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16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體:每部經典都有自己的體,金剛經的體方便言詞般若又叫實相。以無相為體,就是整個般若的實相。凈土法門講有相,西方極樂世界華嚴講毗盧遮那佛,攝取十地菩薩攝取法界,而毗盧遮那佛就是法界之體,華嚴五十三位法身大士都在地位上;所有地位上的菩薩,其實就是佛的功德對我們因地上講就是大悲心,但是不能離開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是謂體,華嚴體就是毗盧遮那佛;華嚴的相就是盧舍那,就是圓滿報身,也就是十方菩薩。每部經典有它自己的體系與風格。金剛經主要體現出實相,這個顯體,顯示所有經典差別,獨特之處。有的經典福報,有的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的講他方世界,有的談地獄,有的專談餓鬼,有的專談娑婆世界,有的講出家人,所以往往體上面顯示不一樣。我們要辨別出來,體是什麼? 辨體,顯體,明體,明了金剛經諸法空相的這個真實體,整個在你了解金剛經諸法實相,就是法界。實相者無相無不相,也就真如法身。空不空如來藏,空和不空是相對而言,不空是相,空是體,體相一如;就是如來藏。也就說我眼睛所看到的這個體,是無相的體,所謂無相體,六祖大師無相為體,無相為體就是金剛經,它折射出我們絕對的法界,就是無相體,不離此相而建立彼相。釋迦牟尼佛說:「如來世界世界。是名世界。」你現在看到的這個世界並非世界,是名為世界這叫實相。你現在看到的世界是相對而言的,是妄念所致;但是他絕對的體----全部金剛經的一個金剛體,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所建立的一個世界概念你看到的世界是你的對立而來事實上他明體的體是無相的,也就是說金剛經的本意,也就是要在我面前顯現出他的體,就是宇宙的本來的實相,即實相無相無相就是實相。你千萬不要我現在看到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怎麼會是實相呢?你看娑婆世界,是「你」看到了;你說這個娑婆世界是實相,你就錯了娑婆世界是實相,不是「你看到」的娑婆世界是實相,這個娑婆世界----恆沙世界世界,是名世界它是實相,是一個絕對的體。金剛經主要是在我面前顯實相,佛教講轉心,講至信,他不是講我們的肉體,不是講我們的妄識,不是講我們的分別心,是講世界的實相。我們聞到實相,在體上面來講,是絕對而不是相對,沒有對立的。我們明了這個體,叫明體,明在眼前的叫明;顯體,辨體和明體,他是不一樣的。顯體是這部經典主要是講般若智慧,明體就知道你今天看金剛經或看無量壽經,或看福德經,或看妙法蓮華經每部經典的體是不同的要辨別出來。經典很多非常浩瀚,其實指的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在求人天福報,所以佛陀應機說法,講人天佛法;什麼樣的時候(機)他就講什麼樣的法;你是出家,他講出家法;你想成佛,講成佛的法;你是小乘,就講阿羅漢的法;你想菩薩道,就講大乘菩薩法。這部金剛經般若之法;就是顯實相之法,降伏其心之法,這部經典它有它的體性,不能混合一談。

有人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就拚命的念普門品,有人拚命念地藏菩薩本願經,有人拚命念妙法蓮華經,以為這樣念念就可以了;其實叫歪曲,為什麼呢經典不是念的,經典要明體,要顯體,要辨體,你不能我念念就算了;這樣你不是不辨嗎?那不還是迷嗎?宗門上講不但要辨體還要修體是不是?我們不講修,宗門裡邊凈土法門念佛是吧,禪宗里要參禪;這屬於宗門之行;任何一部經典它有辯體。我們應該知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的題、文,都已經顯現出它的體出來。為什麼要講金剛經呢?第一個是要顯體,要辨體,要明體,現在金剛經是個顯體,因為釋迦牟尼佛不可能把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弄到一塊去說吧。所以要顯出各自的體,這都是祖師把它分判出來,我們只要拿到這部經典去研究它就可以了;然後你能夠辨別開來。很多人一看到這部經典就知道裡邊講了什麼,我們辨別不了,很多人今天看這個經,明天看那個經,亂看;問什麼意思,不能辨別。有人就猜疑了,我看法華經、華嚴經,欏嚴經,金剛經有沒有過失呢?學什麼法門都是一樣的。比如我學金剛經華嚴經就變成金剛經了,我學華嚴經金剛經就變成華嚴經了,我學凈土宗金剛經就變成凈土宗了;他就是一個圓融如果你要是學金剛經,講參禪,阿彌陀佛就是你心中的禪了;華嚴境界就是你的心了;一切菩薩都是你的心,在你決定修某個法門的時候,他是圓通的。如果你沒有決定修的時候,在你辨別上面可以選擇,選擇哪個法門跟你相應。比如你想求財求運,求人天福報我不想成佛金剛經對你來講就是人天福報,念金剛經有很大的功德他也金剛經,但是只能跟他福報相應;他執著福報,所以不能與大乘教義相應。念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福德多啊,是不是?聽說某個經典功德大,你就拚命的去念,是因為執著福德是不是?不皈依的人福報,受五戒的人,受菩薩戒的人同樣一件事,其福德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因為比丘福德菩薩戒福德和持五戒福德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感覺原來持菩薩戒功德大,那我去持菩薩戒去。你用分別心持戒福德反而小了。

當你通達般若智慧的時候,徹底的離開你自己的心的時候,這個時候世界圓滿了。金剛經,什麼五戒、八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所有戒,都是你的心而已,因為這個法界本來就是金剛妙意,是一個體,它是真空妙有的東西這個世界體性是金剛本意,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了解了金剛經徹底的轉你的心,大丈夫一聽到這個道理,就徹底的放棄了自己十法界的心,什麼比丘、什麼菩薩、什麼佛啊,所有的十法界的心,全部放下這就是跟實相相應。眾生也聞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六祖大師怎麼頓悟呢?頓悟捨去十法界的心,舍我心故,我心叫妄心,不是捨去世界,心是無形無狀無相的,我們的心本來是妄的,虛妄的體。只要你妄體一舍,當下絕對。當下的絕對並不是說,我去跟他會,是你妄除即顯;你的實相是不動搖的,而你的妄心會動搖;動搖的去了不動搖的就顯現出來了;(去顯同時)在我們的實相顯現出來的時候,證明你妄已經捨去了;並不是有個實相得和失的問題(修和成的問題),是你妄舍和不舍的問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完全是修性的,修本性,修你的自性的,這種道理你聽懂了不可思議啊,功德無量無邊;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我執沒有法執,你的自性顯現出來了;叫赤祼祼的顯出來你本來的自性

過去有位日照比丘尼悟了這個道理後呢(嘴巴上說得出,行為上做不到)去參雪峰和尚她說雪峰啊,太陽來了;意思是說你這個雪山要花掉了雪峰心裡想,哇,那你已經開悟了,就很照顧她;走的時候,雪峰在後邊突然對日照比丘尼說,你衣掉了比丘尼猛然一回頭,為什麼呢?因為她平時尊重佛啊,拜佛啊,她沒有非常相續緊密的那種心態,能夠相續安住在這真如實性上面嗎?我現在一念也能做得到啊,你給我說:常福師你這個一百萬掉了我現在觀察的很緊密的,我會如如不動的;為什麼呢?一百萬就在我當下,我到哪裡去找啊。我一下子忘記了;把我真如實性給忘記了,這個錢好啊,這個錢管用啊,這個錢可以做好多功德啊,所以人家說:你錢掉了,你馬上就會驚動。所以那個比丘尼,那個袈裟是佛的衣服啊,穿著好好的走啊走啊走,那個雪峰在後邊叫,你袈裟掉了,她一回頭,哇,原來你還沒有做到:赤裸裸的一絲不掛的狀態,日照師認為自己已經一絲不掛了,雪峰說:好一個一絲不掛啊;原來還牽掛佛的衣服啊。也就說我平時修的很多東西,在金剛般若裡面都要去掉的,為什麼呢都是你的牽掛;我恭敬佛啊恭敬佛啊,天天拜啊拜啊,有一天你悟道了,但恭敬佛的習氣還在,人家說把佛砍掉,你馬上就驚訝,恐怖你這恐怖就是我牽掛的心,你就不能夠與金剛經相應,這個就是很清楚。一個真正明了道的人,像六祖大師那個樣子,他一旦明了了,赤祼祼的佛法顯在他面前的時候,根本沒有我無相,沒有我的相,無相無不相,實相無相;這個法界是一個佛法了;恆河世界世界是名世界,連「我非我是為我」都沒有了;你就赤祼祼的在那裡,沒有我了;就是光禿禿的沒有塵沙這個時候他活在裡面非常的活躍,大用現前;怎麼用都是自在的,因為沒有我啊。(無為我而用,無因我而用,無我在用,與實相完全相印,與利他完全相應,與法界完全相融和合合諧),像六祖大師是非堅固的緊密的思維你看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完全是一種平常常的狀態,無非吃飯穿衣睡覺,無絲毫神秘之狀。赤祼祼的就像皓月當空,非常清楚明了。

 

我如何於做佛事中一念回光發現皓月當空?融入堅固緊密相續清凈之體中大用現前?

我剛才做佛事的時候,那個煙薰出來以後,天很熱啊,頭有點暈不舒服,我就想這個暈的體肯定是妄體,那我為什麼會執著這個妄體呢?我就想這個大地應該是清凈的,不應該是妄的體,我要徹底的離開這個妄體,然後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平等的,我一下子大腦清醒來了,超越了我自己的身體,我看到這個世界非常的清凈我就住在那個清凈的體裡面,然後頭怎麼暈啊,煩惱啊,熱啊,跟我好想沒有關係了。我立即安住在那個清凈的體裡面,無牽無掛的,沒有一我在佛事;做啊做啊,但是沒有一我在佛事。不斷緊密的安住在清凈的體裡面,怎麼熱也不覺得熱了;怎麼暈頭也不得了;為什麼呢?熱和暈與我沒有關係了,我發現非常緊密清晰的一個體,在我意識裡面非常清晰的一個體,我就像看到大地一樣,這個地非常清晰的,清晰的地顯在我胸中,然後我的身體眼睛都是迷糊沒有關係,一個非常清晰安定的體在我心中,因為清晰的體而沒有熱了,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清凈沒有快樂,這個體就像大地一樣,我的心安住在大地那個當下的體裡面,那個體就是真實的我的實相。我現在能觀的體又是虛妄的,這個虛妄的體斷而不斷,借假修真;我就把我那個虛妄的體徹底的拋掉了,所以我做佛事,不管外面怎麼吵啊怎麼鬧啊,我都安住在那個體裡面,然後再相續做下來,清晰自在的,怎麼熱鬧怎麼煩惱怎麼外面什麼東西都不能幹擾我的心你就安住在這狀態。現在一般人看這個東西模模糊糊的,昏昏沉沉的,住在昏昏沉沉裡面,他不知道一念回光安住實相,這個世界實相本來非常的清凈,你昏昏沉沉,不過是你的意識,你的妄想在昏昏沉沉,大地並沒有昏沉大地哪裡昏沉了呢?虛空啊,山啊,水啊根本沒有昏沉,是你自己的妄想昏沉了,你超越自己的妄想你的覺念剎那時間超出去了,然後你怎麼做都沒有關係了。這個時候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你安住自性本自清凈;安住自性本來自在只要你安住在自性裡面,一切皆來。一切具足功德具足,這個具足不是具足惡法;清凈的體本來具足你現在外面什麼東西已經都跟你毫不相干;這個體就現前了。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明了這個世界的實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個題目是把所有的金剛經濃縮了,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七個字含攝了整部經典。所以說不斷的聽,不斷的聞,不斷的了知,我們大家用這種心態明宗的狀態修行,知道吧。

講宗:宗門:宗即宗旨。首先是顯宗,什麼是顯宗呢?這部經典出來,我在跟你講法,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你一定要通過聞思修凈土法門叫做信願行。密宗裡面也有十加行法,它有修灌頂法,它都是宗門的一個過程;十加行就是十信;灌頂法,他不修灌頂的話獲得不了佛的加持力,有九個次第。禪宗裡面講聞思修,講般若通達聞思修。聞就是你聞到這部金剛經,思:思考此體之意;聞是我在聞,聞是信的體,法在你面前你能聞,就是我現在在講金剛經(後面我會講到我們是怎麼講的,我會什麼樣的心態來講,並不是我在講,)是法在你心中顯現出來,講金剛經目的出了實相,這個實相在你心裡產生的過程,就落入你心裡面去了,這個叫做聞,然後你聞到這個法以後,實相現前,產生一個思維,是觀照般若啊。

而這種觀照就是思考,這種思考並不是煩惱的思考,並不是文字的思考,不是絞盡腦汁的思考,不是用意識在思考,是你的覺性是你的慧是你的心在與法相應的過程中用心思維。不是我在想什麼,大腦不斷的想什麼,打妄想;那個妄想只能跟世智聰辯相應,不能跟慧相應。聞思修,聞是戒,思是定,修跟慧相應;如果你要是:我講你聽你產生記憶,聽過後教給別人這是有問題的。任何一個宗門都有自己的宗。像唯識法門它也是經過聞思修的,經過唯識觀點,來破,破到三輪體空。明宗就不一樣了。金剛經明道它的宗門,就是我們聞到了金剛經,建立聞思修在這個修的體裡面,它有一作用,每部經典都有自己的作用凈土法門的宗門是什麼呢?它不但有信願行,還有念佛,宗門以無念為宗啊;凈土法門恰恰相反是有念,有念而無念;無念而有念。在禪宗里講叫無念,無念無無念,什麼叫無念呢?它以無念為宗,也就是說無念的體,就是沒有我,而聞到宗門聞到了體就是聞到了實相,你就是無念了

如果你聞到了實相,還有念的話,那個就不叫實相。六祖大師說:常念摩訶般若波羅蜜,那個念是無念之念;念般若波羅蜜就是沒有念。不要以為嘴巴上念南無般若波羅蜜,那個念是意識在念,並不是用智慧如果你般若波羅蜜多解開,就是無念的體,那個無念才是真念。比如瓶子裡面是空的,那麼我們現在念里的這個空,叫念;如果你跟這個空相應,是無念;覺空跟法空,覺就是虛妄的體,你了解空,我也就掉了自性嘛,宇宙的實相,法界的實相是沒有我的,沒有我的話,那麼說誰在念呢?你動念是什麼呢?叫妄念;我們這個妄念進入到無念的狀態,寂滅;你發現自己整個世界都寂滅了,寂滅的時候,你發現還有思維妙用;那個叫妙用

我們每秒鍾每秒鍾過來的時候,自己靜下來,在無念的狀態,你走路,吃飯,穿衣,睡覺都是妙用。但是一有念的時候,就變成生死了,在無念的時候就是妙用你不要以為我無念,就不動彈了;不動彈還叫念啊。無念是在有念裡面建立的;如果你不動是有念啊,無念並不是在斷滅空裡面。金剛經後面會講到:說金剛經不說斷滅法,也就是說不斷滅法裡面而建立,一定是在現前的相上面建立的,如果離開此相有無可得的話,那個叫斷念,因為是你識裡面出來的。此相與實相相應,你的心跟實相沒有我了,那你現在走路是什麼呢?是自性的體裡面本來的一個波浪的妙用,你走啊講話聲音啊,都是一個妙用;因為聲音沒有念啊,你走路沒有念啊,你在念的這個體還是沒有念啊;你安住無念的體的時候,非常寂滅,所以你吃飯穿衣睡覺這叫寂滅法,你寂滅下來。所以這個世界已經圓成果德,也就是說在此世界吃飯穿衣睡覺無非是佛法。所以金剛經里講一切法皆是佛法,若見諸相非相剛見如來你要見到這一切相不是相,相從識中來,有相就有識,而此相非相,就是實相。而你就知道你現在走路也是佛法,穿衣、睡覺皆是佛法,為什麼?它是一個無念體,無念體就是實相體,既然無相體,這個念就是無相的,既然無念,我們認為有念叫妄識,是你認為有念,叫習氣。無始以來,我們執著於這個習氣,以為真有,就認為我們現在這妄念是真的,認為走路是個妄念,其實走路不是妄念,吃飯穿衣睡覺都不妄念,是你認為妄念,這個妄念體認為是妄念。因妄念故,認為有一我在走,所以一個我建立了,建立識,識建立了就六道輪迴,而六道輪迴也是妄的,並非六道輪迴,是名六道輪迴;沒有六道輪迴的;所以從這里鍥入。為什麼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鳥語花香皆是般若呢?你要知道這個道理,你靜下來佛法金剛經了解這個意思修行就很快了;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是明心,明宗,明宗就是明體,如果你明了體就是明宗。

如果你明了這個體而無修,因為宗門是修,但是又不可以說修,因為宗門講一念的時候,沒有我在修。要談修的話是世間法,世間有修的對立。(在後面判教裡面我會說到這一點)在宗門裡面沒有修的體,如果要講般若有修的話,我們自性本來就是圓滿的,修什麼嗎?這里沒有修。說修就變成漸教了,修的目的就是達到無修,如果你是有修到最後面還是要無修,修的目的就是要達到後面無修。但真無修的時候百事皆非。過去我不是講嗎拜九華山啊,普陀山啊,終南山啊,到最後面呢我不承認,我說那個沒有用,為什麼沒有用呢?我在宗門裡邊感覺不到他的真實,從宗門裡邊,從體裡面,它不存在的東西。如果我拚命說它有,就變成迷了;在我從宗門里從體性里我知道他是假的。我過去無量劫修行啊,那個所有的拜九華山啊等等,都是虛妄真實的,我現在才叫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有人講了,沒有過去的次第怎麼得到現在的情形?因為非要把過去的那個拿點過來放在我們的般若裡面,因為過去是虛妄的,因為有的體確實是虛妄的,在你般若體裡面看到卻實是虛妄的,如果你把它當作是方便度眾生,以妄套妄,在你實相上面確實是他沒有的,如果你要強行說是有的話,只能是個習氣也就說我記憶裡面還有個習氣在那個地方;以那個習氣為根本的話,我們無始以來流轉生死都是這個習氣害了我們。如果你是個般若行者就像六祖大師一樣是個般若行者;常與實相相應故,不但此心還有此相能夠與般若相應,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一個我存在,所以宗門講這就是實修者,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法。

什麼叫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法呢?諸法實相,你看世界上的萬法,他的本體的實相,是沒有我了,這一切善法自然現前;而這個善法現前是叫什麼?叫觀照般若,觀照般若就是你意識裡面已經體會到這個,你還有這個差別法;但是你跟實相相應以後呢,反反複復的一個習氣在那個地方,但那個習氣非常淡泊了,在你心中非常淡泊了;這種淡泊的習氣,還是個「識」,證明那個識沒有成立,這個識恍恍忽忽的有時候還來誘惑你。在這世間如果你要是明宗,修實相的話,這個世界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壽者,沒有我見了,我已經破了你在觀察是個實相的我叫妄我啊,虛妄就是我啊,妄體相續法界,妄識的當下不真實的那個體叫我見,我其實完全是個虛妄的,其實沒有我;是你建立一個我出來然後生妄見,妄叫法執;我見人見,我你他,有了我就有你了,有你的對立叫人見;有人見就有分別妄想執著,人見我見眾生見就體就現出來了什麼叫眾生見,分別妄想的體,種種差別的體,高低長短,功德功德小,都叫做眾生見;眾生就有壽者見,壽者見就是六道輪迴生死相續的體,從這一走到那一世,叫壽者見;從昨天到今天,今天到明天,這個叫做壽者,而這個壽者就是相續;人我壽者都會顯現出來。如果你要是跟自性相應,一剎那時間人我眾生壽者都不存在了。所以即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你自性相應的那一剎那,你全部的心會於佛,修這個實相的人在此世界就是無相無念,法界相上是無相體,念上是無念體,你妄心全斷,就妄盡情空啊,頓時你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有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沒有個得沒有個失,本來如是;當體即是;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叫做宗門修。

我們要辨宗,宗門很多凈土宗禪宗密宗唯識宗、天台宗種種宗門,立宗者就是立修;像凈土法門信願行。宗門與體不相應故,宗門即邪,就不叫宗門了。比如看一本小說,然後就打妄想地獄相應,地獄叫宗門。做惡業要墮地獄他也叫宗;宗門就是你所修,你所去,你感的那個業就必須有那個果報,此因必果,它的因果同時的。所謂地獄在哪裡呢?惡業就是地獄。我們成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哪裡?當下一念,無我無念無體,無念無體因果同時,就是我們現在的行叫因,我們彼世界的果,叫因果同時;在實相上講因果永遠是同時的。那我們抽象眼睛看到的因果是不同時的,為什麼呢?你罵了別人,還要相續後面別人來罵你;別人罵你是相,你在罵別人是因、是體,此體感召此相,這相已經很遠了,我在罵你然後你回來罵我的時候,這個相已經很遠了,其實他怨的體就在你罵的那個當下,我們肉眼感覺那個因果是分開的,好像下次報下輩子報啊,卻不知道因果就在你的當下。佛陀為什麼一念之間超百萬劫呢?你不知道我做一個小小的善事,但是這個果裡面是無量的佛果在裡面,但是什麼時候受報呢?如果你我執很重,那這個果報很久很久才報,下一輩子的下一輩子,九十萬個大劫才會報應如果你執著放下來了,當下就報,馬上就可以成佛。因為因果是同時的,怎麼會相距那麼遠呢?所以覺悟很重要如果你一旦跟體相應了,當下就受報。地獄離我們也不遠;天堂也離我們不遠;西方極樂世界也離我們不遠;佛的世界法性都離我們不遠。因果是同時的,它一定是跟我在一塊的,果就在我們因上面,離因無果,離果無因,因果是同時的,大家悟到了沒有?

如果你了解了這個因果同時,你只要放下你的執著,你的因,你的果,就來得快,如果你放下你的執著,你的果就來得慢,如果你做一切善法,你的執著很重,那你什麼時候報就搞不清楚了;如果你放下了你的執著福德大故,金剛經不是講了嗎?「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聞金剛經功德不可思量,超越東南西北虛空,為什麼呢?沒有執著啊;一點執著都沒有了;當下你一念之間跟佛相應了。所以菩薩道,修一切善法不著於相,此人就是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為無心故啊沒有我執,就是放下我執很重要。我們這里幾個居士燒飯啊,做事情啊,千萬不要執著執著了這個果報不知道什麼時候現前;如果你執著了,當下可以做佛了。你看多好,你一執著你就麻煩了。就是小小的一件善事,不要做多大的功德,只要你不執著就有果報現前;當下即報。你一執著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報了;那我問你:這個善法不能報,就是什麼?就是惡法現前。在你做了一件善事,在無量劫以後才能夠現前,那你這中間繼續什麼呢?他罵了我,她罵了我,他說我了,怎麼樣我了,都出來了;就是惡法現前;因為你做這件善事要很久很久才會報。你說我做這個好事怎麼沒有報應啊;我這么的為廟里做事,為什麼沒有好報啊?因為你執著啊,所以這個報不知道什麼時候變現;如果你執著了當下即福的時候,什麼冤解不了啊,自然什麼都解決了。其實一句話,你悟到了因果同時的體,就是無念無相。到西方極樂世界若得女人相者,不取正覺極樂世界沒有女人相,沒有講沒有女人;此相是我們的心相。到底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白鶴孔雀鸚鵡呢?極樂世界連惡道名字都聞不到,怎麼會有惡道相呢?就是說這種相不存在,不能說沒有這個體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哪有男女之分呢?你看到的都是真實相,不離當下真實實相現前;實相無相,一切相就是實相。所謂男女老少是名為男女老少;現在只是個名字而已;其實它就是實相。把它起名為男子出家在家,是我們眾生無始以來的執習而已,其實它是實相啊。極樂世界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極樂世界哪有鳥呢?連鳥的名字都聞不到,為什麼這樣講呢?諸法實相,他的體是絕對之體。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問題在我們這個地方為我們有執著所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就叫做「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到西方極樂世界仍然還是「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但是你看的是實相,因為只要你將妄識一除,實相就現前;你的妄想一除,實相就現前。所以我們要明宗,凈土法門也好,禪宗也好,密宗也好,都要知道這個道理,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那就有極大的麻煩;因為跟法不相應故。

講宗門,起什麼作用呢?我們為什麼要離一切相呢?這個宗門他的目的就是要明心見性;見自性自然明心,就是要開悟。明心見性有什麼好處,就是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無我見人眾生見壽者見,這種修法才是真正的無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樣的修一切善法才是對的;不是這樣的修跟邪法相應,就不能明心見性真空妙有就不能現前;俗義諦跟勝義諦不能夠合一,我們在二諦法來對立了;我們把勝義諦當做俗義諦來修;俗義諦呢是凡夫,二者對立不能與第一義諦相應。如果你要是這樣的修,就是不能夠與明心見性相應;不能夠跟諸法實相相應;諸法實相是二諦圓融通達第一義諦。什麼叫第一義諦呢?空有不二的第一義諦呢?就是說真如實相,就是佛,跟一切智根本智是相應的。

後面講用;它的用起什麼作用呢?辯用,用是功德;用:有體有相,有無相之體,無念之宗,它就有他的妙用;種種妙用現前。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講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為體,阿彌陀佛為體,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為體;宗門來講是信願行,相信稱念南摩阿彌陀佛,相信名號功德,相信阿彌陀佛的大願行;你這個門和阿彌陀佛相應的一剎那,說體相用,用就現前,破除我見故,破除法見故,思惑煩惱,見惑煩惱一下就斷了。你想一想,跟金剛經相應的那一剎那,還有我見嗎?我都沒有了還有什麼識呢?還有八十八識,還有八十一識,還有什麼無明?「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就度掉了。所以金剛經他的用就是破一切見;我們貪嗔痴慢疑、邊見、邪見、疑見、不正見,戒取見種種煩惱,財色名食睡這些所有的東西,在你明心見性的一剎那,全部毀掉,也就是「心經」大妙用現前。這上面講,把你的分別心妄念全部捨去了我執法執舍掉了我見法見舍掉了,心跟色身舍掉了把我們的分段生死乃至於涅槃舍掉,哪有什麼涅槃可得?什麼樂啊寂滅為樂寂靜都不要了;因為諸法之實相本體就顯現出來,所以我的妄念已經不見了涅槃已經不存在了;生死也不存在了;你這大圓鏡智現前了,如來真實相現前了,所有體現前了,你這無明自然就沒有了。「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一切苦皆脫啊;妄心即舍啊,都舍掉的時候會怎麼樣呢?大功德現前啊,無分別故,一切惡舍除故,大布施現前,三法忍現前那六度波羅自然現前,忍辱現前,精進現前,同一法身精進現前,禪定現前,這個禪定都是妙用了,布施也是妙用了,持戒也是妙用了,忍辱也是妙用了,精進也是妙用了,般若也變成妙用了,所有現在講的事情都變成妙用了,隨意斷惡,隨意修善啊,因為什麼呢?你悟到了話還不容易布施嗎?

六祖為什麼講話那麼透徹那麼直接呢?何謂布施無分別就是布施,何謂持戒呢?斷一切惡,惡不生。你分別心不生就是布施;一切惡不生,過去的習氣不生你就持戒三法忍現前:我忍、心忍、法忍;你見佛就是三法忍,佛的法忍現前,精進現前,禪定現前;這個時候三昧自然什麼叫正受呢?眼耳鼻舌身意已經不在分別了,你已經受法乳了,常樂我凈現前,你是在法用裡面,寂滅現前。你感覺到自己超越自我清凈法身,一切的名相都已經不存在了,你的寂滅現前,那個寂滅還是個體;我的妄念還現前,這個妄念變成妙用布施持戒忍辱六度波羅自然現前,像光一樣。所有的布施忍辱持戒般若我現在給你講法的這個般若都是跟我自性的實相是相應的,這個時候無論你在世界怎麼做持戒執著了,忍辱執著了,布施執著了,你就不會執著的知道吧,你有了大相,不會對小相執著。所以方便給人家說,大和小的問題,對你自己透徹明了了,你所做的一切事,和你的真如相應了,圓融了,融合了,融成一體了,這個時候怎麼做都會融恰的,所以做而無做,無做而做;自然無執。你做了自己會無執,因為了知實相故,自己會無執的,因為他本來就是無執體,本來就是沒有執著的。當你布施執著的時候,你就迷失實相,你布施還不如去無分別呢。

你無分別就是大布施,人超越的時候,你像濟公可以搖頭擺尾的、穿得破破爛爛的,睡在馬路邊上,你說他不持戒嗎?持戒的體是無相的,如果你執著了,你的布施就現前了,那你到哪個地方都是布施都是持戒;坐在哪個地方都是跟觀照跟實相相應的,你在這個世界上面,寂滅為樂。一切做了一切沒有做,他做一個乞丐可以,做一個皇帝也可以,在這世界上非常自在。但是我們要用到純熟了,把這個自性用到非常的熟悉了,這個時候才能夠妙用如果你用得不熟悉,那你一布施做點善事就會執著,我做了善事我對你這好啊,你馬上就會牽掛執著;你再做也沒用了眾生迷惑的人,不了自性故,所以往往做了一點事情就拚命的執著,不了實相故,了解了實相一點執著都沒有;為什麼呢?實相無相,不執著他就沒有相了。比如我做了一件善事我不執著了,相在哪裡?你執著心中就建立了一個相。過去一個和尚背了一個女孩子,過那個橋,那個小沙彌在後面走,他說師父你怎麼女人呢?想了一十五天才來問師父?「啊,是嗎?」因為他通達般若,有相無相,沒有相啊,所以他背過去,丟掉就丟了,但是小沙彌一直放在心裡面十五天來問師父,「師父那天為什麼背女人呢?」「哎,我當就把她丟掉了你怎麼放在心裡呢?」這個叫相,知道吧。相的本體無相的,你現在看到的是個妄念,在你丟掉的時候,他就掉了你不丟掉他永遠跟著你,你執著越重將來變成果報,你放鬆他,只要放鬆也就沒事了;你要執著了牽掛了就變成有相了。

你可以把幾百年的事情放在身上,我回憶我在十年前二十年前殺了一個人,那完蛋了;那十年前的事情還想到現在幹什麼呢?那你不是把那個相拿過來了嗎,把十年前的業拿過來幹什麼?有什麼用呢?本來是沒有的;真正通達般若的時候,絕對不會把以前的事情搬過來。如果你通達無相你不在牽掛,你知道這個相你執著了就是妄念;這個妄念立即舍,所以如果你知道這個道理,一切惡業不再牽了,若到無心時,是名真懺悔如果你真正做到無心了,你算是真正的懺悔了,如果你做不到無心就可以把過去的業全部恢復,過去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現在恢復。所以人為什麼要世俗東西少記一點,少回憶一點。七天以前及七天以後的事情都不要去想,不要老想著過去的事情要想諸法空想要想如來實相,盡現在過去未來都是一相的,你一定不要老把很久的事情老是翻過來,所以把你以前的業也拉過來了這叫造罪,你拉過來了,又轉(造)一個業,又拉過來,又轉一個業;從現在開始,一斷永斷,那你一切罪不生你就是造的惡業也不生起。(明了罪乃自造,實非外生;假饒造罪過山獄,無心無業一筆消,此系造罪秘方也是滅罪絕方)

但是我們不同啊,我今天不失明天還是啊,我明天不失後天失啊,我十年前不拾,十年後來拾啊;不明了的人一直把這個事牽掛於心,其實心裡沒有斷掉的,但是這個習氣是個影子而已,雖然我知道哪個東西,我心中非常明了只是個影子而已;是個習氣而已,我一定要斷掉,所以這樣的人還能造惡嗎?他也不牽掛了,他也不再相續了,他安住在這個實相裡邊了,他就不會相續了。六祖大師一斷永斷,那你就是六祖再來;所以大家一定要一斷永斷,如果你不能這樣做,肯定會天天牽掛,很久以前的事,他拚命的一大堆的告訴別人,這樣的告訴不好的,過去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忘掉。所以過去人修行修無念之心啊,就是不動念頭啊,如果你是真修行者你就不動念,不要把過去現在未來(統統裝在心上),不動什麼念,動諸法實相念,諸法實相就沒有我念,無念故就是實相念,了知諸法之實相。現在看到你,我了知諸法實相,諸法實相的體有相而無相在這個體裡面當下住,真正的修行人一直住在這個體上面,沒有現在過去未來心。這個時候你就不能開口講話了,你不需要開口了,還開什麼口呢?開口即錯,你開口講過去的事情,過去難道不是實相嗎?寂滅的,永遠是寂滅的,所以在幹什麼呢?就是吃飯穿衣睡覺,要我做什麼做什麼就這樣子的,就這樣做這樣做,糊裡糊塗的,做了就沒有了,做了就沒有了;諸法實相嘛!

你就這樣做,因為你了知實相,安住實相不動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你知道持戒持戒無相持戒就是實相;我布施布施就是實相;我忍辱忍辱就是實相;實相平等,無有高下。既然沒有高下,所以持戒我無持戒,無持戒是有戒,當下舍當下就沒有了;我不殺生,我只要不殺生,有個不殺生的名字就可以了,我現在不再殺生了,它本來無相不殺生叫余習;其實你一不殺永遠不殺,大家現在看到我不殺生嗎?它本來是無相的嗎?無相怎麼看得到呢?等我在殺的時候你就看得到了,但我已經無相了,沒有殺的體了,所以我持戒的體是無相的,盡未來當下就是無相的,你只要不殺生就是無相的,無相就是實相。那麼不殺生就是實相,不偷盜就是實相,不邪淫就是實相,不妄語就是實相,不飲酒就是實相,比丘戒就是實相,菩薩戒就是實相,一切戒皆是實相,當下一念一念一念念念念的,都跟實相相應。實相就是無念,念而無念。我不殺生叫有念,念而無念,實相相應故。念而無念,我念的體就是無念的相,我念的相就是無念的體,當下一念覺,永不再迷了。我有念的體就是無念的相,無念的相就是無念的體;他是同一的是不二的;叫無相這個時候呢,永不在牽掛;像你這樣走路的話,做什麼事情都在實相當中,念念覺都在實相之中;那你在這個世界上非常的自在

執著就變成沉重的枷鎖;這個枷鎖鎖著你不能脫離。一執著一分別,一旦你執著了,貪嗔痴邊見邪見全部會出來,為什麼呢妄念生起無明生起無明生起煩惱生起;貪嗔痴就生起來了;就因為這個無明執著,一旦執著,逃也逃不掉。無明在哪裡?就在執著的這個地方出來;就有無明煩惱;為什麼有煩惱呢?是因為執著了,你有執著就有妄念就有貪嗔痴慢疑,就變成六道輪迴死了煩惱跟實相不能相應故。只要你違背實相,就像水一樣,水跟火在一塊是互相違背的,你的念頭跟實相不相應,他就會產生煩惱如果你的念頭像水跟水融在一塊的時候,絕對不會有煩惱的,所以如果你跟實相相應,肯定不會有煩惱的。你有煩惱,肯定是跟實相不相應。以在我所做的一切事情,要跟實相相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說修啊,說難很難,說易又易。說難:你這一念實相沒有悟到沒有明了,跟這個宗門不能相應,不能一念觀照相應;說易修吧:如來祖師意,如同草頭珠,太陽一出來,啪的一下,掉地下了。我們的心如露珠一樣,一旦明了了,啪的一聲,當下就開悟了。我們的修行說快,就像草頭的露珠一樣;說難像「三籮芝麻樹上攤」一樣。修行不難亦不易,困了就睡覺,飢了就吃飯,會吃飯會睡覺。什麼叫會吃飯會睡覺,不是會大吃,不是會大睡。不起分別與實相相應故,叫會吃飯;不起貪著心中明了明達,叫會睡覺。就是睡覺的時候,內心很透明的;不作夢,不糊塗不亂想;睡在那個地方非常寧靜,叫會睡覺。你睡在那兒打妄想,糊裡糊塗的呼呼大睡什麼都不知道了作夢夢得一塌糊塗,那你還叫會睡覺嗎?你吃飯這個菜好吃,那個菜好吃,已經全部迷失了實相,還叫會吃飯嗎?吃飯睡覺無非是道,搬柴運水都是佛法如果你用在哪個地方都是佛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果不會用的話,什麼法都不佛法。我們把這個用,用在日常生活中,跟這個願要相應,要利用。用可以破除種種煩惱,不用的話就變成煩惱的體,用了就變成利用,變成力度

這上面講了,破除見思煩惱佛教裡面一句話金剛經就八個字啊,「破我、滅罪,成就如來」;破我是為了滅罪,離相是為了修善。我們為什麼離開相呢?離一切相,修一切善,修善於離相叫善。不是說我離相而不修善,善從離相中生,不離相不能生善。破我執是滅你的罪,就是我執的罪(我執罪是原罪,源罪,一切罪之源),如果你不能破我見,你的罪就滅不了;你無量的罪,你不要以為天天在佛面前懺悔就能滅罪,那是滅不掉的;因為你本身在妄上套妄;怎麼滅罪呢?水裡面滅罪怎麼去滅呢?以妄套妄,那是妄體,知道嗎?虛妄的體他本來就是沒有的東西你想他也滅不掉,只有見到真如實相,才有根本究竟滅罪之果,破我見才能滅罪,所以大家滅罪要緊緊記住,金剛經才是真正的滅罪啊;阿彌陀佛那個地方也是一樣的,念阿彌陀佛能除五逆誹謗正法之罪這叫滅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離相,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不要管到不到西方極樂世界,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往生事情由佛來辦,念不念佛是你,往不往生是佛;這個叫做離相修真善。如果你說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天天在喊,還在懷疑,我能不能去啊,那善就不能生;第二個不信阿彌陀佛接著你,你拚命往那跑,拚命犟你也是對阿彌陀佛沒有信心你就抓住當下的一念,南摩阿彌陀佛的體。如果全部的就是阿彌陀佛,你也念著阿彌陀佛,他也念著阿彌陀佛,沒有我執就沒有法執,沒有法執就沒有人執,沒有人執就沒有眾生執,沒有眾生執就沒有壽者執,都是相通的,只要沒有我就沒有法,沒有我的時候跟法同體,哪來的人是非呢?沒有我誰在給你是非呢?沒有我自然沒有人,沒人了,哪有分別呢?沒有分別,那有壽者,哪有相續六道輪迴生死呢?破我執,念阿彌陀佛,每個眾生心都是一個阿彌陀佛,我心阿彌陀佛,就是一切眾生心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阿彌陀佛,眾生的分別心就沒有了;一切法平等了;一切法平等了,都是阿彌陀佛光明聚了。壽也是阿彌陀佛的壽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哪有我們的壽呢?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樣的生起來,你的罪就滅了,念阿彌陀佛,就是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不管是無量壽經還是金剛經,都講破相,都講離相,破我。我們學凈土法門阿彌陀佛,有沒有個我在念佛你還不知道,你以為我念佛,那個我是妄念,以妄念佛注重妄的體,都是六道輪迴的事,就像你不願意往生一樣,就是注重妄體不重佛體,就是不願往生。在金剛經里講,注重妄體就是不住在真如實相上邊,就不住在如來自性上面,就不住在諸法實相上面。那不就是六道輪迴生死嗎?你念阿彌陀佛以我的妄為根本,不以法為根本,那不還是住在妄體上面嗎?有什麼區別呢?所以念阿彌陀佛沒有一我在念,不斷的阿彌陀佛的實相在你面前現前,到處都要阿彌陀佛,到處要念如來實相,吃飯穿衣睡覺都是實相,吃飯穿衣睡覺都是阿彌陀佛是一樣的,可以看出無量壽經金剛經非常吻合。

判教:判是判別,分別的意思。有大小始終,漸頓,別圓……天台宗叫「藏通別圓」很多很多的判教方法。判教的體是個非常復雜的一個體,大跟小,始跟終,漸跟頓,藏跟通都是小乘教法。別是菩薩法,圓教是佛乘。小始漸別都屬於是眾生因的體,大終頓圓都是果的體,一個因一個果,因果同時;互不相違背。勝義諦跟俗義諦的差別,一般二法都是對於二諦來講的,其實都叫第一義諦;底下分成二諦,俗跟勝。第一義諦是究竟說。勝義諦跟俗義諦它有方便但是不違背第一義諦。它這裡面說一亦二,說二亦一;說始即終,說終即始;始時即終時,終時根本,本覺,始是始覺,漸不為頓,頓不為漸,別跟圓別圓是一體的,大跟小是一體的。眾生分別執著,有執可得,有小可得,有漸可得,有別可得。所以知小不知大者,就屬於偏了;就偏於俗義諦;知大不知小者,就偏於勝義諦;偏哪一方都不為中道如果你偏向勝義諦,也是錯的是狂慧,偏於俗義諦是在情見上面下功夫,他要在中道思想,但是中道中間沒有個中,他為什麼不講中義諦呢?中是無的,中是靠二邊的,所以講俗義諦他就講勝義諦,講勝義諦他就講俗義諦;故給他起個名字第一義諦,其實就是中道思想。如果跟第一義諦不相應,光在勝義諦裡面,跟俗義諦不相應者,也不為第一義諦;就光講俗義諦者亦同。你在大裡面好像悟到了,好像好偉大一樣,事實上你跟小不能相應,是錯誤的;你在終裡面,在本覺上面你已經得到了,但在始覺上面沒有得到,在當下的體裡面沒有做到;是錯誤的。如果你在頓上面悟了,但漸不能相應,你也錯誤的。你說你已經圓了,跟別不能相應,他又是錯誤的。你跟小相應,跟大不相應,也是錯誤的。如果你在始上面下功夫,總是有大有小,有得有失的這種心態,你跟始終大小不能相應啊,跟漸頓不能互應啊;你不能互應的話,別圓大小始終漸頓你不能互相互應的話,都屬於是偏執,一旦偏執就落入邪見。一旦邪見成了,勝義諦及第一義諦就遠離你了,就像你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這個教法很重要的,如果你這個道理通達了,藏通別圓都是一樣的啊。藏:如來藏性,就是我們現在所有看到的一切,就是我們的藏性,這裡面盡虛空法界就是我們的佛性;藏就是佛性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以相而執不能顯現,雖然不能顯現,但我們還是要知道。因為佛性屬於「有」門;「有部」是小乘屬於藏,通也屬於是小乘教法我們現在的相跟佛心是不二的。就是我現在看到你啊,屬於圓教的因緣法,緣乘,因緣的緣,緣起性空的體,緣起起什麼作用呢?像緣覺菩薩,緣覺菩薩往往修因緣緣起性空,現在我看到你我知道是緣起的,這個緣起本體空故,所以我現在看相二個通達的,也就是說我現在看到你啊,並不相違背。不像小乘它是違背的,因為小乘裡面知道我們佛性是通的,但是他為我們現在相上不通;還在迷之中,在「有部」裡面就是有佛有自性可得,所以他是阿羅漢。「有部」里阿羅漢還有自性可得,有涅槃可證。他在「有部」裡面見色身他恐怖害怕啊,他不能夠了解緣起了話,因緣上面他就過不了關;所以他在通教裡面過不了關。我知道緣起性空,所以我在這地方走路的時候,我發現兩個是一體的,就是我佛性跟外面緣起的是不二的,就是我們的法性跟我們外面的緣起是不二的,因為不二故,在一切處他也是無執的;沒有執著的;他是通達的,非常通。通什麼東西呢?上會於法性,下會於佛性;會於法性就是眾生,會於佛性呢就是自性;就是跟自性是相應的通達的,跟上面跟眾生通達的;不像藏教,它只能跟自性通達但是不能跟眾生通達,是故叫藏。

那麼說這個通教呢?又能通於眾生又能通於佛,叫通教;他是緣起性空的。別教是菩薩所修,像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啦,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都是別教,別法,別中有通,通中有別;別中有圓,圓中有別。他上下通的,為什麼呢?不依通哪來的別呢?你自己還沒有悟到呢?哪來的緣呢?所以在通來講,會於佛,在藏來講,通於佛;在圓來講;這個別教會於佛性自性,它跟圓相應的,也就是說清凈法身就是自性;跟這個通相應,通跟別相應,跟眾生心相應;圓,圓成佛道,別教上能供養諸佛,下能化眾生,所以叫別教。他怎麼別呢?他這里別教裡面上諸佛,下化眾生,比如像我出家你在家,就是別法。你為什麼不出家呢?每個人的行持不一樣,每個人的願力不一樣,每個人供養諸佛和下化眾生的體不一樣,有人拿花供養,有人拿蘋果供應,他這個別法是不一樣的,不像通法跟藏法是一樣的。

別法裡面有些共法有些不共法的,像釋迦牟尼佛修不共法,觀音菩薩文殊菩薩修共。什麼叫共法呢?共而不共,共是與眾生同體,可以做富人國王大臣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現種種相;但是他有一個通法,解脫是通的;他跟諸佛解脫,跟眾生自性解脫是通的,大悲心是通的,跟諸佛是通的。但相上面有個人的願力;所以他要做男童出家在家種種相,是別教的願力所建立的。還有像釋迦牟尼佛他也修了別法,他大願建立國土,他的別法是修不共法,菩薩是修共法,共法是跟眾生共,不共之法是跟眾生不共跟佛共,跟佛是共一體的。菩薩長著頭發世間都修共法,所以菩薩一定要拜佛,因為他的是共法;就是古佛再來還是要拜佛的;只要你修共法就要拜不共法,只要你是在家人就要拜出家人,就是這個道理。不共法是跟佛相通的,共法是跟眾生相通的,所以菩薩眾生是一體的。佛絕對是超越的,所以出家就不能娶妻生子;出家人就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修的是不共法。別法裡面有共和不共,由於願力不一樣,像觀音菩薩,十二大願;文殊菩薩有五百大願,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葯師佛有十二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每個人的願力不一樣,即是別法。別法依佛、共法而建立的;也就是依佛的願力而建立的。

我們這個別法是不成立的,我們這個別找不到釋迦牟尼佛,我們沒有到八地菩薩見不到佛的,只有在佛不共法裡面才能夠建立大願,只要你在眾生心裡面發大願都是假的。在此世界我們現在發大願都不真實,為什麼呢?你還沒有見到不共法,還不知道不共法在哪裡,你還不上別教。你現在連藏通都不通達,還怎麼跟別相應呢?跟別相應他本身藏通是非通達的,才能夠來談別教;藏通都不圓融你自己佛性都不知道,不知道緣起性空的道理你怎麼去修別教呢?上不能跟藏相應就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跟通相應就不能行無盡大悲心,上不能供佛下不能化眾生,不了自性故。圓教自覺覺人,圓滿的一念遍十方,事事無礙,理事無礙的境界,我們現在一修行是從別教、圓教上面修,藏教跟通教屬於小乘,別教跟圓教屬於大乘,但他們是互相圓融的,明天晚上具體再講。南摩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