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夢參老和尚主講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之漫談

  夢參老和尚主講

  在還沒有開講《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之前,我先跟大家漫談一下。

  我們學一部經,要如何學好、學會?學了經就要去做,要跟我自己的心結合。也要懂得因緣法,因緣具足了,一切事物成了;因緣具足這件事就成不了。我跟諸位道友分別了半年,在這半年當中,我去了很多的地方,例如台北、大陸、美國這就是因緣」。「因緣」的涵義,就是我們做任何的事情,一定是有前因的,就看緣是否具足?緣不具足這件事就成不了!不論任何事物都不成就。但是,所有的一切因緣都是假的,所以說因緣法沒有實體。我們也會講「緣起性空」,這部經對這個問題,講得很多。

  我們在學習《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前,需要大家發心,發什麼心呢?發一個懺悔心!我聽到很多人說:「我雖然對於別的事不了解,可是對自己,我還不了解嗎?」我說:「我雖然出家六十多年了,也還是不了解自己!」大家聽了可能覺得很奇怪。不但我不了解我自己,恐怕你們諸位,除了聖人菩薩之外,不了解自己的人太多了!大部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過去做的是什麼嗎?不了解過去的因,現在所受的果,也就不認識。為什麼我會受到這樣子痛苦?為什麼這個災難會降到我的身上?每一位道友,可能都有這種經驗:遭到冤枉!受了委屈!「這件事根本不幹我的事,別人說來說去,最後就落在我頭上。」你認為很冤枉,這是為你不知道過去的因,不了解自己。

  也有跟我互相漫談說:「這個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我說:「那是你的看法!」他問:「師父!你怎麼看?」我說:「沒有半點不公平的!非常的公平,特別的公平!」我說句話,大家可能心裡不太能接受!你所受的一切,都是自己作的。你自己作的,自己受!怎麼不公平?因為我們沒有智能,對很多的事物不清楚,才認為這件事很不公平。你過去冤枉別人的時候,自己曉得不曉得?我說:「現在你被人害了,你曉不曉得你過去也害過人?」

  我們就說大一點的問題好了!日本人侵略中國殺了很多的中國人,現在的日本人生活還是很好經濟很發達,中國人卻受這么多的苦。他問我怎麼看?我說:「這件事公平。」他問:「這怎麼會公平呢?」我說:「被殺死的那些人,都已經四、五十年了,這些人現在已經投生到日本,到那兒去享福了!而那些殺人的日本人,他卻生到中國來了。大家換位置看一看,受一受。」

  如果是從無量劫因果觀點來看,非常公平我說這些話,就是希望諸位道友,學《十輪經》的時候,要用這樣的懺悔心來學。

  這部有一品,叫〈懺悔品〉,就是要我懺悔過去的罪業,把罪業懺悔清凈,有了智能你就知道了。大家事要有思想上的準備,你不知道過去做過什麼事,《十輪經》就告訴我們,你過去做些什麼事,現在要受什麼苦難,為什麼你會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你不生極樂世界不生,兜率天你不生,東方藥師琉璃如來世界你也不生,卻生到這個時候娑婆世界。為什麼?因為你作了這個業!既然有這個業,自己受,這是公平的,沒什麼不公平。因此《十輪經》就像跟我們畫像,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一些罪惡、一些錯誤內心就不會不平了!

  這一次我們學習《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的時候,我自己都沒有什麼信心,因為找不到古人的講述,找不到參考資料。那就可能會說很多錯話!我們以前所講的經,古人都講過好多遍了,有參考資料可以參考,說錯了,還可以推諉一點;那些大德都是這樣講的,跟我沒有太大關係!但是這部經別人沒有講過,就推諉不了。

  我先從千佛開始講,讓大家認識我們現在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在這個千佛的當中,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代。我們處的這個時代很苦,而我們受苦的因,是過去的業很重,造的業很多。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人類壽命特別短,只有一百歲。我們看一看七佛的時代當中,以我們這個時代最好。只有釋迦牟尼才有這么大的願力,他在這個時候來。如果釋迦牟尼佛不在這個時候出世,我們就連這個道理也不知道。因此,一旦我們認清這個時候所受的痛苦,那麼,心裡就會平靜了!等到你學的時候,也就會知道要怎麼去學。

  另外,這部經的份量很重,我們學習的時間會長一點。不像金剛經》或者《彌陀經》、《心經》,可以很快就學完。這部經不行!不過,它的品並不多,總共只有八品十卷。大家可以打開第一卷看一看,〈無依行品〉、〈有依行品〉就佔了五卷;再加上前面的〈序品〉及後面的〈獲益囑累品〉,除了〈十輪品〉,中間幾品卷並不多。〈十輪品〉是講:用佛的十輪來對治凡夫業障的十輪。其次是〈懺悔品〉、〈善惡業道品〉及〈福田相品〉,雖然品卷不多,裡面的道理還是很復雜。

  在〈序品〉中,是佛讚歎地藏菩薩功德地藏菩薩禮佛及讚歎佛的功德,所以在〈序品〉中沒有什麼大意可講的。但是〈十輪品〉的大意就不同了!用佛的十輪來對治我們現在的十輪。

  我們學習這部經,要有方法。一定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這部經就是告訴我們,要怎樣來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別再去造業,別再去作錯事!因為作了之後,等到要受的時候,你會受不了,會很痛苦的。若是能結合日常生活來學習,我們經常講「佛的十智」或是「佛的十力」,你要對照、學習佛的業,用佛的那個「業」,把我們的業轉化成佛的業。這就是說:你的一言一行,口裡說話的時候,身體所作為、有所動作、心裡所想的時候,就加以對照。你要在這些具體的日常生活當中,在事上來學習。學完之後,對照自己,漸漸的改正,就愈學愈深入,不會生厭煩的,也能夠很快的進入!

  如果不是這樣學,你是進不了的。就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語言來說,這部是由玄奘大師所翻譯的,跟《地藏經》,或《占察善惡報經》,在文字上的翻譯有些不同。因為有些大德,是用「意譯」翻譯的,是根據我們的生活人情語言及一切習慣來表達。玄奘大師有感於這種表達有失真實性,恐怕與印度佛陀所說的原義有所出入,所以他是依文,也依義來翻譯。多數的文字印度原來的文字,看起來比較生疏。平常文中見到的名相,例如:「佛、世尊」,在這部經中,它稱為「薄伽梵」。

  就像我最初到西藏去學法的時候,不只是經典上的文句,很難學習,就連說話也很別扭,很長的時間都改不過來。好像我們說要請你吃飯,或請你喝茶,他不是說:「請吃飯」或「請喝茶」,而是說:「茶吃請」,或是「飯吃請」。你聽了很別扭,說起來也很別扭。在這部經文中有很多地方這樣子的。懂得它的用詞,當我們說的時候,就會把它顚倒過來,把它的涵義轉換過來。看這部經的時候,也應當這樣看。

  經文中有些「比方」。所謂的「比方」就是在法義上,怕你不懂,所以拿別個意思來比喻,那樣你就懂了!但是一經過「比方」,雖然懂了,義理卻相距八萬四千里!例如說「空」,佛教經常拿「空」來比喻我們的「法性」,比喻「自體」、比喻「實相」。我們把它完全理解錯了,就說:「空了,什麼也沒有了」!因此落了「斷見」。

  佛教的「空」,不是這樣的空!它不離開「物質」,它就是「顯」物質才說空!這個「空」就是在「具體的物質上頭去空」。就像你這個「人」是具體的,還在啊!「是空的」。佛法是這樣的涵義!不是說「空了」,就沒有了。這裡僅僅是舉個例子而已,在經文裡面,像這一類的例子很多。

  又例如說,《十輪經》的〈序品〉講到地藏菩薩,因為這部經主要是以地藏菩薩說法主的。但是經中的地藏菩薩隨喜而來,有菩薩僧、羅漢僧及凡夫僧,大家聚會來說《月藏經》;當這部經快說完的時候,地藏菩薩隨喜而來,並不是為了要請經說法而來。而佛就藉此因緣,說地藏菩薩功德,而地藏菩薩也讚歎佛的功德這部經的因緣就是這樣引起的。在講這部經之前,是講《大乘大集月藏經》。《月藏經》剛一圓滿地藏菩薩來了他來境界相,大家在經文中一看就知道了

  洪居士所收集的資料當中,收集了地藏菩薩有關的經典,像:《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報經》、《地藏十王經》、《地藏菩薩陀羅尼經》、《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的《三國靈異記》、地藏菩薩的懺本、占察的懺法,這些都是屬於地藏菩薩法門。你只要通達了一個,其它都會有所聯系。《地藏經》跟《十輪經》是相通的,但是不同之處就在「轉眾生的業」的方法上,有所不同。《十輪經》是修止觀的,《地藏經》是只要造像拜懺,能夠念地藏聖號,就算修行了。《占察善惡報經》,有關修行的部份我們還沒有講,也就是在《占察經》的下半部。

  《十輪經》最初是教你怎樣修行證入「禪定」,不入禪定,是成不了道。它一開始就教你一個從淺入深的方法,你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用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也就是「數、隨、止、觀、轉、凈」這六個字,你若是會起修了,就很不容易。

  我們大約知道地藏菩薩給我們的教授方法都有些什麼方法,這些資料都包括了。不過,當中有一項:「佉羅山地藏菩薩凈土。」我對這種說法不完全作如是想。因為當時佛陀在佉羅山說法,正要說完時,地藏菩薩從南方來了這就說明了佉羅山是他凈土,如果是他凈土,他又何必從南方來呢?而且《占察經》及《地藏經》都指出地藏菩薩是從南方來,從哪一個南方呢?這個時候是在羅山的南方!那個時候,是忉利天的南方!「方無定方」!

  我的想法是:哪裡有地獄,哪裡是無佛時代,哪個地方最苦,哪裡就一定有地藏菩薩在度眾生!這是他的願!不論他到那個地方,那兒就是他凈土。我們看凈土,以為必須像極樂世界不動世界琉璃世界、香積世界才是凈土。但地藏菩薩凈土,是哪兒有地獄,哪兒就是凈土,哪兒就是他化度眾生凈土

  我們是不是應當這樣理解呢?這裡是漫談!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時候修行是依著〈占察懺法〉拜的占察懺,這隻修行的初步,並不是我們拜了懺,就是修行。當然也算修行,因為你得要先消業障;業障消了,才會有智能,有了智能才會修行

  現在我們還不會修行,觀察我們的出入息,觀一觀就散亂了,怎麼能入「定」?但是經過拜懺業障消失了,業障一消,智能生起修行就容易進入。所以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門,都以懺悔為第一,要先消業障。學密宗也如是!你得先磕十萬個大頭,那種磕頭不像我們這樣的頂禮,而是大禮拜,你得先消業障這是修行的前方便。如果一生就這樣拜下去,是不是能成就?一定能成就。因為你智能在增長!在拜的時候,你就起了觀想:「能拜、所拜、能禮、所禮,性空寂!」經常這樣觀想,久了,就可以證入,那時候去修「定」,很快就進入了!

  但是,每部經、每部論、每位菩薩修行方式都不同!也有道友這樣問我說:「地藏菩薩來到這個會上,為什麼有很多人不認識他,還需要找人介紹?」我說:「不但地藏菩薩是這樣,就連釋迦牟尼佛,還有好多佛國土的人都不知道他。」宏覺法師開玩笑說:「不用說其它的佛國土,就連我們這個國土,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就只會阿彌陀佛,卻不知道他的老師釋迦牟尼佛。」這個沒有什麼不同點,只能說:「沒有緣」。也有法師不知道地藏菩薩我也聽說過。「我沒有聽過地藏菩薩,沒學過什麼地藏菩薩法門也不知道地藏菩薩。」同樣的,現在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文殊師利菩薩這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剛才跟大家所說的「緣」,過去多生累劫沒有跟菩薩結緣,自然就不了解他的方法

  很多人有判教的習慣,凡是地藏菩薩的經,不論是《地藏經》也好,《十輪經》也好,說的都是地獄人間的事,好像不是大乘。一說到大乘就得好大好大,認為要像「唯心法門」,那才是大乘。或像密宗的「大手印」,一下子就成佛,以為那才是大乘。他們以為《地藏經》、《十輪經》,乃至《占察善惡報經》,是小乘。至於《大乘大集十輪經》特別標指是大乘,有些只寫《大集十輪經》,沒有大乘。而玄奘法師所譯的版本就標示著「大乘」。

  這部經有兩次的翻譯,一次在隋朝,誰翻譯的也不知道,因為這部經翻的有欠缺,第二次的翻譯,是玄奘大師所翻譯的。大家看他的注釋,時間地點條件都有玄奘法師翻譯這部是在唐朝永徽年間,是玄奘法師印度返回中國六年之後,才翻譯這部經。

  經里除了讚歎地藏菩薩功德之外,地藏菩薩也向佛讚歎了一番。佛跟地藏菩薩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我們的「十惡」。《占察善惡報經》的〈占察輪〉上,也是注重這「十惡」。《地藏經》所講的,你之所以要下地獄,也是這「十惡」。

  甚麼是「十惡」呢?就是在我們「身」上所發生的「殺、盜、淫」,「口」里所說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心」里所想的「貪、瞋、痴」這十個業。身上所作的業,口裡所發出的業,心裡所起的業,就是十業,這十惡不做,盡做好事那就十善。說好話,不惡口,盡量促使人和好,不破壞別人,就不犯兩舌。口裡說話從來不帶污穢的語言這叫「不惡口」。總是讚歎,除了讚歎別人的功德之外,盡量說些好聽的,說些使人歡喜語言這就是對治「惡口」了。沒有道理的話不說,不要一天到晚都說一些打發時間的「閑談」,再不就是「人我是非」,這類的話不說,就是「不綺語」。那些沒有意義的話不說,騙人、欺詐、妄語就更不說了,這樣口業就清凈了。加個「不」字就是善業,沒有「不」字就是惡業,也叫「惡輪」。心裡起貪念,起瞋念,起了邪見愚痴就是邪見邪見就是不明白,胡塗,無明業因,就是「貪、瞋、痴」所引起。如果我們心裡「不貪、不瞋、不痴」,就是善業。身上不殺、不盜、不淫」,就是善業。「不淫」是指除了夫婦關係之外,但從究竟來說,是一切不淫,這就是善業。

  形容這十善業,就是「善輪」。若是造罪了,就成為「惡輪」。「輪」有什麼作用呢?大家都知道,輪是不停的發動運轉。輪是轉變的意思,輪轉不停的。為什麼我們在六道輪迴,會永遠不停息?永遠流轉?就是因為「業」,「業」使你不能停止;若你做「善業」,善也使你不能停止。但是「十輪」有究竟,也有初步。將善業達到佛的「十輪」,就是「十智」。將眾生的惡,轉到「五逆十惡」,就是最惡的「十惡輪」,「無依行品」、「有依行品」,講的也是這個「十惡輪」。

  先講以佛的「十輪」來對治眾生的「十惡輪」。因為這部經的名字叫做「十輪」,為什麼要加一個「地藏十輪」呢?這部經最後被囑記來流轉、護持這部經的菩薩虛空藏菩藏。《地藏經》的〈囑累人天品〉,也是虛空菩薩。大家知道「虛空菩薩」是什麼涵義?「虛空菩薩」在《華嚴經》上,是指容納一切、含攝一切;虛空藏的「藏」是寶藏的意思。「虛空」不是這個虛空,而是形容他證得了「性空」,證得了「真心」,證得了《占察經》的十相。「空」,不空,「虛空」含藏一切法而不空。這部經囑記他去宣傳,囑記他去弘揚。

  這十輪沒有停止的時候,不論是善輪或者是惡輪,甚麼時候才會停息呢?等自己的心都靜下來了,佛佛都證到十輪停息的境界證得這個「性體」了,是要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因此稱為「大乘」。

  「大」者,是指我們的心。《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這個「大」字,《大乘妙法蓮華經》也是這個「大」字。「大」字是標明我們的心體、總體。一切的法門,大總相法門體,就是大。「乘」是運載,若依這十善業,就能把你運載到達究竟的「寂滅」,能「寂滅」就是佛果。「空」的涵義,在梵文里,或者叫「寂滅」,或者叫「寂靜」,都是形容「空」的。然而它不說「空」,中文沒有這個字,我們翻譯不出來,就用「空」這個字來代替;但是一用「空」,我們又誤以為跟空一樣,一說到「空」,好多人就落了「斷滅見」,以為「空」就是沒有了!「空」不是沒有了,「空」是說緣起諸法」,它的本體是「性空」的,這一個「空」是包括一切「緣起法」的,怎麼樣來顯這一個「空」呢?用「緣起」來顯這一個「空」,如何來證得這一個「空」呢?「緣起還滅」就證得這一個「空」。

  「大集」有兩種解釋:一是在這法會當中,集合了很多的眾生,多到什麼程度呢?無數!你一看經文知道了有多少聲聞僧?過數量的。用數量來計算而不可能計算的,叫過數量。有多少菩薩僧呢?過數量!凡是說地藏法門的,除了《占察善惡報經》之外,處所兩個:一個是在忉利天,一個是在金山之內,這個佉羅山是在欲界和色界中間,不是一般人可以到得了的。那麼處所殊勝了,在那裡集會,才容納得下。

  凡是佛經所說數字,不要用我們人間數字去計算,用一、二、三、四、五、六來計算。好多億、好多萬、好多兆?我們是無法計算的,因此佛一比喻,就用恆河沙比喻恆河的沙,七、八千里恆河,那沙的數字有好多?那不是人的智力所能數出來的。因此在數字上,你應當這樣子來理解。

  另一種解釋是說你能聽聞到「十業」,就能把你運載,發明你的心地,成就你的「性體」,成就你的「毗盧遮那」,就能夠到達「大」。所以,在此法會所集的這些會眾,都是有緣眾。我們現在能夠共同來學習這部經,說不定我們就是在那個時候沒有成就眾生,輪轉到這兒來的,我們才會有緣,沒有這個緣,是遇不到的。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很多次。隨時都在想:「說無緣,又似有緣,說有緣,好像多年來,從來沒有發心要說《十輪經》。」我沒有發過這個心,我老老實實說:「這部經,除了這一回,說是要跟大家學習,我才看一看。」以前,我從來沒看過。我們雖然聊了《地藏三經》,可是《十輪經》,我並沒有從頭到尾地看,宏覺法師倒比我先看,他先研究了,看了一遍,他拿著一個紅皮的經本,不只是看一遍,還加批註。

  以前我沒有這個願心要講這部經,現在因為幾位道友提議說:「大家共同來學習這部經。」「我一信心都沒有,要學這部經,有人聽嗎?」他們說:「怎麼沒有人聽呢?因為很少人知道有這部經。」也許是因緣成熟了!現在來的人還不少;還是有人聽,並不是沒有人聽!那麼,我們學的時候,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出來,我們要用時間去學。既然發心學,就要學好。怎麼樣才算是學好呢?我們要「用」!無論做什麼學問都要「用」。學寫字,因為你要「用」,學英語你也要「用」,用英語說話就是我們要「用」。那麼學這個地藏菩薩教我們的方法做什麼「用」呢?成佛!

  心若發大一點,當然不會墮地獄!凡是學《十輪經》的,再也不會墮三塗了,不墮地獄,不墮惡鬼,不墮畜生!我們算是成就了嗎?沒有!一定要成佛。可能生天也好了,享受一些幸福也好,但是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不會滿足的。

  好比以前在中國大陸,那種生活習慣美國沒辦法比較,也跟加拿大溫哥華沒辦法比較,我們經常說,我們所生活的地方天堂。但是到了這裡,到了天堂感覺幸福嗎?不會吧!因為要求又提高了!結果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怎麼都不對勁。我們生天了,該滿足了?生天你也不會滿足,雖然儘是快樂境界,有了快樂境界時,你又有了其它的要求,要求不死!怎麼辦得到!要是說樂暈了,頭腦也發漲;受苦,頭腦也會發漲啊!在天上享福,享快樂了,頭腦也會發漲!什麼事也不做,把那點福享完了,又怎麼辦呢?因此我們一定要依照《十輪經》去學。

  我們是發願成佛的,這個方法告訴我們如何一步一步地成佛,我們照這個去運用就成了。大家最初學習《十輪經》的時候,你感覺到有哪些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我們作為半研究半學習的性質,不要光聽,只用耳根是不夠的,要用你的意根,要用你的智能,六根互用,才能學得進去。

  學習的時候,會有障礙的。什麼障礙呢?你的家庭有事或者這個因緣,那個因緣很難說的。你先發一個願,希望地藏菩薩加持,讓我能把它學完;能從頭到尾不缺一課,就這么一個善根,也很不容易。所以你一定要發第一個願。其次發第二個願:結束我現前的痛苦。要減少障礙不是那麼容易,生病就來不了,或者你現在正準備要去聽課,剛一出門,你家裡來了客人,你拒絕他,說是要出門去聽課,又不人情,要是跟他去,今天晚上就缺了這個課,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小事,總的來說,這個事情並不小。

  障礙要是發生到我的身上我也是講不了,也會斷了。所以現在每逢要講經,跟大家學哪一部經的時候,我自己會發願念些經,還要念地藏聖號,得求加持不求加持,中間斷了,一斷一切斷。

  自從講經以來,我到現在最遺憾的、沒有講圓滿的,就是在普陀寺的《華嚴經》,我講到〈離世間品〉,就離開了。再想回去圓滿這部經是永遠圓滿不了,你就是回去講,那時候聽經的人,與現在聽的人,不一樣了,早走了我再怎麼講,也補不上這課。怎麼辦?就只有懺悔,其它的經都是從講到完的。

  《十輪經》,我就希望圓滿講完,不然將來臨終的時候被拉住,那就很苦惱。所以說,我們大家共同發願要把它學得很好。

  大家一定要學到懂的層次,莫學半瓶的醋,怎麼樣才算是懂?能用!用的時候,沒有障礙,你修觀想的時候,沒有什麼障礙這部不像《地藏經》是用來讀誦的。《地藏經》贊成你讀誦,好像我們讀《心經》、《金剛經》這些經就告訴你讀誦,《十輪經》是叫你做的,你能做好多,那是不一定的。現在我們就開始講經文

  《大成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

  夢參老和尚主講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大聲聞僧。復有菩薩摩訶薩眾,謂過數量大菩薩僧。說月藏已。」

  這是一段經文。在因緣和合、契理契機的時候,佛說法,說什麼法?《月藏經》。我們沒有學《大藏經》里的《月藏經》,所以我們不提它。就在這么一個契理契機的時候,世尊在佉羅帝耶山這個處所這個地方是一些修寂凈行的地方。「牟尼」就翻「寂凈」。修寂凈的仙人在這裡,他們所依止修行的住處就是地點這個時候有很多受了比丘戒的比丘僧,有多少?過數量,用數量不能算計,那不是千萬億兆,比這個數字還多,不知數的。

  還有些菩薩摩訶薩,菩薩是覺有情,那些發大心的眾生都是菩薩,得到成就的,這些也是過數量的。

  這部經的當機眾是月藏菩薩。講這部經的時候,是我親自聽聞到的,「如是」是指這一法門,佛所說的這些法,是我親自聽到的。這叫「六成證信序」,有六種證明來成就這個法門,並不是虛假的。「如是」,就是指這個法。「我」,是指阿難自己。在大乘來說就是阿難陀結集的,他說:「我親自聽到的,不是假的。」什麼時候聽到?

  「一時」,凡是佛說法的時間,就是契理契機的時候,因為佛有時在天上說,有時候在人間說,有時候在這地點說,有時候在那個地點說,地點時間條件都不一樣,我們可以舉例說明。現在我們這裡是八點半,台灣時間就不同,大陸也不同,紐約就早了三個鍾頭,也是不同的時間。「時無定體」無法定,何況是佛所說的法,遍及各個世界人間天上到處都有,以什麼時間為准?所以就訂了「一時」,就是因緣和合契理契機的時候,這就是「時成就」。

  「聞成就」,誰說的呢?薄伽梵,就是世尊也就是佛說的,這叫「主成就」。在什麼地方說的?在佉羅帝耶山,佉羅帝耶山這個地點,就是在金山裡頭的一座山,跟須彌山很近,圍繞須彌的是一重金山、一重香水海。佛經所說金山,就是鐵,金屬而已,不一定是黃金,所以說金山。海是香水海,它是圍繞著須彌山的。要是用我們中國語言翻過來,叫羅鄰山。因為這個地方沒有人煙,有神通的、修凈行的仙人,才能到那個地方修行,就是那些牟尼仙人他們所依止的住處,他們所住地方

  佛是在那個地方說《月藏經》。與會的大眾有哪些呢?就是聲聞菩薩,這裡並沒有舉凡夫僧,凡夫僧可能到不了。沒有神通,那個地方是去不了的。那麼,僅舉聲聞菩薩眾說的法,我們可以從「大集」二字上有所理解。既然是大集,來的聲聞眾、菩薩眾就非常的多,聲聞菩薩學習,這是我們觀念想到的,也就是使這些聲聞投入大乘,都成為大菩薩,因此經名是「大乘大集」。

  就在這部圓滿法會還沒有散去的時候,地藏菩薩隨喜來了地藏菩薩知道他跟釋迦牟尼佛要弘揚《十輪經》法門因緣成熟了,所以這個時候他來了。前面這一經文就是敘說是佛在地藏菩薩將來之前的聚會情況

  「爾時南方大香雲來,雨大香雨,大花雲來,雨大花雨,大妙殊麗寶飾雲來,雨大殊麗妙寶飾雨,大妙鮮潔衣服雲來,雨大鮮潔妙衣服雨。是諸雲雨充遍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從諸香花寶飾衣服,演出種種百千微妙大法音聲,謂歸敬三寶聲,受持學處聲,忍辱柔和聲。」

  以下是地藏菩薩來了地藏菩薩來了,先是有一氣勢,每逢我們看《地藏經》、《占察善惡報經》都如是。

  就在這個時候,從南方來了,起的是香雲,彩雲,在空中的雲彩,含著有香氣。坐飛機的時候,我起過幻想,往那兒看在兩萬公尺的高空上,飛過底下的那片起伏的雲層。至於上面的雲層,我想那是沒有辦法開窗戶,如果可以開窗戶的話,那個空氣或者雲層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那個時候來了香雲彩。還有雨,「雨」,大家別認為都是下雨,因為一提到雨,一定以為是下雨,這裡頭你看看,一下子下珠寶,下的珠寶就像下雨那麼多,一下子又下衣服,那不是雨。你問我:「這是不是事實?」我就跟你說:「這是意境」。而且到了最後,每一個人的雙手都出現如意寶珠如意寶珠出了無量的七寶,而地藏菩薩現在加持我們,也要我們的雙手也都出七寶,如此一來大家就高興了,這個世界不會打仗。打仗不就是為了錢?拿去吧!有的是珠寶

  來的雲是香雲,所下的雨都是香雨。「雨」就當「下」字講,下的就是香。來了大花雲,花雲降的就是花,不都是下水。如果是下水,漫天都是水,那就水災。這個雨,得作這個意思講。還有一種妙殊麗寶飾雲。大家或者到過很庄嚴寺廟,幢寶蓋很具足的,台灣也有,下的就是這些寶幢飾物。寶幢飾品,在空中就下這些東西,大妙鮮潔的衣服

  以上來的,所下的,這些香殊妙寶飾凈潔香花,鮮妙美麗的衣服,把羅鄰山都下滿了。滿地都是香花,寶衣妙花。最奇怪的,還有些音聲。香衣有香衣的音聲,香有香的音聲,裝飾品有些裝飾品的音聲,那些花有花的音聲,這跟《彌陀經》所說的一樣,一切的音聲都是法音。所以,他最後總說一句,從這些香花寶飾衣服演出來百千微妙的法音在說法。我們可以想像,要你布施,要你忍辱,要你做善業,不殺、不盜、不貪、不瞋、不痴。法音就是說這些法。

  還有你要「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還有歸依三寶音聲,還有受持戒律學處。這個學處專指戒律說的。戒是我們應當學的,凡是佛弟子,一開始一定要學戒。「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也是戒。你就先學「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下了這些衣服寶物乃至寶飾品的時候,裡面有音聲音聲就是歸依三寶、歸依佛法僧;乃至六度萬行、斷惡行善。所有的音聲是這些音聲

  底下就專舉從上頭所降落的聲音。所下來的這些事物當中,衣里頭含著音聲,花里頭含音聲,香雲里頭含著所降的香氣音聲

  「精進勇猛聲,降伏四魔聲,趣入智能聲,廣大名稱遍滿三界聲,勤修殊勝念定總持聲,空無相無願聲。」

  這是無相無願聲三解脫門。

  「厭離貪慾聲,色如聚沫聲,受如浮泡聲,想如陽焰聲,行如芭蕉聲,識如幻事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空聲,慚愧聲,遠離聲,護念聲,慈悲喜舍聲,證得諸法聲,生天涅槃聲,趣向三乘聲,轉大法輪聲,雨大法雨聲,成熟有情聲,度三惡趣聲,修治圓滿六到彼岸聲,善巧方便聲,趣入十地聲,游戲神通聲,游戲清凈無上大乘聲,不退轉地聲,無生法忍聲,灌頂受位聲,趣入一切諸佛大海聲。」

  這部經的涵義就是這些說諸法聲音,如果是有智能者,像菩薩摩訶薩,他一聞到這些聲音,就成道了,後面不說都可以了,就像中國禪師的一句話,一點就通了,什麼都不要多說了

  但是這個聲音,這個說諸法聲,你說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可以,這是假佛的威神力,要是說地藏菩薩人未到他已經先說法了,也可以。要是再往前,說是佛在前會月藏菩薩法會說的,過數量的大聲聞僧,過數量的菩薩僧所聽聞諸法,就是這些法。

  現在我們聽到什麼呢?就是這些聲音,我們有沒有聽到?這也要一個一個去解釋,這部經會解釋很長的。〈序品〉是「序分」,並不是正文。從〈序品〉第一品第一卷,到最後的〈獲益囑累品〉,中間才是「正宗分」。

  「正宗分」就是說這部經的目的你想得到什麼,就在那裡修行。如果開始這么一演唱,就開悟了,你可以走了,再講下去,你都可以不用聽了,因為已經知道這部經要說什麼了;後面所要說的,就是前面這些大意,為什麼呢?古來大德他一聽,明白你的玄義就不聽了;你所要說的法,他已經明白了,已經證入了。所以,他才能離開這個法會,只聽你的玄義

  現在我們沒有那種智能,沒有這種力量,可以運用玄義使人開悟成道。佛在世的時候,他也對三根說法,上上根的人已經得到,領悟了,人家走了,去修道成就了。中下根的人還在這裡等著,佛還得再說,等到最後,陸陸續續走了。最後對他還是沒有辦法度的眾生,就說等到彌勒菩薩降世,再替佛度他們。或者,最後佛就付託虛空菩薩,你流傳這部經來度眾生,就是這個涵義。

  在〈序品〉當中,就可以體會到地藏菩薩威力了,從這裡可以有個入處。我們對地藏菩薩生了一種特殊極大的信心,極大的信仰,同時我們要發願,願像地藏菩薩擁有這樣神通,不論到那兒去,就先聲奪人,你的財富、車子、侍役早就到那兒,給你安排好。一看來了,就造成聲勢。菩薩也如是,不過,這個聲勢跟我們的聲勢不同,他能夠使很多人得到利益

  「爾時一切諸來大眾,咸見如是種種雲雨,亦聞如是諸法音聲,隨意所樂,各見其身種種香花寶飾衣服之所庄嚴,又各自見兩手掌中持如意珠,從是一一如意珠中雨種種寶,復從一一如意中放諸光明,因光明故,一一有情皆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又因光明,見諸佛土一一世尊,無量眾會恭敬圍繞,復因光明,見諸佛土一切有情,若有病者,因此光明之所照觸,眾病除愈,諸應被殺及囚系者,光明照故,皆得解脫。諸身語意粗重穢濁,因光皆得輕軟清凈,諸飢渴者亦皆飽滿,諸被種種刑罰逼切,光明照故,皆離憂苦,諸少衣服寶飾珍財,光明照故,隨念皆足。若諸有情樂欲殺生,乃至或有樂欲邪見,由此光明之所照觸,皆悉樂欲遠離殺生,乃至樂欲遠離邪見。若諸有情,為於種種求不得苦之所逼切,光明照故,隨願皆得。又因光明,見諸佛土一切有情所受眾苦,無不休息,皆悉歡娛受諸妙樂。又見如是諸佛土中,由此光明之所照觸,遠離一切昏雲塵霧、烈風暴雨不善音聲,及諸臭穢苦辛惡味惡觸恐怖,遠離一切邪業邪語邪意邪歸,不寒不熱,安靜坦然,地平如掌,諸妙樂具充滿其中。」

  「諸來大眾」,就是指法會上那些聲聞僧、菩薩僧,還有新來的大眾地藏菩薩來的時候,還有從他方世界隨著地藏菩薩新來的,在法會當中沒有散去的大眾,都看見了,這降下的雲雨和寶物。同時,也聽見這些降下的衣飾寶物當中,所宣揚的法音,不論你喜好什麼顏色或寶物你就會看見從虛空降下來的友飾寶物自動穿戴在你身上

  所以他說,「亦聞如是諸法音聲,隨意所樂」,隨自己喜歡什麼,就見到自己身上所有的香花,寶飾衣服庄嚴。而供養你的衣服尺寸大小長短都很合適,比裁縫師的還要准確。隨意,一個是菩薩的願力,一個是你的心力。還不只如此,同時各各見兩手托如意寶珠,因為地藏菩薩手托的是如意寶珠如意寶珠作用是,你心頭一作意,想得什麼,寶珠就出什麼,滿足你一切的需求。這些與〈會大眾,不但是滿足了自己身上所需要的,一切心裡所欲求的,也都滿足了。衣服百花、裝飾品,有的喜好紅顏色的,有的喜好緣顏色的,不見得都一樣,自然就著在你身上庄嚴圓滿

  但是有一樣是平等的,就是每個人的手掌中都是持著如意寶珠,我們看地藏像,一手拿著錫杖,一手拿著如意珠,他就布施如意珠。每一個與會的大眾手裡都有如意珠;不但有,而且從如意珠里產生了無量的寶物。這個珠子是放光明的,不但能降珠寶還會放光,這珠子放的光明有好大?比我們的燈光、太陽光還要大得多。因為我們的燈光、太陽光照不到別的佛國土,他的光明可不同。

  「一一有情」,這是指參加的法會大眾他能看見十方東西南北上下。「殑伽沙」就是恆河沙,有恆河沙那麼多的佛世界,一沙一佛世界。就是因為如意寶珠所放出的光明,照射出去的有這么多世界,每一世界都有佛在說法,那麼,在這光明當中,照見一切佛土;那麼多河沙,一沙一佛世界,一個佛世界一尊佛,都在光明中顯現。

  同時,在這個會上沒有分別心,也不分別這尊佛是什麼,那尊佛叫什麼名字這個時候他沒有分別心。「因光明故」,所以現照一切佛國土,亦見到每一尊佛,都有無量的菩薩、無量的大眾在這裡圍繞,無量的佛在這裡說法

  就這么一見,什麼業障都消除了,如果不消業,就見不到了。又因為這個光明,見諸佛土一切有情,不只見著佛說法,還能見著他國土的一切眾生,因為地藏菩薩光明一照到那兒,有病的,病就好了,眾病除愈,或者要被殺害的,正要到刑場的,也獲得解脫,不會被殺了。或者系在監獄裡的,能得到釋放。

  為什麼呢?「光明照故」,因為地藏菩薩如意珠在有情當中,放出光明照,所有大眾光明都共同的照著,所以都能得到解脫,不過,我們只能得到這個光明境界的體。

  說到性體的光明,因為我每個人的業,雖然還沒清凈,但是假地藏菩薩加持力,以及佛在會上的加持力,馬上有這種境界相。有沒有不自由?有。地藏菩薩來了,地大遍照,想抬胳臂?抬不起來,就是因為地大遍照。那隻是一剎間的暫時現象這是地藏菩薩威力

  所謂〈序品〉就是序說,序說不能深入的講解。如果想把〈序品〉講完,那以後的經文就不用講了,如此一來〈序品〉就會講得非常長,也就是把後面的經文拉到〈序品〉來講。因為這是我們大家共同來學習的,所以很難按次序講,但是我有幾個錯誤是有意犯的。

  我自己是學四教的,就得用四教分科判教。藏、通、別、圓,認為這部經應該屬於哪一教,要先釋名,釋名完了,還要解義;解義完了,講宗趣;宗趣完了,還要顯目的。必需依循這個規律這是中國佛教大德所定的規律,叫五重義。這五重,若要一重一重講,也得用上十天時間,才足夠講五重玄義

  但我最初學的是五教,要講五教,除了小、始、終、頓、圓之外,還要講十玄門。在沒有講經之前一定要先講十玄門,講十玄門時間恐怕要玄談半個月、一個月。現在我們一天只講一個半鍾頭,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古來大德講經的時候,比方說我要講《法華經》,來的全都是學《法華經》、研究《法華經》的,來聽也就是為了聽你的玄義、聽你的判教而來,他把這個學完了就走了經文部份就不聽了

  大家都是初學的,我要是玄談起來,恐怕會把大家玄到空中,就像雲霄飛車似的,會把大家嚇壞了,不知道「飛」到那裡去了

  我們現在是依文顯義,但這是錯誤方式。如果講經,依文顯義,依照文字來解釋意思,要是不照文字說,卻說另外的義理,「三世佛冤!」這是跟三世佛作對頭,冤家不可以。「離經一字!」如果講經法師離開經,自己瞎說,離開一個字,非下地獄不可,「即同魔說!」那不是佛說,而是魔說的。大家想一想,如此一來,法師要怎麼當?離開經,離一個字,都犯錯,不離開字,照著文字說,那是佛的冤家對頭,這是一個。

  對機說法,因人施教,今天大家有緣,我也只有這樣的智能,這么一點知識貢獻給大家,再多了,我也沒有那個智力。說錯了,只有下地獄下地獄也是該下,沒有辦法

  長久以來無論講經處事,我總是這么一個思想,隨時準備下地獄!能不能躲脫?那就地藏菩薩加持加持!如果地藏菩薩加持,或者我暫時不墮地獄或者是地獄,那我就先懺悔後再去做。等做完了,我再懺悔。只有這樣,不然就斷了,如果都不說,《十輪經》就斷種了,真正已經差不多要斷了,在《大藏經》里頭有好多經非常的微妙對我們非常好。沒人說,斷了,沒人說等於斷了。只是藏經里有,有也等於擺在那兒,還有好多的寺廟藏經不準看不準動,說那是犯罪的,認為藏經應該是用來供著的,各說各的理。對我來說,佛所說的經,就是叫我們學的,不準看,擱著那兒做什麼呢?擱久了,爛了。爛了,大家也不知道。

  我們學的時候要踏踏實實的學,等到正文的時候,真正的入理,不違背理;此外,還得入世,一定要跟日常生活結合,那就把我們學的,能用得上,學了就用,今天有煩惱,一學《十輪經》,煩惱消失了,就是用上了。很苦,心裡想不通,拿《十輪經》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也就通了。能有這么的用處,就很好了

  前面跟大家漫談,現在我正式講經,不是重復,而是從頭再說一說。這部經的名稱,就叫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佛教分為大、中、小三乘,因為佛說法是對機的,所對的這個人就是機,對大乘菩薩或者對那個發大心的人,就給他甚深的了義法。對著中下之機,看他所好所要的,就給他說,能漸漸引他入門的中小乘法。大小的涵義,前面我跟大家解釋了,「大」字,很簡單的解釋,就是我們現前的一念平常心,凡是所說的「大」,最究竟就是要顯你的心,明白你的心那就具足一切了。

  「法」,沒有大也沒有小,有的人因為受苦,知道苦,他會想到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離苦,這就是「大」。佛講的是「法性」、「理體」,他卻只想到自己,沒有想到別人,大法也會變成小法。「法」沒有大,也沒有小,是依照你的心而立的;法的本身,是指「性體」說的。因眾生有種種性,所以佛也有種種性。「法」就是方法,是軌則,看你怎麼理解。所以為了大乘小乘、顯宗、密教、四教、五教起爭執,沒有必要。一爭,就成了戲論。因此,我們要先懂得「大乘這兩個字。

  「大集」,就是這次與會的大眾來了很多,集者多義。集合在一起,做什麼呢?來演暢大乘法。

  「地藏」,「地」是每個人的心,指心地,以及這心地怎麼用。「地」是形容我們的心,因為大地含藏一切,我們需要的一切都從地上來的。無論汽油、煤炭、熱能,通通是由地里出來的。地是含藏義,還有是生長義。我們所吃的、所用的一切都是從而生的,就是形容由你心地而生的。「藏」是密藏,也就是含藏了很多的義理,可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呢?因為我們迷了,也就是我們的心迷了。

  把這兩個字解釋為我們的心都可以,但是由我們的心所產生的身語意業,由這身語意業,發展出來,身三、口四、意三就是十業。這十業是永遠不停的,就像輪子似的,不會停止,永遠地轉。同時,輪子有一功能,它有摧輾之義,可以幫助我們,輾掉惑業苦,產生清凈的戒定慧

  以我們的佛弟子來說,若歸依了三寶學了佛法,輪子卻轉反了,那非但不能向正轉去除他的三業,反而增加了很多的三業。怎麼說呢?因為本來已經夠苦惱的,而原本應當是信了佛,信了法,信了僧,滅除苦惱;但是他卻不如此,他在佛法中起分別,破和合僧,乃至造業、謗法,破壞佛。他以為在讚歎佛,其實是破壞佛。

  這部經就專說這種現象,所以在這部經里,對於破戒的比丘,只要他還披著袈裟,他作他的業,你不要管,只要他的是三寶相,就要恭敬他。恭敬他,是你的福德,你若破壞,就產生罪惡,不論他多壞,那不是你管的。所以佛不接受國王大臣法律來制裁出家比丘比丘尼。我舉這個例子,就是要說明,十輪是用佛的十輪來對治我們的十輪。

  經是貫串義,像我們把花串在一起,在印度,就是用線把花串在一起的。因為經所說的義,對這個眾生說,對那個眾生說,乃至於前面說、後面說、顯說、密說,都把他們串到一處貫起來,使經義含攝到一處這就是經題。

  〈序品〉就是序說,是這部經的發起。在這〈序品〉當中,一個是讚歎佛的功德,另一個是佛讚歎地藏菩薩功德,為什麼佛要讚歎地藏功德?我們在《地藏經》也講過,在《占察經》也講過,要使那些不了解地藏菩薩因地修行的,以及對他信心恭敬心不夠的,假佛一讚歎,就生起欣樂:「這個大菩薩不得了,我要親近他,乃至於聽他的名號,拜他的像,我就能得到許多好處。」那樣子再來學,就可以很快的進入。

  眾生心是這樣的,如果聽別人說那個人好,你還沒有見到那個人你就對他非常的信。假如一見著,感覺就更好了。但也有些是虛假的,名不副實,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有人見了面,不如聞名,見了面,對他簡直是看不起。再進一步了解他,更壞,那是假名菩薩就不同了,凡是經上所說諸佛菩薩你可以去研究研究。你見見面看一看,會生起無量的恭敬心。

  有的道友問我說:「像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不是人人聽到都會生起恭敬心嗎?為什麼還要介紹?」佛向大眾、向這個法會介紹,是從我們的思想境界來看這個問題。就是在這個世界上,五、六十億的人口中,不知道地藏菩薩的人太多了,因為沒有親近三寶,所以都不知道。有人接近過三寶,甚至出家好多年了,也有不知道地藏菩薩名字,更不用說根本不知道《地藏經》、《十輪經》、《占察善惡報經》。這是我親自知道的,我不會說瞎話的。有些人講了很多年的經,還不知道地藏菩薩,從來沒有學過,也沒有接近過,也沒有看過。因此,必需介紹一下。

  在這一法會當中,很多人不見得知道地藏菩薩。所以大家在《地藏經》中看到,連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虛空菩薩、普廣菩薩,他們都向佛請問,讓佛說一說地藏菩薩功德。你心裡想,以觀世音菩薩那麼大的神力,那麼大的神通,還不會知道地藏菩薩?各化一方,佛跟佛,各個的緣不同,雖說是佛道同,不過,各個佛說的法不同,各個佛的世界不同。因此就有必要介紹一下,〈序分〉就是這個意思。

  在這個會上,地藏菩薩是以他的神通力、願力來隨喜的。他知道跟這個法會因緣,就去隨喜讚歎。在《地藏經》上,佛是放光召來的。光就代表音,光和音是相同的,乃至於我們前面所講的大概有三十九種聲音。每一種所下的雨,所下的衣服,所下的殊麗寶飾,都在說法,這裡頭含著有聲音,一切動作都有聲音。我們聽不到。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耳根還沒證得圓通。所以,他用這種的方式表達出來。說法音聲,人還沒有到,地藏菩薩還沒有現身,聲先到。而且他所感召的這些雨、這些寶物、衣物,都是作為資生的工具,是人人都需要的,人人都感覺自動的穿到身上

  為什麼會有這種景象呢?這就是地藏菩薩的願力,是無量劫修行的因,所招感的果。他才一動,還沒有到這個地區來,這個地區只要是跟他有緣的眾生都能得到好處這就是讚歎地藏菩薩功德,希望欣樂,連繫到大眾眾生都能得到好處這就是讚歎地藏菩薩功德,希望欣樂,連繫到大眾

  這部經上所說的話都跟日常生活關係,像上面所說的,我們都有需要。需要不需要財寶?即使現在沒有這種需求,但是我們仍是處於黑暗之中,就是無知無明無明就是無知。我們有很多邪見知見不正確的,看問題就會看的不對。因為問題沒有看對,做起事情來就容易犯錯。本來做生意是想發財的,但是因為沒有看對,投進去就是賠本;本來想去娛樂,到那兒就生病了,因為氣候對你不適宜;想去旅遊飛機出了事故,乃至於種種迫害,這就是因為昏暗無智。不該做的,你去了就有危險。若是有智能就不會去。如果你因為地藏菩薩光明這么一照就有智能了。有了智能你就明了,不該做的你不做,不該去的你不去,不該說的你也不會說。

  連繫到我們自己是這樣做的。但是這裡所說的種種功德,乃至於說法的種種音聲,有的道友就說,我怎麼一個也沒有遇到?因為沒有這個緣。現在我們講這部經,講地藏菩薩功德你就是有緣遇到了。今後你念地藏菩薩聖號,或是求地藏菩薩,拜地藏像,或者學習地藏《十輪經》,包括《占察善惡報經》、《地藏經》,凡是跟地藏菩薩有關的,多次緣念之後,你逐漸的就可以得到。當時,佛在會上時候,在那個法會的人,他們就得到了。現在我也得到,將來我們遇到這種因緣時,也會得到加持

  這個加持兩種,一種是我們明顯見得到的,或是心裡感受得到,另有一種是你見不到,感受不到的。有些現象地藏菩薩加持或者是念了《地藏經》,或者自己的情感覺比以前好一點,這叫明加。明加,就不是顯現的。但也有真正的夢見了也有見地菩薩來灌頂。喝了灌頂水,本來很愚痴的,記憶力會變得很強,恢復記憶力了。

  有的小孩子是智障兒,或生下來就聽不見、看不見,心智昏暗,因為他地藏菩薩父母替他求,念地藏菩薩,他就好了。確實有這種事例,我知道的就有好多個案這就是地藏菩薩加持。但是,這些都是屬於小因。我們最大的希望是成佛有的人從這些就會明心見性。他一見到,就心開意解,全部的業障都消失了。這是隨各人的根性而有不同。

  聞法的時候,當時在同一個法會大眾,有證聲聞果的,有發菩提心的,但也有還沒得到利益的,也有給後來作種子。當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說法時,也許我們就在場,雖然聽到了,卻沒有得到好處還在流轉,這叫種子。如果佛說法把這佛所說法都度了,佛也不用囑托彌勒菩薩再去度化眾生你看每部經講完了,佛都要囑托一位菩薩,說這部你要好好弘揚:眾生未度者令得度,已度者得令增長,都讓他們達到成佛,每部經都如是。我們的腦子應當這樣想,現在我得到,只要我聞到就是種下種子,永遠不會變壞,佛會隨時加持我,讓我得利益。因為在〈序品〉中,說地藏菩薩功德,他所作的每一件事業、每一件功德是他修得的。

  就像現在大家發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麼樣去修,形式不同,效果就不同。用心很真切,用心至誠,你所得到的效果就又快又大。如果你的心只是隨隨便便聽了就像上課一樣,你就只是得到遠因,將來跟別人不一樣,慢慢的等到哪生哪世,再成熟了,才能遇到,再增長。又隔了多生多世才成熟,再增長。乃至於一個人的一生,從你聞法了之後,就逐漸的增長變化。不過,你不要產生邪見,若是一產生邪見,前面的功德等於按電腦的刪除鍵,一下就清除了,沒了

  產生邪見就不成了。這裡最注意的就是邪見。一定要遠離一切邪業、邪語。邪業,跟大家解釋一下,特別是殺生業。當然我們的弟子不會開妓女院,但是開卡拉ok的,恐怕還是有的。但看你怎麼做你做屠宰業的,專門殺害眾生這就叫做邪業。邪語就多了,說不正確的話,違背自己的良心說話,為什麼呢?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自己也知道不對,也知道不能這樣說,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要捧場,必須這樣。這樣子的事多得很,恐怕像這類的話,每個人都說過。

  邪意可就困難了,邪意就在我們的心裡頭,生起不正當的念頭你要隨時觀照,不要失了念。最後要遠離一切的邪業、邪語、邪見。因為你可以選擇事業說話你可以作主,思想你可以糾正。你自己能夠做得好,歸依三寶了,就不要再東找方便,西找方便。有的人之所以去學氣功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可是不管怎麼保持,也是保持不住的,因為這不是正業。我看汽車撞死的、飛機失事的人身體不見得不好這件事情你作不了主。你應當正信三寶你想要運動,多磕幾個也可以。磕一般的頭不行,就磕大頭,磕不到二、三十個渾身都是汗,這也是運動。這是正業。

  不過我看很多人聽起來不大舒服。以為保養身體不是壞事。為什麼保養身體?身體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他不研究,反而去搞五欲。一天到晚酒館亂喝酒,喝得醉醺醺的。想把身體保養好,完了還吸毒。想把身體保養好,又亂搞男女關係。我們這個身體怎麼保養,幹什麼呀?保養它來造業!這叫邪業。邪語,是由不正確的思想來主導。

  邪見關係最大,它指導你的身,指導你的語。亂說話之後,往往惹了很大的禍。我們所說的念念緣念三寶三寶就是你的歸依處。如果離開這個歸依處,你要想歸依到別處,那就是邪歸:歸依三寶,永遠得到清凈將來直至成佛。你受三歸依,能堅持著,就不會墮三塗,永遠在人類道上。雖然你一生修不成,慢慢的也能成道。如果本來信的是正教,也歸依過。他感覺這個來的不快,聽別人說有一方法上有神通就把三寶丟了,背離了三寶。這種情形,我聽了很多,這就是各人的業。

  我剛到紐約,有些居士也歸依過我。後來他們又去歸依清海,後來覺得清海也不夠快,要再找些更快的方法。最後就引發了魔症,這個魔症一現就沒有辦法了,你再去挽救也救不回來。破了見很不好救。破了戒,還可以懺悔,要是破了見那就不是一生兩生,而是無量劫。一日墮到邪知、邪見里頭,很不容易挽回的。

  假使說,他有善根遇著地藏菩薩,這個放光光明觸著他,他舍了邪見,舍了邪業,但這種因緣又有好多呢?很少,很少。現在大家有哪位受到地藏菩薩光明照耀的?我認為都沒有。我想大家或者會有得到利益的,但是這得看各人的因緣

  「爾時眾會,其身欻然,地界增強,堅重難舉,既親斯瑞,咸悉驚疑,何因何緣而現此相?於眾會中,有天帝釋,名無垢生,去薄伽梵不遠而坐,即從座起,頂禮世尊合掌向佛,以頌問曰:」

  大家都懷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在這個大集會的會場,佛說法當中忽然有這些現象,這不是一般的現象。就是上面出現的種種瑞相。參加大會的人突然間感覺他的身體、手不能動,胳臂抬不起來,地界增強,就是指他的身體。地大失去作用了,不過知道這是暫時的,沒有妨礙。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產生?懷疑、驚懼,不知道是什麼因緣現了這些相,大家都有這種想法

  中間就有菩薩來請問佛。在這會眾中,有一天帝釋。天帝釋,我們可以說是玉皇大帝,或者忉利天主,祂的名字無垢生,這都是大菩薩示現的。凡是每一個帝釋天也好,梵天也好,在每個法會當中,向佛請問的道理非常深,這都菩薩化現的;菩薩化現,才有這個智能。也因為他座位世尊不遠,他起來問的時候很方便。他就從他的座位起來,向佛頂禮。請法要先作儀式,我們都是凡夫,大家請法或者問什麼問題,並沒有那些規矩的。大家發言就好了,師父這樣要求,道友也是這樣做

  佛在世時候,在這個大法會上,不是那麼隨便就這樣問的,你要請法,必須先離開座位,到那兒先給佛磕頭,頂禮世尊,完了,經中常說「胡跪合掌」,就是一條腿跪下,現在我們是雙腿跪下。胡跪合掌,要向佛請法前,先讚歎佛。以下就是他讚歎佛的偈子。

  「具諦語諦見,諦善住牟尼,普為眾弘宣,諦究竟堅法。

  令諸有情類,滅苦及苦因,何緣於此中,現諸雲雨等。

  令舉眾歡悅,咸生凈信心,皆發趣大乘,度疑生實見。

  天人大眾身,地界增堅重,不能自勝舉,此相有何緣。

  兩手皆珠現,雨眾寶放光,照十方除罪,息苦獲安樂

  導師復何因,令舉眾皆見,種種香鬘等,各各自嚴身。

  天人普猶豫,不測何因緣,有誰將欲來,現此神通力。

  為是佛菩薩,為梵魔釋天,唯願大導師,速為眾宣說。」

  佛所說的話,佛看的問題是真實的。諦者就是真實義,諦者如實語。佛說法的時候,常說,「諦聽!諦聽!」就是如實地聽,也就是觀照你的心,用你的心聽,不要用耳朵聽。說話的時候要稱心而說,要諦實之語這就是實相。佛說都是諦實相而說。佛說法,佛也在生活也在托缽乞食,但是沒有離開定,如來常在定,一切動作都沒有離開定。地藏菩薩也如此,一切時沒離開定,都是在定中的動作。定能生慧,慧中的方便,所作一切都是方便善巧的。這個方便善巧是根據實在的根本慧而生的,根本慧是依照實相理體而生的。一日具足證得實相的見,你所說的話都是實在的話語。知見都是真正不虛的知見你就是稱真而住,常在定中的。

  「牟尼」又翻「寂默」,釋迦牟尼的「牟尼」就翻「寂默」,「寂默」就是在靜中,「寂靜也可說是涅槃」,也就是涅槃寂靜」,是三法印之中的一種。寂靜當中善住,住在什麼地方呢?住在實際理地,住在實相理體,住在中道義,住在第一義。「寂靜」義,就是這樣一個意思。

  無垢天帝釋就讚歎佛:「佛!您是具足一切真實語,您真實的諦見,常在定中。」「普為眾弘宣」,希望你善巧方便,從那根本慧生起方便慧,善巧示現來教化我們這些無知者。

  請法也不容易,凡是請法的,除了讚歎之外,要想顯這個義理,在請問這個道理的時候,他也用種種的方便善巧去提問題。提問題不容易,要請開示也得學習;像現在的道友們互相之間就是閑話家常,孩子怎麼樣,身體怎麼樣,社會現象怎麼樣。那個時候的法會很少問這些問題,但是也不離開這些問題。不過語言的善巧不同,佛會跟我們講究竟的、堅固不壞的、金剛性的這種善巧法。佛是「具諦語諦見,諦善住牟尼,普為眾生宏宣,諦究竟堅法。」專門給眾生說金剛法,說不動法,讓眾生得入真實的,這是請求。

  因此我要求佛:「令諸有情類,滅苦及苦因,何緣於此中,現諸雲雨等。」現在我們的法會,出現了最奇特的現象,現了這么多的雲雨,雨這么多的妙寶,每一個人手上都有一如意寶珠。讓這一切的眾生不但是苦果滅,連苦因都沒有了。有因才有果,只滅苦果不滅因,或者我們修道只求我們轉變苦果不求轉變苦因,我們現在舒服,病好了,就算病好了還會害的。所以要移去那個因,你為什麼害病,那就是苦因。我們為什麼會受苦?為什麼別人不受苦?我受苦,這世界不平等他有錢,我沒錢,為什麼?他不找因,只在果上找平等這是平等不了,沒有辦法平等平等是在因上平等。要懂這個道理

  在這個問話當中,是什麼因緣在我們這個法會當中現了這么多的奇特相?示現這個雲之後,又下了妙寶嚴飾,下著資生的器具,乃至現如意寶珠,為什麼?因為這種境界大眾非常的歡悅,令舉眾歡悅,大家都歡喜歡喜得不得了,生起一種清凈信心。一說到凈字,那是指貪瞋痴慢疑身邊戒見邪,貪瞋痴、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盜淫都沒有了。而生起一種清凈心,由這個信心生起清凈信,感覺殊勝

  大家都知道大乘,所謂大乘者,說通俗一點就是成佛。一旦發心了,嚮往成佛這是大乘。知道這種境界不可思議的,不是一般的。我們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信心,為什麼沒有信心呢?疑惑太重。真的嗎?能成嗎?問號太多,不知打了多少個問號?都是疑,疑者不是完全不信,而是半信半疑。完全不信就連疑也沒有了。完全不信不疑了,他根本就不信。疑就是含著有一個成份,疑就是「好吧!」這樣一個涵義。

  這個懷疑的心,還是不了解的心。沒有能夠成就,得到實在的見解讓他生,令生實見。度疑生實見,這個實見,就是真實見地。這樣明心見性的人,他所生見地都是實見,從心而起的見解都是實見。

  還有一情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