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福田 積資糧
金剛經上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眾生根基不一樣,時間地方不一樣,所用的對機說教的方法不同,但是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完全相同的。所以說一切佛菩薩本來一點矛盾也沒有,一點分別也沒有,但是我們弟子們就分了。我是跟舍利弗的,我是跟目犍連的,這樣佛教里最初的(派別)就分出來了,然後慢慢的我是跟彌勒菩薩的,我是跟觀音菩薩的,又開始了。
其實這個就很可悲,本來是讓我們解脫的,但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它的實質卻被表面的現象迷惑了,之後怎麼樣呢,本來要解脫的,解脫沒解脫,變得更執著了。所以平時很多人會問,師父您是學什麼宗的?是哪一派的?是顯還是密啊?我說我是釋迦佛陀教法,釋迦佛陀教法都是我尊敬處。
不單單釋迦佛陀教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僧,都是我們的皈依處。這裡面如果我取一就舍掉無量,那個反而是劃不來的。包括我們給大家證明皈依,也都是要向他說明,我們只是證明,我們雖然是你師父,也屬於無量三寶當中的一份子。但是教化你的時候,我們傳遞諸佛菩薩慈悲智慧的時候,你們可以這樣放大的來觀想:師父是總集三寶的功德於一身,體現了救度我們的恩德,這樣子現前的。
但是實際上我們個人只是百千萬億中弘揚佛法的一份子,而且百千萬億的三寶也同時授我皈依戒。對於弟子,我可以代表三寶,但作為我個人我也是三寶弟子。我不能說我超越三寶,這不可能。作為大家來說我們結一個佛法的因緣;但是對三寶來說,我也是一個業障凡夫啊,我也是需要求解脫的,我也是需要種福田的。
我們虛雲老和尚在廣東雲門的時候,那個時候虛雲老和尚已經一百一十三歲了。那時候造廟啊,挑那個大磚頭。以前那個磚很大的,差不多有40斤重。然而老和尚一下就要挑四塊磚,弟子們都不忍心啊,老和尚都一百一十三歲了還要挑四塊磚,160斤,那不得了。弟子們就搶過去,老和尚就說,現在給三寶挑的是磚,以後果報就是金磚的果報,你們挑金磚要資糧我老和尚不要資糧啊?本來那批磚啊預計三天挑完的,結果老和尚帶頭挑,半天就挑完了。
人生路上積累資糧也是這樣,本來圓滿福慧二資糧要三大阿僧祇劫的,但是釋迦佛陀做我們的榜樣,精進修行。彌勒菩薩久遠劫來都是他的老師,結果這個徒弟勇猛精進,資糧比他先具足了,先比他成佛了。這個說明什麼呢?在積累資糧的過程當中是一樣的。
以前聽過我光碟的就會知道,我有時候會講到一些,講這個本身是不好的,講自己修行啊、講自己什麼懺悔業障啊、積累福報啊其實講這些是不好的,這些是需要被保密的。因為不管怎麼樣,講自己如法啊,自己什麼樣啊,這些東西不是用來標榜的,這些是一個人用身心去實踐佛法的時候應該具有的狀態,不是拿去標榜的,講給大家聽的,其實很不好意思。
但是看到大家很有緣,就好像我們大家都向同一個方向走,可以分享一點經驗,僅此而已。但是這其實有點傷口德,常常我照鏡子看嘴唇又薄了,很慚愧,趕快打坐抿住嘴,不開口,幾個小時之後啊,好像嘴唇又稍微厚一點,然後講講又薄掉了。真的是不好,不願意講。為什麼要保密呢?真是修行者,不言他人過;真是修行者也不揚自己德。不說別人的過失,也不說自己的長處。弘一大師說,自己的好處要掩藏幾分,他人過失要掩藏幾分。
本身是應該這樣子的。但是有時候實在不忍心,不能看到別人走錯路了你不講,這也是我們戒律不允許的。聲聞戒裡面我們出家人,如果看到他人的過失我們應當諫,一遍兩遍三遍。因為這是佛啊給我們的智慧,然後別人有時候沒有這個智慧的時候,被煩躁所侵蝕的時候,如果你不去提醒他,你這個人的修行是有瑕疵的,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這也不好。菩薩戒甚至為了幫助別人,自己要損耗一點,自己甚至遭一點罪,都要發這樣的心。所以寧願老僧下地獄,為了度眾生的緣故。所以啊有時候這樣想,嘴皮薄一點就薄一點吧。只要大家少犯一點錯,但是盡量作為我個人來說,我還是保持著別人的過失我盡量不去講,縱然別人有這樣的過失,對大家有警戒的作用,我也不會去提名或者是怎樣。只是把它作為一種事例來警惕大家。
另外一方面在很多的時候,我還是用我自己學佛的一個經歷,來為大家現身說法,所以這個其實是有很多過失的。所以在這邊也是諸位菩薩見證我,這樣講也是一種發露,也是希望大家能夠體驗末法時代的一種難處。其實作為我們出家人,並不像你們昨天安排的那麼風光,我們但求不要有違緣就可以了。
所以這次來我再三的提醒,我們不講排場,不貪人多人少,我們講求質量。我們來分享佛法,來體驗佛法,不能搞虛偽的東西,虛偽的東西不會產生一份真實的感受。所以這次既要有一種悲心去呼喚大家;同時也不能有攀緣心,也不要太勉強,勉強讓別人生煩惱,這個不好。還有一個就是因為這次有可能的話,我們要想深入的去把佛法裡面的威德力去開發的話,要把它顯現到我們這個低級的世界裡來的話,我想我們自身要很投入,也祈請外在的違緣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