佛心,佛的相你說多好,你這個相慢慢就轉變成佛相了,圓滿的德相;圓滿就是一絲毫欠缺都沒有。你為什麼不發心?我們心裡面,常存一切眾生善的這一面,口裡面常常讚歎眾生善的這一面,我們就心善、行善、語善,我們的相貌就善、身體就善,沒有一樣不善。如果常常存著惡心,專門找人的麻煩、專門看別人的缺點,我們的心惡、行惡、言惡,最後變成我們自己相貌也惡、身體也惡,你說這個多劃不來。學佛這一點道理不懂,那還學什麼。一個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不是掌握在別人手上。你們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過去我講過好幾遍,講得很詳細。了凡先生能夠得救是什麼?第一個,他誠實、肯認錯,尤其難得的,肯改過,勇於改過,他成功了,轉變他的命運。他的命運轉了,他幫助許許多多的眾生轉變命運這是菩薩現身。

  在今天這個大時代諸佛如來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要發大心。你要什麼叫發大心?我在此地具體告訴大家,一定要發心把《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教訓統統做到,統統落實在我生活上、落實在我工作上、落實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上,這就是發大心的凡夫你能發這個心、能照這樣去做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將來往生極樂世界,你決定是上上品往生,因為你全做到了。不能完全做到,做到百分之九十,你就是上中品往生,決定不能落在上輩之下。三輩往生,中輩、下輩我們不幹,我們一定要爭取上輩往生,上下品那也要做到百分之八十,我們要把標準定在這個地方,決定爭取上輩往生,這個才是真正大心凡夫人人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不做?我相信在座這麼多同修當中,總有十幾、二十個會做吧!有十幾、二十個會做,我們這一會就無量的圓滿了。這一會當中有十幾、二十位佛住世,這個大心,不是菩薩,是佛。真正是所謂「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發大心的凡夫就是一乘法,我們一定要真干。

  所以要稱贊,稱贊,你看如來,不用諸佛,用的詞句不一樣,當然意思就不相同。佛經上名詞的轉變,有它特別的用意。我們在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裡面,他注得很詳細;《金剛經上有的時候說諸佛、有的時候說如來。江居士告訴我們,凡是說諸佛是從上講的、從事上講的;凡是講如來,都是從上講的。《金剛經》如是,我們這個經也不例外,《大方廣佛華嚴經》亦復如是。所以我們就明白了,禮敬諸佛是從事相上說的,事相上一切恭敬;說稱贊如來是從性德上說的。那就是說明,與性德相應,就是善的,我們要稱贊,惡的不能稱贊,惡的不說就好,不稱贊,要稱贊善的。但是禮敬,善人我們禮敬,惡人也要禮敬,不能說善人尊敬他,惡人我不尊敬他,那你就錯了惡人尊敬而不讚歎他,善人尊敬他也讚歎他,差別這個地方。那個恭敬之心決定沒有差別,決定是平等的。這個稱贊一定與性德相應。贊人的善,我們從這裡去學。

  世間一切眾生,如果說他一生當中都在做惡,從來沒有做過一樁善事,我不相信,佛也不相信,你們大家也不會相信。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惡混雜。不過就是現代的眾生業障習氣重,所造的是惡多善少,如果能夠轉變過來,我們善多惡少,那這個社會整個風氣都轉變了。我們贊揚善、不說惡,讓那些作惡的人時間久了,他也有良心惡人也有良心,不能說他沒有良心時間久了,他會覺悟他會反省,生慚愧心。我造作很多惡,人家都不說,人家能包容,我做這麼一點小善,人家都稱贊,他就會回心轉意,他就會少作惡、多修善。

  如果我們對人家的善不贊揚,人家小惡我們就大肆宣揚,這個所產生的反效果,會讓人家生悔恨之心;做的善事後悔,做的善事有什麼好處?哪一個人知道,哪一個人稱贊我;造一點點惡事,天下都知道。讓這些想做善事的人,這個善的意念沒有了。你看世界上,人都做惡,變成什麼?變成一個錯誤錯覺,作惡是應當的、作惡是時髦的。這一錯覺這一個誤會,就不得了,引導舉世之人舍棄善念,增長惡念,不肯修善,拚命在作惡,帶給這個社會就是大災難,帶給一切眾生極大的痛苦。追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說話不謹慎,造成這個後果、造成這個災難。佛對於這樁事情,真是在一切經論裡面說得太多太多了。我們沒有留意,沒有細心的去觀察,沒有認真去學習。

  「稱贊如來這一願,佛特別在五十三參裡面,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五十三參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要明了,佛在《華嚴末後這一章裡面,舉出善財童子,做為一個修學大乘榜樣。我們修行,修學大乘也就是講大心凡夫,什麼樣的人是大心凡夫?善財童子就是大心凡夫樣子。他遇到佛法歡喜、信受,禮文殊菩薩老師。也許諸位聽到了,善財好運氣、好幸運,遇到文殊菩薩這麼個好老師。我們到哪裡去找知識?你都不曉得文殊菩薩就在面前,你不認識。哪是文殊菩薩?《大乘無量壽經》就是文殊菩薩文殊智慧,這個經裡面充滿了圓滿智慧,你依照這一部經修學,你就親近文殊菩薩你就文殊菩薩學生學了之後馬上就起用,那就是參學了。所以在文殊菩薩這一會,成就了根本智。

  然後文殊勸導他去參學,參學表什麼?生活,怎樣把自己所學東西,落實在生活上。這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菩薩,沒有一個是凡夫,五十三位善知識,他所現的相,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正如同我們的生活一樣,我們從早到晚,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那就是五十三參。你所接觸的一切,統統是諸佛如來化身,是不是?你能作如是觀那就是的,一點不假。為什麼?境隨心轉。你認為除我自己之外,所有一眾生,情與無情,全是諸佛如來變化度我的。這是華嚴經》上佛教導我們,怎樣修行證果,你一生圓滿成佛你要除自己之外,統統是諸佛如來,決定是真實,絕對不是假的。善人是佛變現的、惡人也是佛變現的;順境是佛變現的、惡境也是佛變現的,讓我在這個里頭去磨鍊,歷事煉心,經歷這些境界。煉什麼?煉自己的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我在這裡頭磨鍊,這叫修行、真功夫這是修行的模範,修行人榜樣

  所以,善財決定沒有同學有一同學,他一生成不了佛。為什麼?禮敬讚歎,做不到了。你跟我同學,我們兩個差不多,我對就不恭敬了。你看看,你的性德裡面,缺了一分,你的性德不圓滿,一切恭敬,還有一個不恭敬你怎麼成就?不要認為這一點點沒有關係我對一切都恭敬,就對這一人不恭敬,大概沒有什麼關係吧!一迷一切迷,一覺一切覺,一個都不行,一切恭敬,一個都不能舍。所以善財的示現,菩提道上學生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都是佛、都是菩薩都是知識,我們要這樣看待,要這樣用心,就對了。這些善知識,就跟我們現前社會一樣,有表現的,心善、行善,善財童子禮敬讚歎,也就是我們作學生的人,禮敬讚歎;也有人表現的,心不善、行不善,表現這個惡境界逆境,那麼作學生,我們修學的人對他有禮敬,沒有讚歎。實在講,敬意是在心裡頭,讚歎是口業,口不讚歎。為什麼不讚歎?惡的讚歎,會誤導這個社會,以為作惡還不錯,惡可以做。你看,修行人都讚歎,那還得了嗎?惡不讚歎。

  這個經文裡面,有好幾位代表的。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善財去參訪他,有禮敬,也是見到善知識頂禮三拜,右繞三匝,沒有讚歎的話。甘露火王代表什麼?瞋恚,脾氣不好很容易發怒,無論什麼人,稍稍得罪他,他那個報復的心,非常非常的強烈;善財童子參訪,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沒有讚歎。第三位伐蘇蜜多女,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妓女。表什麼?表貪,貪淫,表這個;善財童子去參訪,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沒有讚歎。

  這就告訴你,稱贊標準如來性德,你修戒定慧,讚歎你;你修貪瞋痴,不讚歎。菩薩為什麼要表演這一套?在現實社會上有菩薩表現的,就是現實社會這是告訴你,現實社會善的、正面的,於大眾有好的影響的,讚歎;負面的,於這個社會有不好影響的,不說,一句話不說,不讚歎。那為什麼還去參訪?參訪學到的東西可多了。好的事情,我們要學習;不好事情,我們要觀摩,反省檢點,如果我自己有這個過失,要改過自新。所以善人惡人都是老師

  我年輕的時候讀書,說實在話,我有許多看法,就跟一般同學,連老師看法都不一樣。有一次上課,在學校我在十幾歲的時候,這個課文裡面,講到岳飛「精忠報國」。講到岳飛,當然就講到秦檜;哪一個不讚歎岳飛、那一個不罵秦檜。我的觀念跟大家不一樣,我說:「秦檜了不起,民族英雄。」大家的眼睛著我,「你這個頭腦反叛,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然後,我就說出我的看法。為什麼?兩個都是民族英雄,都了不起、都值得我們尊敬岳飛教我們正面,要精忠報國。雖然不幸被陷害而死,但是他忠義、他的好樣子,永垂後世;提起來,哪一個不肅然起敬,我們要向他學習,要效法他。秦檜為什麼也是民族英雄?他反面教給我們,教給我們他做錯事情了,陷害忠良。你看後世人,提到秦檜哪個不罵他;秦檜教我們不要做壞事,做壞事像他這樣下場。他現身說法給我們看,這好事情,不是壞事情,我們看到他,不敢做壞事了。看到岳飛我們要做好事,看到秦檜決定不敢做壞事兩個都是老師,一個正面教我們,一個反面教我們,兩個都是老師我能說出一番道理出來。

  五十三參確實是如此。所以,我們見到惡人、見到惡事,要反省我們有沒有?有,馬上要改;沒有,要警惕,決定不能做。所以五十三位善知識,五十三尊佛所示現的,善惡、順逆統統都有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我們從早到晚,接觸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五十三參。如果你真正學佛、真正修學大乘、真正求生凈土,做阿彌陀佛學生你就應該懂得怎麼學。對善人,我們恭敬讚歎,對惡人恭敬不讚歎;向善人學習,學習他的善行,向惡人也要學習,學習決定不能做他那種的過錯。我們知道他錯了,我們決定不犯他的過錯。所以見到惡人、惡事,應當像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我們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如果我們有這個過失,趕快要改過;沒有,勉勵自己不要犯這個過失。由此可知,這個社會廣大的群眾,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我們的典型、都是我們的模範、都是我們的大恩大德成就我們圓滿功德

  讚歎屬於口業,放在第二條,它多麼重要。口業,決定不可以輕易去造。造這個口業,在《地藏經上講的「拔舌地獄」,將來墮拔舌地獄,烊銅灌口,熱鐵纏身,都是口業所造的。佛在經上說這些話,絕不是預言、絕不是嚇唬人的,確確實實事實真相。十法界依正庄嚴都是我們自己業力變現的;我們眼前這個世界,眼前這個境界,也是自己業力現前的。如果你沒有造這個業,這個境界你就見不到。

  我早年學佛,沒有出家的時候,初接觸佛法我一朋友給我介紹一個老先生,這個老先生學佛的,朱鏡宙老居士這個時候學佛我一朋友給我介紹的,他跟朱老居士同鄉他是浙江溫洲人,那個時候我很年輕,我二十六歲,朱老先生那個時候大概七十一歲,他看我,把我小孩看,非常愛護。他辦了一個印經處,台灣印經處,所印的經書他都送給我老先生那個時候已經退休了,專門做這個印經的工作。他的故事很多,我們常常見他,聽他講故事,那些故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曾經給我講過一樁事情,說明沒有這個業力地獄面前你看不見。這個事情是他的岳丈,他的岳父。他的岳父中國早年也是很有名的,章太炎他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是我們中國學術界的大師民國初年,朴學大師他在北京住,那個時候袁世凱當權,他不罵袁世凱。為什麼不罵?「不值得我罵」。這個話以後,就有一些討好袁世凱的人就把這個話傳去報告袁世凱,袁世凱聽了生氣,不值得他罵,把他抓起來,關到監牢獄裡,關了一個多月,實在他什麼罪也沒有,就不肯罵他。

  在坐監牢的時候,這一個月當中,他出現了一個奇跡,東岳大帝請他去當判官;東岳大帝比閻羅王要低一層,閻羅王好像一個國家總統一樣。這個東岳中國說五嶽,東岳大帝他管好多個省,也是個鬼王,請他去作判官判官的地位相當高,就像秘書長一樣,那個地位很高,被他請去了。請去之後,晚上就到那裡去辦公,他說到差不多快黃昏,天黑的時候,就有兩個小鬼,抬了個轎子請他上轎,就抬著辦公去了。到第二天早晨天亮的時候,就把他送回來。以後出了監獄還在判官還在干這個事情,幹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有機會見到陰曹地府里頭的狀況,有時候好的朋友聊天,他把他晚上上班的事情也會說說給大家聽聽,那是真的。在陰間,雖然種族不一樣,國家不相同、言語不相同,好像在陰曹的時候,言語都通了,彼此講話都沒有障礙都能夠懂,這個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他們的飲食起居,跟人間也相彷佛,只是見不到太陽,它這個天永遠是陰天,餓鬼道永遠是陰天,沒有日光,永遠是陰天,陰沉沉的。

  他有一就想到,這個地獄裡頭,有一種刑法叫炮烙,就是把這個柱子,鐵柱,燒得紅紅的,叫這個受刑的人去抱。這個章太炎先生是個學佛的,虔誠佛教徒他說這種刑法太殘酷了,要求東岳大帝可不可以把它廢除?他說:「你能夠廢除,你不是做了一樁好事、大功德嗎?」東岳大帝聽了之後,他說:「你可以先到刑場去看看」。就派了兩個小鬼,帶他到現場去看,這小鬼帶他大概也走了不少路,到達現場,小鬼就站住不動他說:「到了,請判官你來看。」他看不見,於是恍然大悟,才知道佛在經里頭,業力變現的,不是閻羅王設立,業力變現的。你不是這個業力,在你面前都看不到。好像這個故事,朱老居士晚年,他的著作里頭寫過,這都是真的事實你沒有造這個業,看都看不到。

  地獄裡面,《地藏經上講的,只有兩種人能夠見得到、能夠去。一個就是你造作地獄業,受刑的人你會看到;另外一種人是菩薩菩薩到裡面教化眾生。你如果不是這兩種人的話,地獄境界在你面前都見不到。以後章太炎居士就不談了,才曉得這個不是人力所為的,是他自己業力變現的,變現這個境界,他去受罪。實在講,地獄裡面,執行的那些判官小鬼牛頭、馬面,也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你能怪誰?確確實實自作自受,所以我們的三業造作,一定要謹慎。過去造作罪業,要趕緊回頭,回頭就有救,不要怕過去造的罪業很重,怕將來受報。你要真的有這個害怕的心,你就有救了如果你依舊麻木不仁,那你就救了

  何以知道我有恐懼心、有害怕的心、有悔過的心,就有救了?古今這個例子很多,顯示出佛門慈悲,真正叫大慈大悲,回頭是岸,就怕你不回頭,一回頭就得救。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看到,阿闍世王殺父親、害母親、奪取王位,跟提婆達多兩個聯合,破壞僧團,五逆罪統統都造了,真的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他都幹了,那個罪業決定墮阿鼻地獄。佛在《阿闍世王經》裡面,跟我們說他,他在臨終的時候懺悔,真正悔過,知道他一生所作所為錯了,大錯了,以這個懺悔的心,念佛求生凈土,他往生了,一生造這麼重的業,還能往生。那在我們想,他往生大概是下下品往生,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往生的品位是上品中生。所以我們才明了,往生是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平常積功累德、老實念佛往生的;一種是臨終懺悔往生的。懺悔往生你是什麼樣的品位,完全看你懺悔的心,看懺悔力量。所以一個人,造作極重的罪業,到臨終真正懺悔,還是能往生、還是能得度。你要問這什麼道理?實在講,道理是一個,沒有兩個,「萬法唯心」,正是《華嚴》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看你那個心念怎麼轉法,你要轉得快,你要真的轉過來,這是我們在經上看到的,這一例子造五逆罪,上品中生。

  另外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宋朝時候瑩珂法師,在《往生傳》裡面、《凈土聖賢錄》裡面都有這一出家人,破戒,不守清規,大概戒律規矩,他統統都犯了。但是他自己有一點長處,他自己知道他自己造作罪業,這一點救了他。他知道,他知道他將來一定會墮地獄,於是怕了,想到墮地獄這些恐怖他就向他的同學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法子能救他,使他不墮地獄有一同學就拿《往生傳》給他看,他讀了之後非常受感動,就下定決心念佛求生凈土

  這個傳記裡面記載,他是把自己房門關起來,一句佛號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他不睡覺,不吃東西,念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還有十年陽壽,你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說:我再來接引你。有這樣的感應,真的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看你真誠心,真誠心把佛念來了。瑩珂法師就告訴阿彌陀佛他說:我的習氣太重,經不起誘惑。他說:十年我又不曉得要犯多少罪過,我十年的壽命要了我現在跟你走。阿彌陀佛就答應了,他說:好!三天之後我來接你。瑩珂非常開心:行!三天之後,佛來接引我,我跟往生。所以他那個門一打開,歡天喜地告訴廟里大眾:三天之後,我就生了

  廟里的人都覺得他神經不正常,這麼一個惡人,三天之後怎麼能往生?好在三天時間不長,大家在看熱鬧,看你三天之後往生往生。到第三天早課的時候,他也洗了身體,換了干凈衣服,求同修們,今天早課我們統統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課誦內容就改變了一下,念《阿彌陀經》、念佛號,送他往生。當佛號念了大概只有一刻鐘的時間,沒多長的時間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他看得見,別人看不見。「我跟阿彌陀佛走了,向大家告假」,走了,他真的就往生了,沒有生病

  他這個表演,告訴我一樁事情,《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沒錯。平常盡做壞事一句佛也不念,居然三天就可以往生,不是假的,是真的。那我們今天關起房門,念三十天也不往生,什麼原因?你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真誠心,句句佛號里頭,還有妄想雜念摻在里頭。你不知道地獄的可怕,瑩珂曉得地獄可怕,不往生就要墮地獄,不得了,兩條路沒有選擇的。怕受地獄苦,全心全力專註,一個念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是說明,縱然過去生造罪業,或者這一生當中造罪業,都不怕。只要你真正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地獄眾生也能在一成佛作祖法門不可思議。我們生的這張口,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說閑話?所以大家要知道,你不念佛,你就造口業,你就要受三途苦報,一天到晚接觸人,張家長李家短,都是的是非人我。你學佛,念經、拜佛、禮佛,修那一點點功德都在口裡掉了。你累積下來是罪業,無量無邊的罪業,修的那一點功德,全在口裡掉了你要覺悟你要明白,要趕快回頭。這個口,天天念阿彌陀佛,就是稱贊如來。心裡面憶佛、口裡念佛,不夾雜、不間斷,無量無邊的功德你不去做你要去造罪業,那就法子了。這是稱贊的意思。

  第三句「廣修供養」。在菩薩菩薩對一切眾生布施普賢菩薩他不是修布施他是供養。我們一般,在一菩薩,一般人也是如此,我們對佛、對菩薩、對長輩,我們才供養,對平輩、對一般的眾生,我們都是布施。其實布施供養一樁事情,心不一樣,一個是有恭敬心,一個是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的,這是布施;有恭敬心的,這是供養恭敬達不到普賢標准,還叫布施,還不是供養,要達到普賢標准真誠恭敬。所以普賢行,對一切眾生布施,都像供養諸佛那種恭敬心態這是我們應當學的。特別是布施給下人,布施給一些貧窮之人,決定不能說:「來,過來,這個我布施給你。」輕慢的心,沒有把人看在眼裡。什麼時候我們的態度能轉變,看到貧窮之人,甚至看到乞丐,我們對他那分布施,都跟對供養佛那樣的恭敬心去修布施,那你就是修的廣修供養

  廣修供養這一條,在《華嚴經》裡面,講得非常詳細、講得非常多。以普賢心修布施,就是廣修供養。這個裡面,境界廣大,無量無邊。佛說法,為了說法方便起見,將無量無邊的這些事相,歸納為三大類: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在供養裡面,財供養、法供養無畏包括在財法之中。

  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裡面,又特別給我們作了一番較量,比較功德殊勝。他講到,「即使你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這個簡直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誰能有這麼大的財富,「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句法布施。」普賢菩薩在《華嚴經》這個說法釋迦牟尼佛在《金剛般若經》上也是這個講法金剛經裡面講,「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四句偈的功德」。你為人四句偈,就是《金剛經》上隨便哪四句話,你為別人解說,這個功德超過一般財布施裡面,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真有這麼大的功德嗎?我不相信,不但我不相信,沒有人相信。你看看,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修一點財布施,做一點慈善事業報紙、雜志、電視都在宣揚;你走到外面,大善人,沒有一個不稱贊你。你在這裡布施,別說四句偈,你講這一部全經,出去沒人認識你,誰恭敬你,誰瞧得起你?你有什麼功德,你對這個社會有什麼貢獻?世間人只看眼前的事相,沒有看到往後的因果,沒看到。

  這個事情,佛清楚、佛明白,佛講的話千真萬確,一點都沒錯。何以故?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眾生所得的,眼前生活上的苦難得到一些解決,只得這個好處。換句話說,他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沒解決問題。只可以說,解決眼前物質生活上的一點問題而已。他沒得住,你蓋了房子給他住;他沒得吃,你供養飲食,你只給他解決這些困難。可是聞四句偈,乃至於聞一句佛經,你只聽到一句,「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功德決定不會磨滅。佛用這金剛種子,在你阿賴耶識裡面,你這一生縱然不得利益,你來生遇到佛法,繼續去修,繼續去成就來生不得利益,還有後世,乃至於無量劫之後,總有一天,你會遇到因緣成熟你這一次聞經的種子你就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成佛作祖。這個功德利益,絕對不是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能跟它相比的,道理在此地。佛哪裡把話說錯了?佛講得沒錯。

  財布施如法布施,我們要想修最殊勝功德,一定要修法布施。法布施,我們不會講經,我怎麼個法布施,我怎麼個修法?不會講經,你會不會念阿彌陀佛?會念阿彌陀佛就行了。你要真會,你一天這個法布施,不知道布施多少人。跟人家說話阿彌陀佛這就布施他了,這就是法布施。現在你們天天離不了電話,電話一拿「阿彌陀佛」,句句阿彌陀佛,印在對方阿賴耶識里頭,將來他就會憑這一阿彌陀佛往生不退成佛。緣要殊勝的,他這一成就;緣不殊勝的,或者來生成就、或者後生成就,他必定得度、必定往生

  今天信邪教的人都不要緊。所以有一同修問我他說那些邪教的人問我們要書,我們要不要給他?給他,為什麼不給他?給他就是度他,不管他怎麼邪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他聽到了,阿彌陀佛音聲他聽到了,阿彌陀佛這個像他見到了,就行了,邪也得度了。這一生邪,他要受果報,他要受阿鼻地獄果報阿鼻地獄果報受滿了,依舊遇到正法,依舊得度。

  好像是前年、還是去年,我記不得了。我在這個地方,講過一遍《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經文一開端,佛就舉了個例子。有人造謠毀謗兩位比丘兩位出家人,這兩位出家人是講經說法的。有人造謠說這兩位比丘破戒,沒有德行,使聽眾對這個法師信心喪失掉了,破壞了這個法會道場,造這個罪業的人,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一千八百萬年是我們人間的年數,他在地獄裡面的感受,那真是無量劫地獄太苦了,度日如年。一千八百萬年過後,還要受余報;余報就是餓鬼畜生,到人間來也受惡報,余報報盡,這才是再得人身,再遇到佛法;這個時劫之長,四尊佛過去了

  佛講的時候,這個事情拘留孫佛的時代,出的這個事情,才知道造作口業之可怕。為什麼?你把人家聞法的機緣掉了,把一個人在這一生得度的機會破壞了,你這個罪業多重,所以感受這麼長時間的苦報。但是罪報完了之後,畢竟他阿賴耶識里頭,還有佛的種子;所以罪報受完之後,這個時間就太長了,論劫數算的,受完之後,還憑這個金剛種子修行證果,往生不退成佛,沒有一個不得度的。造作罪業的人,我們要曉得,只是他有一苦難要受;受完這段苦難,還是西方蓮池海會的朋友,還是要見面的。不過這段苦難,他沒有法子避免。所以諸位同修,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就應當要警覺到,善一定要修,惡決定不為。決定不作惡,寧願捨生命,我都不作惡。生命不足惜,善根福德因緣重要,一定要守護。

  普賢菩薩講法供養,法供養也非常非常廣泛,在《行願品》裡面,給我說了七個大綱。菩薩大慈大悲,無非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知道從哪裡學起。這七個綱領裡面,第一個,「如教修行供養」,這個第一條重要。我們用什麼供養佛,用什麼供養菩薩,用什麼供養社會大眾,用什麼供養一切有情眾生?如教修行也就是我們特別強調的,我們要把這部《無量壽經》,字字句句統統都做到,那就是如教修行供養你真正是,這迴向偈上天天念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你真做到了;不但你做到,你是究竟圓滿的做到了。這個理很深、事很廣,我們因為對這個甚深的、廣大的事理,不明白、不知道,雖讀這個經文,也常常就是當面錯過了,囫圇吞棗念過去了,不曉得它里頭的意思,不知道它的境界,不知道佛菩薩慈悲如果你統統都明了,統統都了解,你自自然就會去修學。這些甚深的義趣,佛常常在大乘上講的「深解義趣」,這個東西我們不能不細說,不說,永遠這樣糊裡糊塗下去。我們這一生雖學佛這一生不能得利益,那還要靠多生多劫以後的因緣了,那我們多著急?所以這個事情,浪費一點時間還是值得的。今天時間到了,下個星期還講這一句。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七集)  1998/4/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07

  請掀開經本第三面,經文倒數第四行。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一經文,說明了與會的大眾都修普賢行,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普賢菩薩法界。無論是哪一個國土,哪一個地方,一切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普賢行。世尊給我們說普賢行,說得圓滿、最清楚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不但是華藏世界,而且是華藏世界核心,華藏世界裡面的都會精華,這是我們應當要能夠體會得到的。

  普賢行無量無邊,佛在經論裡面,將無量的行門歸納為十大類,十個科目,每一個科目裡面,含攝了無量無邊的法門。這十個科目就是我們一般人所熟悉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禮敬諸佛,第二、稱贊如來,給諸位介紹過了。今天跟大家介紹,廣修供養這一條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世間人,沒有一個人不求福報。福是從哪裡來的?福是自己修來的。修什麼?修布施,修供養布施供養一樁事情,只是在心上有一差別。我們一般凡夫,對尊長、對佛菩薩我們供養,對平輩、對普通的人就叫布施。由此可知,供養的時候,心地真誠恭敬布施的時候,恭敬心就下降了;甚至於完全沒有恭敬心,還產生一些傲慢心來布施,但是都能得福。當然,以恭敬心來布施也就是來修供養,得的福報格外的殊勝普賢菩薩給我們,廣修供養,你看他裡面沒有講布施讓我們對一切眾生,蠢動含靈都包括在其中,就像諸佛如來一樣的恭敬心來供養,這個福報大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布施供養可以分為三大類,這個三大類,通常我們講布施三種布施。第一種財布施,所有一切的財物,應當要發心布施給一切眾生你能夠修財布施果報就是財富。我們世間看到有許許多多,在這個社會上豪門貴族、大富長者,今天社會上稱為企業家者,他有很雄厚的財富財富從哪裡來的?你說他賺得來的,你們相信嗎?他能得來,你為什麼賺不來。你說他運氣很好,我看你的運氣也不比他差。為什麼他能財富你沒財富?給諸位說真實話,這個財富命里頭所有。他命裡面有,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那個行業是緣,任何一個行業他都賺錢,他都能致富;命裡面沒有,人家把銀行送給你,過不了兩個月就倒閉了。為什麼?你命里頭沒有。這個道理要懂,財富不是可以掙來的,不是可以賺得來的,沒那麼回事情

  世間我聽說還有一些人,出版一些書,《致富的秘訣》,那個都是假的,你買來看,實在講他發了財,你把給他了,他發了財,你拿到那個書來看,沒用,你照他那個去做,准發不了財,所以一切要有命。古時候說,功名要有命,功名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學位,你讀書拿到什麼樣的學位是命;你作官,你能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命;發財,發多少財還是命。他命里怎麼有的?前生種的因。他這個因殊勝,他這一果報殊勝;他這個因不勝,果報就有欠缺了。由此可知,修因才能夠得果。

  佛教導我們,修財布施就得財富修法布施就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就得健康長壽財富你要聰明你也要,健康長壽就更要了,三樣果報你都想要,你要不修三種因,天天打妄想,是想不到的,天天求佛菩薩,佛菩薩也沒有能力給你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佛菩薩不能賜福給我們,我們命里頭沒有,佛菩薩給我們,那我們還要修什麼?不要修了,天天巴結佛菩薩就好了,佛菩薩給我們了,沒有這回事情。怎麼巴結都沒有用,佛菩薩是愛莫能助。

  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我們通常講,對我們的保佑,對我們的加持,沒有別的,只是把這些道理給我們說明白,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依照佛教給我方法,自己去修,就能夠得到殊勝果報這是菩薩加持,這個就是佛菩薩保佑,千萬不能夠迷信。因此,真正明白人,真正覺的人,我們財富放在哪裡好?你看看現在的社會,股票上投資、房地產投資,這個我都搞不清楚,我對這個外行。種種方法來經營財富,聽說這一兩年經濟不景氣,一百萬變成十萬,很多人殺了。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為五家共有」,不是你的,只不過是在你面前讓你看看而已,你就以為這個財富是你的,錯了你是心隨境轉,每一天日子過得苦不堪言。誰給你這麼多苦,自己作的自己受,真正是自作自受,迷惑顛倒。

  佛教給我們,怎樣才能發財?布施供養供養父母供養三寶布施一切眾生,你的財用不會缺乏。諸位要記住,財用不缺乏就行,不必要累積,不必要多,多了,災難來了,禍害就來了。所以財要知道散,儒家也說「積而能散」,能散財是最聰明的人

  在中國古時候中國人也供財神,哪個都想發財,供財神。但從前人有智慧聰明他不迷信財神是哪一位?聽說現在大陸上人財神,可能也被台灣傳染,台灣財神,供關公,三國時候關羽,關公與發財有什麼關係,毫無關係。關夫子這個人,我看其他的長處沒什麼,忠義這兩個字他做到,我們要是供關夫子,學他的忠義,真正是威武不屈,富貴不淫,是我們做人的典範他在曹操那一段時間,曹操是用盡了心機,希望他真正的投降為他所用。可是關夫子身雖然在曹營,心是常常念著賢主,這是後人最好的榜樣。他雖然是過五關、斬六將,回到賢主那邊,曹操對他是非常佩服。這樣忠義的人在這個世間難找,不但現在沒有了,古時候就很少。現在人不講忠義,見利就忘義,哪個地方待遇好一點,地位高一點,立刻就跳槽就走了。所以這樣的人,都應當供養夫子,常常看看他,自己生慚愧心。

  中國古時候財神,供誰?范蠡。讀古書的人也許知道,他是戰國時代,越王勾踐大夫。越王也相當了不起,諸位要曉得,這是自古以來,中國外國英雄豪傑,建立一個政權開國,倒不是真正困難國家滅亡之後再復興,太難太難了,在歷史上很少見。滅亡之後能復興不容易,在中國歷史上,越王勾踐第一個例子,他成功了。他確實被吳國滅了之後,能夠再復興、能夠再復仇,得力於范蠡、文種這兩個人的幫助,越王這兩個人是左右手,幫助他恢復了國家,反過來消滅吳國

  范蠡聰明大功告成之後,他就勸文種趕快離開,越王勾踐這個人,他認識很清楚,「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勸他要離開,保全自己的生命。越王勾踐在患難的時候,這些有才幹的人,他非常重視,天下太平他不要了,怕他造反,總想方法把他除掉。所以范蠡聰明他自己離開,留了一封信給文種,文種看了之後,以為未必像他說的那麼嚴重,結果果然不出范蠡所料,勾踐賜文種自盡,所以文種死了,自殺了。殺功臣,在中國每一個朝代,幾乎都有這個事情,殺功臣。

  范蠡偷偷的跑了,改名換姓,改名叫陶朱公,去做生意去了。他帶著西施,一道去做生意去了。做生意沒多久,發大財;發了之後,他把他的財統統布施,救濟貧苦,統統散盡了,再從小生意做起。又做幾年,又發了;發了,他又布施。史書上記載「三聚三散」,他能夠散財,布施恩德,這個是做生意人好榜樣。做生意人賺得社會錢,大家取之於社會,還用之於社會,所以供養他做財神很有道理。模範的商人,我們經商、營利,要以范蠡作模範,他是真正聰明真有智慧真有學問,無論做什麼他都成功。所以要懂得散財,懂得與一切眾生結恩惠,我們佛法裡面講結緣。眾生受你的恩惠,我們自己會遭難嗎?不會。沒東西吃了自然有很多人送東西來,你看那個多自在;沒衣服穿了,有很多人送衣服給你,你一樣都不會缺;沒有房子住了,人家送房子來。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果報?布施,你只要肯布施就行了,福報自然你說這個多自在

  所以錢不要去投資,不要放銀行,放什麼都靠不住,布施給一切眾生那就是最牢靠的了,決定丟不掉,而且那個利息,比你們今天做什麼生意的利息都要厚,不知道要厚多少倍,我跟大家講的話,真心話。你們要不相信,我本身就是個例子你看我十方供養來的,我統統布施掉。我走到任何地方身上不要帶一分錢,想什麼人家都給我來了,都供養了,用不盡,這個多自在物質生活的受用,真正是隨心所欲,沒有絲毫的缺乏。

  我這個人前世沒修福,一點福報都沒有,我這福報什麼時候修的?學佛之後明白這個道理,我才真干。布施這個方法,章嘉大師給我的,我真做,做了非常有效,我深信不疑,真正相信他老人家給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你肯施,你要缺乏什麼,心裡一想就來了就有人送來了,妙不可言。早些年,那是修得還比較少,但是就有感應我在求學的時候,求學的時候,我的生活非常艱苦,非常清苦,不是一般人能夠過的那種日子我想的是什麼?經書,要研究經教,想經書;這心裡一想,大概總是個把月,就會有人送來。我只記得有一部書,六個月才有人送給我那是最長的一次,《中觀論疏》,我想了六個月才有人送給我;其他的像《華嚴經疏鈔》,我剛剛學佛的時候,心裡就想這個,一個月就有人送給我。真的是有求必應,只要是如理如法的去求,沒有不感應的。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而且這麼多年來,從二十六學佛我就真干,這老師給我的,我就真干。愈干,感應不可思議,所以我對於佛在經上講字字句句,深信不疑你能夠依教奉行,自己得利益。這是說布施布施財得財富布施飲食就得飲食布施衣服衣服布施房屋你就會得房屋,靈得不得了。

  布施佛法,得聰明智慧,得無礙辯才,這大家都需要的,要修法布施,要修法供養無畏布施簡單、最方便的,就是素食素食是從今而後不害一切眾生。雖然佛法裡面沒有勸人吃長素,佛只勸你不殺生,沒有勸你不吃肉。因為世尊當年在世,僧團是每一天出去托缽;托缽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到外面去托缽,人家供養什麼就吃什麼。像現在小乘佛教國家泰國斯里蘭卡托缽,他們都是肉食的,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對了,絕不能叫信徒特別替你做素食,這個太麻煩了,不好

  如果要講到無畏布施?那這個素食很重要。現代科技發達,屠宰場我沒有去參觀過,不過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裡面,農村裡殺豬賣肉,那個屠戶殺豬的時候,把豬耳朵提起來告訴它:「豬啊!豬啊!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來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討債。」你看看,他把責任全部推給你們了,你們吃肉的人你就糟了,問題就嚴重了,把責任全推給你,他沒有罪過罪過都是吃肉的人。所以我們能夠素食,能夠不食一切眾生肉,這就無畏布施。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這是好事情,培養自己的慈悲心,絕不傷害任何一個眾生

  不但是不能夠殺害,連讓眾生因我而生煩惱,我們就有罪過就有過失。所以你看,佛菩薩接觸廣大的群眾,在「四悉壇」裡面,第一條就說明白,「令一切眾生歡喜心」,這個是佛法佛教給我們的。眾生討厭我們,我們一看到趕快躲遠遠的,他高興了,應當是這樣。一定要令一切眾生歡喜心,我們所到之處才有人歡迎我們,我們厭棄別人,果報就是招來別人厭棄我們。由此可知,最要緊的老人年輕人多半嫌棄老人,不喜歡老人如果你要有這個心,有這種行為,那問問你將來會不會老?你要不老就短命你要不想短命,你一定要老,你老的時候會受果報,你懂不懂。你年輕人嫌棄老人,你老的時候年輕人嫌棄你,一定會招來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不但不爽,現在果報來得特別快,你冷靜一觀察,真的就在面前。造業哪有不受報的道理,你造的是善業,你一定得善果,你造的是惡業,必遭惡報

  現在諸位都曉得,這個世間災難愈來愈頻繁愈來愈嚴重,這個災難是整個世間眾生的共業,非常可怕。這一年多來,經濟的風暴是災難的開端,還沒有開始,這是災難的預兆,絕對不是好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佛的教誨,廣修供養,依教奉行。我們學佛的人福慧雙修有福、有慧,這樣就好。幫助一些貧窮的人、幫助一些苦難的人、幫助一些老人、幫助一些疾病的人全心全力幫助他,要真干。把你的財物布施得乾乾淨淨的,好!那個生活自在、才逍遙。你要曉得,這個布施,就是把你的苦、災、難,布施掉了,這個意思很深很深,諸位一定要細心去體會。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特別提醒我們,而且一切大乘經裡面,佛真是慈悲到極處,給我們作了許許多多的比較。甚至於說,你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供養,那個福大了,誰有那麼大的福報,沒有,佛講的比喻比喻到了極處,你以大千世界七寶,修布施供養,你那個福就很大很大了。那麼大的福,還比不上為人四句偈的福報大,四句偈是經文裡面四句,還比不上四句佛法功德大。誰能相信?能夠深入法藏的人相信。這個道理在哪裡?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眾生得什麼樣的利益?貧窮的人得到衣食苦難的人得到救濟,物質生活不缺乏,沒有憂慮,他得的是這個利益。那我們要問一問,生死輪迴怎麼辦?不能解決,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你也出離不了六道輪迴。換句話說,眾生得你的利益是有限度的,一世的,不能夠生生世世,你壽命終了之後,你一樣都帶不去,正是佛門當中常說的,「萬般將不去」,那個將就是帶,你一樣都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法布施,他聽了四句經文,那正是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功德大了。眼前雖然不能夠解決他的溫飽、苦難,但是他將來必定因這一句,而能夠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作佛作祖,這個真因,這個因是永遠不會滅掉的。所以法布施,這個功德大了,無比的殊勝

  佛在經上將法布施給我們舉了七個例子。七,當然也不數字,全都是表法的,七也代表圓滿。《彌陀經》上全用七來表法,《華嚴經》上用十最多,用七比較少見,但是在《行願品》裡面,講到供養他是舉了七條。第一個就是如說修行這是供養就是我們講的依教奉行,這一條擺在第一,他的意思深廣無盡。我們將佛在經上所說的,字字句句要記得清楚、要記住。所以我勸諸位同學,開始修學的時候,一定要將這部經念三千遍,這是修行預備的功夫。不是說你念三千遍,你的功夫成就了,沒那回事情,念三萬遍也不行。第一個步驟,就是讓你熟記,你能夠記得住,記住之後要求解,意思要懂得,意思不懂沒用處。所以你要明白經里頭,字字句句所講的道理,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個去做法,這個要緊。你要明了,明了是求解。明白之後,那還不行,還不管用,李炳老常講的,「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沒有辦法轉變。明白之後,要去照做,佛的教誨我們統統做到,你能做到,你才真正得受用。你能夠做到,你是真正供養佛了,佛就是要你認真修行,做到就是認真的修行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哪一天不犯過失?我們犯的過失,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不明經教,經中種種教誨,我們不清楚、不明白,都以為自己做得很對,哪裡知道自己造罪業?這一事情,今天晚上恐怕沒有時間,講不到,明天跟大家講「懺悔業障」。懺悔業障,那要講到這個問題,在生活當中,如何發現自己的過失,怎樣把自己過失改正,這是懺悔法。懺悔修行是不能夠分家的,真正是一樁事情。所以能夠依教修行,就是真正供養諸佛如來這是佛的好弟子,真供養

  佛需要你這香花水果擺在他面前供養他嗎?不要說佛不喜歡,我看到這東西討厭。人家請我吃飯,桌上擺的菜多了,我看了討厭。何況佛菩薩?佛菩薩境界比我高得多,擺在面前,一樣都不想吃,一樣都不想要,哪有比清清爽爽的好?佛菩薩希望我們什麼?希望我們每一個眾生趕快成佛。我們真這樣做了,那佛才真正生歡喜心,所以這叫供養供養諸佛。也供養菩薩,也供養我們的老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