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翫法無得

(一)公案本文

僧問澧州龍潭崇信禪師曰:「髻中珠誰人得?」

(緣起現象界與本體界,佛性之獲得,真心佛性,何種人可得之?)

崇信禪師曰:「不賞翫者得!」

(修有為法者,均迷惑於有為法之功用,而玩法者,自不能空其一切相,得了悟自性,終不得證入法空理地,亦不能悟真如體性喜歡玩弄咒術心法者,宜應慎戒之。)

僧曰:「安著何處?」

(實性空性顯露後,髻中珠得後安於何處?)

師曰:「有處。」

(悟空後禪定力堅固,可不再沉空守寂,應依慈悲心起用,不墮入空亡,永住在空處。)

僧曰:「有處即道來!」

(空、有本是自性一體兩面,亦是道之本來也。)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修法空智時,對自己來說,無事時不要常起妄想心,或胡亂祈求,而似想要有所得。如此,終究將因認識不清法的真實而終究無境界可得,因一切法無常故,認識不清,常會被虛幻之法所騙,或被業緣所欺而證不到法空,更得不到解脫。我們只要能隨時對心不起一事來煩它,面對著諸事緣來時也能不起一善惡、美醜之心之相應。

能做到如此境界,則自己體性虛凝而能現起靈通之力,因寂滅而能得妙有之用。若行者無知,草率躁進,在雞毛蒜皮事現執著之心,或落於語言文字等事相。如此,實是本末不分都是自欺欺人之舉。修行人若有絲毫、微細念頭被抓住、綁住,則此是地獄餓鬼畜生叄途所羈絆之相,若淪落後,縱經萬劫而不復得人身

行者修證時,雖獲得聖名,但與凡夫名號並無不同,都是聲名字,只是一個假名相而已。若一個人慾求有為,想得到些什麽法力,這不會是很累嗎?若對有為之法求之,則當你得到它後,對它起厭倦心時,卻揮之不去,如此又要成為心頭大過患,這終究是無利益事的。

時下有些人未悟說悟,行徑乖張,宣揚自己悟的境界,是真悟還是錯悟,又無明師 定,還到處亂罵別人不是,看其行為不像是一個開悟的人此種行為會給有智慧後學產生錯覺,也許他會說:「開悟若像是這樣,那我不悟也罷!」

開悟的人心性顯露,應是無話可說,忙著在對付內在微細習氣哪有心去執著外境的是與非。另還有諸佛菩薩、正護法神在督促,哪有給你講話餘地。舉一例來說,廿年前剛開始出來說法時,事理有些還不是太正確,一提到稍有違反事理者,或顯然是事實但不能明說者,就有一力量阻止你出口,這力量來自於自己的覺知,或是諸佛菩薩的督促,到現在還是存疑。也有同學 談時,遇到不能說,且有一覺知的力量阻止他說出,但到底是業力太強了,最後還是衝出口來,說後才在後悔問我怎麽辦?當然,能隨順覺性不說最好,若是業力強過你的定力,說出口來,業既已造成,那坦然去承受就好了。

行者真悟後,自然能現出般若智慧世間智,對外境所見所聞,皆能空掉其心,不會好勝、好辯,好說是非,不會說己是而他非,何況自己都還在任運期間,所知所見都不真實就如小孩說話似地,天真但不切實況,明眼人看在心裡,難免為他可惜。所以我常告戒你們,修行過程間不要亂說話,亂立「名言」,一說話,人家就知道你的境界習氣還有那些。古僧大德常說的:「潛默將養」,意思是什麽?怕你小孩(素法身小孩)認法不真,故不要亂說話。心還未凈,故要隨緣將就修心。

《大般若經》中雲,修行境界無所謂對錯,只是大眾成佛的道路上,今生立足點不同,所達到的境界不同,外道天道佛道世間禪、小乘大乘菩薩道等,各有其立足點,故無所謂對錯。就是今生成魔,千萬億年後,還有回歸正法的時候,故無對錯可言,只要認知今生是立在何界地就好

果地佛如世尊具足各個境界,當世尊成佛時,其修證是從世間禪、出世間禪、出出世間禪等完全經歷一趟,故他具知一切法。其他我等眾生今生世間禪也好,學出世間禪也好,外道法也好,佛道也好,小乘也好、大乘也好,代表走到一站

我看某某同學,他喜歡南傳小乘法,我們的「經行法門是他去南傳國家學回來後教我們的,我也為他高興,到底他已有個入處。不能說菩薩道應從觀心地入手,你為何還喜歡行戒?如此尊重每個修行人哪有是非可言!不能認為他人與你不同,說自是而他非,這是不學觀心入空的行者,不求法空智,雖言行大乘法,說是悟,到頭來悟後迷的,還有一大堆人哩。

2. 釋題

公案名為「[習+元]法無得」,「[習+元]」字是古字,和我們現在的「玩」字一樣,到修行要進入開悟階段,能覺得一切的妄想習氣執著等,都與自己體性無礙,雖知道那是本來就有的一點靈通力,但能不去玩弄你心意所起的法,如此才是修無為法的正路。

以前在《大乘精舍》上課時,某天有位較老的大德問:「你一天到晚課堂上一直在講『開悟』,那『開悟』是什麽?」這位大德以前沒見過,不知從那兒來的,我愣了一下,就告訴他說:「開悟的『開』是打開之意,『悟』就是悟見自心習氣等。」這實在就是開悟真實寫照,如果你不知道什麽是「打開我的心扉」,跟你講後,還是不清楚。心的窗戶打開,就可以看到屋裡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亂七八糟的,貪、 、痴、慢、疑等種種習氣妄想真真假假一大堆。能看到真心以外的妄心,這個妄心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能控制的是第六意識的主觀意念,我要想我要聽是第六意識心,可以隨自心意

但打開這個本來之妄心,幾乎不聽你的指揮、控制,就像灰塵一樣,掃把一掃,它就飛揚而起一樣。你在這時覺得一切的妄想,跟阿賴耶識的種子都會現,所以你叫它不想,它不會聽你的。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前後照樣依序而出。在禪宗來講,這時是散亂或散位不定的時候,沒有一個完整的主觀意念,也不受主宰。當今提過此現象的,好像只有月溪禪師,他言悟後習氣毛病合盤托出,真的就是這樣子,若沒有這樣子你就沒有禪宗所講的大徹大悟

到此時,只要你不隨此念轉,當法塵靜止時,就能見其空性,才有見性樣子,也才可說明心見性。故明心見性是最後的階段但也還沒聖人。心明見性後應可回過頭來觀此心,進入行陰區宇的修證。某些道場不動就說已明心見性,真是不知境界過程

當然剛剛講的這位大德,他大概從沒聽過這個,沒表示懂或不懂,當成聽故事一樣,就回去了。當天晚上睡覺時,這個外道行人就來壓身,我用心意他說,修外道法終究沒辦法打開心扉的,沒辦法求得解脫的。這也是標準外道邪師之類,都是修些有為之法,不會去學習入空、證無為。

真正禪宗行者是等到開悟後才真正在修心,所以講「我空智」、「法空智」,是開悟以後才能修的。開悟以前修的話,你斷不了它們,因為你沒有看到心的根本,你看都是表面的妄心,這個住境生心,你看什麽就起什麽心念,聽到什麽就起什麽心念,這樣沒有修入你真心深深處。對境生心,境有色、聲、香、味、觸等,真正我們要看的是,阿賴耶識裡面所儲存的種子,累劫累世所養成的種種概念習氣放不下執著,深根蒂固的習氣。既然打開來就能修它,打不開怎麽修?打不開就等於我的腦筋窠臼沒有破,就是有一點靈通力,也修不到心。

現在來說怎麽[習+元]起法來呢?你會玩法就是心開了,心開了就是證得六結使(動、靜、根、覺、空、滅)中的「覺」字位了。到此境界,心覺知以後,能起心動念相應,它就可以成就一切法了,但同時你也就造業了。開悟後就是地上菩薩,沒有開悟就是地前菩薩,不是真正的菩薩今生有能力證到開悟了,不管用什麽方法,練氣功也好,打坐也好,念佛也好,只要你打開本來的話,就是地上菩薩

楞嚴經》里講的,要修一大阿僧 劫才能夠開悟,你以前有沒有修到一個阿僧 劫呢?「阿僧 劫」是不可數的數字,但是很用功的人就不見得,因為他發大心,不吃不睡,日日用功,這樣用功的話,就縮短了的修行時間。所以《楞嚴經》裡面阿難讚歎世尊說:「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 獲法身。」不必要修一個阿僧 劫就可以獲得法身,問題是說你破得色身時,你要知道起心動念馬上就在造業,這不是行為造業的問題,是心念造業的問題,所以心念就是感知、覺知後才會心動念的。

其實開悟的時候和我們要死亡時很相像,死亡時會起個中陰身,開悟法身活起,但同時也有個中陰身,因心還不清凈故。法身清凈的,中陰身還是不清凈,所以會受到業力的感召,業力裡面有什麽貪、 、痴、慢、疑等,都不減滅的話,這時候就會亂想,想到那一個人對不起你,就怒火從生,起心動念想給他好看,或咀咒給他出車禍。這種害人的事是很簡單的,不要你身去做什麽事,只起個出車禍的心,想讓對方死掉,真的就能成就。但起了這個念頭是在造業,造業都是有因的,你殺了他,以後你會他殺這是果,你不知道因果事實,到這時候才會覺得因果真的太可怕了。

你玩心時,起什麽念頭會成真,他真的會被車撞死,真的就是那麽靈!因為很靈,所以你要小心!不要去玩這些心念,因為這時候,你起心動念想做什麽都會成就。初悟者還不知道心的厲害,都會患些小事端,也就能體會、警覺心動就能成就譬如說你心想,看那個傢伙福德怎麽夠呢?上司居然要派他出國!你起了這個念頭 不以為然的心,本來他是要出國的,但最後他不去了,因為你起了審判的心念,所以他就不能去!陰錯陽差總是有個因卡住了,你起心動就可以左右人家的因果,但你要知道,你不是 羅王,不能判這個、判那個。

你們要懂得這些利害關係,不能去玩心法。為什麽在這個階段祖師大德要我們執杖牧牛?你這頭野牛太野了,你說就是修得不錯,才會開悟,但裡面的牛還有很多的野性。未悟時,表面上總是客客氣氣的很講理,等到進入深深處的時候,你潛在業力現,你才會警覺哦!原來是這麽回事我還有很多毛病。以前理智正常時,你認為修得很不錯,等到進入這個狀況的時候,全不是那麽回事!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合意,動不動就發脾氣,跟人家吵來吵去,那才是真正你深深處的心的東西修行要修這些,這些不去除的話,心不可能空掉,不可能證到有果位的境界,所以很多修行人都卡死在這里,很放縱玩弄此心,是沒辦法走過去的。

有一外道走到這里,會現什麽狀況?現五根的靈通,眼睛可看、耳朵可以聽、鼻子可以聞、..,那有什麽用?那是實修剛起步的一種功能,因為氣比較旺,打通經脈了,譬如說打坐時,氣在兩個耳朵越來越脹越痛,到最後通了,就可以聽到鬼神講話聲音,或者其他類眾生聲音,這不是真正的天耳通,天耳通是連小昆 講話也能懂;而我們只是可以聽到另一層次聲音這是什麽呢?是我們的耳根去聽,不是用我們體性去聽的,所以練到通靈的人還沒有開悟之前大概是這類的。

有些人都是掛羊頭賣狗肉,披著佛教外衣的人到處都是。知道修行走錯路,就要將這些都滅掉,這在《楞嚴經》裡面講都是色陰魔相。不要看到「色陰魔相」就很可怕,不是!「色陰魔相」就是代表修行到那個境界才會有那些現象是個境界,但不要去執著它,不要說你打坐可以看到、聽到什麽。很多的護法菩薩、..,你能看到也不必高興,你是比人家多一點點的經驗這是修行必然的一個現象,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起的一種異能,跟神通無關,是一種修行過程的指標,但不要執著這個,一執著就著魔,真的會著魔。

所以你起了什麽異能都要拋棄,能這樣的話就回到真正心修行,心的靈知靈覺,你就可以感知一切境,知道你內心毛病,這時候你一次、兩次經驗才會體會很多事 哦!我起心動都能左右人的命運!這還小意思,有的如果是 心很重的,害心很強的,是會害死人的!為什麽這時候,祖師大德要你執杖牧牛呢?等於是牧牛人拿了棍子在旁邊看著這頭牛稍微不守規矩,去踏別人的秧苗,這就要打屁股了。

這時的修行,只要念頭一起,最好就要止住它,什麽呢?因要讓心大死一番!心大死一番才能對外境不粘,才能對內心種種種子所現的業及業緣不去執著,這樣才能超越;心大死一番就是不要讓心起念,心起時就看著它、壓抑它,它就滅了,你只要看著它,它就滅,它就不敢再想,就怕你沒智慧在此境界時,這個惡念是不能起的。

怎麽壓抑此時的心?當怨恨別人的心、害人的心起一個字,或兩個字的時候,你就要觀它、壓它,不能讓它起。當然要練習心大死一番,心死後過一陣子,善念會起,善念是可讓它增長。雖然祖師大德常常說善念要滋長,要讓它充滿一點善心,但心大死一番的時候,你就會不想做善事,惡事已經先覺知過了,惡事在第一階段已經空掉了,不會去害人,開悟的人是不會害人,除非悟了以後被他深深處的貪、 、痴、慢、疑的習氣迷惑,業力大於慧力,你開發出來的般若智慧,沒有智慧去轉你的業。

譬如說對於「貪」字不除,就可能有現象就如上師提到的 悟後迷,貪師父的法,雖悟了自心,但師父還有些好法沒有傳給他他就不爽,起了害心 想害死師父來取得法,為什麽呢?只為了貪師父的一個法,由此可知我們內心貪心。我們說惡念不要壓它,要觀它,在這階段之間就是要修空觀,不能去玩一切的法,不要去玩它,法不能去縱容、不能玩,體會一下就好了,起心動念怎麽能這樣、能那樣!那我以就不隨便心動念,要以平常心見一切事,見一切人,不管是喜歡討厭的,都不心動念的話,就不會去玩法,這樣才能進入空相,才能悟到真正的佛法 解脫道。

所以要證得「法空」,不是那麽簡單,你心裡的習氣毛病都要控製得好,大毛病不去犯,小毛病會犯,因小毛病沒有警覺,不要去跟人再起瓜葛,所有的恩恩怨怨都要放下,如果是你放不開的話,你就見不到你本來的體性,所以要舍!佛法只要能舍才能得,如果你不能舍,那一定得不到親見體性

公案所講的「髻中珠」,能舍才能得,「得」不是一個「有」,「得」是得到我們的佛性 空無的體,我們佛性是隨一切緣才能夠去了知,才能夠解脫,我們要的就是這個,不是要過程中顯現的花花綠綠,看起來好像很充實,其實都是真實的空花水月這是佛法的跟一些外道不同之處

如果你沒正確觀念的話,常常會走錯路,誰願意走錯路,終歸到因緣果報關係福德具足,所以他半路上會有這些問題,會跟外道學法,或半路上沒有智慧走回來,越走越遠,本來要走大道,結果是越走越遠了!這講起來冥冥之中有一種因緣果報關係,你如果懂得因果的話,多種一些善因,多供養諸佛菩薩就會給你智慧,有智慧進入狀況的時候,自然就有因緣,這邊接觸到可以給你正法的人,那邊接觸的人可以給你條路,這樣你就不會迷失。

3. 語體文解

僧問澧州龍潭崇信禪師曰:「髻中珠誰人得?」「髻」是古代的人頭發上打個結,結上有的用簪,有的用寶珠去固定它;這里的髻中珠不是在講這些 飾品,是在講我們的真心佛性講到髻中珠就談到我們的本體

公案緣起共有兩個,一個是現象界裡面的事,都是因果輪迴的,有輪迴所以有現象界,現象界是森羅萬象很熱鬧的。另一個如果回到本體界的話,那就是空,空無的體,什麽都不用談,那空無的體可以應緣,一應緣的話就是物質現象界。你修到一個境界,應緣進入現象界沒關係不著境、不掛礙,能做到不掛礙你就無礙了!無礙的話,就可在人生之間,處處沒有掛礙。

舉個例來說,如果你修得不是頂好的話,有天你開悟了,即使在公家機關上班也覺得呆不下去,為什麽?因為和同事之間處不好,和上司之間也處不好,和下屬之間更處不好,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你要修心讓心死掉,就要規 你的行為,這時候跟現象界的這些,都顯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比較通俗的說法是「合不來」,就是心沒有空掉,不能處理這些現象,或者不能沒掛礙就很鬱悶,唉!還是提早退休好了!退休了在家除了另一半之外你最大,其他大概沒有人可以管你,這個就是什麽?就是考驗你的心有沒有解脫

如果你說:「我不是為了逃避周圍的長官、同事、...之間的事而提早退休,而是為了要做更大事情。」如此那另當別論。不能說在某種處境下,修了一半就呆不下去了。所以這個有得考驗有沒有真正的無礙,其實越困難環境,越能夠磨練你的心智、磨練解脫智慧,能磨練你到底真的解脫了沒?

上次我也講過,在修行過程之間,為了要守戒也好,為了守自己的心不造業也好,你就跟別人有點不大一樣,如果再講到覺知,我們覺知是有點靈通,那你對這件事情覺知不用做了,做了一定不成功,所以你的心不想動。但你若不是主管,你不能決定不做,那也只有做了,結果當然不如意你的心感覺不靈沒有用!因不能不做呀!我們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認為沒有用了,所以就不做不做的話,怎麽可以得到長官的認可,關係一定搞不好,怎麽辦呢?他壓榨你、整你、排擠你,就看你有沒有解脫?有沒有逆來順受,看你有沒有不著境,看你有沒有自在,這時候最好磨練了!

不在逆境修,去那兒修呢?這些菩薩是在考你,所以你不把他當成一種討厭的人,當成一種在磨練我的心讓我解脫的人。在本體界里要修證到這個無逆無順的境界對於現象界的一切事都要沒有掛礙。這時候我們要找的是真心佛性,那怎麽得呢?那一種人可以得到這個髻中珠呢?

崇信禪師曰:「不賞[習+元]者得!」這髻中珠不要去觀賞它,也不要去玩弄,不要去它會發光來照外境,不要說它很好玩,可以這樣、可以那樣,認為很好玩就去玩它,不能玩!一玩,你起好的念當然還好,起了不好的念,就造業害人,所以不能去玩、不能動它!因為這個時候很好玩,是很好玩,很多不懂的人都在玩這些,玩的結果怎麽樣?身敗名裂!每個看起來很有力量,很了不起,徒眾一下子聚集很多,道場一個一個開,不久遍布全省,但最後都是身敗名裂,入地獄就像射箭一樣快,所以不能玩!《金剛經講到這個階段就要修空,當然要以觀空智來破一切有相,有相對著你,能不起煩惱,破內在的一切執著,就是消你的業,不要去著境,在斷你的習氣,不要讓它真正成為再造業的種子。 

我們按語說修有為法,玩法者終不得證入法空理地,不管還沒進入的時候,修什麽法都是有為法,譬如說禪宗要不要打坐打坐也是修色身的一種,不管你觀心也好,念佛也好,都是有一個法在,只是禪宗有一境界來,能學習讓你的心不要著境,不要隨緣起滅;不要隨緣依你的習氣說好或不好來對境生心,這樣的話就不好了。這時候就是在修無為。

我們說要修證入真正的無為,真正的無為是真如無為。修無為過程有(1)虛空無為,(2)擇滅無為、(3)非擇滅無為、(4)不動無為、(5)想受滅無為、(6)真如無為。這些都是在修行之間的一個無為境界,但是有層次的,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的證到真如體性的時候,這些都還不具足,所以有階段性的無為境。

虛空無為」:心裡面如一片虛空,不存一切境,似無色界的境界,把你的心觀如虛空一樣,所以覺知心,沒有去起想念,性如虛空這是空無為的狀態這是外道的無想天的無想境界,這些都不真實的,因真如離諸障礙,猶如虛空緣故「擇滅無為」:好的,我才做;不好的,我不做。有選擇性,無漏智揀擇的無為。 「非擇滅無為」:好不好無所謂,皆能以無為心對之。因為你都還有一病因,但不會做得太離譜。若本性清凈,當然不用揀擇。 不動無為」行者遠離叄禪時,滅苦樂受,舍念清凈,所證之無為。 「想受滅無為」行者入滅盡定,想受不起,似涅槃之無為。大迦葉尊者現住雞足山,保護佛的正法眼藏,待彌勒菩薩下生成佛,將傳交給彌勒佛。此尊者是入滅受想定中。 真如無為」:是涅槃勝境真如現象,這才是我們要的,是佛性真如無為,既然是真如無為,回到自己的心來的時候,他自己會應緣,不必用你的習氣毛病應緣,所以你的佛性可以面對一切境,這種無為,不用一法但可以轉一切境。

如果修到體性心性如一,就如大圓鏡智一樣,沒有這些枝枝節節的東西境界來的時候,你不會粘它,不會被抓住,如果你有知覺的話,唉!這是善愛的心,喜歡某種東西,或是厭惡某種東西這是怕死的心,這是愛欲的心,這是...,你看知覺那麽多,業來就隨便抓,你怎麽會解脫解脫不了!所以你內心清凈就是一切無為,舍一切,不管好的、壞的,主觀、客觀的意念都要舍掉,舍到不能再舍,沒有好壞分別,沒有什麽分別,這樣的話,你看大圓鏡裡面是空,沒有一個法可以抓住你。如何調解你的業,就像你手掌張開那麽大,故會去抓業緣。我們的體性空,把「空」劃一小點,手掌能不能抓住?真正的體空是無量的,跟虛空等齊,怎麽去抓?劃這個「空」,是給你們體會一下,我們的體性是怎麽樣,大的像虛空一樣,圓融沒有枝節,沒有貪、 、痴、慢、疑等種種毛病或者是什麽心都沒有了,我們的業就像一隻手一樣,要抓,怎麽抓也抓不住,這個太大了。

如果我有怕死的心,只怕出去就會出事,剛好這點被抓住,它不要抓住整個你,只要抓你的習氣毛病就好了,那枝節就來了,就被抓住,怎麽解脫解脫不了,所以沒有辦法轉境,能轉境的是什麽?是無為!上一節所講的「無為法」是最高無上的解脫道,不是你去修那個咒,修那個法,修得多好都沒有用的,你真心反照,就能夠產生無窮的力量,反而可以轉境,不要去玩法。

不賞[習+元]者可以得髻中珠,[習+元]法就是修有為,禪宗來講很簡單剛開始就是修有為,有為是在干什麽?是在忙著治你的心,這個念頭起,看著它,動念幹嘛?沒有你動念的地方。想到小孩子 想他干什麽?小孩跟你有什麽瓜葛,所以你看著它、罵它,它就去了,不再想!所以禪宗為什麽能直接趨入體性呢?

現在講的是依空應緣才起一切自性,現在我讓它應,所以它的自性無從起,聽到聲音,聽到是聽到,不讓我的心(聞性)聽到馬上去追第二念,自性聞到聲音,但是我在第一義諦「空」裡面,不讓它起相應的心。

什麽是「第一義諦空」:是空得不能再空的意境,第一義諦空以聲音來講,聞性聽到聲音以後,不再執取它;聽了句話,沒有引起我的好、壞相應的心。這樣人家在罵你,你不覺得有人在罵我,只有一個聲波過去而已,不起第二念想,住第一念之境而無著。你怎麽會生氣,當然到這個境界你不生氣,因為你沒生氣種子這是第一義諦空,禪宗就是要修到這樣子的。

密宗是修有相密,有相密是身、口、意叄合一,身體打坐,手結手印,心中觀想,口中念咒,這是叄合一,大部份是觀月輪,觀修法本尊譬如說觀世音菩薩就觀觀世音菩薩,修那一尊菩薩或那一尊佛就觀那一尊,觀是無中生有,是誰生起來的?其實都是你阿賴耶識所幻化起的,你的心所幻化而起的,所以心本來就不真實,心所幻化的能當真嗎?像我觀太陽好了,真的!太陽好大哦!一直在發白光,發什麽光的,這是你的意識幻化出來的,既然我可以觀太陽,那可以觀佛像嗎?可以!

你觀阿彌陀佛他就現;你想媽媽媽媽影像就現,這代表你心有那個能力會幻起一切境,如果你這樣的話,跟我們剛剛講的動、靜、根、覺、空、滅一樣,處在那一根上,是在根結上,所以這時候要修大手印也就是密宗的大手印。所謂「大手印」就是在修空觀。

我們有叄位在中華佛教居士會的老同學,去參加密宗灌頂,是無上心法、無上密法的灌頂。結果,每個人灌頂完了,他說這個法是至高無上的,沒有口令、沒有意念、沒有咒,是為大手印禪宗開始就是在修這個,密宗繞一圈,讓你觀,能觀後,再回到原點,最後直接驅入體性的空,為什麽要這樣呢?你說每個人直接用自性來看體性不是好嗎?有的人不喜歡這樣,要有個東西可觀,才覺得有意思。這牽涉到因緣果報智慧的問題,他們一定要繞一圈,他才會痛快,修法時要有個東西可抓住。修什麽?修觀呀!若說不要去觀,就看體空那個樣子他就覺得這個樣子很可怕,還是觀一觀我在那裡。若不心動念,光觀一個空,這樣子他修不來,會害怕,倒底我在何處。這是真的牽涉到智慧果報問題,勉強不來的。

所以有人很喜歡密法,有一天你修得境界了,最後還是要修空觀,觀一切法空,那不是剛剛講的「動、靜、根、覺、空、滅」的「空」?你還要走一趟。所以法都是一樣的,不管你從那裡進入,到最後都是相通的。

我說入門有八萬四千法門入門後就只有一法門,學空觀智,不修空的就像外道,一樣會迷失掉。如果真正沒聽到正法,得正確教導的話,是很容易迷失掉,你不知道你在修什麽?你認為修得可以飛,可以知道過去、未來,可以知道他人的心裡面在想什麽,認為這樣就很偉大,很了不起了。真正在修佛法,剛剛講的這些都是枝節而已,我們要的是真正證到體性空,哪一個因緣來了我不被它抓住,這樣才能解脫。你如果真的修得很好就像菩薩一樣,能千萬億化身眾生誰想你,你就可以化身去幫忙,化身不是隨便起的,所以叫做「應化身」;不是自覺無聊,起個念去你家看看你那就是有為。心不清凈,一個人的心亂跑,是外道法。

有時候看到很多同學因緣蠻雜的,也不能叫他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出家人也是一樣。以前在《大乘精舍》的時候,有位同學常常被一個修外道的人跑到夢裡去,這個外道大概太無聊了,吃飽飯沒事做,心亂跑,後來搞得兩人有情發生,這不是迷失在愛欲里。真正的菩薩化身你有意念他時,他給你一個應化身他自己本身的體是空的,所以你想觀世音菩薩的同時,全世界有五十億人口也在觀世音菩薩,他們也都是佛教徒,觀世菩薩就化五十億的化身給他們,每一個人一尊觀世音菩薩化身你有什麽願望,他都能滿足你,這才是化身。所以有意念想他,他就化身而起。阿彌陀佛也一樣,你憶想他,當然你現在還沒往生的時,憶念他沒有用,真的是想走的時憶念他,他就來接你走,所以一切法都是相通的。

回來公案。僧曰:「安著何處?」如果是你不玩法,可以得到髻中珠,那得到後要放到那裡?這無為法得到以後,放在那裡?你說剛剛在講空,永遠空到底是不對,所以在六結使的「空」之後,有個「滅」,此「滅」是對待的滅,不是絕對的滅、沒有了,也就是對境不生心,境是有了,但我不著境,不生心,這就是「滅」的境界。「不著」是什麽?是「動、靜、根、覺、空、滅」的生滅法不再起,習氣毛病不再「啪」的一下起,能住境而不通商量。

生滅法」是什麽?是動滅靜生,靜滅根生,根滅覺生,覺滅空生,空滅滅生,證到滅的時候,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這是觀世音菩薩教我們的法。生滅滅已,生滅法,滅的時候,我們寂靜體性要能夠對境界不著境就是滅,此境現前就是佛性現起。「寂滅」是佛性代表,什麽是佛性呢?有空、不空的兩面,「空」就是「寂」,寂然是我們的體;「滅」是有境,對境但不住,是「不空」。所以體是空,滅是有相,能住「空有不二」境界。你的佛性空體可以感召、感知,住不二境的時候,這就是佛性的本來。

若沒證得空,直接入滅的境界不好這種人定力不夠,因為沒有空的修證,所以定力不夠,小境界來的時候,可以應付,沒有掛礙;大境界來的時候,沒有辦法,我們在面對業力的時候,有時候是很可怕的,它不來則已,要來就是全部一起來,自己、家人、..,不如意的事一直來,你能不能放下?能不能沒有掛礙?這是要有真正定力面對,不是書本看一看,懂得就有定力,所以空最重要在於磨練,沒有磨練的定力是沒有用的,腳根不穩,所以空是重要的!

很多人說不要修,我們就有佛性了,那是自欺欺人,自已沒有這樣去走一趟的話,當下認為如六祖所講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這樣你修什麽?沒錯!那是六祖呀!你的妄想習氣佛性同在,怎麽解脫?所以我們看祖師大德文章,不要斷章取義,然後就自成一派,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佛性,如果這樣的話,六祖為什麽要跑到獵人隊待了15年?他是在修內心無始的習氣,要證入空,他只是告訴你修到最後就是這樣,或道理認知是這樣的。

釋迦牟尼佛說眾生皆有佛性,只是妄想執著不認識它而已,所以你不修,怎麽斷掉妄想執著呢?你有妄想執著你就凡夫,你修到覺知歷歷,好像什麽都是真的,這個時候你空不掉的話,就像會算命,但不會轉命,所以你修佛法,還修不到能轉業的話,就是會算命不會轉命,也沒用,算命先生算你那一年會怎麽,那一天會怎麽樣,怎麽解呢?他不會,那不是他的事,沒有辦法,確實沒有辦法,如果他說辦法的話,是騙你的錢,有辦法的話,何必落到算命地步呢!他能轉命,早就發大財了,何必一天賺幾百塊錢呢?

回過來,空修證完就要回凡,去空就要回有,到最後能入「空有不二」。「空有不二」也就你常在經典上看到的「中道觀」,中道觀我的看法是很簡單幾個字就說完了,以我們如實空的體,去面對如實不空的境,內心又能如如不動這就是中道義。如實空是要去證的,不是我們嘴巴講講的,如實不空的境就是指外境,如如不動,不是我什麽都不做了,不是的!是我有感知,但內心執著,因為有這個境界,我知道,我以如實空的體去面對,或者去感應如實不空的境,能夠如如不動,這才是圓滿境界

學佛修到空,只是走一半路。我空智、法空智,你說法空智很難修,你修到法空智,但你還沒有圓融,所以修到法空智不是絕對空,不是什麽都沒有,而是你坦然的去面對有的境界,但你不被它轉,境界來還可以轉這個境。那諸佛菩薩更厲害,從空中(無相)去化一個有,所以能變化無量無邊,度化一切眾生那是依空起用,這不是只有面對,如如不動還不夠,還要從真正的空里起用,就是從無中生有,用這個心法化一切相,然後化一個境,化一個人去度化眾生這是諸佛、大菩薩才有辦法。我們真正能修到解脫就很不錯了,除了很發心出家好好去修,道理懂了,要發願精進的去修,去體會空是怎麽樣的,從空中怎麽去起一切有,怎麽去幻化,這個在《法華經》裡面有提到,《華嚴經也有

我們現在要修空,不講心相,在第一階段解脫時,要懂空理。等到你要修神變時,就要講唯識,沒有這個心,不認識它怎麽去變,變不起來,唯識得很清楚,證得大圓鏡智時,心是清凈了,然後我們的體性依眼、耳、鼻、舌、身之五識起用,才能產生神變。以前說眼睛要看看了心會生煩惱,耳朵不要聽,聽了會勾起我內心善惡美醜,怕煩惱,所以要收回來。到最後「成所作智」起時,就要用這個五識,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等識去產生你的神變,這是心的用。

第八意識不清凈的話,就是沒有大圓鏡智,這些你們都有念了大圓鏡智就是說佛法要修四種智慧 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是破解第六意識的分別執著,及對一切法的執著,第六意識清凈的時候,你就有妙觀察智,來觀一切眾生、觀世間一切相,簡單講的話,妙觀察智就是你的行為要端莊,不是隨隨便便、彎彎曲曲,就能觀一切眾生相、觀世間一切相。如果你心是這樣彎彎、曲曲的話,不平行,你看別人也是彎彎、曲曲的,因為你用你的彎彎曲曲心去看別人,你心不清凈,就沒有妙觀察智去分別其他人;若心清凈,不用什麽神通就可以看他的心,可以從講話內容看出有沒有心病,妙觀察智是入地菩薩第一個要去修的智慧

如果剛剛講的彎彎、曲曲的心態,其實這就是我見,主觀意念太強,分別心太強,就起不了妙觀察智,所以我見、分別心、執著,主觀意念,沒有辦法去除,就產生不了妙觀察智的功用

平等性智是第七意識特性,第七意識執著阿賴耶識一切法塵中為我就有善惡順逆之不平等覺產生,如此就得不到平等性智。你有對法的執著,對善惡一切境界不能夠同等觀之,不能夠讓它平等覺。譬如說善惡,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怎麽會相等呢?或者說苦樂相,身體痛苦,跟氣充滿色身的快樂,沒有什麽分別,這才是真正平等平等性智怎麽得到呢?你心要無病,所謂:「平等性智心無病」,如果沒有病就沒分別。我們都喜歡快樂喜歡善的,不喜歡惡的、痛苦的,這有沒有平等?沒有!有樂不樂,有善不善,有苦不苦,這些就沒證得平等對我來講,我現在感冒生病了,感冒就看醫生吃藥,平常心對之,不要去煩 我生病了,沒有力量了,沒有..。不要討厭生病我不要感冒,這就是有病,怕感冒。

回來公案他說:安在那個地方?我們按語說,不沈空守寂,應依慈悲心起用,不住空處。眼觀外境時,我定力不夠的話,我什麽法看不開,被粘住時候,我要觀一切法空、沒有我,以及「諸法無我,諸行無常,寂滅為樂。」這是佛的叄法印。釋迦牟尼佛怕末法時期,大家迷迷糊糊,沒有辦法分辨那個是正法、那個是邪法,所以告訴我們叄法印,如果那一個人講法,依這叄個道理講就是正法,否則是邪魔歪道。

諸法無我」,法裡面沒有一個我,「諸行無常」,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事物這是我們肉體無我,要追求寂滅才是快樂的,寂滅剛已講過了,不要去執著有為法,或執著一切法裡面有一個我。那一個人講法,拿來對對看,其實這是乘法修的,這邊講的幻一切神變的是大乘佛法,是大菩薩才能修到這個境界

僧曰:「有處即道來!」簡單的講,從空回有,那就是我們一切法本來就是那樣,你還沒修以前也是有「空」、有「有」,只是那時你不知道空,沒有解脫,現在證到空了,再回來到有的時候,你可以依空的體,面對不空的境,都沒有掛礙。你還沒有進去以前就是這境界你要走了一趟才會知道;就像你沒有去過大陸,在電視上、電影上,講大陸講得頭頭是道,北京、天安門、..,沒有踏實感,如果去一趟以後,天安門是個大廣場,對面有個什麽東西,你去了以後才知道。修行也是一樣的,到裡面繞一圈後才知道,哦!原來是這樣子

舉個斷食例子來說,陳大德以前沒有斷食的經驗也沒有體會過斷食的過程,現在一步一步的去體會,體會然後去衝破色身的苦痛,這些都是她的經驗。講了半天,你聽是聽了,不曉得回去忘了沒,很多同學開始講到重要的時候,我們認為很重要,但他聽是聽了,有聽沒有進去,等到過了一年、兩年、叄年碰到這個問題,不要說兩叄年,就以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來說,碰到這問題,他就來問,不知道的時候跟你講沒有用,你不注意或不關心,等到真碰到問題的時候來問,是不會忘的,這是我的切身問題,當然不會忘記。就講經典義句也一樣,經典上每一個字都是很重要境界,你聽歸聽,那個法師講的幾十卷的錄音帶,從頭聽到尾,但習氣毛病還是一樣沒有改進,這就是還沒有進去那境界,如果真的走一趟的話,一進去再出來雖結果似一樣,但是還是要進去,進去修才能體會,原來就是這麽回事

回到了本來,就是「空有不二」。「空」、「有」本來就是一體兩面,所以空跟有,一個會生滅、一個不生滅是在同一個體上,如水與浪是同一體,「空」如水性,「有」如波浪;水(空)能隨風(緣)起浪(有),水性是體 不生滅,波浪是有 會生滅。我們就代表空,可以產生不空的境,但知一切空的體,這兩個不同,不空的境完了,就回到這個體,那個因緣來的時候,它就現。從那裡現?從空現出來,因緣滅了,這個也沒有了,回到空,所以這是生滅法。什麽是生滅法?動、靜、根、覺、空、滅,你的心就跟著動、靜、根、覺、空、滅在起滅,所以懂得生滅法、不生滅法,然後練到習氣毛病沒有,就有解脫能力就可以業力,所以法空智就是這麽練來的。

( 86 年 3 月 11 日 講於 龍潭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