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六祖寺·大願法師: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學記18

佛說優婆塞五戒經學記18

大願法師講解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雖得閑暇而乏真實法,雖入佛門而耽非法行。

我與如我愚痴有情,獲得暇滿實義祈加持

諸位善知識,首先請大家發無上的菩提心來聞法。我們剛剛所念誦的這個偈頌非常重要,一個是皈依發心偈,再一個就是說我們已經得到了八有暇十圓滿的寶貴人身,勝過摩尼寶,但是我們沒有用她來求解脫,而是做一些無意義事情。或者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佛門,已經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了,但是以前只是名字皈依,以前也只是從名相上面知道什麼是五戒,但是如何去守持呢?她的意義是什麼?不太清楚,沒有真正地理解佛法,所以現在我們要回轉過來祈求三寶加持不忘無常精進修法,要祈求三寶加持我們能夠通達如來真實義,讓我們這個八有暇十圓滿的勝過摩尼寶的寶貴人身非常有意義地度過,所以我們祈請加持

天上午繼續講妄語戒第四。昨天講到了最後一句:「若狂若心亂,不覺語者無犯。」這個是指妄語戒的開緣。事實上不妄語對於修行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守持也是很難成就

《首楞嚴經》第六卷上面說:「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凈,成愛見魔,失如來種。」如果我們有犯大妄語,就可能會入愛見魔。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說自己證阿羅漢道,乃至於證菩薩果位,說這些種種都是為了「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其實目的是希望那些信眾能夠向自己禮拜、求懺,然後貪名聞利養。「一顛迦」,就是極惡,極惡之人,是如來所呵斥。

「我滅度後」,我(釋迦如來)入涅槃以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釋迦牟尼佛說:「我滅度以後,預先會付囑諸大菩薩、諸大阿羅漢讓他們來久住世間,來以種種的應化身到末法之中去救度眾生,或者示現作沙門,作出家人;示現作白衣居士;示現作國王,作宰官,作種種的職業。」這個中間可見都有菩薩、阿羅漢的化現。化現是為了教化眾生,不是為了貪其名聞利養,而是為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解脫

「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度化眾生,但是他不會說:「我是某某菩薩化身我是某某阿羅漢化身。」不會這樣子地去宣揚自己。「惟除命終,陰有遺付……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凈明誨。」除了一種情況,就是這一期度眾生的緣盡了,有時候為了啟發眾生,臨走之前會顯示自己的身份。但是絕對不會宣示自己的身份,然後還會去久住,基本上都是臨入涅槃之前顯示。

「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打妄語就好像一個老百姓他自己說:「我是帝王。」這個是自取誅滅,是自不量力,何況是法王之位呢?哪裡可以打這個大妄語來破壞正法呢?所以這個果報就非常重。

五代十國的時候,吳越國的國王很敬仰佛法。我們透過這個公案可以知道,為什麼現在以這個十一月十七作為阿彌陀佛聖誕,就與這個公案有關聯。

有一年,吳越王請問國師永明延壽大師說:「聽說如果能夠供一堂千僧齋,一定會有聖者來應供,這是真的嗎?」

永明延壽大師就說:「這個是真的。」

吳越王聽了以後就很歡喜,馬上就吩咐手下要備辦千僧齋。舉辦供齋這一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十七,這一天剛好也是永明延壽大師壽誕。吳越王辦好齋以後,就虛其上座,把正中間這個上座位子留出來,意思就是說,這個位子是請聖僧應供的。來應供的一千多位法師大家都互相謙讓,不肯坐上去。

正在大家互相謙讓的時候,突然就來了一位其貌不揚,衣衫非常破破爛爛的出家人,他的特徵就是耳朵很大、很長。他就不管不顧,大搖大擺地直接走上座的正中間,就坐下來了知客師就很不高興,「這是哪裡冒出來的一個和尚?」抓住他的耳朵,把他拉下來。拉下來以後,很怪了,他手一松,那位法師又坐上去了

永明延壽大師就跟知客師說:「不要,不要再去干擾他。」

這位大耳法師就大搖大擺坐在中間應供,然後就走了。供完齋以後,吳越王就來請問國師:「國師說如果辦千僧齋,一定會有聖人應供,請問今天哪一位是聖人?」

國師就告訴他:「你知道嗎?耳朵大大的那位法師是定光古佛的化現。」

國王聽了以後很有歡喜心,很有信心,馬上就去掛單房找那位法師那位法師剛好也坐在裡面,然後國王就很歡喜頂禮那位法師

法師就問他:「是誰叫你來的?」

吳越王就說:「是我們的國師讓我請您開示的,因為國師說您是定光古佛的化現。」

這位法師就說:「彌陀饒舌。」阿彌陀佛廢話。「你的師父,你的國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現,化身你不去找開示,你找我幹什麼?」說完以後馬上就涅槃了。

然後吳越王回頭就去方丈室找他的國師。剛剛走到門口,就聽到侍者宣布國師剛剛往生

從此以後,大家就以永明延壽大師壽誕作為阿彌陀佛聖誕,所以我們在十一月十七作為阿彌陀佛聖誕來慶祝。

這個也就說明什麼?你看佛陀在《首楞嚴經》上面已經懸記過了,真正的佛菩薩再來,一般是不會說露自己的身份,而是以同事攝來教化眾生,說露自己身份以後就會立刻圓寂,立刻入涅槃

我們看寒山拾得也是如此,在天台山國清寺的時候,包括豐干禪師,他們是阿彌陀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化現,然後身份一暴露,馬上就入涅槃了。所以一般都是這樣子的,除非是佛陀預先在經典中有授記,或者大家都非常公認的。否則的話,如果說自己是什麼佛,什麼菩薩化身,基本上很多都是自吹自擂的,都是為了貪圖名聞利養來打大妄語的,這樣子是非錯誤

有一類是雖然沒有說自己是什麼什麼化身,但是會去說其他佛弟子過失,在五戒裡面雖然沒有結重罪,沒有結不可懺罪,但是仍然還要非常謹慎,因為這是基礎戒,居士五戒。更往上在《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的居士菩薩戒裡面,都有一個說四眾過。《梵網經》裡面所講的十重四十八輕,《優婆塞戒經》所講的六重二十八輕。六重裡面除了這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因為是居士菩薩戒,不妄語,還有一個是不賣酒,在居士菩薩戒裡面賣酒的罪是重罪,自己飲酒的罪是輕罪,因為賣酒的話,傷害很多眾生;第六個就是說四眾過戒,這個也是重戒。如果口說在家、出家菩薩,乃至於比丘比丘尼他們的罪,說他們的過失重罪。不管你說的是不是事實都犯,為什麼呢?如果你說的是事實,是犯惡口;如果你所說的是虛妄的話,就是犯妄語了。

是不是說我們看了人家過失不可以說呢?也不是。比丘見到四眾過失,見到另外一個比丘過失,應該是以慈悲心、以護法心來規勸他,讓他迅速改過來,這樣子是沒有什麼過失。如果確實不聽,也應該是以好心來訴之於僧團,然後幫助他改正過來。這樣子就比較如法

有一些,如果是在家的信眾千萬不要出家人的過失,不要說他這樣那樣,這樣子是會破壞其他人對於三寶信心,然後斷其他人的法身慧命,這樣子過失就比較重。當然如果你確實見到他有一地方做得如法你也可以私下地去以慈悲心、以護法心來善巧方便地規勸。總而言之看你發心看你動機

有一個就是法師不可以對在家信眾說另外法師過失,僧事僧斷,僧事僧了。你不可以說:「哎呀,某某人他犯戒了,他這樣那樣。」對在家人去說。這個樣子重罪,所以要非常地小心防護

有一種表面上稱贊他,其實是吹捧自己,這樣子是犯中品可悔罪。「若為利養故,種種贊他,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成就,而密以自美,犯中品可悔方便罪。」表面上說某某人這樣功德,那樣不錯,實際上是為了吹捧自己,說人家說一長篇大論,最後說一句:「其實他還不上我。」這是為了自吹自擂,這樣子是有比較大的過失

有一種是為了貪圖利養的緣故,故意詐現威儀,禪坐,經行,乃至於言語,這些在人前就舉止安祥,詐現一個得成就、得道的相,心裡面就希望人家都知道,都來稱贊他,事實上他沒有成就這樣子也是犯中品可悔方便罪。

我們昨天也提過了四種情況下面是開緣。

一、向人說證果等法,不言自證。

二、誤說,說漏了有一人說得很快,本來他想說:「我這個人脾氣不好,是阿修羅。」他本來是想批評自己,但是他說得很快,阿修羅沒有說,說是羅漢這樣子漏了、說誤了,這是有什麼關係

三、還有一種是戲笑說,故意開玩笑,對方也知道他是開玩笑。但是道宣律師就說:「戲笑說等,雖不犯重,而犯輕罪,以非言說之儀軌故也。」乃至於戲笑說,也是有一些輕的過失

四、狂亂壞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這樣子狀況之下是開緣。

一般來說,我們普通的佛弟子是不會犯那些大妄語,小妄語會有,說一些小小的欺騙人家的話,但是也有開緣。

 

妄語開緣

 

在《五戒表解》上面就說,小妄語的開緣是為救護眾生劇苦及性命,或為佛法而自無惡心,這樣子的是一種開緣,是沒有什麼問題。比方說你在山上經行,有一獵人打獵,他追趕一隻兔子,然後獵人過來詢問你這個野兔跑到哪個方向去了,你故意指錯一個方向是為了救這個野兔子這樣子菩薩發心

 

綺語開緣

 

綺語的開緣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為止息他人重大悲傷、憂愁、惱怒故。明明知道那個話是不真實的,但是因為對方很難過,對方很恐懼,很憂愁,所以我就方便說。第二是為了攝護他人,令信入佛法故。

民國時候有一位法師,在湖南南嶽住過,在全國都有一些名氣,這法師名字古時候法師名字相同,也叫做道安法師,後來到台灣去了,住在台北的善導寺。他也岐山仁瑞寺住過,也講過法。他住世的時候,就說過一則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因為守持不妄語戒而免難的公案

民國十七年,就是公元1928年的時候,南嶽祝聖寺的方丈老和尚因緣和合,應一些在家信眾的請求,為在家的弟子開示五戒意義,守持五戒利益功德說得圓滿,很善巧。

大家聽了以後都非常地法喜充滿,就紛紛請求要受五戒很多人報名。剛好有個小偷也混在其中,看到大家都報名,他也去湊熱鬧,他一念善心萌發起來,他也想報名,當時他就想:「你看受戒好是好,但是我到底能夠受哪一條呢?殺、盜、邪淫,這個三條看樣子我都無法受持了,我又喜歡喝酒,看來只有這個不妄語我可以勉強受持。」他就報了一個名,受一條戒,受一分五戒受了戒以後他就很開心,然後就回家去。

也是無巧不成書,剛剛這一天,有一家鄉南嶽附近的團長,帶了十個兵,挑著十擔銀子(是軍餉),就路過家鄉,想到家裡面去看一看,住一晚上。給這個小偷的同夥知道了,就跑過來邀他,來叫他一起去,今天晚上一班人去偷那個軍餉。

剛剛黃昏的時候,他們一班同夥就一起出發,他也是利慾熏心,也就跟著跑去。因為他沒有受這個不偷盜戒,所以他也覺得好像問心無愧一樣。

剛剛在半路上面就遇到他的叔叔,他叔叔就問他: 「你這麼晚了到哪裡去?」

如果是以前,他就肯定打妄語了,編一個謊言就騙過去了,但是他今天白天剛剛受過不妄語戒,就支支吾吾不敢說。他叔叔就起疑心了:肯定沒好事。——這麼晚了,一大班人跑出去。就大聲罵他、呵斥他,然後就把他帶回家去了,不準他出去。其他同夥就繼續去作案去了

第二天早上,小偷就聽到一個消息,他那些去盜餉銀的同夥通通給團長的兵抓到,給團長槍斃掉了他就因為受持了這個不妄語戒,乃至於一日一夜,就非常僥幸撿回一條命了。所以受持戒的話,應該說可以消災免難,可以培植無量的福德智慧,這些是真實不虛的。

我們看《阿彌陀經》上面所說的薄拘羅尊者他也是因為因地的時候受持一條不殺生戒,所以就感得九十一個劫,非常漫長的時間都是無病無痛,並且長壽就在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的這一生,他都是壽高一百六十歲,證得羅漢道。所以我們要能夠如法受持五戒

 

五戒間的相互關係

 

五戒之間的相互關係什麼呢

我們要知道,第一個方面,你犯一條的時候,可能就會同時犯其他的戒。並且你犯這一條,以這一條作為突破口,可能會其他的戒通通都破掉,所以一定對於每一條戒都要很謹慎地護持,受戒以後要持戒

打個比方,我們現在學這個不妄語戒,如果你犯了妄語戒,可能也會犯第一條不殺生戒。最嚴重的,比方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希特勒就以妄語來欺騙德國人,說日爾曼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最優秀的人種,猶太人是最低賤,最劣等的民族。就是他這個妄語,當時就出現一些排斥猶太人,殺害猶太人的事件,愛因斯坦也是猶太人,他就沒辦法了,就移民到美國去。然後當時幾百萬的猶太人都是喪生在毒氣罐裡面,或者喪命在集中營裡面。

同時,如果犯這個不妄語的時候,也可能會包含犯這個不偷盜戒。比方說做產品推銷的,他就會故意地只講這個產品的優點,甚至還誇大其詞,但是從就不講它的缺點或不足的地方,因為要騙取客戶來買他的產品。這個推銷員有時候也想不說謊,但是如果說出來這個產品的缺點,他的產品就沒有人要了,所以犯第四條也可能犯第二條。很多人事實都有差不多相同的困境。

犯不妄語戒的同時也可能犯這個不邪淫戒。當有一個人花言巧語去對另外一個說,哎呀,你怎麼怎麼樣,我非常喜歡你。他是在說謊,是在妄語。其實只是為了贏得對方的歡心,所以故意地虛情假意來說的,來騙她歡心的,事實上他的真實目的是為了跟對方上床而已。這樣子事實上兩條戒同時都犯了

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這個丈夫在外面有外遇的時候,他就同時要犯不妄語他就總是用種種的花言巧語,種種的言辭來搪塞,來欺騙他的太太。所以事實上犯一條的時候,可能會犯另一條,或者乃至於全犯掉。

妄語的同時,有可能也會犯這個不飲酒戒。比方說你如果預先約定一個人什麼時候來會談,當你按照預先的約定來請他會談的時候,他可能會說: 「哎呀,對不起,我今天很忙碌。」實際上他可能一點都不忙,他可能只是因為剛剛喝醉酒了,沒辦法跟你談。所以事實上犯一條的時候可能會犯另一條。

並且五戒是一個整體,只要你犯其中一條就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突破口,會把其他的戒都破掉。在律本上面有記載一個公案,過去佛迦葉佛時候,有一位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他一向都持戒清凈。但是有一天,他從外面回來的時候,非常口渴,看到桌上面有一碗很透明的白酒,以為是水,因為很渴的緣故,一仰脖子這一碗全部都喝下去了。這個酒性發作就失去理智,迷迷糊糊了,所以連續把其他戒都破掉了

剛好看到鄰居一隻雞跑過來,他馬上就抓住殺掉它,然後就煮了,作為下酒菜,繼續喝酒。這樣子就殺和盜都犯了

之後,鄰居的女主人過來尋找丟失的雞,他就說:「我沒看見。」然後就犯了一個不妄語戒了。

因為醉酒的緣故失去理智,所以起淫慾念。看到鄰居婦女非常貌美,所以就犯這個不邪淫戒。

是因為他誤喝一碗酒,連續地把這個戒通通都犯掉,所以要非常謹慎。如果不謹慎,犯其中一條,可能會連帶地把其他的都會破壞掉,所以我們要能夠誠信,不妄語

事實上不妄語戒是佛陀為在家佛弟子制定的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我們怎樣子跟人交往呢?基本的準則就是要不妄語。要尊重真理,要誠信,要不妄語

並且來說,現在的人妄語都很普遍了,大人小孩,不管什麼階層的人都可能犯這個妄語,雖然不是犯大妄語,但是小妄語是層出不窮。古時候因為資訊工具不發達,所以妄語的傳播只是在一很有限的範圍之內,所以受騙的人也不致於太多。今天不同了,今天的人類有很多媒體報紙電視,電話,傳真,乃至於有網際網路互聯網,所以以這個作為工具,你要是打一句妄語可以欺騙全世界的人,所以這個結罪就比以前更重了。

 

制戒因緣

 

這個不妄語戒的制戒因緣是怎樣的呢?《十誦律》上面說,佛陀成道以後第六年的時候。這個說法不同,我們昨天已經說過了有一說法佛陀成道以後十二年中,弟子都很清凈有一說法佛陀成道以後五年之內,弟子們很清凈。這個裡面就是采那個五年之內,弟子們很清凈

成道以後第六年的時候,有五百位比丘跟隨釋迦佛到毗舍離城去做結夏安居。但是不巧,那一年就發生大飢荒,很多人餓死掉了白骨遍地,所以佛陀就集合比丘大眾說:「現在如果我們集中起來托缽,來結夏安居,可能會很有困難,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分散去安居好了。一個方面是讓居士們能夠減輕負擔,另一個方面,各位修行也不致於挨餓,所以三個月以後我們再集中,再來解夏,解夏自恣,這樣子好了。」所以大眾就分散了。

個月期滿,眾比丘又回到毗舍離來解夏自恣的時候,大多數的比丘是因為缺少食物緣故,都面黃肌瘦,衣衫破爛,破舊。但是有少數的比丘不同,不單單是沒有瘦,還胖了,容光煥發。佛陀就一一地詢問他們安居的情況,那些面黃肌瘦的比丘就回答說: 「哎呀,正是值遇飢荒的時候,居士們自己都沒得吃,怎麼可能有多餘的糧食來分給我們呢?我們個個都得不到充分的食物,所以都很瘦。」

但是那些容光煥發的比丘就洋洋得意地說:「我們一開始也是得不到供養,得不到食物,後來我們為了獲得信眾供養,得到好的食品,我們就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是他們自以為是的好辦法,其實是犯戒的。「我們在信眾面前互相地讚歎,互相地吹捧,說上人法。這個說:『哎呀,你看他是已經成就初果、二果、三果了。』對方又說:『哎呀,你看那個人是已經成就羅漢道了。』或者『他已經是得到四禪八定了。』互相吹捧。那些信眾知道以後,心裡面就想:『哎呀,好不容易能夠遇到這些證得聖果的比丘來到我們村裡面,以前那些沒有證果的凡夫僧就見多了,這些證聖果的比丘我們很難見到,如果我們供養他們能夠獲得無量的福報。』」所以就把他珍藏很久的、僅有的一點食物全部都拿出來給這些比丘吃。平時不單單是不給自己的父母親友,自己也是一直都捨不得吃,一直放在那裡面,現在都毫不吝嗇拿出來供養這些自稱已經證果的比丘。其實都是凡夫僧,所以他們都吃得很肥胖。

佛陀就呵斥他們說:「你們這些愚痴比丘,竟然把佛法當做騙取衣食的工具,為了利養的緣故,竟然謊稱自己的修行如何地高妙,境界如何地好。你們這些都是盜人飲食的賊,是世上最可惡、最可厭的盜賊。」所以佛陀就給比丘們制定了這個不妄語戒,這是制戒的因緣

 

妄語的種類

 

妄語戒的種類,依輕重來說也可以分為三大類:(一)、大妄語;(二)、小妄語;(三)、心妄語,沒有說出來,心裡面已經想打妄語,想欺騙人家了

最嚴重的是妄語,這個大妄語是不通懺悔,罪很重,因為它壞滅正法,它令眾生退失對三寶信心

(一)、大妄語又可以分為三類,1、大妄語逆罪;2、大妄語重罪;3、大妄語輕罪。

1、破正法——大妄語逆罪

妄語逆罪,就是破正法,將正法毀滅。當然了,這個正法真理,是常恆如此的,是常住不變遷的,是不會被毀滅的,但是,這個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為什麼也說它可以破壞呢?雖然正法真理常恆如是,但是沒有佛陀出現於世來給我們開示,我們是不明白的,我們是迷迷糊糊的,現在你讓眾生退失對三寶信心這樣子的話,大家對於佛陀開示就不受了,所以就難以解脫了,從這個層面來說破正法。所以打大妄語的結果就是直接地破壞正法,這個罪業所以是極重的,稱為大妄語逆罪,五逆之罪一樣,非常非常重。

這種大妄語逆罪又可以分為三種情況:有兩種是教內自己犯的,有一種外道所犯的。

a、教內自己犯的,第一種是在《佛說法滅盡經》上面說,末法時期,有人就混進佛門,穿僧衣、吃佛門飯,但是身在佛門心在俗,他們對於學習教理、參禪打坐念佛用功毫無興趣,但是會去愛慕追求榮華富貴,會熱衷於世間的名與利。這個都還不是最可怕,這個只是他自己感惡報,墮地獄而已。

更可怕的是什麼?他們為了名聞利養的緣故,會破壞佛陀正法這種人他自己是沒有什麼學習,也不會去依據聖言量去說法,而是依據自己的意思,凡夫妄想心來隨意地開口亂說佛法,曲解佛意。這個就是直接地破壞正法,所以罪業最重。因為在家的信眾剛剛接觸佛法,他分不清楚哪個是正法,哪個是亂說的,所以聽到他那麼講,想想以為是真的,先入為主,然後這樣子就直接破壞正法了。所以在《雜阿含經》裡面佛陀就呵斥說,這種人外形上面是比丘,實際上是佛門的第一大賊,稱為「賊住比丘」。

經典上面有記載,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的時候,魔王波旬就跑到面前來,洋洋得意地對佛說:「世尊,您老人家住世的時候,我們斗不過您,但是佛陀示現入涅槃以後,尤其是在末法時期我就要穿佛的衣、吃佛的飯,破壞佛的法。」所以釋迦牟尼佛當時就憂愁落淚。在《正法滅盡經》上面也有這個說法。所以這種狀況是屬於大妄語逆罪,這個是教內自己所犯的。

b、還有一種是說四眾過罪,一個比丘見到另一個比丘犯了過失他不是以慈悲心去勸他迅速改過來,而是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對象,逢人便說。這樣子的話,讓其他的人本來就沒有什麼正知、正見、正信,然後就誹謗僧團,誹謗三寶,輕慢三寶,輕慢出家人,這樣子就很糟糕了。

當然了,也並不是說就完全有過失不可以規勸,不是這個意思。比丘見到另一個比丘過失,應該以慈悲心勸他迅速改過來。如果勸諫還沒有改,應該是以好心來訴諸僧團幫助他,這樣子是可以。

如果是不分時間不分場合、不分對象,見人就說其他出家人的過失,表面上看起來他是為了自贊毀他,實際上就是破壞世俗之人尤其是那些不信佛法人對三寶信心,會讓他們誹謗整個的僧團,會讓他們對出家人都輕慢起來,會讓他們對三寶失去恭敬心。事實就會堵塞那些人得解脫的路,本來他們如果沒有遇到這種違緣,可能會發心學佛,求解脫,會走向解脫之道,會恭敬三寶福田,但是因為這一些惡人犯妄語緣故,就斷滅掉那些世俗人的慧命了。這個就稱為瞎人天眼目,極惡無比了,所以這個結罪自然就非常大。

所以《梵網經古跡記》上面甚至說,如果是不分場合、不分對象,以煩惱心來出家人的過失,這個罪比出佛身血的罪還要嚴重。因為「出佛身血,不能障道。說僧過者,壞多人信,生彼煩惱,障聖道故」。你出佛身血,佛陀已經成就了,你不能夠障道,但是你要是說僧人過失很多人聽了你說以後,無論是真是假,他們都會退失掉。因為他不知道整個的三寶是怎樣的,也不知道佛陀開示是多麼地智慧無量,能夠轉煩惱菩提。他一開始沒有了解,只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聽你那麼說,從此以後他就不三寶,甚至於誹謗三寶了,所以生起煩惱心來障礙聖道,障礙他們得解脫的路。這樣子的話,這個過失是由這個不分場合,以煩惱心來說僧過失的人引起的,所以這個罪就是非常重。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上面就說:「不向未受具人說比丘罪惡。若說過罪則破法身故。」也就是說比丘不應該向居士說另外出家人的過失,如果說的話,就是破法身。我們看前面說過,佛說:「我有二身:一者生身,二者戒身。」你要壞生身的舍利塔過失當然很重,但是更重的是壞佛的戒身,戒身就是法身。如果是向白衣比丘過失,那麼會讓白衣佛法沒有信敬心,這樣子過失很重。

事實上這個就包括幾個方面了:一個方面是比丘不可以白衣說其他比丘過失,應該以慈悲心去規勸當事人,所謂的僧事僧斷,僧事僧了。我也希望我們的在家信眾要去打聽法師們之間的事情,不要去傳話,說這個法師這樣,那個法師那樣,講來講去,自己造了大惡業還不知道。如果是居士或者是因為見到,或者是因為聽到,或者是因為懷疑,懷疑某一個出家有什麼過失,可以以一個善的心,以一個護持三寶的心,以一個維護整個三寶形象這樣子的一個心來私下地去婉轉規勸,或者以適當的方法,在適當的場合和時間向僧團提一些善意的建議這樣子就不會破壞大眾世俗人對三寶信心。這個樣子是比較如法了。

所以這兩類都是教內打大妄語,而破壞正法。所以你不要認為這個五戒,好像念一念不妄語就行了。事實上有時候犯了你還不知道,這個就很嚴重。

所以教內如果自己打大妄語來破壞正法,對佛教的打擊是最大的。為什麼?最怕的是從自身內部腐爛起來,內部起斗諍,這個就很糟糕了。所以祖師大德就稱呼這兩類人是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

c、教外的那些附佛的外道,顛倒教義,自造經論,自吹自擂,根本上不會佛法,亂說一氣來蠱惑人。法說非法,非法說法,迷惑大眾,來達到他或者是斂財,或者是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這樣子也是大妄語逆罪。

附佛外道很多了。你看,原來那個*輪功李洪志是邪教,當時也是迷惑了很多人,據說有幾千萬人,這個就很糟糕。一開始出來說他是氣功師,後面說他是羅漢,然後又是菩薩又是佛陀,然後比釋迦牟尼佛還要高明,這個就很糟糕了。當時還有極少數的佛弟子都沒有正知正見,放棄學佛法,修正法,跑去學什麼*輪功,這個就是非愚痴,沒有智慧

還有比方說美國的盧勝彥,也是附佛外道

原來台灣一個比丘尼叫做清海無,自稱為清海無上師。本來是個越南比丘尼,到台灣農禪寺跟聖嚴法師學過禪法,也沒有什麼成就。後來她就跑到喜馬拉雅山附近的一個小國家,錫克國,學錫克教。學錫克教以後,她又說見到光,又聽到聲音,然後又回台灣來騙人。到處寫書,什麼即刻開悟鑰匙,很能夠迷惑人,「哎呀,你看她說即刻開悟了。」這個就很糟糕。而且她確實有一點邪法,你要跟她在一起,她跟你面對面印心,她的眼睛看到你的眼睛,然後她這個魔力就透過你的眼睛進入到你的心裡面,從此以後你就被她迷惑,沒有正知正見了。這個很糟糕了,我所知道大陸都有人修她的法。

台灣有個宋七力就是這樣子的。是個家人,也是打大妄語,他根本就不佛法,亂說。然後另外找一個跟他差不多相像的人兩個人演雙簧戲,在外面自吹自擂,說他有分身法,後來警方兩個人都抓起來,就知道原來是兩個人演雙簧戲。這個很糟糕了,破壞佛法這一類還比較容易識破,但是教內這個就很難搞,很難破了

有一台灣的蕭平實,這個我們已經破斥過多次了,也是附佛外道

還有印度有一個叫做奧修的人那個人是有一點小聰明,是印度大學裡面的教授,他什麼都會一點,然後亂說,也說佛法,也說道教,也說印度教。

這一類法說非法,非法說法都是犯了妄語的逆罪,過失是最重最重。

2、說過人法——大妄語重罪

犯大妄語的第二類是說過人法,也就是說上人法,大妄語重罪。《十誦律》上面說:「比丘未得道,自說言得道。」比丘本來沒有得道,沒有成就聖賢果位,自己自吹自擂說:「我成就了。」「天人中大賊,極惡破戒人,是痴人身壞,當墮地獄中。」極惡破戒人,破這個不妄語戒,這個是未證言證。

有一情況是說,雖然沒有說自己,但是就好像制戒因緣一樣,互相標榜,互相吹捧,幾個在一起,故意互相來吹捧。明明知道都是假的,甲就說乙已經證得聖果了,已經證得果位了,是初果、二果、三果,乃至於四果了,乙又說甲是聖人,為了求得那些信眾,或者其他人的恭敬供養,實際上都不聖賢,這個也是犯大妄語重罪

3、欺世盜名——大妄語輕罪

第三類是欺世盜名,這是妄語的輕罪。因為沽名釣譽的緣故而去欺世盜名,這屬於大妄語的輕罪。比方說,初學佛的人,他稍微有一點進步,自己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他在一虛榮心的驅使之下,見人他就誇耀:「哎呀,我持戒清凈,已經能夠得禪定了,已經是通達三藏,我念佛就見到阿彌陀佛了,我看到佛放光,我已經到達一心不亂了。」實際上都沒有做到,他自己沽名釣譽的緣故這樣子來說。自我就開始膨脹起來,一分就誇大作十分,誇大自己的進步,故作神秘,裝模作樣,裝腔作勢,裝神弄鬼。這樣子都是沒有正知正見

所以這個三類,無論是犯了破壞正法的大妄語逆罪,還是犯了說過人法這個大妄語重罪。說過人法就是說上人法,說過人法就是超過普通人能力的這些聖賢法。有一些律上面是說上人法:「上」就是斷除的意思;「人」就是凡夫;「法」就是欲界的五蓋:掉悔、昏沉,掉悔蓋、昏沉蓋就障定學,因為掉悔、因為昏沉,不能得禪定;因為貪蓋、嗔恚蓋就障礙戒學,讓他持戒不能清凈;因為疑法的蓋,蓋覆,障礙慧學,不能開發智慧。這些自己說自己已經斷除了凡夫的五蓋,已經成就聖賢果位,所以這個是說上人法。乃至於犯了欺世盜名的大妄語的輕罪。

無論是大妄語逆罪、重罪,還是輕罪,罪業都是比較重。但是逆罪是最重,因為這個三類對眾生的危害性非常大。

危害性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a、導致眾生佛法功用產生錯誤知見

我們知道佛法功用是什麼?最根本的不是那些神通放光動地,而是讓我們顯發本有的智慧。有智慧就沒有煩惱,有慈悲就沒有冤家,用佛法智慧來轉化內心深處的煩惱,讓自己歡喜自在生活在這個世間,如優波羅花,世出世間都很圓滿,在世間不會造惡業,在出世間能夠得解脫這樣子是要運用佛法智慧,所以這個就可見怎麼樣?要學智慧是最關鍵的,不是為了去求一個什麼外在東西,或者去求一個什麼神通。所以可見修行方法可以從師父那裡學得來,但是解脫的路還是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

但是那些打大妄語的人他就利用有一些人的那種貪慾心,急功近利的心,投機取巧、想走捷徑的心,然後故意以妄語來誘惑他說我有什麼超人的能力,能夠幫你幹什麼幹什麼,讓人家神魂顛倒,讓人家迷惑。這樣子就擾亂了社會秩序,可以說是禍國殃民,並且會讓人家退失對三寶信心,所以這樣子過失很大。

b、曲解佛法,就造成世間人對佛法誤解。他根本就不佛法,坐上去亂說一氣,那些沒有正知正見人就給他騙了。正如一個高明的醫生開出藥方來,吃下去就能夠醫好病一樣。同樣的,我們真正地學習正法,能夠治我們的煩惱病,能夠得解脫如果你遇到的是那些庸醫,他不學無術,根本上不懂,他給你亂開藥方,就會傷害眾生生命

同樣的,有一些人不懂佛法,篡改佛法,法說非法,非法說法,惑亂真理就會讓聽的那些人,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就得不到正確修行方法,他們所聽到的不是純正的佛法,而是影子佛法影子一樣,沒有真實義,而是他自己改頭換面的假佛法這樣子就很糟糕,是嚴重地障礙眾生解脫的路,斷送了很多眾生法身慧命,讓他們的法身慧命顯發不出來。

c、打大妄語的人被揭穿以後,自己身敗名裂,這個不在話下了。更嚴重的是那些被欺騙的人,他們知道真相以後,大多數都會產生一種心態就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繩,所以從此以後就會遠離正法,甚至於誹謗正法。斷人的法身慧命,直接威脅到正法久住,所以說是禍患無窮,是過失極重,苦報無邊。

 

THE END