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凈法師:大乘攻略:前學 五、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五、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

  大乘三大學派中觀瑜伽如來藏」三位一體,不二法門,互為「體、相、用」。佛教修行,就是在自性」上用功夫。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千經萬論,詮釋自性;八萬法門,歸於自性

  佛陀對於自性」的表述,有時說空,有時說有,有時說即空即有,有時說非空非有。這都是針對不同根機和次第的眾生,從佛性的「法、報、化」三身,也就是佛性的「體、相、用」三個角度或分別詮釋,或全面表述。就如同,要向未見過我手中這個杯子的人講清這個杯子,需要分別表述出「材質、形狀、作用」,這就是「體、相、用」。

  就像學習一部經,按照天台宗的「五重玄義」: 一釋名,解釋一經之題目;二辨體,辨別一經所詮之體性,如《法華經》即以「中道實相」為全經所詮之妙體;三明宗,闡明一經之宗趣;四論用,論說一經之功用;五判教,又作判教相,判立一經之教相,以定一經之評價。於是,一部經就很容易理解全面了。

  我把佛陀自性的表述總結為:

中觀唯識唯心見,

法報化身自顯現;

心佛眾生差別

體空相明用周遍。

  體空:法身中觀空性見(清凈明覺,般若智慧),三法印之「涅槃寂靜」。

  《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龍樹菩薩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六祖: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壇經》: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本源神會佛性

  相明:報身,唯識瑜伽(苦樂覺知,轉識成智),三法印之「諸行無常」。

  《維摩詰所說經》: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莊嚴土,一切大眾嘆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

  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凈?」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凈悉現。」

  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凈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凈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凈,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用周遍:化身,唯心如來藏(情與無情天地萬物,芸芸眾生),三法印之「諸法無我」。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麼是微妙的禪?」 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

  一位秀才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趙州禪師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投子大同禪師與嵇山章禪師室外品茶。大同禪師指著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綠樹、藍天白雲說:「森羅萬象都在裡邊。」章禪師茶水潑在地上,然後問:「森羅萬象,在什麼地方?」 大同禪師說:「可惜了一杯茶。」

  僧人臨濟義玄:「如何是無位真人?」玄便打,道:「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

  僧問雲門文偃:「如何是佛?」文偃答:「乾屎橛!」

  僧問歸省:「如何是清凈法身?」答:「廁坑頭籌子。」

  莊子《知北游》:東郭子請教莊子說:「你所謂的道,在哪裡呢?」莊子說:「無所不在。」 東郭子說:「一定要說個地方才可以。」莊子:「在螻蟻中。」東郭子:「為什麼如此卑微呢?」 莊子:「在雜草中。」東郭子:「為什麼更加卑微呢?」莊子:「在瓦塊中。」東郭子:「為什麼越說越過分呢?」 莊子說:「在屎尿中。」

  如虛雲大師開悟偈,也是從「體、相、用」來表述自性: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體空),春到花香處處秀(相明),山河大地如來(用周遍)。

  大乘三大學派中觀瑜伽如來藏」三位一體,不二法門,為佛性實相之「體、相、用」。大乘八宗「律宗、三論宗、凈土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密宗」在修學上都以空性思想為根本教法,在表現形式上則各有側重,如:天台宗和三論宗,側重中觀學派法相宗、密宗凈土宗律宗,側重瑜伽學派禪宗華嚴宗,側重如來學派

  眾生的「第八識藏識(佛性)、第七識末那識(習性)、第六識意識(理性)」,諸佛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及「法身、報身、化身」,又說「心、佛、眾生」,實相之「空分、明分、顯分」,天台之「空、中、假」,禪宗之「破初關,見自性,證化身;破重關,證自性,證報身;破生死牢關,透自性,證法身」。這都是從佛性實相之「體、相、用」三分表述的。對此,心理學家為「無意識潛意識意識」;婆羅門為「梵天、毗濕奴、濕婆神」;道教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家為「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基督教為「聖靈、聖父、聖子」。修證高度和認識水平絕然不同,但方向是有其相似性。

  南北朝時代的傅大士(傅翁)悟道偈雲:「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老子道德經》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藏識(佛性)具有無邊的幻化力,意識(理性)經末那識(習性)把需求下訂單給藏識,藏識便無礙顯現出其設計和預訂的境界。然而,末那識由於我法二執的習氣所使,經常把意識搞得暈頭轉向,不知所錯,故而訂做的世界境界也就一團糟。

  如果末那識的法執堅定地認為幸福快樂未來,所以無論如何努力,都體會不到當下的快樂幸福。而未來永遠都屬於未來,所以幸福感覺也就始終遙不可及。

  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末那識的調皮和搞怪。如:

  我們開車時,意識很明顯知道「紅燈停,綠燈行」,因此遇紅燈時便指揮前五識「停車」,而此時末那識卻會說「沒有交警,不用停車」;

  面對不良嗜好,意識會說「不要玩,這樣不好」,末那識卻說「玩吧,會很快樂」;

  面對工作意識會說「我要完成業績」,末那識卻說「太多了,不可能完成」;

  面對信仰修行意識會說「我要往生凈土」,末那識卻說「有沒有極樂世界啊,我能行嗎,往生不了」。……

  末那識的調皮,還體現在對意識需求自作主張,亂下訂單。一個小學生臨近考試前,會擔心考不到好成績老師家長批評,忐忑不安,需要借口。末那識會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考試前訂做一場不大不小的病,如發燒、肚子疼之類,即使考不好也有了合適的借口和理由。如果處於「愛饑渴狀態,渴望被疼愛和關懷,也會訂做一場病,讓媽媽疼一下,做點好吃的。如果末那識認可了這種方式,用慣了這種工具和手段就會經常的亂下訂單,於是就形成一生體弱多病。

  如果夫妻間長期吵架不和,弱勢的一方想妥協和解,又礙於面子開不了口,末那識也會草率地訂做一場病,於是或能暫時和解,有時也會搞得更糟。如果老人感覺孤單冷清,也會用訂做生病住院的方式召集兒女們回來陪伴自己。這一切糾結都是潛意識(末那識)規劃設計的,不是理性意識所明確提出的,但習氣是他親自養成壯大的。

  無論什麼事,事業健康、人際,乃至修行,只要思考和念叨多了,就成為現實也就是境界現前。所以,佛陀教導弟子要「正思維、正語」,從而獲得「正業、正命」。念佛成佛就是這個道理

  《論語》雲:君子坦蕩盪,小人長戚戚。佛雲:直心是道場君子是指「已蒙開化者」,小人是指「未蒙開化者」,不是指壞人。開化者,行事或表達訴求會坦坦蕩盪,自在灑脫,敢於承擔;而未蒙開化者,無論男女老幼、學問資歷、仕農工商,其表達需求方式,大多靠情緒,迂曲糾結,膩膩歪歪,也就是「長戚戚」,所以就會遭受很多苦難波折。

  講一個願望故事

  兩個人要人間投胎,上帝答應滿足他們各自的願望第一個說:「我希望到人間後享受大家的照顧,不用上班幹活,誰都疼我,給我錢花,也不用還他們。」第二個人說:「我希望照顧所有的人,我會努力工作,照顧弱勢群體,布施給他們金錢和物資,不求回報。」上帝同意說:「我將滿你們所願。」於是,他們二人投胎人間第一個人天生殘疾,窮困潦倒,疾病纏身,人人都可憐他,捐錢給他;第二個人勤奮能幹,聰明富貴,有錢有勢,廣行善舉利益民眾

  這故事中的上帝,我們可以理解為如來藏,我們向如來藏要什麼,就會幻化顯發我們相應境界發願幫助大眾的人就會擁有幫助人的能力發願大眾幫助的人就會擁有被人幫助的條件

  我們打坐持咒念佛、誦經等,就是為了熏修末那識,讓末那識認可和接納這種生活、思考模式,從而達到轉識成智的目的

  咒語,又稱真言、大陀羅尼、大總持。本尊的全部加持融攝在這一句密咒中,是我們與本尊相應的載體和媒介。向本尊祈禱便是咒語的重要內涵之一。在密法修持中,所持咒語但以梵語念誦不作翻譯解釋,就是因為我們用直白語言祈禱,末那識會本能的懷疑和唱反調,就造成扭曲和走樣。因此,所謂的密主要是針對末那識保密,而藏識是無所不知的,所以就會按照咒語的意思無礙幻化。當幻化出來的境界被末那識認可接受了也就被熏修了。

  由此可知,意識通過末那識與藏識溝通,就是煩惱意識直接與藏識無礙溝通,就是菩提佛性經末那識傳遞到意識,就是「識」;直接透顯給意識,就是「智」。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享受自己營造的世界,面對的一切「人、法、物、事」都是自己心念的投射。

  我們的這個世界,看似共有,實則獨享。如對鏡前,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如同夢境,前塵影事,紛紜變幻。自性眾生自性法門,自娛自樂,自修自度。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斷臂求法」;六祖惠能大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藏密勒日巴尊者艱苦修行「志求解脫」;凈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祖師行道的決心和氣魄,是我們修行最好的鏡鑒。

  修行的竅訣是:不要批判任何通往證悟的品質。贊美什麼,您會擁有什麼。而譴責則可能會讓您錯失良機!對於已經出現的危機,無論是身體生活事業修行等各種違緣,都可以採取「至誠懺悔,表達感恩」的方式來解決。

  如身體健康問題,可以輕輕撫摸病位真誠道歉,多做數遍,直至完好。其它如「婚姻事業生活修行」等,可以對著「照片、證書、執照、皈依證」等來表達。其效果神奇而快捷。

  如此,我們便可以與天地萬物、芸芸眾生建立最和諧的夥伴關係,進而達到「人梵一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最後歸於一如的無我空性。

  健康消災祈禱文:我的暇滿人身您是如此完美神聖我要向您表達我的感恩和贊美。您源自光明如來藏,是諸佛光明化身帶著偉大使命,賜予我生命智慧能量。我卻沒有好好照顧您,甚至冒犯於您,造成您的病痛。對不起,請原諒!我非常愛您,今後我會好好疼您,照顧您!願我們繼續攜手努力在這方美麗的國土遍灑佛陀慈悲光明

  事業增益祈禱文:我的**事業您是如此完美神聖我要向您表達我的感恩和贊美。您源自光明如來藏,是諸佛光明化身帶著偉大使命,賜予我榮譽、智慧能量。我卻沒有好好照顧您,甚至以身體、語言思想冒犯於您。對不起,請原諒!我非常愛您,今後我會好好疼您,照顧您!願我們繼續攜手努力在這方美麗的國土遍灑佛陀慈悲光明

  人際敬愛祈禱文:***,我生命的夥伴,您是如此完美神聖我要向您表達我的感恩和贊美。您源自光明如來藏,是諸佛光明化身帶著偉大使命,賜予我關愛和溫暖。我卻沒有好好照顧您,甚至以身體、語言思想冒犯於您。對不起,請原諒!我非常愛您,今後我會好好疼您,照顧您,祝福您!願我們繼續攜手努力在這方美麗的國土遍灑佛陀慈悲光明

  上師相應祈禱文:慈悲偉大的上師,我生命的航燈,您是如此完美神聖我要向您表達我的感恩和贊美。您源自光明如來藏,是諸佛光明化身帶著偉大使命,賜予我智慧能量。我卻沒有好好追隨您,導致證悟的延緩。對不起,請原諒!我非常愛您,今後我將以您為榜樣,尊師如父,視師如佛,如法受教,精進修行祈願您一如既往的加持我,讓我時時感沐三寶慈悲光明

  修道成就祈禱文:慈悲偉大的空性如來,我的生命之源,您是如此完美神聖我要向您表達我的感恩和贊美。我是光明化身,是諸佛的不二顯現,您為我量身幻化美麗的夢境,恩賜我智慧能量。我卻深陷煩惱執著,錯解您的深意。對不起,請原諒!我非常愛您,我當享用這美好的一切,融入您圓滿的悲智光明

  大准提成就祈禱文:我生命的恩主,上師三寶天地日月、地水、火風、父母兄弟親友、姐妹、同事眷屬身體器官、毛髮、皮囊事業財富國土眾生、房屋、用具、車乘、花鳥、道路、虛空,以及我生命中出現的一切一切。您是如此完美神聖我要向您表達我的感恩和贊美。您源自光明的空性如來藏,是諸佛光明化身。您帶著偉大使命,為我量身幻化美麗的夢境,激活我生命能量,賜予我榮譽和智慧無知的我,卻經常錯解您的深意,沒有好好珍惜和照顧您,甚至以身體、語言思想冒犯於您,造成您的病痛煩惱、損失和傷害。對不起,請原諒!我非常愛您,我要至誠感恩您,祝福您,好好疼您,照顧您!您是生命的恩主,我是忠誠的法侶,願我們攜手努力慈悲奉獻,和諧共享,在這方美麗清凈國土,融入佛陀圓滿的悲智光明

   

  《都市茅棚》之160:我的世界有我

  我站在大圓鏡前,欣賞自己的作品:地水火風,芸芸眾生山河大地,古往今來,了了分明,無礙顯現,帝王將相,粉墨登場。

  無所從來的我,享受著輪迴涅槃。我知道,在我生起世界有我自己。所以,我對這個如幻的世界沒有任何意見,不抱怨,也無須推諉。古往今來發生這一切,我承擔完全責任我愛這一切,看似復雜,卻有條不紊,徐徐運作,如水月無痕。花開花謝,豐富而優雅;雲卷雲舒,和諧安祥。似動而靜,潤物無聲,處處禪定;似靜而動,不離自性,時時般若

  鏡中這水彩般的人、法、物、事,一幕幕,都是我連綿的念頭,妙思紛紜,天馬行空。一些念頭靜下來,覺了,稱作十方諸佛;無數念頭忙碌碌,未覺,名為九界眾生。先覺的念頭覺後覺,叫度眾生;後覺的念頭隨先覺,名修行。先覺勸導未覺,雖是自言自語,卻名弘法利生;未覺糾纏未覺,明明自尋煩惱,依舊執著斗諍。

  因為,我的世界有我,所以,我的世界有我。情與無情,同具正覺在這個世界裡,要做的也只是享用這份寂靜莊嚴。沒有成功和失敗,不存在榮譽和屈辱,不必炫耀和隱藏,無須造作和取捨。啟用時,天地月光明顯赫;安息時,萬物山河歸於寂滅。虛空而萬有,明亮而平淡,周遍而安住,如如不動而生機盎然。

  《華嚴經》覺林菩薩偈: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