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三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

慧律法師主講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義卷第三

己二征釋迷悟始終(分五)

庚一金剛藏啟請

【於是金剛藏菩薩]《圓覺經》就是這樣,諸大菩薩一一起來請問佛陀,現在輪到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繞佛三圈。[長跪叉手,]叉手就是合掌。[而白佛言:】

此請法之儀,表示三業恭敬可知。

庚二正陳請詞

辛一慶聞述益

【「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准備要成佛都是菩薩。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宣揚如來什麼呢如來,我們本性具足的[圓覺清凈陀羅尼,]大陀羅簡單講,就是含藏一切、總持一切。[因地法行,]因地的法行,就是因地的修行,[漸次方便,]一個次第。[與諸眾生,開發矇昧。]對眾生來開發矇昧,就是無知狀況叫做蒙昧。開發他無知狀況。[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凈。]智慧之目叫做慧目。[】

此慶聞述益。]慶幸聽聞來敘述這個利益。[大悲世尊,指世尊大悲心。]我們說要學「佛」嘛,學佛如果仍用這種仇恨的心來世間,不能入同體大悲,這樣離佛還很遠,離佛還很遠!所以,你看這個世間你周圍的人,慢慢就會發現。所以,有很多人說:寧可救蟲,不願救人。當然,這是一句怨言,意思是說:過去救了他,對他那麼好的因,他竟然不知道感念,反而違背我們、傷害我們,所以,我們會覺得很痛心,很痛心!我們學佛心地功夫如果不夠,會一直恨。在哲學中雖然有一句話平淡,但是,這句話可以適用第一個人,它說:當你在對某某人失望的時候,或者覺得他很幼稚無知,或是說忘恩負義,你不要責備他,你用另外一個觀念你就告訴自己:在這世界上,在這世界上,也需要這樣的人,才形成一個社會在這世間中,也需要這種忘恩負義的人,也需要這種人來擔任這個角色。所以它說:在這世間也需要這樣的一個人。記住喔!很平淡喔,在這世間,也需要一個這樣的人,因為這樣才構成一個社會嘛!你覺得他很幼稚、很無知、很忘恩負義,恨不能解決事情,這樣你就了解,什麼叫凡夫什麼叫聖人,就在這地方可以看得出來,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是不是這樣?我們要學大悲第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們一定要提升;第一個階段沒有提升,我們沒有辦法修行。所以,我如果遇到那種忘恩負義的人;或是可惡、可厭的人;或者你明明知道這個人是妄語的人有的人反白為黑,自以為是,內心裡面我們就想在這世界上也需要一個這樣的人,也需要一個這樣的人,這樣你就能平淡地處理這件事情,非常平淡。這雖然是一句哲學它就叫你安住第一種狀態,不取不舍,不取不舍;不然你說你要跟這些眾生,又無知無明具足煩惱眾生計較,你會發瘋,計較不完每個人都能各自講出一篇大道理,卻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不懂得替別人著想,看看別人的角度是怎麼樣子。[善為一切菩薩,循循善誘,]好好地引導,叫做循循善誘。[宣揚如來,圓覺清凈者:宣揚如來藏,清凈本然,]本性具足東西。[周遍法界。]什麼叫清凈本然?外來的叫做外道譬如說:外來的靈界的力量在我身體,這不是我們本性具足東西本性具足東西,我們統統有,不必藉著外力,這才是真正的佛法。我們的清凈希有,周遍法界。[此即如來圓覺妙心。大陀羅尼,因地法行者:而此心、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總一切法就是包括一切法,持無量義就是存在無量義的妙用。[故曰:大陀羅尼。依此心、普照法界,寂滅無二,]你想學寂滅無二,首先你要認識一句話:如實相,寂滅就是無諍,你要進入內心無量的安詳,你要在事相當中當下就要接受它,你存在的是一顆智慧心;你若牢騷、抱怨、埋怨,落入生滅凡夫之見,你不能得到安詳清凈世界;不必等到富有,我們就能進入清凈狀態也不用等到說我今天遭遇很大的逆境,才體悟到寂滅,因為一切法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之法,一切都是幻化的東西,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所以說:一切法就是寂滅。什麼叫做如實相呢?如實相就是:眼睛看出去的相,你都當作這是在電影,都當作這都是過目的雲煙,求一個永恆,不可得;既求一個永恆不可得執著任何一個動點,就會動,就會引導變成了過去、現在、未來一個錯覺。所以,如實相當體即空,不會被它欺騙,不會被它迷了,你用智慧心看這個世間、用空性的心看這個世間二十四個小時當中充滿了空性,運用空性包容一切,無所不照,沒有一事情障礙你,外境紛亂吵雜,內心清凈安詳,我們就真正找到我們的極樂世界。[是謂:因地法行。]普照法界,寂滅無二,這叫做因地法行。[由頓至圓,無漸次而立漸次,無方便假設方便。與諸眾生,開發矇昧者:]就是說[此等道理眾生不知,如童蒙之迷昧。今承我佛之慈悲訓誨,開示發明。在會法眾,幻翳朗然:]在會的法眾幻翳朗然。[幻者、無而忽有,虛幻不實之義。眼中忽起翳病,]就是眼睛毛病。[空中妄見空華,]我們現在看到一切境界的變化,我們不了解、執著,叫做妄見空華,因為境界的幻化出來的東西。[非但所見空華是幻,即能見翳眼亦幻。於諸幻法,妄生執取,]執取,[故名幻翳。]所以,三藏十二部經典講到最後,我們所有的毛病是一個字:執。執,我們解不開,就要藉著時間譬如說譬如說一般人都會知足,我們對方對方的惡,是我們自認為惡,我們一直放不下,一直不能寬恕對方,我們今天與其要跟對方說:你這個人很可惡!這樣講是一句話,這個人很可惡;但是,我們可以改變一個觀念:這個人今天到這個地方能有這種表現已經不簡單了,他能夠這樣,已經不簡單了!譬如說一個佛教徒,他雖然還有一習氣煩惱,但是,在師父來看,我就會下降這個標準:他今天還會修行還會想吃素,這樣就不簡單了!我對一切眾生都用下降的標準看他,我的煩惱就很少。這是懂得退一步、懂得觀照的人。有些眾生,他本身就不很有善根他來三寶地方他就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我就教他我就教他三寶地方,再怎麼樣,畢竟人家已經剃度出家你想想看,我們還沒有這種勇氣呢,這樣就不簡單了,這樣就不簡單了!所以說:你對第一位眾生,包括出家、在家,我們能夠把這個「執」用對立的觀照,一直降低標準;不然就一刀兩斷,用因果論法,因果論法就是:你造因得什麼果,跟我沒有關係;我造什麼因,得什麼果,我自己負責,這樣子,清清楚楚!如果沒辦法這樣,還一直妄生執著去看別人……,而其實都是我們自己認為對方有錯,不是人家真的有錯喔,是我們一直認為他有錯,這樣也是一種執著執著。所以,我們人就是這樣,我們人就是這樣,上次有一張海報,人家在畫海報,畫海報,海報的內容是說要清理環保,清理環保,那個人很會畫畫,很會畫畫。有個人提了一桶機油,機油,他提了一桶機油,他看到公布欄上的海報這樣畫,公布欄寫:我們要注重環保。他提著一桶機油,嘴巴講了一句話:哎呀!這個容易嘛,這個容易嘛,其實手上的機油一直在漏,機油一直在漏!他看著公布欄上寫著:要做環保的工作他說:這很簡單嘛,大家都做得到!其實他就做不到,因為底下的機油一直在漏。這張海報雖然很單純,也能夠影射眾生毛病就是如此,自己已經把地上污染得一片黑了,整天還是在煩惱別人的生死這就是法,不了解佛法。所以,我們就是妄生執取,故名幻翳。[故佛前雲:猶如翳目,見空中華,]就像我們眼睛毛病,看到幻化出來的空華。[空本無華,病者妄執。]所謂有病就是心中智慧心中如果不用智慧之心他就是有病,只有外表健康,不能說是一個健康的人,只有身體健康,不能說他是一個健康的人,必需心靈健康。[而今信知,幻身、幻心、幻智,諸幻滅盡,所見之幻既盡,能見之幻亦亡,故曰朗然。]朗然就是太陽高照,清清楚楚的意思,朗然。[眼翳已除,]眼睛的病已經除,[則為慧目。]智慧之目。[如《楞嚴經》雲:「以清凈目,觀晴明空,]觀天氣很好的天空,[惟一晴虛,]只有一個晴朗萬里無雲的虛空。[迥無所有。]完全沒有任何一點東西。這句話的意思,注意聽!以清凈目,意思是說:我們的眼睛如果沒有毛病,來看天氣很好的天空,只會看到整個都是藍色的天空,什麼都沒有。這一句清凈目」要特別注意,以無分別的智慧之心,以無分別、以平等清凈之心,來觀看一切的境界,只有清凈平等,了無所有,就是這樣!你說修行很難我一直說修行簡單我一直說修行簡單關鍵在於你不肯,你不肯,就算打死你,你也不用平等心、無所住的心去做,那麼即使修千百萬年又如何?最近大家都很流行誦《無量壽經》,誦《無量壽經很好;但是,想成佛作祖,不是只誦《無量壽經就可以的,經是佛講的,經典是佛講的,經典是佛講的,你再誦給佛聽?對不對?所以說:我們今天學佛,你一定要先了解心地功夫要先拿出來;心地功夫不先拿出來,一切都在事相裡面著,就算你長久修行也不如別人一剎那之間的功夫。舉一個例子來說,你誦經,已經誦《無量壽經》十年了,你看到一切境界放不下,整天在是非圈裡面打轉,整天一直看別人的過失,一直認為自己很有修行你沒平等心,一直認為自己很持戒、很精進,而輕視別人。另一個人沒有整天誦《無量壽經》,他內心無所著,單提一句佛號,什麼他都放得下,也不會覺得自己很厲害,換我問你:你認為,臨命終哪一個會往生極樂世界?嗯?既然佛法心法,禪者,佛之心也,佛法離了禪就沒有生命,你聽過這一句話嗎?佛教離了禪,就完全沒有生命了。禪就是我們的心,就是我無所住的心,離了禪,只有一個軀殼而已,沒有靈性,因為你一定要徹徹底底地了解,什麼是我們的本性,如是因,才能得到如是果位。誦經、持咒都無礙,我們一定要用清凈之心平等之心,究竟空性之心,單提佛號。會修行的人不是用壓的,會修行的人,絕對不是用壓抑的修行;用壓抑的修行有一天會爆炸的!對不對?有一個人打電話來說:師父!您要原諒毀謗你的人我說:我連原諒的觀念都沒有。今天我跟人家通電話,他跟我講:師父!您要原諒他!我說:我連「原諒」這兩個字的觀念都沒有,我為什麼要原諒他呢?我也不需要不原諒他啊!對不對?他造業,他一定要自己負因果嘛;他傷害我,他一定要自己負因果;我傷害他,換我要因果,還多一個「原諒」幹什麼?哇!高招!多餘的嘛!對不對?多餘的,這都是多餘的東西修行單刀直入,進入絕對的空性,無往不利,虛空走到哪裡都是虛空。對不對?你說是不是這樣?你走到哪裡,用空性的心修行,你起到美國中國、任何一個地方,你走到哪裡都同樣如此,這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這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所以說:迥無所有,一切都是空性的東西。[」此即圓照清凈覺相也。]簡單講:圓照清凈的覺相就是這句話:離一切相,就是圓照清凈覺相。其實《圓覺經》講的,跟《六祖壇經》、跟大珠和尚講的,幾乎都是一模一樣,都是直接講佛的心。

[辛二正伸難問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有一無明?]世尊說:眾生本來成佛,為什麼還有一無明?既然本來成佛,為何會產生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這是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本來成佛道,為什麼他會再產生無明呢?[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意思是說:既然本來成道,以後又起煩惱,那麼佛何時會再產生煩惱呢?

[此正伸]「伸」就是發起這個疑問,正伸[難問。]就是問這個問題。[由觀行成就,頓同佛境,始知眾生,本來成佛,]本來就是佛。所以,真正在修行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你想想看,才知道眾生本來成佛,這樣你憑什麼瞧不起人?他也是佛,他今天造很多惡,他的本性也是佛。喔!這樣我們就了解,現在因為愚痴、因為名利、因為一剎那間的嗔恨,所以造業,我們要寬恕他,因為他也是佛,他也是佛。[觀行未成之時,並不知也。然此中之意,難免有疑,是以金剛藏,]代替問三種問題,[代致三難,冀佛解答,]「冀」就是希望,希望佛來解答。[俾令眾生,得決定信,]「俾」就是使,使,能夠使眾生得到決定信,菩薩!這個決定信是很不簡單的,一個人如果得到決定信,這個人我可以在此跟他講一句話成佛足足有餘!決定信。現在再跟諸位用生意上的角度來講,今天你如果聽師父的話,你相信有一極樂世界;你相信有一阿彌陀佛;相信古來祖師大德、千百萬往生的人,絕對不妄語,沒有欺騙我們,你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我告訴諸位菩薩,從這個時候一直堅持這樣的心,你經典不看、聽不聽是其次,我敢為你保證,你往生的機率99.999%,三藏十二部經典都不用看;你過去造多少惡業也不煩惱,因為五逆十惡……,唯謗三寶,除非你謗三寶、盜僧物;兩種人沒有辦法往生;謗三寶、盜僧祇物,偷出家人東西,這樣佛也沒有辦法,千佛出世,不通懺悔,這沒辦法懺悔你有犯下五逆嗎?沒那麼嚇人吧?五逆,五逆十惡罪可以救,你知道嗎?決定信,決定信。所以說:往生極樂世界,不是說拼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現在有些年輕人二十幾歲而已,要等到他死,他會煩惱,還要三十年,不曉得有沒有辦法撐到臨命終?出在會往生的人,反而是那些七十幾歲知道自己快要死了,這樣來拼比較乾脆,婚也結過了孩子生了五、六個,一切該嘗的趣味事都嘗過了,什麼豬肝、豬肉、公鴨、母雞都吃過了,包括出國,都玩過了子女成群,兒孫滿堂,也當上爺爺奶奶了,在這世間你看你還要做什麼?嗯?已經沒事可做,准備死了,這樣來拼,對不對?所以我說:七十幾歲、八十幾歲要往生機會很大!年輕人則不同,年輕人會想:我才三十幾歲而已,要等到我死?照鏡子看看,還這么年輕,要等到死會很煩憂,不知往後三十年會如何變化?不知道百年之後,師父會不會身邊年輕人反而沒把握,我不騙你,沒有把握。如果我今天是七十幾歲,假設說我今天七十幾歲,對不對?要我再讀經?不可能!拉下鐵門,拿起電話,包括房門都關上,時間到,幫我送飯來就好,拚命念:阿彌陀佛……,我保證:因為我這個人也很怕死也會擔心我不往生。對不對?再講兩年,《楞嚴經講完,就告一個段落,屬於我老人家自己的時間就比較長了,開始就要培養這句佛號,二六時中咬定這句阿彌陀佛,咬定這句阿彌陀佛,決定信,現在在講決定信。菩薩!自古至今,往生的人你要記住!不是修行很久的人往生的,都是下定決心,至死不改變的人往生的!師父今天跟你講的話,你要記住。再講一遍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是那種十幾歲就出家、茹素、修行拜佛念佛,說:我拜一萬佛!不是那種人往生的;都是看了經教、親近知識,了解生死關鍵,就是死,用死來做賭注,絕不動信心,絕對不動搖,無論你講什麼,我都不聽,說凈土不好,禪比較好,不見得!發這個決定心,決定信心。所以,這個決定信,是我們生命、我們修行最大的開關,是點亮暗室的一個個樞紐。我告訴你們:你今天要往生極樂世界並不困難你不要一直害怕,一直怕:我雖然想往生,可是,不知道佛會不會來接引我?連這種念頭都不可以有,要充滿著:我絕對往生!一點懷疑都不可以,佛說十念即得往生,這樣就解決了,這樣就可以了![永斷疑悔。一、以真難妄:]以真難妄就是說,這個「難」就是所謂的責問。[若眾生本來成佛,惟是一真,何故復有,一切無明之妄耶?]很多人有這種問題:我們本來成佛,為什麼還會產生無明從哪裡跑出來的呢?[二、以妄難真:若諸無明妄法,眾生本有,何因緣之故如來複說,]又說[本來成佛耶?三、真能生妄:若諸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眾生形貌各異,故曰異生。]怎麼會有不同的眾生?這個業為何有這么多變化呢?[本來成佛,後再起無明,此真能生妄,一切如來,已經返妄證真,何時復生一切煩惱耶?煩惱、即妄惑。根本煩惱,即無明;枝末煩惱,即六識。前佛雲:妄認身心故有生死,且雲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後雲:眾生成佛,儼然自語相違,]後面說:眾生本來成佛,儼然,這樣看起來確實是有語病,意思是說:佛講的儼然……,確實自相矛盾。所以,以三種疑問,[故興三難。]來請佛開示

[辛三結請通釋

【「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無遮大悲就是沒有止境的慈悲,無遮,這個「遮」本來是止,一個界限,沒有界限的大慈,那不得了了!我們的慈因為有界限。無遮大慈就是平等的意思。[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就是經教。[了義法門,]究竟的法門叫做了義。[永斷疑悔。」】

此結請通釋。惟願者,求之親切也。]求得很誠懇。[如來具大慈心平等無遮,]佛,他沒有仇人,譬如提婆達多要害佛,佛還是要救他。提婆達多是十地菩薩示現的,提婆達多,在《法華經》里,佛到最後還是為他授記。提婆達多處處想要害佛,要置佛於死地;提婆達多在五百世以前發願:我生生世世都要成就釋迦牟尼佛的道業,所以,他生生世世都跟佛作對,拚命地跟佛作對,要讓他障礙重重。所以,世尊修行無量劫來,因為有提婆達多這樣的善知識幫助他,這樣的幫助他,他愈忤逆佛,佛就愈慈悲、愈忍辱就像鐵槌一樣,所以,提婆達多就像一支鐵槌,千錘百煉,把釋迦牟尼佛煉成佛。所以,佛只有兩個字感恩,佛只有兩個字修行感恩,因為佛有神通智慧,他知道這是示現的。所以,提婆達多一直要害佛,害他一次,佛就散發一次更大慈悲,他如果要害佛,佛就說:我要救你!提婆達多說:我要讓你死!佛就說:我要解救你!他也拿佛沒辦法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就是慈悲。所以,菩薩!焉知跟你作對的人不是你的善知識?說不定他發願,好幾百世要讓痛苦來淬煉你也說不定,他是故意示現,處處毀謗、傷害你,無所不用其極,就是為了成就我們的道業。喔!那麼,我們用這種心來修行,就是感謝恩師,感謝、感恩,遇到逆境你就感恩感恩。不過,不要到最後自己忍受不了,說:我已經很感恩你了,你要適可而止!意思是受不了、忍耐不住了,我已經很感恩你了,你還一直找我麻煩?到最後受不了,因為我們的修養不夠,不夠,一個講話大聲的人,底下,平等無遮,[惟願不舍此平等無遮大慈,乃為現會菩薩,開秘密藏。非器不傳,]非根器,沒有適合的根器他是不傳的。[謂之秘藏,說不顯了,謂之密藏。]以前講得不是很明顯,這個叫做密藏。[今為開之,令現會得益,兼復遐被未來,]「遐」就是遠。遠被未來,「未來」就是指我們現在,佛當時說法,「未來」當然是指我們現在。[及為末世,一切眾生等,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乃經藏之通名,]乃經藏之通名。[以此經是經藏攝故。了義法門者:顯明究竟之義,乃顯了之談,]顯了就是不秘密秘密就是不顯了。[非覆相而說。]覆相就是隱而不顯;並沒有隱藏,它是顯了。[聞者、自可永斷疑悔,得生正信矣!

《大疏》雲:疑者,於諸諦理,]真諦真理,[猶豫為性,]猶豫為性就是不能果斷。[能障信心善品為業。別有三種:]第一、底下這三樣有一種,你沒辦法修行,懷疑自己,[一、疑自:謂疑己不能入理;]有些老菩薩來這里念佛師父啊,我不識字,經典不懂,《阿彌陀經》里只認識三個字我說:《阿彌陀經》里認識哪三個字?認識舍利弗,又舍利弗,又舍利弗……,整部《阿彌陀經》都只聽到這一句而已;舍利弗,又舍利弗,又舍利弗……,我問他:《阿彌陀經》叫了幾次舍利弗?他說:差不多十幾次。知道《阿彌陀經》叫了幾次舍利弗的舉手,嗯?回去算算看,因為我也不知道,我也沒算過!考試,他每天念《阿彌陀經》,你問他:整部《阿彌陀經》叫了幾次舍利弗?最少有十幾次我也沒算過,我這人對這種東西無所著,我都只記得阿彌陀佛而已!懷疑自己不能入理,在座諸位!不需如此,老菩薩不識字,也不必有自卑感,反而是那些博士不容易往生,我告訴你:往生的每每都是那些阿婆、阿公,真的!都是那些老太婆、老太公在往生的,不要懷疑自己。[二、疑師:謂疑師不能善教;]對師父有信心。[三、疑法:謂所學法,能令出離不出離?今三疑成難,]變成一種災難。[即疑法也。悔者,是不定之法,]我們如果[悔善則惡,]就是說善事後悔,這樣就變成惡,變成惡。[悔惡則善。]我們如果造惡而後悔,這樣就變成善。[今永斷疑悔,即屬斷惡,惡斷,則善生矣。]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二正陳請詞竟。

庚三如來贊許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最上的教誨。[了義大乘,]究竟的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學佛,這個就是第一步,一定要決定信,今天離開佛法,我告訴諸位:你想解脫生死是絕對不可能!包括你信一貫道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儒教,包括摩門教,不管你信什麼教,統統受時空的支配,都是生滅法;你要了生脫死,離開佛門,完全沒有希望,完全沒有希望![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

佛重言善哉者,乃贊嘆金剛藏,能為現會新學菩薩,及為末世初心眾生,斷疑生信;因此三難,乃如來所證甚深境界,為秘密之藏。今者秘密雙開,不舍大慈,是為究竟成佛方便。非金剛藏不能問,如來因問而說。是諸菩薩,最上教誨,顯了之義大乘之理,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聞之而得大乘正信,永不退轉,故曰: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當為汝說。[三如來贊許竟。

庚四承教靜聽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乘默然而聽。】

四承教靜聽竟。

庚五正答所問

辛一長行

壬一反覆起疑之端

癸一總指輪迴

【 「善男子!一切世界]一切世界有三種世界有三種世界。[始終生滅,]始終生滅,就是正覺世間隨緣示現,他示現在生滅世間第一個,是正覺世間,正常的世間。始終生滅的旁邊寫一個:正覺世間隨緣示生,隨緣示現的。[前後有無,]旁邊寫個:有情世間有情世間。[聚散起止,]寫個:器世間這就三種世間。說:善男子!一切世界,一切世界就是一切世間,始終生滅,始終生滅就是正覺世間;前後有無,一下有,一下子沒有,這是有世間;聚、散、起、止,這是世間,叫做物質世間。[念念相續,]就是妄心對妄境,叫做念念相續,妄心對妄境,就是念念相續。[循環往複,]我們今天六道輪迴從哪裡來?從信念相續,循環往複,循環往複。[種種取捨,皆是輪迴。】]一個師姑打電話來,非常的凶,說要找師父,樓下不知道就接上來,她說:你讀經為什麼常常叫人不要毀謗三寶我說你可以啊,可以毀謗啊!她一聽楞住了,我這樣回答她,她突然不會接話。她問:為什麼不能毀謗?我說:可以啊!你怎麼那麼傻,怎麼不可以呢?她說:人家我也要往生極樂世界呢!我說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回答我,你看阿彌陀佛是會接引贊嘆三寶的,還是會接引毀謗三寶的?一跟二,你自己選擇,你看呢?這是簡單道理傻瓜師父也沒阻止你啊,是不是這樣?你就盡量毀謗啊!有一去找醫師看病,去五哥那裡遇到五哥,五哥拿一張那個……,去給邱醫師看病,都不能吃水果的,不能吃水果,很多東西不能吃,麻油等等都不行。他第一次來看病,非常地凶,對五哥很兇:啊?這么多東西不能吃?龍眼不能吃、芭樂不能吃、蘋果不能吃、稀飯不能吃,乾脆都不要吃好了,看什麼病?喔!很兇!五哥很有修養,就讓他念……,五哥說:你念完了嗎?他說:我念完了!五哥說:你都可以吃!我沒有攔你,你都可以吃。我們寫什麼東西不能吃,是為了你的身體好,不是說水果你有仇不能吃。他愣住了,說:喔!這樣喔!這才會意過來!那個師姑打電話來,我說:你都可以毀謗,你一天到晚都毀謗沒關係,只差不會往生而已,很簡單道理!看眾生愚痴以什麼程度,人家叫他不要吃,還兇巴巴的,他就是不了解人家的用心是如何慈悲,因為眾生最容易犯的就是這種毛病,我至少走過一百多個道場道場會亂從哪裡來?從是非來,會鬥爭從哪裡來?從是非來,都是從這張嘴,口業不清凈來的。不是不這樣?所以,我常說,我的立場跟邱醫師一樣。

[以十法界,迷、悟;]迷、悟;[依、正;因、果,皆生死邊事,]為什麼?對立嘛!迷就對悟講的,如果你自己覺得你是悟,你也是迷啊!對不對?依報跟正報也是對立;因跟果也是對立皆是生死邊事,[從妄見有,]從妄見有,如果你放下迷悟、依正、因果,統統放下,從妄見有,你就在旁邊寫:一切放下,沒有對立就沒有妄見,很簡單道理!底下這句話你注意看:[圓覺性中,本無此事。]這樣我們就了解,一個聖人就是天底下都沒事,圓覺性中,本無此事,你注意看這一句聖人、大修行的人,統統沒有這些,沒有所謂的迷,沒有所謂的悟;沒有所謂的善,沒有所謂的惡;沒有所謂的大跟小;沒有依正,沒有因果;沒有因果不是不重視因果,就是說因本身當體即空,果報的現前,他也認命、也空,認了就是你的、就是空性。對不對?也不在困裡面執著我在修善;也不果報裡面牢騷、抱怨,那是真的很偉大的人!何以故?什麼叫眾生?就是放不下,所以,從妄見有,所以妄見,既然妄見有,你要怎麼樣了生死?就是放下禪宗有一句話講得實在是太棒了,太棒了:但息妄念,別無聖法。一針見血!但息妄念,你只要停止那種錯誤執著,但息妄念,別無聖法。沒有所謂的聖人之法,就是這句話而已,停止你那一種錯誤妄念也沒有所謂的聖人之法,聖者無聖無凡,息,停止追求錯覺就是聖,聖也是凡,因為是對凡講的,只要依此類推的東西都是生滅法,還是落入有量的觀念,還是凡夫。[一切世界:總指三世間;始、終、生、滅,別指正覺世間。始,]開始就是[謂隨緣示生;]隨緣示生。[終,謂緣盡現滅。]緣盡現滅。[前、後、有、無,別指有情世間。前,謂隨業受生為有;後,謂業盡則滅為無。聚、散、起、止,別指器界世間。聚,]就是因緣和合,[謂成劫,]成劫。[聚塵為界則起;散,謂空劫,散界為塵則止。所有三種世間,皆依妄念而得建立,念念相續,生、住、異、滅,以妄心對妄境,]菩薩!何以有妄心呢?我們既然說妄心對妄境,[循環往複,周而復始。]怎麼樣?[種種取捨:]就是一種執著什麼叫做取捨?就是善惡對立觀念非常強烈,非常強烈。[取正覺世間,而舍情器世間皆是顛倒妄心,變現輪迴之相。《楞嚴經》雲:「自心自心,非幻成幻法。」一總指輪迴竟。][

癸二真隨妄轉

【「未出輪迴而辨圓覺,]說:你還沒有出這個輪迴輪迴就是生滅的另外一個名詞,生滅妄想心就是輪迴生滅妄想心。為什麼?你起分別見嘛,你用這個這個生滅妄想要來了解……,辨就是要來了解圓覺,就是要來了解佛的清凈本性,[彼圓覺性,即同流轉;]這樣也是跟流轉一樣,[若免輪迴,無有是處。】]你不想要輪迴這是不可能的事。就像雲霄飛車,雲霄飛車,我們到日本去的時候,因為一張門票八百元;我一向不喜歡坐那個,可是,一張門票八百元,台幣喔,不是日幣八百,是台幣八百,去狄斯奈樂園,一進去就要八百,太貴了!就姑且坐坐看,坐坐看,法師雲霄飛車;剛好前面坐了十個日本小姐,在上面嚇得失聲尖叫,真是慘不忍睹,下來後,臉色蒼白,兩腳發軟;而我坐著,從頭到尾……,我還算滿有定力的,坐著,從頭到尾,我一感覺速度是一種錯覺,我內心裡面就這樣自己念:那是在修行,咻!那個時速大約二、三百公里,速度實在快得驚人,如果途中撞到東西,頭馬上斷掉,甚至一條繩子就夠了!如果橫向拉一條繩子,以那種速度衝過去,頭一定斷掉,那個速度太快了!速度很快的時候,我扶著,速度也是錯覺我也有什麼感覺,我走出來後,看到有的人都站不穩,還一直搖晃,站不穩,我下來後也沒有搖晃,就這樣走下來,大搖大擺,自由自在地走下來,什麼感覺都沒有。對不對?修行人雲霄飛車,也沒有什麼感覺也沒什麼,不像其他人嚇得臉色蒼白。我們在雲霄飛車上看速度這么快的,你想要不天搖地動也不可能;用生滅要看到如如不動的心,是永遠不可能!所以,有一個在家居士來問:師父!什麼是本性我說:你若見到了,不必來問我;你如果還沒見到,我今天從早上講晚上,你都聽不懂他說:為什麼?我說:因為本性不能用講的。他說:不能用講的,那該如何要用悟的嗎?我說:對啊!要用悟的。我又說:用悟的也不對。他說:用悟的不對?因為你講出來,這一句也是生滅。他問:不然該如何我說:我也不知道該如何他說哪有這樣的?我說:不然要怎麼樣?你沒開悟啊,沒有開悟講到死去活來,你也不知道我在講什麼。

[未出輪迴者:此法說,仍用生滅妄心,而起分別妄見,辨於圓覺凈性,彼圓覺凈性,亦同流轉於生死耳;欲免輪迴,斷然無有是處。][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動目就比喻生滅心;能搖湛水,湛水就是圓覺性。譬如生滅心,動目,動到這個眼睛,你眼睛一直動……,動目就是這樣,眼睛一直眨……,能搖湛水,湛水就是定水,那個水本來不動的,水放在那裡本來不動,你一直眨眼睛……,到後來,水好像在動。上次我去坐飛機有一個女眾,一個小姐,她從來沒坐過飛機,剛好坐在我隔壁,坐在我隔壁,那天剛好遇上亂流,她叫得很大聲,聽說是一個歌星,打扮得……,她有打扮,我沒有打扮,她長得很漂亮,我也不錯。我坐在她旁邊,一直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她突然跟我一句很有趣的話:師父師父!你為什麼都不害怕?我回答她一句很有智慧的話,我說:若是真的墜機,這時候害怕不幫助嗎?你說這個時候害怕有什麼幫助?我問你,你怕,又能如何?我說:如果真的墜機,怕也沒用啦!她說:的確沒錯!然後她就開始一直暈機……,坐飛機一直暈;等飛機停好,她一站起來就暈了,害我來不及閃躲,我就退開合掌,她就這樣靠著我,念阿彌陀佛……,她整個人都快昏倒了,從來沒坐過飛機,剛好碰上亂流,嚇死了!下飛機後,她跟我講一句話師父!以後就算是生是死,我都要用開車的就好要用開車的,她要用駛車的,她不坐飛機了,打死她,她都不飛機了,坐一次就嚇死了我說:現在不是很平安嗎?對不對?也沒有什麼事情我說:有修行不修行,就是有天壤之別,嚇得大聲尖叫,一個歌星!所以說:動目能搖湛水,我們一個人用生滅心,就像飛機嚇到天旋地轉,一下子要定,定不住。對不對?一個人用生滅要看圓覺性,一下子沒有辦法![又如定眼,猶迴轉火。]譬如說定眼,定眼,能迴轉火,可以清清凈凈的。是不是?眼睛:以為這個火在動,眼睛本來是定在那個地方,但是,因為這個火在外面轉……,轉久了,卻被轉去,火本來不轉,變成在轉,被迷惑了。如定眼,眼睛不動的時候,由迴轉火,火慢慢地轉……,火本來是不轉,是靜止的,那個火本來是不轉,卻變成一個影像在前面轉啊轉……,錯覺的意思。[雲駛月運,]雲駛,雲在走就像是……,其實是雲在動,結果看起來是月亮在移動。[舟行岸移,]舟,舟就是船,船在行走,而我們在船上看,卻像是岸一直往後移動。[亦復如是。】]動目是指生滅心,湛水是指圓覺性;定眼是比喻圓覺,是比喻圓覺,迴轉火是指生滅心;雲駛是指生滅的妄心,比喻生滅妄心,月、月亮的月是指圓覺;舟是指生滅,岸是指圓覺。再講一遍:動目是生滅心,湛水是圓覺性;定眼是圓覺性,迴轉火是生滅心;雲是指生滅妄想心,月是指圓覺;舟是比喻生滅,岸是比喻圓覺。佛講經實在很厲害,實在很偉大,很偉大!我看到這經典就想:佛在讀經說法,沒有一個字廢話,所有比喻比喻得恰到好處!這實在是……,所以,那天有一比丘尼打電話給師父,請教師父她說是嘉義的什麼寺,她說我現在聽到大乘佛說小乘才是佛說的。她本來對大乘經典有信心,現在聽到大乘佛說,一下子失去信心她說:佛只有講四阿含。我就告訴她:依法不依人,大乘是講實相法,我請教她,我說:我請教你,《六祖壇經也不佛說的,可是,按照《六祖壇經》去修行明心見性者不計其數!她說,她悟了,覺悟了!我說:《楞嚴經》或是大乘經典,如果不是佛講的話,我也把講的人當作佛,這也不得了!但是,事實上,凡夫怎麼能夠講得出這種經典?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凡夫怎麼有辦法講出這樣的東西講得這么美的比喻?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她說:喔!法師開示得很好,我又大乘有信心了!沒辦法,大小乘的爭執到今天還是在爭執,愚痴到家,愚痴到家!我說「如果說按照《六祖壇經》;人家說《六祖壇經》是假的,有的人跟我講:慧律法師,聽說《六祖壇經》是偽造的!我就跟他講:如果按照六祖講的那種方式修行你認為能不能明心見性他說:可以!可以明心見性,為什麼說它是假的呢?真的假的就不要了,只要能讓明心見性,假的也沒關係啊!對不對?喔!我對師父有信心他說:名不虛傳!都是自己的問題啊!後來就贊嘆一番。

[此喻說,]比喻說。[譬如數動之目,]譬如一次再一次地動到眼睛。[能搖澄湛之水。]能搖動清凈之水。[動目,喻生滅妄心;湛水,]湛水,這個「湛」是光明的意思,就是說本來就是不動的意思,光明不動的意思。[喻圓覺自性。湛水本不搖動,因數動其目,妄現搖動之相。圓覺自性,本非流轉,妄現流轉亦然。又如定眼,能迴轉火者:《略疏》雲:眼識遲鈍,]反應比較慢叫做遲鈍。[旋火成輪。]本來火是一點而已,旋火就是把火拿起來旋轉,你看就變成一個車輪一樣的形狀,一個圓圈的形狀,其實它只是一把火而已;在每一個動點上,它只是一把火;但是它轉得快,就像一個輪子一樣,就是錯覺的意思。[其意:眼識遲鈍,瞪定其眼,迴旋久觀,]轉久了,[彼火本不轉,因迴旋久觀,]因為得很久,[而火亦轉而成輪。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者:雲飛如駛,]雲在飛,快速的移動,[只見月有運相,]只看到月亮在運行、移動。[月實不運,因雲駛所顯而成運。]好象在動一樣。[舟行似箭,只見岸有移相,岸實不移,因舟行所顯而成移。以上湛水、定眼、月岸,通喻圓覺自性。水波、火輪、雲駛、舟行,通喻生滅妄心。以生滅妄心,辨於圓覺,而圓覺性,即同流轉,亦復如是。

【「善男子!諸旋未息,]「旋」就是生滅,這個種種的生滅不能停止,就是不放下,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種種的執著不能放下。[彼物]就是生滅生滅[先住,先執著生滅裡面,生滅[尚不可得;何況輪轉,]本來就沒有。[生死垢心曾未清凈,]曾未就是未曾,從來就沒有清凈過。[觀佛圓覺不旋復?】]怎麼會不輪轉變成生滅呢?

[諸旋者:指動目]動到眼睛[、定眼、雲駛、舟行也。未息者:正動、定、駛、行時。彼物者:指水、火、月、岸。先住者:求其先行止住,尚不可得。]根本就不可能,它一直動,要如何止住呢?[何況以淺況深,通責迷倒也。]佛訶責顛倒的眾生。[意謂:世間淺近之事,]讓你了解,[若諸旋]就是這些生滅[未歇息,而求彼物先止住,尚不可得,]哪有可能?根本就不可能。[何況輪轉者。顯是無始妄識,出生入死,起惑造業,莫不依之,]都是依顛倒而來,[故曰:生死垢心,曾未清凈,觀佛圓覺自性而不迴旋轉復者,]就是而不變成生滅心,[無有是處。]是不可有的![二真隨妄轉竟。]意思是我們的本性,佛的本性本來是圓覺的自性如果你用這個生滅心來觀佛,佛的清凈本性也變成生滅,不變成生滅也不可能!就是這個道理。這段意思是說:用生滅要來清凈本性清凈本性也變成生滅心。所以,沒有悟到清凈本性,想要了清凈本性清凈本性也變成不悟的執著、分別的意識

[癸三結指前疑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是種種取捨,皆是輪迴之故,汝等便生三惑。即指前三難,是分別妄見,非真實知見耳。]不是真實知見。[初反核起疑之端竟。

壬二喻釋現起之疑(分二)

癸初空中華無起滅喻二 金中礦不重生喻(癸初又分三)

子初喻釋二 法合 三 結成(子初又分二)

丑初翳差華亡喻二 空不生華喻

丑初翳差華亡喻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譬如眼睛毛病而幻化出來的,以虛妄而見到空中有花產生。[幻翳若除,]我們有毛病眼睛如果治療好了;除就是這個眼睛毛病好了,治療好了,[不可說言:]你就不能這樣說,不能怎麼說?[「此翳已滅,]這個病眼已經好了,[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什麼時候會再眼睛痛的這種情形呢?[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因為眼睛痛,你就會看到空中的花,空中的花是因為眼睛痛而妄現,這二法非相待故。因為這兩個都沒有實體,因為翳跟花,二法皆無實體,所以,非相待故。意思是:本來就是空性的東西眼睛痛跟花,不是說有一個真正的眼睛痛、一個真正的花,沒有!花就是因為眼睛痛;眼睛痛就是空中的花產生。因為病眼跟花二法皆無實體,不實在。正常的眼睛本來就沒有這一些,我們如果用清凈心,以佛性來講,本來就沒有山河大地人身,統統是虛妄東西

[以清凈眼,觀晴明空,]看到天氣晴朗的虛空,[是謂無翳。]沒有毛病。[今雲幻翳者,從無而有,故謂之幻。喻六識妄心,依八識虛妄變現,翳既是幻,既然眼睛毛病,幻化出來,[見亦非真,故名為妄。]就像晚上做夢,這本來就是幻化出來的東西,本來就不實在。這等於說我晚上做夢,夢到什麼街什麼巷,可是,本來就沒有這個地方你說:我明天睡醒後要去找那個地方!根本就不可得,本來就沒有那個地方那隻是你作夢看到的夢境,就是這樣。[此喻妄生分別之見。]虛妄產生分別之見。[空華者:妄見空華顯現,此喻分別所辨妄境。空本無華,即妄見空華時,亦本不生,]空中本來就沒有花,你眼睛不痛的時候,就沒有這種東西是因為眼睛痛才現出來。[皆因翳眼妄現。幻翳若除者:翳病]眼睛的病,[若遇良葯,得以除滅。此喻聞佛法,頓悟識空。]分別心是空。[識空翳滅,不可說言,此翳已滅,]顛倒分別妄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此喻顛倒分別妄見已滅,何時更起一切妄見:猶如問佛,何時復生煩惱耶!何以故者:乃征問之詞。釋雲:翳華二法,非相待故者:翳時空不生華,但因翳妄見,]本來空中沒花,是因為眼睛痛才產生這個妄見,[非華實有所生。]我們今天就是顛倒妄想,才實實在在有人生宇宙,不然實在是沒有的東西,就是無明所生的產物。[翳華二法,皆無實體,非是對待安立之故眾生迷時,妄見生死,究竟眾生,性自涅槃,故曰本來成佛。一翳差華亡喻竟。]我們人的執著,如果沒有遇到佛法,顛倒夢想,到死也沒辦法

[丑二空不生華喻

【「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簡單解釋一下:就像空中的花,在虛空消失的時候,消失於虛空;滅於空時,這個「空」就是圓覺。這個空華比喻無明,消失在圓覺清凈心當中,一樣的意思。你不能說:虛空什麼時候再產生空華?因為它本來就沒有,何以故?空本無華,我們的圓覺本來就沒有無明這種東西,因為本性沒有生滅,「起」就是生,就是沒有所謂的生滅故。

[亦如空華:喻生死涅槃虛空,喻圓覺凈心。若悟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為什麼?[是空華本無故。]那是為我眼睛痛,就是本來沒有人生宇宙這種東西,這是因為我們無明業力所牽引出來的錯覺。[以何以故征釋雲:空本無華者:喻凈眼不見空華,而如來已了識空,]就是分別心本來就是本性的圓覺心。如來已了識空,就是說已經徹底的了悟,這個分別心當體就沒有。[不見有法起滅。]「起」就是增加,「滅」就是減少,不生不滅的意思。就是保持這顆清凈如如不動的心,這樣就完成佛道。[以既不見華,孰為起滅?]本來就沒有的東西,你的眼睛如果清清凈凈的,空中沒有花,什麼東西滅呢?意思是:本來就沒有無明,要怎麼說滅掉無明呢?本來煩惱就是空性,我空、宇宙、法也空,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到底是誰在起在滅呢?[喻如來於圓覺凈心,真空實相之中,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在內心裡面增加一點點歡喜也不內心裡面減低一些些的清凈,統統沒有!本來就如此,煩惱自性本空,本無一切煩惱可得。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焉。]也沒有滅。[初喻釋竟。]我們如果用記憶思想來講,我們從小到大,只是這個肉體一天一天一直長大;不過,這是一個生滅法在增加、減少,以這顆心來說,我們從小到大,腦容量變大,思想增長,經驗比較足夠;但是,真如本性不增不減。

[子二法合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生死凡夫涅槃聖人;但是,你如果不放涅槃,同樣不究竟。所以,生死涅槃都要放下,不然,還是一樣,執著一個涅槃,同樣變成生滅法,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我們本性不可思議的妙覺圓照,那麼,離開一切華翳;華翳不是對待,因有翳而有華,翳無華就空。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迷見生死,似華起;]就像中有華,表示好象有這個人生宇宙真實體,似華起就是真的好象有人生。[悟得涅槃,似華滅。執則成有,不執成無,空本無華,起無起處,滅何所滅?]所以,我們保持空蕩盪的空性,運用於一切世間宇宙,一切法皆空。如果說:我們只用一個虛空比喻,放大胸量;用一個放大胸量來完成佛道,這是一種很勉強的講法。我們說放大度量,放大度量它的根本意識的立足點,還是一個我執,因為大空而有大有,那也是一個方便的比喻見性之人無所不空,不是說我放大我的度量來包容,那是一種譬喻法。大徹大悟的人,他根本就連空性的東西,連這個虛空在包容什麼東西都沒有,虛空粉碎,他所到之處,都沒有時空的架構,哪裡有什麼我在包容你呢?用虛空來解釋我們的度量大,這不是一個開悟的人大徹大悟的人不是這樣比喻,因為他連點都沒有,就是說:他連感覺我在包容你,他都沒有這種念頭。連這個出發點都沒有,也就是破除一個我執,就無我嘛。無我你沒有立足一個定點,沒有一個固定點的存在,一切當體就是空性的東西,一切語言都是多餘的東西。[妙明覺性,圓照法界,寂滅無二,離於生死涅槃無明妄見,惟有空性獨存,]離開這個虛妄之見,就是心錯覺,產生執著,只有空性獨存,[故曰:離於華翳。二法合竟。

子三結成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意思是:它本來就在那個地方,不管你承不承認,虛空都存在那個地方虛空到達不增不減,離有跟無的觀念,不是暫有,也不是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善男子!我們要了解,虛空不是暫時有,也不是暫時無,何況我們的本性如來本性,圓覺隨順隨順就是隨順真如門而入。而為虛空虛空尚且有這種情形,何況我們平等本性呢?

[上雲:惟有虛空,離於華翳,即以虛空為喻。故告以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不是因離華翳而暫有,亦不是因有華翳而暫無。]不是這樣。[此中虛空,喻圓覺凈性,]統在那個地方,[恆常不變,即是成佛真體。]成佛的真體,[即此一喻,前二難自然而解矣!]前面兩種困難的疑問,自然就解答了。[虛空非暫有無,覺性何關迷悟。此不因離華翳而暫有,]我們的本性也不是離開華翳就暫有。[顯有華翳時,即有虛空。覺性,即是眾生時,]我們的覺性作眾生的時候,[我法二執正熾,]「熾」就是燃燒,分別、執著得很厲害,就像火在燒一樣,執惱,就像我們人的貪、嗔、痴三毒,像火在燒一樣。[而佛性如故,故曰:眾生本來成佛,復有一無明。]眾生本來成佛,哪裡說有一無明存在?[又不因有華翳而暫無,]也不因為空中有花,或是因眼睛毛病而消失。你的眼睛毛病,看到虛空有花,虛空是在那裡。[顯虛空本有,不過為華翳所障覆。法中即是佛性本有,但為我法二執障覆,不妨說無明眾生本有,復說本來成佛。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者:此約在纏]就是在煩惱當中[之圓覺。]在纏就是指眾生位的時候,這個是指在被煩惱所束縛眾生位的,隱藏起來的那個圓覺來講的,就是說就在纏的圓覺,在纏,我們就是被束縛起來。[如來,約心真如生滅二門,因隨順真如生滅二門之故,而能成立虛空,及一切法。猶言虛空尚不因幻華起滅而為有無,何況圓覺真常之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又豈隨生死涅槃而起滅耶?初空中華無起滅喻竟。

癸二金中礦不重生喻

【「善男子!如銷金礦,]銷金礦就是說開采出來的礦有污點、有雜質,銷就是把它放進爐子里冶煉。[金非銷有;]它本來就有金子的性,不是經過大熔爐冶煉才有金。就是它本來就含有金,冶煉後才能得到純金;如果你拿一把土去冶煉,煉了老半天還是土。金非銷有,金子不是經過熔爐鍛煉才產生的,是本來就有金性。[既已成金,]就是已經成佛了,[不重為礦。]就不再為眾生,沒有再變回眾生道理。「礦」就是比喻眾生。既已成金,既然已經成佛道,哪裡還會變成眾生呢?就像深山裡開采出來的金礦,把它鍛煉成金後,金已經恢複本來,哪有可能再變成礦呢?[經無窮時,金性不壞。]意思是說成佛永遠不會變眾生,經過無窮時劫,金子還是金性。[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不能說本來不是這樣,不能這樣講。為什麼?在為金懷本來就是存在的,如來圓覺也是這樣子如來圓覺本來具足

[即此一喻,第三難亦渙然冰釋矣!]疑問也消除了。[如銷鎔蘊金之礦,]「蘊」金就是藏著,含藏著金的這個礦叫做蘊。[令成精金,金在礦中,銷礦金現,非銷始有,]不是鍛練才有。[雖假爐冶煆煉之功,金性要須本有。]不然你抓一把泥土去冶煉看看,它本來就不含有金,要如何煉成金呢?[既已銷去礦滓,「滓」就是說不純,所剩下來的東西。[而成真金,再不重為礦耳。]不會再變成礦,煉成金就是金了;我們成佛就是佛,永遠不會再變成眾生。[經無窮時,金性不壞者:此明在礦則隱,]在礦中,金性隱藏起來。[出礦則顯,縱經無窮之時劫,而金性仍然不壞不應說言。非本來成就。]不能說不是本來就成就的,意思是圓覺性本來就具足。[此釋成金性本有也。]這就是藉著比喻來合這個法, 「此法合」。

[如來圓覺,亦復如是者:此法合。如來證極圓覺妙性,亦復如是。最初修行,須假般若觀照之功,照破無明,以顯覺性。礦喻無明;金喻覺性。金非銷有,]把它鍛煉過,這個「銷」是放入大熔爐裡面冶煉,靠著這個高溫。金如果沒有經過鍛煉,佛性就顯現不出來,也不是經過銷才有也不是經過熔化才有金,本來礦中就有金。[謂覺性非因修觀照而有,未斷無明時,本來具足,不是修生,但是修顯。]不是因為修行而產生佛性是因為修行而顯現出佛性。所以,未斷無明的時候,本來也是具足佛性,不是因為修行才產生佛性;但是,只是因為修行,才顯示出我們的佛性,如果我們沒有佛性,怎麼修都不成佛。[既已成金,不重為礦者:謂既證極圓覺妙性,再不復重起無明。]不再回復無明,[解答三難,異生本成佛道,]異生就是一切眾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又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二喻釋現起之疑竟。

壬三顯示淺難深造(分二)

癸一所造離念二 能造帶情

癸一所造離念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無妄輪迴無所謂的生死輪迴相,以及非輪迴,非輪迴就是涅槃相。無妄輪迴及非輪迴,就是無所謂的生死虛妄輪迴相,以及所謂的涅槃清凈相,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講得實在是太好了!一切如來就是我們的本性,已經脫離假相佛性(如來),每個人心中本性叫做如來。妙覺的圓覺心中是什麼情形呢?底下這句你就知道怎麼修行。如果有人跟你說,他很有修行他就是很沒有修行。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圓覺妙心本無菩提可修,亦無所涅槃也沒有所謂成佛,不迷就是佛。及不成佛無所成佛跟不成佛這都對立性的東西也沒有所謂生死生滅輪迴相;也沒有所謂清凈輪迴涅槃相,我們的本性就是這樣。

[一切如來:約出纏妙覺果體,]已經離開煩惱的那個,出纏就是已經離開、擺脫了煩惱,擺脫了我法二執叫做出纏。已經擺脫了我法二執,妙覺的果體,[其所造離念。如《起信論》雲:「離念相者,等虛空界。」 ]這句話很好,一個人若能離開一切執著,那麼,他的心的平等就如虛空。我們如果離念,這個念,念念都是執著的。離開一切善惡、大小、高下、貧富對立念頭,凡是起心動念,都是執著的念嘛!對不對?離念相者,簡單講就是離執著者,簡單講就是這樣。離執著者,他的胸量等虛空界,「等」就是跟虛空一樣的大。簡單講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起心、不動念,不擅加刻意的把它劃分。凡夫可能沒有辦法做到這樣;但是,凡夫要趕快的調整我們的情緒,要隨時調整自己,進入與空相應的思想。要能夠把這個有化作無的力量,這樣佛道就快完成了。千萬不要讓這些仇視心、不滿的心,填塞我們的心中事情過後,前一秒鍾過,這一秒鍾就不執著。我們雖然還有習氣存在,但是,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彌滿清凈,中不容他,]更加的圓滿清凈,其中不容他,不容他就是不雜,一滴塵不染;中不容他,一絲不掛,一塵不染。[故謂之妙。圓照法界,靈覺不迷,故稱圓覺真心。]所以稱為圓覺真心。[絕諸對待,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以菩提涅槃,皆屬對待。轉煩惱而成菩提,轉生死而證涅槃,體雖即真,名因妄得,]體是無形的體,雖然說是真的;但是,安立一個名字上去,又變成虛妄東西,名因妄得。名字是因為虛妄對立襯托出來,而得到一個涅槃假名,[故皆無之。]簡單講,涅槃本無一切相可得,既然無一切相,哪有涅槃可名之呢?既然無一切相,哪有涅槃生死當下空性就是涅槃,所以,生死涅槃等同虛空,就是這個道理。[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此的示圓覺性中,]的示就是直指目標正確的指引;此的示,就是正確的來開示我們。我們的圓覺性中是什麼呢?[本無生涅槃之相。]悟到生死本空,當下就是涅槃。[成佛,是涅槃不生不滅,非輪迴相。不成佛,是生死有生有滅,妄輪迴相。前雲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故皆無之。]統統沒有,[若有少見,則迷圓覺。]少見就是動到一點點的執著,你只要認為有法可得,叫做少見,若以為有法可得,一點點的法可得,有涅槃可得,也是少見。你只要落入觀念,統統會迷惑了我們圓覺的本來面目。所以,掃地就要掃乾淨,如果要修行念頭就要放得很乾淨;修行要有一個很大的關鍵,就是要有很大的志氣,肯放得下,不計較,過去放下,現在空性,未來可得、不可知。過去不用去想它,現在是生滅,當下現在就是在滅,無一法可得,每一分一秒都在變化;既然一分一秒都在變化,不值得我們執著。你今天所有的執著,變成明天後悔,這樣我們今天的執著,也是變成痛苦。我常常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到最後尚且能夠解決,為什麼一點紛爭不能解決呢?這樣是不是痛苦了我們自己?[《華嚴經》雲:「於法若有見,此則未為見,若無有見者,如是乃見佛。」所造離念竟。]其實經典句句都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句句都叫你本性。只是你一直團團轉,轉不出來而已,怎麼繞就是找不到目標。兩眼無神獃獃坐在那裡,其實就在眼前,踏破鐵鞋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功夫明心見性的人說:太容易啊!不見性的人說:太困難!踏破鐵鞋無處覓,大徹大悟的人說:得來全不費功夫,連功夫都不要用到。所以,但息妄念,別無聖解,只要息妄想就是了!以前有一高僧大德都修這一句:還有嗎?這一句[還有嗎]就是高僧修到開悟用功處,他常常問:還有嗎?這是什麼典故呢?這是起自一個叢林裡面,他教了一些徒弟很調皮,就是不聽師父的話,老是忤逆他。這個師父誓願明心見性,而他的徒弟如果做到讓師父生氣師父就問:還有嗎?意思是說:還有沒有更讓我生氣的?這樣聽懂了嗎?還有沒有那種會讓我生氣的?所以,他常問徒弟:還有嗎?他的徒弟不懂。這種功夫簡單你知道嗎?意思是:會讓我生氣功夫,盡量使出來;另一個是修什麼呢?隨他去,就是修隨他去。他徒弟來說什麼,就:隨他去!任何事情都不掛礙!所以,祖師大德開悟都是專修一法就開悟,我們就是不能專修一法,於法若有見,對於一切法,你只要動到念頭;所謂見就是指分別心,你只要動到分別跟執著心,此則未為見,那還不算見到我們的佛性你要到什麼功夫,才真正見到佛呢?若無有見,掃除一切,連動念、寬恕說:我在忍辱都不可以。因為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佛說忍辱,即非忍辱,是名忍辱,連「忍辱」這個觀念都不可以。你說:我今天忍耐、明天忍耐、後天忍耐,只是一直壓抑;壓抑到最後,你就會爆發出來。我常常說:修行不能用忍耐的,連忍耐的功夫都不可以有,連忍耐的念頭都不可以有,本無的東西你在忍什麼?壓抑不住,你就會發瘋、爆發出來。修行不能用壓抑的,人家如果對不起我們,功夫比較差的,你就想這是前世欠你的,要被你這樣打;這是前世欠你的,要被你這樣罵、要被你這樣忤逆,功夫比較差的是如此。對不對?功夫好一點的就效法耶穌,人家打左邊,你就連右邊給他打!這是屬於中等的修行。如果大修行人,打下去,一笑置之。像佛陀,人家要害他,腳指頭被石頭砸到流血,佛連動一個念頭說:「我恨你提婆達多」都沒有,統統沒有!你想佛是何等修行,《金剛經》講:身體被節節支解,人家拿刀子割他全身,他統統沒有動到一個嗔恨心的念頭這是何等的功夫啊!何以故?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沒有辦法我先舉手,我沒辦法。只要有一支蚊子叮我,我就想打它了;手還是會過去,沒辦法,我們要做到像佛陀這樣,講真的,很困難!所以,講來講去,在座諸位還是要念佛

[癸二能造帶情(分四)

子初舉勝彰劣二 舉喻顯情三 戒息妄心四 重明妄義

子初舉勝彰劣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但諸聲聞是說:我們來舉這個聲聞例子,就拿那一些聲聞來說,叫做但諸聲聞。所圓境界,以聲聞圓滿取證的境界,是偏真的空的境界聲聞只是修到我空而已,所圓就是聲音認為最高圓滿取證的境界,是偏空涅槃。所以,身心語言,皆悉斷滅,離開六道輪迴嘛!終不能至彼之親證,畢竟還是無法到達他所親證的東西,因為他的親證還不到究竟,只是他覺得他所現出來的涅槃圓滿而已。再解釋一遍,終不能達到他所親證所現的涅槃,這句意思是說:他所現的涅槃,他雖然有親證到了涅槃,但是,畢竟無法到達佛陀究竟的圓覺心、圓覺的境界。還不能達到他自己所親證的,因為他只有證到人空,還不圓滿。他所悟到的還不圓滿,自己證的境界,還不能達到圓滿境界。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思惟心就是凡夫心;何況你用凡夫之心,測度如來圓覺的境界,我們怎麼有辦法凡夫之心,來測如來圓覺的境界呢?

[此示圓覺妙性,非心思可及也。前聞未出輪迴,而辨圓覺,]辨就是想要清楚的去了解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也變成生滅性。你尚未出輪迴,用生滅心;用生滅要了解佛的圓覺性,佛的圓覺性也變成生滅。[此舉聲聞人,已斷見思,]已經斷見思惑,[已出輪迴,想必能辨於圓覺,不致流轉也。]不會變成生滅,[故呼善男子而告之曰: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者:諸聲聞指一切小乘人,聞佛四諦]苦、集、滅、道[聲教,所圓滿取證,偏真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者:]因為怕度眾生,不敢留惑來潤生,因為不敢,所以,[以聲聞人,斷六識分別之心,七識已伏不行,]注意!七識已伏,只伏我執,不伏法執。七識有兩種我執跟法執,微細的法執他沒有辦法,所以,阿羅漢還有法執之見。所以,同樣證得阿羅漢果,意見還是會不合,辦為他只斷我執而已,未斷法執,何況我們凡夫說要沒有是非哪有可能的?師父只能說:若能減少是非,這樣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