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佛法的知見

佛法知見

  引言

  人的一生中,知見很重要。不管生活過得好不好,不管生活在什麼環境當中,我們都應該對自己、對環境有所了知。如果我們對自己、對環境不能了知,就只能被業力牽著跑,難以打開智慧的大門。如果我們的知見正確,甚至是邪見的話,就會在這錯誤知見的引導下變得更加痛苦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們要知道,最重要的事就是離苦得樂解脫煩惱痛苦,得到究竟快樂

  在生活當中,通常有三類問題會令我們不能得到快樂。第一類是生計問題。比如說,我們為了生計,為了獲得合意的衣食住行,一天到晚奔忙,在這過程中會產生種種不如意現象。第二類是思想問題。當我們吃飽了,穿暖了,生活條件好起來了,可是這顆心卻依然漂泊不定。第三類是終極神秘問題。就比如我們不知道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很少有人去深入挖掘它,但是這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另外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神秘現象讓我們難以理解。像埃及古老的金字塔裡面,那些含有高科技成分的東西不是我們現代文明的結晶,誰也不知道它們是從哪兒來的,到底是怎麼回事。總之,人生有很多問題困擾著我們,但歸納起來就這三類。這三類問題如果解決了,我們的煩惱也就基本得以解決了。

  大家都在學習佛法,那麼佛陀給予了我們什麼呢佛陀並沒有拿一缽飯給我們吃,沒有拿一束花讓我們欣賞,也沒有蓋一棟房子給我們住,可是佛法從兩千五百多年前延續到今天還這么興盛,是什麼原因?因為佛陀告訴了我們如何去發現自己身邊鮮花,如何去發現生命的家園,以及如何讓這顆流浪的心回歸真正的家園!對於我們這個世界人生現實生活佛陀是有看法的,佛陀看法是通過實踐驗證的正確知見。我們可以從佛教世界觀、人生觀和生活觀這三個角度來理解「佛法知見」。

  「佛教世界觀」就是告訴我們不但要了解自身,還要了解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以什麼樣的規律運行?「佛教人生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以佛法來看待我們的人生生命讓我們了解自己的人生生命是什麼;「佛教生活觀」就是告訴我們,人在這個世界生活,會跟這個世界產生各種各樣的關係在這關係當中,有些是矛盾的,有些是和諧的,我們應該如何協調我們的生命和這個世界關係。從這三個角度來理解佛法世界人生生活看法,就是「佛法知見」。

  第一章佛教人生

  第一節佛教命運

  一、命自我

  過年時,很多人大年初一凌晨就在佛前許願,祈求佛菩薩加持,加被自己能夠幸福平安快樂,財源廣進。

  經常有人問我:「師父,您會不會算命?」我說:「佛教不主張算命。」他就好像很不樂意,說:「那裡的包公殿都有抽簽算命,為什麼這里就不給算命呢?」佛法不主張算命,但是佛法里有沒有講「命」呢?有,不是沒有,但是命可以改!所以不用算。如果命運不可以改變,就成宿命論了。如果命運不能轉變,那這一生的努力有什麼價值呢?如果你的命是苦的,那這輩子你就苦定了,你努力也是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如果你的命很好不需要努力也會好,那麼你努力也是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這樣,人生就變得非常消極,因為不需要做任何努力了。

  中國明代有位袁了凡先生,他在年輕的時候,遇到一位孔老先生給他算命,說他應該去讀書,考功名,並且說他在縣里、州府和省里考試各是第幾名,哪年哪月能夠當什麼官,最後還說他五十三歲死,命中無子。於是袁了凡就去讀書考試,三次考試考完了,和孔先生講得完全一致,從此了凡先生對人生就不再有任何希求,完全認命了。

  有一次,他到南京棲霞山拜會雲谷禪師。這位雲谷禪師平時不講話的,他度眾生方法非常獨特,有居士來請教佛法他不跟對方說話,拿一個蒲團往旁邊一扔,意思讓他坐下,禪師自己也拿個蒲團盤腿一坐。師父蒲團居士坐,居士不好意思不坐。兩個人都坐下後禪師不開口,居士不敢走,坐到最後居士忍不住了,說:「師父我先走了,我腿很痛。」「好,那你就先走吧」,也不講法。第二次居士再來的時候,禪師就問他:「有沒有做功夫啊?有沒有修行啊?」就只問這些。

  袁了凡去找雲谷禪師,雲谷禪師也照樣拿一個蒲團往旁邊一扔,讓他坐。禪師自己也坐在那裡兩個人不吃、不喝、不講話,坐了三天。厲害吧!整整三天。雲谷禪師覺得這個人功夫不錯,就問他:「凡夫妄想糾纏而不得入聖,我看你坐了三天都沒有起妄念,是為什麼呢?」袁了凡就把他如何被算命先生算定命運的事告訴雲谷禪師,說:「榮辱生死,自有定數,就算是妄想也沒有什麼可想的。」雲谷禪師說:「我還為你了不起,沒想到還是個俗漢。」了凡先生就問他為什麼這么說。雲谷禪師說:「平常凡夫,命中都有定數,只有極善和極惡的人命運拘不住他。你這二十年來的命運都被算命先生算中,你不凡夫又是什麼呢?」了凡先生就問:「命中的定數難道可以改變嗎?」

  於是雲谷禪師教他如何改造命運教他功過簿——每天隨力做些好事,做了好事,就用紅點兒點一點;做了壞事,就用黑點兒點一點。每天對比一下,看自己到底好事得多,還是壞事得多。通過行善積德,他求子得子,求功名也得到了功名,而且直到七十四歲才壽終正寢。
  

  二、深信因果

  佛教相信有因果,我們過去所做的一切感召了我們今生果報,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不能只是在遇到了困難災難的時候才說有因果,怕因果。實際上因果是一種規律,它告訴我們:我們的起心動念,乃至任何一個行為舉止、一句話、一個念頭都是因果的。比如說大家聽經聞法,如果你信佛,可能就沒有興趣去聽,信佛是最直接的因。古人句話講「狗嘴吐不出象牙」,也是體現了因果觀念,因為狗嘴裡面只可能長出狗牙,不可能長出象牙,狗和象牙之間構不成因果關係

  有些人覺得是別人做錯了事才會令自己痛苦他說是由於別人的原因才害他痛苦的,其實痛苦的根源還是在自己,別人只是創造了外在的緣。因為一切結果都是由內因和外緣和合而產生的。因果不是讓我們拿來害怕的,因果讓我們了解事物真相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任何一種心態、一種情緒,只要它出現了,就會產生它的力量

  大家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試試看,如果你今天回家後不吃不喝,坐在那裡家裡人罵上一天,可能一家人會難受半個月;但如果你不吃不喝念佛念一天,可能一家人都會覺得心很安。當然這與念佛心態也有關係,如果嘴裡在念佛內心痛苦,這種痛苦也會投射出去而影響到家人情緒

  四、生命如河,相似相續

  從佛法的角度看,人生是一條生命鏈,就像是一條河——一條生命之河。這條河包括了上游、中游和下游,它不是筆直的,是會拐彎的。不了解因果的人,會說某人做那麼多好事,為什麼還會癌症有些人並沒有做好事,為什麼還活得很開心。如果看到壞人得到壞的結果了,我們就說這是報應;看到有人做好事卻沒有得到好報,我們就說好心沒有好報;看到做了壞事的人反而得到好報了,我們就說沒有因果。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對自己的生命心靈真相了解得太少了

  生命就像一條河流你在這條河上扔下去的東西都會隨著這條往下游流動。如果你這條生命之河是清凈的,你扔下去的任何東西,自己都會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我們的這條河已經被污染了——我們的心靈被污染了,看不見自己的種種心態心中的種種垃圾。我們沒有及時清理這些垃圾,以至於心被貪、嗔、痴、傲慢、懷疑造成的煩惱痛苦所糾纏,很難看到心裡到底有什麼。我們內心被污染了,沒有那麼清凈了,所以只有浮出水面的東西,我們才看得到。你在這條河裡放下去好的東西,過一段時間它浮出水面了,我們就說,你看,還是好心有好報如果你放下不好東西,而浮出的是東西,你又會覺得,這因果到底怎麼讓人相信呢?而且你也不知道這個東西能不能浮出水面,因為還要看因緣是否具足

  有些人一生勤勤懇懇,行善積德,結果並沒有那麼好,這是因為過去他種下了不好的因,遇到緣,惡果成熟了,而今生好的因還未遇到緣,善果還未成熟。也有一些人在今生下一不好的因,但是現在過得不錯,那是為他現在不好的因還未遇緣,惡果還未成熟,而他過去種下過好的因,遇緣先成熟了。

  善念和惡念經常是摻雜在一起的。有一人到寺廟拜佛,求佛菩薩保佑他全家平安幸福快樂一站起來,他馬上又閃現出一個念頭:「我做了這么多壞事,佛菩薩肯定不會保佑我的。」之後,他心裡很難過,又跑過來懺悔:「佛菩薩你要了解我,我剛才打的這個妄想是不對的。」我們經常生活矛盾中,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實際上每個人內心都有很多善念和惡念,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

  過去和現在就像河流的不同河段,是相似相續的,因果輪迴規律也是相似相續的。相似就是今天跟昨天相似,明天又跟今天相似,所以它不是永恆的,它是「不常」。因為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明天,每天都在改變。我們從小就錯認這個身體沒有變化,事實上它每時每刻都在改變,這叫相似,就是「不常」。相續就是「不斷」。

  如果你說沒有命運,沒有過去世,今生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結果,這就是斷見。實際上我們現在所有的心態人生觀念、對快樂感覺都是延續著過去生的習慣而來的。過去生的習慣是因,今生父母親學校的教育乃至社會的教育、朋友的交往影響都是緣。有這樣的因、這樣的緣,就產生了我們今天這樣的果:因緣和合就產生了果報。產生了今天這樣的果以後,我們就要去感受這個果帶來的覺受。比如說,你過去種下了健康的因,現在就感得健康果報如果你過去亂吃東西,不注意節制,生活沒有規律,現在就會感得生病苦痛果報。大家如果能夠按照因果相續規律再來認識命運,這種認識就會為我人生的一種積極的推動力

  釋迦成佛了,他還是遭受了金槍、馬麥之報。有一次佛講法的時候,有一個人拿著兩把槍來刺殺佛陀弟子們想去把他抓住,不讓他刺。刺佛怎麼得了啊!佛馬上就制止了,說:「你們不用著急,讓他刺吧!」他就刺了兩下,然後把兩把槍一扔就跑掉了弟子們疑惑了,佛為什麼還會遭受這樣的果報呢?佛陀就給弟子們解釋,過去佛陀在修菩薩行的時候,衣服縫裡有隻跳蚤佛陀縫補衣服時不小心一針穿過去,把跳蚤死了這只跳蚤懷恨在心,一定要報這一針之仇,它一直等待機會。但因為跳蚤畜生眾生佛陀是修行人,它一直沒有找到機會。等佛陀成佛了,有一因緣終於成熟了,當時的跳蚤投胎成了人,但他的嗔恨心還在,就跑來報仇,刺殺佛,刺了兩下,覺得已經刺到了,仇恨就消除了。而佛陀因為具足了無量的慈悲智慧德行,並沒有被刺死,他對弟子們說:「假如我現在跳蚤,這個人一針穿過來,我也一命嗚呼了!」

  這就是因果因果絲毫不爽!但是因緣果報,從因到果,中間還有個「緣」,我們修行求佛菩薩加持,就是把這個「緣」先改過來。本來是要倒霉的,我們趕緊念佛加持,一加持倒霉的緣就不具足了,比如本來有小偷要來你們家偷東西的,結果你趕緊念佛念著念著小偷就不來了

  我在北京佛學院時,在我住山的瑞安大羅山上還住了四位老居士,他們就住在小廟的樓上。半夜有小偷來敲門,敲得很厲害。這些老居士心裡有佛,就趕緊坐起來,閉上眼睛大悲咒:「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其中有老人家,她一看,大家怎麼就這么專業!遇到小偷在下面敲門,都閉上眼睛大悲咒她就特別想笑,於是忍不住了,就哈哈大笑,越笑就越覺得可笑,聲音越笑越大,結果把小偷給嚇跑了小偷心想:三更半夜敲門,裡面的人還哈哈大笑,這到底埋了什麼機關?你看這就是觀音菩薩感應!念大悲咒就有這種感應。因為緣改變了!如果緣不改變,大家躺在那裡害怕得要命,小偷可能就真的進來了。所以你相信佛菩薩,如理如法去做了,就會改變整個身心的緣。

  求佛菩薩加持,到廟里供佛祈福、消災,為什麼很靈呢?因為我們的心力不可思議,把很多惡緣都改變了!佛教因果觀念,我們一定要相信,因和果中間的緣是我們最需要去努力改變的地方

  六、心與命的四料簡

  依照這種因果觀念來看我們的人生,什麼是命運呢?「命」是靠自己去「運」的——命是一輛車,車不會自己跑,要靠我們去運作這輛車。這輛車到底要行駛在哪條路上,由我們自己決定。車一定是行駛在某條路上,這就是命;如果你的車開著開著就往別人的車尾撞,說明你運作得不好,這個「運」就是今生努力。而我們常說的運氣好或者不好,這個「運」就是靠自己這一努力而來的。命是過去世帶來的,也就是我們過去有這個因。有些人你一見面就感覺似曾相識,這就是命,你們過去有這樣的因。如果很好朋友反目成仇了,那就說明他們把關係運作得不好;如果剛一見面是仇人,一打反而成朋友了,不打不相識,這就說明運作得好。

  七、改善三業,感受快樂

  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包括生活享受,都是業緣相繼。身業、口業、意業,這三業的行為會捆住我們整個人生的取向。濟群法師人身比喻為一個製造煩惱機器,這個比喻非常恰當。所有的煩惱都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機器本身不會產生煩惱,是我們硬要給它增加很多煩惱因素就像小孩子很天真,吃一顆糖就滿足了,很簡單很容易找到快樂;但是長大以後,他有了很多想法學了很多的算計,就會感受到很多痛苦快樂也就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心沒有把握。如果我們看到了身體語言思想三種業,能夠改變自己,我們人生努力方向就非常明確了。而真正要得到快樂,還要有能夠感受快樂的心,即使有了好的因,也需要有這顆心去感受才會快樂。比如說聚會,家庭聚會或者朋友聚會,大家在一很快樂,但如果在聚會的時候沒有用心去感受,那麼可能跟陌生人的感受沒什麼區別。

  用心去感受,還要有用心感受的「水平」。就像不會畫畫的人,他們無法真正懂得欣賞畫,要學會了畫畫才知道畫有多美。我們要真實地感受生活,就要了生活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的,有多少快樂痛苦,怎麼去調節。我們要學會調節,不會調節的人他在生活中是很難自在的。就像沒有炒過菜的人他就很難炒出特別好吃的菜,只有經過很多次的調節以後,他才能炒出一些好菜。人生是一個不斷地調節自己的過程當我們知道因果是一種規律,知道現在如果往菜里加鹽,菜就是鹹的,如果加糖,菜就是甜的,那麼如果現在種下的因是安心的、快樂的,那就好好去做,如果不是安心的、快樂的,就不去做

  第二節、人生價值判斷

  一、六道中得人身意義最大

  了解了佛教命運觀後,我們接著解釋佛教人生價值判斷,即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價值

  我經常跟大家說,我們這一生所有的努力會受兩種力量的支配:一種是價值觀,一種是經驗。我們不停地創造價值觀,分別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行那個不行;然後又被這些價值觀所束縛,經常會使自己活在別人的眼光當中。我們穿衣服出去的時候,總要問別人漂亮漂亮,如果別人覺得漂亮就很開心,甚至有些人走到大街上,還要看看自己有多少回頭率,這就是價值觀建立在別人的眼光當中。所有的人都是在慢慢地培養、訓練價值觀,從而使社會成了一種共同的價值觀社會價值觀是非常復雜的。

  佛陀對我人生價值觀看法什麼呢?佛告訴我們:我們擁有了生命,特別是擁有了人身這是幸福、最有意義的!在六道當中,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為什麼這么說呢?這可以一分為二地講:

  第一、一切眾生平等都能成佛

  第二、在六道中,只有人道是一半快樂、一半痛苦苦樂參半,苦多樂少。苦越多我們就越想解脫!同時,因為有快樂,我們就知道應該追求快樂,舍離痛苦

  人道不是三惡道,三惡道是感受痛苦世界,三惡道的眾生一直處在痛苦當中,沒有快樂可言。他們只知道如果痛苦少一點就很好了,想不起去追求快樂,因此沒有機會改善已經擁有的生命。三惡道的眾生修行很難的,幾乎沒有機會,除了有特殊因緣的極少數的惡道眾生能夠遇到佛法天道眾生非常快樂,沒有痛苦,他想不起還有什麼痛苦要去解決。天人一天到晚都在享福,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享受慣了;到了最後七天,在五衰相現前、最後墮落的時候就來不及了,他想保留也保留不住!所以天道六道當中雖然是最快樂的,但是對於能否改善生命這一點來說,也是不幸的。所以在六道當中,只有獲得人身才是最有意義的。

  

  二、世俗快樂是迷失的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他們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離苦得樂科學家每天去研究、開發各種新產品,就是因為人貪心不足,生活上還有很多的不方便,所以就要不停去追求這些方便。沒有車,就要製造車;製造了車,就需要石油;沒有石油了怎麼辦呢?就想研究出新能源汽車。人就是這樣不停地向外去開發、追求,我們內心的追求從來未停止過。還有哲學家、藝術家,無非都是想把痛苦減到最少,把快樂增到最多。人的本能就是想要遠離痛苦,得到快樂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活著的理由所在。

  遺憾的是,我們所了解的並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快樂痛苦,所以往往會追求一些可能會帶來痛苦快樂。比如小孩子剛剛會走路時,他很貪玩,看到什麼都想抓一下,看到燃著的蠟燭,覺得很漂亮,拿手去抓,一抓燙著了,哇哇大哭,下一次就再也不敢了。有人說婚姻愛情墳墓」,結了婚愛情就沒有了。很多人追求愛情得到了以後,在結婚不久就想離婚,離不掉就很痛苦。現在社會開放起來,離婚率也高了,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追求的不是感情,而是另外的東西。如果追求正常的情感夫妻在一時間越長就越快樂,不在一才會痛苦。我們很愛佛陀,一心想到阿彌陀佛那裡去,到了那裡我們絕對不想離開,不會跟阿彌陀佛說我要跟你拜拜了」,不可能!因為我們的心跟佛覺有情的心是相應的,所追求到的情感覺悟的情,不是迷失的、混亂的。

  世間人追求的快樂什麼呢?就是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這五樣。大街上車來人往、匆匆忙忙,他們都在忙些什麼?古人總結為兩樣:不為名來,即為利往。不是為了名,就是為了利。利就有很多,包括對現實生活的利、對心靈情感的利,所以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人們不停地追求世間的這些快樂,在得不到的時候很想得到,認為自己得到後會很快樂,一旦得到了就不快樂了。得到的當下你覺得是快樂的,但同時這個快樂其實已經開始慢慢地遠離了,這就是人生真相!你得到了情感,也一樣會慢慢地老去,慢慢地死去,所有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會離開。

  所以佛陀告誡弟子說:弟子們,你們對世間的資生產業要適可而止,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對外界五欲六塵的追求上,因為那些雖然是你們需要的,但有很多都不是必要的!

  我們這一要吃多少飯,住多少房子呢?「良田千畝一日三餐,華廈千間夜睡八尺床」,擁有再多的房子,一個晚上也不用睡兩張床。我們需要的並不多,但是想要的太多,得到了以後,馬上又覺得不想要了讀書人最有體會了,到書店看到什麼書都想買,買了一大堆,回來後經常發現有一本是真正想看的。很多人逛街的時候,看到什麼衣服都想買,硬忍著不買,因為衣服已經很多很多,回來時還是買了一大堆,到最後穿也穿不完

  很多東西只是你想要的,不是你需要的。這些我們不需要東西會影響我們很多的精力,我們還拿這些不需要東西,作為人價值的評判標准,這點是最要命的!在社會上,認可一個人主要是看他有沒有福報,如果他有十個套間,就說這人了不起世俗就是拿這些作為標準的。

  三、尋找真正的財富

  佛陀告訴我們,不能拿物質為人生真正的財富。人的財富包括物質層面的和精神層面的,一個人幸福幸福,不能光看他物質財富有多少,而是要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是否一起提升了。就像我們國家要評判社會有沒有進步,總是看gdp(國內生產總值)有沒有進步。如果有進步,就表明我們的國民生活好了;如果沒有,就說明是倒退了。但是很多老人感覺到,小時候雖然生活條件比較差,但很容易滿足;現在生活條件確實好了很多,反而難以滿足了。

  去年有人調查過國內各城市幸福指數,到底哪個城市幸福指數最高呢?結果是拉薩。想不通吧!拉薩是一個生活條件很差的城市,去到那裡能看到大街上的乞丐拿著哈達在跳舞,跳得很自在,他們天真無邪,很容易滿足。因為拉薩幾年旅遊業開放,內地很多人到那裡去,花了很多錢,包括捐錢、旅遊,他們生活好起來了,但是內心還保留了原來的那份滿足感,所以就感到很幸福幸福指數最低的是哪裡呢?上海。國際大都市,壓力最重,要在上海佔一席之地,談何容易啊!是不是?所以幸福幸福,不是單單看物質物質有一關係,更重要的還是在於人內在的精神

  佛陀告訴我們人生價值觀是:外在物質能有多少,就用多少,努力就行了,隨緣隨分,真正值得努力的是我們內心的升華!佛陀看到了我們的價值告訴我們,每個眾生都能成佛,特別是人這一生可能就是最後一次得度的機會了!想到這一點,我們應該要非常地珍惜

  四、珍惜、善用生命

  諸位不要說這是聳人聽聞,不要以為我今生是人,來生也會是人。我看大部不修行的人來都不會再人身了!因為得人身五戒清凈,你們想一想,自己五戒清凈了沒有?我看大部分人五戒不清凈的,很難人身。要是得不到人身來生作豬作牛還好,恐怕去了餓鬼道和地獄受苦,就很難來了!不是說你現在好了,到時就會出來。就算你現在用功修行,在蒲團上坐得好好的,腿也包得好好的身上得很暖,坐得很端正,「好,我開始要用功了」,結果妄想還是像洪流一樣沖出來。是不是?你准備得那麼好,在那裡好好用功,都沒辦法把握自己這顆心,等死亡的時候或死了以後,來生畜生了再慢慢修行,這可能嗎?沒有可能!所以佛陀才特別告誡我們:這一生是最寶貴的,也是最後一次!我們心裡要這么想:這是最後一次得度的機會了,可能以後經過無量劫都不會遇到佛法了!

  我們能夠遇到佛法,也是無量劫以前就種下了善根,要對今生作難遭難遇想,不要覺得自己的時間還很多,以後有的是修行機會有些人說,修行是那些老太婆事情年輕的時候慢慢來,到老了再修吧。其實很多老人都有經驗,老了以後的思想更難管制,年輕的時候還好管制一點,越老越難控制。老了以後記憶力變差了,一會兒想到這個,一會兒又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了;一會兒打坐,又坐不下來;想念佛,一會兒可能又想念經了。有位老人家拿著念珠念佛念著念著就不念了,他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著念著,卻念成了「他媽的、他媽的、他媽的」。你看,念成了這樣!年輕人起碼不會這樣啊!我們要是等到念佛念出別的東西來的時候,才想到要修行那就麻煩了。

  界詮法師曾經講過,有個念佛成了南無彌陀佛,南無二十萬,南無三十萬」。世間人的頭腦很難管制的,等自己管制不住了再去修行,就沒機會了!完全沒有機會!所以佛才那麼重視我們得人身這一生。就是告訴我們,乘我們現在有一清醒頭腦,正好是修行機會;三惡道眾生沒有這個頭腦,沒有修行機會;而天道眾生有這個頭腦,但是完全用在享受上去了。所以修行人要適當減少一點享受,讓自己受一點苦,讓自己清醒一點。

  有些居士家裡生活過得很好,有三個保姆——一個煮飯,一個擦地板,一個洗衣服,而她自己到寺院里拚命幹活。你看這就是培福。她到寺院里來培福,算算還是劃算的。為什麼劃算呢?因為自己在家裡幹活沒有功德跑到廟里去幹活有功德。所以當自己腦袋還清楚的時候,要適當改變一下自己,不要享受得太多

  五、培養出離心,超越善惡

  過去無量劫以來,我們的心總是被快樂痛苦兩種情緒相互牽扯著。快樂把我們往快樂地方拉,痛苦把我們往痛苦地方拉。痛苦人心裡很痛苦,雖然他並不想痛苦。特別是情感遭到挫折的時候,就會痛苦得死去活來,為什麼?他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痛苦拉過去了,他根本無能為力。有些人是快樂力量拉過去了,也是無能為力。我們就在中間,被善惡兩種力量兩頭拉。

  今天善的力量把你拉過來聽經聞法,來做好事明天恐怕就有惡的力量你去壞事了。這些力量不停地互相拉扯,使你不能自主,所以你的人格成了嚴重的分裂。講這話有點聳人聽聞,其實每個人心都有兩把秤——兩個標准,這兩個標准成了我們人格的分裂,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別人的要求不一樣。比如自己不上早殿會說「我今天頭暈,休息一下」;別人不上早殿會說「你幹嘛不上早殿呢?頭暈一點有什麼關係,還不好用功」。很多的時候,我們對同一件事的標准是一個。有句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就是兩種不同的人格凡夫眾生自己的習慣中,把快樂痛苦、是和非都糾纏在一起了。

  佛陀藉此機會告訴我們,因為有這兩種力量,我們正好可以選擇:如果往快樂的這邊靠,快樂就會多一點;如果往痛苦那邊靠,痛苦就會多一點。就看自己願意往哪個地方靠!無量劫以來,三惡道的眾生已經徹底被痛苦拉過去了,自己沒有力量改變;天堂的人快樂拉過去了,沒有痛苦可言;人是快樂痛苦這兩邊都有,有選擇的機會。佛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快樂痛苦當中脫離出來,不被這兩邊拉走,這就需要有一出離心

  對於出離心,一般人感受不到。就像剛才講的惡道眾生,它沒有快樂就不懂得追求快樂;在輪迴的人,他沒有獲得涅槃快樂就不知道要去追求涅槃。幸好釋迦覺悟了,他在善和惡當中努力地尋找,走到善的這一邊,他發現純粹的善還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命中還有更好的東西沒有被這種善體現出來;他去受苦,修了六年苦行,在苦當中去體會,發現所有的痛苦也不生命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真相;最後他悟道了,悟到了涅槃才是真正的快樂涅槃超越了善和惡!六祖大師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不被善拉過去,也不被惡拉過去,凡夫往往處於無記的狀態停在那裡,傻在那裡;而禪宗祖師,他的心中善惡全部捨棄了,去感受善惡的那個「我」也被捨棄了,解放了!這個解放就是涅槃的開始,只有打破了輪迴我執才有機會見到我們生命真相

六、抓住轉凡成聖的最後機會

  以往我們可能沒有聽聞佛法,或者沒有聽過佛法的「第一義諦」,不知道要追求涅槃,不知道涅槃裡面具有的大智慧、大慈悲聽聞佛法後我們知道,從苦的世界可以跳出到快樂世界,從苦樂世界可以跳出到無我世界佛陀人生第一個看法就是對我生命內在價值給予了肯定:人身難得,具有重大的意義!只有得人身,才有可能輪迴當中跳出去,而且這是最後的一次機會。如果這一生跳不出去,那我們還要繼續輪迴,而輪迴以後是什麼樣,我們完全沒有把握。這就是對於生命充分肯定的原因所在。原來得人身是這么有意義,這么有價值

  佛陀人生的第二個看法是:輪迴苦海如果你解脫,不僅三惡道是苦的,三善道也都是苦的。很多人生活在享受中,凡是享受慣了的人都受不了苦。有些父母很寵愛孩子,捨不得孩子受一點苦,受一點委屈,結果孩子長大後,不是狂妄自大,就是脆弱得不得了。有句詩「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意思是說在陽台上種的桃李很嬌貴,風一吹過來馬上就會倒,而小溪旁邊的野菜、野草,春天一到,花開得很漂亮。所以古人常教育孩子說,人生意義在於能不能承擔,能不能把寶貴的生命利用起來,而且最有意義的一點是每個人都可以轉凡成聖。

  你們不要說:「我現在工作很忙,還沒有精力來修行。」其實就算一天上班十個小時,還是有很多時間可以用修行的。我小時候見到一個人,他在村裡每天干農活非常勤勞,挑著大糞去種菜,他在挑大糞的時候也在念佛,就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嘴巴是不停的,因為他聽說念佛可以往生,就一直念,白天也念,晚上也念,三四十年一直如此。他的功夫是從哪裡來呢?實際上功夫都是自己積累起來的。廣聞佛法後,就知道任何時候都可以用功修行,即使是在聊天的時候,也是可以用功修行的。這一是有機會轉凡成聖的,而且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是我們現在唯一能把握的機會這就是佛法人生價值的判斷。

第三節、修改錯誤知見

一、錯誤經驗

  佛陀看到了我們整個生命運行存在的因果規律,同時也看到我們都在追求快樂、舍離痛苦,而在這過程中我們有很多錯誤的行為。如何去改正這些錯誤的行為?佛陀在這個世間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經驗

  所有錯誤的行為可以歸納為一個原因:我們被世俗價值觀經驗干擾、所影響。外在的是別人給予的價值觀,內在的就是我們自己生活經驗經驗什麼呢?就比如說抽煙的人,他抽第一支煙不會上癮,但抽多了以後就上癮了,改不過來了;吸毒的人也是這樣。我們平常生活習慣也是經驗,這些經驗積累起來後,就會按這些經驗生活。我們不是活在自己的經驗當中,就是活在別人的價值判斷中,我們平常迷惑的就是這兩樣,而佛告訴我們,我們的經驗是有問題的。

二、勘破妄想

  很多人問我:「師父,我打坐的時候有很多妄想,去不掉,斷不了,怎麼辦?」其實這裡面有個重要的知見。我們講佛法知見,就是指你對妄想是怎麼看的,這很重要。如果你把妄想看作是家裡的一堆垃圾,需要清理掉,那你今天掃乾淨了,它明天還會出現。同一個妄想可以打十年、二十年。掃的時候好像已經掃乾淨了,事實上是沒有掃掉,因為它不是垃圾你想掃也掃不掉。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看待妄想呢?佛法就是要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的念頭想法妄想,妄就是「虛妄」,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是假的呢?大家看看自己的心,我們有時候想這件事的時候很開心,想那件事的時候又很痛苦,覺得自己妄想很多、很煩。可是如果你細細觀照自己的心,會發現所謂的「我快樂」、「我痛苦」或者「我很煩」其實是不存在的。我們好像感覺它存在,但其實它是一個假的存在,所以叫做妄想

  大家現在可以試一下,可以打一下妄想,想到自己的停在門口,腦子裡面就出現了那輛車。這時你覺得「我想到車了」,是不是這樣?真正情況卻不是這樣。因為你想到車的時候,並沒有跑到停車的地方去,是不是?你說出現在你腦子裡,其實沒有一個腦子的樣子也沒有一個你到車那裡去的過程你想到門口或者想到大殿你想的時候這個東西就出現了,它出現在哪裡呢?你找不到

  七佛偈裡面告訴我們:「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心就是我們所謂的妄想心,這顆心本來沒有生滅。它的真相是沒有生,不曾存在,未曾有;是因為有了一個境,才有了一個事物,在你去想這個事物的時候,你覺得你的心到那兒去了,其實所有的妄想,只是這些事物空靈心中的顯現。這個空靈的心的實質其實是空性,就是空性當中顯現了緣起,即緣起性空。這是我們體會到的內在的行為、內在的經驗。所有心裡的經驗是由外在環境和有相的事物積累起來、總結起來的,背後的這顆心是沒有的。這樣講可能大家會覺得太深、很難體會。但是佛法所講的,就是要讓我們把這個妄想停下來。

  

  三、水中月的比喻

  我再打一個比喻就像水中的月亮,我們總覺得是有個月亮水裡,很真實月亮是圓的、銀白的、發亮的,有多圓都看得很清楚。我們第一重錯誤就是覺得水裡有一個月亮。小學課本上講猴子看到月亮掉到水裡了,它們就接二連三就跳進水裡去救月亮。我們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覺得這些猴子真傻,其實我們比這些猴子還傻。

  我們的妄想就是水中的那個月亮,事實上是不存在的,然而我們一天到晚就想辦法要對付這個妄想如果你說「天上月亮掉進河裡去了我要把它舀出來」,當一碗水打出來的時候,我們看見這碗裡面有月亮,於是我們很高興,認為月亮已經被我們撈出來了。可是你發現月亮還在河裡,你繼續舀,不停地舀,要把個月亮撈出來,但每次撈出來以後,發現月亮是在河裡。其實每次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我們每一次痛苦的時候,總覺得「我」在受苦。其實錯了,從來就沒有一個「我」在受苦,這都是強烈的我執所導致的!這是第一重錯誤,因為我們沒有看到自己那顆心,沒有看到妄想本身是假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打的那個妄想,實際上只是你想的那個東西出現了,跟你其實沒有關係,那你還害不害怕妄想呢?因為那裡面沒有你,沒有一你去想,也沒有一個你到那裡去。比如說你認識了某個人,當這個人在你腦子裡面出現時,你就說「我在想這個人」,其實只是這個人出現了,跟你沒有關係。如果知道跟你沒有關係,那麼妄想中出現什麼人、什麼事,其實都是沒有關係的。

  我們的第一重錯誤就是以為有一個月亮在水裡,第二重錯誤更離譜:當風吹過來,水就開始晃動,水一晃動就有波紋,波紋一起就形成了波浪,於是我們看到月亮水裡晃動,一下是扁的,一下是長的,於是就開始害怕月亮怎麼會成扁的了呢?月亮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我們便想辦法補救,想辦法挽救這個變形的月亮。我們看到月亮是因為風吹來才變形的,於是就想辦法把風停息下來。很多時候,我們會在那裡不斷地攪動水,想把水中的月亮攪得平一點、圓滿一點。
  我們這一生的努力居然是一直在水邊撈月亮這就是我們在人生中,面對妄想的一種錯誤知見。我們沒有去覺知「妄想是不存在的」,妄想是由我執」延伸出來的。比如說我覺得那個人很好就想要多跟他親近;覺得那個人很壞,就想辦法躲避他。這就像水中的那個月亮開始變形了,我們就會辦法再把月亮補救回來。輪迴世界中,我們就是這樣地努力,但努力到最後才發現,這跟我們的心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當你執著它是月亮的時候,你的情緒就被它牽著跑了你看到那個月亮是圓的,你就會高興;看到月亮扁了,就很難過。

四、瓦解我執

  我們一旦覺得有個「我」在這個世界上,執著有個自我」的時候,就會痛苦當我們的心很清凈、很莊嚴時,就會很開心。如果煩惱來了,就受不了,就會要用各種辦法去解決。妄想實際上就是水中變形的月亮你說這跟真的月亮關係嗎?沒有關係。好像是跟水有關係,其實跟水也沒關係。其實是跟風有關係,而我們都是被業風吹拂的人
  風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業,包括我們的行為、語言思想。這些都會使我們對這個世界產生各種看法,產生了看法,就開始看不清自己了,就無法覺察到這個妄想的心了,這一點真的很可憐!我們需要把妄想停下來。
  從小到大,我們每天都覺得有個「我」在這世界生活,這個「我」好像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人會否定這個「我」的存在。但是如果問:「哪個是『我』呀?」你問一下自己,到底哪個是你呢?如果在牆上寫上你的名字,後面寫上一句罵人的話,你馬上就覺得有人在罵你。其實人家只是在罵那個名字你就名字當成自己了。如果有人把你的衣服燒一個洞,你就會覺得人家在欺負你,對不對?如果把你的帽子拿下來,在地下踩,你就會覺得他在污辱你。其實他最多也就是污辱這件衣服和這頂帽子而已,並不是污辱你,可是你會覺得他在污辱你。我們這個「我」的觀念經常會無限地膨脹。

第四節、邁向生命解脫

一、積極地改善人

  在我凡夫世界裡,一切行為經驗外在價值觀都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使我們的心態變形——說變態有些難聽,就說變形。我們的心已經不正常了,這個不正常的狀態,就是凡夫輪迴心態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知道,水中的月亮,實際上是真正月亮的倒影,你不要抓住水中的月亮不放也不要為水中的月亮而千辛萬苦,你要順著月亮方向,認清水中的月亮是不存在的,是空的。
  我們要如何放下呢?佛陀告訴我們,通過三個步驟可以改變現實人生這對人生來說是非常積極的。生命很寶貴,在寶貴的生命里卻有很多痛苦,而這些痛苦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們需要倍加積極、努力

二、諸惡莫作

1.不破壞我們的心和環境

  第一個辦法讓我們「諸惡莫作」。從因果相續的角度,從緣起的角度來觀察自己,不要去破壞自己這顆心!有些人會破壞自己這顆心。比如說明明很好心態,他突然想到哪一個人很壞,於是就生悶氣,這樣就破壞了自己這顆心。

   有些人會破壞好的環境。比如說在清凈莊嚴地方隨便吐痰,從而破壞了環境。沒有智慧的人也會破壞環境。像目連尊者母親,她因為不恭敬三寶,去世了以後墮落在餓鬼道。目連尊者證得羅漢具足神通,他用神通供養母親一缽飯。他母親拿到這缽飯以後,趕緊塞到腋下,用袖子擋起來,生怕別的餓鬼會來搶,等她手伸進去抓飯的時候,飯全便成了火炭,沒法吃了這是因為她自私的心破壞了所依的環境,明明是一缽飯,到她手裡就成火炭了。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對現實社會自己的人生不滿,別人對他好一點,他會覺得肯定有什麼目的;如果別人贊嘆他,他會覺得是在譏笑他、諷刺他;如果別人教訓他,叫他不做什麼事情,他又覺得是認為他做得不好,瞧不起他。本來人家都是一片好心,到他那裡都成壞事了,這就是凡夫因為不滿而帶來的煩惱。所以我們要學會不要破壞我們的環境和我們的心情

2.快樂秘訣

  美國有一老人,八十八歲了,過得很開心。有一次,一個電視台的記者采訪他,問他過得這么開心有什麼秘訣快樂是有秘訣的,密宗都講秘訣秘訣是秘不傳外、單獨傳的。他有快樂秘訣,是什麼呢他說:「第一,我不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因為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錯,你沒做錯,別人偏要找到你頭上給你製造麻煩。這種情況很多人都受不了,會起煩惱你要知道那不是你的錯,你千萬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讓自己痛苦老人接著說:「第二,我也不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我們會想,修行人有錯應該改正啊!「對!」他說,「我有錯,改正就是了,我為什麼要懲罰自己呢!」很多人做錯事情後悔一輩子,一天到晚在那裡想,對不起這個人,怎麼辦?你覺得對不起他,就改正過來,以後對他好一點,沒有必要懲罰自己。

3.真正的懺悔

  佛法告訴我們,如果做錯事情,要懺悔懺悔安樂懺悔是什麼意思?懺悔就是懺往悔來,改往修來。「懺」就是懺過去的錯誤,現在已經認識到錯誤;悔就是悔改將來未來不再犯這種過錯如果你犯了錯誤,對佛菩薩懺悔我以不做了,我改正」,自己就要改正,不再去做,但是千萬不要悔箭入心。做錯事情,老去想自己的錯誤,就是悔箭入心。特別是有出家行人,因為出家人是專業的修行人,自己做錯了一點事情都很在意,不能悔箭入心。比如說你殺了一隻雞,如果你每天都在想「我殺雞罪過很大」,這樣就會增長自己的罪業,因為你每想一次就等於在意業上再殺一次。你知道錯了,就趕緊懺悔懺悔完了就把它忘掉,不再去想;想起來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超度它,不要在那裡痛苦、難受。當然不能因為師在這兒說不要痛苦、難受,你就天天殺雞,那罪過就大得不得了!你就理解錯了
  不能讓後悔像一把箭一樣插在自己的心中佛經裡面也講過,聖弟子不再受第二支箭。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災難痛苦煩惱你就直接去感受這個痛苦煩惱好了,不要在痛苦煩惱上又對自己產生懷疑,產生更深的精神上的痛苦。比如說你被人扇了一耳光,很痛,那怎麼辦呢?如果你覺得他在欺負你,感覺心裡難以承受,可能比臉上挨一巴掌更痛。打你一耳光是第一支箭,只是你身體受苦;如果你心裡因此難受,就是中了第二支箭。所以對於有些癌症病人你不告訴他患了癌症,他還能多活幾天;一旦告訴他,他死得更快。為什麼呢?他一旦知道這個消息,心裡會更慌、更痛苦那就中了第二支箭。當然如果是有修行的人,你告訴他,反而能讓他早做准備,因為他心裡並沒有箭,他知道這是業報,自己承受就是了。

三、眾善奉行

  如果遇到了痛苦煩惱,我們要想到,痛苦只是痛苦煩惱也只是煩惱你就痛苦煩惱本來面目,這樣就不再受第二支箭了——不會在自己的思想上增添無謂的煩惱。其實只要你的心不痛苦外在痛苦都會令我們改善自己,不停地改善。所以在修行上,佛又告訴我們這一生最有意義事情,就是改善我們的生命,包括改善我們的身體狀況思想狀況和行為狀況,如果這三種都得到改善了,就叫「眾善奉行」!

  在改善的最終階段,要徹底把水中的月亮看空,認識到它根本不存在,要徹底打破善和惡的觀念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四、自凈其意


  第一步,你一定要善惡分明是非分明。第二步,在心靈世界裡,一定要把這些善惡是非觀念全部打破,你只有打破了,你的心靈才會超越,才會輪迴世界裡跳出去,這是自凈其意」的辦法

  如果大家一下子跳不出去,那就慢慢跳。就是通過學戒、修定、念佛、誦經,慢慢地凈化自己。佛法裡面的修行——做善事布施等,這都是修道前的基礎是為了集資凈障,集聚你的資糧。真正的修行一定是在誦經、觀想念佛或者參禪等,用這一方法都要離開善惡觀念念佛的時候,你說,到底是善還是惡?它一定是要跳出善惡的。參禪的人,參得死去活來,看念頭沒有生起來,善惡不生起來,也是要打破善惡觀念

  為了打破善惡觀念,我們先要去惡從善,然後再去善從凈,以清凈心來凈化我們過去的一切業習。如果我們過去的業習被慢慢凈化了,那麼無論我們在哪個地方生活,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我們的內心都是清凈的。遇到好的,我們會更開心、更自在、更感恩;遇到不好的,我們會更堅強、更勇敢,更知道應該解脫輪迴!這樣以清凈心調節我們這一生,我們的命運一定會越來越完善,我們就會越來越接近解脫,越來越清楚生命真相

  大家一定要相信,生命是有真相的,只是我們還不了解。所以通過對善惡的調教、改善和超越,能使我們徹底了解最後的真相那就成佛。祝願大家能夠早日成佛

第二章 佛法世界

第一節、世界現象:諸行無常  

一、四維時空情緒  


  前面已經講過,人的一生會受兩種因素的影響:第一種是外在社會價值觀,它能指導我們朝哪個方向努力;第二種是內在的生活經驗。由於我們的價值觀不斷改變,內在的經驗又各不相同,我們每一個人對世界感覺也就截然不同。人生觀的主體自我也就是我們自己,而世界觀的主體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

  通常人對世界的直接感覺,是能感知到的三維空間——長、寬、高,加上時間,稱為四維時空。但這四維時空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時空是我們的錯覺

  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感覺錯誤的。為什麼是錯誤的?時間在這個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我們直覺肯定是存在的,毫無疑問存在。可是你到底能不能拿時間給我看呢?它究竟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抓得住呢?沒有,哪怕連一個微塵都沒有。沒有一微塵,怎麼說它是存在的?那是為我們看到了空間在變化,由於空間的變化,我們就感覺到,這種變化就是時間,而事實時間是沒有它實質性的存在。

  畜生缺乏智慧,所以對時間感覺很麻木,而人卻可以把時間製成產品。時間本來是沒有的,它怎麼可以製成產品呢?科學家了不起,他們通過計算物質空間的變化,製造出鍾表來,精確到幾點幾分幾秒,這樣人們就可以相約碰面,可以如期辦事,使我們減少了很多的麻煩。但是即使如此,時間的本質還是空的,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找不到任何一個屬於時間東西

  現在科學繼續在發展,科學家經過研究以後說,還不止四維時空,還有第五度空間,存在五維時空。第五度的世界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情緒

  隨著我情緒的變化,時間和空間會發生改變。比如人在開心的時候感覺時間得很快,跟朋友還沒有說幾句話天就黑了。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千杯下去是要花很長的時間啊,可是跟知己在一起,還覺得時間很短。我們人間一百年,天上才一天,因為天人快樂了。可是如果心情很糟,或遇到困難解決不了,就會感覺度日如年。所以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與我們的情緒直接相關的。你的內心越是開闊、愉快,你的時間就過得越快,而它的作用反而越大。在同樣的時段里,快樂的人能做更多的事情,而痛苦的人,花很長時間卻做不成什麼事情,因為他整天都被煩惱所控制。

  有一居士六七十歲了,身體不好,我勸他:「你要好好念佛,趕緊求往生。」他說「不行,師父,我還沒享夠福,我還要享幾年福再求往生。」他還捨不得走。其實正因為人有很多痛苦,所以才覺得一百年好像蠻長的,而在天人看來,一百年只是朝暮之間而已。
   對於空間也是這樣,心態很好的人,即使在斗室之中也能感覺心遠天地寬。如果煩惱重重,即便在曠野中也覺得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在地獄裡面空間很擁擠,會跟其它的地獄眾生有摩擦,有碰撞。而在天人世界裡面,他們不會碰撞,不會摩擦。像維摩詰居士卧室,方圓只有一丈,但方丈之中可以容納八萬四千法王座,而且所有的法王座到他的房間里都沒有變小,他的房間也並沒有因為容納那麼多法王座而變大。心地開闊、無我人才能容納天下一切,所以空間也是由自己的心情引導而來的。
   我們的情緒會改變時間物質狀態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學家如果研究出來,能把情緒變成一個產品,這價值大了

  二、情緒管理

1.情緒能夠影響並改變世界

  什麼是修行?什麼是坐禪?其實,坐禪、念佛就是情緒管理。佛教所有的修行,就是為了讓我們管好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們的情緒會影響並改變這個世界,而我們卻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煩惱時告訴自己「別煩啊,別煩啊」,但還是氣得手在發抖。要打妄想的時候,叫你「別打妄想,好好念佛吧」,不行,還非得打妄想,而且偏偏是打你不想打的妄想,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你越討厭妄念越是冒出來;你越喜歡的,它越是不冒出來。我們發心要學佛,要清凈,要對別人好,但情緒它不聽你指揮,專門要搗亂。

  現在很多人管理不住情緒,就是因為我凡夫不重視情緒管理。從小時候我們就不重視情緒,想發火就任意發火,高興了就任意高興,所以養成了習慣。特別是歲數大的人修行就比較困難,為什麼呢?他們幾十年的經驗情緒已經成習慣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這習慣之下,他想修行力度就要加大,否則很難見效。

  情緒管理不好還會給我們帶來災難。記得我出家的村子裡,有夫妻兩人經常吵架。他們住在四樓,吵架的時候經常把電視機等一些值錢的東西從四樓全扔下去,然後過幾天兩人又去買,經常一年要摔兩三次。情緒管理得不好是要付出代價的,會給自己的生活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不唯如此,情緒管理不好還會給這個世界帶來麻煩。人在世界生活,不是只有你一個人,而是有很多人。一家人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到鄰居;一個團體的人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周邊另一個團體;如果各個團體的人情緒不好就會影響這個社會

  情緒管理不好,不但會影響到其他人,而且還會影響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凡是山水秀麗的地方,附近的人情緒管理得就相對比較好家居整潔、花草打理得很好的人,說明你的情緒管理得不錯。如果到你家裡去一看,桌子、板凳髒兮兮的,還擺得歪歪扭扭,花盆裡的花乾枯得快死了,一看就知道你這家人情緒沒管理好。古人有一句話:「上門休問榮枯事,但看容顏便得知。」走進你的家裡,不必問你是興旺發達還是倒霉,看看你的容顏,看看你家裡的布置就一目瞭然了,就會知道你的生活到底是興旺還是不興旺。

  2.水知道答案


  日本有一學者江本勝,他研究了水以後,寫了本書叫《水知道答案》。書裡面講,水會受我們情緒的影響。很奇怪吧!水怎麼會受我們情緒的影響呢?他給水增加了不同的意念:同樣的兩杯水,分開放在兩個地方,對其中一杯說「你好」,對另一杯說「你真討厭」,然後把它們放到冰箱里冷凍起來,讓它結成很薄的冰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們結晶的花紋:講「你好」的那杯水的結晶花紋非常漂亮,講「你真討厭」那杯的結晶花紋就很難看。他做了十幾年、成千上萬次的試驗,每一次都是如此。他不只是直接對水說話,還用筆寫,寫上「我愛你」或者「我恨你」。寫「我愛你」的水結晶後的花紋非常漂亮,寫「我恨你」的就非常難看。

  其中一次實驗,他把水拿過來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結果發現水結晶後花紋特別漂亮他做了很多實驗後發現,最漂亮的是念「嗡嘛呢唄咪吽」後產生的結晶花紋,就像一座宮殿一樣,非常漂亮!念其它的都比不上這么漂亮。通過很多次的試驗,他得出一個結論:水也是有感情的,也會知道你的情緒,也知道你對它不好

  實際上,按佛教的話說,並不是水知道你對它不好,而是說的人情緒影響了它。像中國古人講種花,特別是蘭花,種蘭花人要是沒有性情,這花非被他種死不可。有些人經常給它澆水,很著急、很勤勞,就把根澆爛了。所以種花不僅要有經驗,還要有情緒

  3.將情緒轉化為產品

  日本人研究了水的結晶以後,就把這項研究成果研製成了產品。有一家制酒廠的老闆,他發現他的酒的配料、配方都非常好,可別人就是喝不下去,沒人喝。他看了這本書以後找到答案了,他的制酒廠旁邊有一屠宰場,天天有豬要被屠宰,它們被宰殺的時候是非痛苦的,喊叫的聲音非常凄厲,這種聲音影響到了他的酒,所以沒法喝。後來他搬到一家音樂廳旁邊,天天聽人家播放音樂,兩三年以後,酒的味道非常醇厚,成了名酒。由此可見,情緒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捕捉的,可以將它轉化為具體的物質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到底如何抓住情緒,讓情緒表現出來,從而使我們知道,如果情緒不好了,我們怎麼去改變這種情緒,進而把世界改變得美好起來。

  現在有個科技的產品叫做測謊儀,通過測量出你回答問題時的心理變化,從而知道你是否講假話如果你對著儀器講假話,你的心理波動就很大;如果沒有講假話,你的心理反應就沒那麼明顯。通過它破了很多案。犯罪嫌疑犯被抓過來以後,審問他,他一講假話,測謊儀就能測出來,知道他是假話。但是測謊儀是不是能達到非常精確的地步呢?還沒有。如果它到了非常精確的地步,就應該像我們的鍾表一樣,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不少。

  如果這樣研究出來,我們大家以後對這個世界認知就多了一樣,知道自己不僅生活時間和空間里,還生活情緒之中。

  我們從小到大,無論在學校里還是在家裡老師父母告訴我們:「你要珍惜時間,要趁年輕好好努力,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這都是告訴我們珍惜時間。人們按照空間規律性的變化,把時間研究出來了,然後又劃分了年、月、日,我們才有機會說「你要珍惜時間」;如果沒有被研究出來,勸你去珍惜時間就好似跟一個瘋子或者一頭豬講「你要珍惜時間」,他(它)可能是沒感覺的。

  一般的人,如果告訴他:「你要修心養性啊,你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啊!」他是不會在意的,他會說:「管不了那麼多了,你們都是唯心的。」其實,如果情緒可以成為科學產品,那麼我們以後無論教育人也好,在日常生活也好,就知道:你要注意你的情緒。這其實是佛陀早就發現最根本的問題之一。佛在菩提樹悟道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妄想執著就是我們在情緒上對這個世界產生的一種極端錯誤的情結。我們現在還沒有打開這個情結,如果通過學佛能夠把這個情結打開,我們所有的情緒都會好轉。

  三、世間無常

  1.時空是不真實


  一般來講,情緒是由於我們的對於時間和空間的執著而產生的,《金剛經告訴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就是空間相,你我他也是空間相,壽者相是時間相。佛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是不存在的,時空的人、我、眾生相也是不存在的。

  為什麼說是不存在的呢?因為時間無常變化。我們認定有一時間,可是任何人都抓不住時間。客觀的時間好像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公平的,不管窮人富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對哪個人多一天,但是因為每個人情緒不同,所以對時間感覺可能會長會短。原因在哪裡呢?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業,都認為時間真實的,空間是真實的。我們就執著時空真實,無法改變,把空間的這些物質都看成是實有的,我們的錯誤就在這里。

  佛陀告訴我們正確看待世界第一個著手處,就是要看到諸行無常,一切萬物不是固定的,而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變化,沒有一東西不會變化。包括人也是從小到大都在變化,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物質有生住異滅,都是從產生、持續、改變到最後消滅,每個事物都遵守這個規律,這個規律是我們大家都要看到的。

  2.你怕死嗎?


  很多人因為沒有聽到佛法,所以很怕死大部分人都是怕死的,我也怕死,因為現在還沒有辦法把握死亡。死亡以後到哪裡去,我們不知道,當然會害怕;如果我們知道死亡以後會到哪裡去,就不害怕了。有些念佛求生西方的人,他們心裡面非常堅定不移,確信自己此生一定能夠往生西方,此身是最後一次輪迴了,以後再也不輪迴了!往生到西方以後,自己還可以再來娑婆世界眾生那時候已經超越了生死,已經勘破了時空執著。所以對於信心堅固人來說,他不害怕死亡。死亡就像換一件衣服,過年時換掉一件舊衣服會有衣服穿,我們當然不會害怕了。

  對死亡後的去處沒有把握的人,沒有一個是不害怕的,除非是傻瓜、腦袋有問題的人他不想這么多事情就不會覺得害怕就像掩耳盜鈴的人,自己把自己的耳朵蒙起來,去偷人家的鈴鐺,然後鈴鐺響起來了他說「我沒聽到」,他以為別人也聽不到。很多人說:「我不怕死亡,反正有生就有死,這很正常,怕什麼!」其實他比誰都怕。死亡一定會到來,我們對於死亡存在著恐懼心,這是為我們沒有認識到「人的生命無常的」這個道理。如果看到了生命無常的,我們就會看到有一個不是無常東西,它從小到大、到老、到死都不會改變。大家能不能看一看呢?這是一個很深的話題。

  3.用什麼來成佛

  很多人經常到寺院里去請教師父師父問他:「你為什麼要學佛法?」如果我問你們:「你為什麼要學佛呢?」可能每個人有一答案,而最準確、最標準答案是:「我要成佛!」從三皈依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佛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