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文法師:界文法師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一次課 下節

下節

    上節課我們已經對《般若經》做了簡要介紹,現在正式進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屬於根本般若,在《大般若經》里是第9會的內容,體系是獨立的,有它的特點。
    《金剛經》在中國很受重視。考古學家發現中國活字印刷術所印的最早的書,就是《金剛經》。還有很多著名書法家抄寫的《金剛經》,是無價之寶很多人因為受持金剛經》,得到不可思議感應利益

一、釋經題
    先來看一下經的題目。《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一)佛經的命名方式
    學習佛教經典的時候,有一個竅訣。看經的題目,往往題目就涵蓋這經的內容
    經的命名方式是不同的。有三種方式:人、法、喻。人,講法或聞法的人。法,佛法。喻,比喻。以人、法、喻的組合,有七種命名方法
    單:
    以人命名。如《阿彌陀經》,一看就知道是介紹阿彌陀佛的功德
    以法命名。如《般舟三昧經》,介紹般舟三昧和它的修法
    以喻命名。如《箭喻經》,佛陀以箭為比喻告訴我宇宙人生道理
    復:
    兩種方式結合起來。
    人和法結合。如《普賢行願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人和喻結合。如《如來獅子吼經》。
    法和喻集合。如《妙法蓮華經》。
    具:
    人、法、喻都有。如《大方廣佛華嚴經》。佛是人,大方廣是法,華嚴是喻。這部經里講的法就像大花園一樣莊嚴美妙。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命名方法是法喻,般若波羅蜜是法,金剛是比喻。用金剛來比喻般若波羅蜜的特質。

    (二)金剛的特質
    金剛的特質是什麼?金剛,就是金剛石。金剛石有哪幾個特點?
    首先,堅常。它堅硬,穩定。放硫酸,它不會腐蝕掉;放在火里,也燒不掉。耐高壓,耐高溫。比喻實相般若它是宇宙間的真理隨緣不變,在纏不染,沒有局限,是一切的真理
    第二,快利。就是很鋒利。玻璃刀上裝一個小小的鑽石,堅硬的玻璃就被劃開了。它能把遇到的東西破掉。比喻觀照般若如果你掌握了般若的觀照方法,一切煩惱碰到般若,就被摧毀、化解了。它無堅不摧,無惑不斷。
    第三,明凈。透明,純凈,清澈,沒有任何雜質,一下子就看透了。比喻文字般若文字教法可以打開我們的智慧,擦亮我們的雙眼。我們經常覺得看不透這個世間,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別人。但你掌握了般若智慧就會看到真相,毫無疑問,非常透徹。
    這個比喻,就是從這三個方面來贊嘆般若波羅蜜的特質。

    (三)什麼是般若
    般若梵文音譯。又譯波若、般羅若、缽剌若。它的意思是智慧、明、黠慧漢字里沒有一個字很好地表達般若,所以音譯比較好。說它是智慧,但它和世間智慧並不相同。
    智慧四種
    第一種,世間的慧。我們有很多分別,很多思維這是慧的表現。有些人腦瓜子很聰明,想問題特別快。這是俗慧,它是雜染的。因為它不純凈,所以有時候會給我們帶來副作用——恰恰因為太聰明了,反而煩惱很多。當代的很多人思維發達,想得太多聰明多而智慧少,所以非常痛苦就像《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冰雪聰明,而她恰恰是最痛苦的,早早地就夭折了。
    第二種外道智慧。他們也有很多教理,但不是正確智慧,被稱為邪慧。按照那些理論,並不能達到解脫
    有的宗教主殺生祭祀這樣做會造下很多罪業。
    有的宗教認為受苦能解脫,修行者自苦其身,卧在荊棘上,用火燒自己,以此消業。可是他們不知道業從煩惱來,消掉了舊業,新業卻在剎那剎那地積累,這樣做哪有消完的一天呢?到了臨命終的時候,仍然帶著痛苦煩惱,墮入惡趣的深淵。
    我前幾天報紙,說印度有一教派苦行,其中一個女孩子剪下自己的舌頭祭祀鬼神你能剪掉自己的舌頭,但你能斷除自己的煩惱嗎?你能破壞自己的肉體,但你能影響自己的心靈嗎?還是不行。
    佛教里也曾經有位比丘,因為覺得自己淫慾太重,所以想把自己的男根割掉,覺得這樣是不是就能斷掉淫慾了呢?佛陀喝斥了他,說他這樣做愚痴的,該斷的不斷,不該斷的斷。該斷的是內心煩惱。摧殘自己的身體內心煩惱依然熾盛,這有什麼用?
    也有人認為,放縱自己的慾望就是解脫,不壓抑自己。可是他去享受欲樂的時候,他會發現,怎麼樣都不會滿足。無論他享受多少快樂,仍然沒有滿足的一天。放縱,並不能讓我們真正斷除痛苦,保持內心的安寧。
    以上這兩種,不是真正的般若
    真正的般若兩種
    一是二乘的般若,就是聲聞緣覺的小乘智慧。這種般若不圓滿,偏重於解脫小乘聖者觀察世間,認為非常苦痛,追求涅槃涅槃之後再也不輪迴中受生了
    大乘般若是最圓滿的,不但不著生死,也不著涅槃。他們不認為世間的種種痛苦真實的,不認為世間的種種幻想真實的,所以不畏懼世間,可以在世間隨緣應現,盡未來際地度化眾生大乘智慧是悲智不二的。
    大乘智慧是空性的圓滿,我法皆空。如果只是我空了,覺得法還是實的,還不是真正的圓滿,還是有一定的執著的。

    (四)般若三種不同名稱
    三種名稱代表般若的不同階段
    一是空慧。最初從觀察我、法無性入門。是不是真正有一個「我」呢?而且,你會發現你不能真正佔有任何一種東西當你想佔有的時候,它是無常的,抓不住的。這時候,就會產生對空的領悟。
    對空慧不斷觀察,直到對它決定無疑,就會悟入諸法實相,這稱為般若
    般若不成熟,不斷完善,圓滿以後就叫做無上菩提佛陀證到的般若就是無上菩提

    (五)般若兩種作用
    般若兩種作用。一種是證真實以脫生死,第二種是導萬行以入智海。
    證真實以脫生死
    它使我們能證到宇宙間的實相,證到之後,所有的系縛、執著障礙解脫了。因為我們所有的執著,都建立在諸法實有、自性見的基礎上。如果哪一天,當你真正地明白了,一切法都如夢幻泡影,把一切法都放下來,你的心就會虛空那樣廣闊,那你就解脫了。放下了一種執著你就解脫了一種煩惱放下越多,你解脫得就越充分,越徹底。當你徵得無我無人的智慧時,就從輪轉無窮的生死苦海里邊徹底解脫來了,真正地自由了。
    這種功能是大小乘所共的。
    導萬行以入智海:
    這種功能是大小乘不共的。小乘聖者解脫出來之後,就覺得可以了。但大乘聖者並不滿足,因為他看到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苦海中掙扎。他知道輪迴中的痛苦也是假象,所以他可以利用輪迴中的種種機會來度化眾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以般若作用,他發起了萬行,開始修種種善法。千手千眼,就是最形象的表達,比喻菩薩眾生的無量的方便善巧。菩薩的這種力量從何而來?從般若中來

    (六)什麼叫波羅蜜
    波羅蜜,又作波羅蜜多、波啰弭多。意譯為到彼岸、度無極、度、事究竟。它指的是菩薩修行
    到彼岸,意為脫離生死的此案,到達涅槃彼岸菩薩修行能究竟、圓滿自利利他,清凈一切,所以稱做事究竟。此大行能度諸法之廣遠,故稱無極
    不是所有的般若都能夠成為波羅蜜。不圓滿的、不究竟的、不能夠到彼岸的,那就不波羅蜜
    梵語 pa^ramita^,有到達彼岸、終了、圓滿等義;
    巴利語 pa^rami^,則有最上的、終極的等義。
    大乘里有六種波羅蜜大家都知道吧?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智慧。此六波羅蜜,能令人渡慳貪等煩惱染著大海,到於彼岸,以是故名波羅蜜布施可以度慳貪,持戒可以度三毒煩惱精進可以度懈怠禪定可以度散亂智慧可以度愚痴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是《大智度論》里的。有人問,阿羅漢和辟支佛也能到彼岸他們的智慧為什麼不叫波羅蜜呢?因為他們雖然到了彼岸,但跟佛到達的彼岸不同。他們是從生死的此岸,到了涅槃彼岸,但沒有達到檀之彼岸。這里的檀是布施的意思,是以布施為例,說他們的布施遠遠沒有圓滿他們的布施隨緣的,不會盡未來際地去修。

    (七)總結經題
    金剛般若波羅蜜
    發菩提心者,以如金剛的妙慧,徹悟不失不壞諸法如實相,依菩薩修行的次第和方便,廣行利他事業,則能到達究竟彼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部經被稱之為:「金剛般若波羅蜜」。
    經:
    以文句來安布詮表,即成之為經也。——把法義通過文字表達出來。

二、本經的譯者
    本經的譯者鳩摩羅什是著名的譯經家。他是印度人。他的名字含義是童壽,即少年老成——年齡雖小,智慧超過老人
    他的家庭出身高貴,世世代代都是宰相的。
    他的父親鳩摩羅炎本來也要宰相,但是厭倦了官場生活,逃出家門,出家了出家後,到了新疆地區當時的一個小國,因為他非常優秀,被國王禮聘為國師國王有個妹妹,20歲還沒有出嫁,因為她智慧豐溢,找不到有才華的人和她匹配。王妹愛上了鳩摩羅炎,遂請國王幫忙,逼迫國師還俗,和她成親。成親之後,生了兩個孩子長子就是鳩摩羅什。
    婚後,王妹發心出家,鳩摩羅炎不同意。王妹很有決心,為此斷食七日。鳩摩羅炎怕她死去,終於同意她出家了出家後,她非常勇猛,很快就證到了初果。
    羅什年方七歲,就與母親一起出家,每天可以背誦一千個偈頌。
    母親是王妹,母子二人又都這么優秀,受到很多供養。他母親覺得供養太多,為了迴避供養,在羅什九歲時帶著他搬到了罽賓國,拜大德盤頭達多為師,學習《阿含經》。盤頭達多對他極為讚賞,國王聽說後,把羅什召入宮中。當時有個外道很猖狂,沒有人能辯論過他,而羅什幾句話就把外道問得啞口無言。國王每天給羅什上等的供養
    十二歲時,羅什到達沙勒國。國王請羅什說法,講《轉*輪經》,講得非常好,王爺們都很折服,甘為羅什當階梯,請他踩肩上座說法
    講法之餘,羅什也廣泛地看一些外道經書,也都能通達,預測吉凶非常準確。後來他遇到一位出家王子,受誦了大乘的《中論》、《百論》及《十二門論》諸論。
    他的母親帶著他的時候,遇到過一位阿羅漢阿羅漢見了這個孩子,驚訝地說,這個孩子了不起,要好好照顧,如果他三十五歲之前不破戒,就能利益無量的眾生
    二十歲時,他受了具足戒,持戒精嚴。他的母親此時已經證到二果,與他告別,前往印度求證三果。離開前,他母親因為已有神通,知道未來,告訴他:大乘佛法將來會在漢地弘揚,而大乘佛法要傳到漢地,只有你一個人能擔起這個重擔,但是這對自己的修行並沒有好處你怎麼抉擇?羅什回答,大乘之道,應該忘記自己的利益。他發起利益眾生的大心,表示為此哪怕身受爐鑊,也無怨恨。他母親聽了,放心地開了
    以前教羅什小乘經典老師,來與羅什辯論大乘佛法,被他折服,反過來拜羅什為師
    西域諸國,都對羅什非常敬佩,他的名聲遠傳於海內外。
    當時的中國苻堅在北方為王,他信仰佛法。一次,負責天文的官員稟報,天上有大星出現,可能預示著西方的聖者前來。苻堅聽說過羅什之名,覺得此事可能和羅什有關,於是派遣大將呂光攻打羅什所在的國家,讓呂光把羅什帶回來。羅什知道自己的命運,但他並沒有迴避。呂光大軍攻至,抓住了羅什。呂光原以為羅什是一位長者,見到本人,才發現羅什原來這么年輕,剛三十多歲。呂光因此輕視羅什,想辦法戲弄他,但羅什表現得很君子風度。呂光又逼迫羅什與公主成婚。
    一天,呂光的軍隊走到一個山腳下扎營,羅什找到呂光,提出此地兇險,勸他趕緊遷移。呂光不聽。夜裡發大水,淹死了很多士兵,從此呂光對羅什才刮目相看。
    走到半路,得到消息,苻堅中土已經被姚萇所滅。羅什建議呂光急行軍,到前面尋找安身立命地方。呂光依言前進,攻下一座城池,自立為王,並把羅什扣留下來。
    姚萇為王之後,也希望呂光把羅什送過來,但呂光覺得羅什是個人才,不肯放他走。呂光死後,他的兒子呂隆繼續扣留羅什。姚萇死後,他的兒子姚興發兵滅了呂隆,把羅什迎接過來。
    姚興把羅什禮請為國師,為其建逍遙園,讓優秀人才隨之學習佛法。羅什在這里譯出許多經論,其中最著名的有《法華經》、《維摩經》、《金剛經》、《大智度論》、《中論》等,流傳千古,讀來朗朗上口。
    從羅什的傳記中看來,他為人清朗,領悟能力常人難比。當初淪落在軍隊中的時候,他通達了漢語。由於既精通佛法,又精通語言,所以他翻譯經典非常順暢,也不需要別人幫忙。他誨人不倦,有三千弟子跟隨他學習。他覺得,自己如果做學問,從事寫作,不會讓於馬鳴、龍樹菩薩,但是他沒有怎麼從事寫作,而是把大量時間精力都用在了翻譯和講學上,為弘揚佛教事業貢獻
    臨終時,他把弟子召集起來,說自己一生翻譯300餘卷經論,其中有一些來不及精鍊了,但大意絕對不會有錯。他在大眾面前發下誓願:如果翻譯沒有錯誤死後火化,舌頭不會焦爛。果然,他死後火化成灰,只有舌頭還在,他的話應驗了。
    羅什人格偉大,我們有幸學習他所譯的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應該感恩他的奉獻。

三、本經的內容
    從體、宗、用三個部分簡單地介紹一下。
    這部經的中心和主體智者大師這部經的評價:「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佛陀怎麼成的?是修無相法門。全經的核心就是這個意思。
    這部經的宗旨,即實修的妙用:以實相之慧,修無相之檀。以《金剛經》的話說,就是「離一切相,修一切善」。
    這部經的功用:破執著

課後任務:
    1、反覆讀誦《金剛經》。了解全經的內容
    2、閱讀和學習一部註解,記下心得和疑問。註解很多,先看一部,具體讀哪一部,看大家的因緣

    迴向: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眾生,皆共成佛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