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見法師:判斷自己——與2011短期出家學員的對話

判斷自己——與2011短期出家學員的對話

背景:三個月短期出家即將結束,師父學員座談。

寬見法師:現有什麼問題,包括所有的顧慮,都可以提出來。

※※ :後面這段時間感覺還是挺適應這種出家生活的。

寬見法師:不要總是用感覺來做判斷,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真實的定解和智慧來判斷。因為感覺是會變化的,光靠感覺是不夠的。當然你也可以談談你的感覺,沒有問題,可以談談。

※※ :就像您說的,這種東西會變化,是因為這種事情還是想得比較少吧?

寬見法師:短期出家結束之後,有的就還俗了,有的想要長期出家,是不是啊?

※※ :嗯。有些困惑,也不算是特別大的困惑。我朋友兩天過來著,要找我聊一聊。跟她一說,我想留下來一段時間,也許話沒說好吧,她有點反感,急了,然後她就有點受不了。這對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寬見法師:她的這種情緒的波動對你也生了影響?

※※ :有一點。我始終覺得外面的影響對我是有,總覺得這種影響還是來自自己最大,應該不是別人的。

寬見法師:是啊,如果我們自己內心當中本身就有一些不確定因素,當然外界的影響可能會觸動它。

※※ :我現在有一點……如果要想起來的話,還是有東西放不下對於這種感情上的東西

寬見法師:沒有太放得下?

※※ :是的,因為以前沒有去深刻地觀察自己,觀照自己的這些東西,總覺得有些問題,應該是在以後的學佛過程中會慢慢地變好。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我可以應付很多事情,什麼煩惱也打不垮我,其實這種東西是讓自己的心變得特別硬,變硬的那種,是那種即使面對,但很多東西是繞開的,問題還在那裡。只是這種境界或者事沒有發生,要是發生的話,自己還是無法解決。

尤其是從上次宏貞法師講的《慈心觀》,包括後來看過的一些關於「觀心」的內容還沒有太往裡深入去琢磨這個事情。如果琢磨的話,應該能找到一些根源,而不是在表面。但的確是有稜角,覺得這顆心始終沒打開。但跟原來有區別,以前我對很多東西尤其是未知的東西有一恐懼感。再就是對一些解決不了的事情,我會產生一種厭煩感。學佛以後,我就按照佛法把這些東西歸到出離心或者什麼裡面了。後來發現好像不太合適、不太對。現在感覺心裡比以前開闊許多,那種害怕東西少了,最起碼,現在敢去面對自己內心以前的一些東西不像以前那麼害怕了。雖然沒有完全把它解開,但比原來好很多。而且不像以前會糾結在出家出家,或者怎麼樣的行動上。現在覺得無論是出家是在家,擔心少了很多。

但是同樣,這裡面也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不知道真要去面對時,自己能把握得怎麼樣,或者說會不會慢慢又不知不覺地走偏了等等。

您說過,有顆求道的心是好的,現在覺得自己的是有這方面的嚮往。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我這個性子太過於急躁吧,還是希望能夠清清楚楚、踏踏實實地往前走。有些東西如果沒有馬上去做,自己就會有多餘的想法。所以就受影響,後來這段時間就不想了,就像所說的,把自己的想法放下

寬見法師:有所得啊,你有求,有求皆苦。有所得就得不到。有求就得不到。有求,你人就不能冷靜、不能踏實,就不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打個比方講,拔苗助長,你不能把今天的這棵苗照看好,總想著秋後的果實,那隻會害了這棵苗。無論怎麼擔心這個秋後的果實,對它也沒有任何益處。你現在唯一要做事情,就是踏踏實實地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照看好眼前的這一棵秧苗。

※※ :自己以前是有一時間,特別喜歡活在回憶當中,還有段時間是活在憧憬當中。這段時間感覺好像不想以前的事情,好像也沒有對以後的打算。但我不知道這種想法對不對。好像按照我以前的習慣來講,有點變得呆了。按您說的,把現在做好,每天都做好周圍的事情。好像有點不適應。

寬見法師這是一個基礎。我們不想、想很多、妄想都是錯誤的。如,過去假如怎樣怎樣就好了未來假如怎樣怎樣就好了,如果將來我能得到這個就好了我要開悟好了……這些純屬妄想。這些妄想,全部去掉!但是不是應該什麼都不想呢?現在叫我幹嘛,我們就好好幹嘛,未來、過去完全沒有概念了,其實也不是。

佛法不是讓你不要想,不是讓你沒有意念,是讓你保持正念、正思維什麼叫思維?叫如理作意,要有思維。亂想,不是正思維什麼叫亂想?亂想就是你過去的那些種種的世俗思維方式經驗、認識方法,這大都屬於亂想。你一定要有思維佛法是要讓我們覺悟的,讓你聞思修啊,怎能不想呢?但要會想,要正思維,如理作意。

比如,當境界生了,有人在毀謗我們,應思維:「噢,在消我們過去的業。」對不對?八正道啊,三十七道品,宏貞法師可能也講了吧,這都屬於如理作意,然後要法隨法行,按照這個作意,正念正行。要停止亂想,開始正想!停止亂思維,開始正確思維!但正思維方法怎麼才能得到?你先得聞!你不能沒有來由地去思維你要有所依憑地去思維。根據我們所學到的佛法思維,根據祖師大德、佛菩薩思維思維而不能亂思維

當然這是過程,因為你們現在短期出家已經三個月了,有一定的體驗,這些體驗也很難得,但是還沒有鞏固。就像你講的,一個境界現前,它會擾亂我。比如說,我本來覺得我可能可以了,但一個境界現前,又勾起了我這個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又糾結起來。你的心還不定,因為你還沒有得到定解。比如出家這件事出家有這么多的功德這是定解。你若有定解了,那也不會產生其他的想法。比如說,我們講信佛有些人覺得佛法很好,可是當有人說佛法不是迷信嗎?只有那些窮人、那些沒文化人才會去信佛,多落後啊。你一聽之後,就好像覺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了。這說明什麼?你沒有得定解。你得到定解了,就不會人雲亦雲。

因果也是如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規律。我們如果產生定解了,就不會被別人干擾。說:某某人,你看,他學佛以後,現在瘋了,也不怎麼樣啊;你看某某,他也沒學佛人不也挺好嘛,人也很善良,還都很討人喜歡的。你一聽:呀,也是啊。你看,因為你沒有得定解,所以你就會被干擾。因為你現在的體驗沒有能鞏固。

打個比方來講,雖然我煩惱還沒解決,但是當一個境界現前,遇見一些輿論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噢,不是佛法不好,而是因為我們沒學好,對不對?但是我們對佛所講的深信不疑,現在還需要這么一個過程剛開始我們看待佛法都是用一種很浪漫的心情去看的:哇,解脫啊,或什麼的,但到底解脫是什麼,並不知道。我想解脫,或者我想開悟我想智慧我想放下我想清凈,但什麼是放下,什麼是清凈,什麼是解脫,你並不了解,這其實只是貪求這種結果而已,它是什麼,你並不知道。

所以,還得沉下心來啊。一個是老老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把基礎打好,培福;再一個方面,多聞熏習,如理作意。把我們自己這種固有的、長期以來所形成的錯誤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修正過來,可以說要改造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你看,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像你們來這兒之後,其實也在不斷地改變,但是還沒有穩固。你可能聽到別人講一句話,你的人生觀就又有點瓦解了。

而且很多情況下它是根據自己的一種喜好,比如,我覺得感覺不錯,我就覺得我好像還能安得下心來;如果哪天我要感覺不行、不好,或是怎樣,那麼可能就又待不住了。只是靠感覺在行事,而不是靠自己產生的定解。比方,我們有時會頭痛發燒,一發燒之後,我們就想:唉呀,還不如死了算。其實就是因為你還沒產生定解:做人還有很多意義啊,還有很多事情要我去做,我們只要相信醫生,好好去配合治療就會好。但是當我們一發燒的時候,就憑著這個感覺:唉呀,這個世界,簡直太痛苦了,是不是啊?

你不能只靠感覺來行事,要有一定的理性。當然這個都是可以改造的,但是你得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感覺其實是經常在變化的,你要靠自己多聞、熏習產生的定解,把自己的這種認識模式、人生觀,先牢固了再慢慢地上道。就像你們現在,已經通過寺院生活,產生了種人生觀,這種人生觀是過去沒有的,包括聽法師們講課。但這種人生觀還不堅固,因為我們一向不用這種人生觀來指導人生,我們習慣的是用另外一種人生觀來指導人生

每個人人生觀不一樣,但到這里得到了一種新的人生觀,但這種人生觀還不堅固。所以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聽了法師講,當時覺得很有道理,可是遇到事情自然地又回到了原來的思維模式上去選擇處理問題。或者一旦遇到有人來給我們「吹吹風」的時候,我們所學到的這種思維模式又開始瓦解和削弱了,所以,這個階段你要鞏固住。

其實你在寺院培福,包括去聞思,能幫助你把它鞏固住。一旦能鞏固住,產生定解,你就不容易退了。但要達到這一點呢,你得有些法喜。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要得到法喜:噢,的確如此!這種法喜一旦產生,你就不容易退轉了。所以你自己要把自己的生活經典結合起來,你要融入到所學習的佛法中,在這個過程里要享受到法喜。否則的話,我們一看,這周圍的環境,馬上就會動搖。但這種法喜卻不是求來的,打個比方,就像我們鍛煉身體一樣,如果懶慣了,一讓我們鍛煉身體,哎呀,覺得很難受。當你鍛煉身體嘗到了甜頭,每天一鍛煉,神清氣爽,充滿力量,你就不用別人催了,你自然就能堅持下去,我們現在也是如此。

比如,這次短期出家結束後,「到底走還是不走呢?」我覺得也挺適應(寺院生活),但還有些沒有確定,「那麼看看將來感覺吧」,跟著感覺走,是不是有這樣的想法啊?

※※ :像您說的,每天的想法都會變的,我前段時間想了想,應該會留下來。但過段時間,一有境界出現,就會退了,會變的。

寬見法師:它沒有穩固,沒有得定解。因為你這種智慧、這種人生觀,它是聽來的,不是你自己實踐當中證到的。

※※:有一感覺,好像自己還沒走到這一步,像您說的聞思修,需要去印證,現在還沒有達到一種完全的印證。

寬見法師:不是需要印證,而是,你吃飯後,就得到了飽的感覺。它不是印證,而是自然產生的,不需要人來印證。你飽了,就是吃飯後,把它消化了,自然會飽。你飽了之後,自然會相信:噢,這個飯,原來很有好處的。如同你口渴,喝過水,就會不渴,這是自然產生的。

※※:這兩天我也用吃飯來做比喻感覺好多東西它會餓、會飽。吃了,有時它飽了吧,就不想了;但等餓的時候,這種聲音又會出來。每天都反覆,後來想想,這可能也是屬於正常的現象。在學習過程中,就是這樣反反複復,只要你堅持吃,就始終能保持一個比較好狀態

寬見法師:但是有一點,就是需要正思維。不想的話,解決不了問題,但想要會想,你不能用過去的想法去想。比如說,如果你學習《解脫庄嚴寶》,你用《解脫庄嚴寶》的方法如果你學習宏貞法師的《慈心觀》,就用《慈心觀》的方法如果你學習某一部經典,比如我喜歡讀誦某部經典,比如讀《普賢行願品》,你就這部經典入手,在這個經典當中,去跟佛菩薩思維智慧相溝通,也可以。就是你每天必須要有所定課,你自己要有所追求,而不是說:噢,行,寺院每天肯定會安排我一事情。當然,你要完成寺院事情很重要,但又不止於此。

什麼是不能止於此?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不能為了做而做,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要覺悟!為什麼要這么做,怎麼做就像那天有個大學生,講的行堂,你看他在行堂過程中,在覺悟,不是為了行堂而行堂,你會發覺這個行堂具足六度你要觀察別人需要什麼,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然後你給他行堂,就會有所選擇,你會去看懂他的眼神。不能為了做事而做事,在做事的過程當中要去覺悟。如果這樣,那你的智慧長得快了。包括做功課早晚上殿也一樣,你會做,在早晚上殿時就可以覺悟,這也是一種方法。當然這個方法也因人而異,這跟悟性有一定的關係

第二個,比如說我每天拜佛,這算是一種定課,或者我每天要誦經,或者每天我要聽錄音,或者每天我要打坐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或者念佛也好,觀呼吸也好。你要從這兩個方面去進行,這樣才會你有幫助。否則的話,剛開始也會得很充實,叫我幹什麼就幹什麼好了,但這個乾的過程當中,如果你不懂得去覺悟、去思維的話,久而久之,就疲乏了。不就行堂嗎?剛開始行堂,還覺得很新鮮,行過一段時間後發覺,不過如此,沒什麼新鮮。其實行堂大有學問

你看周利磐陀伽,掃地都能掃成羅漢,因為掃地他就覺悟!掃地掃地掃心地,掃去心中的灰塵,每掃一下,心中的灰塵都會減少。同時,每天你都要有個定課。比如說,我要懺悔,每天反省自己,過去做過哪些錯事。還要發大願,諸佛菩薩過去都發了大願,祖師大德發了大願,最後有了這么大成就。我們呢?祖師是人,那我也是人,對不對?我們要效仿先賢你這樣每天道就會成長,不能得過且過,過一天算一天。你若真能在這里待個一年兩年,那你心就能定下來,你要待不了,不要說一年兩年,一兩個都不一定待得了。其實不用一年兩年,幾個月就見「真章」了!

※※:其實要說待應該也能待,您說的這種定課,我能待到現在,感覺越來越好,基本上是按您說的在做,每天都有定課。這段時間是看書,一行禪師的書

寬見法師:我曾經給你們講過《竹窗隨筆》等一些高僧大德寫的東西,有沒有看?

※※:您說的這我還沒看過。我以前一直在看這個,有的細的看過四五遍的,《安士全書》看得比較多,因果方面的書看得多些,儒家東西看得多些。

寬見法師:對。每天有個學習的過程。每天都自習嗎?

※※:有的。以前那兩個月,是《沙彌十戒律》,每天都要誦戒。修因法師走的時候,我問過他:法師走後,該怎麼學這個?他說每天都要誦。那段時間在這方面,可能相對比較精進吧。最近這段時間就調整了一下,可能速度緩慢點,但是就因為發現些問題,然後緩下來。一行禪師的書,他的一些方法我以前沒怎麼接觸過,但感覺也挺實用的。他就叫你安住於當下,不想過去,不想將來。而且,就是正念。比如說正念地刷碗、正念地作息、正念地做晚課、做所有的事情。目前感覺還挺好吧,它比較容易,但是能夠深入的話,可能就不容易了。這個點比較好切入,而且時間多少都行,很瑣碎的時間也可以做到。所以,我整體感覺我能夠待下來,就因為我正念很強。遇到很多事情,雖然對我有影響,但這影響現在沒有深入到我的內心,但是也不能說這個事情對我沒有影響。

我最近也有個疑問,以前沒有面對過。尤其是關於學佛的,所謂的這個「心」吧。學佛之後,感到自己越來越能面對一些事情煩惱,也都能扛。這段時間,就感覺這顆心,的確是有點太硬了。上次好像跟您聊過這個,覺得這顆心,應該要軟下來才對,不能太硬了,應該慈悲些。比如說兒女情長的東西,對父母的那種感恩……我正念提起來的時候,感覺……應該是……覺得這么做的話,好像有點在繞一個圈子。但是一想到這個心的問題的時候,就覺得……現在的問題好像是出在在世間,在父母身邊的一些東西感覺像出來以後,好多東西是在開了,無法去面對。但是為什麼說又不害怕了呢,因為我覺得我這正念在我身上起作用了。而且不容易失去!雖然別人對我有時是有一些影響,但是特別特別不容易失去!我不知道出了這個寺院的門會怎麼樣,但在這的時候,感覺是很特彆強大的,無論這個東西給我多好的印像,就好像有這么一個東西護持著我似的!這是我以前沒有體會過的那種感覺

寬見法師這是寺院加持力,因為有護法神啊!

※※:是啊,可能就這么理解吧,因為我不太能用這種東西去解釋這個,因為看不見啊,但的確是好多了,還能面對。但是如果遇到事情的時候,的的確確還得去解決啊。因為像太太啊,父母啊,感覺也是,連世俗感恩心都沒有,拿著這顆心去學佛,學的是什麼佛啊,拿這個東西念佛,念出來的東西,估計也不會相應的。就如同以前我讀過的一篇文章《冷酷的心》,有點那個樣子很強大,很硬,沒有敵人。但是這個東西,跟那個佛心,好像是不相應的。上次您也說了,這兩個都是極端,不應該落入這兩個點。但有的時候感覺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心,也沒有是為自己想,好像也還是在尋求佛法,在求道的心當中。但是在做的時候,就有點天馬行空了。

寬見法師:對,你發現把自己繞進去了,在繞圈子。

※※:有一點。甚至有的時候覺得這個也沒什麼可怕的,隨緣了事吧,什麼事情生了我就隨著事情去做,反正我有正念

寬見法師:那也不是!你這么講,其實也不過是敷衍了事,那是為你無法面對它

※※:我感覺的確是在面對,以前遇到這種事情我以前有恐懼感,就是不敢面對它,甚至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去避免這個事。

寬見法師你說,唉呀,隨緣到時候依著情況再處理吧,這其實就是不敢面對!因為具體的事情,必須要有個具體的選擇啊。你說隨緣到時候可能就知道了我再跟你談一下啊。你覺得你過去「冷」,現在是不是又想軟一點啊,也不能太冷了,是吧?太冷的話也不像個學佛人,但是這樣講,要軟一點,又感覺像有點走回頭路,又有點陷入到情執里。你說不要陷入到情執吧,它好像又太冷,這人又沒有一慈悲心,沒有人情味,是不是啊?所以你就陷到這里頭,你又陷入一種怪圈,把自己陷進去了我跟你講啊,兩者都不是!就像你在這么想的時候,比如說,我應該是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啊,或者說我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啊,或者我希望自己軟一點啊,或者說我希望自己硬一點啊,其實這已經離開了正念正念的意思就是什麼?看著它,不要試圖改變它,不要試圖操縱它!你只是如實地覺知它而已!見到這句話了沒有?

學員:一直在思維這句話這句話我就沒太懂。就如同我就不動,那隨著它發展不就得了嗎?

寬見法師:不是的,覺知它!你隨著它發展,這個意思還是想控制它,你把它當真了!你只覺知它,你是一個局外者。你去覺知這顆心,你是自己這顆心的局外者。冷也好,暖也好,冷一點也好啊,或者應當柔軟一點也好,其實你都把自己陷進去了!你成了當局者,你不是局外者!當局者永遠看不清楚。打個比方,電視兩個人悲歡離合的故事,你看了以後,電視裡面的主人翁悲慘,你也替他悲慘;看見這個主人翁突然遇見了歡喜事情你也心裡面歡喜,跟著高興。那你說,到底是悲傷好呢,還是笑好呢?你是希望自己悲傷一點好呢,還是希望自己笑一點好呢?

※※:笑一點。

寬見法師都不是!悲一點和笑一點,你都是當局者,你陷進去了你是局外者。你只是覺知它而已,你既不是要對它冷一點,也不是要對它熱一點,對它冷和熱,都是當局者的態度正念是什麼?如果用這種比喻,來比喻這種局外,你只是覺知它的存在,就像我們覺知自己的呼吸一樣。就像,唉呀,我的呼吸太短了,怎麼能讓它長一點呢?我呼吸太急促了,怎麼樣讓它緩慢一些?或者,我想呼吸呼到多少次……你呼吸的時候,會有這些想法嗎?

※※:我嘗試著去做過,但是如同想把自己……

寬見法師:嘗試著去做,其實這就已經決定了你是當局者。你需要慢慢去體會它,你知道嗎?這世界上有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這個世界上每天都上演無數場戲。我們只是看到一場戲,就是關於「我」的戲!我們陷到這個戲裡頭,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的戲。母親聽到我說這話,哭了;妻子聽到我說這話,心裡也很難受。看到他們難受呢,我覺得怎麼樣,我應該軟一點,或者說,我覺得我應該硬一點。其實你都已經陷進去了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著無數場各色各樣的戲。當然,你還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實際去培福、誦經、聞思啊,才能真正體會,否則的話,你永遠是個當局者。今天,這個境界現前了,我就陷到這個場景里去,換一個場景,那個境界現前了,我又陷入到那個場景去,你都不能保持正念。然後,見到這個場景,我就希望我變得怎麼怎麼樣一些,見了那個場景,我就希望我變得怎麼怎麼樣一些。

※※:我隱約能感覺到這一層意思,就像您剛才說的,很清楚很明白,把這個東西,如同先把自己「摘出來」。

寬見法師:呵呵,你想「摘出來」,又是當局者。局外者沒有想要摘出來,不存在這個念頭,不存在這個事。因為我本來就是局外的,摘個什麼出來。比如我在電視,啊,不行,我得把自己摘出來,你會這么想嗎?沒有!你想摘出來,說明你是個當局者!又是一個妄念。當然這個很難,就是你必須要有聞思的功夫,這個確實跟悟性有關係。它不是靠感性的、我的一廂情願就可以解決的,如我希望自己這樣,我希望自己那樣,不是的,你沒有經過一番冰寒徹骨,不行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去把《竹窗隨筆》、《影塵回憶錄》看一下,這些書對你們有意義

否則的話,你不會有力量,它必須是一個真真切切的東西。否則這一都是自己的想像我想要這樣,我想要那樣,但其實哪一樣都跟你不相干。

對於你與母親妻子的溝通,建議啊,很簡單,就是你不要陷進去,不要作為當局者,但這一很難

※※:我有個想法,可能也不對。與人溝通的時候,如果你把自己完全摘出來,就是沒有用心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很多事情他能感覺到嗎?他無法跟你深入……

寬見法師你把自己完全摘出來,才能理解他,否則你不能理解他。為什麼只有真正摘出來才能完全體會他呢?你看啊,假設兩個人發生了矛盾,這個人來跟你講,他說:「唉呀,他多麼的不是,我多麼多麼的有理。」你一聽,是啊,這個人真有不像話,你好像是理解了他,是吧?換他來講:我是什麼原因我為什麼會這樣,有理由的,我是有苦衷的啊。你一聽,又理解他了,是嗎?其實你兩個都沒理解,你看見沒,兩個產生的東西是相反的!說明你哪個都沒有理解。換第三個來呢,你又產生一種新的東西,哪個都不真切,其實你哪個都沒有明白,哪個你都沒有理解。這個「摘出來」並不是說不關心他們,這樣真正的大慈悲心才能生起來,摘出來不是冷漠,要好好理解。

※※:我有時間感覺能把自己摘出來。

寬見法師:可能不是摘出來,而是隔離了,摘出來不是隔離,其實所謂「摘出來」是取消了界線,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打個比方說我這一滴水,把你們每個人都融進去了,所以,我不會說:只有一個孤立的你,沒有別人。我在跟你講話時,他們同時在我的心裡頭。我在跟他講話時,他們同時也在我的心裡頭,所以我的心就會是冷靜而全面。否則的話,我如果陷入這種執著里,我跟你談話時,就只有我跟你,他們都不我的心裡頭,這個不是摘出來。

跳出來其實才能融進去,但這個融不是融入他,而是融入所有的眾生。說明你不僅僅在他這里,他又屬於所有眾生之一。不叫「摘出來」,這個詞可能用得也有不當,我的意思是,跳出來,是個外人,是旁觀者,這個比喻也不一定很恰當。什麼意思呢?你只有真正跳出來,你才能融進去。這個跳出來,不是說就跟他不相幹了,而是只有跳出來,你才能真正把他包容進去。你看這個東西不全面,有很多障礙。那麼我要從這里跳出來,我跳到房頂上,或者跳到山頂上再看,就全看到了。你只有跳出來,才能融進去,你若不跳出來,這是很局限的。

※※:有的時候,這慈悲還不對。如何用佛法義理看待生活里的一些東西?我了解了五蘊的一些知識,看那些東西在某一段時間,就覺得很好,挺清楚,但是因為沒有定力,一融進去就又不行了。

寬見法師你要是能真的融進去,就不會不行,你若真的能融進去,那就會越來越清晰的。

所以說,你認為解決了的問題其實不一定是解決,就像你的認識也一樣,其實現在很多還不穩固,仍在不斷地變化,你並沒有得到定解。如果你得到定解了,就不會有這么多的困惑,或者說:唉,算了,隨緣吧,到時再說吧。其實你真明白了,就不存在什麼自以為是的「隨緣」。真正的隨緣不是這個意思,你這隨緣是因為糊裡糊塗你現在不清楚。

※※:我來天開寺的時候,也有特明確的一個目的,但是有這個想法,就跟您說的這個感覺比較接近,就知道自己這個想法肯定是有問題的,我就不想了,我就想好好去學習。

寬見法師:對,學習,接受,你把自己這些想法先摘出去,可以。

※※:讓自己最起碼腦子清楚點、明白點,再去思考問題。何況在這里的三個月很受益,所以有延期繼續的想法,也是延續原來的想法我想如果三個月是這樣,那三年呢?我覺得最起碼要比現在輕鬆很多,那個時候我再去面對很多事情,我相信要比現在面對更好。原來想不上修行十年,也是這個目的。最起碼人生方面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我覺得拿十年出來,能夠讓我明白地看清一個東西我覺得是很值得的。

寬見法師:但原先你沒方法。拿十年,天天念佛是不是就成了?不一定,因為你腦子裡並不清楚,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這段時間感覺比較幸運,如果像以前那樣,那十年不知道能修出個什麼呢!我相信這也很強大的,若精進起來,魔也很強的。

寬見法師:是的,你精進起來,不成佛也有可能成魔。比如說你精進起來,朝冷的方面精進,能成魔;你朝暖的方面精進,又能成魔,呵呵。

※※:是的。原來估計要朝冷的方面,就會成魔了。其實那個時候,想想也挺害怕的。但是像您說的,這個得去歷練、需一翻折騰吧?

寬見法師:去歷練,在你還沒有長大之前,你無法歷練,怎麼歷練啊?

※※:我覺得這個折騰的過程就挺歷練人的。因為每次的一點點超越或者突破,都是挺折騰人的一些事情

我和妻子之間,我們覺得關係還處理得很好大家都在避讓,避開很多的「雷」啊,避開很多交流,包括父母東西我也在想辦法。像您說的,我原來也理解了,我想辦法父母安排好,把她也安排好,有段時間真挺累的。尤其學了佛以後,運用了一些佛法方式,還好,處理了一些危機。但現在對於這個事情,一旦觸及到才發現,還是個問題。如果以後不解決的話,這個問題會一直存在。譬如您說的那個忍,沒了解真正忍辱的意思,那就是在憋著呢,如果哪天,會憋出個更大的問題。

寬見法師:嗯,憋出個「瘤子」來。

※※:所以這個也就我現在要勇於面對的東西。套用您那句話:「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

寬見法師: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總結它,放下它。「煉心24字」,你也好好看看。

※※:是,其實這些東西我一般時候不容易入心,但這段時間,不知為啥,這些東西在腦子裡會一點點往外冒,有的時候生起一個念頭,突然這些字就出現了。所以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是產生剛才的一切的想法

這些東西,如果我現在跟她談,她肯定會被激怒的,甚至她都會覺得……

寬見法師:你先要學會傾聽,所以為什麼說你真正跳出來才能理解別人呢,你不跳出來,你不可能真正理解她。你要先學會傾聽,因為她心裡有委屈啊,她一定要釋放出來,你要去理解她的感受。雖然理解她的感受,但是你並不會陷進去,就好像我們站在這里看電視一樣,理解她的那種心情又不陷進去。就好一滴水一樣,它一旦融入到大海,就是一體的,我們跟每一個眾生都是一體的,你有一種開闊的眼界,面對問題時,才更有力量

※※:這點我不容易做到,因為這點我以前嘗試過。

寬見法師:當然我也不動(笑)。去嘗試,但不能強求。現在你可能是做不到的。只是說你自己去體會,只有當跟眾生接觸的時候,眾生的苦你感受到了,然後面對這種境界時再想:噢,我學到了佛法,應該怎樣去運用它。這個時候才能得到一些真實的受用,你不要想過去,我應當怎樣去看。你想想看,我學到了佛法,現在我應當用哪個,怎麼用呢?先別不平吧,別抱怨,而且去欣賞她。怎麼欣賞,你看你會不會欣賞?

莫要強求她,什麼叫強求?強求就包括,我希望你要做我所希望的東西我對你有希望,對你有期待,對不對?要感恩感恩她,而這個感恩不一定是說出來,但你心裡要感恩她,但是你又不能陷進去,很難,要處於中道,的確是很難,要不明白諸法空相的道理很容易陷進去。所以要「習莫牽,為意主,普賢行」。你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並非只有你們兩個,你生活世界不是兩人世界,是所有人共有的世界

※※:所以說想解脫,要不就很冷,就像您說的這個,不被她所影響嘛,可能我這人本身就……

寬見法師不被她所影響,並不是因為冷,是因為你知道她狹隘。打個比方講,你看有一蜘蛛去捉那個蟲子吃,你看見那個蟲子被殺的話,你會很同情它,但是你並不會陷進去,因為你不但看到這蟲子的可憐,也看到這個蜘蛛的可憐,看到所有眾生的可憐,你不會陷進去,你知道所有眾生的可憐,你會同情它,但你不會陷進去。因為你的眼光照顧到所有的眾生,你照顧的范圍很大。

※※:我以前正好相反。您說的這種情況,不執著這隻蟲子也不執著這隻蜘蛛感覺就像是在冷眼旁觀似的。

寬見法師:那不是,你雖然站在局外,但記住啊,它都是內心的反應,眾生的苦就是我們的苦,你一定要用佛法來指導。你若說冷眼旁觀,那麼佛法講,眾生的苦就是我的苦,怎麼解釋?你要說一看見它,我覺得,唉呀,我應該打死這個蜘蛛,來救這隻蟲子,又或者,我應該可憐這個蜘蛛,犧牲那個蟲子;那我問你,一切眾生平等,那又怎麼解釋?或者佛法講,莫要嗔恨又是怎麼回事呢?或者說,莫要執著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不但這個蟲子可憐,蜘蛛也同樣可憐(因無明而造業)。比如說,這是一隻我養的蟲子,我很喜歡,然後我有好惡之心,那我又莫要執著又是怎麼回事情呢?你要把這些道理都理清楚,你理不清楚就是一團亂麻,你的「佛法」是打架的。

就好好地把心安下來,去面對,不要逃避。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包括家裡人等,你不用去逃避。其實我們學佛人確實應該對眾生生慈悲心,但這種慈悲心並不是情執,因為情執並不能幫助他們,就好比你跟他在一起,其實也不見得就能解決很多的煩惱

※※:我曾經生起這樣一個心,包括現在也還有,我不知是不是菩提心或者是……總感覺在一正念下、佛法的前提之下去做所有的事情。比如說,關於家庭啊,還有其他事情。我甚至有時想,我不知道是不是把它叫推卸責任,或者叫什麼。我妻子挺重視這個問題的,我就覺得,她需要這種家庭方式去度化,我可以作為一個俗家人去度化她,我有這種心。

但是像您說的,這種東西,自己還沒自度的時候,怎麼去度別人呢?有的時候這兩點會矛盾。但是我每當生起度別人的心時,首先就會冒出這種正念想法來,也別管是否對,或者能不能落實了。可能有人會覺得虛偽,說你什麼都拿佛法來擋,去搪塞很多東西,可是我自己感覺的確如此,的確是我通過佛法認識到這些東西事實如此。我跟他們接觸的時候,首先是佛法,然後接下來善巧,就是用佛菩薩講的「應以什麼得度,就以什麼身去度他」。

寬見法師你這個,說句老實話,談得高了。我只提醒你一點,要用你學到的佛法,來指導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感覺來指導自己。因為感覺會欺騙我們,不要只憑著感覺去行事。

從理論上講是有應以何身得度,即以何身去度化之。」但佛菩薩為什麼還要講,孟母要擇環境,孟母三遷啊。你要你現在是什麼樣的人你要是個成年人,你若是個菩薩應以何身得度即以何身去度化之,你吃喝嫖賭都行。我跟你講,你當個嫖客也行只要你真有這個能力,但這個不是一般人能為的。一般人是什麼?我們要想聖人角色,我們要一個好的環境,這個好的環境什麼呢?比如說,一個相對清凈環境世間染污力量比較輕,求道學道力量比較重。你本來是個孩子你還沒成長,沒有力量,而且你還很脆弱,搞不好別人一句話就被騙跑了,勾跑了,所以你不能離開大人

沙彌十戒》說多少多少年不能離師,是不是啊?其實你那是一個妄念你有那樣的力量嗎?讓你國王身,你現得了嗎?讓你大將軍身,你現得了嗎?倒是有佛法的依據,但是對於你來講,是一團亂麻。很多概念你不知道它是不是正念啊,還是用它來作為擋劍牌。

※※:這一點在家裡有一效果,我就想,我好好地做人做事,通過我的改變來影響太太,影響父母

寬見法師:好好地做人,怎麼好好做人?好好改變,怎麼好好改變?你到寺院里一學習,噢,原來裡面還有好多細節,包括需要准備那麼多東西,才發覺其實我們以前講的話,根本就是華而不實,沒有地基。

※※:在家的時候就想能做個好兄長,做個好兒子,做個好丈夫

寬見法師怎麼做?不用學習佛法我也可以這么說,世俗的人都可以這么講,我不學習佛法也可以這么講:我要做個好爸爸、好兒子、好兄長、好丈夫

※※:也就是說,就讓他們都滿意吧。

寬見法師:怎麼都滿意,這可能嗎?比如說,婆婆媳婦,一個說要往東,一個說要往西,你怎麼說才能讓她們都滿意?

※※:那時的做法是各讓一步,你們的願望我無法完全達成,只能達成一部分。

寬見法師:那這樣,也可兩個都不滿意,兩個都覺得你立場不堅定

※※:我倒沒想那麼多,但至少她們不打架了。

寬見法師你沒那麼多,是你不明白。事實上你講這個,並不代表你就真正解決了它。這隻是你一個想法,一個美好願望,光有願望不行。比如說夫妻婚前,都暢想天天美好生活,一天到晚很浪漫;結果婚後發覺,一天到晚鍋碗瓢盆;又發現,這婆媳關係不好。原來結婚之前,還沒發現什麼壞毛病,一結婚,全發現了,哪裡有什麼浪漫啊?一天到晚,不就成了做飯婆,要麼黃臉婆,對不對?要麼就是丈夫一天到晚埋頭工作,或是等等這些的。其實,你原來的都是美好願望美好願望不等於事實,人人都有美好願望

所以為什麼一定要學佛法去覺悟覺悟什麼?覺悟這個真理真理是個不變的東西我們現在變來變去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是真理。今天感覺這個不錯,嗯,明天不行,變了,這個行不通,就感覺可能又是那樣的。其實一輩子都在反反複復,生生死死,就這樣。這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你一定要發現自己哪個地方存在不足與問題,你才有努力方向,否則的話,不過是一天到晚一大堆的佛教名詞在心裡打架。這方面覺得吧,應該慈悲;那方面又覺得要出離;今天出離佔了上風,明天所謂的菩提心又佔了上風。這不是真正的出離心也不是真正的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就有出離心,真正的出離心就有菩提心。要麼就是冷漠,要麼就是情執,不斷地在變化而已,變來變去換湯不換葯。

※※:那您說我這種狀態,還適不適合再繼續待下去?

寬見法師你這狀態適合,但你一定要認識到自己努力方向在哪裡。要是老憑著自己的感覺,我只相信自己的感覺,那麼你繼續往上成長就會難一些。總靠感覺去行事,你的感覺可靠嗎?

※※:可是人說話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感覺

寬見法師:是嘛,你看我是這么說嗎?

※※:我想問您,您說的這些話,覺得是靠感覺嗎?

寬見法師我說的話,感覺的成份比較少。為什麼?你看我說這話,有沒有改變過?比如你每次見我,我每次跟你說過的話有沒有改變過?

※※:沒有。

寬見法師:既然沒有改變,說明什麼?說明恐怕不全是一種感覺吧,感覺是會變化的。什麼叫定解?就是固定的見解,就是說它不會變化。

※※:那就是說感覺以後會越來越少,定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感覺與定應該是夾雜都有,是吧?

寬見法師:你要在菩薩的教誨、師父的教誨當中,再去判斷自己的感覺,揚棄自己的感覺你要依靠三寶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感覺。當感覺跟自己不符的時候,要把感覺去掉,把它趕走。打個比方,每個人都不一樣,像你,靠感覺比較多一些,像那兩個大學生,比你們更理性些吧?他們變化的成份就不多。你看,僅這十天時間,(他們)悟性提高得比較快,因為相信佛法!你看,馬上他們有些自己的東西就丟棄掉了。而你呢,也許是過去的所謂社會經驗,你的年齡要長一些,所以你形成了很多固有的思維慣性,你收不住。

他們就可以把這些舍棄掉,說:「過去我覺得爸爸如何,現在就認識到了」。他聽到一句佛法馬上就可以舉一反三,而且是有依據的,是依據佛法來舉一反三。

你的這個感覺是依據什麼?就像蘆葦一樣,頭重腳輕根底淺,沒有根。你看那天他分享了行堂,沒有人怎麼教他,可就在沒有人教他什麼的過程中,悟到了行堂中一些比較核心東西讓我吃了一驚,這就是悟性不一樣。一般人,你叫我行堂,我就行嘛,你看以前有些人行堂,行堂老不到位,是吧?如我不想吃這個,他卻「喹」一大勺,他搞得我心情難受,對不對?我想要吃這個,他看都不看,看不見,走過去了,這個確實需要悟性。

感覺不可靠,我們要靠什麼?要依靠三寶,不要依靠感覺。當然這很難,它有個慣性,這個慣性思維很強大,就是你得學會「給三寶讓步」。你先聽聽,先回憶,聽聽佛菩薩怎麼講,師父講過些什麼,你少去發表些自己的感覺評價你說講話靠不靠感覺啊,我講話,純粹靠感覺的話,我就會老變。

※※:我說的這個感覺就是三寶進來,它是通過你的身口意來表達出來的,所有的東西過濾了……

寬見法師:所謂的感覺,是經過你加工了的東西

※※:那這些東西一進到眼耳鼻舌身意,再出來,肯定是被加工過的啊。

寬見法師:是,但程度不一樣。

※※:那我的這個程度,自己加工的太多了。

寬見法師太多了。

※※:跟您我也敢說一些,說得多點,平時不說也不想。

寬見法師你說不說都是你心裡的東西就像過去那種開悟的人,怎麼印證呢?你說不說,就擺在那裡開悟的人看你就像一塊透明的玻璃,清清楚楚。這跟你說不說沒有關係,你心裡是什麼,就是什麼。你能講出來,當然是好事,但是你一定要學自我揚棄!假如告訴你:這個地方不對,顏回為什麼厲害?不二過。老師告訴他,這樣做不對,行,就不犯第二次。他能揚棄,他有這個力量。告訴他不應該這樣想,他就可以不這樣想了。你要經常去思維什麼?去思維菩薩的教誨,包括師父講的這些東西而不要老是給它加以發揮。

給我講點佛菩薩的原話聽聽,能記得多少原話?我不說別的,那兩個大學生,他能講出些原話來。抓住一句一句就受用!一句,多年的心理障礙就去掉了佛法甚至不在多,一句得受用。就怕不老實,添油加醋。

※※:我就是典型的那種!

寬見法師:別人說你怎麼想的?我怎麼沒想這些東西呀?其實需要思考。我們為什麼叫「正思維」啊,佛菩薩講的東西已經很多了,夠你去思維的,自己還要想出一些,「別想」出一些東西來。

※※:現在也覺得念頭是一個好事,從中開悟的。包括我剛開始來的時候,我跟您說,眼裡老是看別人的不是這一點,您一說,我又想起來了,那兩個大學生,當時我又看出他們的一個問題

寬見法師:他們當然有問題啊。

※※:後來就覺得,我這時間沒怎麼看別人問題,但您一提起來……因為其中有一次,我忘記是哪位師兄,他都不想上課了,我還讓他來找您開示。他跟我說的理由是他凈土,這里不適合,上殿是浪費時間。後來我跟他聊過一回,想聽聽他的想法就像您說的,腦子也很靈,各方面都很強,說得我啞口無言,但是當時我腦子裡冒出個想法這是他的一個長處,但也是他學佛法的一個障礙——就是自我意識太強了!

寬見法師:是。我這隻是拿來舉例,包括後來分享那次,他講了自己中間的反覆,也承認,絲毫沒隱瞞什麼,噢,其實是自己的問題!他自己的心路就有成長。

※※:我對他說如果你覺得和我說話說不了,那可以去找得來的人

寬見法師:是。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他有一點比我們強,在這一點上就值得我們去學習。我不說誰,他們學佛時間也短,但就這么十天時間,而且是沒有多少學佛基礎,就是自己看看書,也沒有人教,他們還都有收穫。

也就是說,你學佛,要依靠三寶,要依靠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你靠一個總在變的東西是靠不住的。比如,今天突然產生了某個想法明天又突然產生了另一個想法,這些想法都是過眼雲煙,它的生命力不長久。就如同上次我講到,像你們,都是有一顆求道之心的,但這個社會染污力量很大,求道之心能不能持續下去,或者將來能不能有個好的環境去發芽結果。我覺得,做師父的要給你們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師父也不會強求。我就告訴你,人身難得,能有一顆求道之心很難得,但是往往我們看不清楚。有時候我們覺得去利益眾生,想去度化眾生,但我們還沒度化眾生呢,就被眾生給度化了。就像有些人,他本來是想幫助別人,結果一跟別人談起佛法,最後吵起架來。是啊,這就被度化了,為什麼?他被別人的嗔恨心給度化了嘛。一廂情願是不夠的,真正的歷練是: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

※※:您上次講的忍辱,現在都有點忘了,但當時很受用。

寬見法師:是啊,所以你們一定要記錄。

※※:那個東西很重要的。不掰開揉碎了講吧,看十遍也沒有用。

寬見法師:我即使掰開揉碎了講,你不記錄,不去思維,現在不還是有點忘嗎?你當時真能夠繼續升華它、鞏固它,一輩子也就用了,但是我們呢,就是一再錯過。

※※:當時挺受用,包括現在也是很受用。

寬見法師那隻是一種感覺

※※:因為道理明白了,當時是的。

寬見法師:當時是,現在還明白嗎?

※※:現在還明白,但是這個東西……

寬見法師:已經模糊了。

※※:這個道理在用的過程中,已經丟失了很多。

寬見法師你說下吧,哪「九大絕招」?

※※:第一個我記得是,要知道這個忍辱的原理吧?

寬見法師把它深入到自己的心裡去,隨時隨地,熟到什麼程度,張口就能說出來,一反應就是它,熟到這個程度第一個就是不能自主。

※※:我現在想到的,就是你先去感受對方的痛苦,其實他也是很痛苦難受的。

寬見法師:你若真想學好,就把本書請出來,自己在下面一定要記錄,甚至去寫心得,然後把它延伸,最後真的成為自己的東西。否則的話,再過個十天半個月還剩多少啊?最後都剩下了一些美好感覺

你一定要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們為什麼老在學這個,但是效率不是很高呢?你要自己的學習方法總結一下。學習是有方法的,不是沒有方法。包括修行也一樣,修行是有方法的,並不是抓到哪個是哪個。

※※:這方法需要自己去總結一下。

寬見法師:一個是自己總結,再一個就是聽師父講,你自己要記住。光靠自己總結,也是很不可靠的。比如說,你在師父講的時候,態度就要認真,不要老是想自己的感覺師父師父的,你想你的感覺。更認真的,要拿個筆,記錄下來。噢,哪一條,你真的很全神貫住,噢,這一條,很關鍵,記下來。師父不可能老給你重複,回去之後,你務必把這個反覆認真地悟,悟了之後有疑惑,你再過來找師父。每次都這么泛泛的,講完之後,有點印象啊,其實下來談的還都是一個問題,每次還都是問同樣的問題。這個效率就很低了。

(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