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凈法師:大乘攻略:前學 四、周遍分之唯心如來藏:諸佛本源

四、周遍分之唯心如來藏:諸佛本源

  如來藏,即一般所稱之「佛性」,它具有常住、妙明、不動、周圓與神妙真如之性質。常住不去不來;不動不生不滅;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圓是周遍圓滿無所不包;妙真如性是真如能生萬法,能生一切妙有之性質。

  感覺生滅去來,原本就是如來妙用之性。佛陀緣起性空,一切諸法都是虛妄有」,諸法體性是「空」,即真如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但「無明」會伴真如而生無明是一種「勞相」,它是而不明、「沒有道理」的昏昧真如昏昧就有了分別,於是產生諸法萬有之相

  以真如無明與阿賴耶識就足以解釋本體現象關係,之所以又用「如來藏」,《楞伽經》雲「開引計我外道故說如來藏」。「計我外道」是妄計有「真我」、「神我」之外道。他們認為有「真我」在輪迴、在作主,他們不易接受諸法體性「空」而沒有「真我」的觀念,釋尊為了接引這些人而起用「如來藏」一詞。

  如來藏類似佛之胎臟,眾生皆有佛性(即如來藏),因此皆能成佛。在《楞嚴經》、《楞伽經》、《大般涅槃經》、《大乘起信論》等諸著作中皆有提及此名相。

  在染中的如來藏是一切眾生本源。阿賴耶識與如來藏之區別在於前者含無明,故屬「識」,而後者不含無明,故屬「智」。

  如來藏含藏宇宙一切善、惡、不善不惡諸「種子」,包括由真如所生或由外「返薰」而來者,它亦具阿賴耶識「能藏」等諸功能。當眾生除盡一切無明,而轉識成智之時如來藏即稱「法身」(或大圓鏡智)。

  如來藏與無明成為眾生之源,類似外道真我」與業障形成眾生,只是外道以為「真我」是不變永存之實體,而如來藏具妙真如的「空」性及「虛妄有」之性質。「空」(超越概念,不可言說)與虛妄緣生的真理,與外道的神我,永久是完全不同的。

  外道之大梵、神我皆「自然」生,與妙真如性不同,如來藏體不生滅眾生輪迴只是無明而生虛妄有,這與外道神我參與輪迴也不相同。

  「見」,我們見到一切塵相都不真有因緣」或「自然生滅,而是如來藏的功用,由如來藏如幻而生。其它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一切相皆是如此。如來體性生滅,所謂的因緣生滅即是虛妄有無之義

  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大師,於公元527年到達中國,所傳的是四卷本的《楞伽經》。至五祖弘忍大師傳給六祖惠能大師時,則是以《楞伽經如來思想和《金剛經般若中觀思想作為禪法的依據,《六祖壇經》對此有詳盡的闡述。

  《六祖壇經》是以中觀般若方法,以如來藏為目標,用般若的空觀來破除煩惱執著,以期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

  「明心」有兩層含義:空分(明心虛妄可得)和明分(自性清凈智慧心)。虛妄心,是指產生我法二執的第七識。如:

  慧可:「弟子心不安,請和尚安心?」師曰:「將心來,與汝安心。」進曰:「覓心了不可得。」師曰:「覓得豈是汝心?與汝安心竟。」達摩語慧可曰:「為汝安心竟,汝今見不?」慧可言下大悟

  慧可的大悟即是明了第七識為虛妄可得的「空分」後,「轉識成智」為平等性智,成就煩惱清凈心的「明分」,此時這個心是指無礙顯現的大般若智慧

  見性,就是見到與佛無二無別的法性。法性、佛性自性都是如來藏的另一個名字,藏傳寧瑪派的大圓滿,噶舉派的大手印中亦稱作明體。

  見性,就是第六識(意識)在第七識(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後,與第八識(藏識)的無礙溝通。因此,「見」之一字在此包含「見聞覺知」之意。

  清凈心是般若智慧別名他是般若智慧以達見性成佛目的。此二者雖有不同的名字也有不同的立場,然而是一體的兩面。若得其一,必得其二;不見其一,不得其二;明心一定能見性見性一定是心地光明

  在法性的修持上,按證量依次分為:見法性、證法性、透法性,也稱為破初關、破重關、破生死牢關。

  唐大顛禪師

  達摩雲:「寬則遍法界,窄也不容針。」庵雖小含法界。放開大者無外,收來小者無內。藏山於澤,藏舟於壑,藏天下天下。若從這里會得,萬象森羅,情與無情,皆同一體。方信道:滿目青山無寸樹,極目綠水絕波瀾。光明洞耀,照徹十方,譬如千日,放大光明。古人道:「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盡大地是個法身王。」

  溫州瑞鹿寺遇安禪師

  遇安禪師,常閱《楞嚴經》,又名楞嚴禪師。一日閱《首楞嚴經》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之句,乃破句讀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乃悟。有人語師曰:「破句了也。」師曰:「此是我悟處,畢生不易。」

  虛雲大師於揚州高旻寺禪堂

  虛雲大師光緒二十一年,在揚州高旻寺禪堂禪七中,開水濺手上,茶杯墮地,一聲破碎,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從夢醒。因述偈曰:「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偈:「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如來。」

  蓮花大師《直指覺性赤見自解》摘錄:

  唉瑪火(奇哉)!一心之內圓滿包容了輪迴涅槃,它的本性無始即然,而你卻不知道;明和覺從未有間斷,而你卻不認識;它處處皆無礙顯現,而你卻不了解。因此,為使你能了解心性的本面而作開示。三世諸佛說了八萬四千無量法門,除了覺悟此性外,過此說者佛未曾說。經典遍滿虛空不可計量,究竟教誨只有直指覺性三句話。此現量直指諸佛之密意,既無前行,也無後修,導入之法,即此而已。

  稱之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說存在,它卻沒有一法存在;說根源,它卻是輪迴苦與涅槃樂種種生起之根源。由於對他見解不同,始有十一乘門。從名相講,它有無窮的名稱:有人稱它為心性本心外道則稱它為梵我,聲聞獨覺則稱無我教義唯識家稱之為識,有人稱它為般若彼岸,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有人稱它為大手印,有人稱它為唯一明點,有人稱它為法界,有人稱它為一切種,亦有人稱它為平常心。

  《如來藏經

  佛說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欲恚痴諸煩惱中。有如來如來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污。德相備足如我無異。

  《楞伽經

  爾時聖者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如修多羅說,如來自性清凈,具三十二相,在於一切眾生身中,為貪瞋痴不實垢染、陰界入衣之所纏裹,如無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世尊復說常恆清涼不變。

  《華嚴經

  奇哉!奇哉!此諸眾生雲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涅槃經》

  佛告迦葉。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隨順契經以信故知。善男子聲聞緣覺信順如是大涅槃經。自知己身有如來性亦復如是。善男子。是故應當精勤修習大涅槃經。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觀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六祖壇經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都市茅棚》之268、一切都恩師的顯現

  十方諸佛天地萬物一切都恩師的顯現;芸芸眾生,情與無情,顯現的一切都恩師

  菩提路上,和我們相遇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的恩師

  解脫道中,在我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覺醒的因緣

  我們的一舉一動,恩師都在時時關注,視同心子。

  我們的每一步成長,恩師都在悄然輔助,視同心子。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恩師最疼愛的孩子恩師永遠不捨得懲罰我們,只會適時以一個適當的方式提醒我們:斷惡修善,生起出離心,增上菩提心,獲得究竟解脫

  我們做錯了,恩師為我們糾正;我們繼續做錯恩師繼續糾正;我們執著做錯恩師執著糾正;我們強行做錯恩師強行糾正。

  世界如此圓滿。該去的去了,該來的來了,該發生的發生了,不該有的都沒有。一切都是剛剛好,多一點則偏,少一點則不圓。雲在青天,水在瓶里,眉毛在上,鼻孔朝下,飢了有飯,困了能眠。

  世界為我而存在,我因世界而覺醒。緣起如夢無常幻化。地水火風空,工農商學兵,人人為我夢碌碌,我為人人幻悠悠。十方如來,同一慈力,一切眾生,共一悲仰。

  山河大地即是如來妙用天地萬物即為法身顯現;芸芸眾生,盡顯妙思紛紜;古往今來,無非前塵影事。

  萬法歸一,一即一切。恩師即是我們本具的佛性,大光明藏。真如法界,本來清凈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是已成之佛,汝是未成之佛。過去諸佛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我今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