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聞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妙法蓮華經》淺釋—五百弟子授記品第

主講:法聞法師(北京廣濟寺)

2010 年3月9 日    北京茶緣茶城洮硯館

     剛才所誦讀為《妙法蓮華經》卷四第八品——五百弟子授記品,簡稱授記品。上次我們學到第七品,第七品的題目叫什麼,大家還記得嗎?化城喻品。這一品,第八品是授記品。主要講以富樓那尊者為首,五百弟子皆得授記。接下來還說了一個系珠玉諸寶,五百弟子雖都懷有佛種,但未開悟,有煩惱浮躁,如衣領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故居於窮困之境這是授記品,就是為以富樓那尊者為上首的五百弟子授記。

     我們誦讀經文,本經特點已經很熟悉、明了,是用形象言語故事,還有《妙法蓮華經》的語言,我們知道,佛祖當年說法,是大白話,佛祖說法理念是契理契機。契理,就是把佛祖的本意、本懷更簡要、更直接、更顯白地敘說出來,讓大眾,讓弟子,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能夠最快地接受,這就是契理。契機,就是用最顯白的語言,最方便的語言,越方便越能夠契機,機是根機,就是受眾、聽眾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如何。能夠和聽眾的接受能力相符、接受程度相應,就叫契機。我們知道佛祖說本經的時間晚年所說,像《涅磐經》、《維摩經》,這些大乘了義的經典都是佛祖晚年所說。這時候佛祖說法在契理契機上面更完善、更完美、更成熟、更圓滿,所以這個時候語言方面特別的淺白,甚至用講故事方式

     我們知道凈土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三根指的是低、中、上,三種根器也就說是眾生接受程度、接受能力的等次、等級,眾生智商有高低,但是,佛祖方便、究竟說法,不管智商高低的眾生都能夠受益、都能夠理解、都能夠領悟、都能夠接受,這就是佛祖晚年說法的特點:大白話、講故事

     這部經是早期傳過來的經典,早期翻譯的經典,都用的是直譯,為尊重故,都用的是直譯。不像有些經典是意譯,像有些般若經典,比如《楞嚴經》,都是意譯的成分多,沒有完全按佛祖當年說法梵文那種表述法來翻譯。在語言上,譯者為了語言更精要、精鍊,表述更准確、直接,壓縮份量,帶有一定的意譯。而我們所讀的《妙法蓮華經》,是早期翻譯的、直譯的,完全遵照記錄當年佛祖說法梵文梵文怎麼說,就怎麼翻譯,與其說是翻譯,倒不如說是轉換為另一種文字——漢字,中國文字。這是妙法蓮華經》的特點,至於其中的經意,我們要是多讀幾遍,大意自現,書讀多遍,其意自現,尤其像《妙法蓮華經》這樣的方便說法,應該說沒有很難理解的地方

     我今天強調一下,本品,就是授記品,我們著重來參、來悟「授記」在修行過程中的意義所在,什麼是授記?為什麼授記?授記體現了什麼功用?我們來一個淺顯的參悟。那麼在座的可能大多數都讀過,學習過《金剛經》、般若經典裡面很有代表的一部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他裡面講到一些授記,大家還能不能回想起來?誰能夠回想起來?《金剛經》裡面燃燈佛,是久遠劫的一尊古佛,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祖因地修行、宿世修行的時候,他的老師,當時燃燈佛是那個劫的教主,他作教主的時候給釋迦牟尼佛授記,說他將來過多少劫,在什麼地方成佛,國名是什麼,劫名是什麼,都有預示,這是我們在讀《金剛經》的時候,提到的授記。

     讀佛經我們知道了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因緣所生世界都是因緣生法佛祖世界的形成過程——成住壞空。世界是怎麼形成的?用今天科學的話說世界本源是什麼,科學家說,單從物質的角度講,世界是由宇宙而產生,有一種說法——大爆炸,從一點,從一個小圓而來這是從唯物的角度,物質的角度來講;另外,從唯心的,神學的角度講,世界是神創造的。佛祖開悟以後,他的智慧,無上智慧究徹法源,他能開悟,標志著他掌握、發現了認識事物本源方法佛祖解釋世界本源是怎麼解釋的?這也是他學說思想很重要的一點,是佛法理論的基本。佛教立教,佛教之所以是佛教,他的核心理論是什麼?緣起論,從理論角度講,核心理論是什麼?是緣起論。緣起論的意思就是說,他解釋物質世界生命世界本源真實本源佛經里叫作諸法實相,那本源是什麼?本源是什麼都沒有,本源就是空。你要是相信自然科學的證明,想要找一個組成世界的基本東西、基本粒子,就是說世界由什麼組成的,是原子組成的嗎?原來自然科學家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原子組成的,最後呢,原子還不是最基本的單位,它還是由別的其他的物質組成的,也就是說還能夠分解,不是一個實心的,這就否定了原子論。雖然名義上叫原子,但實際上它不是世界本源,不是組成世界的基本單位、基本粒子,還可以繼續分解,那麼最後呢,什麼質子、中子電子中子還可以分,分到最後什麼呢,什麼也沒有,是空。這就是說世界宇宙存在,就根本沒有一個實質的東西,這個還是從物質角度講沒有實質東西佛祖說法更直接、更客觀,他說世界怎麼來的?是緣起因緣生法大千世界、大宇宙,包括物質世界生命世界都是因緣生法這就是佛法緣起論,這是佛法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理論,這是很符合科學道理的,很有科學性。

     這段我們說的是世界,講世界本源講到佛祖的基本理論——緣起論。這大家不能不知啊,作為與佛走的這么近的人,甚至是佛弟子來說,緣起論不能不知。《妙法蓮華經》沒有直接講緣起論,緣起論屬於基本教理基礎教理。按理說我們在學《妙法蓮華經》之前,應該對基礎教理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才行,否則對佛祖晚年總結性說的無上妙法,在有些方面領悟起來就比較困難一點。比如說授記,不是說佛想給某個人授記就可以授記,用現代話說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則、規律,我們讀《金剛經》的時候,燃燈佛給釋迦牟尼佛授記,說多少年以後成佛,在某地方成佛,國名、劫名,他國土的大概情況,以及國土眾生,國名的大概情況,他都有一個預示。讀上一品的化城喻品也提到了我們所處的時代劫名是什麼?是賢劫。國名呢是什麼?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國名,這個國也叫世界娑婆世界,國名叫做娑婆國土釋迦牟尼佛祖教化的這個國名叫娑婆世界這是燃燈佛,他當時給他弟子釋迦牟尼佛祖授記。

     今天我們讀到妙法蓮華經》第八品,看到釋迦牟尼佛祖給他弟子,以富樓那尊者為上首的弟子授記。授記,我們通過讀經典可以看到,首先作為教主,給有一因緣弟子,用我們今天簡單的理解,就是修行已經到一定程度了,多生多劫、供養、承事諸佛,廣結善緣、佛緣,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教主成佛。作教主,首先他有教化區,也叫國名,一般是一個世界就像釋迦牟尼佛祖的教化區是娑婆世界在此國佛壽是多長時間,此國土大致情況是什麼樣,都有一個預示。這是不是佛祖以他的神通力給弟子一個鼓勵呢?也可以這么說,也是對他精勤修行的一個肯定,因為還要多少劫以後你才能夠成佛,既是肯定也是鼓勵,也是給後來者一個榜樣。同時也是對於佛法作為大宇宙間唯一真理,他的傳承,以什麼樣的方式傳承,很形象來了一個部署。

     我們知道六道眾生人身最為難得,為什麼人身難得,人處在六道的中上階段,再往上還有兩階,往下呢有三階,往下低級生命,俗稱三惡道,善根慧根都非常的低,非常的少,非常陋劣,也就是說福德智慧非常低劣,他忙於小我,以及維持自己個體的生命,怎麼樣能夠有吃有喝,忙吃忙喝,顧不上精神上的追求,同時也感到福德智慧不夠,真理對於他來說太遙遠。人往上呢,是天人、阿修羅這兩個階層雖然從福德智慧角度講,應該說比人要高,但是他又落到福德福報中,因為在生命提升的過程中他執著於、側重於修福,修感官五欲,感官五識的享受,是落在物質追求方面去了,雖然比人高,但是他思維並不發達,他形體比人肯定要殊勝佛法中講的六通里有天眼通,天人在某些能力上要比人高多了,雖然有些能力高,但最關鍵思維——第六識,沒有人發達,其他的眼耳鼻舌身也許都比我們人要強,而意識卻停留在平常階段

     生命存在是提升還是墮落,關鍵意識。人在六道中最難得,是因為他意識很難得。人為什麼是萬物之靈?就是因為有極度發達的思維意識,高級思維、高度發達的思維意識,在佛經把他認為是反思能力,所以我們說人的可貴就是能夠反思,也就是說反思是整個所有修行的基本原理,就是靠第六意識的反思,人身難得就體現在他的反思能力。人以下的低級生命幾乎沒有反思,人以上的天人他們的反思能力也很弱,可以說比人低級的也好,比人高級的也好,這幾類的眾生,他的生命活動過程都是跟隨環境走,受環境影響,隨波逐流,只有人才能夠不一定都完全隨波逐流,當然人裡面隨波逐流的人也不少,這就是沒有反思意識,是沒有修行的人。從實質上講隨波逐流之類,沒有修行不講修行,沒有信仰,沒有精神支柱,沒有自己的辨別能力不求聖解,不求真理

     有很強的反思能力,究竟要反思什麼呢?求真理、求真實。什麼最真實也就是什麼最有意義,什麼最有價值這就是反思,不是去胡亂的思考,不是說雜念多就是思維意識強,東想西想很隨意,那不是強思維的優勢,強思維的優勢是能夠去偽求真。其他幾道的眾生他不能做這一點,比人高級的天人也做不到。所以經典裡面一再肯定了人身難得,第二個就是佛法難聞。我們把佛法換一個詞,佛法也可以用真理代表佛法難聞,或者說真理難求。因為真理更能夠貼近現代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真理我們知道,大宇宙時間空間都是無限,無限時空。現在科學證明,世界有一個開始,佛祖認為是這樣,像大爆炸只是科學家的一種說法,並不一定所有的科學家都承認這種說法。我們讀佛經,會發現佛祖世界有一個開始,有開始就有結束,那結束以後要到哪裡去,存在的事物以後到哪裡去。我們讀般若經典佛祖般若經典裡面說的很清楚,存在本身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這是佛祖時空觀,無限時空本身也是我們人的意識、妄識、虛妄的,為了一時一地的方便所形成的虛而不實的一種觀念。真正對於存在本身來說,時空對他們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存在是超時空的。

     這個就涉及到大宇宙是不是所有的都是虛妄,沒有一真實東西?我們說有,至少成佛以後對什麼是真理徹悟開悟以後,自證以後,我們對大宇宙真實才能夠有一個直接的體驗。在認識的過程中,我們就叫真理,至少有一真實的理,我們把他稱為真理,那什麼是真理呢?各個宗教、各個學說、主義都有自己的一個說法,都認為自己的說是世界唯一真理或者說是究竟真理,有的宗教為他們的教主神是唯一真神,所說的法是真理。辯證唯物主義也說馬列主義是最普遍的真理,那究竟孰是孰非?我們說世間沒有兩個真理真理自身的特點——唯一性,有兩個真理就是天上有兩個太陽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規則、規律。孰是孰非,光憑一時的感情用事是靠不住的,要禁得起時空的考驗、檢驗才行其他的宗教學說、主義我們先不說,佛法,我們說那是禁得起時空的考驗,時空再怎麼變,佛法就是佛法就像授記,教主佛,十方三世佛那麼多,為什麼還分教主佛?這就是佛法眾生也就宇宙真理體現功用的時候,他還是要在一定的規則,也就是他是在特定的時空範圍內的。超時空的是存在本身而言、源本是超時空的,但是體現功用的時候,是不離時空的,說超時空是從絕對真理的角度,不二法門的角度,但是體現法的功用的時候,絕對要從哪裡體現?絕對從相對體現,我們要認識絕對必須要通過相對,也就是我們要認識佛法真理必須要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地方,具體到一時一地,具體到什麼人物,這樣的通過局部來認識全局。

     這是講到教主佛授記,只有教主才可以給後來者授記,雖然佛很多,教主佛不同,他比較特殊,這就像我們世間並不一定當主席的人就是最聰明的、最有福氣的人,那是他的宿世因緣,感得他來作主席,教主佛也是講他的宿世因緣也就是多生多劫的積累。為什麼要有教主呢?這就是規則的需要。如果沒有主席,無政府,整個世間處在無規則狀態,那不是亂套了,沒有主席令,行政聽誰的,誰說了算,孰是孰非。同樣的道理教主起到了承前啟後,把宇宙間的大真理一代一代往下傳。教主授記就像主席培養接班人一樣,就是按這樣的一個規則行事。

     既然是真理,最普遍的,眾生都有認識真理的可能,都有認識真理能力,為什麼還一定要教主發話才算?這就說到真理的唯一性,正法的絕對地位。我們現在大家講到修行涉及到生命自身圓滿的這種方法許多人提到阿彌陀佛怎麼樣,觀音菩薩怎麼樣,但實際上都是教主釋迦牟尼佛祖給我們帶來的,是他介紹給我們的。

歷史上也有過,離我們很近的,前幾年也出現過,有人否定了古佛已經不管用了,新佛要來了。我們讀到授記品,或者《金剛經》里的授記,我們知道授記的概念了,對這種現象就應該很明了,這是無根之草,無源之水

     世間沒有偶然的事物尤其是象徵代表人類社會文明成果的精神文化現象精神食糧,那絕對不是橫空出世,絕對不是無中生有,他都有很深的淵源、傳統。我們說宗教,宗,本身就是傳承的意思,必須要有傳承、要有出處,就連釋迦牟尼佛祖他也是說我在喜瑪拉雅山靜坐開悟,我成佛了,我是世間真理的代言人,或者是真理化身世界真理由我發現的,他也不自居,他要講他的宿世,佛法還是講我的法是從我的師父燃燈佛祖那裡來的。佛法作為大真理不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再怎麼變,我們說真理不變,空間再怎麼變,真理還是真理這就是講宿世、講傳承。授記,更准確一點說是傳承、法的傳承。為什麼要傳承,這就是真理的可貴,難能可貴,能夠遇到他、認識他的難度,他的寶貴。佛經里叫做「稀有難得」,剛才我們唱三寶歌,佛法僧為什麼叫三寶?我們大家都知道寶貝難得、稀有這就是從授記品我們初步認識到、參悟到他的本意、用意。

     富樓那是佛祖的常隨眾,他的上首弟子之一。佛祖預示富樓那尊者是怎麼說的呢?

     「比丘。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於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他很優秀。

     「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復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這就是他長劫修行,上助佛宣化佛法,同時教化饒益眾生

     「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凈佛土故。常勤精進教化眾生。漸漸具足菩薩之道」他將來作佛,資歷也是漸漸具足菩薩之道

     「過無量阿僧祇劫。當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富樓那尊者他的號「號曰法明如來」,接下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每一位作教主的佛都具備的十種德號,他的功德圓滿

     「其佛以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他的佛土很大,可能比釋迦牟尼佛祖世界可能還要大,以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佛土很庄嚴:「七寶為地。地平如掌。」沒有山地,都是平地。為什麼平地?那是種種善因緣所致。「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七寶台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這個國土有一個很特別殊勝地方——人天交接,就像我們中國人講的天人合一,真正的天人合一,古人可能多一點,我們現代的人,別說真有感應,恐怕連有這種概念的都越來越少。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淫慾。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嚴」我們凈土宗經常講極樂世界是依正庄嚴也就眾生修行好,感得他所在的地方,所處的地方,所依賴的環境是非美好。富樓那尊者他的國土清凈國,環境非常的清凈美好,為什麼?環境是外境,關鍵是主語,所在的眾生他的修為德行,因為眾生身心清凈故,所以感得他的環境也非常清凈美好

     「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我們佛法里經常用到的詞「禪悅」、「法喜」,應該說出處就是出自《法華經》的這一品。因為《法華經》屬於早期傳過來、翻譯過來的經典,這里特彆強調了禪悅、法喜。國土為什麼清凈是因為此國眾生身心清凈,此國眾生為什麼身心清凈?主要是飲食清凈佛法修行清凈飲食特別重要,修行從哪裡體現?主要就是穿衣吃飯,每天離不開的這些,就從日常生活中來修行關鍵清凈飲食更重要。我們現在社會中為什麼眾生身心自在尤其是煩惱病苦比較多?當前我們正在開的兩會,今年兩會提的比較多的就是醫療問題、房價問題還有就是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為什麼那麼突出?主要就是醫院擁擠,病人多,身心自在身心為什麼不自在?我們參照富樓那尊者將來國土那麼美好是因為眾生飲食清凈。我們疾病為什麼那麼多,因為飲食清凈不要太貪圖口味,食量過多、營養過剩,我們佛法裡面講,凈飲食就是食用天然食物,另外雖然是天然飲食,量多也不清凈,要節食,這是具體到修行上。

     接下來「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庄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凈。」我們知道咱們所處的劫名是賢劫,國名是娑婆。這個國的劫名是寶明,說明從眾生國土眾寶聚,光明無量;國土善凈,眾生身心清凈國土凈,飲食凈,禪悅、法喜,以精神食糧,以定慧為食,滋養慧命,以清凈就會慧命長、慧命增,業報身自然就轉化為清凈法身。轉飲食相應的就會把我們的業報身轉為清凈法身這是很實際的、很關鍵的一點。飲食不調、飲食不轉,不節飲食、不清凈飲食的話,業報身轉清凈法身就會落空,難度就比較大。西藏因為歷史上受條件的限制,不一定要講素食,但是西藏修行好的高僧行人也是崇尚素食自然素食,一定要清凈飲食。還有人說漢傳佛教當年是梁武帝下命令,以行政的手段要求素食的,有人說佛祖當年並不一定素食這是一種不善之詞,不懷好意之詞。你要通達諸法通達善法的話,我們知道傳統的這些由來已久大家普遍推崇、推重公認的這些,就有他自身一定的道理在。因為其國眾生清凈飲食清凈身心原因,其佛壽命也很長,其國眾生壽命也非常長,法住也甚久。我們釋迦牟尼佛的佛運就很短,正法才一千年,像法也才一千年,現在已經到了末法時期了。但善凈國因為眾生種種善因緣眾生壽命也長,尤其是佛。我們釋迦牟尼佛祖壽命就很短,為什麼?因為化身來到這個世間,要跟此世界眾生壽命相應。

     「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雖然沒有說其國人民的壽命,但我們知道善凈國的佛的壽命長,眾生壽命也很長。「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塔象徵著佛的教法正法,也是供養真身舍利地方這一點在我娑婆國土也能看到,就像北京地區從古代傳下來的佛塔有很多,現在很多道場還在繼續修塔。有一種說法「無塔不成寺」,說佛的正法道場最好有塔,這也是一種正法象徵,這些說法都有出處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授記已。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這是五百大阿羅漢法華會上得到成佛授記後的歡喜踴躍、悔過自責,長期以來停留在得少為足小智小慧上,今天在法華會上,聽聞到佛的一乘究竟之法以後的悔過自責,這是法華經》的會三歸一在這一品里也體現出來。

     《法華經》最大的兩個特點:一個是語言的平實,形象語言,講故事;第二個特點是佛法在這里會三歸一,這就像長江黃河的一些小支流最後都回歸一處,小支流是佛之法,但不是真正的佛法,中間要加一個「之」,他也是方便法,也算佛的教法之一,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法,只能說是佛之法。羅漢乘、菩薩乘、聲聞乘,都是佛之法,到《法華經》裡面才知道,以前的都是佛的方便之法,真正的佛法,無二亦無三,惟有一乘法佛法就是佛法不分一二三,就一個,所謂不二法門這是法華經》特彆強調,他的關鍵所在,每讀一品,這一點顯得特別突出。

     「開悟楞嚴成佛法華」,為什麼有這樣一種高度評價、贊嘆的說法?我們讀了《法華經》看到,因為在理念上、概念上會三歸一,強調了佛法,惟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強調了不二法門,這也是佛法自身的特點,也就真理的特徵——唯一性、普遍性,我們今天認識到真正的佛法,就離成佛不遠了,這就是成佛法華」的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在《法華經》裡面,跟隨佛祖多年,甚至佛祖在化城喻品裡面講到久遠劫以前,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他們怎麼成佛?都是從老師那裡,從教主那裡聽聞了無上妙法都是聽聞了《法華經》,久遠劫的佛主都很重視《妙法蓮華經》的經義,因為得《妙法蓮華經》而成佛。在佛祖座下很多弟子常隨眾,五百羅漢都是授記將來成佛,這也是「成佛法華」這種說法的第二個原因,很多行人在《法華經》裡面都有所歸,不管時間多長,國名、劫名相比較各有區別、都有差別,但都預示著將來都能成佛,因為成佛之因都已經具備了,成佛之果是自然而然的事,五百羅漢在這里也授記成佛;我們要把這個概念寬泛一點,再放大一點說的話,所有能夠聽聞受持妙法蓮華經》意理的,跟《妙法蓮華經》有緣的學人將來都能成佛,這也是古德肯定、贊嘆《妙法蓮華經》,一再說是成佛法華」的第三點原因。這也是強調了《妙法蓮華經》的重要性,同時也是鼓勵我們要多誦讀、受持、參悟《妙法蓮華經》的妙理。

     《妙法蓮華經》「妙」就妙在意趣悠遠,這一品最後講了一個小故事比喻人身懷無價寶珠而不自知,離開家以後為衣食勤苦憂勞,衣食無著,有一點吃的就知足了,他的親戚後來指點他說:你的身上有無之寶,拿到集市上去賣能夠換很多的食物財寶,怎麼還為衣食憂愁這就是比喻聽到佛的方便教法眾生得少為足,有些聽到四聖諦以後,認為四聖諦真理,就緊抱四聖諦不放

     我們說微妙法、一乘法、不二法,絕對真理的寶貴,光靠一時一地努力很難認識到他的高度,領悟到妙法,要靠長劫的修行,佛給諸弟子授記,可以說起到了一個榜樣作用、示範的作用,就是讓周圍的或者後來的學人樹立這樣的觀念思想成就福德智慧非常圓滿佛果,達到生命最高境界。就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勤精進教化眾生,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祇劫,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間有一句話說「好事多磨」,成佛也是需要時間的,生命自身的完善和圓滿是一個長遠工程,給我們大家樹立成佛概念以後,就是種下了成佛之因,接下來要長期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這樣長劫熏修才能夠感得大果,要累積成大果之因。這是最後譬喻很多學人得少為足。

     最後偈語是對剛才這一白話的重復,意理都是一樣的。我們對《妙法蓮華經》應該要不間斷的,不是說每天、每周或者是每月吧,至少過一段時間要讀誦,或者分品讀,至少每一個月讀一品也好,貴在堅持。這樣就對妙法的意理領悟更深一些,更圓滿一些,僅僅靠我們這么短時間的參學是不夠的。我們只是起了一個頭,為大家一個學習參悟《妙法蓮華經》開個頭,要體悟,自己一定要堅持讀誦。有些寺院道場,也經常發起一些讀經活動,也不講,就大家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把《楞嚴經》、《妙法蓮華經》大眾一起讀一遍,這樣互相帶動,才能夠不斷地體悟大乘妙理。

     上一次周六的時候,張老師又給大家補充、重溫了《妙法蓮華經》的意理、意趣,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必要。一個是補充,一個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參悟。我們知道敦煌莫高窟,世界知名,可能有的人已經去過了,有的人也很想去,他那裡面的畫為什麼知名呢?從美術的角度講,歷史久遠、規模龐大。畫的什麼內容呢?主要是《法華經》的內容很多,因為《法華經》主要是講一個個的故事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主要是把《法華經》經文意理用圖畫展現出來。

     《法華經》的文字已經夠簡白的了,為什麼有的道場不講妙法蓮華經》,就是倡導讀誦?因為這個內容有一佛經基礎知識佛經術語知識的人都能夠讀懂,沒有太難的地方,就是講故事,三根普被,只要是有緣、願意讀,都能夠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那就是要靠堅持,要多讀、堅持讀,受持的意思就是接受以後還要堅持,能夠堅持,悠深的意理自然能夠領悟的到。

     還有一點,有些地方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稱為《觀音經》。「普門品」出自《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很普及,早在唐代的時候,「普門品」從《妙法蓮華經》單摘出來,在民間大眾中廣為傳頌,何以見得?我們知道「家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民間影響這么大,就是受《妙法蓮華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品的影響。正因為「普門品」他的實用性、他語言的通俗,才將觀世音菩薩傳播開來、推廣開來,民間普遍都知道觀世音菩薩,主要是「普門品」起到很大的宣傳推廣作用

     今天在以凈土為主修行的大背景下,《妙法蓮華經》對很多修行都很陌生,但實際上他很直白、很通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經。當然今天誦讀「普門品」的人也很多,但那隻是《妙法蓮華經》中的一品,以「普門品」為契機,整個《妙法蓮華經》都應該經常讀誦,這對凈土的,也符合凈土宗「廣誦大乘」的要求。好我們今天就參學到這里。

     接下來我們請上持下瑞大法為我開示幾句。

     持瑞法師:今天有緣在這里和大家相見,聽聞法聞大法師的開示很有幫助,以後歡迎大家有時間定西去。

     法聞法師:持瑞法師主持的青煙寺在蘭州以南,一個小時的路程,在西北很有影響,是一個十方道場、十方叢林,面對的也是全國的信眾居士,不定期的辦一些學修的活動,能夠接待居士食宿將近上百人,這是青煙寺道場的一個概況。法師可以把青煙寺客堂的電話留下來,現在已經有不少北京居士到青煙寺去參學的、修行的,大家以後有時間、有意願想到那邊去修學的,聽講經、佛七、禪七,或者其他的一些專題的,像學弟子規等活動的話,可以去那裡,離蘭州一個小時,或者坐火車直接到定西下車就到了,非常方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