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勸學

勸學

凈空老法師講述 2003/10/24澳洲凈宗學院

  諸位同學,今天利用這一節課,特別跟同學們談談學習。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是夫子當年在世勸人求學,學聖、學賢,聖賢雖然不在世了,他們的用心、行誼、教誨依舊流傳在人間孔夫子常常贊嘆堯舜,以堯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而堯舜去孔子大約兩千年。由此可知,聖人的德化,道德、教化淵遠流長,千百年後世大家都還懷念、都還仰慕,希望向他學習。我們今天去夫子又二千五百多年了,去堯舜四千五百多年了。

  夫子這幾句話在《論語》上,年輕的時候讀《論語》沒有很深刻的印象,現在老了,老了,這大家都知道住世的時間愈來愈少了,真正是來日無多。想到這一這一世,現在再讀孔子這幾句話,不但體會很深,同時也有無盡的感慨。孔子是大聖人,聖的意思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通達明了,這稱為聖。中國人尊稱他為至聖,就像佛法裡面對佛陀那樣的贊嘆、尊敬釋迦如來確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夫子也如是。他老人家在這里說,「我曾經一天不吃飯,一夜沒有睡覺,我在這里想,想來想去,想自己、想家庭、想國家、想天下,想什麼都無益,最後找到一個結論,不如學也」。這句話的意思很深!

  學是學覺。《呂氏春秋.先己篇》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凡事之本,必先治身」。這個「治身」就是儒家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孔老夫子常常想的,他思就思這些。佛家講「思盡還源」,回過頭來,如何真正能做到家齊、國治、天下平,那個根本在修身。所以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把根本找到了。所以「先己篇」裡頭說,「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治身就是修身。「成其身而天下成」,自己把身修好了,最後最高的境界能達到天下平等。「治其身而天下治」,治也是修身的意思,把自己的煩惱習氣過失統統都改正過來,那叫治,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斷煩惱。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天下太平了。你看看,我自己能做到,一個人做到了,你就影響一家,你這一家就影響一國,這一就會影響天下這是很有道理的。他後頭有句話說,「為天下者」,我們今天多少人起心動念在祈求世界和平社會安定這是天下。「為天下者,不於天下」,不在天下,在哪裡?在自己身,這個話講得深刻。所以,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中國古聖先賢治國平天下經驗

  我們要想修身,要修身怎麼樣?「要先正其心」,心要正,這個心是講的思想、講的見解,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正知正見你有正知正見,你的身自然就修好了煩惱習氣一切不善自自然然遠離,不斷自斷。「欲正其心,先誠其意」。我們很想自己的見解思想能得其正,怎麼想也正不了,原因在哪裡?我們缺乏誠意,「意誠而後心正」,沒有誠意我很想有誠意,但是誠意總是生不出來,什麼原因佛法講,你有障礙誠意是性德,自性本來具足誠意是性德,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的根源。意誠,一真一切真,一正一切正,一是一切是,一善一切善;意要不誠,一妄一切妄,一邪一切邪,一惡一切惡。關鍵之所在,誠意!我們今天誠意不能現前,什麼原因?我們迷在物慾,而不能夠把物慾斷掉,迷在自私自利,迷在名聞利養,迷在五欲六塵,意怎麼能誠!

  什麼叫誠?前清曾國藩先生說得很好他說「一念不生是謂誠」。這個念是邪念錯誤念頭、不善的念頭決定沒有,這就是誠。起自私自利念頭,不誠;起貪瞋痴慢的念頭,不誠。我常常講,對一切人事物起一個控制的念頭,誠沒有了;起一個佔有的念頭,誠沒有了。所以,性德不能現前。要把這些慾望放下、捨棄,用什麼方法?用「致知」。所以儒家講「格物」,首先從這里下手,格物是我們佛法講斷煩惱,致知是佛法裡面講的破所知障。煩惱障、所知障這兩種障礙障住了我們的性德,使我們的誠意正心不能現前。你看看,儒跟佛所講的完全相同,要從放下做起!放下之後就看破,看破是致知,放下是格物。而後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都在學!

  夫子說他一生學習的過程,很值得我們效法,他「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立是成立,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畢業了,十五歲開始學習,學到三十歲,也是十五年古時候日本幾乎各個佛門宗派那些開山的祖師大德,都曾經在比叡山苦修過。我去訪問的時候打聽了一下,最少他們在山上住多長的時間山上執事人員告訴我,最少的都在山上住滿十六年才下山。下山去弘法,建立一個宗派,這是個宗派的創始人,那是學問成就了。夫子,要是我們中國的演算法算起來,十五歲開始到三十歲,也剛剛好十六年,連頭帶尾十六年古時候一般講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十六年功夫圓滿釋迦牟尼佛學習的時間大致上都相彷佛,釋迦牟尼佛示現三十歲成道,也是十幾歲出去旅遊,看到民間的疾苦,立志求道,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學成之後,終身從事於教學工作,教學相長。所以,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不惑就是不會再受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換句話說,這是心得定了,這是很深很深的禪定。禪,意思就是不著相,不取於相。我們六根對外面的境界,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知,不為六種境界所誘惑。也就是說,在順境不生貪戀,在逆境不生瞋恚,永遠保持著心地平等清凈不受誘惑,功夫家了夫子三十歲之後,用佛法的術語講是歷事練心,是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提升自己的境界,在境界裡面磨鍊,這才成就真實智慧真實的德能。在世間確實沒有比這樁事情殊勝,沒有比這樁事情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所以他說別的沒有利益,意思在此地,不如學也。學習聖賢,超過世間有一行業,我們要能體會得到。

  「五十」,境界大幅度提升了,「知天命」,天命的意義很深很廣,在我佛門裡面來講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境界。知道宇宙、剎土、眾生諸法實相!淺而言之,知道業因果報的理論事實。「六十耳順」,耳順,豈不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理事無礙」。到七十歲,「從心所欲不踰矩」,從心所欲,矩是規矩,不踰矩是什麼?決定不違背性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自然然的從性德裡頭流露出來。這種享受,不但世間人沒有法子跟他相比,天人也比不上,這個境界超越二十八層天,是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境界。還要高,再超越四聖,就超越十法界了,這是一真法界境界。《華嚴經》上講的「事事無礙」!從這個地方,我們才真正體會到他所講的「不如學也」。這幾句話說明,他立志學聖學賢,他的煩惱逐漸逐漸減輕了、遠離了;智慧逐漸逐漸增長,境界逐漸逐漸向上提升,這是講個人的修養

  下面還有一段話說他的成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原文這個「說」是個「悅」字,古時候「說」跟「悅」是一個字,但是念,在這個地方要念悅。後人把言字邊改成豎心,古時候這兩個字通用,是一個意思。我們換成豎心邊,大家更好懂。悅是喜悅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大乘經裡面我們常常念到「常生歡喜心」,就這個意思。你把所學習到的,落實在你的生活裡面。「時」是時時刻刻,「習」是做到,不是念在口上,不是記在心上,是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之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就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諺語又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生活得快樂!一天到晚歡喜喜,生活快樂,叫一般人羨慕。早年,我們住在美國的時候,那時候我們道場的人比現在少很多,大概只有現在我們這個道場的十分之一,十幾個人,不到二十個人。我們生活在一起,天天學經教、念佛,真的是快樂無比。我們的鄰居當地人,看到我們滿面笑容,聽到我們都是歡樂的笑聲,非常羨慕。有幾次他來打聽,問我年輕的小法師,他們語言沒有障礙,問他,「你們是做哪個行業的,為什麼你們的生活這么快樂?」跟他相形之下,差距太大了,他們的工作很辛苦,有壓力活得很苦!

  中國人講求福報,修福,你才能夠得福報。福報真實的,外國人沒有修福,不懂得修福。但是我們中國人看到他們的生活,他們享福,中國人看外表,看他每個人家住的房子很好看,洋房;每個人都有汽車可以代步,到他們家裡去看,生活都是電器化的。尤其中國那時候剛剛開放,還是相當落後的時候,看到外國家裡都有彩色電視,羨慕得不得了,廚房都是電器化的,干乾淨凈,一塵不染,對於外國人非常羨慕。館長第一次回到家鄉,我們也一同到大陸去觀光旅遊,好像是公元一九八八年,八七年還是八八年,我們到大連。她家鄉那些父老親朋友,聽說我們從美國來的,都投以很羨慕的眼光。美國他們沒有去過,看到美國人生是從電影裡面看到的,從電視裡面看到的。有一他們的家鄉父老請我們吃飯,宴請我們一行人,有四、五桌,我們的人大概是兩桌,他們的人有三桌,也做得很豐富,我們很感激。請我說話,我也跟他們講幾句安慰安慰他們,但是這是事實。我說你們從電影電視裡面看到外國人的生活,你們非常羨慕,實際上他們都不如你們。這些人馬上都呆了,眼睛都看著我,「怎麼他們的生活不如我們」?我說一點都不錯,我說,我問你一句話,你們回答我,在座的你們三十多位朋友們,你們哪一位是負債過日子的。他們彼此互相看看,沒有一個負債的,這是中國人講福報,真的福報你沒有負債。外國人過的生活你看很好的,全是負債來的,等於說是統統是賒帳賒來的;他的房子負債,銀行貸款買的,汽車也是負債的,家裡所用的一切東西統統是負債的。

  他們工作非常認真、非常勤奮,為什麼?還債!哪有你們這樣清閑自在!你們的工作多麼輕鬆,沒有一壓力。下班之後,幾個朋友在一塊聊天,門口擺幾個桌子、小凳子,聊天,有說有笑,在那裡吃花生米、喝老酒,外國哪有這種閑情逸致!我這給他一解釋,他們慢慢能體會到,外國人從生下來就負債,到老死都還不清。還不清怎麼辦?還不清來世要還,我們中國人曉得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人不是一生就完了的,一生就完了,沒事了,欠債欠再多,死了一切都完了。中國人知道債負多了,死了就不得了,來生要還,生生世世永遠還不清你說這個日子多苦!所以美國人那種生活,我們中國人不會去過。今天有汽車公司可以貸款給你買汽車,你要不要?不要。有銀行貸款給你房子你要不要買?你也不要。為什麼?無債一身輕。

  所以聖賢人教誨我們,我們落實在生活上,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負擔,這個日子好過。物質生活苦一點,精神生活充沛。所以,中國美國比較起來,他有他的好處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好處中國好處是真的,他那個好處未必是真的。所以,我讓他們多想想,你們智慧開了。我們中國人在海外,有很多年歲比較大的,念過中國古聖先賢教誨的,在外面生活都很老實,總以不負債為原則,非不得已決定不貸款,決定不負債。這就是「學而時習之」,要把我們所學到的落實,這是真的有用,你才能得法喜充滿。

  你的學問道德成就了,諺語所謂「實至名歸」,你的名聲自然就遠聞。於是慕名而來跟你學習的,這是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真樂,為什麼?他到你這個地方來,想得到的是什麼?想得到的是道!想得到的是學!他是為道學而來的,他不是為名聞利養來的,不是為五欲六塵來的,這種朋友志同道合。你學聖賢成績了,他想學,不知道從哪裡學起,來向你請教。孔老夫子如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跟他學習,我們在書本裡面看到記載,夫子學生千人弟子三千。這三千學生裡面有成就的,有七十二個人。

  凡是跟聖人哪有成就道理!但是成就成績一定有高下不等,這是一定道理,於是像儒家講的聖人賢人君子。三千人,我們深深相信至少也是君子之人成就更高的是賢人,七十二賢;聖人。以後在中國尊稱孟子聖人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亞聖,換句話說,僅次於孔子。人本來是聖、是賢,這個我們一定要肯定,儒家講的「人之初、性本善」,要肯定這句話學佛的人要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我們學習能夠達到顛峰的基礎、根本,這個認知堅定、要堅固,決定不動搖。人性本善,皆有佛性。現在又能夠立志學聖,當然他能夠成聖。為什麼成不了聖?煩惱習氣沒有斷乾淨。在佛法裡面講,見思煩惱盡了,證阿羅漢果,佛教裡頭的小聖;再把塵沙煩惱斷盡,證辟支佛果這是佛法裡頭的中聖;再把無明斷盡,這是佛法裡面的大聖大聖是佛,大聖法身菩薩,中聖是緣覺,小聖是聲聞儒家賢人是中聖,儒家君子是小聖,都是善人佛經裡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知識都是夫子當年在世,私人教學,五年有這樣殊勝成就不可思議

  所以,教學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學習有沒有成就關鍵是在對於聖學有沒有尊重的心。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去求學,你去修道,對於道學沒有誠敬的心,佛來教你夫子自來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這是一定的道理老師差一點,但是你自己具足十分的誠敬心,你還是得十分利益,你肯定超過老師這就是古人常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的道學還沒有達到那麼高,你超過了。你為什麼超過?你對於道學誠敬的心超過他,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你要能信得過,這個東西第一就是相信自己,自信心擺在第一位。

  佛法基督教不一樣,過去我在美國達拉斯,我跟這些宗教相處得也非常好。有一基督教有四、五個牧師來看我,他們提出說凈土第一個講信,信就能往生。他說我基督教也講信,信就得救,我們是相同的。我跟他講不同。他說為什麼?我說我們信,第一信自己,第二才信佛。你們第一個上帝,你們沒有信自己,不一樣。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講信講六個,第一個信自己,第二個信佛,第三個信理(道理),第四個信事,第五個信因,第六個信果。信裡頭講六條,你們只是信上帝,其它的沒有講,我們這個跟你的不一樣。所以最重要要有自信心,自己相信自己能成就。相信人性本善,相信皆有佛性這是信因;相信自己修學一定成就那是信果。在教學當中,師生統統提升境界,不亦樂乎!世間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快樂的。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下面這一段,「學聖學賢」。第一要以「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存心。世尊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的,宇宙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心想,我們現在講的思想。《楞嚴經》上講,「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些話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於是我們應當存什麼樣的心,這是修行成就關鍵

  大乘法裡面以菩提心為體,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小乘、中乘,也就是聲聞緣覺,菩提心沒有發出來!權教菩薩雖然發了菩提心,不圓滿什麼叫菩提心?馬鳴菩薩《起信論》上說的,是歷代許許多多祖師大德常常引用的,菩提心之體,是「直心」。菩提心的作用作用又分兩種,一個是自受用,對自己的,直心怎麼對自己,對自己起的作用叫「深心」;對別人,叫「大悲心」,《論》上講的。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上說,也說三種菩提心之體是「至誠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迴向願心」。我們把《經》跟《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格外的明顯了。《論》上講的直心,《經》上講的至誠心,我們知道,菩提心是真心真心之體是真誠至誠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之體,也就是自性性德之體,就是真誠。它起作用,《經》跟《論》自受用都講的深心,古大德解釋什麼叫深心?好善好德,這個話講得也不錯。我們在此地依照《無量壽經》上的說法,我們把自受用,什麼叫深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這是深心,自受用。所以,你自己用什麼心對待自己?第一個清凈,決定不能夠染污,凈而不染;你要用平等心對待自己,要養自己的平等心;要養自己的正覺心,覺而不迷;平等心是正而不邪。這就是覺正凈,覺正凈是三寶自性三寶,自受用。大悲心、迴向願心,就是慈悲心,我們用十個字五句來說菩提心,大菩提心,就很容易懂。

  所以最重要的,體最重要,真決定不是假的,誠決定不是虛妄的,真誠到極處。真誠樣子是什麼?下面這四句真誠樣子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誠的流露。在戒定慧三學裡面,清凈是戒學,平等是定學,正覺是慧學,你看這就是定慧,是自性裡面的戒定慧,本來具足的。現在為什麼失掉?是迷了自性,迷了真誠真心迷了就變成妄心,妄心不真不誠,所以稱之為妄心。妄心起作用當然跟這個相違背,清凈平等覺沒有了,戒定慧沒有了。清凈成了染污平等則變成了不平,貢高我慢;智慧變成愚痴正覺變成愚痴這就是三毒煩惱貪瞋痴,清凈的反面,貪;平等的反面,瞋恨;正覺的反面,愚痴;迷了就是貪瞋痴,覺了就是戒定慧。所以,清凈平等覺是三學,戒定慧三學;又是三寶正覺是佛寶,平等法寶清凈是僧寶。你看看三學、三寶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我們為什麼不用它?

  修行學佛、修道,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就是學這個,換句話說,今天我們要的是回頭,從虛偽裡面回歸到真誠,從貪婪裡面回歸到清凈,從嫉妒、障礙回歸到平等,從愚痴回歸到正覺,就學這個。你用真誠清凈平等正覺心對待一切眾生,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大慈大悲,就是神聖之愛。世間許多宗教講神愛世人上帝世人,真主對一切眾生仁慈的,這就是大慈大悲。沒有前面這四句,哪裡來的慈悲?慈是幫助一切眾生得樂,悲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我們用這個心,用這個心的人就叫菩薩菩薩覺悟的人,用這個心就是覺悟的人。起心動念與這個相違背,他是迷惑的人,他沒有覺悟。迷惑的人六道凡夫覺悟的人菩薩菩薩凡夫這一念之間。

  大菩提心落實到日常生活,在生活裡面,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用的是菩提心,用的是真心。所表現的一定是看破,看破就是明了,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宇宙人生體性、現相清楚明白了,理事因果就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盡了。六個字,性相、理事因果,你都能通達明了,這是看破,看破之後你肯定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一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執著,見思煩惱斷了,放下了;放下分別,塵沙煩惱斷了;放下妄想無明煩惱也斷了,你的自性圓滿滿的顯現出來。圓圓滿滿顯現出來的這個人,我們就稱他為究竟圓滿佛。

  所以,佛門裡面修學最重要原則,總的綱領,章嘉大師傳授給我的,就是看破、放下你能看破一分,你就會放下一分。你為什麼放不下你沒有看破,沒有看破是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放不下。這個社會一般人,也是講一切眾生,為什麼把生死看得那麼重,貪生怕死。為什麼看得這么重?原因他不了解生死真相,他要真的了解生死真相,他把生死放下了。生死真相是什麼?身有生滅靈性沒有生滅你能懂得這個道理,這身有什麼了不起!身就像一件衣服一樣,身死了,這個衣服掉了,丟了,不要了靈性是自己,他又去換一件衣服,如果在六道,他又去找身體,又換一件。

  所以,真正聰明人,真正明白人,有智慧的人,他生生世世幹什麼事情,提升自己的靈性,不是搞別的。這是他生生世世生活第一個目標,第一樁大事,他不是別的,提升。覺悟的人他就懂得,開始提升,生生世世不斷的提升,提升到最高的究竟圓滿佛果,真的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經典裡面講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這么長的時間生生世世在學習,生生世世在提升,生生世世一點一點慢慢把煩惱習氣放了。到放盡了,見思煩惱盡了,超越六道塵沙煩惱放下,放乾淨了,超越十法界無明煩惱也統統放下,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了,證究竟圓滿佛果你要問這些人生生世世六道、在十法界幹什麼?就干這樁事情,不斷在放下,不斷在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就是看破。所以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就是這兩種法相輔相成,才達到究竟圓滿

  講這么長的時間這是講中下根性的人。上上根人所謂是一聞千悟,他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他在一生當中就能證得究竟圓滿。為什麼?他一放就徹底放了,不是藕斷絲連,不是斷斷續續。中下根性的人沒有這么高的智能,他慢慢放,一點一點的放,古人形容他叫尋枝摘葉。我們現在不要這棵樹了,把它去掉,他怎麼辦?樹上葉子很多,把葉子一片一片拔掉,然後小枝條一點一點把它修掉,枝沒有了再來是干,干沒有了是本,最後再挖根。你說這個多費事,尋枝摘葉,中下根性的人煩惱、提升境界的是這個辦法時間長,很辛苦!聰明人知道,統統不要動樹葉花果,挖根,根挖掉之後不就沒有了嗎?這些枝葉花果自然就死掉了,他挖根。所以,上上根人是從根本修,從根本修的人(根本是心),前面講的真誠清凈平等正覺,那是從根本修,這一一切都了了。總而言之,要真幹才行!這東西不能幹假的。

  修行理事要兼顧到,理上頓修、頓證;事上要漸除,理跟事要相應。不殺生念頭上確確實實沒有傷害一切眾生念頭,但是在事相上,你看到一個蚊蟲來叮著咬你了,你要一巴掌把牠打死了,你的行為跟你的心不相應,你還是在殺生。沒有起殺生念頭,自自然然有行為,這是習氣,就是你殺生念頭雖然斷了,習氣沒斷。斷習氣可不是簡單事情要在實際上、事相上去磨鍊,歷事煉心,煉到真的微細小動物你都愛牠,你都不會傷害牠。蚊蟲螞蟻,決定沒有傷害的念頭,決定沒有傷害的行為,這個才真正到身心清凈,這才真正顯示你的慈悲慈悲心真正流露出來了

  所以,章嘉大師當年傳授給我的,菩提道、菩薩行是什麼?就是這看破、放下,他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向他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從布施布施是從事上下手,真放下了。放下名聞利養,放下對五欲六塵的貪著,放下貪瞋痴慢,最後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從哪裡放?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不能有這個念頭,決定不能夠有佔有的念頭你有控制的念頭,有佔有的念頭,你自私自利沒有放下。這些都是破四相的前方便,這些東西做不到,你破四相沒那回事情

  我們曉得,破四相才能證聖果,這是做預備功夫,預備功夫做得好,你才能真正破四相,進一步再破四見。這條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行之在人。人人根性不相同,根性何以不同,還是累劫修行功夫不一樣。譬如我們在中國看到禪宗惠能大師,在古印度我們看到龍樹菩薩,這些人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不是天生的,累劫修行成就的。我們要相信世間決定沒有偶然的事情,沒有突發的事情,相信因果相續因果轉變、相續、循環永遠不斷,這叫因果不空。所以,上上根人是他過去世修得好,他修成了;我們中下根人,過去生生世世沒認真修,成績不怎麼好,這個道理要懂得。

  上上根人一聞千悟,他可能在這一成就了、成熟了;中下根人,善導大師講的「遇緣不同」,如果遇到的緣殊勝這一生當中也能成就。最殊勝的緣是遇到凈土法門,這個緣也不是很簡單你要遇到真善知識,你對他有信心,接受這個法門,學習這個法門。雖然我們是中下根性,四土三輩往生,實報土、方便土我們做不到,凡聖同居土是肯定能成就!下下根人都能成就,他要遇到這個緣的話。深信不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個長時通常大概是三年到五年他就成功了,真的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曉得,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七地以上。我們想像當中,凡聖同居土的,大概就是七地菩薩樣子;方便有餘土的,可能就是八地的樣子;實報庄嚴土的,就是九地、十地的樣子不可思議這叫難信之法,總在看破放下

  所以,你要放不下放不下是你的業障,這個業障障礙你,業障拖累你,你不成就。我常常勸勉同學,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要放下貪瞋痴慢,我講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你果然能放得下,你的業障去了一大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肯定有把握。但是你要記住,這十六個字有一個字放不下就會造成你往生障礙,你這一念佛功夫用得很勤,也只能跟極樂世界結個善緣,不能往生。什麼原因?這個障礙嚴重!那個力量太大。真正修道人,無論我現在過的什麼樣的生活,無論我在這個社會上是什麼樣的地位,從事哪個行業,你決定會自在。為什麼?我在這個世間我有這個身體在,身體需要養活,那我這生活只要求一個普通的水平就夠,就很快樂了。粗茶淡飯能吃得飽,粗布衣服能保暖,有個小房屋能夠遮蔽風雨,夠了,快樂無比。知足常樂,決定不攀緣,決定不會求一切物慾上的享受,決定不求你就得大自在

  這一生當中隨緣度日,決定不攀緣。就是在佛法法利生來說,也是隨緣也不攀緣攀緣是我自己想要怎樣怎樣做,那如果有障礙,做不到,你就很苦。隨緣所謂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不操一點心,做起來輕鬆愉快,不生煩惱這一生當中生活、學習,一定要懂得這個原則自在隨緣。我們知道佛法的教育好,對於一切眾生真實利益,所以稱之為寶!佛法稱為法寶,寶不能據為己有,一切眾生共有,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除非他不接觸,他一接觸自然相應,我們一般講的與他的良心相應,他一接觸當然生歡喜心。

  我這一生聞到佛法就生歡喜,宿世因緣!我這一生從事這個行業,走這條路,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我在這以前也是公務員上下班的,我問章嘉大師將來我從事哪一個行業好,他教我走這個路。他說這個路子好,比哪個行業都好;哪一個行業都免不了有過失,免不了造罪業;這個行業沒有,有百善而無一過。他老人家教導我放下,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要放下自己的,要隨順經典裡面的教誨;換句話說,經典教誨就是佛菩薩教誨。佛菩薩教我們怎麼想,我們就怎麼想;佛菩薩教我們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學佛菩薩學佛菩薩就過佛菩薩生活,這裡頭有樂,前面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感謝老師,念念不忘老師指導的恩惠。為什麼?這五十二年確實一年比一年快樂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凈煩惱一年比一年輕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快樂無比。要不是老師指導,要不是老師教誨,這樣幸福美滿生活你怎麼能得到!這種機緣真的就是佛法裡頭常說的,「百千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無量劫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遇到了。遇到你要能把它抓住,決定不能放鬆,信受奉行,你得的利益真實的。

  所以,自在隨緣是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不能有絲毫勉強。弘法教學,哪個地方有緣到哪裡去,哪個地方沒有緣,我們就離開,不生煩惱。離開,歡歡喜喜,住在這個地方也歡歡喜喜,天天都在歡喜當中。挫折在所不免,釋迦牟尼佛,經典上記載,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外有六師外道,內有六群比丘,這不聽話的、調皮搗蛋的,都是示現,看看佛怎樣處理。孔老夫子在陳絕糧!至聖、如來在一生示現當中,都不能沒有挫折,我們過去、今生沒有遇到佛法之前造作的罪孽很多,你怎麼能免得了果報

  所以,逆境、惡緣決定不能避免,在以往我們遇到這個就會起瞋恨心,有報復的念頭那就錯了那就變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現在我覺悟了,知道這一挫折,譬如毀謗、無根的謠言,沒有事實,人家造謠生事來傷害、來陷害。陷害當然他是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障礙法利生的機緣,我們遇到了,遇到什麼樣心態?我永遠是感恩心態。所以有人問我:不理他就算了,你為什麼還感謝他?要感謝!那就世間決定沒有突發的事情這是果報。果必有因,過去我造作不善的因,現在果報現前,這個帳就了了,一筆勾消,所以我感謝。這個勾消了,你看煩惱輕了,智慧就增長,境界愈來愈殊勝。每個挫折,每次把我大幅度向上提升,我怎麼能不感恩!在美國遇到挫折在台灣遇到的挫折,我們到新加坡來,新加坡又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到澳洲來,我們環境果報愈來愈殊勝煩惱輕,智慧長。到了澳洲,我們跟學校結了緣,因學校我們參與聯合國和平活動。我們想三寶加持聖賢教導我們怎樣去求和平安定,很可能在我這一生能見到,真正能落實在此時此處,這都不可思議。所以,惡緣逆境好事不是壞事,我們要懂得怎樣提升自己,怎樣處理這些事情。最後念佛念佛是我們終極的目標,我們要以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度日,其樂無比。

  「心地純凈,行為純善」,這是最近兩年我天天都在說,純凈純善。我們刻了兩個印章,有一個圓形的,我們的純,一個是正面的,一個那個字是反面的,這個有意思,反、正都是純凈純善。正面的就是善緣順境,反面的是逆境惡緣,統統都要做到純凈純善。「成聖成賢」,成聖是成佛,成賢是成菩薩;「成己成物」,成己是自度,成物是度眾生,「總在好學」。這也是我常常講,你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能不能成為聖人,成為賢人,能不能成為菩薩關鍵在你好學,自行化他,離開好學統統都落空了。

  中國古人說「學所以治己」,治己就是修身,在佛法裡面講就是自度。「教所以治人」,治人就是度他,自度度他,是學、是教。「不學則不智」,不智就是愚痴。「不教則不仁」,就沒有慈悲了。所以教學相長,孔老夫子一生跟我們講的「不如學也」。一生都在求學,都在學問,自己學同時也教他,教學相長,所以能夠成為大聖,能夠成為至聖。《禮記·學記》裡面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建立一個政權領導全國人民,第一優先的是什麼?是把教育辦好。我過去常講四個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這四個教育辦好了天下太平你看中國過去這些帝王,開國的帝王聰明絕頂!他做的是什麼?就是做這四個教育,天下太平社會安定

「富在知足,貴在知退,福在受諫」,就是接受別人的勸告,「存之所由也」。「於身」,我一身;「於家」,我這一家庭;「於國」,我這一國家,「壹是皆以此為本」。這幾句話非常重要!我的身富,知足,我身富;我這一知足,我的家富;我這一知足,我的國富。我能聽從別人的勸導,聽從別人的勸勉,改過自新,這是永遠存在的一個道理,國家長治久安,永遠不墜,道理在此地,不能不知道。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大家好!學院前幾天正式舉行開幕,大家也都辛苦忙了不少天,現在還有些貴賓在此跟我們共同學習,還沒有離開。也正好在這個時候我接受印度尼西亞那邊朋友們的邀請,參加當地一個宗教聯誼的活動。明天我就要下山,本來明天還可以講一堂課的,因為從香港運來的貨櫃今天才到,這裡面有些禮物,我們開幕典禮的時候沒有用上。這一次有緣到印度尼西亞去,也正好派上用場,不過時間匆促了一些。現在南半球是夏天,我就想扇子很好用的,上一次在浙江,鐵老書記送了我一箱摺扇。我想利用明天這一上午的時間,我來寫幾把扇子作為禮物。所以明天上這兩個小時我就不講了,下午休息之後我就到布里斯本,晚上跟那邊的同學,還有從台灣來的一個團體晚上大家做個聚會,解答他們的問題。後天早晨我們就啟程,十一月二號回來,回來我們繼續講《華嚴經》。

  在這幾天我們看到江逸子老師千手觀音,非常庄嚴,人人看到都生歡喜心,我們深深相信這是不朽的作品,流傳於後世。另外,他畫了一幅偉大的地獄相圖,總共長度有五十公尺,五十米。這個圖高有六十多公分,長有五十米。我聽說過去吳道子曾經畫過地獄相圖,但是我沒見過在我想像當中,他這幅圖肯定超過吳道子,這是在藝術史上、佛教史上一個偉大的創作。我相信跟法師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功德有過而無不及。我們發心把這個圖複製,現在響應的人很多,照原來的圖一樣大複製一千套,我們有意思贈送各地的博物館,讓博物館收藏展覽,再加以說明。另外,可以把它縮小,做小的卷子,成本就降低很多。可以一般,我相信佛弟子喜歡供養的人一定很多,中國藝術家,乃至於外國藝術家,我相信都樂意收藏。至於在佛教上教學用途,當然最理想的,還是把它做成vcd或者dvd的光碟,詳細的講解說明,我相信兩片應當就夠了,這真正是弘法利生。把《地藏本願經》裡面最精華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一部分,有圖有說,在教學裡面,這也是祖師大德們(佛菩薩不必說了)極力提倡的因果教育。

  在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到民國年間,每個縣市都有一個城隍廟城隍廟裡面有閻王殿,十殿閻王我對這個印象非常深刻,我還在很小的時候,六、七歲,常常跟著母親城隍廟燒香,每去一次都細細去看一次閻王殿、十殿閻王。大人會給我們講,造什麼樣的惡業你看看就是這樣的果報。從小,真的所謂是「先入為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敢有過失。為什麼?知道造作罪業要受果報。以後年歲大了,離開家鄉在外面工作,就很少看到城隍廟了。城隍廟是有,各地方都有,但是很少進城隍廟,於是這些印象逐漸逐漸就又模糊了。等到學佛入了佛門,讀了《地藏經》,讀了《太上感應篇》,這個印象,童年的印象不知不覺的又浮現起來。

  早年,社會上人認為是迷信,現在我們知道這不是迷信,連西方人也相信因果報應。前天從美國買來的美國預言家睡眠預言家大家都知道,卡西,這本冊子買了不少本;中文譯本,我們在台灣也買了二、三十本。准備在學院做為英語教材,大家在這邊學英語用這個做教材,語文也學會了,而且一定加深我們對於輪迴因果認知、肯定。卡西說得好!這本書中文譯本我讀過,我把裡頭重要的句子節錄了十幾頁,最重要節錄了十幾頁。

  他肯定世間任何一個人,在他一生當中決定沒有突發的事情;換句話說,正是中國古人所講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肯定人身體有死亡,身體有生有滅,物質靈性不生不滅,而且靈性生生世世都在學習,那是真正的自己。這個身體滅了之後,他又去投胎,他會再來,肯定人有輪迴。我們知道這個事實。他這些資料不但在美國,全世界許許多多人都在研究,因為他的資料非常完整,一萬四千多個案例,詳細記載著,確確實實有輪迴,確確實實有善惡果報。我們學佛之後,這些數據我們一看,跟佛經一對照完全相應。

  他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他是虔誠基督徒,他說基督絕對不是一個人,基督精神基督意識就是愛。跟佛法講的,佛法是什麼?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看看這意思多接近,他沒有接觸過佛教。我們今天學佛,佛是什麼?佛是覺悟。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我們迷而不覺,現在我們希望覺而不迷,但是學佛,先決的條件也就是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你要不知道,你這一學佛要想成就困難第一個信念是什麼?你一定要肯定、要認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正如儒家所講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初」不是剛剛生下來。剛剛生下來,現在我們知道,人有輪迴,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初是什麼?初就是過去無始。

  最初是本性本性是善的。但是很不幸,一念妄覺這就墮在無明裡頭,於是愈迷愈深,愈陷愈不能自拔,搞到今天這個樣子如果你有這個認知你有這個肯定,慚愧心就生起來了你看諸佛如來我也跟他們是一樣的,諸大菩薩我也跟他們是一樣的,他們都成菩薩成佛,見思、塵沙無明一掃而光,干乾淨凈一塵不染。我們今天的身心是個染缸,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佛在經上常講「八萬四千塵勞煩惱」,我們這一生統統具足有什麼臉見佛菩薩有什麼臉面對自己本來面目,此世今生總算是運氣不錯,遇到佛法,遇到真善知識。真善知識是誰?本師釋迦牟尼佛,真善知識

  佛雖然不在世了,但是他的聲教(音聲教化),音聲變成文字,依然流傳在人間。我們有幸能遇到,遇到之後,最重要的要認真學習。有同學問我,學習是不是什麼樣的經論都要去讀,都要去看?說得沒錯,但是也不完全對,為什麼?你看不懂你不能契入;換句話說,你的煩惱習氣決定斷不了,不相信試試看。這不能再學!到底怎樣才叫學?學這個字,你們查查字典怎麼講法。這個字的本意是效法、實習,這叫學。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樣的心,我們要在經典里細心去觀察,諸佛菩薩法身菩薩他們用真心,我們六道凡夫、九法界眾生用妄心,用心不一樣。用真心就能成佛、成菩薩,妄心可不行。

  妄心用得正,什麼叫用得正?正就是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我自己想怎樣怎樣,錯了!為什麼這樣說法?佛在經上講的,你沒證得阿羅漢以前,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阿羅漢就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嗎?對!阿羅漢正覺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換句話說,他的思想見解正確的。我們今天只要心裡面還有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是什麼意思?見是見解錯誤,思是思想錯誤思想怎麼錯誤思想裡頭有貪瞋痴慢疑,見解裡面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你的見解怎麼會正確?你的思想怎麼會正確阿羅漢這個斷掉了,所以阿羅漢才是正知正見,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了。這一點是學佛基礎,是學佛入門,就是初學佛的人怎樣才能夠上軌道?才能慢慢入佛境界?你得聽話!沒有人管教你你要自己約束自己,隨順佛陀教誨。佛陀的教誨太多太多你要一樣一樣的學,你學一百年也學不完。那怎樣?佛給我們講過,八萬四千法門,你只能走一門這一門通,就一切都通,你要懂這個道理

  我們今天選擇的是凈土法門凈土法門裡面,又選擇的是持名法門凈土法門也很多,我們走的是持名念佛,依據小本《彌陀經》跟《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跟小本《彌陀經》都是主張持名念佛的,我們走這個路子。持名念佛怎麼修法?佛在《觀經》裡面教韋提希夫人往生凈土方法,在沒講之前,先給我們講「凈業三福」。這是什麼?你想佛門你想修行證果,你先要做准備工作凈業三福是准備工作。你充分的預備,然後才能起步。

凈業三福裡頭,第一個是孝親,第二個是尊師。親是父母,這個事情現代人來講,難了,為什麼?現在人從小沒有接受過倫理的教育,他不懂得什麼叫孝,也不知道什麼叫養?你說這個難嗎?真難!「孝養父母」這個題目,這就是一個課程,這個課程如果在大學裡頭開課教學,至少也得四年,八個學期。學什麼?學孝養父母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奉事師長師長是誰?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師長。如何奉事?要向老師學習,學得很像,才叫奉事;學,學得不像,這不行。

  菩薩羅漢歷代祖師大德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我們今天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菩薩羅漢祖師大德是我們的學長,他們修學已經有了成就,可以做我的榜樣,可以做我的模範,他代佛擔負助教責任他是佛的助教,我們依他就跟依佛沒有兩樣。他所依靠的是經典他不能自己造一部經來教我們,這個不可以,那他就不是我們的善知識了,他所使用的教科書決定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他把他自己修學的經驗、修學的心得為我們說明,讓我們一起共享,如是而已!這個我們稱為善知識,我稱他為和尚你要知道第一和尚(和尚是親教師),第一位和尚釋迦牟尼佛,他們是代表和尚。孝親尊師,你要懂!

  自己修學有沒有成就印光大師講得好,完全在你自己「誠敬」。在中國社會常講的「敬業」,你對學業、你對道業有沒有尊敬的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許許多多人經年累月學了少年,十幾年、幾十年了,煩惱習氣一點都沒有斷。什麼原因?你對於這個道學沒有誠意。「我有誠意!」是的,你自己以為有誠意,這個不是假的,你說的話不是假的;但是你那個誠意不是真的誠意你自己都誤會了。自己不曉得自己的是個妄心,妄心裡怎麼能出誠意哪有這種道理!連儒家誠意、講正心也有條件的,不是隨便講的。

  儒家講「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格物是什麼?這是真正做功夫了,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做。物是物慾,用現代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五欲六塵的貪戀。你對於五欲六塵的貪戀有沒有放下?我常常勉勵同學們你想真的學佛、想真有成就、想真正有把握往生,你必須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要放下貪瞋痴慢,貪瞋痴慢裡面就包括是非人我。這些東西統統放下,你的煩惱習氣去了一半。你的智慧慢慢就會開了經典裡面的話你就能聽得懂了,你能體會到裡面的意思;換句話說,你會嘗到法味,你會得法喜。就像六祖惠能大師見五祖所說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你有沒有?如果你見到五祖,你跟他說,弟子心中常生煩惱你是凡夫!你學佛你沒有得道。

  佛法殊勝功德利益你沒得到,你要得到的話決定是煩惱輕、智慧長。尤其我在講席里常常說、常常提醒,為什麼?大家都犯這個毛病!就是對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頭、有佔有的念頭這就迷了;諸佛菩薩絕對沒有這種念頭。示現在世間或者是住持佛法,他為正法久住,為利益一切眾生,決定沒有自私自利。這個自私自利的表現就是要控制一切人事物,要佔有一人事物,沒有這個念頭。所以他不煩惱,他只生智慧,對人、對事、對物,決定遵守佛陀的教誨。佛陀給我們講的多半是原理原則,我們一切的作為總是以這個為標準,不至於太離譜。

  所以,用心用真誠心煩惱不斷真誠心不能現前,我講的這個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去掉、放下了,你才有一誠意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二分誠敬、三分誠敬,有了,有個兩、三分的誠敬,那就了不起,你學佛能得兩、三分的受用!從此之後,你的功夫逐漸向上提升,境界愈來愈佳了。他怎麼不歡喜,法喜充滿!這是學佛真有受用,特別在現前這個時代佛法衰微到極處。

  早年,九0年初那個時候,我每年都會北京去一趟,去幹什麼?看黃念祖老居士他在中國講《大乘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在海外也是講這部經。前幾天,我把李老師給我本子給江老師看,當時在座的許多人都看到了。這個本子五十年前李老師在台中講的,在台法華寺,那個時候我跟他見過面。你看他的眉注,毛筆,規規矩矩,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小段,他都注得很清楚。我跟他老人家十年,他就把這個東西給我。當時我一看到就非常歡喜,我給老師報告我說老師,有你這樣這么詳細的眉注,我學講這個經不會有障礙老師笑笑:現在不可以講!我說:為什麼?他說:你年歲太輕了,功力還不夠,如果遇到有人反對、障礙的時候,你抵不住!

  所以,我就把本子收下來,打消講這個經的念頭,到台北去講《大佛頂首楞嚴經》。一直到李老師往生我就又想起這個本子,這個本子許許多多的人沒有看見過,原本在我手上。所以我就發心一萬冊,把這個功德迴向老師,增高品位!沒有想到這個本子印出來的時候,到處結緣,每個人看到都歡喜。於是乎都來找我,「法師!怎麼樣,講一遍給我們聽聽」,所以第一遍是在美國講的。從這個之後就講開了講到現在是第十一遍,第十一遍是在新加坡講的。在此地我們是講《華嚴》,這兩次新加坡講這個經,我去一次講五天,連續講五天,聽眾超過三千人,法緣依然是很興盛。

  由此可知,歡喜這部的人這部經的緣分特別殊勝這是《經》的功德,不是我的力量,我沒有這么大福報。怎麼知道?我講經講了很多,但是講任何一部經,聽眾總沒有講《無量壽經聽眾那麼多。所以我就知道這不是我的功德,我沒有這個能力。如果是我講得好的話,應當我講任何經典都有這么多的聽眾,沒有!只有講《無量壽經》,人就會那麼多,比講《華嚴經》的聽眾還多,感應不可思議!所以我們學習一定要認真努力,尤其要懂得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現在依《無量壽經修行的人很多,每天念五遍、十遍,這還是做預備工作你沒有真干。什麼叫真干?要把無量壽經上講道理,真正變成自己的思想。《無量壽經》裡面的教訓,確確實實用它來改正我們身、口、意三業的行為。經本一展開,序分,還沒有到正宗分,序分就把修行三個綱領提出來了。「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犯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你看看總綱領就提出來了,身口意三業清凈,我們懂不懂這個道理。三業清凈就是真誠的流露,真心菩提心!真心菩提心,它就透出來!這叫修行

  跟《壇經》裡面能大師說的一樣,「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也有人說法師,人都不世間過,這人不變成白痴,不變成傻瓜了,怎麼他連個善惡都沒能力辨別,那是傻子、白痴,那是修行人?這是你自己錯會了意思,經典祖師沒說錯,他們有定、有慧,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叫不見世間過?不把世間一切眾生過失放在自己心上這叫不見,不是不知道,不知道變成白痴!為什麼不放在心上?如果把世間一切眾生過失放在自己心上自己的心不就變成垃圾桶了嗎?那就錯了

  我們六道凡夫就是這樣的,喜歡把別人的過失,把一切不善放在自己心上,讓自己的心變成垃圾桶。心已經變成垃圾桶,你這個還會健康嗎?心裡面有嚴重染污,這個身受影響,身體就不健康。佛菩薩清凈,決定不把一切不善放在心上。他怎樣?他跟我們相反,他把一切眾生的善放在心上,使自己的心純凈純善,凈生智慧,善生福德。所以,他的智慧、他的福德天天增長,高明!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人與人之間,六道凡夫裡頭,最大的毛病是什麼?情執!「這個人跟我很好那個人不喜歡」,情是迷!迷才會執著

  所以,生活修行,處事待人接物,佛菩薩是用智慧,用真誠清凈平等心,用真實智慧表現出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以真誠清凈平等正覺做依靠;換句話說,慈悲就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的表現;裡面是真誠清凈平等覺,外面顯示的是一片慈悲,大慈大悲裡頭沒有情執。所以慈悲就是愛心,他的愛是清凈的,沒有染污,就是沒有執著;他的愛是平等的,沒有分別;他的愛是覺悟的,沒有迷惑。用這樣的心過日子,用這樣的心辦事,用這樣的心處事待人接物,他樣樣做得圓滿,樣樣跟佛菩薩相應,這叫學佛。我們懂不懂?我們會不會?如果不懂、不會,你要認真學!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現在我們來談談護法佛陀的教育,我們都知道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教育在世間佛門的術語叫正法久住,要真正做到正法久住必須要具足兩個條件,就是「弘與護」。正如同一個學校學校裡面一定有兩種人,一個是教員,他專門負責弘法的;另外一個是職員,職員是專門擔任護法的。所以,有弘、有護,弘護是一體。護法比弘法更重要,弘法是教員,護法校長。所有一切的職員,像學校講教務主任、訓導主任、總務主任,各個部門的管理人員都是護法佛法興衰,大權是在護法人的手上,不在弘法,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

  所以,佛法興旺,那個功德護法的,不是弘法的。正如同學校辦得好,人才輩出,功勞是誰的?校長的,是教務主任,是訓導主任的,不是教員。教員是他聘請來的,是替他服務的、替他教學的,所以教育政策是出自於校長,這裡頭護法的這些人員有莫大功德。他既然是擔負著佛法興衰的重任,他的果報不可思議佛法要興,他的功德福德不可思議佛法要衰,他背的因果也不可思議!這是我們同學不能不知道的。道場是一個學校,你一定要懂得,這是社會教學的場所,不是普通場所。聖賢教誨的所在,到這裡面來,都是接受聖賢教誨的,你教了他什麼?

  為什麼說護法比弘法的人功德還要大,護法的人也在教,他不用口教,他用身教。所以諸位要曉得,中國自古以來叢林寺院,護持的(就是執事),住持、當家、知客這些執事,是菩薩,不是凡人。雖然他不講經說法(講經說法有另外的法師),他完全做到。你看他的起心動念、言談舉止,就是佛,就是菩薩,值得人尊敬他是做出來給人看,所以他關係佛法的興衰。他護持兩大類人,一類的就是繼起的人才,我們今天講接班人。你自己做得再好,弘法、護法工作做得再好,如果後繼無人,你死了一切都結束,你的成績等於零,你的功德也等於零。這一點要懂!

  他要護持兩種人,兩種人都是接班人。一種是護法的接班人,一種是弘法的接班人。所以,年輕出家,到寺院裡面來常住,共同學習,你就得觀察他能不能講經說法。如果能,就幫助他走講經弘法的道路,那什麼事情都不要他過問,專門學講經。天天在講台上磨鍊,講經的人要真正能成就最重要的是要接受人的批評,你才會有進步。你要誠誠懇懇的向你的聽眾請教,因為聽眾一般不會批評你,都是贊嘆你,「你講得不錯,講得好」;誰肯說你講得不好。所以你要很誠懇的,至少聽眾當中要有個很知己的朋友,他真幫助你。你要有這個心量接受批評改過遷善你會成就你要不接受批評你就能有成就你不能有成就。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很重要

  如果他不是個講經的材料,那你就好好訓練他當護法出家人在寺院裡面護持道場的,叫內護。讓他擔任執事,能力強的,讓他來管家,我們講的當家師;有交際手腕的叫他擔任知客師,對外的聯系,運用他的專長。無論是學護持、是學弘法,一定要知道自己責任,一定要知道因果的理與事,因果道理事實,不能錯因果!這在佛門裡面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常常掛在口上。護持的人全心全力愛護學講經的法師,要給他方便,要處處照顧他,他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他要是失敗了,那就你全盤失敗了,你培養的學生有一個成材,你的護持全盤失敗。

  護法同時還要護持信徒,因為道場學校不一樣。學校只是教學,道場裡面還有念佛堂,還有禪堂,所以,有些人到這個地方修持的,你也要照顧周到,要給他方便。因為佛門學校又一個不相同的地方學校學生年齡很整齊,一年級、二年級,年齡相差一、兩歲。但是佛門裡面的教育是社會教育,多元文化社會教育,來學的人年齡參差不齊,有十幾歲的,有六、七十歲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生活習慣護法的人都要了解,都要懂得要怎樣去照顧。護法的人天天要開檢討會,昨天有哪些事情做得如法,有欠缺,今天要改正。天天改,你這個道場才會興旺。

  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大眾批評你看古人跟我們講的三句話,「富在知足,貴在知退,福在受諫」。什麼是福報?接受別人的勸告,接受別人的意見,這個人有福。為什麼?他會改,他會不斷的進步,漸漸他做到究竟圓滿。不能接受別人批評,不能接受別人勸告,這個人註定失敗。縱然眼前,那是過去生中的福報,好像滿興旺的,他在享福他不修福。你冷靜觀察,幾年之後他就衰了,他就敗了。他的衰敗不要緊,因為這不是別的行業這是佛法,那個因果就重了。佛門衰在你的手上,敗在你的手上,你的罪過阿鼻地獄

江逸子居士畫的這個地獄相圖,你仔細去看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迷惑顛倒的人膽大妄為敢造不善,他不知道果報可畏,如果真正知道因果報應,他絕對不會做。特別是在佛門裡面擔任執事,不論是哪一類的執事,縱然是個很普通的義工這都是他修福、造孽的場所。他修福,那是福報,他造孽,那就地獄果報,三途果報;三途裡面絕對大多數是在地獄。所以不能不謹慎,一定是戰戰兢兢,古人講的如履薄冰。很小心謹慎去做要做如法如法就是沒有自私自利,沒有貢高我慢。團體決定遵守六和敬,你能夠遵守六和敬,護法神擁護你。你要拋棄了六和敬,佛菩薩不會護念你,妖魔鬼怪常常來幫助你,幫助你什麼?幫助你造孽;換句話說,幫助你墮地獄,你知不知道這個事實

  古時候道場如法如法就是會議多,佛門裡頭沒有叫開會這個名詞,叫什麼?它叫羯磨。羯磨就是開會,羯磨是會議當中的表決,徵求大家的意思。一般不是很重要事情,叫白一羯磨。就說一次,大家聽了,如果有意見提出來,沒有意見,通過了,就這么辦。重要的事件,譬如這個人出家、剃度,這是事情,我們同不同意他出家,這個要說四遍,這是最隆重的。你看受戒的時候,三師七證,十個出家人坐在那裡教授和尚宣布某某人要發心出家大眾師(就是你們這九位法師)同不同意,如果不同意馬上就提出來,這就通不過。說一遍大家都沒有話說,那就過了也不要舉手,不說話就通過了。再重複說第二遍、說第三遍、說第四遍,四遍都沒有反對意見,這通過了,同意你取得出家身分這是最隆重的大事。

  通常寺院里掛單的,外面出家人要到我們這邊來住幾天,我們大眾師同不同意,都要開會。這種情形出家當然是要輕一點,大概是說三次,重複說三次,三次大家沒有意見,通過,我們准許他在這個地方掛單。掛單有期限的,有幾天的,幾天的就很簡單,大概一次,頂多兩次就可以過了。如果長期掛單,那至少要三次,讓大家細心去考慮。佛教是民主的,佛教不是專猘的。如果老和尚對這個人認識,可以向大眾介紹這個人的來歷、這個人的修持,跟大家介紹。介紹完之後,通常是維那師的事情,白眾,或者是知客師宣布,徵求大眾的意見。平常小事,白一羯磨。像念佛堂,現在念佛堂開放,在一般,寺院庵堂念佛堂是二十四小時都開放,禪堂亦是如此,念佛人隨時都可以進去。現在由於在都市、鬧區,這裡面是商業大樓,不能住人的,於是念佛就有像上下班的時間一樣,早晨什時候開門,晚上什麼時候關門,就有時間限制。誰負責這個事情都要大眾來決定。住持方丈可以提名,提幾個人,大家推選哪個人來擔任。如果發生特殊情形有些人很早就來了,門沒有開,這時候能不能通融一下,這個白一羯磨就行了。

  所以,大大小小日常生活當中瑣碎事,點點滴滴都是開會。他們開會的時間在哪裡?在吃飯。你看不要召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來了,就利用吃飯的時間來辦事,這省事!吃飯統統雲集在齋堂,統統都到齊,所以辦事方便,羯磨也叫辦事,我們現在叫通過,提案通過。凡事總要考慮到合情合理合法,情理法三方面都要顧到。執事與執事當中,凡夫總免不了人情,但是你要記住,人情往往害事,往往造成許多障難。這個障難,小,是妨礙你自己本身的工作,大,就會破壞佛法形象,結罪不同。破壞佛教形象,這個罪重;妨害你自己的工作,這個罪輕。

  因此,中國古代寺院叢林的執事,任期是一年,到時候總辭,重選,這是叢林裡面的規矩什麼時候總辭?臘月三十,除夕晚上,總辭。總辭之後馬上就開始選舉,選舉就是羯磨,做羯磨,沒有什麼投票,沒有什麼舉手。或者是由清眾提名,清眾大概是幾個人聯名提名,這個可以表決的。或者是住持提名,提下一屆哪個人做方丈,總得提個兩、三個人,然後來表決,監院、各個部門的執事。通過之後,第二天初一,早晨大家一起早課,他們就就任,這是新的一屆。

  一年換一次,不斷的改進,不斷的求進步,所以常常做檢討。他們的檢討工作是天天做,都是利用吃飯的時間這是最方便了,不耽誤大家的工作你要是召開一個會議大家都來,有的時候耽誤他的工作,所以多半利用吃飯時間。還有利用早晚課的時間,這個很方便,大眾統統要來。上早晚課總得要來,三餐飯統統要來,利用這個時間來辦事,就是來處理事務,事務並不很多。三餐飯,兩堂功課早晚兩堂功課,一天有五次的聚會,再多的事情,再復雜的事情,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