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5.月有圓缺

(一)公案本文

僧問舒州投子山大禪師曰:「月未圓時如何?」

(緣起現象界,行者心未凈時妄識頻生,將有何現象?)

禪師曰:「吞卻兩叄個。」

(著有相而證不至空相者,前五根著境生識後盡攀緣故,所謂住境生心者是!)

僧問:「圓後如何?」

(月未圓行相如上,那月圓時又如何呢?行者證得清凈,獲圓通圓滿法以後的境界又怎麽樣呢?)

禪師曰:「吐卻七八個。」

(七識末那妄執性已滅,八識善惡業異熟識亦斷,始可謂月圓也。月圓者當證得叄身四智,成就佛道,未得者不能執取其境,不然都是妄語也。)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一個未有消息行者所要修的法是去除前五識著境生識(六識)之毛病開悟行者要修的是斷除六、七識的妄分別與執著,兩者差別要在於粗、細習氣的去除而已。若一個自謂已悟行者,去不掉五根入塵後的見聞知心,反而常生起分別心想,產生我是他非、我高他低、我對他錯等差別想,不知去斷除自心的妄執性,那真是不知修行方法,此種人定是未開悟行者,那怕是自已印證自己說已開悟了。

怎麽說呢?若是一個開悟行者,已登菩薩之門檻,當得諸佛菩薩的親自教悔與護持,他定能由自性中與諸佛法身相應,也能常住空寂之中,若有因緣來時心中法相,然行者餘習猶存,還會微細餘習來煩惱正當那麽時,諸佛、大菩薩會以「語化」或「意化」來教化此已開悟行者

簡單講,一個真開悟行者,因心眼已開,虛空諸佛、大菩薩心意念起,您很容易接收得到,因此能受諸佛、大菩薩的「語化」、「意化」來教導您,故此開悟行者,行為是中規中距的,永遠不會有差錯的行為,更不會引起世間人諍論、毀謗等事端。若不是像這樣的話,此行者沒能進入「執杖牧牛」的境界,當然就沒有開悟事實。那行者自我觀心、牧心外,如何受諸佛、大菩薩語意教化呢?例如,當行者內心對某大事尚不能釋懷時,心會冒起煩惱妄想,此時諸佛、大菩薩會飄送一句話給您:「放下!」,提醒行者諸法幻有,自當不理不睬而放下諸佛菩薩再提醒您做「執杖牧牛」的工作,一個行者若不知或不能輕易的做「執杖牧牛」工作,表示此行者還沒「牛」可牧,當然也可說未有真實開悟境界可言。

2.釋題

公案名為「月有圓缺」,以「月」來代表要尋找的自性,例如禪語錄中的「指月錄」,即是以「月」來表示行者要獲得的佛性,以「指」來顯示各種修行法門或話語。月圓代表一切圓滿,所謂一切圓滿包括滿足六波羅蜜多,獲得福德兩足,得叄身、四智,具一切種智,這是如來地的初步境界。月未圓者當然說是月缺者,月缺是行者修行於半途之中,既然行者途中,得要自己知道應如何修行,如何來突破色身的束縛,如何來控制五根入塵生識的煩惱,如何讓六、七意識住境不生心,或更進一步做到六、七識住境時,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修證境界

行者開悟後在調伏業識中,第六意識、第七意識等所起的妄想習氣毛病行者都要調伏之。調伏前、後的境界是不同的,所以「月」代表我們的體性體性圓滿的時候,它是清凈的,如果有缺月的時候,就是我們的業力妄想習氣尚勇,所以修前、修後的境界根本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若是一真正開悟行者其心是很敏感的,一住外塵境即起無數的分別想念,當然也能看到眾人的內心世界去;當此之時,就要修習妄執性減低,使其心的敏感性不那麽強烈,之後才能慢慢進入覺而後得無礙的境界這是對第六意識妄分別的調理。之後,當對第七末那識妄執性去除,第七識常執第八意識中的法塵為真,諸法中有我。凡夫也因為這樣妄執為真,才沒有辦法證得解脫,那怕是證入色界無色界等善境界行者。若真能八識心田中的種子、法塵不起妄執,此行者當已去除善、惡業異熟識的行相,當然能證得自在解脫了。

因此,未悟行者,月未圓故,所以五識有染,更不用談六、七識的毛病了。已悟行者六、七識的微細習氣猶存,但不會嚴重到發露於外,導致無謂的世間諍論。再經內心的調伏,當能使六、七識妄執性徹底地瓦解,獲得內外身心自在、無礙境界

3.語體文解

僧問舒州投子山大禪師曰:「月未圓時如何?」月者代表我們的體性,如果體性還沒有清凈圓滿的時候,是什麽境狀呢?按語說:緣起現象界,行者心未凈時妄識頻生,將有何現象?月沒圓是現象界里的事情,妄識未滅時,將顯示出什麽現象呢?

大同禪師曰:「吞卻兩叄個。」二加叄變成五,可謂指五根門頭入六塵之境語意反過來講,五根住境生塵後都被它(五識)吞下去了。就是說我們的妄執性著境,眼、耳、鼻、舌、身這五識還不能自主,還受第六意識所左右的時候,五識就不清凈,會對外境攀緣,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等塵境都會起法來相應,所以就有無量的心法產生,也就有無量的煩惱發生要把滅掉

前面的二叄已述,二加叄等於五,代表前五識,圓後講吐卻七、八個,可說在講七、八識等,怎麽沒有講到六呢?換一演算法可說二叄即是六,此第六意識分別心依附在前五識的。若以唯識論來說明禪師的意境,當知前五不凈時,是因第六意識妄分別而成不凈,不然五根面對五塵境生識是不會造業的,它們僅有了知其塵境的功能,不會有很強的業用,都是第六意識使它們蒙蔽。前五識要起法用,是要加上第六意識才能起功用,所以談到五識要有功用的話,一定要加上六識,光是眼識它不會起分別作用的,也不會造業的。耳識也是一樣的,鼻識、舌識、身識都一樣的,只能了其境,不能知其分別現象

「了」跟「知」有什麽不同呢?假設有一東西,我們能夠知道這是東西那是「了」,但是那是什麽東西就不知道了,要知其境就要第六意識加進來。「吞卻兩叄個」是說把你眼、耳、鼻、舌、身等識生法相,再加上第六意識才能夠狼狽為奸,生起一切法,造一切煩惱業,這是月未圓的眾生心行相。

按語說:著有相而證不至空相者,前五根著境生識後盡攀緣故,所謂住境生心者是!

又問了:「圓後如何?」月未圓是那麽樣的行相,那月圓時又如何呢?行者證得清凈,獲圓通圓滿法以後的境界又怎麽樣呢?月未圓有五識加六識起外境妄執的執著,當心對外境能不執後,再轉修內心不凈,將內心八識心田中的妄執性滅時,應有何境相可言呢?

師曰:「吐卻七八個。」第七末那識有妄想執著的妄執性,第八識是根本的識心,第七識妄執第八識一切法塵為真,這是無始無明的根本,也是造業及輪迴的根本原動力

現在禪師說:「吐卻七、八個」,第七識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妄執的根,本體清凈的阿賴耶識要起一個心法我心妄執這個心法為真,這是什麽?是第七意識,只要第八識風吹草動,它都把它抓來當真,所以你在心中心法持咒念佛,叫你能夠起功用念佛持咒的是第六意識專心在第六意識上,念佛之間還有一念頭在飄,有一念頭在飄,這時你發覺有兩個心,一個是在念佛的心、念咒的心,一個是腦筋裡面還有飄動的念頭,飄一些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的妄想念。

這來自於那裡?來自於第八識田中的種子種子是有影像、有念頭的,當第七意識來抓它,就現其境了,這個境就會在心湖中產生念頭飄呀飄的,所以你不念咒、念佛的時候,不用意識去想,它也在飄,在無意識之下我們的念頭也會飄,那種現象跟現在不一樣,這個根本心識就是第八識種子

你在打坐也好,修心中心法也好,都會諸法很多人報告時提到,他看到了什麽影像,晃一下就沒有了,這影像是來自於他的第八識田中,以前你看過什麽東西腦筋裡面就記下來,在修法的時候,氣掃到它,它就會起現行;很多人不知道就執著這些境,好境執著無所謂,壞境執境就會被嚇壞,其實不管善、惡境界影像都不要理它,一晃它就會沒有了。你要是認真去看它,它也會沒有,不能起意識心,因為起了意識心就沒有了。

有人報告寫了,起了什麽影像,好像什麽似的,要把它看清楚一點,它就不見了,看清楚一點是第六意識起功用了,第六意識功用就回到現實,回到你的意識心的話,就沒有法塵影像了。人在定中迷迷糊糊也好,或進入另一個世界也好,潛意識它就會現出來,如果你看到好的、不好的就執著的話,就回到第六意識為主,也就是回到我們人間來的樣子,所以那個境就沒有了。

第六意識是分別心,你起了分別心它就不見了,你起的意識要把它看清楚點,它也就沒有了;很多比較好的人,會想看看那是什麽?會發光哦!那我要看看是發什麽光?這個念頭它就沒有了,這些都是禪修之間的必然會起的現象,起後不要去執著它,現就現,不現就不現,微光就微光,亮光就亮光,這些都是妄想執著

第七識末那識已滅,有妄想當來自於第八識種子映現,七識去執著它而化出來。若第八識善惡業異熟識也破滅了才是真正得解脫的時候。善惡業異熟識在金剛道以後才滅,行者開悟以後再修到不動地(八地),最後才能入金剛道。開悟者是地上菩薩開悟後到不動地(第八地)菩薩,在小乘法里是阿羅漢,在大乘法里是不動地的菩薩,心能如如不動神通萬端,再下去就會入金剛道,金剛道就是如來地。到得金剛喻定以後,才可說是真正的覺者之定---佛定。八地菩薩還有善惡業異熟識,雖然他能面境如如不動,且能神變無量,但輪迴的根本沒有滅,善惡業異熟識沒有破,還是善有善報,這些善業還沒有滅,故說修到不動地的時候,行者還要閉關

閉關」干什麽?是求諸佛菩薩給你灌頂,主要來滅這個善惡業異熟識。現在行者閉關並不是這回事情閉關 是謝絕外緣,然後自己在裡面看大藏經,天天在關里做功課打坐念佛拜佛,這種閉關跟當初禪宗所講的閉關是不一樣的。

禪宗修證過程列有叄關,開悟時是破本參,不破本參不入山,山是叢林,以前的叢林是在深山聖地裡面,有好山好水,風水很好,有山有水,又是什麽龍穴之類的。開悟以前為什麽不入山呢?因開悟以前剛好要去磨練自己心志,且要廣積福德,培養開悟的資糧。

那些開悟的人內心沒有很大的毛病, 有貪、 、痴、慢、疑等微習,有毛病但是淡薄、微細的,這樣就是資糧具足。我們積福德,修自己德行供養諸佛菩薩功德圓滿的話,有天諸佛菩薩跟他加持他就會有機緣開悟了。所以一個人要成就,定有佛、菩薩的協助。

行者破本參後,就要開始入山,反而修斷內心妄想執著行者開悟以前不入山,天天在人、事、物上,面對好人壞人地去磨練自己的心智。這個人太離譜,我面對他的時候,我可以不見怪,甚至於也可以接受他的欺負,這樣的去磨練自己,修自己的德行

有些道場叢林的訓練制度,是將初出家者排到第一線去販賣東西,這個攤位由你去看,前來參觀、禮拜者,有佛教徒有非佛教徒,他們來買東西的時候,挑東挑西的,你用什麽心態去面對呢?是笑臉?是生氣?還是逆來順受呢?從認識眾生中學習自心自在修行本來就是這麽吸取經驗的,修得差不多了,福德具足了,有點基礎了,諸佛菩薩會來跟你加持,讓您有機緣開悟

開悟以後入山是干什麽?入山是修內心行者心對外境的人、事、物,所起的貪、 、痴、慢、疑等微細毛病都在這里斷,慢慢的斷,斷到對一切念、一切妄想都不執著了,心能夠如如不動,心不動就是禪定力

定力還沒有修得以前,我們說是散位不定,很多人報告寫者「散亂」,散亂是對的,但是「散位不定」是不一樣的,「散位不定」不等於散亂」;「散位不定」就是你的位置已經是登地菩薩,但是你心還是不能如如不動,這種亂是內心在亂,表面上沒有亂,開悟的人智慧內心在亂、內心交戰,他不會表現在外表上,什麽習氣現起時,雖能照知,但是他不去做

很多人不清楚,散亂而不控制,就是有一點跟神經不正常一樣,想什麽就做什麽,這就精神不正常。以前在大乘精舍上課時,有一位修密法的插班同學有一次打電話給我跟我昨天他不曉得怎麽樣,晚上兩、叄點突然想要到高雄去,然後他就真的起床,不曉得怎麽找到車子,真的就去了高雄,這種是無慧照諸境界神經病就是這個樣子,想什麽就自以為是的當真,把幻境當真,冤親債主或是不清凈的東西,就利用你這種認識不清心態給你製造事端,把你搞得天翻地覆,本來人家不知道你神經不正常,就給你搞得大家都知道你神精是有不正常

如果說我只有內心在亂,有很多胡思亂想的念頭,但我沒有表現在外,雖然沒有到開悟階段,現在很多修心中心法修到第五印,大家的妄念很多,你不要我心散亂你要寫成「妄想」,因為我沒有去做,沒有亂掉,只是心很雜亂而已,一個念頭一個念頭一直出來,所以要說是妄想,不要說散亂散亂是有一點神經不正常的語氣。

那散位不定是有智慧的人開悟以後有智慧化解他對外境、內境的妄想,所以他內心亂不會顯現在外面,人家不會看清楚,這就是處於禪的境界中,因為心還不到如如不動,所以他的心很敏感,看到什麽、聽到什麽,常常還會攀緣,因覺知心強盛故。

這個禮拜天告訴各位,有很多人修到根起通的時候,眼睛可以看到光,看到鬼神,看到佛相,..等等,有位同學私下講當他結手印時,蓮花就現出來,有誰看到?這是你還有根,還在世間禪定裡面,能夠用耳朵聽到什麽,或用眼睛看到什麽東西,這都是色界天裡面的天神境界,如此放不下怎麽能求解脫,沒有辦法解脫你要超越這些現象,不是以這個為目標,要進到無色界就要突破色身。

無色界只有心沒有相,看不到什麽相,只有心感而已,所以很多不管是天生的或是修什麽法得到色根(眼根、耳根舌根、..)等這些異能,你不好用心把它超越的話,那你還世間凡夫,永遠沒有辦法突破,我已經講好幾次了,很多人是有這些毛病,不知道超越,你看上師的書,到最後什麽都沒有了,你能看到什麽就跟魔為伍,所以只能用心去體會一切境,未達此境就要突破。

開悟就是要進入無色界,無色界的天神跟地上菩薩的色身境界是一樣的,只是無色界的天神不去解脫法,執著一切心意念為真,所以到最後禪定力衰弱的時候,照樣去輪迴。那地上菩薩不一樣,菩提薩 不一樣,菩提薩 觀一切法虛幻不實在,不去執著為真,這樣才能對一切內、外境界時,真真、假假的都把它空掉,這樣怎麽還有妄執性去輪迴呢?沒有了!

所以這個是很重要關卡,不破本參不入山,另一句言:不到重關不閉關,「重關」是什麽?是如如不動的本來樣子,到這一你的心就可以對境如如不動,對法也能如如不動本來就是樣子。故重關是回到老家一樣的,我們不迷失時就是能如如不動,現在也已能如如不動,就是已到重關了。

還沒有迷失以前我們就有這種功夫,然後迷失掉了,所以造了無量的業,輪迴了千萬億劫,不曉得淪落到那裡去了。現在有幸又修回來,修到找回來我們自己的清凈體的境界,這時候再求閉關時,就是要來善惡業異熟識,因為它輪迴種子還沒有滅,種子還在,所以求諸佛菩薩加持灌頂。

接著就是金剛道,金剛道後異熟識才滅,所以說「金剛道後異熟空」,到這個時候才真正沒有輪迴了,種子識沒有了,八地菩薩種子不滅,但是他不去受生,為什麽?因為他解脫知見,所以就沒有煩惱,不執一切法,雖然有不清凈的種子在,但他不去受生,大阿羅漢就是這樣,大阿羅漢跟八地菩薩是一樣的境界。而羅漢是修自己而已,自己解脫就好菩薩呢?心如不動外,還有一個為眾生痛苦過意不去執著,要度化眾生心意未去,這是菩薩羅漢差別

內心種子能力讓他成熟,那才會沒有業緣現、果緣現,金剛道就不一樣,金剛道是異熟識種子都沒有了,諸佛菩薩差別就在這里,諸佛內心清凈了,菩薩不見得善惡業異熟識去掉,一切的異熟識都在八識裡面,那你悟了以後體性清凈無為了以後,第七識、第八識這些毛病都去掉了,這樣才是真正修佛法修到最後成佛境界

我們按語說:七識末那妄想已滅,八識善惡業識亦斷,始可謂月圓月圓者當證得叄身四智,成就佛道,未得者不能執取其境,不然都是妄語也。

幾天有一位同學到我家來,他說跑了很多的道場,各道場開悟的定義都不一樣,當然是不一樣,有的因為行者對一特殊的境界有所了解就認為這是開悟有的人說我看到光明了,就是開悟了。有的人認為是我內心無念就是開悟了,有的人開悟以後,看到內心妄想習氣一直冒出來才叫做開悟,所以外面的人說開悟有叄不等。其實禪宗開悟一定要是大徹大悟

以後待機緣成熟,當把禪宗講的大徹大悟境界講清楚、說明白,但現在簡單講大徹大悟應有身、心兩方面的改變,一者身體氣脈全通,真氣布滿整個色身,不能睡覺,也不用睡覺,只要稍加調息精神即能恢復。二者心能出離,識神常要脫離色身他往,甚或想永遠脫離色身而入滅。叄者待神識能控制不再要入滅後,即能執杖牧牛,斷種種微細妄習。四者心初凈後即能以心感知種種人、事、物的事端。五者心知萬境而能不黏,且無礙、自在開悟行者心地到達自在、無礙的境界,總在15~25年間,看各人的福德智慧而不同。

在十幾二十年間,行者修空、無相、無願等叄叄昧中,很多地上菩薩做了很多善事,他都不會去記憶,等於在阿賴耶識里不太去想它,不會再記下來,這樣你才能解脫超越。不是說不要去做善事,不要去做惡事,惡事一定不會去做,到如如不動階段時連善事也不去做,等到過了這個階段,心慢慢又被打開來,再接納世界的一切。之前,因為他要證到如如不動境界,他要盡量秉棄外緣,不跟人家交往,這是在學習禪定力

定力有了的時候,才可以再把心開放,歡迎一切境再來,因為我有定力了,不怕有多重的業,或怎麽樣的,講清楚一點就是我已經練得一身的功夫了,所以你們儘管來,我再跟你們打交道,但我絕不會被你們轉了。這時候的境界高了一層,到了十地法雲地,清凈的心就可以眾生無量的清凈

昨天有位同學打電話給我,說為了另一半家裡障礙重重的。以前我也曾提過有位同學,心裡 心起震撼整個世界。在大乘精舍上課時學員都要打坐,我突覺得奇怪,今天道場怎麽會有一股怨氣那麽重呢? 心實在太重了!下坐後即上課,上完課後有位同學就帶了一位女孩子前來介紹,問她有什麽事,她說:「我的那一半怎麽沒有道理,怎麽另結新歡,我很生氣我要毀他,要把他毀掉。」剛在打坐時,她的 心震撼整個道場,連十方虛空都受震撼!

你能不能看到她的 心?喜歡用眼根去看人家的,她的臉色有黑黯光。但 心是無色無相的,只能用心感覺、去感受。跟她講一些話後,她回去後即清凈一個多禮拜,這種 心已經沒有了。但昨天她又來電講了,每一次打電話來時跟她講一講,她的心就可以平靜一點 ,這是什麽?是跟你講話的人、或是周圍之間修空、無為的人,所釋放出來的一種空無的能量,即能使她清凈;你修那個可看到光,看到影像的,可以算命的,可以...,有什麽用?幫助不了眾生的。

佛法認識不清楚會走錯路,你要的是空,空掉一切相,在空之間人家會感受那種跟你一樣的清凈你要什麽法?沒有什麽法!她跟我講電話,我答她而已,這個就是佛法修的如如不動的心,就可以感動周圍或感動天地一樣的清凈

( 86 年 10 月 6 日 講於 龍潭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