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一人,他有一天走路問自己,他自己一直在拚命打妄想拚命打妄想,他自己打妄想打到一定的時候,突然警覺「是誰在打妄想?」突然一下子自己空掉了;咦,他在找「我在哪兒啊」「我們在哪裡?」好像自己咦自己空蕩盪的感覺,沒有一個我這個身體裡邊,這個時候發現這個世界像飄的一樣,就是說過去我不是講嗎?我一天上廁所的時候,我猛然看見了,咦,是誰在上廁所?他看不到自己一個我在上廁所;我明明坐在廁所裡邊嗎?怎麼我在哪裡?在上廁所這里?這個我在哪裡啊;我以為我自己在做夢呢?我發現我自己好像在做夢一樣,有一次拉屎拉到床上去了,我當時懷疑自己在作夢;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面如果你真正悟到了,你要證悟了以後啊,你真的是在作夢啊;你可以看到自己在作夢。所以一個人對夢境是恍恍忽忽的,這個虛妄的那種境界,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活的非常的輕鬆;非常的自在。你就悟到了這個世界如幻如化;你證悟了,證悟了這個世界。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走路的時候,真的是如幻如化,他感覺這個世界就像夢境一樣;根本沒有一個真實的我落在這裡面。釋迦牟尼佛講法的時候啊,他能了知一切眾生心,他一講法眾生隨類應解;但是他自已毫無執著,在講法的這個過程之中自己如幻如化,他真的自己沒有一個講法,為什麼呢?他落在那個清凈的體裡面,每講的聲音都隨著眾生的念頭出來的;我講法,是我在講是不是?佛陀講法不是我在講;是從眾生心裡面出來的。可以看得出來,我很清楚這是我在講,事實上證悟了以後呢,是你在講,是從你念頭里出來的,並不是從我的念頭里出來的,從你的念頭里出現了他的文字,然後他一句話解答,一音演法隨類而解。所以他每個念頭每個動作,都是由眾生的心而顯現的,不是由他,他是不動的,所以眾生怎麼動他就怎麼動,對他來講永遠住在絕對的體裡面,非常的清凈,說法走路沒有分別都是恆的。不會有講法開心不講法不開心啊吃飯覺得很快樂,走路覺得很難過啊,如是等等這些東西是絕對沒有的。我要是走路很難過,睡覺好舒服啊,如是種種在我心中不斷的顯現出來,那我肯定是個凡夫。所以佛陀在此世界只是你心中的一個示現,佛陀絕對沒有來也沒有去,為什麼無來無去呢?當體即是;在你感覺到來,是因為你心中有來;他當下絕對的體即沒有多一點,也沒有少一點。你想一想,他當下絕對清凈的體他是盡虛空遍法界,同一體類,就像這個手掌一樣,哪一個地方不是他的手掌呢?所以他不管到哪個地方都是眾生的心,都是他的一個手掌而已,同一手掌無多無少,無來無去。只有眾生的心有來有去;
所以妄念達到真念的時候,所有妄念都變成真念了,一旦到真如,到真實這個法界,你證悟了以後,你這個法界變成了我的實相了,這個世界相對的體就不存在了;不存在我跟你相對了。這個時候廣義來講:是不可思議境界是對菩薩來講的,菩薩能夠容納所有的眾生變成一心;從狹義來講就是南摩阿彌陀佛名號,我們就是南摩阿彌陀佛,我們廣義很難修的。廣義來講大菩薩道,除非佛和菩薩,八地菩薩才證悟這個遍法界道理,我們現在能證一個小小的一念南摩阿彌陀佛,那就是千謝萬謝了。但是小跟大無二無別;十方諸佛能證悟的盡虛空遍法界變成一念,佛陀是不可思議的;我們所證的「南摩阿彌陀佛」的一念,與諸佛廣義所證的那一念無有差別;我們只要死心踏地的念南摩阿彌陀佛的這個狹義跟我們自性中的廣義,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佛陀所證悟的和你狹義中所證悟的是不二的。比如說我已經證到狹義,還是小乘,從廣義來講我在現實生活之中,還有說我證悟了念佛三昧,我證悟了阿彌陀佛即是我,我即是阿彌陀佛,但是為什麼要跟你說呢?因為我沒有證悟你啊,我沒有證悟到大家啊;我只證悟了我這一念啊,但我證悟的這一念和十方諸佛所證悟的遍法界的一念是不二的。釋迦牟尼佛不會告訴你「我證到了阿彌陀佛的那一念了」,他不會給你講這個狹義的東西。所以釋迦牟尼佛證悟了盡虛空遍法界,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能夠大行菩薩道,他證悟了這個法界,他才能行菩薩道,那麼說我們證悟這一念,離行菩薩道還很遠呢?就是說我過去念佛完全證悟了這一念,這一念我已經明了了,因為這一念的證悟使你獲得大信心,使你獲得大力量,使你獲得真實的一念的果德現前,終生的受用;你了解了實相是什麼,我不能修大乘,我不能修廣義,但是狹義方面我已經知道怎麼回事。
如果從廣義上面修,就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阿彌陀佛也有廣義是不是?阿彌陀佛名號是我的心,心遍法界故,眾生庄嚴故,大悲心現前故,18願19願20願其實就是廣義,把阿彌陀佛名號打開,廣義。把阿彌陀佛建立以後就是狹義,修狹義,狹義就是小的意思,狹義就是南摩阿彌陀佛,修狹義也可以修廣義也可以。但是不管是廣義還是狹義,解脫是不二的;不過廣義難修,念南摩阿彌陀佛這聲名號好修,為什麼就念一聲南摩阿彌陀佛了。首先我們感受一下,如果我們在此世界在此心中這個當下,如果有一天你從狹義裡面感受到了阿彌陀佛變成是你了,你實相現前的那一剎那,小小的實相狹義裡面的實相現前的那一剎那,你也會生極大的歡喜;知道了阿彌陀佛是什麼了。就像我過去說我知道了什麼是阿彌陀佛,然後抓住他就不放了。要講修行的話,我很清楚,過去我說要修神通很清晰,因為我已經找到了訣竅了;我知道了般若實相了,我找到這個訣竅還不好修行嗎?如果你沒有找到這個般若,不知道你念的這一聲就是你將來的實相,除妄即真,你不知道這個體就像大海里尋針一樣,難上之難;如果你要是找到了般若,以般若之心來修行的話,那就像你用眼睛看到地球一樣,立即在你眼前;你要找到很容易找到的;所以離開了般若的話,你就麻煩了。所以現在人沒有這種般若智慧,很難通達;所以念佛沒有受用;天天念阿彌陀佛,熱的要命,好熱啊不想念了,因為你心不住在那個地方。你念阿彌陀佛念得汗水直流,你心裡覺得還是清涼的,念出你心裡的清涼,外面雖然炎熱,但遮蓋不了你心裡的清涼;真的很清涼的。
我過去在東林寺念佛,夏天穿棉祅也沒有關係,冬天穿單薄的衣服也沒有關係;所以冬天我沒有穿過棉襖,只有我師父的一個破納衣;然後裡面穿一件汗衫就可以了;出汗打濕了我也不脫掉,到夏天我還是那件衣服。那個時候為什麼是哪個樣子呢?大家想一想,你要念到夏天不知熱,冬天不知冷;為什麼?抓住那一念啊,實相裡面沒有冷也沒有熱啊;名號裡面有冷有熱嗎?只要名號沒有冷和熱,你就沒有冷和熱,你安住在那個佛號上面,你身體的冷熱都忘記了,佛號沒有熱我應該沒有熱,佛號沒有冷我就該沒有冷。我有冷的原因是有妄在那個地方作怪;所以你抓住,你一直在想,佛號沒有冷也沒有熱,那我冷熱就是假的,知道他實相,你一直往那邊走,你要住到名號上邊去,要把名號變成自己,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念到後來,小聲念大聲念一直沒有我念,到最後呢?誰在念呢?嘴巴在大聲念……我常常聽到這種聲音,嘴巴在大聲念南摩阿彌陀佛,突然感到誰在念南摩阿彌陀佛啊?我拜佛也是這樣的,每天拜多少拜,我在東林寺是常常拜佛的,不斷的拜,剛剛開始拜佛的時候,還曉得自己在拜佛,肉體在拜,拜得汗流浹背的,妄念在動啊;到了以後呢?身體調伏了,在後面觀察一直拜自己拜啊,拜疲倦了,把疲倦丟掉,我還要拜,把身體丟掉拜,拜到最後面身體丟掉了,然後自己觀察自己在拜,拜到自己跑到對面去了,看到我自己在拜,所以自己在拜自己;到最後自己都沒有了,整個的空掉了;拜的人也沒有了。你必須要這樣的去做,我們念佛也是一樣的,念得熱的時候,拚命的搖扇子,搖扇子,那有什麼用啊;念到坐下來,扇子不搖了,熱冷不管了,就是念南摩阿彌陀佛名號,沒有熱也沒有冷;名號是諸法實相,它是清凈無染的,它是超越的,然後你自己想:名號是超越的,然後我要坐到哪裡邊去,然後你不斷的觀察,到最後面自己看到實相;念念念念念念把自己給忘記了,名號變成是你了,有一天忽然啪的一下就打開來了,像抽水機水管打結打死後水拚命的鼓拚命的鼓,終於啪的一下衝出來了;啊那個自在啊,這個時候大熱天也是透涼的,如果你要不經過這樣的沖擊一下,你永遠是在疲倦之中,念啊念啊,念阿彌陀佛念得那麼的累,不念吧還想念。如是很難受用,你必須要念通過去,那終身就受用了。為什麼念佛念了一輩子沒有受用呢?就是最緊要的這個關頭你沒有過啊,就像你爬山爬了一半,累了不爬了,其實很簡單,你一直這樣念,坐在哪個地方,身心自在嗎,吃飽了穿暖了,把握那一念又不要花任何一分錢呢?越想阿彌陀佛越自在,越快樂,越歡喜啊;熱也不知道熱了,冷也不知道冷了;只要你把它抓住,破妄見實,然後這個時候你越念越自在,越念越自在;你覺得自己想念了。如果你要是不破妄,妄就生妄想了;妄想就會疲倦了。首先我們身體要調和好,坐在那兒很安穩,如果你覺得累了,走一下,再來,所以我們不斷的調合,不斷的調合,覺得實在受不了啦,走一下轉一下,起來再來念。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衝過去。哪一天你衝過去了,你就是佛世尊,你就是大丈夫。如果你這一念不衝過去,那你就麻煩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獲得這一念。大家知道了嗎,怎麼念阿彌陀佛?
現在人念佛為什麼叫難過念佛?難過的根源?現代人煩惱和累的實相[5] 是什麼?這種煩惱與念佛有何關係?
試試看,現在念佛叫懶惰念佛,一坐在那個地方,坐好,放鬆自己,南摩阿彌陀佛,放鬆自己,南摩阿彌陀佛;啊終於清凈了,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這種念有什麼用?這種念沒有用的,放鬆自己,把阿彌陀佛變成一個聲音的慣性在這樣念著,沒有覺性在動,沒有一個觀照在動,沒有一個聞,沒有實相現前,你實相不現前,你就放鬆自己得到一種清凈而已。念南摩阿彌陀佛,啊清凈一下,然後就算了;然後你的覺照沒有啊。大家要有覺照啊,止與觀,止是止住你的煩惱,雖然把你的煩惱止住了,但是止住了,有一個清凈的凈體還是一種執著,千萬不要執著那個清凈體,那你要很勤快的去找那個東西,所以千萬不要停在那個地方。現在我就停在那個妄念裡邊,就是現在不能悟道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把你弄成這個樣子呢?就是你的貪嗔痴,貪嗔痴是一件很累的一件事情,貪心令你疲倦,嗔心令你心狂亂,痴心令你執著;輕慢別人令你貢高,懷疑別人。貪嗔痴慢疑這五個心在你心中令你疲倦。大家心裡想一想,我們心中的貪念,吃飯穿衣睡覺,小小的貪念不斷的積累,這一塊就不是小貪念了;這種大貪念不但你念佛的時候不消化它,在你不念佛的時候,貪念它會令你疲倦的,因為我們精神的貪念有一天會累的,人不斷的貪他會累;嗔心恨別人,嫉妒別人,你也會累,為什麼嗔到後面想自殺呢?活著累啊,貪心很重貪到一定的時候,他也會累啊;那個數字不斷的增加不斷的增加,到最後面心裡面會空蕩盪的感覺,什麼都得不到,那麼多貪心增加更多的虛妄。貪心是什麼樣的?越貪心的人內心越是空虛,貪錢多到最後面你用不上。吃喝嫖賭為什麼呢?空虛啊;貪心就是識在動啊,識在動內心就空啊,它要填補啊;拿什麼填補呢?沒有東西填補啊;不用自在,不用解脫,不用求佛,不用道德來填,怎麼辦呢?只有吃喝嫖賭[6] 來填補了;吃喝嫖賭它也是一種貪心啊,它填補你內心的空虛。如果它得到了智慧,他就不想要了是不是;所以貪心增加內心的疲倦,嗔恨別人內心也是非常的疲倦,懷疑心痴心都是。你內心不斷的貪,不斷的依止,哪些虛妄的東西,就很累,所以這種貪嗔痴慢疑令你心疲倦。所以為什麼到廟里來,認為廟里很清凈呢?因為社會上貪嗔痴那麼多,怎麼到廟里來沒有清凈感呢?這個清凈是因為你內心的疲倦後面產生的一種體,所以你認為廟里很清凈,為什麼廟里清凈呢?念一下佛,得到點清凈,那你為什麼以那個清凈為根本呢?因為你不念阿彌陀佛很累,念了阿彌陀佛才感到一種清凈感,這種清凈是因為你念阿彌陀佛出來的;念阿彌陀佛感到清凈,是因為你平時不念阿彌陀佛感到很累;因為累了你就疲倦,疲倦你就去念阿彌陀佛。你不是在觀照實相,是在觀察你自己清凈,清凈跟疲倦是相對而言,他需要清凈來彌補,需要什麼東西落實下來,打倒你的疲倦產生的那個負荷,負荷太重了,像發動機一樣,需要減輕一下負荷;啊,好不容易念了阿彌陀佛,終於把這個負荷減輕了一點,感覺到廟里很清凈,把這個當做「我在修行啊」,其實根本就沒有修行,不是修行,你要考慮到這個問題。
所以呢我們感覺到自己修行,其實大家還沒有修行,但是我們把這個東西當做是修行;跟智慧般若不相應;這是用善法來安慰你。人家吃喝嫖賭他認為也很安慰啊,如果吃喝嫖賭要是不好的話,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求它呢?這裡面肯定有讓他安心的東西,雖然安心比較短暫。就像吃白粉一樣,他為什麼要拚命的吃呢?因為吃的一剎那他安心啊,安心那麼一剎那,癮來了以後又是痛苦,痛苦就接著吃接著吃,他吃的一剎那特別的安心,他就找那麼一點點安心的感覺,他要付出很多很多。只是佛教裡面安心的方法,沒有那種迷惑而已,我們佛教裡面念阿彌陀佛獲得一種安心,這種安心還是假的安心。最重要的是要我們去求覺,要發起我們動這個念頭。所以我跟大家講法的時候,或者平時用功的時候,我的用功跟你們確實是不一樣的;我走路一觀照實相的時候,不是說觀察清凈啊,不是這樣的,我一想到阿彌陀佛功德,我就住到功德裡面去了;功德變成是我了,到最後慢慢的山河大地就是我了,然後我自己走在山河大地上面很自在;因為我了知他的實相啊,我直接觀察到實相的時候,我自己融到實相裡面去了,我的疲倦啊煩惱啊,清凈啊,我都不要了;這個時候,敢於舍棄自己。那麼說你走路啊念阿彌陀佛啊不觀照實相,雖然你念阿彌陀佛,你的實相沒有。所以現在很多人念佛啊,或者是修行啊,都修不到位上去,為什麼修一切善法不住於相呢?就是叫我們不要住在這個相上面;要住在體上面;體就是實相。所以我們這個般若觀照啊,這個是隨時可修,從廣義來講從狹義來講,從狹義就是南摩阿彌陀佛;從廣義講就是心法界和實相,法界就是我們的識,我們的妄想,現在的我也叫識,法界也叫識,法界的識和我的識,阿彌陀佛進入我們的心,我們的心遍法界,我的心就不是獨立存在;所以我們獨立的心是妄心;妄心全舍;第二個法界是識,法界識也是妄念,觀察法界一切唯心所造;還是心;那麼說這樣的觀照的時候跟實相就慢慢相應了。
所以從廣義上講一般人就很難修,因為我們一出門就妄想紛飛;因為首先從狹義上從來沒有修過的人,你馬上修到大乘勝義的話,很難做得到的;一般人到外面或回到家去馬上失去自己的本性。所以我們還是從因上開始修起,次第修行,次第的實相和廣義的實相是不二的,所以說不要說你還沒有修行你就想廣義了,廣義是菩薩法在這個世間建立的。可你念南摩阿彌陀佛是狹義法門,這個狹義就是我們現在的一念「南摩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實相,如果你離開這個實相,名號都抓不住還想廣義,廣義是菩薩道大乘教法啊,你說我們這些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自私自利已經都習慣了,一下子發廣義出來雖然嘴巴上說一說,事實上我們的行為是很難感召出來的。所以我們先要在狹義方面不斷的修一段時間,然後在廣義上再去修;如果你狹義上你都沒有,在廣義上就沒有。當然廣義與狹義沒有差別。所以不要看這個金剛經好像我們悟道了,念阿彌陀佛名號,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動了,什麼都不想了,平時天天打妄想,坐在那想得到一會兒清凈,現在80%乃至於99%的人都錯用功,所以跟實相不能相應;就以為你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就可以了,得到一種心安。念阿彌陀佛也只是為了暫時安一下心而已;很清凈,南摩阿彌陀佛,妄想在念;好像是很清凈,其實不知道那個清凈也是個妄想;也不是實相;他雖然能夠猛參「念佛是誰?」但是還是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實相;你不明實相,般若不現前,就是你妄想去掉了,還是會懷疑實相;因為妄想重重無盡啊;除妄想還是個妄想;妄想永遠除不掉;見了實相,妄想就去掉了;一旦你跟實相相應了,妄想立即就去掉了;如果你要是拚命除妄想,很多人這樣。
為什麼要講西方極樂世界?妙用在於:這個世界是空的那就偏於空,講西方極樂世界的有建立此世界即空,是叫你空而有,有而空。你不能離開阿彌陀佛,離開西方極樂世界,你說這個世界是空的,那你的心無所歸見不到實相。你偏於空了;叫空外道;你說有,變成有外道;有外道,空外道同樣都是錯誤的。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要捨去我見,西方極樂世界你又看不到在哪裡?所以你又建立個有,有是在空裡面建立的;空裡面建立有,有裡面建立空;空有不二的。它不是要你落空;所以我們建立阿彌陀佛是建立有,實相現前。此世界妄想皆能滅,你的妄想是不真實的,盡管能滅妄想,而不建立實相,妄上套妄還是妄,沒有實相現前,妄的相續永遠是妄。因為你只有一個妄在,沒有地方住了;所以那個妄還是叫妄;永遠在妄裡面。建立阿彌陀佛出來的目的是幹什麼呢?因為實相現前,去掉了妄是因為阿彌陀佛名號的實相,從始至終那一剎那名號實相現前,才有舍妄之體。比如一個人沒有家,你叫他如何回家呢?你有了家了,才知道回家。所以般若是顯示出我們的實相,我們的實相現前,諸法空相現前,諸法實相現前,才能夠舍妄,舍除我們的心,才能夠到對面去。不然的話對面的體永遠不會現前,你永遠不會做到。所以我講的目的是要大家明了般若的問題,大家從今以往都要這樣的用功;你就會達到實相;很快就做得到;不要幾分鍾就可以做得到。你就可以做到觀照;觀照實相,實相對你不離,實相是不離開眾生的;妄想是不真實的,是不存在的。生滅的本體就是實相的本體,生滅是不存在的;月亮本來是圓滿的,你妄除掉的時候,實相就現前;你妄不住的時候,實相就在那個地方。你念阿彌陀佛有一天你去了實相裡面去了,你用五分鍾的時間就可以趨入。
我如何上殿?如何於行住坐卧中融入實相?
我告訴大家經驗,我上殿進入實相很容易的,法界就是實相,我就到法界裡面去,我就沒有了;但是我還有觀照,還是錯誤的;我覺得觀照也不錯了。但是有一天走走走走走,發現自己如幻如化了,所以你走路念阿彌陀佛,沒有我在念阿彌陀佛,咦你發現整個法界在念南摩阿彌陀佛,我呢?沒有我!空蕩盪的,沒有我在念,沒有我在吃飯,沒有我在睡覺,沒有我在走路,沒有我自己了,一個早殿上下來整個清涼自在。這個身體在熱的時候,一旦你進入實相,跟實相相應的時候,你自己怎麼流汗,你發現不是我在流汗,不是我在熱,沒有我熱的感覺,全是清涼的;從相上看身體還是在不斷的流汗;但心裡已是滿世界清涼。你看到我在吃飯,沒有我在吃飯的感覺;肚子飽了沒有我肚子飽的感覺;沒有一個我在。你真正的證悟了,所以你吃飯穿衣睡覺一個早殿下來,我能五分鍾十分鍾與實相相應的,堅持下去就不錯了。所以我們從五分鍾開始做起,五分鍾就是五分鍾的受用,這五分鍾就是佛;不是說要我們晝夜六時能做得到。因為從狹義來講就是一念而已,已經證悟了南摩阿彌陀佛,但是出來以後,因為我們的習氣還在啊,所以我們還有很多名言啊。當下一個念頭我已經知道了,但是你從這個狹義出來變成廣義的時候,你就做不到了。還有我在吃飯了穿衣了,睡覺了;而你修行的時候立即就趨入;但不修行的時候又是吃飯穿衣睡覺。廣義你做不到,你還沒有進入菩薩道;但是狹義你可以做得到;所以你先在狹義裡面修一段時間,修五分鍾就是五分鍾。廣義和狹義修行的差別大家知道了嗎?我們上殿叫狹義,我們吃飯也叫狹義,在一個體上面來修證這個道理,都是叫狹義;在遍法界都叫廣義,可以這樣講我們這些人都沒有辦法進入廣義;必須要以狹義的體來修行。所以我們上殿能堅持五分鍾,這五分鍾消業的力量是非常的強大;因為無生之時就是滅罪之時;如果你在這個無生的體裡面,滅罪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如果你要想滅自己的罪,一剎那時間跟實相相應的時候,那個體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我們吃飯穿衣睡覺時有一個強烈的觀照體,說這個般若無非是建立眾生的觀照。文字般若是建立我們的聞信,聞思修。聞是文字般若,思是觀照般若;修是實相般若;修是證的意思,你不證就無修。你在思的時候,叫觀照;觀照還不等於修。修是證量;不斷地自在的體現前的時候,那叫修,修是一心不亂相續的體。真正大家還沒有達到修的體;你只能夠在觀照的體裡面;這觀照的體還在相似還在妄想裡面,建立一個真如之見而已。修實相,實相在你心中,才叫做修;你晝夜六時常住於此,叫做修。思的體還在觀照之中。我們平時在修的時候叫次第修;觀照就是次第修。實相修是跟實相相應的,修的體裡面證量上面說,他境界是越來越高越來越高,是那個境界。你可以不斷的相續下去,等實相現前,今天你可以看一間房子,明天可以看一個地球,再後天可以看盡虛空遍法界;這個才是叫真正的修,這個才是跟實相相應的修。聞思都是次第,實修頓悟,是頓悟這個體。我們修行上面,是實相上面建立大自在;不是肉體上面的大自在,那個自在是假的;勝義諦里的大自在才是對的。所以大家可以在房間里坐五分鍾的時間,來思維這個問題;用五分鍾的時來修這個實相,來感受一下;就知道我講話真實不虛。南摩阿彌陀佛。
----------------
(弟子 善玉)註:
[1]名言是相應交融實相的一種方便,方便而已,過後如果執著於名言,而忘記其所表達的實相,是謂愚蠢。是謂喧賓奪主。
空相也是個名言:所以說諸法空相,是因為應你「有形的思維」,你已經習慣了有,頑固執持於有,故佛說空;實際上一真法界中有什麼有與空的分別呢?如果你放棄了有形的思維,真正不是用有無來思維,不是用長短高矮善惡美醜來思維的話,又有什麼空與不空可以分別呢?
[2]其實此岸與彼岸是一不是二,你執著於此岸就沒有彼岸,你放下此岸即是佛岸,放下即是,沒有一個放下,然後如何如何的過程,其次才是彼岸。放下的當下即是;彼岸即是放下此岸。世人離開放下此岸,迴避放下此岸而求到達彼岸,認為有一個不用放下此岸的另一個彼岸可得,恰如緣木求魚刻舟求劍沒有是處。此岸彼岸都是你一心所顯現出來的岸,就在你的心裡邊,你心選擇了此岸,他就不是彼岸,你心放下了此岸他即是彼岸,一心不可以二用。好比是男人就不是女人,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當然二性人也有,哪是異類不是普遍;
[3]於此處是真當下承擔
真正的妙不在用,而在於斷,住於斷自有妙用之果,因果同時;住於用,求妙果,自無妙用,自續妄想,妄上套妄越發亂妄迷妄,亦是另一種因果同時;求妙用的實相就是相續妄想,妄上套妄,一切妄想攀緣現前,一切妄想現前;斷妄想的實相即是起一切妙用,一切妙用現前。可惜的是我們無始以來看不清斷的實相,而迴避之,遺忘之;漠視之;看不清求妙果的實相,而熱趨之,而狂求之,而醉迷之;
[5]五心不和,五心它不可能和;是煩惱和累的根源,不是身累是心累;貪嗔痴慢疑五心爭戰,永遠止歇,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根源不除,硬性伏住念佛,求得一種暫時的清凈,在念佛的層次上看,這隻是小孩子的一種游戲積累一下善根而已啊
[6]吃喝嫖賭的實相:
吃喝嫖賭是相,其背後的實質是心的空虛,心虛而以吃喝嫖賭填補之。心虛的根源是貪嗔痴慢疑五心作亂,大打殺手,不見自性的光明,沒有自在的解脫,只有暫時的安慰:吃喝嫖賭。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白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